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三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三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三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三高考历史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

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A. 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 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D. 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但并未体现中外对比,A选项排除。

商周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来源于工匠的生产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产物,B选项排除。青铜器在当时主要作为礼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工具,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掌握。

2.如表是“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

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 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

【答案】A

【解析】材料所示的是滇池地区汉代墓葬随葬品中中原特色的器物增加,而本地特色器物减少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知当时西南地区同中原经济文化交往加强,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向西南地区传播。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工具也是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西南地区在秦朝就已经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排除B;

从材料中不能推断铁器主要依靠输入还是本地仿制生产,排除C;

仅从使用生产工具这一点,不能得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有效巩固,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原地区生产方式向周边地区扩展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理解西南地区出现中原生产工具的认识,这是中原文化向西南地区扩展的表现。

3.如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

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

A. 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

B. 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

C. 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D. 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

【答案】B

【解析】本图为唐代画家描绘的当时的历史事件,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了周边国家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向唐朝进贡的历史场景,印证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故B正确;

该图片为画家的创作,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而非客观记录,排除A;

文人画的特点是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体现诗情画意,阎立本的画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描绘,属于宫廷画,不具备文人画的特点,排除C;

图片反应的是唐朝政治影响的扩大,无法体现疆域是否扩大,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象信息和认识史料价值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理解图象信息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能够正确认识图象信息,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

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答案】A

【解析】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够正确选项为A;官方推行乡约,宣讲圣谕虽然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加强,但据此认为,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到基层社会,则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过度解释,排除B;

南宋后期,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排除C;

材料所示变化实际上是儒学士人自发的社会教化被官方化,成为宣扬国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学本身也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传播,排除D。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乡约制度。

本题考查乡约制度,主要考查乡约制度官方话后对社会的主要作用。

5.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

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

两人的思想都()

A. 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正确;

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故A错误;

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故B错误;

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且认为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题干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对“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6.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

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

B. 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

C. 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D. 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答案】C

【解析】从题干“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到“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可知,工商业者和学生都属于普通社会阶层,大多卷入到抵抗洋货运动,成为民众表达爱国热情的重要形式,体现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正确选项为C。

材料并未表现出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的形成,排除A。

材料中的斗争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本国工商业者,没有信息说明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排除B。

普通民众的抵制洋货运动并非政府的外交行为,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视。

7.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

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

A. 打破了日军的残酷“扫荡”

B.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C. 扭转了根据地面临的困境

D. 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

【答案】D

【解析】1941年由于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浪潮,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以边币取代法币,有利于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冲击,边币图案设计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权认同,故D正确;

扭转根据地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需要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等多方面努力,仅有货币政策这一项不足以扭转根据地面临的困境,排除AC;

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中共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排除B。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边币的发行。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根据地推行边币政策的主要作用:缓解经济困难,加强政治认同。

8.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

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

A. 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

B. 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

C. 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

D. 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

【答案】B

【解析】“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9.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

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

A. 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

B.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

C. 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D. 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权威,A选项符合题意。

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B选项排除。

优生优育政策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生命教育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古希腊城邦的准确把握。

10.启一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

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

A. 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B. 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

C. 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D. 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

【答案】B

【解析】“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表明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11.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

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

B. 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 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

D. 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

【答案】C

【解析】“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表明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故C正确;

A错在“化解了”,排除;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发展进程发生着重大影响,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

12.如表是20世纪世界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次数统计,是根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据此可

世界整体发展形势日趋缓和国际格局变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C. 两极格局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D. 军事大国不再是武装冲突的主角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知,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战争大幅减少,国内冲突加剧,说明冷战掩盖道德国内矛盾暴露出来,故B正确;

从数据上看,冷战后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就有18场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不能说明世界形势在缓和,故A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营。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材料二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

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一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

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

【答案】

【小题1】(1)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明治政府投资设厂、设工部等,

并结合所学英国工业化进程开启的特点,进而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分析日本

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原因,需要结合19世纪末的相关历史事件,如明治维新的一系

列改革,甲午战争等。

(2)需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然后从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政府职能等方面

分析其相同做法;分析其影响,可以从对传统政策的冲击、经济近代化及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

(3)可以从明治政府和清政府的共同做法中抽象概括出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故答案为:

(1)特点: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推动;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具有后发优势。原因: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发展障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

(2)做法:成立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

影响:突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高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2

3

(3)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发展经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工业化比较,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年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西方工业化的比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如表所示的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答案】本题在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并予以解释”。在解答本题时,考生既可以从总体上予以考虑,也可以从某一王朝、某一都城来予以考虑,详见答案示例。根据题目所给材料,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多定于北方;具体来看,其中,长安先后成为汉隋唐三代的都城,北京先后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还可以具体来看某个朝代为什么会选择某个城市作为都城。考生在分析定都原因时,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和地理、国防、交通条件,以及历史与现实原因等方面来考虑。

故答案为:示例1:(从全局着眼)

问题: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

解释:其一,历史传承。秦朝继承秦国都城,西汉长安与秦朝咸阳隔渭河相望,东汉洛阳的都城史可追溯至东周、唐朝继承隋朝旧都,明清继承元朝旧都。其二,经济因素。宋代以前,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定都北方的经济条件充足。其三,国防因素。古代王朝的主要威胁,前期主要来自于西北边疆,后期主要来自于东北边疆,定都北方有利于巩固国防。其四,政治根据地。秦汉以关中取天下,隋唐以关陇集团得天下,元朝兴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时一定程度。上顾及了自已的政治根据地。综上,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答3

个方面即可。)

示例2:(从某城市着眼)

问题:北京为何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都城?

解释:其一,地理位置。北京处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点上,北靠燕山,西依太行,易守难攻(战略位置突出,拥有居高临下、坐北镇南的政治地理形势)。其二,历史积淀。辽朝金朝定北京为陪都、首都,为元明清相继承。其三,版图变化。元朝、清朝人主中原,带来了北方、东北的辽阔版图,使传统的“天下之中”位置向北京转移。其四,政治根据地。元朝兴起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北京既能控驭天下,又能靠近自己的政治根据地。其五,交通运输。北京交通路线发达,京杭大运河漕运便捷。综上,北京成为都城。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任答3个方面即可。)

示例3:(从某朝代着眼)

问题:明初为什么会定都南京?

解释:第一,经济地理。自南宋以来,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南京坐拥长江与大运河航运之便,处于东南富庶之地的中心地带。第二,军事地理。南京依山带江,坐拥长江天险,易守难攻。第三,风水学说。南京符合传统风水学说的“四象”要求,古人认为龙盘虎踞。颇具王者气象。第四,政治根据地。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东南地区,南京是他夺

取天下的重要根据地。综上,南京具有建都的若干优越条件,即使朱棣定都北京之后,南京依然拥有“留都”的地位。(任答3个方面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并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中国古代都城的择定与迁移,既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干知识,又是考察时空观念的绝佳载体。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本题是中档题,通过“定都”这一问题,集中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各项素养,尤其是对时空观念的考查非常有深度,是难得的好题。

15.材料北魏灭亡后,北方再度分裂。高欢割据山东富饶之地建立东魏政权,鲜卑贵族宇文

泰则率领部分汉人世族和鲜卑等少数民族西迁到相对闭塞的关陇地区,建立西魏政权。

为了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宇文泰对随自己西迁关陇地区的世族进行了郡望(世家大族的祖籍)改革。他首先将其中汉人世族的山东郡望改为关陇郡望,并将其祖辈同鲜卑贵族建立起血缘联系。如此时西迁的杨忠(隋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弘农,李虎(唐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陇西。后来,宇文泰又将鲜卑等少数民族贵族的郡望从河南改为关陇。历经西魏、北周、隋,至唐朝初年,这批改为关陇郡望的世家大族,都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郡望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宇文泰改郡望的影响。

【答案】

【小题1】(1)依据材料“北魏灭亡后,北方再度分裂。高欢割据山东富饶之地建立

东魏政权,鲜卑贵族宇文泰则率领部分汉人世族和鲜卑等少数民族西迁到相对闭塞的

关陇地区,建立西魏政权。为了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外

有强敌;新政权凝聚力不足;西魏国力贫弱;北方的长期战乱与民族交融。

(2)结合所学知识,强化了统治集团的地域认同;稳定了政权,为隋唐的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进一步的民族交融;增强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控制,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故答案为:

(1)背景:外有强敌;新政权凝聚力不足;西魏国力贫弱;北方的长期战乱与民族交融。

(2)影响:强化了统治集团的地域认同;稳定了政权,为隋唐的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进一步的民族交融;增强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控制,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宇文泰改郡望的背景及影响。

本题偏难,考查宇文泰改郡望,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材料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

野心。美国现在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措施,也不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指导。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鉴于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因此命令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并且本人已请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攻击。台湾未来地位

之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和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据编自《杜鲁门回忆录》

根据美国政府的两则声明,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影响。

【答案】

【小题1】(1)第一小问,“无掠夺的野心”“无意在台湾”“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命令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并且本人已请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攻击。台湾未来地位之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和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由保持中立、不介入台湾事务到插手台湾事务、炮制“台湾地位未定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朝鲜战争爆发,东亚形势发生变化;意识形态矛盾的日益尖锐;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需要。 (2)结合所学知识,扩大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形势。 故答案为: (1)变化:由保持中立、不介入台湾事务到插手台湾事务、炮制“台湾地位未定论”。 原因:朝鲜战争爆发,东亚形势发生变化;意识形态矛盾的日益尖锐;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需要。

(2)影响:扩大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形势。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需结合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材料薛岳( 1896-1998),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参与“围剿”红

军。淞沪会战爆发后,薛岳主动请缨抗日,指挥过多次对日军的大规模会战。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兵分多路围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会战期间,薛岳抓住有利时机,在江西北部的万家岭地区巧设“口袋阵”,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一万余人,并俘获三百余人。万家岭大捷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1939-1942年,他先后指挥三次长沙会战,采用“天炉战法”打退日军的疯狂进犯,大量歼敌,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主政湖南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使湖南成为了大后方的坚强壁垒和物质供应基地。1946年6月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向解放区进攻,后败退至台湾。

--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家岭大捷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薛岳。

【答案】

【小题1】(1)通过材料“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兵分多路围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可知万家岭大捷背景是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军妄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围攻武汉。影响从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心鼓舞军民士气,消灭日本有生力量,迟滞日军进攻步伐等角度回答。 (2)对薛岳的评价可以评价其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日,战功显赫;但也要看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坚持反共,追随蒋

【小题2】

介石参与内战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背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军围攻武汉,妄图迫使国民政府投

降。

影响:是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

心;消灭了日本的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2)评价: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国内外赞誉;顽强抗日,战功卓著;主政

湖南政绩突出;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追随蒋介石参与内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将领薛岳的相关史实。

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对象放到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去,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大小,看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还是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对社会前进起阻碍作用。前一种是进步的、正面的历史人物,后一种是反动的、反面的历史人物。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及答案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及答案 高三的文科生们,老师发的历史复习试卷都做了吗?需要校对历史试卷的答案吗?下面由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文科历史复习试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2.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 3.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享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 4.右图所示机构在历史上管辖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5.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201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3.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施行了1300多年,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B.原则上“取士不问家世” C.选才“一切以程文为去留”D.重视“人门兼美”条件 4. 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 5.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 6. 右图为清乾隆年间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 彩达 17 层之多。该瓷瓶直接反映了 A. 乾隆的审美情趣 B. 高超的制瓷技艺 C. 社会的奢侈风尚 D. 天朝大国的心态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10天冲刺训练套题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1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 一、单选题 1.(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5月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2.(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25)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3.(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24)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4.(2019四川绵阳一模·27)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5.(2019·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3月联合考试·28)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入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 A.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 B.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 C.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在1945年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退回到1911年的水平;于1938年相比,实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由于意大利在殖民地的移民被遣退回国,向外移民停止,意大利人口激增,至使生活水平降低到惊人的地步。如果没有国际援助,尤其是美国的援助,许多意大利人就被饿死了。到1945年,意大利的实际工资下降到1913年的百分之26.7 材料表明()A二战导致了国际力量格局的直接变化B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C美国的援助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客观上帮助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和战后经济的恢复D法西斯自食其果 答案B 2.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并寻机消灭,此事最终结果是A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B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好C周恩来在重庆日报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志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宋庆龄、何香凝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活动 解析:A。此题难度简单,依据所学知识,随37年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游击主义以及变敌人后方为抗战前线的抗日方针,抗战后期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抵抗了半数以上的日伪军队,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国民党在当时还不能放弃统一战线。另外英美从自身利益考虑(二战抗击法西斯的压力),也不希望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bcd属于后果但不是最终结果,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涉及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 3.“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在抖动吗?”材料说明A1837年欧洲农业歉收,工人失业,人民生活难以为继B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C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D法国迫切需要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解析:D 这位法国议员的发言之前法国即将爆发二月革命,故排除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在热月政变后标志结束,故排c d准确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的必然性,符合题意。 4.维多利亚18岁成为英国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这说明A责任内阁已经确立下来,英王成为“虚君”B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C君主立宪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D英国缺乏一个政令的连续性 答案A 5.“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有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到君主立宪的“升平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这种理论进化历史观,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世运既变,治道斯矣。材料表明A作者认为君主立宪制度比君主专制制度优越B作者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C作者意在变革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为主导D中国政治改革不意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解析:B 题目意在考查康有为的“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观点,b项符合题意 6.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19年高考冲刺训练套题

2019年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9) 一、单选题 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24)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2.(2019·广东广州一模·26)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3.(2019·福建厦门一模·27)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4.(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27)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5.(2019·福建厦门一模·28)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 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 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 6.(2019·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28)1934年9月1日《申报》刊登的三星牙膏广告画(如下图):“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丈夫挤牙音,背景为穿着睡衣的丈夫正在洗漱”这则广告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