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目录: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三、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五、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题眼:“家国一体”

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题)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知识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5.(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知识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题)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7.(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8.(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答案:D。

9.(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0.(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C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1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C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1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4题)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解析】B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

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13.(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5.(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16.(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12题)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17.(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解析】D 本题为选修模块内容。注意时间信息“清朝”。“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选修模块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18.(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4题)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

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0分)

?三公九卿制

?丞相(中朝)

34.(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其他答案。(0分)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点: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

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2.(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

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解析:选A。本题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 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所以也排除。

3.(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10题).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

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4.(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6题)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5.(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7题)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25分)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其他答案:(0分)

(2)正义的要求(3分)

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

?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3分)

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3分)

?恢复朝贡体系

?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2分)

?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

答案3:基本照抄“合约”内容(1分)

?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0分)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

“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6.(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注意图片材料中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联系到太平天国运动,特别是“破坏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个信息很重要。太

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提出了《资政新篇》,战火发生于广东省。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会造就大量小农经济,产品统交圣库等政策,这些是历史的倒退。

知识点:辛亥革命

7.(2010高考安徽文综15题)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8.(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C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 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考查材料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9.(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5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解析】C 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10.(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11.(2010高考安徽文综16题)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

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B 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1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

13.(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6题)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C 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是在1936年底,说明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C项是在1945年10月,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C项正确。

14.(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8题)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

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D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

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15.(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

知识点:抗日战争

16.(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

17.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8题)《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

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

18.(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33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

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分析:“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这一描述适合于运动战,选项中符合这一战法的战役只有百团大战。

1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9题)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解析】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20.(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0题)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 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21.(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22.(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26题)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三、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2题)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28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完整版)四中历史必修二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题(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1-2016年)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教材第七单元) (一)全国卷和海南卷(教育部命题) 1.(2013年全国Ⅱ卷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 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2014年全国大纲卷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 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3.(2014年全国1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 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 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 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二)地方卷 1.(2012年广东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2012年福建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3.(2012年江苏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 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4.(2013年广东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5.(2014年安徽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 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2 分,共50 分)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 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 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四友斋丛说》记载:“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 是 A.富裕大商人B.雇佣劳动者C.封建大地主D.手工作坊主 5.早在公元1000 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 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6.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 点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 7.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 输业的发展 8.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 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 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 主义排挤、压迫 9.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注意广告语:今有 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 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 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

201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精选题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目录: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三、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五、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题眼:“家国一体”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A. 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题)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知识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5.(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

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 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7.《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2016高三历史必修一试题

2016高三历史必修一试题 问卷: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 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 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 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 置三公,事归台阁 D 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5、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 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 C 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 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6、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构成是 A 行省、路、州、县 B 诸侯王国与郡、县 C 州、郡、县 D 道、州、县 7、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帝勤于政事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明初政事繁多 D 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8、十八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9、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 张毅 B 李新 C 王平 D 赵洋 11、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 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必修一集合历年高考题

必修一集合历年高考题 1、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2、设集合22{|0},{|0}A x x x B x x x =-==+=,则集合A B =I () A .0 B .{}0 C .φ D .{}1,0,1- 3、若集合{}|37A x x =≤<,{}|210B x x =<<,则A B =U _____________ 4、设集合{32}A x x =-≤≤,{2121}B x k x k =-≤≤+,且A B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5、设{}{}34|,|,<>=≤≤==x x x A C b x a x A R U U 或则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6、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人. 7、若{}{}21,4,,1,A x B x ==且A B B =I ,则x = 8、已知{}R x x x y y M ∈+-==,34|2,{}R x x x y y N ∈++-==,82|2,则__________=N M I 9、若{}|1,I x x x Z =≥-∈,则N C I = 10、设集合{}{}{}1,2,1,2,3,2,3,4A B C ===则 A B =I U ()C 11、已知{} {}221,21A y y x x B y y x ==-+-==+,则A B =I 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集合??????∈-∈=N x N x A 68|,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2.已知{25}A x x =-≤≤,{121}B x m x m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3.已知集合{}{}22,1,3,3,21,1A a a B a a a =+-=--+,若{}3A B =-I ,求实数a 的值。 4.集合{}22|190A x x ax a =-+-=,{}2|560B x x x =-+=,{}2|280C x x x =+-= 满足,A B φ≠I ,,A C φ=I 求实数a 的值。 5.5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测验,跳远和铅球测验成绩分别为及格40人和31人,2项测验成绩均不及格的有4人,2项测验成绩都及格的人数是() A .35 B .25 C .28 D .15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 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 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 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 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 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 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 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 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 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 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1 其首都在都城结构上,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 2 某年宣布不禁夜市,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至于?耍弄处?,营业?通宵不绝?。 3 某皇帝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 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高中政治必修一:一至六课高考题汇总

高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1、(2010高考·浙江卷3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但事实上这种民主内含着一系列矛盾,如 ①理论上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与实际上国家保护资本特殊利益的矛盾②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社会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矛盾③民主主体的多样性与民主表达机制单一性的矛盾④代议制下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8)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2010年高考·山东卷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高考·广东卷27)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 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 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0高考·北京卷29)2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6、(2010年高考·江苏卷14)某村在网上开办的“村民博客”不仅方便了村民直接参与村委管理,而且创新了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村民博客”有助于村民 A.行使国家权利 B.行使民主权利 C.行使选举权 D.履行政治性义务 7、(2010年高考·上海卷9)某高一学生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地铁站跗近设置自行车停车点或租赁点,以方便市民出行。他表达这一意愿的方式可以是 ①过人大代表转达②给“市长信箱”留言 ③拨打“市民热线”④向“新民晚报”反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2010高考·福建卷33)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下体现我国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①2010年修订的《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 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③2010年我国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④从2009年10月1日起,我国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高考历史真题近七人民必修一试题集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精校电子含答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广东文综·17) 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上海单科卷·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 非国家同 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 自 ( ) A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 .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 .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A 2.(2012·福建文综卷·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考点】新中国外交 【答案】A 3.(2012·山东文综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 目的是( ) 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1年题组 1.(2011·江苏单科·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2.(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3.(2011·海南单科·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 2010年题组 1.(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2018年数学必修一练习——精选高考题

2018年数学必修一练习——精选高考题 每个高中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高考,每一次考试都在为高考蓄力,考向,要求也与高考一致。本练习全部来源于2016、2017年高考真题,无论是备战期末考还是寒假提升,都是能力的拔高。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设,若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2、已知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若,则的大小关系为 (A)(B)(C)(D) 3、设集合,则 (A)(B)(C)(D) 4、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M约为3361,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N约为1080.则 下列各数中与最接近的是 (参考数据:lg3≈) (A)1033(B)1053 (C)1073(D)1093 5、已知函数,则 (A)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B)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C)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D)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6、已知,集合,则 (A)(B) (C)(D) 7、已知函数设,若关于x的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奇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若,,,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B)(C)(D) 9、设集合,则 (A)(B)(C)(D) 10、设,若,则 (A)2 (B)4 (C)6 (D)8 11、设集合则 (A)(B)(C)(D) 12、已知函数,则

(A)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B)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 (C)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D)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 13、已知集合则 A.[2,3] B.( -2,3 ] C.[1,2) D. 14、已知函数满足:且.()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5、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 A.{1} B.{3,5} C.{1,2,4, 6} D.{1,2,3,4,5} 16、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奖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奖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奖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奖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2= (A)2018年 (B) 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 17、设集合A={x11≤x≤5},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A)6 (B) 5 (C)4 (D)3 二、填空题 18、已知,,且x+y=1,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9、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f(x+4)=f(x-2).若当时,,则f(919)= . 20、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时,, 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