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安徽省芜湖市培智学校 刁海英 24100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培智学校已经逐年从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学生为主向以招收中重度学生为主,含多重残疾学生。这些智障儿童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第一、心理年龄低龄化,显现出与正常低龄儿童相一致的“自我中心”现象;第二、具有适应性行为缺陷。学校生活以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目标,围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等各个环节,把中重度智障孩子培养成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一年级就是他们社会生活的起点。这些孩子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开展。
二、有效开展入学教育的基础
(一)接案咨询,深入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
为了掌握每个孩子家庭生活环境和孩子的本身发展状态,我校招生小组安排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对每个孩子进行了接案咨询,就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和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向孩子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并详细记录《接案咨询登记表》、《学生自然情况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任教师,运用40项智力筛查测试题、社会适应能力简易评估结果表、运动能力简易评估结果表,对每个孩子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围绕新生入学适应的环境和内容,以熟悉校园生活环境:认识班级、认识厕所、宿舍、食堂;认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学会交往、沟通,能进行基本的自我管理为中心,讨论制定了《培智学校中重度智障新生检核表》,并按照表中的12个项目对每个新生检核,详细观察每个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检核情况数据分析,调查分析智障新生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困难的原因及衔接点。
(二)调查分析智障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的原因
在和新生家长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智障孩子的父母主观上认为自己的孩子易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捉弄或受到别人岐视,他们常常干涉孩子的人际交往,导致智障儿童社会活动范围有限,缺乏与人交往的语言沟通能力,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缺乏与人相处的恰当方式,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他们不适应师生、同学关系,也不

适应个体角色变化,也不知道怎样调整适应新的环境。我们通过检核发现,92%的新生需要家长和老师教育提示,才能与人(老师和同学)打招呼。8%的新生见到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的反应是胆怯退缩,躲藏在父母的身后,不愿说话。经调查,大多数的孩子有过上幼儿园的经历,但均不会仿写仿画,在幼儿园里均处于看管状态。
智障孩子在家里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自身缺陷具有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当他们来到学校里,会感到非常地陌生和紧张,不能如愿地跟着父母一起离开学校,又受到集体生活的纪律约束时,他们宣泻心中情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哭闹,或固执地重复某种不良或无意义的行为。一年级新生中对上学校具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的有6人,约占一年级总人数的50%;不能按时到校上学的有9人,占75%。
此外,在多数家庭中,智障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他们的吃喝拉撒基本是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的,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检核中,92%的学生都不会。多数的孩子曾上过幼儿园,但在班里均处于看管状态,经检核,这些孩子均不会仿写仿画。
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一年级就是他们社会生活的起点。因此,以学生为本位,构建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三、构建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融入校园集体生活,我们以学校为主,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资源,分别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层及家校合作等角度构建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1、学校管理层立足一年级师资配备和师资培养上,推动入学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发展,同时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2、教师可立足教育教学工作,探索有效开展入学教育的教学策略。
3、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方式。家校配合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家长的教育方式,紧密配合学校培养智障孩子的适应性能力。家校配合研究,目的是为家长提供有效教育孩子对策指导,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帮助孩子适应校园环境,为他们顺利融入生活、适应生活奠定基础。
四、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初步实践
(一)配备协同教师,开展协同教学
“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合作。“协同教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以一种专业的关系,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刚入学的新生存在着

明显的“过渡期”,表现为哭闹不止、情绪无常、吵闹着要回家、有的甚至需要父母陪读等不适应行为。课堂上仅靠一名教师不能照顾到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开展协同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具体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即为协同教师给主讲教师教学辅助或侧重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的一日活动:点名活动、上课、课间、大课间活动、 “两操”、排队放学 ,协同教师都参与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这样既能满足儿童的个体需要,又能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享教学资源。
(二)编制《入学教育》校本教材
中重度智障学生终将回归社会主流,教给他们实际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将来能生存、有发展,是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杜威曾经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微型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教育情况,批判了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 、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需要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这就是生活即教育所蕴涵的真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特殊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中重度智障新生校园生活适应性教育内容与校园生活实践融为一体,要使入学教育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头。
基于以上认识,为系统地开展智障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我校根据一年级智障新生的特点,从适应校园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着手编制了《我是快乐的小学生》入学教育校本教材,具体包含“我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我爱学校”、“我爱上学”等三个单元,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性、顺序性和连贯性规律,每个单元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校园生活中的人、事和活动,内容涉及沟通社交、环境认识、自我管理等多个领域和学科。以“我是小学生”子单元为例,首先让学生认识书包, “我”背着书包,到学校上学,建立“我是小学生”的概念,以此为核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书本、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开展参观校园,欣赏《美丽的校园》图画,歌唱律动表演《上学歌》等活动,引领学生悄然熟悉环境,适应自已的角色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每部分的内容里还包括家庭辅导和温馨提示两个环节,其实质是简单的家庭教育技术指导


附: 《我是快乐的小学生》 校本教材内容
入学教育单元 单元目标 教育目标 各单元系列内容
第一单元
我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认识人 认识老师、同学。能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学会交往和沟通,与人相处。 1.我是小学生;
2.老师和同学;
3.我们的老师;
4.我们的班集体和我们班的同学;
5.我爱老师和同学。
第二单元
我爱学校 认识环境 认识班级、认识厕所、宿舍、食堂、音乐室、律动室、计算机室等,能熟悉校园环境。 1.我们的学校;
2.学校的周围;
3.认识厕所;
4.我们的食堂宿舍;
5.认识功能教室;
第三单元
我爱上学 参加活动 能按时到校,能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会仿写仿画参加集体活动,进行自我管理,热爱校园生活。 1.按时到校;
2.点名活动;
3.做操;
4.课堂上;
5.我的校园生活。

(三)开展单元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我是快乐的小学生》 校本教材中的三个单元,教师协同教学,立足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认识校园里的老师和同学,体验校园生活,懂得遵守群体规则,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使他们的行为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展,并且乐于接受学校教育,自然接受从家庭到学校产生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活动环境的变化,达到适应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的入学教育目标,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还将编制各学科的单元目标,汇编成《教师工作手册》,为教师有效开展入学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性和方向性。
(四)加强家庭、学校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中重度智障新生的校园生活适应性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单靠学校或家庭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①认识一致。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相互交流,并就培养细节、方式、方法形成共识,达到教育的一致性,例如:在“我爱上学”入学教育单元,教师教育孩子要按时到校,不迟到,这就需要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建立“按时到校”的上学意识。
为了提高新生家长对智障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共同做好孩子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我校编制了《家庭教育知识读本》,其内容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阅读资料,搜集整理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分级以及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儿童、脑性瘫痪、多动症等病因、预防、教育康复干预等措施。另一块为我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撰写的新生家庭教育札记,深入分析家庭教育

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及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编制《家庭教育知识读本》,一方面可以作为新生家长学校的专用教材,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家长进行自学,更好地配合学校老师开展教育教学,让孩子能尽快融入校园环境。
②要求一致。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一年级既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因此教师根据每个智障孩子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入学教育,帮助孩子适应校园生活环境。在家里,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教育,耐心地鼓励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领孩子参加社会交往、社区服务等活动,为他们顺利融入生活、适应生活奠定基础。在开展“我是小学生”入学教育内容时,教师在学生认识学习用品后,教学生进行整理书包,要求学生在下课时、放学时要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为了强化训练学生这项技能,家长在家也应紧密配合学校,督促孩子晚上做完作业后,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把自我管理的技能培养落实、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为了能把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每一个单元和环节都能落实在孩子的生活中,我校编制了《家校联系工作手册》,手册中附上学校的简介,让新生家长能理性认识特殊教育,同时以“共同关注,引领孩子成长”---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让新生家长详细了解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及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充分引导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同时以此为家长和教师交流平台,教师可从学校角度出发,登载学校大事、班级大事、班级好人好事,还可登载近期教育重点及家长注意事项,对家长教育孩子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可涉及如何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可对家长为班级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或某个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表扬,也可展示学生个人才艺作品等,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成长与进步,充满信心地配合学校做好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和巩固运用。家长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反馈孩子在家里作业情况及进展,也可向教师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例如,在《我爱教师和同学》入学教育中,新生认识老师和同学后,老师会教学生“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打招呼,为了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礼貌用语,教师可在《家校联系工作手册》中,建议家长创设机会带领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交往,体现 “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宗旨。家长可就孩子在孩子与人交往沟通中的表现及存在

问题进行反馈,以便教师调整教育策略,有的放矢地加强个别化教育,家校联手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校园生活。
五、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我们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研究工作,增强了教师教科研意识,有效提高了教师开展入学教育工作水平。学校管理层也关注到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一年级配备协同教师,大力推动入学教育,促进了学校教学发展。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理念得到延伸与发展,入学教育校本教材已呼之欲出,家校配合的教育体系呈现雏形,这为智障新生尽快融入适应校园生活奠定基础。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
1、我们对新生的观察只限于在课堂和课间的表现,对学生的发展还欠缺细致(如在集体活动中,能否乐于助人等)调查研究。
2、我们对新生在家的自我管理及家庭教育情况,还局限于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时片面的交流与访谈,缺乏去家访的时间,实际观察学生在家中学习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有效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创造性工程,需要每位特教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以探究者的角度,开创特殊教育新思路,为智障孩子播撒阳光雨露,让他们舒枝展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胡晓风等
2、姚立娜 特教学校 《协同教学在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来源:网络
3、黄健发 海珠区启能学校 《论培智学校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来源:网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