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曾国藩

曾国藩

试析曾国藩家书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简介

1.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

树坪。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

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集大成者。【1】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

的推崇之情。

2.《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

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

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

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

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

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二、《曾国藩家书》的主要家庭教育思想。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是中国仕宦家训的发展颠

峰【2】

(一)治家之法

1.祖传的治家之法。曾国藩家族子弟及其后人共240余人,得到"曾家无一废人"的

美誉,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曾国藩在其祖父曾星冈家教方法和

形式的基础上,实践完善了家教理念,至今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3】曾国藩的祖

父曾玉屏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治家之法,为“八宝,三不信”八宝即“考”:诚

修祭祀祖先。“宝”:善待亲族邻里。“早”:每天早起。“扫”:打扫屋室、院落。

“书”:要多读书,刻苦读书做学问。“蔬”:要自己种菜。“鱼”:养鱼。“猪”:

养猪。三不信即不信憎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曾国藩在家中反复向子弟灌

输这些内容并身体力行。

2.曾国藩的治家之法。曾国藩提出“八本”、“三致祥”等家教理念【4】他在书

信中指出:无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此八本即:“读书以训怙为本”:读书

要以文字的形体与声音,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为主。“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写

诗词文章把气魄、论调作为基础。“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奉养长辈以他们高兴

为宗旨。“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抚养后辈以自己少生气为主要。“立身以不妄语

为本”:男子汉存身的根本是诚实不说谎。“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当家做主的根

本是不要晚起要勤快。“居官以不要钱为本”:当官要以清廉为根本。“行军以不

扰民为本”:行军打仗要以不骚扰老百姓为根本。三致祥即:.孝致祥,家庭文化

有孝的氛围。勤致祥,勤快是兴家旺业的象征。恕致祥,宽恕是立德之基本。(二)劝学之词。曾氏家族提倡半耕半读,非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5】

1.教育子弟读书做学问

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

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要子弟刻苦读书做学问,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勉励子弟:

“余在军中不废学习,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等未弱

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2.教育子弟读书要有恒

他在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

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

3.教育子弟读书知方法

曾国藩在给子弟的信中:“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三)修身之本曾国藩修身思想乃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典型代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6】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

1.持身敬肃。要使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和检查自

己的念头或举止是有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闲居无事就要安静泰然,保养德性。而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要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2.静坐养性。每天要拿出一定时间来静坐养性,反省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

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静坐可以练习瑜伽,在思维运转了一天之后。

3.早早起床。天色刚亮就要早早起床,睡醒就不要恋床。早睡才能早起

4.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不要再看其他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

学问长进毫无益处。

5.阅读史书。曾国藩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要求他从头到到尾认认真真

读一遍,才算不辜负其苦心,曾国藩自此之后,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要苦读十多年才算完成。

6.说话谨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此要时刻注意,并将此作为修炼品性的最重要功

夫。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最容易惹祸上身的有二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

7.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8.求学不倦。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在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刻意求取其中的

深意。

9.爱护身体。身体是成就事业的资本,要倍加爱惜。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

10.技不荒疏。无论政务军务事务如何繁忙,每月都要写作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

存义理的多少,同时又可藻真气强弱。

11.饭后写字。饭后写半时辰的字。所有交际应酬的文字书信,都可以作为写字的机会。

凡事都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这样会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12.夜不出门。夜晚出门容易使人耽误正事,精神疲惫,必戒。

(四)交友之法

1.厚交邻里,不得倚势压人。曾国藩强调在家要厚交邻里,不得倚势压人。如他

引用当年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

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

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八交九不交”。『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

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

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五)用人之道他对人才的选拨评价和任用有独到的见解【7】

1.广揽

曾国藩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国家大计,首重留心人才”,“成大事

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凡有一长一技者,断不敢轻视”。要广揽有学之

士。

2.慎用

曾国藩说,“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竞无可无着力之处”。

又说,“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首先要高度重视人才的考察,用人之前必

须做到“知人”,提倡选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

“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由此

可见,曾国藩对用人是何等重视,就是要全方位考察选用者的职业规划、专业

技能、职业道德等。慎用的目的是杜绝用错人,让真正的人才得以重用,发挥

才能。

3.勤教

曾国藩曾指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

耳。一是求才不能好高骛远,切忌眼光过高,也不能责全求备,否则发现不了

真正的人才;其二是人才不是天生的,也没有天才,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去培养

和磨砺,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严格、科学、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才能培养出合适的

人才。

2.严绳

曾国藩用人之道中的严绳,是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坚决予以执行,使人“循

循于规矩之中”。曾氏说过:“吾辈当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共约同志者共守之,

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耳!”这样的准绳不仅仅是行为准则,也是一个团队

的核心价值观。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严绳与鼓励并举,曾氏严绳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各个领域的专才更好地投身

到各自的事业中去,一旦他们有所成就,曾国藩就大力保荐予以重用。正如曾

氏所言:“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

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三、曾国藩家书的影响

(一)对其子弟后代的影响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氏家庭出了大批的人才。【8】曾国藩对家庭教育是如此之煞费苦心, 故而经过他的教诲引导, 兄弟、子女大多琢玉成器。他的几个兄弟, 如曾国荃、曾国葆等都曾受过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培养。【9】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而通英文,成为清末著名爱国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不仅曾国藩的儿子个个成才,曾家的孙辈还出了曾国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

(二)对现在家庭教育的影响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含有丰富的内容,对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启示【10】《曾国藩家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小组总结了一下五点:

1.早立志,立大志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把“志”放在第一来讲是很有见地的。一个人立志,要早立,立大志。“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氏的话讲得很在理,其实“读书名理”就是大志。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说把书读好,把人做好,能够掌握过硬的本领,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由于当今社会普遍比较浮躁,急功近利,对小孩立志教育都有些虚,好像底气不足,流于形式。其实在日常生活就随时可以引导小孩,启发小孩,家长就应该从小树立孩子的志向。

2.勤俭治家,睦邻友好,与人为善

《曾国藩家书》中多次谈到“勤字功夫”,即勤早起,勤学习。“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

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曾氏说的“敬”就是要孝顺父母懂得敬人,与人为善,做到睦邻友好,和平相处。今天我们的生活比起父辈来,自然好了很多,条件优越了很多。家长如果放松勤俭持家,就会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小孩中,就会产生攀比心理,今天买名牌,明天买名牌,就是忘了读书,根本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随时教导孩子别忘记“不可忘寒士家风”。别忘记“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国藩在家书中主张“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曾老前辈反复倡导“磨练英雄,玉汝于成”,就是说对孩子进行磨砺教育,多吃苦,多锻炼。孩儿当自强,爱拼才会赢。男子汉只流血,不流泪。女子们也是只流血,不流泪。现在的不少父母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孩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中日孩子夏令营的较量》文章中提出中国的父母帮小孩做事,日本的父母不管小孩有多辛苦,让小孩自己独立完成,看都不看一下。相比之下,两国父母较量,高低结果立现。深圳也搞夏令营,让大城市的孩子去粤北山区搞双抢,帮农民割稻子,插秧。吃苦耐劳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需要。让孩子独立,多磨砺孩子,这才是做父母应该做的。

4.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言传身教

曾国藩对儿子的教育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儿子读书明理,他规定儿子每天必须做四件事:看、读、写、作。“看、读”要5页纸以上,“写”要写字100个,“作”要逢三逢八日作一文一诗。尽管父子间经常相隔千里之遥,他总是抓紧一切空隙不厌其详写信回家,细心指点。曾国藩戎马卅年,在朝廷是个大忙人,日理万机,可就是天天检查孩子的功课。孩子不在身边,就拼命写家书,借信教子,一不小心还成了一个教育专家,一不小心,家书成了他最值得世人敬佩的一块丰碑。可如今家长每天都有借口: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多与孩子沟通。做父母的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学家长的言行,所以父母要学会多多用心照顾孩子。

5.培养孩子能力,拓展孩子视野

美国的父母教孩子有个特点,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教。在教室,假如老师有事离开一下,马上有孩子出来维持秩序,有孩子上讲台表演,抓住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多提供展示的舞台,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别怕,要有胆量!要学会独当一面!多激赏孩子:别怕,你是最棒的!你不成功,谁能成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感恩,拓展孩子世界视野。曾国藩家书教育孩子的内核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感恩有许多相似之处。要有世界视野,不要做井底之蛙。家长要有大气魄、大策划,引导孩子有大视野、大眼光。在网络时代,教育孩子成了一个大问题。家长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新的矛盾,新的困惑,只要家长用心,就能挖掘孩子的潜能,开发孩子的宝藏,点燃孩子的热情,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傅雷先生曾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如果作为家长,能做到这一点,就此生无憾,此生无悔了。

参考文献:

【1】马啸《浅探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及其特色》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2】戴素芳《论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伦理学研究2003年05期

【3】刘日升《曾国藩之成功家教探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王佩良《曾国藩家教思想探源》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7期

【5】刘从《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东北大学图书馆2012年3月

【6】邢应驹陈九如《论曾国藩修身思想》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年S1期【7】盛正发《曾国藩教育思想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8】许丽英《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9】相超, 陈九如《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27卷第6期

【10】舒英《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