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不规范现象

语言不规范现象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

一、语言不规范现象

(一)语音不正确

这里所说的语音不正确,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念错字”“说错字”的问题。分析一下,有些是不知道正确发音读错,有些是知道正确发音,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习惯发音;有的表现为将字的声母读错,有的表现为将字的韵母读错,有些表现为把字的声调读错,有些是儿化滥用……

1.不知道正确发音读错的,常常是一些“难字”:

例如字形相近的错误。1999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塞浦路斯”的“浦”读“捕”。200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1:30播出的《中国人口》节目中,主持人将“武陟县”的“陟”读成“涉”。2000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8:09播出的《大风车》节目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把“唐玄奘”的“奘”读成“装”。

例如“读半边”的错误。1996年10月7日北京电视台体育新闻“威慑”的“慑”读“聂”。1996年12月7日北京电视台体育评论员把“阴霾”读称“阴里”。《人民政协报》2000年2月15日的文章说,东方电视台“飞跃太平洋”节目主持人将“莘莘学子”读成“xin”。

有些字并不难,但是要根据上下文决定正确发音,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相关语文知识。

例如多音字读错。“处”有两个读音,“处分、处理、处于、处女、处罚、处方、处之泰然”等都读三声;“艺海扁舟”的“扁”读音是“偏”;“人才济济”和“济南”的“济”都读三声;“悄然”的“悄”读音是三声,19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走近小康》读成一声;199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屡见不鲜”的“鲜”读成了一声;1999年6月12日北京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应”读成一声。1999年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3:15《爱我中华》节目中,主持人将“泰山封禅”的“禅”读成“缠”。

变调读错。“草甸子”的“甸”是四声,“沉甸甸”则变成一声(19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北大荒承载着什么?》)。99年6月12日四川卫视新闻“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一点五十五分,我国……”中的“一”没有变调。

儿化是北方方言中的语音现象,一般来说,进入普通话标准音的儿化词语能表示对小巧事物的喜爱的感情色彩,有些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例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北京新东安市场的东安庙会》,“果仁张”就最好应该读成儿化。但是下面语句中读成儿化不正确:牲畜饮用不干净水(儿)死亡。(湖南卫视99年5月23日中午12:35新闻);在东京明治公园(儿)举行了抗议活动。(99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演了《睡美人(儿)》”;98年3月26日“高考改革涉及面(儿)广”;98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税法咨询点(儿)”。黑龙江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我一眼(儿)就认出了你”,“我自己也整个(儿)变成了金色的”,这些儿化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使意义不通畅。

还有,“拥挤”、“(像潮水一样)涌向……”,但是不应该是“拥向”,99年报道科索沃问题时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多次把“难民涌向……”的“涌”发成一声。《人民政协报》2000年2月15日的文章说,1999年9月10日六点三十分,浙江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将“朝阳企业”读成“chao”。“zhei”是“这”和“一”的合音,9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是中央台报道的”,“这”的发音是“zhei”。

还有新闻专业名词错误。把“报道”说成(或写成“报导”)。例如99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2.知道正确发音,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习惯发音,这是一种“主观”的错

误。

由播音员的工作态度问题造成的错误,是指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知道字的正确读音,但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错读的现象。例如‘取款’读‘存款’等……”。

普通话语音还有异读字的问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进行审定,确定其中一种为规范读音。

作为语音规范标准的北京语音,与北京土话不是一回事,北京人不一定讲得好普通话。98年9月14日《北京晨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土语太多,儿韵太重,北京人说不好普通话,全国普通话大赛名次倒数”,这篇文章谈到,“北京人说普通话的障碍,关键一点是有的人认为自己讲的北京话就是普通话,外地人都得跟我学,有点自以为是。”这篇文章很能说明问题。

“许多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语音规范去发音,而是依照自己的习惯发音。”而且“许多人知道了也并不想改正,知错不改是极为普遍的心理”(陈京生《我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现状及治理对策》)。

有的表现为将字的声母读错,有的表现为将字的韵母读错,有些表现为把字的声调读错,声调错误出现频率最高。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的读音错误有12处,其中8处是声调错误。2000年1月28日《今晚三十分》节目,俄罗斯劳动报的文章,“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的尸体曾被从墓地两度转移后被苏联的一个秘密机构焚化……”,这段话中,希特勒的“勒”字,多次被读成一声;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公安机关将实施对违章驾驶员计分管理》“逾期三个月”,“逾”字读成了四声;1月28日《老年之家》节目,《望月怀远》“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韶”读成四声,“曲”字读成了三声;1月24日《老年之家》节目,《二月四日立春恰逢春节除夕》“虽不是千载难逢”,“载”读成四声;1月24日《老年之家》节目,《冬季进补应注意的问题》“不能无的放矢”,“矢”读成一声;1月24日《三星十八点》节目,“我们将抽出幸运听众,获得由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部提供的年历照片”,“供”读成四声;1月26日《今天我主持》节目,“潜力”的“潜”读成三声,“为此而努力值得吗”,“为”读成二声;1月27日《流行都市》节目,“具有愤世嫉俗的忧郁感”,“嫉”读成四声。

陈京生《我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现状及治理对策》中说:“语音不纯正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按其方言程度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浓重型方言,一类是散点型方言”。文章说:“从实际效果看,散点型方音比浓重型方言更隐蔽,更不易被一般人识别,所以造成的影响往往更严重”。《中国语文》1997年2期《一点收获,两点忧虑——传媒语文问题小议》也这么说,“有些似是而非的方言现象对普通话的干扰比迥然有别的方言现象还要严重”。

(二)词汇语法不正确、句群组织不当、辞格运用不当

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有些是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语言,有些不是,终归播音员主持人语言是节目语言的最终体现,因此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问题我们也都看作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问题。

词汇方面。

不了解词义的误用。例如“一位莘莘学子”是不懂“莘莘学子”是群体名词。又比如,2000年7月22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用“七月流火”来说天气酷热,这也是不懂《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句的意思。1997年1期《中国语文》的文章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伊甸园’好像成了电视栏目诸多名称中颇受宠爱的一个。”“这跟把‘野尻’作为名牌眼镜的品牌、把‘红磨坊’(巴黎红灯区的标志)作为歌厅的招牌不是同样的滑稽吗?”广播电视节目中经常有“强烈反响、反响热烈”同样使用的情况,《中国语文》1997年4期谈到,“热烈”只表示“兴奋激动”,而“强烈”除了“极强的,力量很大的”以外,还有“强

硬激烈”一个义项,所以可以说“热烈响应”、“强烈抗议”,不能说“热烈抗议”“强烈响应”。北京有线电视台1997年1月12日19点55分开始的“华一杯”首都球迷辩论大赛复赛(第三场),主持人“罗德蔓在最近的比赛中徒有虚名……蓝板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和“不尽如人意”不一样。98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里有坐着轮椅前来参观的革命幸存者”。“幸存者”的用法不对。中央电视台99年6月晚会,节目主持人言称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这种说法就很随意,“爱国热情”、“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概念都可以存在,“爱国主义热情”又是什么意思呢?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错用成语、古语。例如“每况愈甚”“炙手可得”等等。“尽管乐评界对这张专辑赞誉不一”,“……可以说了却了一件终生难以瞑目的夙愿”。《中国语文》1997年5期朱景松《用古必先懂古》一文指出,1995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重庆汽车工业,说“成也是汽车,败也是汽车……”大概借用“成也肖和,败也肖和”的说法,然而古语中的“也”不是副词,而是语气词,相当于今天的“啊”。“先睹为快”,一般的意思是在没有正式播放(出版)之前看到,或者第一次播放(刚一面世)时就看到。99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开始重播一个介绍新疆的节目,主持人说因为这个节目播出后得到观众好评,所以《综艺大观》要再次播放这个节目的片段,但是这个内容安排在本期《综艺大观》的开头,是这一期先要看的一个节目。主持人说“请大家先睹为快”。这是错用了“先睹为快”。

生造词语。《中国语文》1997年2期《四川话≠川语系》一文指出,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戏苑百家”栏目1996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与四川电视台合办的“九州戏苑”节目中,使用“川语系”,是生造词语。山东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熬费的心血”,“熬费”是生造词语。

方言词汇、外来词汇的滥用。对于“美国提子”“克力架”“苹果派”等外来词充斥视听的情况,群众十分反感,电视台播出“妈妈,我是不是很反斗?”的广告,收到很多人的批评电话。99年7月14日中央电视台《十二演播室》中嘉宾说,“我的那个朋友说,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茶艺馆是你开的。”主持人说,“那你们俩是发小吧?”回答:“不是发小,是有一次采访认识的”,“发小”是部分北京人才使用的方言词。

滥用简称。9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非公经济大有可为”,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简称,显得不明白。又如“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凤凰卫视主持人把“美国共和党”简称成“美国共党”都过于简单。98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务员检务办”,从上下文中也没听懂指的什么部门。甘肃嘉峪关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学术研究还是封建迷信》,把“嘉峪关市易学研究会”简称为“市易会”。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今日有约》:“两周前我因为生病在市人医挂水”,“因为生病”多余,而后面的简称“市人医”以及“挂水”又太简单,这种简称就是阅读稿件都比较费解,对听众来说,恐怕更不容易听明白。

语法方面。

词性的误用。黑龙江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主持人说“吃了很多辛苦”。

句子成分不搭配。199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打击刑事犯罪和执法监督”,不知道是稿件写作问题,还是播音员误读;青岛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教练对这个好苗子投注了关怀和帮助”。2000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7:20播出的《东方时空》节目中,主持人说“萨达特为埃及……缔结了宝贵的和平”,“缔结”与“和平”的搭配不当。

代词指代不明。广播电视稿件有些采自报刊,有些是地方通讯员的稿件,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出,应该注意转换相关内容。例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中国给菲律

宾上射门课》来自报纸的稿件,报头上刊有“本报胡志明市1月23日电”……,广播播出时删掉了报头,但是播出中“八比零的最终比分使中国队在此间举行的亚洲杯第九小组的比赛开了一个好头。”这段话中的“此间”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就不清楚了。

尤其是表示身份的代词要明确。例如:“本台讯:河南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副省长、省语委主任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开创我省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谈到我省语言文字工作以后的工作任务时……”这段报道中,“本台”是中央级的电台,报告题目中的“我省”使用正确,但是后面的“我省语言文字工作以后的任务”用的不对,应该改成“河南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米卢坚持主张多找强队交锋》是来自报纸的稿件,“米卢蒂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的初衷没有任何变化。”广播播出时应该删掉“本报”,或者指出是什么报纸。

成分残缺。山东电视台“金士明杯”参赛节目“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很多很多劳动”。在并列中缺少了必要的动词性成分;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今日有约》:“你患的是乳癌,作为女性,我想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按照上下文意思说,还应该特别说明“作为这么年轻的女性”。(或者干脆不要“作为女性”。)

成分多余。98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是老职工和特别困难的职工,要给予特殊的……”,前面的“特别是”完全可以删掉;浙江电视台参赛节目,“在我们从事的这项事业当中”,“我们从事的”与“事业”搭配不当,而且是多余的词语。这个节目中还有“要从我们采访的一场风波谈起”,不仅罗嗦,而且“风波”的用法也不对;海南电视台的参赛节目《拣回失去已久的财富:无形资产》,讲的是应该对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予以重视,节目结尾说,“这就是本期节目的真正话题”,“真正”完全是画蛇添足;上海电视台参赛节目“‘代您读’服务中心可以乐意为你服务”,“可以”可以去掉。

词语搭配不当。陕西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秦之声》节目走出室内演播这是第一次”。“走出”和“室内”搭配不当。河南电视台参赛节目“痛苦有两个人承担的时候,一份痛苦就成了半份痛苦”,习惯的搭配应该是“两个人承担痛苦的时候,痛苦就减少了一半”。

句式杂糅。中央电视台介绍新型材料的科普节目“但是,当把它放入与体温相当的热水中后,记忆合金支撑丝马上就可以恢复它原来的形状,而且仍就有很强的弹性,这就可以克服文胸无论怎样洗涤都不会变形。”“克服”后面应该搭配“……的困难”,或者用“解决”搭配“……的问题”,或者是“这样,文胸无论怎样洗都不会变形”。

句法歧义。《新闻媒体使用汉字应规范》一文说:“别的电视台都叫‘晚间新闻’或‘晚间报道’,北京电视台却弄出个‘晚间新闻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照这个新闻界公认的定义,晚间新闻报道就成了‘晚间报道之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晚间新闻报道”这个短语存在歧义的结构:

晚间新闻报道

晚间新闻报道

现代汉语的研究表明,很多歧义结构在上下文中可以排除歧义,而且,很多歧义结构的歧义不容易被人发现,也就是说,读者或听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预设、以往经验等等判断谈话意义。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误解。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尽量避免。

逻辑混乱。青岛电视台参赛节目介绍一位十二岁的孩子长得很高,“山东人突出的特征,我们青岛更有”,用“更有”似乎在强调“山东人”和“青岛人”的对立,这是一种逻辑性的错误。

有些错误从形式上看是语法错误,但从产生过程看可能是一时口误。

沈家煊《口误类例》(《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谈到一种混合口误的类型,“两个竞争待选的成分(语素、词、词组)各取其一部分合并为一个成分说出”,例如,“你当军的时候”,是“你当兵的时候”和“你参军的时候”的混合。“很难富裕,富裕得很慢”说成“很难富裕得很慢”,“这些天天气不错”,说成“这些天气不错”等,文中提到,这类归并口误也叫“噬同”口误(cannibalism),而“噬同”在汉语中很普遍,有些成为正常的归并规律。

研究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我们还发现,“口误”的产生,还不光是语素、词、词组作为竞争待选的成分,错误增减、归并或混合,有时是思维中两个竞争待选的句式,外现为有声语言或者文章时,没能正确选择确立,出现整个句式的杂揉,例如:*对广大的农民朋友来说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显得的确有些脆弱。(河南电视台参赛节目)市场经济大潮,对个体形式经营的农民来说,的确是无情的。

广大农民朋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会显得很脆弱。

这种口误是说话写作中思维组织成为语句时经常发生的,然而表达者的口误,会造成语言上的词性的误用、句于成分不搭配、代词指代不明、成分残缺、成分多余、词语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歧义、逻辑混乱等等,造成受众的理解困顿,不利于思想交流。

语言的规范,还要从句群到篇章几个方面考虑。有的词语在某一个句子中的使用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看就不合适。有的词语突破了语法常规,在一定上下文中却是合理的表达。词语句子的合理调整加工,是在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中,选择其中最有效的表达手段,或变化某个表达方式,使其成为最有效的表达手段,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在选择词语方面,可运用词语的选用、词语的移用、词语的仿用、词语的代用等手段。99年6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这个球踢得薄了一点儿”,选择“薄”字,临时改变了词语的搭配关系,就用得十分巧妙。

句子和句群中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语搭配在声音上应该和谐有致,有节奏,不拗口;意义方面,词语的意义有概念意义,还有色彩意义。

词义表达应该准确。南昌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为霞满天》:“当世界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时候,联合国把1999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呵护、善待老人,敬老爱老,助老养老”。为什么敬老爱老等行为还要有“足够的理由”呢,我们觉得选用这个词似乎没有理由。

词语的色彩意义也要搭配和谐。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他们铺上红地毯》,“咱们国家有一帮这么默默奉献的科学家……”,量词的感情色彩不对。广播是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应该是庄重的。内蒙古赤峰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王麻子广播站》说这个广播站在村民的和睦相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使用“摆平”一词,与整个节目赞扬这个广播站的意思和风格很不协调。

句群中还有句式调整的问题。

主动句与被动句使用不当。例如“看着新种的草和刷了绿漆的护栏,使人心情也随之舒畅。”前面是主动句,后面的句子应该增加主语,或者去掉“使”,保持句意顺畅。

陈述句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使用不当。反问句表达强烈的语气,太长了语气就会被拉散。例如“我在想,只有人老了才知道,老年人看上去虽然硬朗,但腿下已经没有了根基道理吗!”下面大使馆签证问题的访谈节目的谈话,反问句太长:

问:有全奖是不是就好签多了?

答:有全奖并不能保证申请人就一定能拿到签证,签证人员还要考虑他(她)在美国毕业后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回到中国。举例来说,(*)一个有全奖的学生去学法国文学,毕业后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其工资收入与在美国改变专业后,比如做一名电脑程序设计员的工资相当吗(*)?

两个(*)中间的部分都是反问句的内容,听众几乎不能理解。

整句与散句的使用不好。“内蒙古赤峰红山区的肉用犬良种繁育基地的技术人员用藏獒(一种西藏狗)与内蒙古优良母品种—蒙古牧羊犬杂交,繁殖出的青龙犬,具有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易饲养、增重快等许多优点。4个月就可出栏。”前面的句子太长,后面有大量出现短小句子,说出来有一种节奏凌乱的感觉,应该调整一下,让句式匀称:“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区的肉用犬良种繁育基地,技术人员用藏獒(一种西藏狗)与内蒙古优良母品种—蒙古牧羊犬杂交,繁殖出新的犬种青龙犬,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易饲养、增重快,4个月就可出栏。”

句子太长的问题。所谓“一句话新闻”比较适合书面语,不太适合广播电视。

句群组合不连贯现象有:

同一件事叙事角度不一致,句子间结构连接不协调、句群间层次不清楚的问题,例如电影频道的电影梗概介绍说:“文丽的继父陈老六要将文丽作价押宝,为躲纠缠,许氏将文丽托付给恒瑞。”在上下文中,“为躲纠缠”这里衔接突兀。

不同事件列举分承不清的问题,例如:1984年2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去年全长生产衬衫100多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1028万多元,实现利润52万8千多元,分别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了4.3倍、4.2倍和2.6倍。”《广播电视语言应用》说,“这段话的句子数字的表达用了分别组合的办法,应当说,在书面语中,分别组合的各部分,只要语序一致,不但不会妨碍意思的表达,还可以使语言简洁精练。但是口语中,特别是广播电视中,声音一瞬即逝,听众来不及思索理解,这种表达方式就不足取了。”

上下文中的插说不适当。河南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主持人说:“我们看到,很多再婚老人可以互相适应而且生活得非常幸福”,“可以相互适应”和“生活的非常幸福”是两个层次的意思,用“而且”递进,后面搭配“有的”比较好。或者在“而且”后面在加一个“可以”。

我们看到,很多再婚老人可以互相适应,而且有的生活得非常幸福。

我们看到,很多再婚老人可以互相适应,而且可以生活得非常幸福。

不简练,上下文中有多余词语,上下文中意义重复。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今日有约》:“这一周石翔仍然收到了许许多多总共有数十封听友的来稿”,两个修饰语可以去掉一个。“新加坡面积虽小却别有一番独特的风采”,这个句子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该有“虽然”、“但是”这些词语。上海电视台的参赛节目,“作为节目主持人,我不是潇洒型的,因为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对小眼睛,但是我的心是真诚的”,同样这个句子里不需要有因果关系,以及转折关系。

社会成员的言语交际中存在一个“冗余度”,或者说“纠错能力”。也就是说,少量的缺漏读者(听众)可以补出,少量的“重复”读者(听众)可以自行删除,然而,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仍然需要在语言的斟酌上多下一点功夫,形成对语言现象的敏感,尽量减少“冗余”。如果下笔(讲话)前缺乏周密的思考,写成(说处)的话语就可能混乱百出,影响语言交际。

现代汉语中,词语句子的选择调整,有时可以形成固定的格式“辞格”,辞格是修辞学的重要话题。好的言语就是合乎修辞的语言。以下列举一些修辞不当的问题。

比喻应该准确。2000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7:34播出的《动画城》节目中,小璐姐姐在回答小蜜蜂对澳门回归的问题时说:“……澳门就被侵略者强行租借去了……”,小蜜蜂接着说:“哦!我好像明白了,澳门好像猫咪小倍那样走丢了、迷路了,然后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回家的”。这样给孩子解释不准确。

比喻应该浅显。例如农业科技节目,“高粱杆又称‘箭杆’,这是由于它很象射箭矢,……”,“射箭矢”的说法很生僻,这个比喻没有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完全没必要设喻。

夸张不恰当现象。例如“一如他那《有这样一个民警》、《沟里人》、《好人燕居谦》等现

实题材作品,张绍林拍《飞来飞去》根本没想得奖不得奖,心里只是想着观众,在蓝天中‘潇洒’了一回。观赏完这部单本剧后,不能不为其深刻的立意、朴实的故事、清新的画面和鲜活的人物所感叹,不能不被作品中一种灼人的炽热所激奋!”单本剧一般以人物简单、情节巧妙、主题集中见长,这段介绍前面说“朴实的故事、清新的画面”,后面有突兀地说“灼人的炽热”,到底什么风格什么感受就说得不清楚,观众观赏完这部单本剧“不能不被作品中灼人的炽热所激奋”实在太夸张了。

对比不恰当现象。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精耕细作取代了粗犷落后的耕作方式”,“粗犷”不应该与“精耕细作”对比。

联想突兀现象。例如“我相信,我执着的个性和漂亮的‘锛儿头’一定会给我带来好运气,也会使爱我的亲人、朋友和观众的生活变得灿烂。”执著的个性与漂亮的“锛儿头”似乎有某种关系,执著的个性与“会使亲人、朋友和观众的生活变得灿烂”有某种联系,用上面的句式处理联想显得奇怪。应该把顺序改变一下,“漂亮的‘锛儿头’也许代表着我执著的个性,我相信,我的个性一定会给我带来好运气,也会使爱我的亲人、朋友和观众的生活变得灿烂。”。

(二)有声语言的表达不好

《中国播音学》绪论中说,“自广播电台,电视台开播之日,播音就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这早已成为一种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播音作为一门学科,人们的认识就不那么一致了。播音容易,嗓子好,认识字,照着念就行了。这类看法至今仍较普遍地存在着。”而“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有自己的创作道路、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结合上,有一系列层次、品位、功力、技巧的多种要素及其整合方法。在体味、发出、丰富、驾驭有声语言的进程中,要不断解决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传者和受众的各种关系。”我们应该全面深刻地了解其中这种有声语言表达的规范。

1.发声方式不规范

广播电视依赖声音传送信息,“截至……”和“截止……”,声音差的不多,意思就有所不同,因此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必须口齿清晰,播报准确。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吃开口饭”的,发声的清晰准确依赖正确的发声方式。平时口腔控制练习不够,播音时舌位动程就不圆满,出现吐字归音不到位现象。例如新闻节目里的“请看报道”,很多人发成“报的”,甚至有的人发成“bd”。

各种语音造成的吃字走音,表现程度不同:有的含糊一些:99年6月8日新闻联播,“霸权主义”的“霸”好象是“大”。有的过于含糊,反复听仍然不知道意思:98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一起飞行事故说,“专家们分析,这起事故可能是由于技术原因引起的”,是“机组”还是“技术”始终没有听清。有的走音成为另一个音,在一定上下文中引起误解,例如“集装箱”,集中箱?“生动写照”,深入写照?

吃字走音的现象,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归类:

声母问题

送气、不送气相混:

j──q,“这一切”,这一届?99年5月25日北京教育台新闻“基础薄弱”的“基础”近似“凄楚”;99年6月12日四川卫视新闻“预防青少年”的“青”近似“京”;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利用人们对健康的强烈愿望……”的“健”近似“欠”;“天津建工集团”的“集”三次都是“齐”。ch──zh,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反盗版宣传”的“传”近似“砖”;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产品质量”的“质”近似“斥”。g──k,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天津建工集团”的“工”近似“空”;d──t,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韩国当天还决定召开会议”的

“天”与“颠”非常近似。

n──l不分:

98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柬埔寨拉那列”的“列”又好象是“聂”;98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移民移出致富路》“远离故土”的“离”近似“泥”。

声母脱落:99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4频道“福建”的“福”近似“无”;98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十九点三十八分”的“九”近似“由”;99年8月14日中央电台“日美安全协议”读成“日尾安全协议”。

韵母

单韵母元音脱落:98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近日”近似“jinr”。齐齿呼撮口呼互易:98年3月22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可持续发展”的“续”近似“细”;“根据”的“据近似“记”;98年3月27日“又是粮食企业主产区”的“区”近似“期”。

单韵母元音舌位不到家:

a──u:(罗马尼亚)马──木

复韵母以及复合元音鼻韵母,其中的复合元音舌位动程不够;99年6月12日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建设性”中的“建”近似“进”;同一天四川卫视新闻“百货大楼”的“货”近似“花”;“省外消息”的“外”近似“为”;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如今只剩下最后一站”的“站”近似“阵”;“朝韩舰艇共发生三次冲突”的“舰”近似“进”。

鼻韵母韵尾脱落:99年6月9日东方时空节目,“黄梅戏演员马兰”的“兰”发音近似“来”;同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直到本月……”的“本”近似“北”;98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提案总数达到2133件”,听不清是“总数”还是“组数”;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六个一百───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新儿歌”的“新”发音近似“西”;98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女工们”的“工”近似“姑”。

个别地方台还存在前鼻韵母后鼻韵母不分的问题:99年6月12日四川卫视新闻“经专家鉴定”的“经”发音为“今”。

音节和声调

在词组中吞掉一个音节:“这些老年团体还举行了文艺演出”,文演出?“其中包括”,其(着)包括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会议结束时”近似“在会结束时”;“这是中央台编译报道的”,近似“编报道的”;

9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政治局”发音近似“zhengr ju”。

双音节相连成为一个音节:“我知道”,我照?“中央电视台”,庄电视台?“科索沃”,咳嗽?

99年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西伯利亚”近似“谢利亚”;9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安民警”的“公安”近似“关”。

声调改变,走调。例如,“保护共有的家园”,家远?

9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农民收入增加”的“增”发音为四声;99年6月12日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运用计算机……”的“计”读成了一声;同日四川卫视新闻“因迷失方向……”的“失”读成二声;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进行评审”的“审”读成四声。走调会产生误解,99年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生产总值1530亿元”,又很象“一千五百三十一元”,从上下文判断应该是“亿”。

双音节词语声母同化:“至少”发成“至找”(99年6月12日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

复杂词组或小句连得太快走音: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约翰克利斯

朵夫”说成“约翰克利斯特夫”。

前后词语影响走音:99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下一步反假币”说成“下一币反假币”。99年8月14日中央电台新闻“要求用六年左右的时间”读成“要求右六年左右的时间”。

其他:“新的引资项目”,今的引资项目?

沈家煊《口误类例》(《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谈到,广义的口误包括词汇错误和语法错误,狭义的口误只指语音错误。该文提出了广义的口误八大类:先置,滞后,互换,颠倒,替代,混合,归并,增减,各大类又分小类。沈先生的文章中提到的这八大类28小类“广义口误”类型,其中第六种“混合”口误、第七中“归并”口误中的语素、词、词组的归并,在广播电视语言中比较少,象“谢谢这位打来听众的电话”这种错误在现场节目中可能出现,往往会在重播时改正,录播节目中基本没有。沈先生所说的“狭义口误”与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中有声语言表达发音不到位——所谓“吃字”“走音”比较接近。

沈先生的文章阐述了第一种“先置”口误、第二种“滞后”口误、第三种“互换”口误、第四种“颠倒”口误的心理原因,是说话中前后相关的词语声音争相出口,位置有偏误。我们也发现有前后词语影响走音、双音节词语声母同化。

第五种“替代”口误这种情况,沈先生的文章指出语素、词、词组的替代口误,经常是意义相近、相反、相关造成的,我们又发现语音的替代口误也是如此,有些语音替代口误是因为声母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接近引起的。例如送气不送气相混,包括j─q相混、ch ──zh相混、g──k相混、d──t相混、平舌翘舌相混、n──l不分等。有些语音替代口误是因为韵母发音部位接近引起的,例如齐齿呼撮口呼互易、单韵母元音舌位不到家、复韵母以及复合元音鼻韵母,其中的复合元音舌位动程不够、前鼻韵母后鼻韵母不分。有些是调值不够,引起声调改变、走调。

沈先生的文章谈到的第七种“归并”口误和第八种“增减”口误中的“减”,除了我们同样发现的归并,例如双音节相连成为一个音节现象,还有接近我们发现的“脱落”问题,例如声母脱落、单韵母元音脱落、鼻韵母韵尾脱落现象,还有在词组中吞掉一个音节第八种“增减”口误中的“增”接近我们前面列举的第“础敝治侍狻捌渌敝械囊恍┫窒蟆4涌谖蟛男睦碓蚩矗械慕咏跋戎谩笨谖螅械慕咏盎旌稀笨谖蟆

2.表达技巧运用不当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表达技巧,是利用声音的音长、音强、音高和音色表情达意,用声音塑造形象的创作的技巧。这方面表达不当的现象有:

停连不正确。有些播音员备稿不充分,播音过程中停连随意。文中我们用“#”表示错误的停顿处。五月是我国权益保障法# 规宣传日;98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他们祝贺李鹏# 当选”;同年3月2日新闻联播“国务院# 总理李鹏”;

外国人名地名备稿时尤其应该注意。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6日《今晚三十分》节目,《美国东部地区自二十四号以来普遍遭到暴风雪袭击》“遭暴风雪最严重的北卡洛莱纳州、南卡洛莱纳州……”播音员读成“北卡# ……南卡# ”是错误的。

发来贺电的国家和领导人,如果不熟悉就会造成停连不正确,98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文莱达鲁萨兰国# 苏丹和国家元首恰桑纳尔博尔基亚,巴基斯坦共和国# 总理谢里夫,班达# 拉奈克”;又如98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班禅# 额尔德尼”。

“一些国家党和政府向我国领导人当选发来贺电”,为表达贺电源源不断的效果,应该注意国家名词语气的衔接,“孟加拉……泰国……”,中间名词太长,要用扬停使语气接连不断。98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处理是每个名词后都落停,给人断

断续续的感觉。

长句子的层次要靠正确的停连去表现,例如98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提高遵守# 和维护法律的自觉性”,停顿错误造成句子语法结构错误。

轻重格式不正确。双音节词语后面一个音节是重音,下面重音不正确的音节后面我们用“*”表示: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老境堪忧》,“到了他们年*老的时候”;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移民移出致富路》“平*湖村”;同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十五大特别节目───跨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跨*世纪”。

非轻声词语读成轻声的问题:9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垃圾”读轻声。

轻声词语未读出轻声的问题:99年6月12日四川卫视新闻“他们在取行李时”,“行李”未读轻声;9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请看本台消息”,“消息”未读轻声;上海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环保时装》中“老太太”未读轻声。

轻声词语后面的音节轻读,但是音色不应该变化:99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晚会把“孩子”的“子”读成“杂”;9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塌糊涂”播音员的发音是“一塌糊肚”。轻声词语前面音节重读,音色更不应该变化: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重整京杭大运河》“多少”发音是“duor-shao”。

多音节音译词应该按照汉语规律处理,下面重音位置不正确:99年6月7日《东方时空》“罗*马尼亚”;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奥*地利”。

控制气息,长句子不能前重后轻,形成习惯腔调。“不*合格材料”,重音应该落在“料”上;“江*泽民”重音应该落在“民”上;“首*先请看内容提要”,重音应该落在“要”上;(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8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巨大成就”的“巨”读重音,以至“大”成了轻声。

句子中找不准重音会造成语义错误或歧义,9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才能种好*粮”,重音落在“好”上,与语义不符;99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中午《新闻30分》“预计产值可达一*个亿”,强调重音应该落在“亿”上,落在“一”上面,意思就改变了。

语调不正确。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5日《今晚三十分》节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调查食用野生动物情况》“滥吃野生动物对人类健康有害”,主持人语调上扬是不对的。因为句子的内容是肯定,上扬的语调变成了疑问语气。

节奏不正确。有声语言的表达语速应该高低适宜,快慢适度,体现节奏的美感。有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没有注意表现汉语中固有的节奏,去表现这种与内容协调一致的节奏的美感。有的人普通话不纯熟,播音中用习惯腔调去处理所有稿件;有的人盲目追求流行,语言中夹杂港台腔、外语腔,故意发嗲等,语调显得怪里怪气;有的人盲目加快语速,现代传播需要在单位时间里消息尽量密集和迅速,但是密集是有限度的。语速达到一分钟260字,是比较快了,超过320字或者350字,是相当快了。如果再快,说话就失去了节奏感,对方也可能听不清。

3.整体风格表现不够

语言交际任务会因为交际范围、目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因而会选择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材料(语音、词汇、句式等)来适应不同的表达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渐渐有了明确分工,稳定下来,固定下来,就是语体。说到风格,不同的人语言会有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的语言会有不同风格,不同语体语言有不同风格。风格是通过词语搭配组合综合体现出来的语言的格调和气氛。语言的运用要体现出个人风格,要符合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还要符合语体风格。

风格的形成不是体现在个别字句上,而是体现在篇章上,甚至是某个人所有作品(言谈)总和里。说话或者写文章整体风格不够,也就是没有一定的格调和气氛,势必造成言语主题散乱、缺乏意趣,势必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运用中,语体风格主要体现为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广播电视节目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广播电视节目受媒介性质、任务、地位的制约,受节目性质、方针、传播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集中地体现出特色和个性,也就是说会逐步形成风格。对于一个节目来说,节目的风格“一般要求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只有在稳定下来的风格中,语言、画面、音响等等一切节目手段都围绕一定的性质、方针等因素服务,各种手段组合为协调一致的格调和氛围,才能打动观众、吸引观众,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

广播电视节目“按节目的内容性质和社会功能划分为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教育性、服务性节目;按节目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划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不同节目都有自身的风格,风格要鲜明,风格要丰富,风格要协调,“节目内容构成是否完善,表现形式是否与之协调,直接关系着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同上)。

在风格方面,我们发现的问题有:

语言的运用没有用心琢磨,“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了,谢谢收看”。如果每个节目不管内容、对象等等,都是同样的结束语,就是没有风格,或者说语言风格简单化。

盲目模仿。语言风格模仿他人,“你搞一个‘玫瑰之约’,我来一个玫瑰相会;你搞一个‘快乐大本营’,我来一个大本营快乐;你搞一个‘焦点访谈’,我来一个‘热点追踪’”。

语言(包括非语言手段)风格与节目的功能、主旨不协调。河南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探讨老年人再婚问题,是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在绿荫下、在小树林间缓缓移动,边走边说,动作和画面很美,这种比较抒情的风格比较适宜优美地、正面地去说这个内容,但是节目的整个内容主要展示老年人再婚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困难等等,主持人服饰、语言风格不妨沉重一些,这样才能跟节目内容协调起来。

语言风格与其他节目因素(例如音乐、画面等)不协调的现象。黑龙江电视台参赛的社教节目,介绍一种凉菜的做法,介绍厨房的清洁的方法等等家庭生活小常识,主持人的语言主要是串联这几个小节目,语言是家常的、平易的。但是主持人的后面,一个很大的楼梯占去画面的二分之一,主持人挤在楼梯旁边的小圆桌旁,圆桌上又有一个大花瓶,色彩很乱,透过后面的落地玻璃窗,还能看见马路上的汽车,这种语言的内容和风格与场景布置没有协调起来。

语言(包括非语言手段)风格与语言实现者、语言接收者的身份、年龄等特点不协调,这就是我们在第二章讲要说到的语言不得体现象。

还有语言(包括非语言手段)风格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浙江电视台送选参赛节目《中华少数民族民俗传习所》,节目主持人语言的风格是什么就难以说清。从她的穿着上看,戴着太阳帽,背着双肩背,是旅游参观的风格;从她的言行上看,蹦蹦跳跳边走边说,说话象孩子一样气短,不清楚,还有“下面就开始我们这个故事”这样的话,好像是学生学习的语言风格;从节目内容上看,又提到她获得传习所的终生馆员证书,那么应该是嘉宾、专家的语言风格才对。最终我们不明白这位节目主持人到底以什么身份与观众交流。身份不明确,风格不鲜明,造成节目内容和主题的松散。

(三)阅读语误现象

1999年11月,在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了第四次引用语言学研讨会,沈家煊再次作了《口误类例》的发言,他说,与一般口语相比,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口误还有阅读心理的问题,这也很值得研究,因而我们试着找到一些“阅读语误”。我们也发现,一般语言的表达的口误,是从思维到声音的误差,播音语言节目主持人语言口误可能又从视觉到声音、或者从视觉到思维到声音、或者从记忆到声音等心理过程,是一种“阅读口

误”。

1.落字。1999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2:00播出的《新闻三十分》节目,播音员说“国家林业公安局……”,字幕是“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秘鲁举行大票”是“秘鲁举行大选投票”的误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6日九点新闻,《吴邦国二十五号下午在布鲁塞尔会见了比利时王储菲力浦亲王》“吴邦国在向菲力浦亲王介绍了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有企业改革情况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时……”,播出时漏掉了“向”字,稿件原意改变得很奇怪了。2000年1月2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9:00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在播报吴邦国致信交通部门的有关消息中,将“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33.6万公里”读成“133.6公里”,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2.读错。

形近读错的。2000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8:00播出的《中国新闻六十分》节目,播报宁波海监局紧急救助外籍货轮的消息,将“北仑港”播成“北仓港”。

句子中前后字的影响读错的。2000年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18:00播出的《中国新闻》节目,播报湖北神农架林区停止采伐天然林的消息,“仅去年一年林区内盗伐林木案件就比去年上升了73%”,后面一个“去年”错了,应该是“前年”。1999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7:00播出的《早间新闻》节目,“世贸组织副总干事门多拉……”,字幕是“门拉多……”。

数字读错。2000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4:00播出的《新闻》节目播报丁关根参加中国文联迎春联欢会的消息,“表达他们迎接建党八十周年的喜悦心情”,数字有错。2000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21:30播出的《现在播报》节目中,“目前世界上约有11亿人吸烟,我国的吸烟人口已经到3亿2千人”,字幕写出“我国的吸烟人口达2.3亿人”。2000年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21:16播出的《现在播报》节目,“为彻底改善首都城市环境质量,北京市将再投入540亿元环保资金”,字幕是“北京市年均环保投入100亿元”,怀疑是播报有错。邹家兰《浅谈播音语言规范化的几个问题》一文记录播音主持工作中错读的现象数字读错等问题。“在统计的4185处差错中,数字差错就有385处,占9.19%,也就是说,每错播10处差不多就有1处是数字”。

3.篡改。播音语言节目主持人语言的“阅读口误”还有因“阅读习惯”改变稿件的情况。邹家兰《浅谈播音语言规范化的几个问题》一文记录播音主持工作中错读的现象有,词的第一字读错,“取款”读成“存款”;词的最后一个字读错,“停业”读成“停止”;词中的字前后颠倒,“盒饭”读成“饭盒”;读成另外一个词,“旅游”读成“游泳”。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6日《今晚三十分》节目,《俄空降兵副司令员卡赞采夫少将乘坐直升机在车臣失事》,“卡赞采夫少将及机上人员全都受伤,但没有人员死亡……”,播出时说成“没有人员伤亡”。

1999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22:00播出的《晚间新闻》节目播报巴勒斯坦提交边界概念文件,将“边界概念”播成“边界概定”。2000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9:00播出的《早间新闻》节目,播报国家领导人就中越建交五十周年致贺电的新闻时,把“致电”说成“致信”。

2000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22:00播出的《中国新闻》节目,报道俄代总统普京的有关消息时,口播“俄代总统普京说俄罗斯将对车臣进行两年总统直接治理”,字幕则是“俄罗斯将对车臣进行两年直接管理”。

2000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9:00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朱镕基总理向乌克兰总理发慰问电的消息,“中国总理朱镕基就巴拉科夫煤炭爆炸事故向乌克兰总理发慰问电……”,应该是“煤矿瓦斯爆炸”。

4.骑墙字。读稿件备稿不充分,会造成“骑墙字”的错误处理,特别是在“骑墙字”处于稿件换行位置时,例如:

“通过对1000人口# 味的调查……”,

“丈夫出国后,妻子和老婆# 婆在家……”

如果文字稿件在#处换行,必须认真备稿才会避免读出错误。

三、有关问题的认识

造成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指的是节目两陡然增大,新闻的时效性使得播音员主持人在快节奏的工作中难免有些失误;有些语言规范问题研究还不透彻,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培训没有跟上,造成语言出错,等等。

主观方面指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规范的主观认识不够或者不正确。目前讨论的热点有:新颖与规范的判定;亲切与规范的判定;口语化与规范问题的判定;说新闻和播新闻问题;共性和个性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