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上)

大纲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

二、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三、自我超越不分年龄

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

二、愿景的层次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自我超越

T02:改善心智模式

T03:建立共同愿景

T04:愿景的层次

正文

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他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企业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即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就和人一样,企业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

为圣吉模型。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本章主要介绍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等三项修炼。“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修炼为以后的修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我超越”使我们认清个人愿景,并努力实现它;“改善心智模式”则使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学会把问题摊开,与别人共同检视并加以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五项修炼中的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

(一)什么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一项关注个人成长的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愿望。

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彼得?圣吉举例说:“对于想改变组织,但是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个选择——你永远可以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不断“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稻盛和夫倡导“敬天爱人”,强调不断追求完美,并且反省自我。美国Hanover 保险公司总裁Bill Brien认为,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提供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福特(Henry Ford)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精神力量。但我们缺少等待结果的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这股期待实践崇高使命的精神力量,来强化这样的心。我们轻率地把自己跟这精神力量隔断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挖掘出这种创造未来精神力量的来源!”

(二)自我超越的两个前提

自我超越有两个前提: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愿景是发自内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要学习“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愿景已经建立,余下的就是如何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愿景和现状的差距可能是一种将你朝愿景推动的力量,也就是“创造性张力”。只有认知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因此要强调自我即个人的超越。如果一个员工认为工作是为了发挥自我才能、创造美好人生、创造美好事业,那么他就一定有发挥创造力的潜能。

(三)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1、组织中个体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个人愿景:一种期望的未来景象或愿望;

②保持创造性张力:愿景与现实的差距,是创造力的源泉;

③看清结构性冲突:愿景和现实的差距带给人们心理影响,即人性的意志力能否战胜阻力;

④诚实地面对真相: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

⑤运用潜意识:使内心真正关注的目标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超越自我,首先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人的大脑中有两种思维支配着我们,一是惰性,一是超越。所以当人们从意识上决定去做某件事情时,他的脑海中已经经过了惰性与超越的斗争。尽管有时自己并不满意现状,总感到有更高的理想在前方等着,但却舍不得放弃头顶上美丽的光环。这时我们就应从心理上战胜自己,拨开眼前的迷雾,放弃暂时“光环”。不学会放弃,永远看不到另一片天地,永远得不到理想上的突破,前进的脚步也因此而放慢节奏,甚至停滞不前。超越自我,充分挖掘和发挥潜能,让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案例]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提出了一个“扩展”的概念。它的内涵是不断向员工提出似乎过高的要求。“扩展”的意念为:当我们想要达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时,自己就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一些非凡的能力;而且,即使到最后我们仍然没有成功,我们的表现也会比过去更加出色。

在通用电气,扩展项目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而并非考核的标准,“年终时,我们所衡量的并非是否实现了目标,而是与前一年的成绩相比,在排除环境变因的情况下是否有显著的成长与进步。当员工遭受挫折时,我会以正面的酬赏来鼓舞他们,因为他们至少已经开始改变。若是因为失败而受到处罚,大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2、“三要”:

实现自我超越,要使员工实现自我的超越,就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开展境界教育

●二要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三要向极限挑战

(1)开展境界教育

有些人认为当前是市场经济时代,思想教育已是过去时,它是属于革命时代的产物。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思想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案例]

日本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很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其“星火”二字即是取意于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告诫员工“只要我们有志气,就一定能够成功。”公司还曾多次组织员工追寻当年红军的长征之路。

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就是通过开展境界教育,在员工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员工敢于向自己心中的“愿景”不断前进。

(2)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传统上,员工与企业结成的是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员工工作是为了赚取收入,而赚取收入是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工作是员工实现自己愿望的一种工具。

实现自我超越,必须摆脱“工具性”的工作观,把工作视为美好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正如在松下公司,“工作本身好像被看

作某种神圣的事情。”

(3)向极限挑战

“妨碍你成功的最大障碍,既不是你的对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自己。”人们往往在心中给自己设置障碍,这是自我超越的人所要极力避免的。

3、游戏

☆第一步:在空杯子里倒满水;

☆第二步:继续加水至高出杯沿少许,水没有溢出杯外;

☆第三步:往杯里加曲别针,水面更高,水依然没有溢出杯外。

◆游戏的启示

这个简单的游戏告诉我们: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却往往会出现奇迹。你告诉自己:“杯子已经满了,再加水就会溢出来。”而事实上,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面可以高出杯沿一定的高度。

有句话是如此表述的:“你认为不行,那就不行。”这说明人们容易陷于自我设置的障碍里,比如以下两种情况:

(1)力有余而心不足

有的人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如“在2000米长跑中,我觉得自己也就跑个800米左右,所以我跑着跑着也就停下来了。”

(2)不敢接受新事物

有的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不敢接近。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诸如富兰克林、贝多芬、达?芬奇、爱因斯坦、伽利略、罗素、萧伯纳、丘吉尔,大多数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其实他们在许多方面与普通的人一样平常,惟—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敢于走常人不敢走的路罢了。另一位文艺复兴时人物施魏策尔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都不会使我感到陌生。”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任何活动,那么,你实际上就能获得成功。一旦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有可能切实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人们只有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打开心灵的窗户,尝试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只会以固定的方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其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四)自我超越不分年龄

超越自我,最重要是落实到行动上。有些人知道要超越自我,但害怕失败,从而一拖再拖,始终不肯迈出那最关键的几步。当然,超越自己,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恒心与毅力。其实,漫长人生就是自我不断超越的轨迹。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遭遇到的极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极限、常规极限、死亡极限。自我极限指的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极限。

其实,多数人的创造高峰有两个:28岁与55岁。

[案例]

22岁发明微积分牛顿

22岁《物种起源》达尔文

29岁发明留声机、电灯爱迪生

30/40岁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李政道/杨振宁

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

30/28岁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有统计表明:全世界61%科学家第一项发明都是在25岁之前做出的。

事实证明,年轻不是事业成功的障碍,而“借用年轻为理由”才是成功的障碍因素。年轻人一定要勇于打破自我设置的极限,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当然,年纪大的人也要向“极限”挑战。人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在55岁左右,甚至有“三十而立,六十二立”的说法。崔琦教授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时候他是57岁。

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好的构想往往有机会付诸实施,或者有些小规模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有时会感到无法全面将此成果继续推广,获得更有效的进展。研究表明,这不是我们做事的能力弱,意志力不够坚强,或思考不全面,而是来自“心智模式”。因此,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反思和改善,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所以说,一个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的人,做事会更有效果。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

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指那些深深固结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认识周围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和印象,是思想的定式反映。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也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为。心智模式是—种思维定势,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势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不同的心智模式,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相符,就能有效地指导行动;反之,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不相符,就会使自己好的构想无法实现。所以,我们要保留心智模式中科学的部分,纠正不科学的部分,以取得好的成果。

在组织中,心智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体现,对心智模式的检视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具。组织行为理论认为,组织中也存在拟人化的集体思维或组织的心智模式。组织的心智模式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方面它是心智模式,另一方面它存在于群体之中,影响着群体的成员。

(二)心智模式的特点

(1)根深蒂固,深植于人们的心中

(2)难以被发现,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

(3)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必有欠缺之处

心智模式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形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的印象、假设就是心智模式,因而心智模式与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性格也是影响心智模式的重要因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是难以改变的。环境和性格的特性决定了心智模式这样的特点:根深蒂固,深植于

人们的心中。它是人们心中较为固定的、难以改变的印象。

心智模式的关键问题是难以被发现的,人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意识到他的心智模式可能存在欠缺之处。而实际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多多少少总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否定、抛弃旧有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要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的各种图像、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项修炼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帮助我们看见挡在眼前的玻璃,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新心智模式。”

—般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大企业,常常会滋生一种特有的思维模式:3C模式,即:自满(complacency)、保守(conservatism)、自大(conceit)。由于3c模式的存在,企业的心智模式大大强化,心智模式得以改善的途径被割断,企业的发展将会遇到难题。因此,从心智模式的角度分析大公司病,就成为一个新的视角。改善心智模式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把改善心智模式提到更高的层次加以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加速改善心智模式的新时代。

(一)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1、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

●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

●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敞开心扉

“把镜子转向自己”,正与“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相近,是审视自我、自我反思,是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一步地检视。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使这些反映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反思的技巧,放慢思考过程,使我们更容易发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

有效表达的标准是对方能够正确理解。敞开心扉才能够容纳、接受他人的观点。“自我超越”比较强调个人的健全发展,而“改善心智模式”是以开放、交流的形式,从个体行为到集体开放、交流的过程。因此,只有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才能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2、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在与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特别是处理复杂与冲突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相互探询”的方法,这样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相互探询,是指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思考明白说出来,接受大家的检验。当一个人能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他就会先陈述自己的看法与理由,并以诚恳的态度邀请集体的成员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检视,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集体中的每一员工都会敞开心胸,深入探询彼此的看法,进而发现全新的看法,从而有了创新。

在练习“相互探询”这项修炼时,应牢记以—下准则:

①要使自己的推论明确化。(例如说明你产生这个想法的依据。)

②鼓励他人探究你的想法。(例如“你看我的推论有没有破绽?”)

③鼓励他人提供不同的想法。(例如:“你是否有产生这种想法的不同依据或结论?”)

④主动深入探询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想法。(例如“你的想法如何?”、“你如何产生这样的想法?”、“你是否有不同于我所产生这种想法的依据?”) 凡愿意承认自己思考上的缺陷,有错必改的人,就能诚心诚意亮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从而使自己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二)成功人士心智模式的“三点要求”

●修炼气度

●学会沟通

●修炼3Q

1、修炼气度

管理者必须有领导的气度,才能对下属发挥其影响力。所谓气度,就是领导对下属缺点的容忍程度。领导气度大小与企业规模大小息息相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领导用人既要善于发挥他的长处,同时还要包容其缺点。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领导对下属的缺点看得太清楚,就必然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注意,而掩盖了下属的很多优点。这样,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这对组织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领导在用人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用人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让自己看得顺眼,所以,用人所长,容人所短,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2、学会沟通

著名领导行为研究专家明兹伯格通过现场跟踪研究发现,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活动时的言语活动(含书面的)要远远多于其他活动。一位胜任的管理者在发布信息、商谈、劝阻、激励等信息交流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必然要多于花在其他活动方面的时间。心理学家霍华?贾德纳在其1995年出版的《领导大师风云录》(Leading Minds)一书中主张:“领导的核心是……故事的有效传播”。在他对某些知名与不知名管理者的测验过程中发现,那些知名的管理者,绝大多数在孩童时代便发现自己具有叙述故事的特殊才能,“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有说服别人的天赋,或是通过滔滔的雄辩,或是通过严谨的书面文字来表达他们的目标”。

学会理解、注意倾听、有效发问、极富激情的演说等沟通技能已成为管理者胜任工作的必备条件。它对管理者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甚至组织的高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沟通,也只有通过沟通,管理者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员工,让员工了解组织未来的目标,即组织的愿景。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创造一个共同的理想,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使组织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组织的愿景,对企业来说,可谓如虎添翼,不但会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而且也会使员工对组织充满着期望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依附。

学会沟通的要点是记住:沟通的责任100%在于自己。

3、修炼3Q

3Q指的是智商IQ、情商EQ和逆境商AQ。智商的修炼主要是提高知识水平。

智商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成功指数。现代管理科学和人才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成功最重要的指数是人的情绪商数——情商。情商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因素,因而是一种促使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力量。研究表明,情商与领导才能和实绩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情商,控制情绪,培育情商,对于提高领导素养做好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情商指人的综合心理能力,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逆境商是一个人面对逆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挫折商。当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逆境商高的人在面对逆境时,不退缩,把逆境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推动力,并发挥最大潜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逆境商低的人在困难面前,沮丧或迁怒别人,败下阵来。研究证实,一个人的逆境商越高,越能化危机为转机。

逆境商是美国学者保罗?史托兹提出的。它既是预测谁会成功的指标,也是对每个人面对和超越困境能力的心理素质的量化指标。史托兹提出的逆境商理论将人们对待逆境的态度划分为三个层次: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攀登。自我超越要修炼的是达到攀登的这个层次,也就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和意义

很多人都熟悉远景,许多企业都有中长期的远景规划。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醒我们:远景规划得再好,如果仅仅是锁在各级领导的办公桌里面,也只能成为—纸空文。要使远景规划能成为凝聚员工、激发员工创造的力量,学习型组织理论建议:你应该想尽办法使远景规划变成员工心目中的愿望。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是能成为员工心中愿望的远景,它遍及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

共同愿景是个人、团队、组织学习和行动的坐标。它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能为学习聚集、提供能量,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理想、愿望和共同的愿景时,才会产生自觉的创造性的学习。杰出的企业由于有共同愿景,职工们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运作协调,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品位较高,因而生产与管理进行得有条有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质、企业形象一定是优秀的。

在建立共同愿景之前,组织要鼓励个人自由地发展个人愿景。由分享个人的愿景进而建立共同的愿景,组织一方面能将其成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全心投入创造共同理想;另一方面亦使其成员透过真正的参与而对组织产生归属感,成为有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此一愿景兼顾理想与现实,藉着共同愿景与真实情况间的差距所产生的创造性张力,使组织成员为创造未来而努力。

(二)共同愿景的要素

共同愿景由三大要素组成:

●目标

●价值观

●使命感

“共同愿景”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个可以描绘的确定的图像,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一个企业光有目标还不行,还必须有共同的价

值观和使命感来作为实现目标的强大的支撑。

这里的重点是价值观。因为许多企业领导都已经很重视共同的目标了,但很多企业忽略了价值观。价值观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的理念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的灵魂。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如何,不仅要看它各种活动开展得如何,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环境布置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企业的价值观是否能引导整个企业健康地发展。企业是否达到了它理想的目标,就是要看这个价值观是否已经深入到员工的心中。否则,价值观定得再好,如果不能进入员工的心中也是无效的。

二、愿景的层次

愿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组织大愿景

●团队小愿景

●个人愿景

1、组织大愿景

很多企业领导都很重视组织的大愿景,例如2005年进人世界500强企业是宝钢的大愿景。

2、团队小愿景

团队是指组织中的各个子部门、一个车间、一个班组。许多企业的领导有很好的决策思想,能提出很好的组织的大愿景,但是往往疏忽了团队的小愿景。聪明的学习型组织领导不但要涉及整个组织大愿景,同时也非常注意团队小愿景的建设,让团队小愿景来支撑组织大愿景的实现。

上海宝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里有三个案例。

[案例1]三声铃响,必有应答

三声铃响,必有应答——这是宝钢总机班的团队小愿景。

如果你给宝钢的总机打电话,一般一声铃响后就会答应:“你好! 宝钢。”如果四声铃响后总机才答应,你可以再打一个电话——宝钢的用户热线电话——进行投诉,如果核查属实,宝钢会严肃处理。

[案例2]一切为了3’18"

一切为了3'18"——这是宝钢炼钢厂炉前化验室的团队小愿景。

宝钢的炼钢炉是世界上最大的炼钢炉,每炉钢300吨。一炉钢水能否出钢,要取钢样送到炉前化验室,化验合格才能出钢。日本的君津钢厂是世界上先进的钢厂之一,这道工序最快用时在君津钢厂是3分19秒。宝钢提出3'18"的目标。(注:化验室自接到炼钢炉前操作工送来的钢样起,3分18秒内拿出化验结果并交到操作工手中。) 目前,这道工序的时间已达到2分28秒。

[案例3]1010

1010是宝钢钢管厂的检修部门提出来的团队小愿景。

第一个10是指当生产线出故障时,电话通知检修部门后,该部门应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如果超过一分钟则要严肃处理。

第二个10中的1就是一次检修成功,0就是返修率为0。如果企业生产线出了故障后,维修人员会立刻赶到现场,并一次检修成功,返修率为0。那么领导就不需要再去救火了,第一线生产的员工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3、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共同愿景”并不

是找“个人愿景”中的共同点,而是将“个人愿景”中的实质加以提炼,汇聚而成的。因而“共同愿景”能反映每个人“个人愿景”中的实质。这样的“共同愿景”才能切合实际和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如果“共同愿景”不切合“个人愿景”的实际,这样的“共同愿景”会显得空洞,而失去了人们的热情和支持,也不会让人真正地投入其中,为之奋斗和奉献,这样的“共同愿景”便失去了意义。我们要建立“共同愿景”就必须先鼓励“个人愿景”,如果人们缺乏“个人愿景”的话,就更谈不上建立“共同愿景”了。

实现“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于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即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实现“个人愿景”,而实现“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即用集体的力量去实现“共同愿景”。显而易见,众人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大得多,实现愿景也会更快、更好。既然“共同愿景”包含了“个人愿景”的实质,那么在实现“共同愿景”的同时,“个人愿景”很自然也得以实现。换言之,我们每个人在努力实现“共同愿景”或帮助他人实现“共同愿景”时,我们借助群体的力量同时实现了“个人愿景”。

整个企业有组织的大愿景,各个团队有团队的小愿景来保证大愿景的实现,个人还有个人的愿景。学习型组织的愿景要求三个层次的愿景能综合为一体,这样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链接信息

[案例] 海尔:工作学习化的典型。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海尔更注重学习化的工作,即管理者和员工整个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工作学习化,海尔员工经过几年的工作之后养成了与其它企业或团体中的人员不一样的素质和做事的习惯。海尔的CEO张瑞敏博学、善思、活用,是一位有战略家眼光、哲学家深度和管理家执行力的杰出企业领袖,海尔所反映出的学习型组织最大特征是:理念先导,即海尔不论有什么新的做法,必然先有一个新的观念在引导着。

1.海尔的掌舵人最爱学习、善于活学活用。张瑞敏尽管很忙,但他总是设法挤时间学习,即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思想、文化名著,也解剖当代中外知名企业案例,还利用出差、交流等机会实地考察与交流。关于动态的学习,张瑞敏向管理层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二是应该充分研究竞争对手;三是要紧跟集团步调,有问题尽快解决,不要积压。关于学习的内容,张瑞敏从学习得来的新观念管理企业。

海尔CEO张瑞敏,是一位崇尚终生学习并且善于思考的具有哲学家头脑的企业家,从泰勒那里学到流程管理与科学管理。从《老子》中学习到企业经营的大局意识和“柔弱胜刚强”的人生哲理,从《论语》中获得刚健进取、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从《孙子》中学到了许多竞争谋略,此外还向毛泽东学习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从杰克?韦尔奇那里学到“概念先导”,从松下学到制度体系化,从彼得?圣吉那里学到一种新思维的方式,从西点军校学到执行力,从IBM那里学到服务至上观念,从德国人那里学到质量意识与精细化管理…..

2.用文化环境熏陶人。海尔善于为员工营造一个具有文化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工作环境,早期注重厂容厂貌,通过环境改善和纪律约束改变员工行为。后来创建现代化的海尔工业园,花园式的工厂和绿化优美的办公区充满文化色彩,让员工在优雅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海尔广场上矗立着12层的海尔大厦,象征着

一年12个月的轮回和海尔事业常青,大厦外圆内方的造型体现着海尔人“思方行圆”的人文理念,四方形楼体造型和八根擎天的圆柱寓意四面八方,大楼周围绿水环绕相通,寓意活力之源和企业创新,广场上用绿树与草坪植就的《世界地图》寓意海尔人胸怀世界;广场上的乾泉之“乾”源于《易经》“君子终日乾乾”,比喻海尔人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雕塑《五龙塔》上的海尔龙寓意腾飞五大洲;海尔兄弟雕像和背后张瑞敏《海尔是海》的宣言文章寓意海纳百川;还有广场正中的雕塑――《一本打开的书》与古朴典雅的海尔大学遥相呼应,标示着海尔是一个永远倡导学习,崇尚文化的企业;这些环境,再加上车间内外的墙体、标牌文化标语《海尔人报》、海尔网站、海尔产品展示馆以及各类经营管理类图书光盘等文化传媒,构成了海尔文化生动的立体场,使身在其中的员工无时无刻不受到熏陶。难怪美国名记者迈克尔?D?波顿参观后赞叹张瑞敏是“文化符号大师”。这些文化符号都会对员工思想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类似教育学中的“情景教学法”,整个大工厂就是一座优美的大学校。

3.通过讲故事使管理生动化。海尔从张瑞敏到普通员工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中有情节吸引人的兴趣,也有管理的理念甚至人生哲理。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名类媒体及出版物上,有上百篇海尔人的故事在传播和传颂,在许多论坛和讲坛上,海尔的管理故事被作为经典案例被专家、学者、评论家、企业家所津津乐道。比如《76台冰箱砸出的名牌》、《海尔人大年三十为用户修彩电》、《为上海人修好了不是海尔牌电视》、《谢德明千里迢迢深夜赴山西修好谢村全村的闭路电视》、《海尔生产出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等故事读起来非常生动感人。不仅激发海尔人的自豪感,也增加了消费者对海尔品牌的好感度和信赖感。

4.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张瑞敏有这么一种管理思想:员工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只能说干部素质差,不能说员工素质差。部下的素质低下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够提高部下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管理者必须自己善于学习和提高,还要带动部下学习与提高素质,否则自己首先被确定为不合格领导”,在海尔如果不学习不提高,不论干部职工,有随时被淘汰的紧迫感。

5.从古今中外的知识中吸取智慧与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张瑞敏十分善于学习和吸收,更善于“思考和领悟”,总结出许多与中国企业家不同的观念并付诸经营管理之中,比如“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有缺陷的产品是废品”;“用户永远是对的”;“通过努力尽力使用户的烦恼趋于零”;“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够提高部下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创新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地模仿”;“海尔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等等,这些新概念或理念不仅一度成为张瑞敏的口头禅,而且成为成千上万海尔人的行为指南,还成为财经类、生活类媒体出现率很高的语句,加速了海尔成为国际化品牌的进程,这些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张瑞敏致力于将海尔打造成一个具有永久学习力与创新力的企业。

6.海尔学习的特色在于“活学活用”。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会学习,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有的企业会学习但不善于应用,浪费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海尔不仅善于学习,更善于活学活用。(1)1984年就张瑞敏到德国参观学习,发现德国制造的汽车、电器质量之所以好,与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有关,张瑞敏产生了通过“OEC”模式提高管理的想法,1985年接到用户反映冰箱质量问题的投诉,才一怒之下举起大铁锤一口气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之后海尔推进精细化管理和OEC模式,冰箱质量大大提高。(2)提倡向西点军校学习。在创

业期,海尔员工的纪律性差,张瑞敏颁布了严肃纪律的《十三条》,后来为了加强纪律性和提高执行力,倡导向西点军校学习,学习军人做事有头有尾,设法完成任务而不寻找借口,做事有原则有纪律的良好作风,倡导“部队化管理”,下级服从上级,组织领导力得到强化,执行力明显提高。(3)“6S大脚印管理”来源于日本管理的“5S运用”,大概意思为摒弃不必要的东西,按照使用顺序摆放工具,保持工作场所洁净,保持自我整洁,遵守车间纪律(五个单词第一字母均有S)。海尔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安全。此外,美国波音公司也有“5S”管理显示牌:整理、清扫、简化、标准化和自我约束(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开头)。海尔学习借鉴,改变成按以上6S内容每天下班前进行班组总结,划出6个脚印,让员工站在脚印上对六个方面的工作一一检讨当天的失误。后来这种管理就被命名为“6S大脚印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法在美国遭到不尊重人格的文化冲突,改为让工作优秀的人站在大脚印上讲6方面工作的成绩和体会。这种方法的每天煅练、学习、强化,长年坚持下来,使员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7.通过“轮班体验”训练系统思考能力。张瑞敏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张“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提倡员工“自主管理”。发起“自主管理班组”活动,让各层次上的工作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实行“25分钟班长轮换制”,每天上午10分钟、下午15分钟这25分钟时间班长换位,让工人轮流换在班长岗位上行使班长职权,该工人在当天可以当“25分钟班长”,巡视整个流水线,检查工位是否整洁,帮助员工,代领物品,到其他岗位学技术等。通过此类活动“换岗学习”养成员工“换位思考”或“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系统思考”,有利于加深对管理的感性认识,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化解矛盾与摩擦,提高团队和谐度、团队智商和工作效率。

8.在学习中让员工养成重视细节管理的良好习惯。张瑞敏为了纠正员工行为,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纠正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到位、每天欠缺一点的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特意借鉴外国管理经验,设计了“OEC”管理模式:“O“是OVERALL全面的,“E”是EVERYONE每个人和“EVERYDAY”每一天,即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是CONTROL AND 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并且要求每天的工作质量都有一点(1%)的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张瑞敏概括的五句话: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9.倡导人人能成材,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张瑞敏倡导人人能过努力都能成为企业有用之才,只要会用人,人人都是人才,如同民间俗语所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才只有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才能显示出其价值。海尔的人才机制是“三岗轮换”,“优胜劣汰”。在这里没有临时工、固定工、干部三种固定的身份,业绩干上去了临时工可升固定工、固定工可升任干部、基层管理者可升迁到中高层管理者,这是“三工向上转”;干不好了,“三工向下转”,干部降工人,工人降为临时工,身份与岗位的转换,工资、奖金、福利、分房、劳动与医疗保险等也跟着变。常年进行岗位比武、班组竞赛,优者提升,劣者淘汰。在海尔,每月都有30人左右因无法适应企业要求而被淘汰。这就激励员工边学边工作,边干边学,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

10.通过“海尔国际星级服务”提升员工素质与服务质量。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海尔倡导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星级标准。要求电话响两声必须接听;24小时必须解决客户问题;上门服务不能弄脏客户地板、不能使用客户人家的东西、不能喝客户一口水,服务直到客户完全会用满意为止;售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实

行“无搬动服务”,送货上门、安装到位、现场调试、月内回访等;售后跟踪,要在规定时间内电话追踪回访,解决客户问题必须达到百分之百满意。后来售后服务又制订了严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服务目标实现产品零缺陷、客户零抱怨、服务零烦恼。

11.对员工最大的激励是给予公平感、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一般企业的激励大多是长工资、加奖金,而海尔除此之外,更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比如鼓励员工搞小发明、小革新,利用员工名字命名项目,“云燕镜子”、“晓玲扳手”、“启明焊枪”、“马男军垫块”等均以改进发明人的名字命名。《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中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包括海尔奖---奖励本集团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明星员工奖---奖励创星级生产与服务标兵;海尔希望奖---用于奖励企业员工小发明,小改革及合理化建议;命名工具---把员工发明的工具用发明人名字命名等等,都能体现“劳有所得”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试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什么?(要求有简单阐述) 答: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为:。二、自我超越。三、改善心智模式。 四、建立共同愿景。五、团队学习。 一、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整体与动态思考。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十分严密。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到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因此系统思考绝非忽视复杂性,而是要把许多杂乱的片段结合成前后一贯的故事。系统思考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系统的观点与动态的观点。二是相互联系的观点。系统思考理论强调认识系统主要在于认识系统的结构,不应被表象所迷惑,即应处理问题动态性复杂。 二、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胜过自己的意思,是指自我极度实现,达到自我高峰。目标确立后,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目标与实现可能有差距,甚至差距还很大,如何利用这种差距激励就成为自我超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甚或是图像、印象。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发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及时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

四、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一个期望的未来景象和意象,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上真正内心所向往的能力。作为一个组织,以一个人为单元的组织,建立一个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以这个共同的愿景感召全体组织成员,使之为这一愿景而奋斗,则是第四项修炼。 五、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要求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企业职工的合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整体合作,取长补短融汇成强劲的组织力量,个人卓越的集合,如何成为组织的卓越,如何使组织的智商高于个人的智商,这是团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合作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是通过开放型的交流,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目的的过程。 深度汇谈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悬挂假设;第二是视彼此为工作伙伴;第三是深度汇谈精义与架构的制定。 团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群体的智慧。这种团队最能体现团队工作方式的特点,它为实现企业管理机构的扁平化,为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心得 因为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是很足,自认为也很缺乏,因此工作之余,常常打开《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细细品味。 本书的作者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把教学素养分为了五大块:第一章,有效教学设计的训练;第二章,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第四章,人本精神的修炼;第五章,理论素养的修炼。 因为我是教育工作队伍里的新丁,所以我先从最基层的第五章理论素养学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打一个哲学的底子。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近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研究世界总体的,它着眼于世界的统一性及其规律。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哲学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表现在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对教育有预见作用,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有解释和说明作用,对教育实践还有选择和规范作用等。 书中举了魏书生的事例。魏书生是我的偶像,前些年通读了他的很多书,他是一个奇人,他创造了一个中国教育的奇迹,二十多年前就前瞻性的开始了课改,这些都缘于他精大博深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哲学使人睿智,使人做一切事情都得法,或许这也是它成为教育大家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当老师真的应该懂一点教育哲学,打好 坚实的哲学功底。

其次,要全面接触教育理论。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建设人才,必须全面接触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最后,要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形成现代学生观。 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因此,教育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分不开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符合国家要求。 教育是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教育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接下来我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的弱点,细细品味了本书的第三章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 驾驭的本意指的是驱使车马,比喻掌握控制和支配。驾驭课堂指的是教师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掌握、管理和控制课堂既是一种能

《第五项修炼》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的读书心得体会 2019-05-19 踏入大学校门让我为之新奇的是外国语学院独特的班级自组织管理。经过一学期的亲身体验,它以岗位制调动了团体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办事效率,深感其模式新颖、高效。而后得知这样的组织模式借鉴了“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概念,所以在寒假悉心拜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深入阐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 首先通览全书,了解到了前四项修炼的大致内容――第一项:自我超越;第二项:改变心智模式;第三项: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团体学习;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思考”。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较强,我挑选出与目前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部分,并结合个人读书思考,把分为四步一一阐述。 起步――核心挑战。 学习《第五项修炼》指导置身于组织集体生活肥沃土壤中的我们,如何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更加有效地运作。这是读此书的目的。首先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思考至关重要,而其中最危险的阶段是受到尊重。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有尊严,一个组织同样如此。就近纵观中国社会经历的变革,当人们尝试改变社会时,大家通常先是漠不关心,然后嘲笑,跟着是辱骂、迫害。最后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受到尊重。怎样顺利的完成这一阶段,这要从思考所在团体面临的核心挑战着手,它的深入要靠对聚焦点的理解和时机的把握。比如我们大学班级,聚焦点就是如何增强大家的凝聚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变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必须耐心,在等待中抓住大家积极性高且意愿统一的时机促成变革的完成,也就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初步。然后我认为深层学习环路要素是起步时应当经历的过程。技巧能力,认识和感知,态度和信念,这三个要素形成环路。一个团体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更有能力创造他们正真想要的东西。这些要素中大家会忽视的是:反思与交流,聆听整体。就我自己而言在这两方面很欠缺,就拿第一学期中组织的圣诞晚会来说,虽然准备充分,大家也认真对待了,但是还是缺乏了预想中的高积极性,整场圣诞晚会略显拘束,参与者似乎并没有乐在其中。晚会结束觉得有些遗憾,但就此为这个活动画上句点。其实那时候最需要的是集体的反思与交流,道出各自观点,如何改进、有何意见,同时也要让每个成员及时了解到集体的总的.想法。这样才会一步步地增强成员的向心力。 迈步――自我超越 十二年的苦读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火花,人们只是被动接受培训,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自我超越至关重要。自我超越强调创造性张力。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把自己在学习型组织的角色定位为教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习体会

《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改变》学 习体会 一、学习收获 .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

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二、个人反思

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整理的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1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第三部分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第三部分各项核心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分别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

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共同愿景。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

教师的五项修炼

《教师的五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是一种高尚和体面的职业。现在,随着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它越来越具有魅力和吸引力,成为许多人羡慕的职业。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文中提到,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就很有价值。我觉得通过这几方面,也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感染学生上课的状态。穿一身充满阳光的衣服,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青春的气息。课堂中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学生耳濡目染,师生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大家乐此不彼。 教师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一个方面。“表情从容、镇定,能控制冲动,使满意持久,这是表情修炼的应有之义;即使遭受冤屈,仍然保持微笑,这就是修养,就是境界。”文中的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往往很多是让人觉得麻烦,闹心,甚至窝火,有时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上课不认真,吵吵闹闹,打架,作业字迹不清楚,作业不完成、不订正等等,五花八门,让人措手不及。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事情,对于我来说,真是个难题。当着学生的面发火,首先不说效果如何,单单看到坐在下面,学生一双双充满无辜眼神的眼睛望着你,就觉得自己有些“残忍”——怎么忍下心对着这群娃娃们大吼呢。可是,就算我怎么强调,怎么提醒,同样的错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会犯。如果他们再犯同样的错时,我如何能微笑的和学生讲话,基本是气不打一处来。有时候想想,二年级的学生,很多事情都弄不清楚状况,还是要慢慢地教育,或许时严时松教育的效果比每次都严厉批评要好得多。 心地要善良,表情要安详,气象要宏大,言语要谦和,举止要磊落,这是对教师的期望,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做一个“宽容”的教师。

2020《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许多问题已比较清晰的出现在脑中,是啊,《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从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统。从而能看到存在与内的智障,寻求到克服它们的可能。《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和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它可能帮助你在弄清为什么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大潮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的宝典……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能够才能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呢?终身教育,社会中人的再教育,出国深造等等。接受教育成为自我提升的手段。即使人们早已走出校园,可是知识的力量却伴随人们的一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我们要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就应该学会不断地学习,也就需要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第五项修炼》所提出的观点。 老师要我们在3个星期内读完《第五项修炼》这本管理学的书。阅读完后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不简单,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作者是彼得·圣吉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 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被全球管理界视为走向21世纪的锦囊妙计,有的公司一学之后才发现,第五项修炼是一剂猛药,企业如果没有相关的体制配套,有可能会中毒而死。纵观当今推行第五项修炼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实验成功的非常少。有些企业的组织管理已经四处疮痍,却指望用第五项修炼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解决当前急迫的问题。实际上五项修炼基本上是一种保健,五项修炼都不是短期策略,需要长期的修炼,如果企业现在有急病,那么就不能指望五项修炼能够医治。如果企业准备不足,试验了一段,反而暴露了企业更多的问题,进行不下去,给企业造成损失。大多数企业在现阶段推行第五项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并不太现实,因为目前企业大多还不具备学习型组织的条件。第五项修炼虽是好药方,也要对症下药。在推行之前,先要进行测试,了解第五项修炼有多少适用于本公司,适合什么部门,然后才能有选择、有步骤地展开五项修炼的推行。 学习成为唯一的竞争优势 自人类有文明之后,人类进步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从人类百万年进化、三百年工业化及近四十年新技术革命的演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不相信,人类进步的速度是不会减缓下来。我们的工作岗位正在变得越来越快,过去具有一项技能可以世代相传,工业时代的技能也能使用几十年,但在当今时代,各种技能在几年内就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适用。过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依靠经验的累积,但对于未来,科技不断进步,没有人有经验。我们依靠经验去工作和生活,而经验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企业如何成为一个有机体 这个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高度竞争和高风险的环境。为了竞争的胜利,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时候面临两难选择,是大还是小。就好象舞狮与舞龙,舞狮只要两个人,可以很灵活地跳跃和翻滚,而舞龙就困难得多,弄不好就会自己打结。 企业经营管理有这样一个公式:经营绩效=外部行销? 内部行销 企业在比较小的时候,沟通协调非常容易,大家的感情和合作精神也非常好,大家都全心全意地拓展市场,为客户服务,组织内部行销所花时间和精力非常少,效率非常高。随着企业不断成功,变得越来越大,组织机构也越来越复杂,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上,而用于外部行销的时间越来越少,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对于客户的反应越来越慢。如何使企业象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使公司员工和部门能够灵活地做决策,针对客户需求最灵敏地进行反应,并能象有机体一样灵活地根据环境进行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求,建设这种有机体型的组织已经成为公司能否发展的关键。 五项修炼就是研究人的本质,探索如何建立这种象有机体一样的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是互相关联的,共同起作用的。 自我超越:只有总经理一个人超越是没有用的,只有企业的每个人都要求进步,共同要求进步,才能协同进步,不要等待。企业要想有最好的战斗力就是要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想要更好的愿望。 改善心智模式: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智模式,束缚了自己的超越。多年来,我们处理事物的经验已经变

最新-《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书籍在线阅 精品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书籍在线阅 篇一:《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读书心得摘要当今的西方管理世界如同刚刚从雨水里淋浴过的花丛一样,嫩绿的格外嫩绿,金黄的格外金黄,五光十色,耀人眼目,被美国《商业周刊》雀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的彼得.圣吉就是这花丛中一朵耀眼的花朵,他在九十年代写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成为新的管理学的一部名著。 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即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提升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成功。 因此,《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不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研读,只要是从事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创造财富的人都应该了解和深入研读。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关键词】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学习型的组织;管理目录1书目??????????????????????????????12全书提要????????????????????????????221该书的作者??????????????????????????222著书的时代背景??????????????????????323该书的结构??????????????????????????424书的主要内容??????????????????????????53心得评论??????????????????????????631论述??????????????????????????632批判??????????????????????????84感想??????????????????????????1041感想一?????????????????????????1042感想二?????????????????????????121书目《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 《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博士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榜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阵学习管理的热潮,并于1992

五项修炼心得体会.doc

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篇一:《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院、部门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我有幸读到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管理巨著《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

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 4.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 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保证学校的生存,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大战略步骤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大 战略步骤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出版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终身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通谊先生就开始积极向国内各界推荐。“发展学习型组织”是个很大的话题,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探讨,要以如何把最好的学习型工作或方法引入中国,如何将中国最好的学习型组织和他们的经验带到国外为切入点。 中国是个有很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将其与国家的战略设定结合起来,怎样将学习型组织变得更加系统化,怎样使学习型领导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成长、发展以至推进整个组织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组建学习型组织之前反复思考、深入分析。 重新定义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能够正确地思考、感知和行动。彼得·圣吉先生是本世纪最成功的思想家之一,他所认为的学习型组织是

指相互合作的一个团队,大家能够不断自发地加强个体和团体的能力,来创造他们最渴望的绩效。 首先要在应对挑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当挑战或变化出现时,要在第一时间预测出这些挑战或变化将会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产生何种影响,判断其将会对企业的哪个部门、哪个关键点发生作用。同时,要想方设法争取让组织内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获得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通过运用管理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持续学习,获得感悟,因此组织很自然地成为学习的团队。如果将这些知识感悟传达并移植到其他部门或者其他团队当中,那么其他团队或者部门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感悟,这样一层层推展开来,使得整个组织或者企业成为很好的学习型组织,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会获得提高和发展。

《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第一项是自我超越,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是建立共同理想,第四项是团队学习,第五项是全局思考,《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管理学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并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 一、自我超越, 二、改善心智模式, 三、共同愿景, 四、团体学习,

五、系统思考。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一项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从此书我进一步地认识到“诚实地面对真相”是“自我超越”的一个了不起的策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在逆境中我们将伴随着焦虑和压力,但是作为一个相信超越自我的人绝不会被眼前的问题所迷惑,而停滞不前。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我认为这是走向成功的警告讯号,勇往直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自己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达到最高的愿望而不懈努力。诚实地面对真实的情况,充满一颗挑战自我的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逆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上) 大纲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 二、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三、自我超越不分年龄 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 二、愿景的层次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自我超越 T02:改善心智模式 T03:建立共同愿景 T04:愿景的层次 正文 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他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企业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即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大理想、创造未来的能力。就和人一样,企业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

为圣吉模型。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本章主要介绍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等三项修炼。“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修炼为以后的修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我超越”使我们认清个人愿景,并努力实现它;“改善心智模式”则使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学会把问题摊开,与别人共同检视并加以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五项修炼中的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内涵和前提 (一)什么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一项关注个人成长的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愿望。 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彼得?圣吉举例说:“对于想改变组织,但是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个选择——你永远可以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不断“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稻盛和夫倡导“敬天爱人”,强调不断追求完美,并且反省自我。美国Hanover 保险公司总裁Bill Brien认为,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提供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福特(Henry Ford)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精神力量。但我们缺少等待结果的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这股期待实践崇高使命的精神力量,来强化这样的心。我们轻率地把自己跟这精神力量隔断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挖掘出这种创造未来精神力量的来源!” (二)自我超越的两个前提 自我超越有两个前提: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愿景是发自内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要学习“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愿景已经建立,余下的就是如何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愿景和现状的差距可能是一种将你朝愿景推动的力量,也就是“创造性张力”。只有认知了这两方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因此要强调自我即个人的超越。如果一个员工认为工作是为了发挥自我才能、创造美好人生、创造美好事业,那么他就一定有发挥创造力的潜能。 (三)组织中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1、组织中个体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 导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1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的热门话题,近段时间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 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观重建,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 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 的核心素养?针对我们一线教师最关心的的问题,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一一阐述。 核心素养是人的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它是其他素养的基础,会生长出其他素养;它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是一种普适应素养,适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间,错过了这段时间,就很难形成。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实际表现而言,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等都是建

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必备品格表现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认真(责任)三方面。从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我们强调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互动融合。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的“学科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到一个可以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人文关怀中,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在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关系的论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养相比三维目标,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更关注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和终极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养是来源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的,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养更多意味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转变。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2 以前常说知识无价,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如饥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过本章后我对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在学科本质一节中作者将物理知识比喻做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枝叶,枝干,树干,树根以及水分和养料构成了大树的全部。作为一棵树每一部分都重要,作为一个学科构成这五部分的每一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3篇)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3篇)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寒假读书心得体会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1 寒假里,我和孩子一起欣赏了《五牛图》,并且一起进行了讨论,收获多多。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韩滉,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出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 非常简单的画面,但其实意义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孩子很好奇,为什么?我只好慢慢向孩子解释古代农耕文化,使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如果农事如果不好,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国古代以安抚农民为第一要务,不然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为了让孩子理解作品,我让孩子仔细看《五牛图》上乾隆的题字诗“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龅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

识民艰”。 然后,向孩子解释说,那头络首的牛,是南北朝陶弘景的故事,梁武帝多次欲聘陶弘景入朝为官,陶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梁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用杖驱打。梁武帝见图遂不复提聘官之事。然而国家遇有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故人说他是“山中宰相”。 爸爸,为什么那头牛吐着舌头啊?这是汉代名臣丙吉见喘问牛的故事,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遇到行人斗殴,路边躺着死伤的人。然而,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纳闷儿。过一会儿,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吐着舌头,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让车夫停车询问缘由。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丙吉回答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样就可以了。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而问牛的事则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气节就不太正常了,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过问了牛的事儿。” 韩滉是唐朝的宰相,在这里借用自己,喻像牛一样努力奋斗,这五头健硕的老黄牛,在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着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表达自己关心民事,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2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下)大纲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四: 团队学习一、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二、团队智障三、团队学习的关键深度汇谈四、善于找到赞赏和质疑间的平衡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五: 系统思考一、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二、怎样做到系统思考三、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第三节学习型组织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联想集团: 倡导学习贯穿始终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 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 T02: 团队智障 T03: 团队学习的关键深度汇谈 T04: 善于找到赞赏和质疑间的平衡 T05: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T06: 怎样做到系统思考 T07: 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 T08: [典型案例]联想集团: 倡导学习贯穿始终正文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圣吉模型。 1 / 18

它包括: 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本章主要介绍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两项修炼。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四: 团队学习彼得圣吉: 在某种程度上,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因为工作永远是团队机能的结果。 团队可以是正式的团队,也可以不是。 对团队最简单的定义是一群互相帮助去完成一项工作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团队永远是一起工作,而最终,组织的成长必然来自团队工作的成长能力。 一、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其目的是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使个人成长的速度更快,从而激发群体的智慧。 团队学习的关键是要克服个人的心理障碍,使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谈出自己心中的设想,真正做到一起学习和思考。 团队学习同时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提倡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彼得圣吉认为,形成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髓。 也就是说,开展团队学习后,由于团队成员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因此能凭借完善的协调,发挥出综合效率。 过去人类主要靠开发廉价的物质资源来取胜,所以,只要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 的核心任务。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 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 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 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 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落 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 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 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 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 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 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 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整体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习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 对一个事物先有一个整体上的构架结构认识,再认识事物各个具体 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路径实 现的,而不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路径实现的。 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 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