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三篇】

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三篇】

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三篇】
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三篇】

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韩文救荒】

【韩文救荒】

韩文请饷。生死为轻。负罪发廪。米价以平。

【原文】

明韩文、宋韩琦后也。生时。父梦紫衣人抱送文彦博至其家。故名曰文。历官南京兵部尚书。岁祲。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米价为平。

人当凶岁。米谷歉收。巨富*商。若居奇货。以待高价。不义孰甚。韩文请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则自愿受罪。竟发廪十六万。米价因是以平。其真心救荒如是。宜其享耄耋之年。亲见诸子贵显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姓韩单名叫一个文字的人。就是宋朝有名宰相韩琦的后代。他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亲做梦。看见一个着了紫色衣服的人。抱了文彦博到他家里来。所以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文。后来累次做官升到南京的兵部尚书。逢着那一年阴阳两气不和调。年成荒歉。米价飞涨得很高的时候。韩文就要请求预先发三个月军饷。去压平米价。户部里的人不肯。韩文说道。救荒如救火一样。是急不可缓的。

假使有了罪。我就一个人承当好了。于是即刻发了仓米十六万。果然米价顷刻平了。

【刘宠钱清】

【刘宠钱清】

刘宠别任。仅受一钱。出境之后。投于深渊。

【原文】

汉刘宠、为会稽太守。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及内调。有五六老叟。赍百钱送之。且曰。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今逢弃去。故来奉送。宠选一大钱受之。出境。投之于河。后人因名其河为钱清。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即大化。盖以身作则也。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化亦深矣。有此德政。耆老送别。赉百钱以表微忱。宠勉选一钱。出境即投诸河。名其地为钱清。永矢弗谖已。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刘宠在会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烦琐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这一郡里地方上的人。大大的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里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的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去送给他。并且嘴里说道。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了。所以这些狗也夜里不叫了。人民不为官事连累。所以百姓们也不看到县里的差人了。现在你丢了我们竟要去了。所以我们特地来奉送你。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顶大的钱拿了。总算受了他们的人情。到得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

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做钱清。

【寿昌弃官】

诗曰:寿昌离母,历五十年,弃官寻觅①,骨肉团圆。

朱寿昌是宋朝人,他七岁的时候,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就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人的母亲早早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他一直明察暗访,并且抄经供佛给母亲积德。功德还不够,他就弃官离家,希望能尽快找到母亲。他在母亲没有找到之前,一口肉都不吃,说等母亲回来之后再好好吃。五十年来夜以继日地想念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泣不成声,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此时寿昌已经上了年纪,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对家人说:“如果不见到母亲,我永远都不回来。”他远到陕西寻找母亲,意志非常的坚定,抱定必胜的信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与母亲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能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到了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上降下雨,他同一些人在一起避雨,就询问这些人,当他把母亲的一些情况同大家说完后,奇迹出现了,刚好有人知道他的母亲就在这个地方。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仍然健在,朱寿昌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他非常高兴,就把母亲接回家里,又把同母异父的兄弟都接回家同住。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他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云“孝感天地”,使苍天降下雨,让他有这个机缘找到了母亲。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他不仅仅如此孝顺,而且在当官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廉洁的清官。他常常照顾和帮助贫穷人,遇到贫穷人家没有能力安葬故去的人,都帮助他们顺利地把亲人安葬。后来朱寿昌的母亲过世之时,有许多白鸭在墓边徘徊。这样的异相更感动了朱寿昌一家人,从此,他们生活得更和谐、更美满。

【注释】①觅:mì,寻找。

家庭美德故事作文

家庭美德故事作文 家庭美德作文1 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陆陇其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

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家庭美德作文2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爱护幼年子女和全社会的少年儿童,关心下一代,这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的一项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高品质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诗曰:崔氏知礼,诫子名扬,夜分犹绩,媲美敬姜。 隋朝时,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她的儿子做了大官,袭了爵位,但她仍然亲自纺纱织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里才睡。郑善果见母亲这样辛苦,就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做了官,封 了侯,所得的俸禄,也是很富足的,母亲为什么要自己辛苦到这般田地呢?”崔氏听了就说:“我从前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现在听你讲出这番话来,道理还是没有明白,怎么可以去办理国家的公事呢?你要晓得这些俸禄,是皇上回报你的上代丢掉了性命的功劳,照理说你把这些俸禄,应当先去分散给那亲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 布绩麻等等,都是做妇人的份内应做的事,上自皇后、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读书人的妻子,都应该尽她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懒惰的人,这就是骄逸的行为了。我虽然不懂得礼法,但 怎可以自己破坏自己的名誉呢?” 诗曰:臧氏义保,护公子称,以儿代死,鲁国复兴。 周朝时,有一个很有义气的女仆臧氏,她是鲁国公子称的奶妈。那时候有个名叫伯御 的人造反,杀掉了鲁国的国君懿①公,篡夺了君位,差人四处寻找公子称,要把公子称杀掉。臧氏就叫自己的儿子穿了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所睡的地方,于是伯御错把臧氏 的儿子杀掉了,臧氏抱了公子称逃了出去。鲁国里的大夫,知道公子称在臧氏那里,就请 周朝的天子杀了伯御,立公子称,后来成为鲁国里的孝公,鲁国人很敬重臧氏的义气,就 叫她“义保”。 【注释】①懿:yì,美,好,多指德、行。 诗曰:杜后治家,夙有礼法,教子君难,得绵宋业。 宋太祖赵匡胤①的母亲杜氏治家严谨,并且很有礼法。宋太祖是她的五个儿子中的二 儿子。后来太祖做了皇帝,尊了杜氏做皇太后,太祖就在宫殿里拜母亲,臣子们跟着道喜,可是这位杜太后却变了脸色,心上并不觉得欢喜,左右的人就问她:“我们听说做母亲的 因为儿子显贵而显贵。现在你的儿子做了皇帝,真是富贵极了,为什么你的心里还感觉着 不快乐呢?”杜太后说:“我听古话说,做皇帝是不容易的事,因为皇帝的位置居在万民 之上,若是他把国家治理得不错,那么这个位置,当然是很尊贵的;若是没有做好,失了 驾驭的方法,那么就是要想做一个平民小百姓,也是办不到的,这就是我所以忧愁的原因。”宋太祖恭恭敬敬地接受了母亲的教诲。 【注释】①胤:yìn。不饮酒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 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 诗曰:礼圭尊祭,率教严恭,乱中宗表,见必侍从。

家庭美德故事稿

活动内容:家庭美德故事演讲比赛 要求:主题鲜明,脉络清晰,事例生动,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演讲时间:不超过6分钟 提前一周上传稿件,文档以班级+家长姓名+题目 邮箱:cqtlyxdyc@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7381674.html, 你帮忙的内容:1/根据要求修改内容 2/安一个题目 美德,就在身边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我是二(5)班孟煜骁的妈妈。首先感谢学校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氛围;也感谢李老师、蒋老师对孩子们细心的关怀和教导,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真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美德是人类一生执着的追求,是一个甜蜜的微笑,是一次心灵的慰藉,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的人生。住在尼斯德堡的一位老人曾经说过:“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震撼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心灵的准则。”或许那灿烂的星空已被污染,但我们还有心灵。它等着我们去为它描绘,为它添彩。或许有人会为它写上“宽容”,或许有人会为它标上“纯洁”,又或许有人会为它注上“博大”,当然,也有许多人会为它刻上“孝顺”。下面发生在我身上的美德故事,虽然很平凡,但却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美德。 孝顺是美德。记得孩子出生后,公公婆婆就和我们住在一起,由于我们每天上班早,回家晚,带孩子的任务和所有的家务活都压到了他们的身上。我心里总过意不去,周六周日想帮二位老人干点什么,但公公婆婆总不让,并对我说:“好不容易到周末了,快好好休息休息,和孩子玩玩,我们干点活累不着……”。每天早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时,婆婆已经准备好了早餐,下午,每当听到我开门的声音,马上就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我吃到嘴里,暖到心里。我不善言谈,总

最新学生家庭美德个人事迹五篇精选800字

学生家庭美德个人事迹五篇精选800字 家,一个温暖的代名词。我可爱的家庭,总是带给我太多感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家庭美德个人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美德个人事迹篇1 我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家里有聪明、严厉的爸爸,美丽、温柔的妈妈,调皮、可爱的妹妹,还有一个活泼、开朗的我。我的爸爸个子不高,但是比较胖。爸爸的奥数特别得棒。 每次遇到奥数难题,只要爸爸出手,我的思路就会立刻清晰起来。平时,爸爸对我和妹妹比较严厉。只要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他的脸上就会爬出一条条“蚯蚓”,浓黑的眉毛下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会射出凶狠的光芒,可怕极了! 妈妈长的比较瘦弱,但却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她把我们全家人都照顾得非常好,尤其是我和妹妹。只要我们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被妈妈察觉,她总是及时给予我们帮助。每当我们身体不舒服时,妈妈总是很着急。 我有一个孪生妹妹,她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虽然我和妹妹相处得十分融洽,但是偶尔也会吵架。有一次,因为学习,我们发生了分歧,吵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可是一会儿,我们又相拥在一起说笑,把那些不愉快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和妹妹是永远的好朋友,永远不分离。 还有我,一个喜欢穿粉色、红色、白色衣服的瘦小女孩。我爱笑、

我爱跳、我爱看书、我爱书法、我爱数独,我爱身边的一切!我的家其乐融融,爸爸和妈妈相亲相爱,我和妹妹互爱互助。我爱我的家人,愿爱永远驻我的家。 家庭美德个人事迹篇2 家,一个温暖的代名词。 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家就像是一个永远屹立在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你唯一的依靠。是的,无论你在外面经受了多少风雨,受了多大的委屈,走进这间也许再平凡不过的房间,你就可以忘去太多不快,抹去太多泪水,依然觉得人生很美好。或许在关键时刻,这是能让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累了的你唯一可以驻足歇息的地方!在我温馨的家庭中,爸爸的幽默经常让我忍俊不禁;妈妈的体贴经常是我倍感温暖! 我可爱的家庭,总是带给我太多感动! 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固然繁重,时间也更紧了,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好几天,天色很晚了,我却仍然在半路赶着。不知为何,平日里这段并不漫长的两点构成的一线当时显得如此煎熬,走到灯火阑珊处更是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正值寒风凛冽的冬天,更是让人毛骨悚然,黑暗促使着胆怯的我加快了脚步,渐渐地,近了,近了,离家越来越近了,一束耀眼的光芒使我不由自主地往前看,嘿,原来是我家的灯还亮着,真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接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熟悉的身影,焦急地徘徊在家门口四处张望着,定睛一看,是母亲!我诧异了,在这么冷的天为了等我而呆在外面吹着刺骨的风。此刻的我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那你知道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弘扬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程妻守鞋诗曰:程鹏举妻,相夫心坚,易鞋卅载,破镜重圆。 元朝程鹏举同他的妻子本来都是被张万户掠来的。后来强迫他们两人结婚,妻子叫程鹏举逃走,程鹏举疑心她是来试探自己的志向,就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把程鹏举的妻子打了一顿。过了几天,她又叫程鹏举逃出去,程鹏举越加疑心了,又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发怒了,把她卖给了别人家。程鹏举的妻子临走的时候,把自己一只绣鞋,换了程鹏举一只鞋子,并且对她的丈夫说:“将来我们拿了这只鞋子相见。”程鹏举到了此时,才知道妻子的诚意,非常感动,于是就逃走了。程鹏举的妻子把纺纱织布的钱积蓄下来,偿还了被卖的身价银子,就到庵里去做尼姑。过了三十几年,程鹏举虽然富贵了,但是不再娶妻。后来打听到妻子在庵里做尼姑,就拿了她的一只绣鞋去迎接她回来,从此两个人破镜重圆,白头偕老。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申国家规诗曰:申国夫人,严于教子,事事循规,必恭敬止。 宋朝的荣国公吕希哲,他的母亲申国夫人教导儿子样样事情都要

循规蹈矩。吕希哲只有十岁的时候,无论寒来暑往,整日站在他的母亲身旁,母亲不让他坐他是不敢坐的,天天一定要衣冠整齐才能见长辈。平常在家里,不管天气怎样热,在长辈身边,也不准脱去头巾和鞋,衣服必定要整齐,更不准到茶坊酒馆里去,所以市井上不正当的言语,不正当的声音,吕希哲的耳朵里并没有听到过;不正经的书本,吕希哲的眼睛里没有看见过。因此后来吕希哲成就了有德行的、与众不同的大人物。 弘扬传统美德故事:天祥衣带诗曰:宋文天祥,涕泣勤王,惟义是尽,衣带名扬。 南宋名臣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在他降生的时候,文家屋顶上云霞笼罩,故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字宋瑞,又字履善。当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在乡贤祠里瞻仰欧阳修、胡铨等忠臣节义之士的牌位时,看到谥号中都有一个“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文天祥二十岁那一年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当时的考官、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 诚信自古至今都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道德准则。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卓恕辞恪。某日复来。届期果至。樽酒相陪。 【原文】 吴卓恕、尝还会稽。辞太傅诸葛恪。恪问何日复来。恕言某日。至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欲以须恕。宾客咸曰。会稽建康。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风波难期。俄而恕至。一座皆惊。宾主酬酢。尽欢而散。 恕与范式略同。而恕较甚于式。恪之信恕。亦更甚于劭。盖式则自约期于劭。恕则因恪问而率尔对以期。劭则仅告母具鸡黍以俟之。而恪且延宾客。停饮食以待之。其知之深也。实以其信之笃也。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一个姓卓名叫恕的人。有一次、要回到会稽的地方去。因此到那做太傅官名叫诸葛恪的面前去辞行。诸葛恪就问卓恕。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卓恕说。就是某日来吧。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备了酒席。自己做着主人。停着杯筷不喝不吃。要等卓恕到来。许多客人大家都说。会稽地方到这里建康。相隔有一千里路的远。并且路上又隔着江呀、湖呀。水面上有了风波。这是很难预定的。过了

一忽儿。卓恕果然到了。满座的宾客们都非常的惊异。于是主人敬客人们的酒。客人们也回敬主人的酒。大家极尽了欢乐才散去的。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曹摅约囚曹摅岁夕。纵囚归家。克日皆返。诚感靡涯。 【原文】 晋曹摅、为临淄令。狱有死囚。岁夕行狱。愍之。曰、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归家耶。囚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悉开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至。并无遗者。 许止净谓欧阳子论唐太宗纵囚、为不合正道。亦是通论。乃曹君已先为之。且天子有专赦之权。而县令无之。囚岂不知。何以相率而至。并无遗耶。是知无不可感之人。其不可感者。仍是感之未至耳。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曹摅。做了临淄地方的县官。那县的牢狱里。有许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摅在年底边。到牢狱里去巡视。见着了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里很可怜他们。就说道。过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们难道不想暂时回到家里去吗。囚犯们都哭着说。偌若能够暂时回家。就是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怨恨了。曹摅就尽数把他们放了出来。限了日期。叫他们回到狱里。属员们很固定地和他争执。曹摅说道。这班人虽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义待他们。不至于负义的。我就替诸位担当了这个责任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来。并没有遗失了一个。

中华传统美德及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及小故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关于仁的故事: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已。) 巨伯轻生重义:汉代有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来探望朋友。很不巧,刚好有一伙胡人强盗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抢夺财物,村庄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劝荀巨伯:“这里太危险了,你赶快走!”荀巨伯却说:“我远道来探望、照顾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这样败坏道义的事我做不出来。”

家庭美德故事

家庭美德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陆陇其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家庭美德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1、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 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 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寸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形容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春晖:象征母亲的慈爱。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 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结草衔环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这位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 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 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 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 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 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家庭美德故事稿

家庭美德故事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活动内容:家庭美德故事演讲比赛 要求:主题鲜明,脉络清晰,事例生动,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演讲时间:不超过6分钟 提前一周上传稿件,文档以班级+家长姓名+题目 邮箱: 你帮忙的内容:1/根据要求修改内容 2/安一个题目 美德,就在身边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我是二(5)班孟煜骁的妈妈。首先感谢学校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氛围;也感谢李老师、蒋老师对孩子们细心的关怀和教导,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真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美德是人类一生执着的追求,是一个甜蜜的微笑,是一次心灵的慰藉,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的人生。住在尼斯德堡的一位老人曾经说过:“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震撼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心灵的准则。”或许那灿烂的星空已被污染,但我们还有心灵。它等着我们去为它描绘,为它添彩。或许有人会为它写上“宽容”,或许有人会为它标上“纯洁”,又或许有人会为它注上“博大”,当然,也有许多人会为它刻上“孝顺”。下面发生在我身上的美德故事,虽然很平凡,但却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美德。

孝顺是美德。记得孩子出生后,公公婆婆就和我们住在一起,由于我们每天上班早,回家晚,带孩子的任务和所有的家务活都压到了他们的身上。我心里总过意不去,周六周日想帮二位老人干点什么,但公公婆婆总不让,并对我说:“好不容易到周末了,快好好休息休息,和孩子玩玩,我们干点活累不着……”。每天早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时,婆婆已经准备好了早餐,下午,每当听到我开门的声音,马上就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我吃到嘴里,暖到心里。我不善言谈,总是自己默默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没发生过冲突,有时老人的所做、所言自己也不满意,但静下心来想一想,何必和老人斤斤计较呢?有时会因为生活上的事情,和丈夫有一些矛盾,但我们从来不让双方的老人知道,都是自己解决,免得让老人操心。到了节日,我会悄悄地给婆婆买回一些衣服。婆婆穿上我买的新衣服逢人就夸:“这是我媳妇买的新衣服!”并转着圈秀一秀,话语里充满了欣慰和自豪。看到老人很开心,我们也都很欣慰。老人健康、开心就是儿女们的福。 婆婆身体不好,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每天早晨我会早早起床,为婆婆、孩子做好早饭。每当下班回到家,我总是放下包就进入厨房,开始做晚饭。婆婆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到了检查的时间,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陪着她一起去。 孩子把我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有一次,朋友带着孩子们去吃德克士,看着剩下的汉堡和鸡腿,朋友问孩子们该怎么办。我的儿子就告诉阿姨:我的婆婆还没有吃呢,我可以带回去给婆婆尝尝吗?我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 乐天做诗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游览仙游寺。游完寺庙,在一块饮酒的时候,说起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慨不已。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如果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才来加以描写润色,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将来就不再会有人知道了。乐天兄善于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如何?”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著名诗篇《长恨歌》。 3. 宋濂守信好学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许许多多。那你知道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朱熹闲居【朱熹闲居】 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未离。 【原文】 宋朱熹、字仲晦。自号晦翁。庄重能言。闲居、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于家庙及先圣。退坐书室。几案必正。书籍器用必整。倦而休也。瞑目端坐。休而起也。整步徐行。其威仪容止之则。自少至老。未尝须臾离也。 晦翁幼颖悟。父松指天以示。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授以孝经。封之。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幼时已不凡。至观其平日行止。无时无地。不合于礼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单名是一个熹字。表字就叫仲晦。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又能够很正直的说话。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每天色还没有亮。他就起来了。穿好了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

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倦了休息。就闭了眼睛端端正正的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的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节一直到老。没有一些儿时候放弃了的。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公谅检饬【公谅检饬】 宇文公谅。拒女夜奔。暗室端坐。手记思存。 【原文】 元宇文公谅、弱冠馆于富室。半夜有妇人叩门。公谅厉声叱去。翌日。以他事辞归。终不告以故。平居虽暗室。必正衣冠端坐。尝自识手记之编首曰。昼有所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即不敢为。天地鬼神。实闻斯言。 许止净曰。按辍耕录公谅入浙省院试。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不知何人所书。试官以文不中式。将黜之。座主龙鳞州过浙。力主此卷。卒置榜中。旋登进士第。官同知。虽曰爵禄前定。盖亦阴德所致耳。 【白话解释】 元朝时代。有一个人。双姓宇文。名字叫做公谅的。当他年纪二十岁的时候。在一家富户人家坐馆教书。有一天、半夜里的时候。有一个妇人、来敲他书房里的门。宇文公谅就大声地把她叱退了。到了第二天。宇文公谅就推托了别的事情。辞了馆回去。终于不把这个缘故讲出来。他平常闲居的时候。虽然独自一个人住在暗室里。也一定

知家风家规家训 讲家庭美德故事

知家风家规家训讲家庭美德故事 主讲李学斌 一、知家规家风家训 1、什么是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就 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 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 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 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2、什么是家规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 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 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 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3、什么是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 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家训属于家庭美 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 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 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二、知名人家风家规家训 1、颜氏(颜之推)家训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 愿意接受。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上等智慧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等愚昧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没有智慧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 中华美德,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散发出光芒,于是中国有了 &squo;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祖逖避难【祖逖避难】 祖逖避乱。亲党共之。车载老疾。躬自奔驰。 【原文】 晋祖逖、性豁荡。轻财好侠。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京师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难淮泗。以车马载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元帝用为刺史。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心。卒尽复晋土。 祖逖义举。不胜枚举。劝督农桑。克己务施。收葬枯骨。为之祭醱。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泣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卒时百姓如丧考妣。其得人心如此。盖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一个姓祖名叫逖的人。他的天性是无拘无束。度量很大。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义侠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了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乱

事。祖逖就带领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所有的车子马匹。都载了那些老年的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着。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的官。祖逖因为国家的山河破碎。前途很是危险。常常存着振兴恢复的心思。终于后来尽数恢复了晋朝失去的土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公义变俗【公义变俗】 慈母公义。欲变岷俗。舆病置厅。拊摩情笃。 【原文】 隋辛公义、除岷州刺史。岷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孝义道绝。病者多死。公义欲变其俗。命凡有疾者。悉舆置厅事。迎医疗之。俟愈。召其家人亲族。谕之曰。设若相染。吾殆矣。众感泣。此风遂革C 合境呼为慈母。 许止净谓疫固有传染者。然弃之不顾。孝义道绝。则良心先死矣。何若尽看护之责。以死生听之天命。为心安理得也。公义尽将病者迎置厅事。而己亦无恙。岂非疾病虽有传染。而死生终有天命耶。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辛公义。做了岷州地方的刺史官。可是岷州地方的风俗。每逢一家人家、家里有一个人生了疫病。全家的人都避了开去。孝义的大道理。都没有了。凡是生病的人。因为没有人去服侍。所以多半是死了的。辛公义要想改变这个坏风俗。就下了一个命令。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轿子抬到衙门里大厅上来。再叫了医生来替他医治。等他病好了。辛公义就叫了他的家里人和他亲族的人来。对他们说道。假若疫病要传染。那

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这些故事启迪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你知道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美德小故事:李绛善谏【李绛善谏】 李绛直谏。以尽忠忱。屡触帝怒。卒启君心。 【原文】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个宰相。姓李。单名是一个绛字。很能够直谏。有一次、皇帝要办白居易的罪名。李绛说道。因为皇上能够容纳正直的说话。所以一班臣子们才敢尽心劝谏。白居易的本意。是贡献他自己的忠忱。现在皇上倘然把他办了罪名。恐怕天下的人。后来都要箝住了口嘴不

敢讲话了。皇帝听了李绛的话。很是欢喜。才把这个办罪的念头停止了。有一次。皇帝责备李绛说。你的说话也太过分了。李绛就流着眼泪说道。假使我为了怕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着自己的身子。不肯讲话。那是我负了皇上。假使我说了话。可是皇上不要听。这是皇上负我了。皇帝听了这一番话。怒气便消灭了。 传统美德小故事:敬德瘢痍【敬德瘢痍】 敬德忠主。赠金固辞。人言其反。解衣示痍。 【原文】 唐尉迟恭、字敬德。事秦王时。隐太子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固辞。秦王称其心如山岳。非金所能移。后谓恭曰。人言卿反。何也。对曰。臣从陛下百战定天下。何反为。遂解衣投地。出示瘢痍。上流涕抚之。 鄂国公之忠至矣。观其辞金器之言曰。秦王赐再生之恩。唯当杀身以报。于殿下无功。不敢当重赐。若怀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之。此书情词悱恻。忠言宛转。可谓万古千秋法。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大将。双姓尉迟。单名叫一个恭字。表字就叫敬德。当初他在秦王名叫李世民的部下时候。隐太子写了一个信去叫他。并且送了他一车的金器。尉迟恭很坚决地辞谢了不受。秦王称赞他的心。好像山岳一样。不是金子可以移得动的。后来秦王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有人在太宗皇帝面前。说尉迟恭的坏话。太宗就对尉迟恭说。别人家说你反了。这是为了什么呢。尉迟恭回答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集锦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

家庭美德事迹

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尊老,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老人。尊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尊老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我国还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郑娜,女,1981年6月21日出生于一个军人干部家庭,从小在父亲严谨、认真、传统的教育下健康成长,现为蒙自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忧解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老人的细心家长,队老人真心呵护,备至关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 作为一名儿媳,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公公婆婆。尽管忙碌在医疗工作中也要抽出时间陪老人,每周组织家中4为老人活动一次,陪老人聊天解闷。 公公是一位高血压病10年的患者,她教会公公自己每天测量并记录血压,每周检查一次公公的血压记录,与公公交谈了解血压变化及用药情况,提供专业的服药指导、饮食调护,找寻中医专家良方,中西医用药稳定血压,严防并发症。定期陪公公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2012年12月婆婆在出差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即被送往省医院,诊断为“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照顾,在医院看护婆婆,婆婆受伤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故从大小便等基础生活护理开始到医疗过程中陪护婆婆,婆婆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她随公公带上CT片和报告把省里的大医院跑了个遍,在听取了各专家的治疗方案后积极和婆婆聊天、沟通,以解除心理忧患,纾解心情,慢慢的婆婆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玩日的欢愉,同一病房的病友都以为她不是儿媳是女儿。婆婆出院回家后医生要求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她每天早晨早起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 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得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就是善于治国得政治家,还就是胸怀韬略得军事家;不论就是思维敏捷得思想家,还就是智慧超群得科学家,她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就是与她们从小得远大抱负分不开得。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她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

传统美德小故事

传统美德小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 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 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 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 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 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 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 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 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 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 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 师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 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 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 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 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