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

(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

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

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

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的依据。无数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证明,饲养标准对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提高生产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外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美国NRC、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猪饲养标准,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借鉴。在理解、应用或学习这两个标准时,必须全面了解它们的制定原则、制定方法、指标的选择、数据的确定等内容。现以生长肥育猪的能量蛋白质需要来说明它们的特点。

(一)美国NRC猪的营养需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下设猪营养分会,由6 名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猪营养需要的制定修订。1994 年发表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只有11页内容。以后又进行7次修订,1988年发表了第九版NRC猪的营养需要。该标准的基本特点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该标准是以玉米一豆饼型日粮,猪自由采食为基础制订的。

第二,推荐量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确定的。

第三,推荐量是最低需要量,不含“安全系数”,因而应用时的供给量随具体条件而异,通常高于推荐量。

第四,除有效磷和有效尼克酸需要量外,其余养分均为日粮的总需要量。

第五,尽管阉猪、公猪、母猪等不同性别猪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存在差异,该标准仍采用同一推荐量。

第六,第九版提出了理想蛋白质概念和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比例,各阶段猪的氨基酸均按此比例推算其需要量。第八版没有正式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各阶段需要量按20~35kg阶段需要量进行推算。

1.能量采用消化能(DE)体系,同时列出代谢能(MF)需要量。DE转化为ME效率一般为96%,随日粮蛋白质水平(CP)增加,按下列方程降低,ME/DE=96-0.202CP%。

第八版(1979年)实际采用的ME/DE是仔猪高,肥育猪低,与

上式相矛盾,第九版(1988年)改变了这一做法,反映了ME/DE随

CP增加而下降,但并不严格符合上式(表6一2)。

考虑到补偿生长机制和能量采食量不依赖日粮的能量浓度。MRC

第九版改变了第八版的前高后低的能量浓度推荐量的趋势。而在各阶

段采用相对恒定的推荐数量。第九版能量单位仍采用热价单位千卡(kcal)、兆卡(Mcal)的能量体系。为了便于比较,现将1979与1988年NRC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列于表6-2及表6-3。

表6-3NRCI979-1988年两版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ME/DE需要的比

虽然NRC(1988)也提出了生长肥育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量,以及

能量用于贮积蛋白质和贮积脂肪的效率,但没有具体说明需要量与这

些析因数据的关系。看来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依据是试验数据而不是析

因计算。

2.粗蛋白质、氨基酸 NRC第八版没有明确提出“理想蛋白质”

概念,但实际上已接受了其原理。它假定无论猪的年龄或体重,必需

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与蛋白质需要量保持恒定比例。因此,先试验确定

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以及20~35kg各氨基酸量,然后根据20~35kg

需要量推算其他阶段氨基酸需要量。方法是用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与20~35kg阶段CP量的相对比例乘以该阶段各氨基酸需要量(表6-4)。

表6-4 NRc(i979)生长肥育猪氨基酸需要且推算法

体重阶段(kg) 1~5 5~10 10~20 20~35 35~60 60~90

CP需要量(%) 27 20 18 16 14 13

相对比例 27/16 20/16 18/16 16/16 14/16 13/16

氨基酸需要量(%)

精氨酸 0.34 0.25 0.23 0 .20 0.18 0.16

组氨酸 0.30 0.23 0.20 0.18 0.16 0.15

异亮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

亮氨酸 1.01 0.75 0.68 0.60 0. 52 0.48

赖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1.28)(0.95)

蛋十胱氨酸 0.76 0.56 0.51 0.45 0.40 0.30

苯丙+酪氨酸 1.18 0.88 0.79 0 .70 0.61 0.57

苏氨酸 0.76 0.56 0.51 0 .45 0.3 9 0.30

色氨酸 0.20 0.15 0.13 0.12 0.11 0.10 及(音)氨酸 0.84 0.63 0.56 0 .50 0.44 0.41 括号数字为实际推荐量

表6-4数据除了1~5和5~10kg两阶段的赖氨酸低于实际推荐量外,其余数据与推荐量完全吻合。而这两阶段赖氨酸实际推荐量高于推算值8%,是因为推算值低于试验研究结果。表6.5 NRC(i988)理想蛋白质基酸模式

第九版明确使用了“理想蛋白质”术语,规定了以色氨酸为基准的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最适比例,该比例是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参考猪体组织和母乳及ARC(1981 )氨基酸模式而确定的(表6-5)。任何氨基酸的需要均是按比例推算的,如1~ 5kg色氨酸需要量为0.2%,则赖氨酸为0.2X7=1.4%,苏氨酸为0.2X4=0.8%,异亮氨酸为0.2X3.8+0.76%,10~20kg色氨酸需要量为0.14%,则蛋+胱氨酸需要量为0 . 14X3.4=0.48%,异亮氨酸为0.14X3.8=0.53%,其余阶段和其他氨基酸类推。

NRC第九版没有20~25kg,35~60kg,60~100kg阶段,而代之以20~ 50kg , 50 ~ 100kg阶段。各阶段之间除赖氨酸、精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仍保持相对恒定比例。赖氨酸需要规律是猪体重越小,相对比例就越高(表6-6),与此有拮抗作用的精氨酸也呈同样规律。结合氨基酸之间平衡模式,只要知道某一阶段任何一种氨基酸需要量即可推算出任何阶段任何氨基酸的需要量。

表6.6 NRC(1988 )各阶段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相对比例

(二)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量在英国,由政府出版猪的营养需要可追溯到 1921 年,当时以政府公报形式出版了。《家畜日粮》第一版。而《猪的营养需要>>专著直到1967年才正式出版,即ARC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1974年ARC建立了工作委员会(Working Party),共有19名专家,专司评鉴的推荐猪的营养需要量的职责。1981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猪的营养需要》第二版,此版一直沿用至今。

与NRC比较,ARC的主要特点是:它强调养猪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说明单个分的具体需要量时,则具有明显的缺陷。为此,必须弄清为什么需要该养分及影响需要的因素。因此,该标准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研究报告基础上,将研究结果进行析因分析和总结,并以析因法总结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国情况,详细阐述各养分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1.能量

(1)ARC首先评述了适宜的能量体系所必备的条件,以及为什么对猪使用 DE体系。 ARC同时列出ME。ME/DE系数采用96%。此数值是以谷实类为主,含CP16 %的日粮测出的。ME/DE受日粮CP含量的明显影响,方程式有:

ME/DE=1.012-0.00019CP(g/kg)

ME/DE=0.997-0.000189CP(g/kg)

(2)综述了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体重的猪的生长过程中体成分的变化,作为析因测定的基础。

(3)详细记述了析因测定能量需要量的方法。能量需要划分为维持需要、脂肪沉积和蛋白质沉积三个组分,在此基础上估测了不同能量摄入量对生长和组织贮积的影响,反过来用析因法预测一定能量摄入时的生长成绩。

(4)综述了试验研究中能量摄入量的变化对日增重和脂肪贮积的影响,并比较析因预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基本吻合。

(5)总结了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DE摄入量或需要量,得到下列二方程:

A.DE(MJ/天)=4Ⅹ维持需要5~90kg猪MEm=0.719W0.63(MJ/天)

或 MEm=0.458W0.63(MJ/天)

式中:MEm——维持代谢能需要量;

W——猪的自然体重。

按ME/DE=0.96计,猪的消化能需要量为:

DE(MJ/天)=0.719/0.96X4W0.63=3W0.63

或 DE(MJ/天)=0.458/0.96X4W0.75=1.9W0.75 B.DE(MJ/天)=55(1-e-0.0204w)

据A、B两种方程推算出生长猪各阶段DE需要量并与NRC(1988)比较如表6-7 。从6-7表中可知,三个方程基本一致,与NRC(1988)推荐量也吻合。对于体重很大和很小的猪,B方程略低于A的两个方程。

ARC(1981)没有给生长肥育猪具体的能量需要量,因为准确的需要量除维持外,还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量。但它给出了维持需要(见上)和能量用于沉积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率(沉积1kg蛋白质需43.9MJ ME,1kg脂肪需53.5MJME),生产者可根据实际。

表6-7 生长猪DE需要量推算值(MJ/天)(6)在影响因素中重点阐述了环境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环境温度(T)低于临界温度(Tc)时,热损失的增加量(H')与体重(W)呈线性关系。

H'=1.31(W十95)(Tc一T)(MJ/天)

据此可计算任何低温环境下热损失的增加量,相应即为能量需要的增加量。

(二)蛋白质氨基酸 ARC生长猪分为0~3周,3~8周,15~50kg,50~90kg四个阶段。

有两个阶段用粗蛋白质表示,后两个阶段用理想蛋白(IP)表示。蛋白质需要量的析因估计如下: R=0L/a1十PG/a2

式中:R——理想蛋白总需要量

OL一一不可避免的蛋白质损失量,即维持需要量

PG——组织蛋白质沉积量

a1、a2一一日粮蛋白用于满足OL和PG的利用率

通过引用、分析和评鉴大量研究资料,得出维持和组织蛋白质沉积需要的具体函数。 OL=0.15gN/kg0.75或0.15X6.25=9.4gCP/kg0.75 a1=104%则0L=9.4/1.04=0.90g IP/kg0.75

即维持蛋白需要量为0.90g理想蛋白质/kg0.75

α2与IP摄入量(I)呈指数函数关系

α2=1.09e-0.0351

由此,在特定的蛋白质沉积量(g/kg0.75)下,日粮IP需要量(g /kg0.75),即:

I=0.90+PG/1.09e-0.0351

由此式可计算一定IP摄入量的蛋白质沉积量,或一定蛋白质沉积量下的IP需要量。

对于氨基酸,ARC在详细综述15~50kg阶段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基础上,结合猪体组织和母乳氨基酸组成,提出了理想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平衡比例(g/ kg蛋白质),并用于其他阶段。

赖氨酸70,蛋+肤氨酸35,苏氨酸42,色氨酸10,异亮氨酸38,亮氨酸70,组氨酸 23,苯丙十酪氨酸67,缬氨酸49,其他594。“其他”为非必需氨基酸NX6.25。

ARC没有提出精氨酸需要。它认为精氨酸为半必需氨基酸,体内合成量至少可满足 2/3的需要,只要日粮蛋白质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得到满足,精氨酸也容易满足。

ARC各种氨基酸需要量均按上述比例推算而得。方法是先用析因法结合试验数据确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然后按理想蛋白质组成计算氨基酸需要量,如 15 ~50kg 猪理想蛋白质(IP)需要量为12g/MJDE,则赖氨酸需要量为 12gIPX 70g 赖/ 1000GIP =0.84g/MJ DE,苏氮酸为12g/IPX42g苏/1000IP=0.50g/MJ DE,其余类推。

各阶段之间氨基酸比例与蛋白质的比例相同(表6一8)。

表6-8 ARC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阶段比例

(以50~90kg需要量为1.00) 15-50Kg 50~90(kg) 氨基酸 1.40 1 .00

蛋白质 1.40 1 .00

比较ARC(1981)与NRC(1988)的氨基酸推荐量可发现,ARC 的推荐量大大高于NRC同阶段推荐量,某些氨基酸可高到2倍。这种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两套标准确定推荐量的方法不同,ARC主要靠析因推算,而NRC则主要靠试验数据。此外,也与两国的饲养体制、饲粮类型、胴体质量要求的差异有关。

三、中国猪的饲养标准

解放前我国曾沿用德国Kellner(凯尔纳)饲养标准和美国Morrison (莫礼逊)的饲养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原苏联饲养标准,对我国影响较大,在我国流行很广。 70年代初又用美国NRC的“营养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没有我国国家自己的饲养标准。1958年以后,虽有个别单位制订了猪、马、奶牛的饲养标准,便这些标准仅在一些单位使用,都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公布。1978年我国把制订畜禽饲养标准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参加,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研究;与之相配合的是从1979年起全国举行一年一度全国动物营养讲习班,翌年成立全国动物营养研究会,开展了饲养标准及营养饲养科学的学术讨论,促进营养饲养科学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制订。

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的制订,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提出饲养标准草案,1978 ~1980年拟订试行标准,1980~1982年开展大规模试验研究工作,课题主攻重点是能量与蛋白质两项。综合1980年与1983年两次修订工作,经过几年努力,1982年制订了我国《南方猪的饲养标准》,1983年正式制订了我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

与此前后,一些省也相应地制订了自己省的“猪的饲养标准”。由于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形势的发展,猪肉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瘦肉有更多要求,因此原科研协作组从1983年起接着又承担了“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制订的攻关任务,工作的重点放在瘦肉型的20~90kg商品猪上。课题主攻方向主要是抓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并开始了微量元素锌与硒需要量的研究;三年共进行了19批试验,用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中间试验进行了 19批试验,用猪1400多头(二元和三元杂交猪各半),其中90kg猪屠宰403头,中间试验16批次,用猪10740头,三年共撰写专题综述与科研报告约100篇。1985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颁布。现就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85年)与肉脂型猪饲养标准(1985年)中的生长肥育猪标准的内容列表6-9。

由表6-9看出:①肉脂型猪(1983年)在20kg体重以后分成三级:20~35kg 、 35 ~60kg、60~90kg,瘦肉型猎标准(1985年)分成两级:20~60kg、60~90kg;②日增重由1983年标准的500g、600g、650g上调为550g与700g ;③粗蛋白质水平, 1983年标准为16%~14%~13%,1985年标准改为16%~14 %;④赖氨酸水平, 1983年标准为0.64%~0.56%~0.52%,1985年标准上调为0.75%~0.63%;⑤苏氨酸水平,1983年标准为0.41~0.36~0.34%,1985年标准上调为0.45%与0.38%;⑥1983年标准中无精氨酸,1985年增加精氨酸指标。⑦矿物元素,1985年标准锌与硒,较1983年标准有较大提高,1983年标准锌含量为55~46~37mg,1985年标准上调到110mg及90mg;硒含量1983年标准为0.15~0.15~0. 10mg , 1985年上调为0 .30mg和0.28mg。

此外,铁、钙、磷水平均有所上调。

四、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

(一)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相对合理性动物的饲养标准是以营养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它的各项指标及数值都是从大量的科学试验得来,而已经过广泛的中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查阅和依据了国内外大量的科学文献。所以动物的饲养标准是近代营养、饲养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结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的总结,即两个总结的总结。它既反应了营养需要科学性的一面,又

有切合实际的一面,是理论结合实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中国近几年采用自己制订的猪饲养标准,经过中间试验和小批量生产检验。采用饲养标准 11667头猪比未采用的10101头猪,平均饲养期缩短25天(125 :150),每头猪的日增重提高19.9%(560 :467g),瘦肉率提高21.7%(56 :46%),饲料利用效率提高22.7%(0.27:0.22),平均每头出栏商品猪纯收益增加5.44元。由此可见,饲养标准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生产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种多样,饲养标准的正确应用和动物的营养需要,又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动物种类、品种类型、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水、生产目的、地区、气候、饲料条件、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所以饲养标准的科学性是相对于生产上的盲目性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它规定的需要量数值不可能太细、太具体,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数,因而就具有概括性。

由于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制订要受营养、饲养科学发展水平的约束。因为营养饲养科学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和技术尚须人们去深入认识和掌握,现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营养需要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还有弱点,因此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二)饲养标准的普遍性、地域性与特殊性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反映,是当时(时期)当地(国家)科学技术发水平的反映。由于同类动物种质特性的稳衡性,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在一定时期内是渐进的和连续性的,因此不同时期饲养标准之间基本原理和不少指标有许多共同之处,前后各版次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具有相对稳定性。由于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所以饲养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有许多共同之点,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往往被另一些国家所采用,或作为借鉴用以制订自己国家的饲养标准,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普遍性。

表6一10中国(1985)和美国(i988 )现行猪的饲养标准一些主要揩标比较

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生产目标、饲料资源、动物种类、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各国的饲养标准有许多反映本国特点、适应本国国情的个性,所以饲养标准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以中国猪的饲养标准为例,由于中国的

猪种、饲料来源、生产条件、粮食供应、饲养制度、经营方式、劳力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等与发达国家不同,所以养猪生产不能盲目追求高日粮、高水平、高速度、高度机械化,而是在以本国植物性饲料日粮为主的条件下,引入瘦肉率高的外种公猪与本国地方良种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其杂交后代作为饲养对象,以达到既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较快日增重和较高瘦肉率的目的,从表6一10所列《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85 年)和《美国猪的营养需要》(1988年)的一些主要指标异同的比较即可反映出这一问题。

(三)饲养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任何饲养标准的产生,既是当时(时期)当地(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又都来源于饲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新的实践,为畜牧生产实践服务,使畜牧生产者有了科学饲养的依据。

饲养标准的提出,一方面使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使畜牧工作者饲养动物有据可依,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应力求按照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核计饲粮,进行配合饲料的生产,提高配合饲料质量,坚持饲养标准的原则性;然而,畜牧业生产的条件是非常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在使用饲养标准时,又要掌握灵活性,但是灵活性不是随意性,因为饲养标准的灵活应用是以当代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具体实践为根据的。所以使用时应根据生产条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后的效果加以适当的调整,灵活应用,不能生搬硬套,从而使饲养标准更加切合当时当地以及某一动物具体的生产实际。

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两个角度的营养需要,即生理代谢角度和实际生产角度,例如从生理代谢角度看,猪对氨基酸需要,无所谓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20种氨基酸统属需要之列,但从生产实际出发,则生长猪仅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甚至只需要考虑其中3~4种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并且要考虑理想蛋白质,注意各种氨基酸的配比。

猪的饲养标准的的概念

猪的饲养标准的的概念 1、猪饲养标准的含义 “猪的饲养标准”是通过猪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科学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处理,结合养猪生产实践经验 总结出来的营养需要量的规律性数据。它既包含了猪的营养需要的 科学研究的结晶,又总结了养猪生产实际经验,是指导我们确定猪 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数量的理论依据。 但是,“猪的饲养标准”所反映的是群体平均营养需要量,因此,南商农科提示在具体制订饲料配方和使用“饲养标准”时,还必须 根据所养猪的品种和猪群质量及饲料条件适当加以调整,以便更加 符合具体猪群的需要。按照“猪的饲养标准”制订饲料配方和组织 猪的饲养,是实行科学养猪和提高饲养效益的技术依据和基础。 2、各国猪饲养标准的发展 现今,世界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猪群实际情况和科研结果制订有本国的饲养标准,如美国的NRC标准,英国、日本、北欧等也制订有自己的“猪的饲养标准”。 中国制订有“肉脂型猪饲养标准”与“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现行“饲养标准”中列出的营养指标共27-28项,其中除能量、粗蛋 白质和矿物质需要量外,还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 为方便实际应用,同时列出了每日每头猪营养需要量与每千克风干 饲粮(按含干物质88计算)营养含量,可作为我们在各种猪的饲料配 方制订及组织饲料生产和供应中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1.能量指标体系能量的表示因畜种而异,猪等以消化能表示。

2.蛋白质指标体系饲养标准中蛋自质需要量指标为粗蛋白质或可消化粗蛋自质,表示其蛋白质的需要,单位是克。配合饲粮时用百分数表示。 3.蛋白能量比是每千克饲粮中粗蛋白质与能量的比值,常以留kJ表示。 4.氨基酸指标体系饲粮中以百分数或以每头每日所需克数表示。大多数饲养标准一般只涉及必需氨基酸,而且采用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体系表示定量需要。 5.其他营养指标 (l)采食量:一般“标准”均按风干物质重量列出每天的采食数量,也有按动物每天采食的能量多少列出采食的能量数量。 (2)脂肪酸:“标准”中主要列出必需脂肪酸,一般只列出亚油酸指标。 (3)维生素:一般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顺序列出。 (4)矿物元素: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顺序列出。常量元素中除了硫,一般都列出,有的饲养标准还列出了有效磷指标。微量元素一般只列{扛铁、锌、铜、锰、碘、硒等指标。 饲养标准的应用 1.按饲养阶段调整营养素供应量大多数情况下只调整蛋白质和氨基酸,而矿物质和维生素相对稳定。 2.特殊情况下需调整某些营养素 3.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营养供应量以控制动物产品的产出,使之与市场接轨。 4.主要营养素之间的关系与调整 (l)蛋自质与氨基酸的关系:日粮中添加必需氨基酸或使用氨基酸平稳良好的蛋白质,则粗蛋自质需要量可下调。

14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十四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营养需要饲养标准 营养需要:一般概念上的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生长和良好的生产性能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要求。营养需要一般是指群体营养需要的平均值。 有时营养需要特指权威部门批准并以文件形式发布出来的动物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概念等同。 饲养标准: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规定了各种动物为了获得不同生产目的和生产性能对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定额,并介绍了包括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数据等相关资料,是各国公认的权威部门发布的一整套数据和资料。 二.以美国NRC和我国最新的饲养标准为例,简要说明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一般分成几部分? NRC发布的动物营养需要一般包括序、营养研究的进展、营养需要量表、饲料营养价值、典型配方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序阐述了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增加的新内容、修订工作的时间跨度及最终的完成时间等。营养研究的进展部分主要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研究资料,按不同的专题进行详细的总结和阐述,是制定本版营养需要量的依据。营养需要量表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每个营养指标的具体数值。饲料营养价值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用于配制此种动物饲料的原料的能量、营养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效价的数据。典型配方列出根据营养需要定额而配制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配方,它是进行饲料配合时的参考,启发和指导使用者如何进行饲料配制。参考数据列出了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我国饲养标准包括封皮部分,前言部分,标准的正文部分。标准的正文部分包括: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对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4营养需要; 5常用饲料及营养价值表;6 常用矿物质饲料中矿物质的含量;7 维生素化合物的维生素含量;8常用矿物元素的耐受量。 封皮部分,有标准的名称、编号、发布日期、发布的机构等内容。前言部分包括起草的单位、个人及对旧标准的替代情况说明。标准的正文部分包括:1范围,阐述了本标准适用的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与本标准有关的相关标准的引用说明;3 对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4营养需要,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各种营养需要定额;同时给出不同体重情况下的采食量的数据; 5常用饲料及营养价值表,给出常用饲料的营养成分数据;6 常用矿物质饲料中矿物质的含量;7 维生素化合物的维生素含量;8常用矿物元素的耐受量。第5~8部分阐述的是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价值。 由美国NRC和我国最新的饲养标准可以看出,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一般分成:前言、营养需要量表、饲料营养价值

奶牛的营养需要

奶牛的营养需要 奶牛的饲养标准给出了奶牛生长各阶段和产奶的营养需要。我国于2004年发布了最新的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在泌乳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除产奶外,还包括体重的增减和妊娠。所以,确定奶牛营养需要的原则,就是必须充分满足产奶、体况和胎儿生长的需求。下图所示是泌乳牛典型的泌乳曲线、采食量、胎儿生长和体储动态变化。 泌乳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胎儿生长和能量储备动态变化曲线 产奶量在产犊后4-6周达到高峰,而后以每月6-7%的速度逐渐降低,直至300天干奶。产犊后,奶牛采食量增加的速度低于产奶量的增加速度,导致饲粮所提供的营养无法满足产奶的需要,因而奶牛需要通过动员体储来满足产奶的营养需要,使体重逐渐下降。 在产犊10周以后,饲粮营养物质采食量基本能够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并在产后12 周时采食量达到高峰。在整个泌乳中期和后期,饲粮营养物质采食量均高于产奶所需,多余的营养用于奶牛增重、体组织储存和骨骼的恢复。 (一)奶牛标准的指标体系列出了奶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奶牛能量指标采用奶牛能量单位和产奶净能,蛋白质指标采用可消化粗蛋白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矿物质列出了钙磷的需要量,维生素指标列出了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需要量。 (二)奶牛饲养标准的表达方式我国2004年版奶牛的饲养标准按析因法和综合法列出了奶牛的需要量,与猪家禽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以每千克日粮的营养素含量来表示,而是按照动物的生产目的列出用于不同生产目的的需要量,另外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的需要量综

合在一起给出一套综合营养素需要量,并且以每天每头营养素需要量来表示。 1.不同的生产目的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给出计算不同生产目的的需要量公式,包括成年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产奶的营养需要、体重变化的营养需要、妊娠最后四个月的营养需要、生长牛的营养需要、种公牛的营养需要,可根据给出的计算公式算出营养需要。 例如,产奶的能量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产奶的能量需要量=牛奶的能量含量×奶量 牛奶的能量含量(KJ/kg)=1433.65+415.30×乳脂率 牛奶的能量含量(KJ/kg)=166.19+249.16×乳蛋白干物质率 2.每日每头养分的综合需要量 奶牛饲养标准提供了一套综合营养素需要量表,包括成年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母牛妊娠最后四个月的营养需要、生长母牛的营养需要、生长公牛的营养需要。 例如,下表分别为成年母牛的营养需要和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 成年母牛每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二十三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二十三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一、填空题 1. 饲养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权威性、可变化性、条件性和_局 限性。 2. 确定需要量要遵守唯一差异性、实验条件、饲粮类型、生理状态和需要两年标识。 3. 对于饲料标准的权威性来说,是由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4. 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类:综合法和析因法。 5. 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可归为析因法、综合法。 6. 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唯一差异性、实验条件、饲粮类型、生 系。 9. 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营养物质种类和数 量的最低要求称之为营养需要。 10. 在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方法中会出现异常结果的情况较多的是综合分析法、适合 单个动物的是折线法、较符合大多数养分的剂量-效应变化规律的是曲线法。 11. 饲养标准是动物饲养的准则,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权威性,可变化性,条件性和. 局限性等特点。 12. 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方法有综合分析法、折线法、曲线法。 13. 确定畜禽营养需要量的方法有综合法、析因法。 14. 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类:即综合法和析因法。 15. 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应遵循的原则是唯一差异原则、环境条件明确规范、饲 养类型明确、生理状态理想、营养需要标识明确和统一。 16. 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答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和数量 的最低要求叫做营养需要。 17. 畜禽营养需要量可从生理活动角度分为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两部分。 18. 确定需要量的方法有:综合分析法、折线法、曲线法。 19. 饲料标准一般可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即:序言、研究综述、营养定额、饲 料营养价值、典型饲粮配方和参考文献 20. 确定畜禽营养需要的方法可归为:综合法、析因法。 21. 饲养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可变性、条件性和局限性。 22. 非蛋白氮饲料包括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他简单含氮化合物。 23. 饲养标准的组成是序言、研究综述、营养定额、饲料营养价值、典 型饲粮配方和参考文献。 25. 饲养标准是动物饲养的准则,具有 科学性和先进性、权威性、可变化性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

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

奶牛营养需要

奶牛营养需要 第一节奶牛营养需要特点 一、奶牛消化特点 牛是反刍动物,采食时不需充分咀嚼就呑咽,采食量大,进食快,饱食后很长时间进行反刍,即将胃内食团重呕回口腔反复细嚼,一昼夜约6-8小时。 牛胃分四室,即瘤、网、瓣、皱、皱胃也叫真胃。只有真胃分泌消化液。瘤胃是第一胃,胃壁发达,容积非常大,成年奶牛可达250升,是肉役牛的2.5倍,瘤胃占胃总容积的78-85%,要养好奶牛,必须发挥瘤胃功能和创造稳定的瘤胃内环境。 瘤胃第一功能是机械性功能,靠发达的胃壁肌肉和乳头收缩松弛节律性蠕动,对食物进行浸润、软化、拌和、揉磨,再加长时间反刍与唾液充分混和,对饲料进行初步的加工消化。 瘤胃第二功能是,在良好的胃液环境下,大量有益的细菌和纤毛虫通过增殖、生长,对饲料发酵分解,并可形成大量的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属内源性的营养,对奶牛的营养至关重要。瘤胃内环境必须保持PH7-7.5的环境,饲养上科学的喂给非常重要。 (一)要满足大量采食需要,给予足够的干物质量,每日进入干物质量为活体重的3-4%。 (二)饲料必需做到以粗料为主,尤其是优质粗饲料,保持瘤胃稳定环境很重要,粗纤维泌乳盛期含量不少于15%,其它阶段不低于17%,后期20%以上。精饲料的补给量对瘤胃环境影响很大,多喂精料来刺激增奶是不可取的,而往往带来瘤胃环境的破坏,一般应掌握精粗比例,分娩前期40:60,泌乳盛期60∶40,泌乳中期为50∶50左右,泌乳后期30∶70,干乳期25∶75,并保持适度的粗蛋白质水平和足够的能量来源。 (三)注意饲料质量,牛爱吃,适口性好,无霉败变质,并注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及食盐。每100公斤体重每日应给食盐5克,每产一公斤奶加2-3克。应经常应用缓冲剂,如小苏打、氧化镁,调整PH值,特别是精料及青贮喂量较多时更应注意。 (四)应养成良好的饲养习惯,如饲喂方式,次数,顺序,时间,喂后休息,饮水等都应保持稳定,即按时饮喂,定时定量。 二、各种营养素的主要作用及缺乏症 奶牛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从食入的饲料中消化吸收获取。主要营养物质有水,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 (一)水分:水是构成家畜体内重要成分。缺时被毛粗糙,食欲下降,奶牛每天饮水60-100升,喝水的数量与环境温度,饲料种类及生产状况有关,因此要经常保持充足的清洁饮水。夏季应设立水槽保持经常有水,自由饮水。饲料中都含有一定量水分,一般干草、枯草及精料中含水分10-15%,多汁饲料70-90%。日粮中水份过高,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发生总养分供给不足。饲料加水拌喂时,尽量要少加水,让牛采食后多从饮水中吸取水分。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构成家畜体的主要成分。肌肉、内脏、

日本膳食营养政策和标准

日本的膳食营养政策和标准 日本作为我国近邻,其膳食结构与我们非常相近。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国民营养工作,很早就开展了营养学研究,在营养标准方面做了很多系统工作。比如,2010年颁布了新版《日本人膳食摄取标准》,其推行的《饮食教育基本法》也取得一定成就。 下面就日本的膳食营养政策和标准做简要讲解,以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历史回顾(可以作为背景链接) 1914年佐伯矩博士开设私立营养研究所、开始进行营养研究以及营养普及工作 1920年国立营养研究所设立 1926年营养学校的第1届毕业生等15名被授予“营养技师”, 开始了“营养技师”的职称 1929年在警察部长会议、卫生科长会议上以内务大臣的名义将《有关改善国民营养》作为指示事项来进行处理、以后在各地方厅设置了营养士。 1937年在设立保健所的时候、其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必须进行营养改善指导 1938年因为是从厚生省开始启动的,随后又将有关营养行政的事务从内务省移到了厚生省二战中,两颗原子弹把日本炸为一片废墟。战后,日本营养改善工作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开始。 1945年公布了营养士规则以及私立营养士培养所指定规则设立日本营养士会 根据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的指令实施了营养调查 1946年在厚生省公共保健局设置营养课程 1947年公布了《营养士法》、《保健所法》、《劳动基本法》、《儿童福利法》、《食品卫生法》1948年公布了《医疗法》 日本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改善战后日本营养不良的状况。 1949年实施了第1届营养士考试

1950年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扩充,开始实施医院内的完全配餐制度1952年公布《营养改善法》 1954年公布《学校配餐法》并召开了第1次日本营养改善学会 1958年从厚生省下达了作为营养教育的《六种基础食品》的普及将《完全配餐制度》更名为《基准配餐制度》 公布《调理师法》,设立全国营养士培养协会 1959年日本营养士会社团法人的设立被许可 1961年第3回国际食料学会议(ICD)上国家首次派营养士参加1962年公布了营养士法的部分修正法(创设了管理营养士制度)1963年实施第1回管理营养士考核 1965年全国营养士培养设施会社团法人的设立被许可 1975年在京都召开了第10回国际营养学会 1980年召开了世界保健日纪念《第1回健康增进的提倡》 1982年科学技术厅《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第四修订版》发表1983年公布老人保健法(表明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984年厚生省公共卫生局营养课改为保健医疗局健康增进营养课 1985年营养士法以及营养改善法的一部分修正法公布(87年4月施行)厚生省发表了《健康膳食生活指南》 1986年厚生省发表了《肥胖和消瘦的判定表?图》开始加工食品的营养成分表示制度日本已改善营养不良而进入饱食、过食状态 1987年实施第1回管理营养士国家考试。 厚生省公共卫生审评会上发表了《有关增进健康的运动指导员的培养》 1989年厚生省发表了《第4次修改日本人的营养需要量》、《健康增进所需要的运动量》。科学技术厅发表了《有关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第四版的跟踪调查报告II- 日本食品脂溶性成分表(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E)》 召开了《国际营养教育研讨会》 1990年厚生省发表了《健康增进膳食指南(对象特性分别)》日本营养士会创设了生涯学习制度

奶牛营养需要标准

成年母牛维持营养需要体重日干粮奶牛能量可消化粗小肠可消化钙磷 胡萝卜维生素A (kg)物质(kg)单位(NND)蛋白(g)粗蛋白(g) (g) (g) 素(mg) (国际单位) 350 243 202 21 16 37 15000 400 268 224 24 18 42 17000 450 293 244 27 20 48 19000 500 317 264 30 22 53 21000 550 341 284 33 25 58 23000 600 364 303 36 27 64 26000 650 386 322 39 30 69 28000 700 408 340 42 32 74 30000

750 430 358 45 34 79 32000 注:1.对第一个泌乳期的维持需要按表下表基础增加20%,第二个泌乳期增加 10%. 2.如第一个泌乳期的年龄和体重过小,应按生长牛的需要计算实际增重的营养 需要 3.上表没考虑到放牧运动能量消耗 4.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维持能量消耗增加,需在下表基础上增加需要量, 按正文说明计算。 5.泌乳期间,每增重1kg体重需要增加8NND和325gDCP;每减重1kg需扣除 和250gDCP。 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饲料瘤胃降解蛋白×降解蛋白转化为微生物蛋白的效率×微生物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饲料非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饲 料瘤胃降解蛋白××)+(饲料非降解蛋白×) 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 乳脂日粮干物质奶牛能量可消化小肠可消化钙磷 率(%)进食量(kg) 单位(NND)粗蛋白(g)粗蛋白质(g) (g) (g)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解读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解读 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计划》指出,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计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率、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具体指标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改善。 《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一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二是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包括提升营养科研能力和注重营养人才培养。三是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四是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五是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六是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开展信息惠民服务。七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 《计划》提出六项重大行动提高人群营养健康水平。一是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二是学生营养改善行动,包括指导学生营养就餐,超重、肥胖干预等内容。三是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群营

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中文版)

一、干物质采食量 1. 概述 干物质采食量(DMI)在营养学上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真实或精确估计DMI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排放到环境中的养分增多。超量的养分排放对环境有毒害作用,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有多种因素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以确定和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基于瘤-网胃物理充满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谢-反馈调节因子(I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 和Tolkamp,1996)等理论。虽然每种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几种理论中多种刺激因素的加性效应在共同调节DMI(Forbes,1996)。 据认为,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在瘤-网胃(可能还包括皱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Allen,1996)。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 代谢-反馈调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动物本身具有最大的生产潜力,并具有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最大限度利用养分的能力(Illius和Jessop,1996)。当养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的吸收超过需要或者吸收的养分比例不当时,机体启动负代谢-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DMI。 另外一个代谢调节理论是Ketelaars和Tolkamp(1996)提出的基于氧消耗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动物会以一定的速率消耗摄入的净能,在这一速率下,动物利用氧的程度最优,而产生导致衰老自由基的数量最少。 除了物理、代谢和化学稳恒因素的错综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动物DMI外,动物的心理和感觉因素也起作用(Baumont,1996)。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准确预测反刍动物的DMI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原因主要是调节DMI的刺激因素复杂、纷乱和了解甚少。其他有关DMI的讨论和综述文章,请参见Baile和McLaughlin(1987);Forbes(1995);Ketelaars和Tolkamp(1992a,b);Mertens(1994),以及NRC(1987)。 对于泌乳奶牛来说,产奶(消耗能量)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4~8周,而DMI(能量采食量)高峰通常滞后,在产后10~14周才能达到(NRC,1989)。关于是否采食促进产奶还是产奶促进采食? 至今仍存争议。基于能量进食调节理论和其他理论(Baile and Forbes,1974;Conrad等,1964;Mertens,1987;NRC,1989),似乎是奶牛消耗饲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也就是说产奶促进采食。 泌乳奶牛通过增加能量采食量来补偿其能量消耗的情况,在许多添加生长激素的试验中得到明确证实。在这些试验中,干物质采食量随产奶量的升高而增加(Bauman,1992;Etherton和Bauman,1998)。 2.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方程式 1.1 泌乳奶牛以前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采用了不同方法来预测DMI。1971年版《奶牛营养需要》(NRC,1971)简单地推荐泌乳牛前6~8周及以后阶段根据能量需要来预测随意采食量。在1978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NRC,1978)中,DMI指南的建立是根据一套精心挑选的试验结果建立起一个修正数据表格。将奶牛体重和4%校正乳作为因子来估测DMI,DMI一般占体重的2%~4%。在NRC(1989)版本中,预测DMI以能量需要理论为基础,并简单地表示为: 式中产奶净能(NEL)包括用于维持、产奶和补偿体重损失所需的能量。预计的干物质采食量还需要进行校正,在产奶最初3周阶段DMI预测值应减少18%;当饲喂发酵饲料时,饲粮水分含量在50%基础上水分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100kg体重的DMI应减少0.02kg。在NRC(1989)的版本中,DMI的预测完全是以能量平衡为基础,也就是说,奶牛长期

四川省成华猪养殖标准

ICS 备案号:20511-2007 DB51

DB 51/T 651-2007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特征特性 (1) 2.1 原产地与分布 (1) 2.2 体型外貌 (1) 3 生产性能 (1) 3.1 体尺、体重 (1) 3.2 繁殖性能 (1) 3.3 肥育性能 (2) 3.4 胴体品质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成华猪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 A.1 体长 (3) A.2 胸围 (3) A.3 体重 (3) A.4 胴体重与屠宰率 (3) A.5 瘦肉率 (3) A.6 背膘厚度与眼肌面积 (3) I

DB 51/T 651-200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成都市畜牧兽医站、成华猪育种场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曾仰双、林小伟、刁运华、杨浩、周立新、江远厚、罗成刚

DB 51/T 651-2007 成 华 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华猪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成华猪品种鉴定、选育、科研、生产等。 2 特征特性 2.1 原产地与分布 成华猪原产于成都平原,主要分布于成都市的新都、郫县、青白江、双流、龙泉驿、崇州及德阳市的广汉、旌阳、什邡、罗江、绵竹等市(县、区)。 2.2 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被毛黑色,头方正,额面皱褶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陷,腹围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而坚实,奶头6-7对,排列均匀,睾丸发育良好。 3 生产性能 3.1 体尺、体重 成华猪体重体尺 3.2 繁殖性能 1

(完整版)奶牛营养需要标准.doc

成年母牛维持营养需要 体重日干粮奶牛能量可消化粗小肠可消化钙磷胡萝卜维生素 A ( kg)物质( kg)单位( NND )蛋白( g)粗蛋白( g)(g) (g) 素( mg)(国际单位 ) 350 5.02 9.17 243 202 21 16 37 15000 400 5.55 10.13 268 224 24 18 42 17000 450 6.06 11.07 293 244 27 20 48 19000 500 6.56 11.97 317 264 30 22 53 21000 550 7.04 12.88 341 284 33 25 58 23000 600 7.52 13.73 364 303 36 27 64 26000 650 7.98 14.59 386 322 39 30 69 28000 700 8.44 15.43 408 340 42 32 74 30000 750 8.89 16.24 430 358 45 34 79 32000 注: 1.对第一个泌乳期的维持需要按表下表基础增加20%,第二个泌乳期增加10% . 2.如第一个泌乳期的年龄和体重过小,应按生长牛的需要计算实际增重的营养需要 3.上表没考虑到放牧运动能量消耗 4.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维持能量消耗增加,需在下表基础上增加需要量,按正文说 明计算。 5.泌乳期间,每增重 1kg 体重需要增加 8NND 和 325gDCP ;每减重 1kg 需扣除 6.56NND 和 250gDCP。 注: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 微生物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0.9× 0.7)+(饲料非降解蛋白×=(饲料瘤胃降解蛋白×降解蛋白转化为微生物蛋白的效率× +(饲料非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 (饲料瘤胃降解蛋白× 0.65)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养殖场(小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养殖场(小区)其他建筑设施要求。 养殖场(小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养殖场(小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养殖场(小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

奶牛国际饲料配方标准NRC标准

美国NRC奶牛营养需要标准 表1 荷斯坦奶牛(产后母牛) 【标准名称】产后母牛的营养需要量【生长阶段】产后母牛 【品种】荷斯坦奶牛【体型大小】大型 【成年体重(kg)】680【体况评分BCS】 3.3【月令(月)】58【乳脂率(%)】 3.5【乳蛋白(%)】 3.0【乳糖率(%)】 4.8【环境条件】缺省【泌乳日龄(日)】11【犊牛体重(kg)】【妊娠期日增重(kg/d)】 【妊娠天数(天)】【母牛体重(kg)】 【产奶量(kg/d)】25.0【产奶量_(lbs/d)】55【干物质采食量(kg/d)】13.5【干物质采食量_(lbs/d)】29.7【每日体重变化(kg/d)】-0.9【正体况评分(天)】 【负体况评分(天)】99【代谢能_D(Mcal/d)】27.9【代谢能_KG(Mcal/kg)】 2.06【代谢能_LBS(Mcal/lbs)】0.94【代谢蛋白质(g/d)】1643【饲粮代谢蛋白质(%)】12.2【瘤胃降解蛋白质(g/d)】1421【饲粮降解蛋白质(%)】10.5【瘤胃非降解蛋白(g/d)】949【饲粮非降解蛋白(%)】7.0【总RDP和RUP(%CP)】17.5【中性洗涤纤维(%)】25.0【酸性洗涤纤维(%)】17.0【NFC(%)】44.0【可吸收钙(g/d)】52.1【饲粮钙(%)】0.74【可吸收磷(g/d)】37.3【饲粮磷(%)】0.38【镁(%)】0.27【氯(%)】0.36【钾(%)】 1.19【钠(%)】0.34【硫(%)】0.20【钴(mg/kg)】0.11【铜(mg/kg)】16【碘(mg/kg)】0.88【铁(mg/kg)】19.0【锰(mg/kg)】21【硒(mg/kg)】0.3【锌(mg/kg)】65【维生素A(IU/d)】75000【维生素D(IU/d)】21000【维生素E(IU/d)】545【维生素A_(IU/kg)】5540【维生素D_(IU/kg)】1511【维生素E_(IU/kg)】40

学校营养餐政策宣传

学生营养餐政策宣传 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关系个人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改善我校学生膳食营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我校本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确保“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顺利实施,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保障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水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校长室牵头、总务室负责、班主任落实、全校教职工执行的原则。 (二)坚持统一部署、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原则。 (三)坚持安全、营养、价廉、便捷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和方式 在全校所有学生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在校学生课间操间供应一瓶牛奶、一个鸡蛋(条件允许时给所有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由班主任组织生活委员每天到指定地点(负责教师石及汉)领取。 四、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

营养餐配发标准为每人每天3元,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合计每生每年600元。标准按政策变化进行调整。 提供营养午餐的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付。学校执行时间从开学至县教育局召标后全县统一配送后止。 五、工作程序与管理要求 (一)审定补助人数:各学校每学期初将配发营养早餐学生按实名制建立学生全面信息造册上报学校总务室初审汇总,再报县教育局复核汇总审批备案,以此作为对学校发放补助资金、配送分发食品和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每学期补助资金划拨到各校后,由学校校务会监督,总务室管理和支出,学校定期与供应商进行实际结算。营养餐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在校少年儿童的营养餐食品的购置费用,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三)确定供应方案:营养午餐食品(学生饮用奶、鸡蛋等食品)由校长室负责牵头,总务室负责落实。采购至少确定2个厂家或个体供应商,食品采购供应商个体有健康证,卫生许可证等,每学期签订一次合同,并将供应商名单送相关部门备案。...

arc奶牛饲养标准

ARC奶牛饲养标准 奶牛,像其他反刍动物一样,对营养有两个基本需求:一是动物个体或机体的营养需要,另一个是反刍动物体内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反刍动物与寄生于体内的微生物是共生关系,反刍动物为微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微生物又为反刍动物提供营养来源。就我们所知的奶牛对营养的需求,应该包括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以及该种营养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反应来共同作用 表1 泌乳奶牛日粮总NDF,粗饲料NDF,ADF和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的推荐量日粮干物质中NDF 日粮干物质中NDF 粗料中NDF 全部NDF ADF NFC2 19 25 17 44 18 27 18 42 17 29 19 40 16 31 20 38 15 33 21 36 1. 假设饲料长度适中,粉碎的干玉米是淀粉的来源; 2. NFC=100-(NDF+CP+Fat+EE),所有分析都以干物质为标准; 3. 所有的分析值均以干物质为基础。 蛋白质:泌乳和干奶牛 表4干奶牛和泌乳牛对MP 的营养需求指南 维持体重(kg) MP营养需求(g/天) 400 390 450 404 500 410 550 418 600 423 650 427 妊娠:妊娠220日龄后开始添加胚胎的维持需要 泌乳真乳蛋白质% 240g+2g/天>220g/kg 奶产量 2.8 42 3.0 45 3.2 48 3.4 51 3.6 54 奶牛日粮中对RDP和RUP需求由下面公式算出: RDP,%DM=((0.15294*TDNp,g/天)/DMI)*100 RUP,%DM=(((MP需求量-来自细菌微生物和内源蛋白源的MP)/RUP消化 率)/DMI)*100 CP, %DM=RDP%+RUP% 泌乳和干奶牛的大型牛对饲料中CP和RUP的预测列于表5中 表5 680千克干奶牛或泌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需求指南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标准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 为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选址、规划、猪 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行为和备案管理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促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和《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规模标准和备案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一、建设原则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坚持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管理规、综合利用、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 则。 二、建设要求 (一)选址条件 1、符合本区域养殖业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非禁养区、非限养区和非饮用水源保 护区且距禁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不小于500m。 2、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按照《中 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物治理 和综合利用方案。 3、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建设永久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养殖小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空闲地和未利用土地。 4、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生态养殖,既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供给、运 输方便,又要注重公共卫生安全,实现行业交叉、循环利用、相互得益、持续发展。逐步实 现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合理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资源循环利用化、环 境清洁化。 5、建在地势平坦、场地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污方便、交通便利、供电稳定、 通风向阳、无污染、无疫源的地方,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 (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 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 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通过核计日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