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11-19T14:06:26.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刘云1 冯震2 阎超1(通讯作者)

[导读] 作为目前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化疗的方式。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内科山东青岛 266035)(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观察组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不仅可提升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靶向;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01-02

作为目前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化疗的方式,由于其较差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作为一种表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靶向方式的治疗临床应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7例,年龄为50~76岁、平均为(62.75±4.79)岁,病理分期包括15例Ⅲ期与6例Ⅳ期;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5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为(63.25±5.15)岁,病理分期包括13例Ⅲ期与8例Ⅳ期。两组患者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吉西他滨与顺铂的化疗方案,在其化疗当日与间隔7d后予以1250mg/㎡的静脉滴注,并在半小时内完成;同时在化疗当日给予75mg/㎡顺铂的静脉滴注。其3周为1个疗程,并在间隔7d后持续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250mg的吉非替尼进行1次/d的连续治疗,其每进行3周的治疗后间隔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予以4个疗程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其评定指标包括:完全缓解是指患者肿瘤完全消失;部分患者是指患者肿瘤消失超过一半以上;无变化是指:患者肿瘤体积并无明显减少的急性;病情进展则是指患者肿瘤体积有明显增大,并同时发现有新的病灶[1]。另外,以抽取外周静脉血,依据流式细胞仪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评定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4+、CD8+、CD4+/CD8+。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观察组的CD4+、CD4+/CD8+分别为

(49.24±7.25)%、(1.72±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23±6.13)%、(1.34±0.15),而CD8+为(22.34±5.42)%相较对照组的(27.34±6.25)%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依据相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而作为肺癌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大的占比,其中包括鳞癌、腺癌及支气管肺泡癌等可占约80%的比例[2]。但在实际临床中约有35%左右的患者在确诊时病症已发展至晚期,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在此次研究中,采用化疗的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其中吉西他滨可对癌细胞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参与癌细胞DNA的修复、合成、破坏与复制,也是目前该症化疗的一种常用药物。而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癌药,顺铂可对DNA复制以及癌细胞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效果,两药合用可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病情的进展,同时对其癌细胞体积具有缩小的功能,从而实现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依据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得知,该化疗方案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副作用,对于患者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往往患者难以承受持续的化疗[3]。

此次研究表明,以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予以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可有效利用其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并将癌细胞作为特定的靶点,对其信号传导与血管的生成予以有效的阻断,从而使其迅速凋亡,具有较为理想的抗癌效果,并且具有组织毒性小的特征[4]。同时可对T淋巴细胞具备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得以明显的改善。与李雅,常红莉,王哲[5]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对于免疫能力CD4+的升高,以及对于细胞免疫能力抑制性CD8+的降低,其靶向药物可通过下游靶分子机制的增强使其免疫能力得以明显的提升。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不仅可提升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

2015年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 小分子靶向药物是肺癌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但其无可避免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现象,成为进一步提高靶向药物疗效的瓶颈。2013 年3 月8~9 日,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联合主办了第十届“中国肺癌高峰共识会”,最终形成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1]。近两年新的研究不断出现,对这一共识有了新的更新 共识一:EGFR 突变型肺癌,建议检测BIM 治疗前应检测EGFR 突变型肺癌的BIM 以判断是否出现原发性耐药。BIM 是BCL-2 蛋白家族成员,是活性最强的促凋亡蛋白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通过BIM 上调引起带有EGFR 突变的肺癌细胞的凋亡. 其中编码的BH3(the pro.apoptotic BCL-2 homology domain 3)被称为唯一的促凋亡蛋白。东亚人群中BIM 基因的2 号内含子存在缺失多态性。导致这一人群表达的是缺乏促凋亡活性的BIM 亚型(BH3 缺失),从而引起对EGFR TKI 的原发耐药或削弱TKI 的临床疗效。上海市肺科医院研究发现,12.8% (45/352)的患者缺乏BIM 的多态性,并且其对EGFR 的ORR 为25%,PFS 4.7m,多因素分析显示,BIM 多态性的缺失是EGFR 突变者预后差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2]。韩国的团队也报道原发性耐药患者中有19% 的患者具有BIM 多态性[3]。Wu 等的研究显示,桩蛋白介导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ERK 活化,可通过BIM 的69 位丝氨酸和Mcl-1 的163 位苏氨酸磷酸化从而调节蛋白的稳定性,下调BCL-2 的表达和上升Mcl-1,从而克服EGFR 的耐药性[4]。 共识二:根据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管理策略:对EGFR TKI 耐药的突变型肺癌,建议再活检明确耐药的具体机制 Camidge将EGFR TKI 耐药分为4 类,包括:①出现耐药突变,如T790M 突变;②旁路激活,如c-MET 扩增;③表型改变,如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上皮细胞向间叶细胞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④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如BIM 的多态性导致EGFR-TKI 的原发耐药,通过MAPK1 扩增直接激活下游增殖信号通路产生EGFR-TKI 的获得性耐药[5]。 50% 的耐药机制是EGFR20 号外显子第790 位点上的苏氨酸为蛋氨酸所取代 (T790M),从而改变了ATP 的亲和性,导致EGFR TKI 不能有效阻断信号通路而产生耐药。也有一些研究支持T790M 突变具有选择性,经TKI 治疗敏感的克隆被杀灭,而含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 以下为供参考的综述文章: BUNN and KELLY, Clin. Cancer Res. 5(1998):1087-1100 HERBST et al, HEMATOL./Oncol. Clin. N. Am. 11(1997):473-517 LILIENBAUM et al. Caneer82(1998):116-126 NON-SMALL CELLLUNG CANCER COLLABOTRATIVE GROUP, Br. MED. J. 311(1995):899-904 RAMATHAN and BELANI. Semin. Oncol. 24(1997):440-454 VAN ZANDWIJK and GIACCONE, Curr. Opin. Oncol. 8(1196):120-125 7.1 顺铂+依托泊苷(EP) 顺铂100~120mg/m2i.v. d1 依托泊苷100mg/m2i.v. d1-3 每3~4周重复 参考文献:CRINO et al. Ann. ONCOL 6(1995):347-353 MANEGOLD et al, Ann. Oncol.8 (1997):525-529

7.2 MIC 丝裂霉素6mg/m2i.v. d1 异环磷酰胺3000mg/m2i.v.(3h输注) d1 (需要美斯纳解救) 顺铂50mg/m2i.v. d1 每3周重复(最多4疗程) 参考文献:CULLEN et al, Br. J. Cancer 58(1998):359-361 CULLEN. Lung Cancer 9(Supp1.2)(1993):81-89 ROSELL et al. N. Engl. J. Mcd. 330(1994):153-158 或 丝裂霉素6mg/m2i.v. d1 异环磷酰胺3000mg/m2i.v. d1 (需要美斯纳解救) 顺铂 100mg/ m2 i.v. d2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 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 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基本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基本共识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又称诱导化疗或术前化疗,指恶性肿瘤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全身化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问题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问题。肺癌是个全身性疾病,即使在Ⅰ期肺癌仍存在微转移灶的可能。手术时因挤压出血可促使癌细胞在局部种植或经血循环、淋巴循环转移,而手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又可促进癌的转移,因而如何设计和合理安排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有关术前化疗或放疗的研究。本文旨在对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基本共识做一扼要叙述,希望对临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一)新辅助化疗的优点 1、通过术前化疗,可以缩小肿瘤,减轻肿瘤负荷,增加手术全切除的机会,尽量把不能手术的肺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肺癌,延长患者生存期[1-2]。 2、术前化疗由于肺癌血供保持完整,因而药物可以更多的运送到癌变部位,且可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 3、术前化疗可以被看作是药物的敏感试验,从切除的标本了解化疗敏感性,更能客观的评价肿瘤对药物的反应情况,从而为以后的化疗确定更有效的方案。 4、有证据表明原发肿瘤可产生血管形成抑制物,在有效的化疗前切除原发肿瘤,会促使肿瘤新血管形成,而导致微小转移灶的生长,早期的化疗可以消灭微小转移灶,利于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5、术前化疗可以消灭大多数对化疗敏感的癌细胞,剩下的耐药细胞可以通过之后的手术治疗消灭,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对因各种因素如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而致手术延迟的患者可起到控制肿瘤、治疗肿瘤的作用,为择期手术和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二)新辅助化疗存在的问题 1、在行新辅助化疗的一些NSCLC患者中, 有一小部分仅可通过手术即可治愈, 若术前化疗无效而肿瘤进展, 会延误治疗, 增加手术难度。 2、其次,术前化疗可改变肿瘤界限或使组织学上阳性结节变为阴性结节而使肿瘤病理分期模糊不清,而模糊的临床分期会使医生难以确定治疗方案,且对化疗结果的判定造成麻烦。 3、术前放化疗增加了手术风险性,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但以上的研究是针对术前放化疗,很多研究小组都对这一研究结果提出疑问,他们的单中心研究显示诱导治疗后的肺切除是安全的。Gaisset等[4]回顾了183例接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其中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有46例,137例只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的病死率为 4.3%(2/46),只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为6.6% (9/137),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73)。Evans等[5]回顾了5376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有525例,发现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病死率,住院日延长及主要并发症方面都无明显差异。国内也有许多相关报道,周清华等[6]报道的303例新辅助化疗后施行各式肺切除或扩大切除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与未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310例患者比较,除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外,肺部感染、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律紊乱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失血量、手术死亡率比较亦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肿瘤生物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所谓“靶向治疗”,通俗地讲,就是有针对性的瞄准一个靶位,在肿瘤分子治疗方面指的就是针对某种癌细胞,或者是针对癌细胞的某一个蛋白、某一个分子进行治疗。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是针对某个器官,例如某种药物只对某个器官的肿瘤有效,这个叫器官靶向;第二种叫细胞靶向,故名思义,指的是只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药物进入体内后可选择性地与这类细胞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第三种是分子靶向,它指的是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部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一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个“闪光点”,凭着它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取得很大成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的“热点”。 传统化疗可以理解为“枪打出头鸟”,主要是针对生长快速的肿瘤细胞。可是除了肿瘤细胞外,正常人体内的某些正常细胞生长繁殖也较快,比如①血液细胞,由于自我更新活跃,也成为化疗药物打击的对象,所以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贫血等。②毛囊细胞、粘膜的细胞更新也很快,所以化疗后

出现的脱发、恶心、呕吐等,就是毛囊细胞、粘膜细胞受化疗药物的攻击而引起的。③肝脏细胞,被称为体液化工场,要代谢很多药物。因此化疗后也会造成严重的肝功损害。④生殖细胞,像精子、卵子这些细胞也会受到化疗药物的攻击。因此,化疗药物在针对体内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体内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样,肿瘤细胞灭亡的同时会造成体内很多细胞的“陪葬”,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然而,随着机体免疫力被摧跨,肿瘤细胞势必“抬头”,所以,这化疗的盲目性不利于肿瘤的长期治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同样,如所谓的靶向化疗、靶向放疗、靶向手术、氩氦靶向及射频靶向等治疗,不可避免也存在对正常组织有较大损伤或治疗不彻底性及问题。 细胞靶向这种治疗又称为“导弹治疗”,它主要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不同,具有高选择性,能稳、准、狠地打击肿瘤细胞。rAAV-BA46/her2-DC/CTL治疗乳腺癌就是一例很好的细胞靶向治疗的例子。BA46 几乎在所有的乳腺癌体细胞上表达,而且表达在细胞膜上,而在乳腺以外的正常组织内不表达或少量表达,以BA46抗原肽免疫转基因鼠,可在转基因鼠身上诱导出特异的细胞免疫,它是乳腺癌DC治疗非常理想的肿瘤抗原。腺相关病毒(AAV)以其无致病性及能与特异位点整合等优点而成为目前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最理想的病毒载体之一。构建重组的rAAV-BA46表达载体,制备高滴度的rAAV-BA46病毒,为以BA46为靶抗原,基因转导DC来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的方法。其他类似的治疗还有:治疗前列腺癌的rAAV-PSMA-DC/CTL,治疗多种肿瘤的TIL、A-LAK等。这些细胞靶向治疗均能非常准确、高效地杀灭肿瘤。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23T11:17:58.3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王佳梅谭小飞 [导读]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65-02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且受多因素影响,该病症发病率逐渐提高[1]。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而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一旦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丧失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尤其是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化疗用药种类日益多样。为探寻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8岁~68岁,平均年龄(57.84±1.06)岁;临床分型:鳞癌17例、腺癌10例、大细胞癌8例;TNM分期:ⅢB期19例、Ⅳ期16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0岁~68岁,平均年龄(57.89±1.04)岁;临床分型:鳞癌16例、腺癌10例、大细胞癌9例;TNM分期:ⅢB期23例、Ⅳ期12例。纳入标准:(1)男女不限;(2)TNM分期ⅢB期及以上者。排除标准:(1)小细胞肺癌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采取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75mg/m2静脉滴注,滴注时间≥60min、每月1次。观察组口服吉非替尼(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国药准字H20140471)250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选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总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具体判定标准如下:完全缓解:目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目标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好转:目标病灶长径总和缩小0%~30%;病变进展:目标病灶长径总和增加或出现新发病灶,上述标准维持时间均在4周以上;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等级资料以Z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更高且差异尤为明显,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与实践,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治疗该病症的药物日益多样,患者生存率大幅提高。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因其摆脱了既往化疗药物静脉给药的不足,口服给药更加方便且患者依从性更高,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总有效率51.43%,明显高于同期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37.14%。疗程结束后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脱发发生率分别为40%、20%、51.43%和25.71%、8.57%、37.14%,二者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差异尤为明显。据此结果可知,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原因在于该药物能够竞争表皮生长因子受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占了肺癌的大多数,和小细胞癌相比其特点是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因化疗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也是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必然选择,所以药代邮重点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及治疗方案详细介绍一下。 非小细胞癌的化疗药物 一、传统肺小细胞癌化疗药物 (1)顺铂、异环磷酰胺、长春花碱酰胺等药物单药有效率在15%左右, (2)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足叶乙甙、足叶噻吩甙、长春新碱、长春花碱、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药物,单药有效率均小于10%, 上述药物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为30%左右,中数生存期约6个月,1年生存率20%到30%。由于顺铂(DDP)为主的化疗有改善生存期的疗效,故至今顺铂仍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药物之一。 二、新上市的非小细胞癌化疗药物 泰素、泰素帝、去甲长春花碱、健择、拓扑替康及依立替康的单药有效率约20%。且毒副反应相对较低。 这些新药的上市改变了人们对非小细胞肺癌是化疗不敏感肿瘤的观念。如多组临床报道健择的单药治疗与顺铂加足叶乙甙联合方案相比有效率、缓解率及生存期均无差别,但毒副作用远远低于顺铂联合足叶乙甙。 顺铂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由于顺铂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顺铂与上述新药均有协同作用,临床上以顺铂为基础联合上述一种新药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效率约为40%,一年生存率为30%到40%,已成为目前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明显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状况。 非小细胞癌化疗药用药共识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一线治疗,对于化疗药的选择,目前已达成以下共识: (1)两药含铂方案治疗体力评分佳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2)第三代新药方案相较老药方案为佳。 (3)具有较佳PS评分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化疗是安全的。 (4)化疗的临床效益在PS2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中中尚不明确。 特别注意:多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重要的协作组研究和荟萃分析均表明,新药两药含铂方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治疗效果相同。各方案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毒性特征、给药的方便性和治疗费用的不同。 合理用药更为关键 肺癌化疗新药共同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给相当一部分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其合理使用越显重要。另外,患者亦不必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而过于追求使用这些昂贵的新药,因为一些老药组成的方案有成熟的经验,仍可为病人带来良好的效果。如顺铂、足叶乙甙或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等的联合方案仍是目前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单选: 1、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一般要求: B A.2个周期 B.4个周期 C.6个周期 D.8个周期 2、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错误的表述是:C A.I A期以手术为主 B.IB和II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可行放疗和(或)化疗 C.IIIA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行放疗和化疗 D.一般情况好、无胸腔积液的IIIA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 E.IV期患者应行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3.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下列方法那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D A.X线照片 B.CT血管增强 C.MRI血管增强 D.18F-FDG PET E.B超 4.下列哪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最高:A A.EGFR突变型腺癌 B.EGFR野生型腺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鳞癌 5.男,58岁,胸片示左肺大型肿块影并左侧胸膜腔积液,支纤镜检查为鳞癌,胸部CT扫描判断肿块尚有可能切除。治疗方案宜选择:E A.放射疗法B抗肿瘤药物治疗 C.中医药及气功疗法 D.胸膜肺切除术 E.如胸水内未发现癌细胞,作剖胸探查术,争取切除病肺 简答: 1、什么是NSCLC寡转移? 寡转移状态是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一段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有限且具有特异性的转移器官。“寡转移”来源于“微转移”,肿瘤细胞已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遗传倾向。“寡转移”强调局限性肿瘤负荷,近似于孤立性远处转移但又有所不同:转移灶或远处转移脏器数目可为多个,并非仅局限于单一脏器的孤立性远处转移。寡转移状态特性决定了局部治疗的临床意义,相反多器官受累且稳定的NSCLC 罕见,再次突显出治疗时机的重要性。预防远处转移、治疗隐匿性转移灶、治疗寡转移灶和全身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癌是治疗寡转移的关键。 2、简述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题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 2015-03-10 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曾几何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只能接受化疗。但是,其疗效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无法再进一步。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分子遗传学认识的不断增强,NSCLC 被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并由此诞生了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药的应用,明显改善 了 NSCLC 患者的预后。 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化疗并没有一席之地,除非该患者的“可药化驱动基因(druggable driver oncogene)”缺失。2015 年 2 月17 日Kumarakulasinghe 等在respirology 上发布综述,全面讨论临床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的情

况、肺腺癌和鳞癌的最新分子分型、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及其耐药机制。 肺癌是肿瘤世界的头号杀手。在 2014 年,预计将有 224210 名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且其中大部分为晚期NSCL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面对晚期 NSCLC 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 的化疗”这一招。这招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总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仅限于 20% 的反应率和 8-10 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慢慢尝试识别导致 NSCLC 的关键基因突变。这些存在于癌基因上的遗传变异能编码调控细胞增殖 和存活的信号蛋白。癌基因依赖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而它存在的基础,是“肿瘤的生存非常依赖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13 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13 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本文从驱动基因检测、EGFR-TKI、ALK 和ROS-1 融合基因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方面详细阐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最终得出:对于功能状态评分0~1 分的晚期非鳞NSCLC 患者,在没有明显咯血和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情况下,推荐在一线化疗(卡铂/ 紫杉醇或顺铂/ 吉西他滨)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贝伐单抗在我国暂无肺癌适应证,但预计不久能获得CFDA 批准); 对于晚期NSCLC 患者可采用长春瑞滨/ 顺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亦居癌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 以上,而且大部分就诊时已属晚期。 近年来在NSCLC 的治疗上,化疗的地位虽然没有发生根本动摇,但其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毒性及不良反应也限制了临床应用。靶向治疗因其可靠的疗效且毒性和不良反应轻,已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了晚期NSCLC 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问题,并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晚期NSCLC 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13 版)。 1. 驱动基因检测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基因突变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EGFR 基因突变状态是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NSCLC 最重要的疗效预测因子。突变通常发生于外显子18~21,其中19 外显子缺失及21 外显子L858R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对EGFR-TKI 治疗敏感的突变(EGFR 敏感突变)。 多项研究结果证实,在非选择性中国NSCLC 患者中,EGFR 总突变率约为30%,腺癌患者突变率约为50%,不吸烟腺癌可高达60%~70%,而鳞癌患者仍有约10% 的EGFR 敏感突变率[1-2],因此,需要提高临床医生常规进行EGFR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识。 肿瘤部位的手术切除标本、组织活检标本和细胞学标本都可用于EGFR 基因突变的检测。无论采用哪种标本,均应保证标本含有至少200~400 个肿瘤细胞。血液标本用于EGFR 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尚不成熟,敏感度不如组织标本,建议暂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检测标本需要由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负责质量控制[2]。 目前EGFR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很多,包括直接测序法、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基础上的方法,如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法(scorpion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ARMS)、片段长度分析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各有优缺点,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具优势尚未达成共识。 DNA 直接测序法应用广泛,可检测已知的突变和未知的突变,但对标本的肿瘤细胞含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比例在50% 以上,至少不

IPASS —— 吉非替尼(易瑞沙 IRESSA)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新选择

IPASS ——吉非替尼(易瑞沙 IRESSA):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 线治疗新选择 发表者:李昀 (访问人次:1588) 吉非替尼(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 据主要研究者、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教授介绍,这项随机开放Ⅲ期临床研究从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共纳入了1217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肺癌患者均未接受过化疗,无吸烟史或曾轻度吸烟,WHO体能状态(PS)评分为0~2,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肺腺癌。随机化后,609例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608例肺癌接受卡铂+紫杉醇(CP方案)治疗。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意向治疗分析(ITT)人群中比较吉非替尼与CP方案治疗的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客观有效率(ORR)、生活质量改善、症状改善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经22个月随访发现,吉非替尼组肺癌患者PFS显著优于CP方案组[风险比(HR)为 0.74,P<0.0001]。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前6个月,CP方案组PFS优于吉非替尼组,但随后16个月则吉非替尼组PFS显著优于CP方案组。这可能与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相关,在治疗的前6个月,常规化疗对无EGFR突变肺癌患者疗效较好,但化疗疗效不能长期维持。而吉非替尼的疗效则长期稳定,因此,随时间推移,吉非替尼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EGFR 突变分析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点,在突变人群中,吉非替尼治疗者PFS期长于CP方案治疗者(HR=0.48,P<0.0001),在无突变人群中则相反。 另外,吉非替尼组ORR显著高于CP方案组(43.0%对32.2%,P=0.0001),该组肺癌患者耐受性较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FACT-L 48%对41%,P=0.0148;TOI 46%对33%,P<0.0001)。初步分析表明,吉非替尼组肺癌患者OS、症状改善与CP方案组相似,目前正在进一步随访。 在亚洲,肺癌患者中不吸烟的腺癌者比例很高,其中50%~60%存在EGFR突变,对这部分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能获得更好的转归,尽管目前吉非替尼仅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但对于这些经选择的患者,IPASS研究使吉非替尼有可能成为一线治疗新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化疗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仍然是:NP方案(长春瑞宾+顺铂或卡铂)、GP方案(双氟胞苷+顺铂或卡铂)、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卡铂,多西紫杉醇+顺铂或卡铂). 于这些方案中都含有铂类,铂类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肾脏毒性;卡铂的胃肠道毒性比顺铂轻,应用时不需要水化,但是骨髓抑制重于顺铂。 长春瑞宾的主要毒性是神经毒性、脉管炎;双氟胞苷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脱发、过敏反应。当与铂类组成方案时,两种药物都存在的毒性可能相加。 这三种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在30-40%左右,其中含有紫杉类的略高一些,NP和GP相差不多,他们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晚期患者都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50%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的时间)9-14个月,超过此时间的患者可能是正好9-14个月,可能1.5年、2年、3年、5年......不等。 三个方案之间没有交叉耐药,也就是说先用那一种都可以,这种耐药了可以选用另一种。 三种方案的价格NP最低,其次是GP,最高是TP。 患者具体应用那个化疗方案,应该与肿瘤科医生协商,切不可自行应用或听从非肿瘤科医生的建议,因为化疗除外毒性反应,其方案中每种药物应用时间顺序对毒性反应和疗效是用影响的。 何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化疗。 石远凯: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手术切除的,一类是不能手术切除的。手术切除的病人要根据病期决定是否进行术后化疗,清除不能手术的微 小病变或者残留的病变。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主要是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一般现在首选是化疗。 常常讲的几线是学术上的用语,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最先用的化疗方案就叫做一线。这个化疗方案用完之后病人有效,但是一段时间后疾病又复发进展了, 再用的化疗方案就是二线化疗方案。第二个化疗方案肯定和第一个化疗方案不一 样,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二线方案如果没效,可以再选择第三个方案,这第 三个方案就是三线化疗方案。 现在一线的化疗方案可以选择的药物还是很多的,主要是含有铂类药物的两药化疗方案。铂类主要是指顺铂或卡铂中的一种,另外可选择的药物就是90年代 中期以后新的应用到临床的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比如紫杉类的药物紫杉醇,吉 西他滨和长春瑞滨,选这三类药物中的一种和一个铂类药物联合,组成一线化疗 方案。这几种联合方案在病人肿瘤缓解的情况、控制情况,疾病被控制的时间、 生存情况等基本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三类药物的毒副反应不一样,有的 药物骨髓移植比较厉害,有的药物神经毒性相对厉害一点,还有顺铂消化道反应 比较厉害一点。不同的病人根据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进行一线治疗。 二线治疗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有两个化疗药,一个是多西他赛,还有一个是培

肺癌靶向治疗总结

一、抗血管生成 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用于初治或复治非小细胞肺癌。2005年被中国FDA推荐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用药。 15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输注3-4h。连续使用14天,休7天。第5天使用化疗。 贝伐珠单抗:重组人源化抗VEGF-A单克隆抗体。可阻断VEGF-A与其受体(VEGFR-1及VEGFR-2)的结合,是第一种被证明联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抗 血管生成药物。2015年被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等一线治疗。可联合化疗、EGFR-TKI类、免疫治疗。 鳞癌细胞类型及既往有咯血(>2级)史为贝伐珠单抗的最主要禁忌症。 雷莫芦单抗:以VEGFR-2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用于鳞癌及非鳞癌细胞类型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阿帕替尼: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并将其抑制。 安罗替尼: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17中国批准其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 三线治疗。口服2周,休1周。 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18~21 号外显子,其 中19 号外显子缺失及21 号外显子L858R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敏感突变。G719X、 L861Q和S7681、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是罕见突变) 第一代TKI类: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第二代: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第三代:奥希替尼(T790M突变) 第一、二代靶向药耐药(中位使用时间约10月,会出现耐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T790M突变(60%)。HER2和MET扩增占耐药机制的20%。 奥希替尼:晚期EGFR突变一线首选。可用于EGFR罕见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奥希替尼耐药机制:一线使用奥希替尼,不会出现T790M突变,主要以C797S的单发突变及MET的扩增为主,处理起来换用其他一代二代靶向药或联合MET抑制剂。一 线使用一代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后使用奥希替尼,即二线用药后耐药,机制比较复杂。

肺癌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解读

肺癌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解读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患者诊断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审核处方事项中正确的是() A .培美曲塞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患者不需要预处理; B .患者发生疼痛时谨慎给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C .培美曲塞常用剂量500mg/m2;每周一次,28天一个周期; D .培美曲塞是高致吐化疗药物。 2 . (单选题)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紫杉醇+顺铂/卡铂方案,审核处方事项中正确的是() A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需要给与患者地塞米松 B .用药顺序为需要先输注顺铂,之后输注紫杉醇 C .卡铂(AUC≥4)时为中致吐级别,不考虑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止吐方案; D .紫杉醇通常在用药之前12及6h给予地塞米松20mg口服,用药之前30~60min 肌注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mg 3 . (单选题)以下关于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处方审核,正确的是() A .开具塞瑞替尼需进行EGFR检测

B .克唑替尼对患者QT间期没有影响 C .患者轻度抑郁,开具奥希替尼时可同时开具圣约翰草提取物 D .克唑替尼适用于ALK或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4 . (单选题)使用贝伐珠单抗,以下需要关注的要点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患者需要手术,贝伐珠单抗停药7天是安全的 B .存在严重出血或近期曾有咯血的情形,应当禁用该药 C .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调整剂量 D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应缓慢输注,每次输注时间都不能低于90min。 5 . (单选题)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使用依托泊苷+顺铂/卡铂进行治疗时,以下关于处方审核点,正确的为() A .依托泊苷的剂量一般为80-120mg/m2,d1-3天给药 B .依托泊苷100mg可以使用生理盐水250ml溶解 C .依托泊苷是高致吐化疗方案,患者需要预防用药 D .该方案并无骨髓抑制作用,无需进行该方面的监测及处理 6 . (单选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铂类方案,处方审核正确的是() A .一般吉西他滨使用剂量为1000-1250mg/m2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摘要:目的评价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55 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 250 mg/ d ,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55 例患者中无 CR患者 ,PR 21 例 %) ,SD 15 例 %) ,疾病控制率(DCR = CR + PR +SD) %,PD19 例 %)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月 ,1 年生存率为 %。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28 例 %) ,皮肤干燥19 例 %) ,腹泻14 例 %) , 恶心7 例 %) ,肝功能异常(ALT,AST 升高)1 例 %) 。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有效 ,毒副反应轻微 ,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好。 引言 约 60 % 非小细胞肺癌 ( non2smallcell lungcancer , NSCLC)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 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1]合治疗。尽管晚期肺癌的化疗取得一些进展 ,但对于提高晚期 NSCLC 的生存期十分有限。化学治疗的疗效似已达到平台 ,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进入晚期 NSCLC临床试验新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带来希望。吉非替尼(Gefitinib)是第一个获准上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多中心的研究显示了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特点:东方人群、女性、非吸烟者、腺癌尤其[2]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对吉非替尼有特别的疗效。现将我院从 2006 年 3 月~2006 年 9 月应用吉非替尼治疗 55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 55 例肺腺癌均为Ⅳ期患者 ,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 ,男性 25 例 ,女性 30 例。年龄 34~77岁 ,中位年龄 56 岁。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 一般状况评分标准:PS 0~1 分 52 例 ,占 %;PS 2 分3 例 ,占 %。除 3 例因不适合或不愿接受放化疗的初治病例外 ,其余均为放化疗失败的复治病例 ,既往接受化疗方案为 1 ~4 个 , ≥2 个方案的占 %。均有可测量病灶或可评价的指标。给药方法单药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 ,每日 1 次 ,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以治疗前 2周内的各项检查为基线评价 ,治疗 1 月、3 月及以后每隔 2 月进行肿瘤评价。 疗效及毒副反应标准 根据 WHO 关于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稳定(SD)和进展(PD) ,以CR + PR 为有效(RR) ,CR + PR + SD 为疾病控制(临床获益) 。毒副反应根据 NCI 常见毒性分级标准版)评价 ,分为 0~Ⅳ度。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软件。 2 结果 近期疗效 本组 55 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无 CR 患者 ,疾病控制率(DCR = CR + PR + SD) %, 见表1、2其中有3 例初治患者 ,PR、SD、PD 各 1 例。3 例 PS为 2 分的患者中 PR 2 例 ,PD 1 例 ,体重减轻 10 %以上病人的症状改善较明显。 2 生存率和肿瘤进展时间 全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 TTP) 为 7. 2 月 ,其中随诊 > 12 月患者 38 例 ,1、2 年生存率分别为 %和 %。55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曲线。 不良反应 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 28例 %) ,皮肤干燥 19 例 %) ,腹泻 14 例 %) ,

(完整word版)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为57.26/10万,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其中男性52.0万例,发病率为73.90/10万,居恶性肿瘤第1位;女性26.7万例,发病 率为39.78/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2015年中国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显示,在初诊时约57%的肺癌患者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 因此,Ⅳ期患者的治疗是肺癌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 肺癌治疗领域研究进展最多的部分。病理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基于 遗传特征的分子分型使Ⅳ期肺癌的治疗步入了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时代,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表了新的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与2004年版分类相比,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在Ⅳ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中强调了分子遗传学的作用。 近年来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trammed cell death-linand 1,PD-LI)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辟了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Ⅳ期肺癌治疗的新进展,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 Ⅳ期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在《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了《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一、临床表现 Ⅳ期肺癌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胸痛、发热和气促等。当肿瘤在胸内蔓延侵及周围组织时,可导致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霍纳氏综合征、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易瑞沙 通用名称:吉非替尼片 英文名称:Gefitinib Tablets 【成份】 吉非替尼 【适应症】 1.本品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既往化学治疗主要是指铂剂和多西紫杉醇治疗。 2.本品对于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是基于大规模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预设亚洲亚组的生存优势(注:该试验总体人群中未显示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及中国非对照临床试验的生存数据而确立的。 3.两个大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吉非替尼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未显示出临床获益,所以不推荐此类联合方案。【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250mg(1片)每日1次,空腹或与食物同服。不推荐用于儿童或青少年,对于这一患者群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进行研究。如果有吞咽困难,可将片剂分散于半杯饮用水中(非碳酸饮料),不得使用其他液体。将片剂丢入水中,无需压碎,搅拌至完全分散(约需10分钟),即刻饮下药液。以半杯水冲洗杯子,饮下。也可通过鼻-胃管给予该药液。 无需因下述情况不同调整给药剂量:年龄、体重、性别、种族,肾功能,因肝转移而引起的中至重度肝功能损害。 剂量调整:当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腹泻或皮肤不良反应时,可通过短期暂停治疗(最多14

天)解决,随后恢复每天250 mg的剂量。 【不良反应】 ?1.最常见(发生率20%以上) 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s ) 为腹泻和皮肤反应(包括皮疹、痤疮、皮肤干燥和瘙痒) ,一般见于服药后的第一个月内,通常是可逆性的。大约8%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CTC标准3或4级) 。因ADR停止治疗的患者有约3%。 2.各身体系统发生的不良事件按发生频率以降序排列(多见:>10%;常见:>1%且0.1%且0.01%且 【禁忌】 已知对该活性物质或该产品任一赋形剂有严重过敏反应者。 【注意事项】 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偶尔可发生急性间质性肺病,部分患者可因此死亡(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节)。伴发先天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尘病/放射性肺炎/药物诱发性肺炎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时死亡率增加。如果患者气短,咳嗽和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加重,应中断治疗,及时查明原因。当证实有间质性肺病时,应停止使用吉非替尼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已观察到无症状性肝转氨酶升高(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节)。因此,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可谨慎的用于肝转氨酶轻中度升高的患者。如果肝功能损害严重,应考虑停药。诱导CYP3A4活性的物质可增加吉非替尼的代谢并降低其血浆浓度。因此,与CYP3A4诱导剂(如苯妥因、氨甲酰氮卓、利福平、巴比妥盐类或St John’s Wort)合用可降低疗效(见“药物相互作用”节)。已报道在服用华法令的一些患者中出现国际正常值(INR,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升高及/或出血事件(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节)。服用华法令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INR的改变。能使胃的PH值持续升高的药物可降低吉非替尼的血浆浓度并进而降低疗效(见“药物相互作用”节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节)。应告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