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试行案)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试行案)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试行)

一、基本要求

1.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应与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成果以及相关成果等相互协调。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初步估算。

2.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本次规划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或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时,全国初步划分为90个水系,然后对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汇总。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划分见附件2。具体控制节点由流域机构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在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计算区(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区域),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在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用于对流域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4. 各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及协调与汇总工作要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对于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系,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估算,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平衡与合理性分析;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分析计算工作应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助下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5.本规划仅要求估算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二、技术路线

(一)计算原则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遵循以下原则: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和保障作用,且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限度和潜力,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统筹兼顾及优先保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的原则

水资源开发利用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各项用水。同时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生态环境最基本的需水要求。因此,在统筹河道内与河道外各项用水中,应优先保证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要求。

3.以流域水系为系统的原则

水资源的分布以流域水系为特征。流域内的水资源是具有水力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水资源量是按流域和水系独立计算的,同样,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应按流域和水系进行分析,以保持计算成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各地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也不同。因此,不同类型、不同流域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的重点与计算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宜的计算方法,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方法

1.不可以被利用水量与不可能被利用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包括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的水量。

不可以被利用水量是指不允许利用的水量,以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及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即必须满足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

不可能被利用水量是指受种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无法被利用的水量。主要包括:超出工程最大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的洪水量;在可预见时期内受工程经济技术性影响不可能被利用的水量;以及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超出最大用水需求的水量等。

2.倒算法与正算法(倒扣计算法与直接计算法)

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或正算的方法。

所谓倒算法是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去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中的汛期下泄洪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得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可用(2—1)式表示:

W地表水可利用量=W地表水资源量-W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W洪水弃水 (2-1)

倒算法一般用于北方水资源紧缺地区

所谓正算法是根据工程最大供水能力或最大用水需求的分析成果,以用水消耗系数(耗水率)折算出相应的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水量。可用(2-2)式或(2-3)表示:

W地表水可利用量=k用水消耗系数×W最大供水能力 (2-2)

或W地表水可利用量=k用水消耗系数×W最大用水需求 (2-3)正算法用于南方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及沿海独流入海河流,其中(2-2)式一般用于大江大河上游或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的山区,以及沿海独流入海河流,(2-3)式一般用于大江大河下游地区。

(三)类型划分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要分类型进行,根据水系的特征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种类型。根据各类型水系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确定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方法。

1. 大江大河及其支流采用倒扣计算法,从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非汛期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剩余的水量可供河道外用水户利用,该部分水量即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图一、图二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示意图。

Q (m 3/s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

Q (m 3/s )

月份

2. 独流入海诸河及长江、珠江上游部 分支流,由于建设控制工程的难度较大,

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受制于供水工程的建设及其供水能力的大小。可利用量计算一般采用正算的方法,通过对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供水能力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3. 内陆河上游出山口以上为产水区,其所产水量经过中下游河道外用水消耗及河道内水量消耗,全部被消耗掉。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复杂,宜直接进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内陆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采用水资源总量扣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主要为维护天然生态保护目标所需的水量。

4. 国际河流分为出境河流、入境河流和国际界河。国际河流涉及面广,情况特殊,宜作为个例,单独进行分析估算。

(四)技术途径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应采用以下技术途径: 1. 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宏观层次的估算成果,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

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计算方法不宜过于繁琐,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2.以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分析为基础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分析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至关重要。现状(近1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分析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程度、模式、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等。

3.计算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与协调平衡

对于各水系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在流域和全国的层面上进行反复协调平衡,最终确定成果。要进行现状开发利用及开发利用潜力综合分析与比较;水资源利用率及水资源消耗利用率综合分析与比较;未来发展趋势,生产布局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与配置格局分析等。

4.选择典型水系进行实例估算

各流域选择若干典型水系进行估算,典型的选择要有足够的数量和代表性。通过实例估算取得经验,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估算方法,推广到其他水系进行分析估算。

三、河道内需水量估算

河道内需水量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道内生产需水量。由于河道内需水具有基本不消耗水量、可满足多项功能以及水量重复利用等特点,因此应在河道内各项需水量中,选择最大的,作为河道内需水量。

(一)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分类及其估算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有:1)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量(包括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河道冲沙输沙以及维持河湖水生生物生存的水量等);2)通河湖泊湿地需水量(包括湖泊、沼泽地需水);3)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冲淤保港、防潮压咸及河口生物保护需水等)。

1.维持河道基本功能需要的水量

(1) 河道基流量

河道基流量是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保障河道输水能力,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

体一定的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是维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阈值。

通常可供选用的估算方法:

a. 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北方地区一般取10~20%,南方地区一般取20~30%)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K W n W n

i i r ?=∑=)(11

(3-1)

式中,W r 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W i 表示第i 年的地表水资源量;K 为选取的百分数;n 为统计年数。

b. 根据近10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小月平均流量,计算多年平均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W r =12×Min (W ij ) (3-2)

或 W r =12×Min (W ij )P =90% (3-3) 式中,W r 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Min (W ij ) 表示近10年最小的平均月径流量;Min(W ij )P =90%表示90%保证率最小月径流量。

c. 典型年法

选择满足河道基本功能、未断流,又未出现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某一年作为典型年,将典型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或月径流量,作为满足年生态环境需水的平均流量或月平均的径流量。公式为:

W r =12×W 最小月径流量 (3-4) 或 W r = 365×24×3600×Q 最小月平均流量 (3-5)

(2) 冲沙输沙水量

冲沙输沙水量是为了维持河流中下游侵蚀与淤积的动态平衡,必须在河道内保持的水量。输沙需水量主要与输沙总量和水流的含沙量的大小有关。水流的含沙量则取决于流域产沙量的多少、流量的大小以及水沙动力条件。一般情况下,根据来水来沙条件,可将全年冲沙输沙需水分为汛期和非汛期输沙需水。对于北方河流而言,汛期的输沙量约占全年输沙总量的80%左右。但汛期含沙量大,输送单位泥沙的用水量比

非汛期小得多。根据对黄河的分析,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的用水量为30~40m 3/t ,非汛期为100m 3/t 。

汛期输沙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max 11/C S W m = (3-6)

或 111ws m C S W ?= (3-7) 式中,W m1为汛期输沙需水量,S 1为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C WS1为多年平均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C max 为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可用下式计算:

()∑===

n

i ij j C n C Max 112

1

max 1

(3-8) 式中,C ij 为第i 年j 月的平均含沙量,N 为统计年数。

非汛期输沙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222ws m C S W ?= (3-9)

式中,W m2为非汛期输沙需水量,S 2为多年平均非汛期输沙量,C WS2为多年平均非汛期输送单位泥沙用水量。

全年输沙需水量W m 为汛期与非汛期输沙需水量之和。

21m m m W W W += (3-10)

(3) 水生生物保护水量

维持河流系统水生生物生存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系水生生物生存与发展,即保存一定数量和物种的生物资源,河道中必须保持的水量。

水生生物保护需水量可按照河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估算,比例应不低于30%。

此外,还应考虑河道水生生物及水生生态保护对水质和水量的一些特殊要求,以及稀有物种保护的特殊需求。对于这些河段,其水生生物保护需水量的取值百分数应适当提高。

对于较大的河流,不同河段水生生物物种及对水质、水量的要求不一样,可分段设定最小生态需水量。

2.维持通河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要的水量

通河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与河流相连通湖泊湿地保持一定的生态环境功

能需要水量。由于通河湖泊湿地这些水量是靠天然河道的水量自然补给的,可以作为河道内需水考虑。但其又与其它类型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有所不同,应单独考虑,而不宜与其它与其它河道内需水量综合取外包。

(1) 维持通河湖泊生态环境需水

根据湖泊的功能确定满足其生态功能的最低水位,具有多种功能的应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根据最低水位,确定相应的水面面积和容量,推算维持该最低水位,湖泊蒸发与渗漏损失的水量,以此作为湖泊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2) 维持通河湿地生态环境需水

此处所指的湿地主要是通河的沼泽地。沼泽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沼泽湿地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所需要的水量。

沼泽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湿地植物需水量、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等。

植物需水量根据植物种类、组成结构、植被面积及覆盖度、各种植物的耗水强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土壤需水量通过土壤水量平衡关系,根据土壤饱和持水量的要求进行计算。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计算,要找出关键物种,分析确定对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最佳的水面面积与沼泽植被面积的比例,据此计算需水量。

湿地各项生态环境需水量具有兼容性,在各项需水量计算的基础上,综合确定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也可根据湿地的功能和面积,结合当地的降水和蒸发状况,计算需水量。或选择典型年份湿地耗用的水量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

3.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

(1) 冲淤保港水量

冲淤保港水量是指用于入海口河段排沙,防止港口泥沙淤积所需要的水量,与入海水量关系密切。丰水和平水年份利用汛期的排水及灌溉回归水冲淤,枯水年份需要保持一定的入海水量,满足冲淤保港的需要。

(2) 防潮压咸水量

感潮河流为防止枯水期潮水上溯,保持河口地区不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必须保持河道一定的防潮压咸水量。可根据某一设计潮水位上朔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计算河流的最小入海压咸水量。也可在历史系列中,选择河口地区未受海水入侵影响的最小月入海水量,计算相应的入海月平均流量,作为防潮压咸的控制流量。

(3) 河口生物保护需水量

河口生物保护需水主要指河口栖息地保护的需水量。河口栖息地不同于一般通河湿地栖息地,它受河流和海洋动力的双重制约,河口栖息地保护是要维持河口入海水量与海水入侵的动态平衡,维持这种平衡所需的河流入海水量既为河口生物保护(生态环境)需水量。一般通过典型年入海水量的分析,确定其需水量。

(二)河道内生产需水量

河道内生产需水量主要包括航运、水力发电、旅游、水产养殖等部门的用水。河道内生产用水一般不消耗水量,可以“一水多用”,但要通过在河道中预留一定的水量给予保证。河道内生产需水量要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综合考虑,其超过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部分,要与河道外需水量统筹协调。

1.航运需水量

航运需要通航河段保持一定的水位和流量,以维持航道必要的深度和宽度。在设计航运基流时,根据治理以后的航道等级标准及航道条件,计算确定相应设计最低通航水深保证率的流量,以此作为通航河段河道内航运用水的控制流量。

通航河段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可采用《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JTJ214-2000) 中的保证率频率法及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

2.水力发电需水量

水力发电用水一般指为保持梯级电站、年调节及调峰等电站的正常运行,需要向下游下泄并在河道中保持一定的水量。水力发电一般不消耗水量,但要满足在特定时间和河段内保持一定水量的要求。在统筹协调发电用水与其他各项用水的基础上,计算确定水力发电需水量。

3.旅游用水

旅游业用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依赖于水体的休闲娱乐业,包括游泳、游艇、滑水等水上运动与娱乐项目;二是改善旅游景观环境,需要河湖水体保持一定的水量和流动性。对于休闲娱乐用水可按景区水面面积大小估算旅游用水;对于景观环境用水,可根据旅游景观环境保护的要求,估算河道需要保持的流量和湖泊需要补充和替换的水量。

(三)河道内总需水量

河道内总需水量是在上述各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河道内生产需水量计算的基础上,逐月取外包值并将每月的外包值相加,由此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河道内总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W 河道内总需水量=()W ij n j m

i Max ∑==1

1

(3-11)

式中,W ij 表示上述i 项j 月河道内需水量,n =1, ……, 12。

四、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分析计算 (一)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概念

1.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是指在可预期的时期内,不能被工程措施控制利用的汛期洪水量。汛期水量中除一部分可供当时利用,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工程蓄存起来供今后利用外,其余水量即为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对于支流而言是指支流泄入干流的水量,对于入海河流是指最终泄弃入海的水量。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是根据最下游的控制节点分析计算的,不是指水库工程的弃水量,一般水库工程的弃水量到下游还可能被利用。

2. 由于洪水量年际变化大,在总弃水量长系列中,往往一次或数次大洪水弃水量占很大比重,而一般年份、枯水年份弃水较少,甚至没有弃水。因此,要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不宜采用简单的选择某一典型年的计算方法,而应以未来工程最大调蓄与供水能力为控制条件,采用天然径流量长系列资料,逐年计算汛期难于控制利用下泄的水量,在此基础上统计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汛期难于控制利用下泄洪水量。

(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计算方法

将流域控制站汛期的天然径流量减去流域调蓄和耗用的最大水量,剩余的水量即为汛期难于控制利用下泄洪水量。汛期难于控制利用下泄洪水量的计算方法与步骤:

1. 确定汛期时段

各地进入汛期的时间不同,工程的调蓄能力和用户在不同时段的需水量要求也不同,因而在进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下泄洪水量计算时所选择的汛期时段不一样。一般来说,北方地区,汛期时段集中,7~8月是汛期洪水出现最多最大的时期,8~9月汛后是水库等工程调蓄水量最多的时期,而5~6月份是用水(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北方地区汛期时段选择7~9月为宜。南方地区,汛期出现的时间较长,一般在4~10月,且又分成两个或多个相对集中的高峰期。南方地区中小型工程、引提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所占比例大,同时用水时段也不同北方地区那样集中。南方地区汛期时段宜分段选取,一般4~6月为一汛期时段,7~9月为另一汛期时段,分别分析确定各汛期时段的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W m。

2.计算汛期最大的调蓄和耗用水量Wm

对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基本没有新的控制性调蓄工程的流域水系,可以根据近10年来实际用水消耗量(由天然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之差计算)中选择最大值,作为汛期最大用水消耗量。

对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尚有新的控制性调蓄工程的流域水系,可在对新建工程供水能力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根据上述原则统计的近10年实际出现的最大用水消耗量,作为汛期最大用水消耗量。

对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潜力较大的地区,可根据未来规划水平年供水预测或需水预测的成果,扣除重复利用的部分,折算成用水消耗量。对于流域水系内具有调蓄能力较强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分段进行计算,控制工程以上主要考虑上游的用水消耗量、向外流域调出的水量以及水库的调蓄水量;控制工程以下主要考虑下游区间的用水消耗量。全水系汛期最大调蓄及用水消耗量为上述各项相加之和。

3.计算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下泄洪水量W

用控制站汛期天然径流系列资料W天减Wm得出逐年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W 泄(若W天—Wm<0则W泄为0) ,并计算其多年平均值。

W泄=1/n×∑(W i天-W m)(4-1)

式中W

泄为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W i

为第i年汛期天然径流量,W m为

流域汛期最大调蓄及用水消耗量,n为系列年数。

五、不同类型水系地表水可利用量估算

(-)大江大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本细则中所指的大江大河是指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七大江河及其支流,以及东南沿海的钱塘江、闽江、韩江等河流。大江大河一般采用扣除非汛期河道内生态环境和生产需水,以及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的方法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去非汛期河道内需水量的外包值,再减去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用公式(5-1 ) 表示:

W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W地表水资源量-W河道内需水量外包-W洪水弃水(5-1)上述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一般为水量的年值。南方河流汛期河道内生态环境及生产需水量与汛期下泄的洪水量具有兼容性,汛期一般不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及生产需水量。北方河流大部分洪水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且枯水年份没有洪水下泄。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出现难于控制利用洪水的时间很短。因此,北方河流汛期也要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

(二)独流入海诸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1. 独流入海诸河除去钱塘江、闽江和韩江三条较大河流单独估算外,其余河流组成8个计算单元进行估算。此外,长江、珠江上游部分支流也可采用独流入海河流的方法估算。

2. 上述地区建控制性调蓄工程的难度较大,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受制于供水工程的建设及其供水能力的大小。可通过对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供水能力的分析,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程度和潜力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进行估算(正算法)。

(三)内陆河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估算

1. 内陆河较大和重要的水系,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单独进

行估算。其余的诸多内陆河分为新疆内陆河(塔里木河除外)、青海内陆河、藏北内陆河、内蒙古草原内陆河(含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内陆河)4个计算单元。藏北内陆河基本为无人区,不需计算。其余3个计算单元可采用较为简化的方法估算。

2. 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复杂,不宜单独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直接进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

3. 内陆地区有不少独立的小河,其水量无法利用,并且这些小河对天然生态保护有作用,这部分水量应扣除,不作为可利用量。内陆河部分河流或河段,天然水质较差,不能满足用水户的要求,这部分水量也要扣除。

4. 内陆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采用从水资源总量中扣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天然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剩余水量即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包括中游区维护天然生态保护目标所需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以及下游区维持天然生态景观的最小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5. 内陆河一般划分为三段:上游出山口以上为产水区;中游人工绿洲集中的地区为主要用水区;下游以荒漠天然景观植被为主的地区为径流消耗消失区。

6. 在内陆河区很难严格区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一般认为维持天然植被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人工绿洲建设所需的生态需水量为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

(四)国际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1. 国际河流包括出境国际河流、入境国际河流和国际界河。入境国际河流的暂按现状入境水资源量的50%作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2. 出境国际河流可参照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的规则,结合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当地需水增长及向外流域调水的可能,估算境内部分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3. 本规划仅对国际界河在我国境内产生的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量进行评价估算,干流部分暂不估算。

六、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

1. 由流域机构提出各水系和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协调汇总成果。

2.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

(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相加再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主要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渠系渗漏和田间入渗补给量的开采利用部分。估算公式:

W可利用总量=W地表水可利用量+W地下水可开采量-W重复量(6-1)

W重复量=ρ(W渠渗+W田渗) (6-2)

式中ρ为可开采系数,是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比值。

(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加上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的可开采部分。估算公式:

W可利用总量=W地表水可利用量+ρ(P r—R g) (6-3)

式中Pr为降水入渗补给量,Rg为河川基流量。

内陆河流不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而直接计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附件1. 估算试例

选择北方的A水系、南方B水系和西北内陆河C流域,作为典型进行试例估算。试例估算只作为方法的参考,估算成果不能作为应用的依据。

(一)A水系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

1.基本情况

A水系流域面积4.48万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56mm,年径流量42.11亿m3。选择K为控制站。

2.计算方法

A水系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采用倒算法,首先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最后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去以上两项,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其它如湿地保护等河道内需水量都较小,在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它河道内用水也能满足。

3.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对于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1)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百分数

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K控制站1956~2000年系列天然年径流的多年平均值为42.11亿m3,根据该水系的实际情况,多年平均河

流最小生态需水量取年径流量的10%~15%。W

生1与W

生2

分别取年径流量的10%与

15%得出的计算成果。

a)年径流量的10%

W生1=42.11×0.10=4.21亿m3

b)年径流量的15%

W生2=42.11×0.15=6.32亿m3

(2)最小月径流系列

在K站1956~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挑选每年最小的月径流量,组成45年

最小月径流量系列,对此系列进行统计分析,取其P=90%保证率的特征值,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

据K站最小月径流量系列分析,P=90%保证率情况下的月径流量为0.366亿m3。

为:

据此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W

生3

W生3=0.366×12=4.40亿m3

(3)近10年月径流量

以K站1991~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最小月径流量,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

K站1991~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最小的月径流量出现在1997年5月,为0.3583亿m3。据此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W生6为:

W生4=0.3583×12=4.23亿m3

(4)典型年最小月径流量

在K站1956~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选择能满足河道基本功能、未断流,又未出现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由于80年代以来,出现持续枯水年,存在较严重的缺水,出现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现象,不宜选为典型。在70年代的月径流系列中选择典型比较合适。最好选择的典型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比较接近,以典型年中最小月径流量,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

选择1973年为典型年

1973年年径流量为47.47亿m3,该年1月径流量为0.4561亿m3。据此计算多年

为:

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W

生5

W生5=0.4561×12=5.47亿m3

4.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

K站有较完整可靠的天然径流量和实测径流量系列资料,且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采用近10年中汛期最大的用水消耗量,作为控制汛期洪水下泄的水量W m。用水消耗量可采用K站汛期的天然径流量减去同期的实测径流量得出。A水系汛期一般出现在6~9月,但绝大部分年份的6月尚未出现大雨,该月的供水大部分为前一年汛未水库的蓄水,因而分析计算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应将6月排除在外,

按7~9月统计分析汛期洪水量。具体操作:

(1)计算各年汛期的用水消耗量

根据K站1991~2000年7~9月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量,计算各年汛期的用水消耗量。

W用=W天-W实

式中W

用为A水系用水消耗量,W

为K站天然径流量,W

为K站实测径流量。

(2)确定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

从计算的W

中选择最大的。在计算的各年汛期用水消耗量中,1994年最大,为18.7488亿m3,经分析该年汛期洪水量较大,实际供用水量正常合理,可以将该年汛期用水消耗量,作为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W m。计算详见表1。

表1 A水系W m计算到单位:万m3

(3)计算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

根据以上确定的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W m,采用K站1956~2000年45年汛期洪水量(天然)系列,逐年计算汛期下泄洪水量。汛期洪水量中大于W m的部分作为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汛期洪水量小于或等于W m,则下泄洪水量为0。根据算出的下泄洪水量系列,计算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

W泄=1/n×∑(W i天-W m)

式中W

泄为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W i

为K站i年汛期(7~9月)天

然径流量,W m为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为18.7488亿m3),n为系列年数(为45年)。

最后,计算得出A水系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为12.98亿m3。见表2。

表2 A水系K控制站W泄计算单位:万m3

5.可利用量计算成果

根据以上计算的A水系多年平均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得出其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上面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5套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成果,见表3。

根据各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结合A水系具体情况的分析,最小生态需水量建议采用年径流量百分数法计算的成果,设立两个方案,需水低方案取W

为4.21亿m3,

生1

高方案取W

为6.32亿m3。

生2

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成果为12.98亿m3。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2.11亿m3,减去最小生态需水量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出其多年平均情况下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表3 A水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成果单位:亿m3

根据以上生态需水和汛期下泄洪水量的计算结果,在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采用低方案时,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4.92亿m3;生态需水采用高方案,可利用量为22.81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相除,得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分别为59%和54%。

(二)B水系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

1.基本情况

B水系是某大江的支流,流域面积15.65万km2,M站以上为上游,面积9.49万km2。M站以下为中下游,主要为平原,面积3.73万km2。上游有4座大型水库。B 水系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66亿m3,其中M以上流域为388亿m3,M站以下为178亿m3。M站是上游的控制站,中游控制站为N站。

2.计算方法

B水系地表水可利用量采用倒算法。河道内需水主要包括生态需水、航运用水及保护中下游河道水质的环境用水等,取其外包作为非汛期需扣除的河道内需水。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采用分段计算法,上游以M站作为控制站,根据M站上游未来的用水需求、水库汛末的蓄水量和该水库向外流域的调水量,确定M站汛期最大控制利用的洪水量;M站以下没有控制性工程,根据其中下游区间未来的用水需求,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4年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其宣传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答案:1.D 2.D 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

4.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 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 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 解析: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 答案:3.B 4.A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试行) 一、基本要求 1.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应与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成果以及相关成果等相互协调。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初步估算。 2.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本次规划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或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时,全国初步划分为90 个水系,然后对全国10 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汇总。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划分见附件2 。具体控制节点由流域机构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在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计算区(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区域),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在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用于对流域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4.各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及协调与汇总工作要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对于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系,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估算,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平衡与合理性分析;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分析计算工作应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助下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5.本规划仅要求估算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一、基本要求 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知识点总结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总结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河流水__、__淡水湖泊水__和__浅层地下水__。 (2)水资源的分布 A__亚洲__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__南美洲__,而F__大洋洲__最少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__南方__多,北方少,__东部__多,西部少;__夏秋__两季多,__冬春__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__数量__、__质量__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__生产力__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__越来越大__。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__水体污染__,可用的水资源__减少__。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__地下水__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__时间分配不均__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__空间分布不均__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__节水意识__改进农业__灌溉技术__ 提高工业用水的__重复利用率__ 点拨: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并不一定充足 水资源是否充足主要看水资源总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些降水多的地区受地形、地质构造等的影响,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因而水资源并不丰富;另外有些降水多的地区,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于水资源总量,因而也面临水资源短缺。 【重难点解析】 关于水资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分析水资源紧张问题解决措施的思路 缺水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具体分析如下: 名师感悟: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考卷问答及详情答案

1、什么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水资源(可供利用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称)综合利用的原则是按照国家对环境保护、人水和谐、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来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来满足社会各部门对水的需求,尽可能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 河川水能资源的基本开发方式有哪几种?有何特点? 答:方式表现为集中落差和引用流量的方式。根据集中落差的方式可分为:坝式(蓄水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混合式水电站、潮汐式和抽水蓄能式水电站。坝式水电站的特点是:优点:拦河筑坝,形成水库,抬高上游水位,集中河段落差,能调节水量,提高径流利用率。缺点:基建工程较大,且上游形成淹没区。引水式水电站的特点:优点:不会形成大的水库,淹没损失小,工程量小缺点是饮水量较小,水量利用率较低。混合式水电站:综合利用水能,比较经济。 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哪些?两者的区别?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河道整治、开辟分洪道和分蓄洪区、水库拦洪、水土保持。 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和洪水警报系统、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防洪调度。 工程措施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拦蓄调节洪量、削减洪峰或分洪、滞洪等,以改变洪水天然运动状况,达到控制洪水、减少损失的目的\(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来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 什么是径流调节?分哪几类?(P28) 为了消除或减轻洪水灾害或是满足兴利需要,通过采取能够控制和调节径流的天然状态,解决供需矛盾,达到兴利除害目的的措施称为径流调节。 径流调节分为两大类:为兴利而利用水库提高枯水径流的径流调节,兴利调节:为削减洪峰流量而利用水库拦蓄洪水,以消除或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的调节,洪水调节。 水库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水库工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为满足兴利要求和保证防洪安全,需要一些控制性的水位和库容,我们把这些决定水库调节能力,其限定作用的控制水位和库容,称水库的特征水位、特征库容。它包括:(1)死水位和死库容:在正常运用情况下,水库都有一个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将其称为死水位。 死水位以下的库容成为死库容。 (2)正常蓄水位和兴利库容:水库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满足兴利部门枯水期的正常用水,水库兴利蓄水的最高水位称为正常蓄水位。正常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是水库实际可用于调节径流以保证兴利的库容,称为兴利库容。 (3)防洪限制水位和结合库容: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称为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结合库容。 (4)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水库从防洪限制水位起调,坝前达到的最高库水位称为防洪高水位。 它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防洪库容。 (5)设计洪水位和拦洪库容:当发生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从防洪限制水位经水库调节后所达到的坝前最高水位称为设计洪水位。它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拦洪库容。 (6)校核洪水位和调洪库容:当发生大坝校核标准洪水时,从防洪限制水位经水库调节后,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称为校核洪水位。它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调洪库容 (7)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全部水库容积即为水库的总库容。 什么是水库的调节周期?按调节周期分类,径流调节有几种类型?(P35) 答:水库从死水位开始蓄水一直到正常蓄水位再放水到死水位,经历一个完整的蓄放水过程所需的时间。按调节周期分类,可分为日、周、年、多年调节。 什么是完全年调节、反调节、补偿调节、梯级调节和径流电力补偿调节?(P37) 答:完全年调节:能把年内全部来水量按用水要求重新分配而不发生弃水的年径流调节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必修1课后习题: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读表,完成第1~2题。 水体冰川地下 水 湖泊 河流 水 储存量24230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9 700 年 840年 17 年 16天 1.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2.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冰川 B.地下水 D.河流水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最短,获得的水资源最多。第2题,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加上重重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1.D 2.A 2018年3月22~28日是中国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其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①西北多,东南少②东南多,西北少③春秋多,冬夏少④夏秋多,冬春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图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第3题,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区水资源所占比重明显低于人口、耕地和GDP所占的比重,西南区水资源所占比重却明显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摘要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针对该问题,本文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对中国各省分水资源效率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问题一,就产业水资源效率方面而言,万元GDP用水量就是衡量用水效率的指标。下文通过单位用水产值使用万元GDP用水量来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行业,就该行业的GDP越大,而用水量越少,说明该行业用水效率越高。在考虑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时,由于不同行业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可比性,本文考虑引入产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系数来反映某区域的工、农业效率水平,这样就可以进行该区域农业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对于问题二,综合评价水资源效率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问题。对于该类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经典的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全面评价。首先考虑原数据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本文使用无量纲化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析问题中所给的8个水资源指标,发现在8个指标中只有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工业万元GDP用水量、人均COD排放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对水资源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只选取这4个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分别建立以经济为主和以生态为主的层次分析模型,并使用DPS 统计系统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两个评价系统对各省份进行不同的排序,并比较不同的偏重的情况下各省的排名。通过比较表分析并对部分省提出合理用水,并提出节水意见。 对于问题三,考虑到问题二建立模型方案层中的评价指标较少,为了根据精确的评价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本文适当的加入新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发建立优化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求解出各指标的权向量。 对于问题四,通过查阅《2009中国年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2010年第1期》找到对应水资源指标数据,利用求解问题三时建立的优化层次分析模型对2008年中国各省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本文针对求解数据提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模型,无量纲化方法,可比性,权向量,预处理 1 问题重述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万多亿m3,人均仅有2200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题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作业 第5章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地表水资源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些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利哪些不利答: 特点: 1、多为河川径流,因此流量大,矿化度和硬度低 2、受季节影响较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3、较为充沛,能满足大流量的需水要求 4、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相对较高,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 5、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均较复杂。 有利特点: 1、流量大。有利于满足各种用水的水量要求,可以大量取水而不会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2、矿化度和硬度低。有利于减少工业用水对水质处理的投资,同时对于农田灌溉有利于减少农田盐碱化的风险。 3、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有利于利用天然河水发展养殖业,同时用于灌溉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不利特点: 1、特点2。这加大了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成本,而且对用水可靠性产生较坏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如拦河坝等,这一方面对流域生态造成了影响,令一方面增大了投资。 2、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高。这降低了用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大了水处理的投资。 3、特点5。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有哪些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河岸引水工程。 根据河流种类、性质和取水条件的不同,分为无坝引水、有坝引水和提水引水。 无坝引水的优点是可以去的自流水头;缺点水引水口一般距用水地较远,渗漏损失较大,且引水渠通常有可能遇到施工较难地段。

有坝引水适用于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是,需抬高水位以便于自流引水的情况。 提水引水利用几点提水设备等,将水位较低水体中的水提到较高处,满足引水需要。 2、蓄水工程 包含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三类基本建筑物。它具有径流调节作用,可根据年内或多年河道径流量,对河道内水量进行科学调节,以满足灌溉、发电或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等要求。 3、扬水工程 主要指泵站工程,根据泵站在水系统中的作用,泵站可以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泵站的设计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机电设备及相应的建筑物。 4、输水工程 主要包括渠道输水和管道输水两种方式。渠道输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管道输水主要用于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输水工程的设计要符合一定的原则,满足经济可靠的要求,合理确定相应管径和管道流速。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适用条件如何答: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又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其中岸边式和河床式应用较为普遍,斗槽式使用较少。 岸边式无需在江河上建吧,适用于河岸脚都,主流近岸,岸边水深足够水质和地质条件都较好,且水位变幅较稳定的情况,但水下施工工程量较大,且须在枯水期或冰冻期施工完毕。 河床式根据进水管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流管取水式、虹吸管取水式、水泵直接取水式和江心桥墩式。它适用于主流离岸边较远,河床稳定、河岸较缓、岸边水深不足或水质较差,但河心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式的情况。 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它适用于水源水位变幅大,供水要求急或取水量不大时的请况。具体可分为浮船式和缆车式。 浮船式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适宜,有适当倾角,河流水位变幅在10—35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度不大于2 m/h,枯水期水深不小于,水流平稳、流速和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的河段。 缆车式则适用于河流水位变幅为10—15m ,枯水位时能够保证一定的水深,涨落速度小于2m/h,无冰凌和漂浮物较少的情况。其位置宜选择在河岸岸

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

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 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有的措施,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东辽河流域 在进行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时,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以此为基准确定全年各月的最小生态需不量,就会使确定的数值偏小,从而导致水资源可利用值估算过高,在畅流期根本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北方河流探索符合其特性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的探讨 北方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一般采用倒算法,首先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最后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去以上两项,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在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量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在它河道内用水也能满足。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计算: (1)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百分数法 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东辽河1956~2000年系列天然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7.6423×108m3,根据该河流的实际情况,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0%~15%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成果为: (a)年径流量的10% W生1=7.6423×0.10=7.642×108m3 (b)年径流量的15% W生1=7.6423×0.15=7.643×108m3 (2)长系列最小月径汉系列法 选择王奔站为控制站,在1956~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根据北方河流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以及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课标分解:①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④水资源数量、质量如何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⑤如何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②、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②、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10组。 2、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 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3、搜集陈埭水资源状况(水资源问题、如 何解决等)。 (二)新课导入: 用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没有水就不能“活”)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阅读书本上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学生回答: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问:这些淡水资源是不是全部能为人类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一)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一) 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有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根据全国《水资源评价导则》的技术要求,本文结合我省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经验公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相关分析 1、概述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不仅要评价地表水资源的数量,还要搞清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为合理形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扣损法,即选定某一频率的代表年,在已知该年的自产水量(指当地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入境水量基础上,扣除蒸发渗漏等损失,以及出境入海等不可利用的水量,求得该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二是根据现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对各河的径流过程以时历法或代表年法进行调节计算,以求得某一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代表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而时历法的调节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笔者结合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并具有一定精度较为简便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计算方法。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关因素与河道内用水量的估算 2.1频率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频率的概念。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在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的,而不同频率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必与频率有关。 2.2水平年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水平年的概念。不同水平年地表水的蓄、引、提等工程措施有所不同,其管理水平、调度运行方案也会有差异,因而在相同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也是不同的。 此外,河道内用水、下游地区用水以及地表水水质污染程度等因素,也将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2.3河道内用水 河道内用水包括生产(如航运、水力发电等)和生态用水。我省水资源十分匮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河道内的生产用水暂不考虑,本文仅估算了河道内的生态用水。 河北省河流枯季断流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平原区分布的河流大多属于大清河水系及子牙河水系,现阶段改善河道内生态环境的具体目标是:大清河水系保证白洋淀不干淀,平水年白洋淀的蓄水量保持20世

人教版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3.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10组。 2、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3、搜集陈埭水资源状况(水资源问题、如何解决等)。 (二)新课导入: 用一张图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没有水就不能“活”) (三)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 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有液态水的存在。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阅读 书本上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学生回答: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 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问:这些淡水资源是不是全部能为人类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教师总结:可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比较有限,加上这些淡水资源并不能全部为人类所开发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实际上严重缺水。那么这些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请同学接着看第一部分的内容,稍后进行抢答。

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计算(1986年)

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计算(1986年) 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计算 (11986年) 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往往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地表 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问的转化更为频繁.根据资源量只计算一次的原则,把排泄和补给量项中,或 山丘与平原区的水资源中的重复计算或重复利用的量项分别清楚是十分必要的.依照现行的水资源 开发方式和评价方法,重复计算是由于分区(分不同的计算区),分类(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及?[总(计算水资源总量)而引导出来的重要问题,如果单独计算某一计算区某个资源量而不汇总 时,则没有重复计算量的问题,但无论评价什么资源,大都免不了要汇总,要汇总便应扣除重复计 算量,否则就会夸大资源量.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把重复计算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表水资源与 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另一类是地下水资源问的重复计算量.现在把这两类重复量的概念和 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一 ,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 地表水资源一般指天然地表水资源,它由河川径流和还原水量组成,为简便计算,这里仅以河 川径流来代表地表水资源.同样地下水资源也应指地下水天然资源,这里所指的是"细则"规定的 现状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资源问的重复计算量的概念和计算

问题分述如次: 1,山丘区的河川基流量,即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全部是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 设山丘区的河川径流为Rm,地下水资源为Gm,重复计算量为Drgm,则山丘区的水资源总量 Wm为 Wm=Rm+Gm—Drgm (1) 式中:Gm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河川基流Q基,也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部分.如图中的BDACB 所示.另一部分为山前侧向流出量Q删港,如地下水资源图中的ACBA所示.故山丘区地下水资源 Gm为 Gm=Q基+Q侧津 (2) 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间的重复计算量是Q基,即山丘区重复Drgm图中的阴影部分.所以山丘 的水资源总量,是河川径流加上山前侧向流出量,即: W=R+(Q基+Q侧溶)一Q墓=R+Q侧港 (3) 2,平原区的地表水体补给量,即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一部分,既是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 又是山丘区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 先叙述平原地表水体补给量与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问题.平原的地表水体补给,包括湖泊, 水库,河道,渠系,田问灌溉和人工回灌补给量.这些地表水体一部分来自平原本身,另一部分来 自上游山丘区,来自山丘区的水量放在后面叙述,这里先研究来自平原区本身的水量,设平原区的 河川径流为R,地下水资源为G,重复计算量为Dgp,则平原区水的资源总量w为: WpRp+Gp—Drgp (4) 79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3)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从古到今都是我们中国人歌颂的主题。但是早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就了解到,现在的母亲河经常出现断流的现象,情况实在令人痛惜。 提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黄河本身水量在减少,还是有其他原因?(学生:工农业用水,不合理利用) 介绍:荒漠化现象、沙尘暴 德育升华: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多都与缺水有关,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现象都是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的。人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持续下去,缺水的范围将扩大,后果可想而知!(引发学生对于因缺水造成灾害的思考) 思考:为什么会缺水?应从那些方面来考虑? 板书:一、缺水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回忆一下本章第一节中的知识我们会知道,而我们能利用的淡水并不是陆地水的主体冰川,而是除冰川外的且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的这些水,然而,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而它们的储量只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3%,还不足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的总量非常有限。 德育升华:面对如此紧迫的事实,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共鸣) 板书:1.数量有限 展示:世界和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 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提问)世界和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从世界范围看: 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由大到少的排序。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 前言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补充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补充细则》)是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有关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部分的要求,由我院组织编制的,目的是为《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提供必要的技术方法,以补充所发《细则》的不足。 为叙述上的便利,本《补充细则》在六~九及十一各部分提供的技术方法除特别指明者外均是针对矿化度M≤1g/L和1g/L<M≤2g/L范围的浅层地下水。 本《补充细则》内容包括:有关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等概念的界定;要求详细调查统计的基础资料;各级类型区的划分技术方法;各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各项补给量、排泄量、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各成果图件的编图说明及参考图例;各成果表的表式样、填表要求及各量纲单位、精确位数、尾数取舍要求。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资料条件差异都很大,本《补充细则》列举的技术方法难以充分满足各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因此,在不违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制订和采用其它技术方法。此外,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补充细则》中有些要求尚缺少充足的分析研究依据,有些方法应用还不广泛,还可能存在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因此,希望各地将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我院,以便修改、补充、更正。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10月 一、地下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的概念 1.本次规划中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赋存在包气带中非饱和状态的重力水(即土壤水)以及赋存在含水层中饱和状态的非重力水(如结合水等),都不属于本次规划界定的地下水。

水资源合理利用

青州二中高一地理组BCA课堂 高一地理BCA教学案 主备人:集体备课审核人:路长顺使用时间:2010.11 课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提高节水意识。 2、了解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了解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案反思提升使用说明:根据提示预习教材并完成预习检测。 【温故】回顾第一节中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大小 【知新】1、阅读教材P61第一自然段,了解: 水资源的概念:广义:包括内的水量总体。 通常:主要是指。 2、阅读教材P61第二、三自然段,了解: 1)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标志: 2)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大洲:最多,其次南美洲;最少 国家:最多,其次俄罗斯,我国居 我国水资源特点:空间: 时间: 3、阅读教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部分,了解: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的效益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影响 4、阅读教材“合理利用水资源”部分,了解: 1)利用现状(1)需求量过大 (2)浪费和污染严重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1)开源: (2)节流: 【自测】 1.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 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的极少,不属于水资源 C. 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D. 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如新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教学课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时】一课时 【教材】人教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 节教材内容重在让学生知道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怎样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水资源的概念,知道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2.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理解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措施。 ?技能目标 结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综合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目标 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合理保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学教思路】 一、本节学习重点 1.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2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世界分布不平衡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数量的影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质量的影响 问题 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策 【教学过程】 [1]导学诱思 有人说:水是可再生资源,所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怎样认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水渍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2]看多媒体播放:世界、我国的干旱以及水污染的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冲击力感受到水资源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3]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插图、看多媒体图片理解、自主完成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

是指。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水、水和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的 %。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来衡量。 3.世界水资源就大洲来说,洲最丰富,洲最少;就国家而言,国最丰富,中国居世界第位,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分布不平衡:从空间上看,多,少;多,少。从时间上看,较丰富,较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会影响到的大小,水资源 的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 2.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利用河湖水,人类主要在和地区发展;比较发达时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陆续开采;发达时代,开发了技术。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人类对水资源需求产生的问题:从数量上看,许多地 方需水量增长的速度供水量的增长的速度。从质量 上看,人们排放的直接进入水体,造成。 2.咸海的忧虑:面积缩小的原因占20%,占 80%,从而产生了,土地沙化,气候恶化,渔业 衰落。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开源方面——合理开发和提取 ;修筑;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海水;人工。节流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 识;重视改进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 4.世界用水典范之一以色列——开源;节流 。 [4]讨论探究: 1.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碟片,比较我国与世界、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污染情况:讨论分析我国在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怎样解决?今后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对自己的家乡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做一调查。 [5]课堂练习(单项选择) 1.反映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年径流总量 B.人均径流量 C.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 D.多年平均径流量 2.下列大洲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 3.造成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 A.总量不足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季节分布不均 D.水质污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