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北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北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北师大)

本课程不关注作品本身,应重点掌握:

1、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2、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在文学出现后产生何种独特影响和作用以及在文学的地位、价值;

3、综合性、连续性的文学现象;

4、对文学出现的重要的文艺运动(理论、口号、论争)要专门了解,重要的文学社团、风格流派要专门了解与分析。

增强历史感。

本教材比较严格按时间顺序描述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应以本教材为主,适当翻阅其他教材。

推荐: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礼群著;△人大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等著,大32开。(绿皮)

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5题)10分;

3、名词解释,(4题)16分;

4、简答,(3题)24分;

5、论述(2题)30分。

内容上分几大部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概论;

?二、重要作家及文学社团的创作过程、风格特点、影响、作用;

?三、重要的文艺运动及其作用与影响。

绪论

?一、历史发展进程:

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走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启功先生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近代文学、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2、现代文学30年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理论为标志进行划分。

1917-1927――“五四”文学时期;

1928-1937――“左翼”(革命)时期的文学;

1938-――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首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比较模糊。

革命文学是1928年前后掀起的又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重探讨文学内容的深入发展,要求文学和社会革命、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内容的层次上对文学的变革提出了深层的要求。

第二个阶段“五四”新文学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内容上比较激进的“左翼”文

学思潮,也出现了文学自由化、多元化的文学思潮,即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等京派、海派为代表的……(此处未记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现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

第三个阶段更多由政治形式所规定,文学又出现了一次带有显著特色的变化,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文学热潮,“抗日救亡”是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一切文学形式都围绕抗战而发展。

1942年后,现代文学显著地出现了以地区为特色的现象。其一,以陕甘宁地区、延安、广大农村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文学,主要描写对象是农民、农村土改;其二,是以大中城市广大地区为代表的国统区文学,突出描写对象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广大市民的命运。

7月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标志着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的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文学历史阶段的结束,同时标志着当代文学历史阶段的开始。在会上,周扬和茅盾分别代表解放区和国统区做了主题报告,郭沫若做了总报告。

思考:现代文学三个阶段如何显示了相对独立性和主体联系的特色?

二、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现代文学的一般特征:集中地出现了大批作家作品,形成众多风格流派、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以作家

背景为主的阵营:其一是以留日作家为主的东方文化阵营;其二是以留欧、留美作家为主的西方文化阵营。

现代文学始终伴随着各种文学思潮、文学运动而发展。

2、本质特征:

(1)高度集中体现了新与旧的冲突和交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纵向)例如周作人

(2)中与外的沟通和融汇。(横向)例如鲁迅

(3)始终是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具有自觉的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基本的风格流派。

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十五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讲“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和初期新文学创作

第二讲鲁迅出现的意义及鲁迅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第三讲郭沫若新诗创作的价值,史剧创作的地位及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

第四讲茅盾文学创作的价值、文学史地位及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

第五讲最初两个文学社团即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贡献

第六讲新月社、语丝社等其他社团的独特贡献及新文学创作的繁荣

第七讲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与三十年代文学思潮流派

第八讲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与文学史地位

第九讲曹禺等人戏剧创作的独特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第十讲三十年代诗歌与散文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第十一讲抗战文艺运动和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价值和深远意义

第十二讲艾青等人诗歌创作的独特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第十三讲赵树理、孙犁所代表的解放区创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讲钱钟书、张爱玲所代表的国统区创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第十五讲四十年代文学社团与文学思潮(“九叶”诗派,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