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评价是相当高的。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姜夔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灰心失望的时代。作为江湖游士,他的前途命运更是渺茫黯淡。加上他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来看待世界。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家的感慨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其寄托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间含义丰富深广给读者留下极大想象空间。周邦彦所作的咏物词

再次,在艺术形式上,周邦彦在艺术形式上融会各家,达到纯熟的地步。周词的最大特色是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云:“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如《瑞龙吟》,全词写探春归来,追叙游踪,为双拽头结构,第一片写徘徊于章台路_川日游之处。第二片写在旧游处追忆当年伊人的服饰情态,是插叙。第三片写今昔之感,分作五层:一层写旧处重游,“惟有旧家

秋娘,声价如故”,不明言未见伊人,二层寄托深致想念之情,仍不明言未见伊人;三层“知谁伴”二句才慨叹无人作伴,顾影自怜。这三层皆盘马弯弓,欲吐又吞。至第四层“事与孤鸿去”方归结事过境迁,人去台空,显出其沉着刻画之力,并启下文。所谓“事”者,即上文歌舞、赋笔、露饮、闲步以及与这些事有关的伊人。第五层又分作三步:先用“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作高度概括,点醒题旨,收拾上文—前言所至之处,所见之景、所念之人、所记之事,无非伤离意绪;接着写归途官柳低垂,池塘飞雨,~片凄凉;最后以景语写情,归院后但见满帘风絮,更加重断肠情怀,层次繁多而次序井然,章法极为缤密曲折,既讲究脉络使首尾照应,又讲究层次波澜,使铺叙之情事摇曳生姿,同时也讲究对比映衬来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情感。用他自己的词“曲径通深窈”(《隔浦莲>)来概括其章法结构的特色是很恰当的。而姜夔,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他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变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如《扬州慢》,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运用通感。起首二句的句法明显受到柳永《望海潮》的影响,但柳词是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用笔一下一反,一实一虚,恰好形成鲜明对照。他的另一首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也同样是从虚处传达出无穷哀感,笔致清虚,意境空灵。故张炎说姜词“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姜词在形式

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这是周词所没有的。如《念奴娇》序,写景清新优美,具有散文诗般的意境。姜夔“健笔写柔情”,使词中的恋情刚化,笔致清虚,意境空灵,给读者留有较大的空间与思考余地,加上隽永的小序,这就是他不同于周词艺术特色。

周邦彦、姜夔的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代学者缪钺先生在谈到周、姜词风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他说:“周词华艳,姜词隽澹,周词丰腴,姜词瘦劲,周词如春圃繁英,姜词如秋林疏叶。”他以三个分句,形容和描写周、姜词不同的艺术风格。华艳与隽澹,是就词的色彩而言的;丰腴与瘦劲,是就词的风貌而言的;繁英与疏叶是兼色彩风貌而言之。其核心是丰腴与瘦劲。他这段话说得形象而准确,的确抓住了周、姜不同的风格特征。周、姜这种不同的艺术特色的确都能别树一帜,在宋代词坛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清真与白石在宋词创作上的各自成就,正如陈廷焯所说:“美成、白石,各有至处,不必过为轩轾。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美成;而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不可否认二人在其词作中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在宋词的传承与开拓进程中二人的地位与作用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唐诗.宋词元曲》《国学四库》编委员2009年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意境风格流派》王昌酋广东人民出版社1968年《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田恩铭陈雪婧200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姜夔词作鉴赏

》姜夔词作鉴赏 ●湘月姜夔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姜夔词作鉴赏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7月16日,酷暑方消,夜晚月光明亮,作者的好友,当时在长沙任职的长溪人杨声伯邀请他与家人一同泛舟游江。游玩中,大家畅所欲言,十分开心,尽兴,尽兴之余,作者便萌发了填一词的念头,于是,迷人的湘江月夜景色就被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是什么给耽误了呢?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从容容向江心驶去。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亮露出笑脸后,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

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真是美极静极。大家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儿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以虚写实,情景相生,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下片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鸿阵即雁行。筝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这就是理哀弦鸿阵。作者《解连环》词: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即此。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无妨活用,令其弹筝了。下边收回现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今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或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场聚会呵!下边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最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说自己也象晋代的张翰那样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一样,深深地怀念着旧家乐事。隐隐约约透露出怀旧情思。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象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

周邦彦词

浅析周邦彦词 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 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 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所以,从周邦彦开始,宋代的婉约词就逐渐减少了天然的风韵,而向着人工雕琢的方向发展了。 周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然天成,又精致工巧。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从前人的诗词中寻找素材,通过化用前人的诗词来表现更新、更丰富的情感。例如他的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雅俗共赏的艺术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 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

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陈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出现了两代词人,一为江湖词人群,一为遗民词人群,从而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为辛派后劲,一为姜夔的追随者,其中追随姜夔者主要是以其“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对后世词风的影响,下面我们就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多才多艺,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而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姜夔词流传到今天,有80多首,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或许还不能和温庭绮、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相媲美,但他的词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本人正是这种风格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人们论及姜夔,虽然在总体评价上不如温柳苏周辛等大家,但在一些具体方面则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姜夔词的题材主要是恋情、咏物和亡国之痛,并没有什么拓展,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词风因为求雅,同时也求“刚”一点,“生”一点,极力摆脱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那种浮浊、柔媚、甜熟的词风,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意境清幽,情味含蓄深婉。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咏梅名作《暗香》: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 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雅俗共赏的艺术 ——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收稿日期:2008-02-12 作者简介:陈琦(1959-),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中专讲师。

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2420126.html, 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 【摘要】姜夔自称“自度新词韵最骄”,他对词的格律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曲被著名诗人杨万里称“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他的曲子注重格律,追求艺术美;姜夔的音乐被纪晓岚称“音节文采,并冠一时”。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填词填曲之作也无比的成功。其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韵味与意境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姜夔;词;韵味;曲;意境 中国古曲,博大精深,古曲作家姜夔,在南宋称得上独领风骚。 一、姜夔生平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潘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擅长诗词之句,爱好音乐和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诗人和音乐家,在词与乐的结合上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词人和音乐家。 姜夔成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爽,因此布衣终生,未入仕途。他一生四处漂泊,并在漂泊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音乐作品,其作品收集在《白石道人歌曲集》一书,这也是他的一部唯一的传世之作,其曲调的珍贵超过了保留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词调音乐。该歌曲集共收有姜夔谱写的祭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格律谱;琴歌《古怨》一首,旁注减字谱,自度曲10首,这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其余五首有为词填曲,也有为曲写词。“关于姜白石词的音乐处理方式,大别之有两种,一是参酌现成乐曲,加以剪裁,填上新词;一种是根据新词,自制新腔”。(1) 姜夔的词乐作品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曲子的韵味清苦而悠远,词的格调甚高,婉约而清秀。 二、词里的韵味——“自度新词韵最骄” 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派,但其调的功底与造诣却远远超过了诗,他对词的格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作品大多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为主,词里往往透着一种忧郁的情绪。他曾用一首诗来评价自己:“自度新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评价是相当高的。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姜夔词作的艺术特点

姜夔词作的艺术特点 商学院金融08 ZWN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又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于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于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思想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有大量媚俗的残余。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掉缠绵温馨的恋爱情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婚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虽是怀念恋人,但只字未提二人相遇、相守时的美好回忆,而只有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忆恋。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创造出罕见的凄冷浩大之境。 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与诗在表现题材和抒情手法上的界限已经经本消失。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发如词。但姜夔移诗发如词,不是要进一步夸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秉承周邦彦字炼句啄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以词的语言说, 姜夔词善于以硬笔写柔情, 语言极有张力与强度, 往往给人以振荡之感。如“春渐远, 汀洲自绿, 更添了、几声啼。”(《琵琶仙》)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算空有并刀, 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 , 如此等等, 都是以硬笔写柔情, 尤其是转折拗怒, 能引起感情的振荡。这是姜夔词不同于其他婉约词人词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表现出他特有的艺术个性。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同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写景状物时又善于侧面描写,虚处传神。《扬州慢》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上片写景, 写他初到扬州时对这座名噪千古的历史名城的印象。词人写扬州的荒凉、残破以及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深重灾难, 是用了虚笔,采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 但给人的印象却极深刻,这是因为他成功地使用了烘托与陪衬等修辞手段的缘故。下片抒情, 以假设之辞, 写出了今日扬州的残破在心目中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以无情写有情, 情感更深, 情绪更烈。此词以虚写实, 以无写有, 并将抒写的笔触深入到历史的长河, 有种强烈地纵深感, 并给人留有较大的思索空间。总之, 此词写得境界开阔而又空灵, 表现的感情跳荡而又深厚, 是很典型的清空词风。 姜夔在艺术上追求全词意境的浑成,情感基调和语言色泽的一致,对后世词坛颇有影响。南宋末期的吴文英、王沂孙、涨炎等都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炼句,协守音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这些以“雅”作为艺术追求的词人共同构成了宋末的“雅正”词派。“雅正”词派为词坛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丰富了词的表现意境,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细腻深切的阅读感受

简述周邦彦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简述周邦彦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答:周词的主要内容: 1、漂泊羁旅的失意离愁。如《苏幕遮》中的“故乡遥,和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表达了这种情感。 2、咏物词。数量多,重寄托,将人生的漂泊、失意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影响开启了 南宋咏物词。如《六丑、蔷薇谢后作》。 3、写男女恋情。如《蝶恋花,早行》、 周词的艺术特征: 1、章法:变柳永之直叙为曲叙,时光跳跃,回环往复,即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 综复杂结合。故一是严密,二是繁复,三是多变。如《兰陵王,柳》。 2、句法:善于运用前人诗句如词,多句化入,且意境翻新。如《西河,金陵怀古》 3、音律:具体表现为:1、自创新调50多首,数量不及柳永,而以圆美高雅胜之, 更为文人雅士所从。2、词作音律和谐。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答: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示内心世界。如《声声慢》中的“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动作细节来展现出她的寂寞心境。 2、语言。一方面:提炼口语和书面语,别开生面,风韵天然。如《如梦令》中的“红肥绿瘦”;《醉花阴》:“人比黄花瘦”。另一方面:善于运用最平常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一剪梅》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 3、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简述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主要内容:1、爱国诗。继承了古代诗歌爱国传统:欲杀敌立功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对爱国志士的歌颂,对苟安求合的谴责,代表作《关山月》、《悲愤》。 2、表现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景。代表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艺术特色:1、诗风雄浑豪壮,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和杜 甫沉郁顿挫融为一炉。又平易晓畅,章法严整。如《长歌行》 2、善于运用幻境、梦境来表现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擅长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新奇,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如《沈园》二首 简述辛词词境的开拓和艺术成就: 答:词境开拓:1、展示英雄形象 2、展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班级:09601班学号:09060048 姓名:李恬 摘要: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有一对就是柳永和周邦彦。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不同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周邦彦,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总是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而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这就为我们对比研究两位大词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较单薄 柳永、周邦彦虽早年生活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中的生活。但柳永不甘约束而狂放不羁,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而周邦彦却几历官场风云。如此身世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但是不同者居多,也可以说柳词有拓展性,周词则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如:《洞仙歌》此词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永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但是他个人的遭遇却未免坎坷。因此,他曾一度游阅西蜀和江浙,写下了许多表现身世遭遇的“羁旅行役”之思的词篇。如《迷神引》、《双声子》等。 而相对于柳词,周词在题材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局限。因周邦彦生活面的狭窄,词的题材未能超出传统内容:一是艳情词几乎占了《清真词》的全部内容。代表作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二是少量抒写官场感慨和羁旅之思的怀古伤今的词篇。如《苏幕遮·燎沉香》表达了家乡的美好和自己深怀渴慕的心情。 总之,周邦彦的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不及柳永丰富,他的词往往是“旧曲翻新”,内容上往往显得较为空虚、苍白。正如王国维所说周彦邦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

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周邦彦(一) 我们把秦少游讲完了,现在要看另一个作者-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晚期的一个重要作者,是北宋的集大成的一个作者。因为后边这几个词人的作品很多,词调也很长,我们时间不够了,所以近来我常常把我的论词绝句写出来,就是掌握几个重点,我论周邦彦词的绝句是: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勾勒见清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传奇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枯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他所开拓的先声是什么?很可惜,没有时间讲南宋的词人了。我要借这个机会简单的说一下,周邦彦开拓出来的一种作风,对于南宋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前面绝句说的“不矜感发矜思力。”我们虽然已经讲了北宋的这么多作者,从唐五代以来说吧,从温韦冯李,晏殊、欧阳修,一直到柳永、苏东坡、秦少游,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的心灵的本质都是不相同的。有这么多不同的作者和作品,可是你要注意到,所有的截至今天所讲的秦少游为止,他们的好处大都是属于以感发取胜这一个类型的。其中只有温庭筠是比较不重直接感发的一个作者,不过温词都是小令,所以也就比较看不到什么思力的安排,而是以名物予人以美感之联想取胜的。自柳永而后虽然长调渐多,但柳永的“对潇潇幕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等词仍是以感发为主的。苏东坡所写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也是直接的感发。所以,从唐五代,一直到秦少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带给读者的大都有一种直接感动人心的力量,更不用说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了。所有这些词的好处,都是带着一种直接的感动人心的力量。这本来是属于我们中国诗歌的一个悠久的传统。从《诗经》开始就是以这样直接的、不隔膜的方式写作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非常直接的给人一种兴发和感动。 可是,从周邦彦开始,有了一点转变,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这种以思力取胜的作风,在南宋成了一种风气。当然也有例外的作者,辛弃疾就是一个最大的例外。辛弃疾是词人里边最了不起的一个作者。因为其他的词人,苏东坡甚至秦少游都可以包括在内,他们都是以余力来为词的。他们写的散文、诗歌,都有很多而且很好的成就。而辛弃疾是专力为词的,他的词写得最多,而且写得最好。辛弃疾的词才真正是相当于杜甫的诗,相当于屈原的《离骚》。他的词是他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负的实践。他是真正的把他的志意抱负写到他的词里边去的。苏东坡、欧阳修可以在小词里边无意之中流露出他们的性格跟修养,但是,辛弃疾是把他本体的志意,他真正的志意的本体写到词里边去的。我们没时间讲辛弃疾,但是我有一篇《论辛弃疾词》的文章(《文史哲》1987年第1期),朋友们可以参看。 除了辛弃疾这一位伟大的不被南宋词风所笼罩的杰出的作者以外,其他南宋的特别是南宋中后期的作者。像姜白石、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甚至像周密、张炎,他们都是在周邦彦的以思力取胜的影响之下的。就是说,他们写词的时候,不再以表现直接的感发取胜,他们的词,特别是他们的长调(南宋时是长调流行,五代和北宋初期是小令比较多),是用思索安排去进行写作的。你说柳永不是也写长调吗?但柳永的思索安排是比较平顺而且直接的。我们已经看过柳永的几首词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个长调,但却充满兴发和感动。他的《凤归云》:”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多么直接;“驱驱行役,苒苒光阴”,多么直接。柳永虽然写长调,但柳永的铺排是比较平顺的,比较自然而且直接的。可是,周邦彦不是

论姜夔的爱情词

论姜夔的爱情词 颍上县八里河中心学校肖方全邮编:236200 姜夔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苟安后的平静,使词坛出现了骚雅的风气。姜夔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而开辟了清雅词派。其较有代表的爱情词更体观了他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下面就其爱情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加以论述。 一、从爱情词的表现内容上看 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中国诗词的滥觞。从《诗经》名篇《关瞧》开始,“关关瞧鸣,在河之洲。窥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方”。都是吟唱相思相恋之情的。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也是男女深切企盼对方,思慕哀怨。其后,汉乐府缘情而发,南北朝民歌,唐人的浪漫生活都从男欢女爱中获得无穷的灵感,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至北宋,林逋的“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末成”(《长相守》),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柳永的“无语凝噎”《雨霖铃》“衣带渐宽《风栖梧》”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江城子》,周邦彦的,“人入风后入江云,惰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词至南宋,有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断恨云山干叠(《念奴娇》)”。以上关于爱情的辞意举不胜举。 诗歌贵于真情,爱情又是有恒久迷人的魅力,所以,爱情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嘱,千万诗人以独有的枝艺倾吐心声,这是真情的呼唤,是心底的呐喊。其诉诸于文字也风格各异,有的似大河奔涌,汪洋恣肆;有的如花前月下,小桥流水。不管形式如何,正如王国维所说:“爱情词应占一席之地。”①白石词似乎从中悟出了抒写爱情的真谛,词作更让人回味无穷。 1、布衣出身而形成的爱情观。 姜夔从青年时期流宦两湖之间,到中老年依附名流宅院,一生末举。旷达任意,潇洒出尘的生活态度,却偏偏只能寄人篱下,其忧怨之情多有表露,但忧怨改变不了生活,他一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这种潦倒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的爱情观必然是低微的。出入于烟花坊陌,青楼妓馆,与各色俗流女子交结,他师法周邦彦,歌舞风流,定会惹得无数女子为其倾倒,20岁时结交合肥妓,一往情深,以至于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思念之情一天天在噬咬着词人的心,于是后悔当初就不该种下这种相思,由此可见词人对此女子动了真情,然而动了真情的何止一位? 那是作名36岁时寄居范成大石湖居所,临分别时范成大将歌女赠给了他,唤名小红。二人同归湖州的路上,他曾写过一 首《过垂虹》诗曰: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②真是一唱一和,千般风情,万般旖旎,那种惬意真让他意荡神摇,最终小红还是离他而去。五年后,作者由苏州石湖到浙江湖州的路上,雪夜经过垂虹桥时,百感交集: 双浆微拔,一衰松雨,愁绪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未。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比兴平生难遏,酒醒脚左,正凝想、明裆素袜,如今安在? 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浅论周邦彦词及其艺术成就

目录 一、摘要 (1) 二、周邦彦生平 (1) 三、自树一帜的周邦彦 (2) 1、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 (3) 2、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 (4) 3、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 (5) 四、周词对后世的影响 (6) 四、注释 (7) 五、参考文献 (8)

浅论周邦彦词及其艺术成就 摘要:周邦彦的词技巧很高,不论长调、小令,均见功力,影响深远。后世评家多有褒评,可见周在词的发展方面贡献之大。周精通音律,其词善于融化唐人诗句隐括入律,典丽精工,法度续密,后人多尊为词家正宗,以为词家之有周邦彦,犹如诗家之有杜甫。 关键词:周邦彦生平;艺术特色;后世影响。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在这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也是大晟词人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继承柳永、苏轼,从歌词内部的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词,为南宋词人的创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大致生平。 一、周邦彦生平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钱塘(今杭州)人。周邦彦仕途比较顺利,但他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是一位生性疏放的出色艺术家。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周邦彦到汴京,进入太学,成为太学生,那时候他的文章就写得比较有名气。当时他给朝廷献了一篇大概七千字左右的《汴都赋》。在这一篇赋里边,他称颂熙宁、元丰的变法,得到了皇帝神宗的欣赏。于是,他从一个普通的太学生,被提拔为太学正,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像这样由一篇文章得到赏识做官的人,在当时是非常少的。这在当时,令他名声大振。 周邦彦这篇文章是歌颂新法的,可见他与新党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这个时候周邦彦就不太得志了,他被流转各地,在外地做官,他做了许多地方的地方官。到了宋哲宗亲政的时候,新党再度得势,周邦彦也就被调回到京城。当时哲宗想继承父亲的遗志,所以对他父亲神宗所喜欢的士大夫,也格外看重。他就让周邦彦重新把《汴都赋》献上来,周邦彦也再次因为《汴都赋》而得到升官。徽宗即位的时候,周邦彦在朝廷也是比较顺利的,连连升官。后来宋徽宗也是要周邦彦重进《汴都赋》。周邦彦一路升官,一直做到秘书省的长官,提举大晟府。但是他不太善长阿谀奉承,拍马屁,与宋徽宗年间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风气格格不入,所以他当时在朝廷任职时间不长,大概在大晟府做提举不到半年时间,也因为没有任何作为就被调离了。晚年在各地做官,以后又退休,大概在宣和三年去世,有《清真集》(又名《片玉词》)传世,存词206首。 二、自树一帜的周邦彦词 翻检唐宋词史,映入眼帘的不外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国仇家恨、世路艰难;英雄老去、报国无门;韶华难驻、盛时不再;羁旅愁情、人世磋跄;令人感慨烯嘘,掩卷忧然。词作中的人物形象多为痴男怨女、思妇行客,士人在失意中漂泊,豪杰在失落中伤感;情调凄苦,意绪悲凉。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中以悲剧性和伤感性概括出唐宋词篇的总体特色,可谓一语破的。“千余年来中国文学,都带消极悲观气象”①回溯几千年来的诗文传统,感伤和悲慨实是文人作家歌吟咏

古典诗词鉴赏: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赏析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译文】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注释】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树杪(mio)参()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班草:布草而坐。 欷歔(x):叹息声。酹(li)酒:以酒洒地面祭。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因回忆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别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其创作时间未详。 【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