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一、智能制造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分析)

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

五、重点工作安排

六、总结及展望

尊敬的xxx投资公司领导: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和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领域。其中关键基础零部件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两者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决定了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数控机床是智能制造的工作母机;智能专用设备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主机。

在新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公司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公司致力于止下滑、保运行、蓄势能,着力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面对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公司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强力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初步统计,2018年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05.15万元,同比增长25.52%。其中,主营业业务智能制造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251.1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4.93%。

一、产业发展分析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

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

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

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

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

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

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

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

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

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

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

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

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

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

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

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

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

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

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

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

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

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产业政策分析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

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

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了装备制造业是给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夯

实产业发展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强化基础

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

制造装备。

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6、《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方式。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

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

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7、《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

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

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

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

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

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8、《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

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

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9、《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产品研发和产

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型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发展智能工厂。加快机械、船舶、汽车、家电等离散行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全面感知、

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

敏捷化。

10、《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

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

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

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三)产业发展有利因素

1、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2016年3月,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指出,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

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从国内看,经

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

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

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

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

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7.8%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还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

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2、我国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趋势,在全球经济新形势

及国民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传统制造业仍占据主要地位,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我国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已着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后工业时代,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将加大。

目前,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用高端制造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3、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0年10月,国务院首次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此后,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智能制造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工业机器

人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提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并要求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蓬勃发展。

4、应用领域扩张加快,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一般情况下,人力成本占比高、工序重复性较强且精度要求较高的企业或生产制造环节一般会主动提出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需求,以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随着先行者智能化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及良好生产效果的逐步呈现,同时随着设备制造商生产规模的扩大、经验逐步累积,智能装备的性能将进一步优化、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推动智能装备的优势逐步渗透至其他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扩张将进一步加快。

目前,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及电子行业。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4年-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约达7.42%,2017年销量达约2,912万辆,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与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3,100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下游产业投资的稳步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其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从而给本行业增长带来有利影响。

5、技术进步及国产化替代进程进一步加快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内的一些重点企业正集中力

量加快突破系统软件、关键工艺、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这将有利于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及装配水平的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业对应的产业配

套能力也得以大幅提升,全产业链呈现同步发展的局面,这将有利于

国内企业突破国际厂商的技术垄断,有利于改善国内整体装备质量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一、产业发展分析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

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

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

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

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

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

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

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

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

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

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

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

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

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

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

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

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

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

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

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

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

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产业政策分析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

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

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明确了装备制造业是给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

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

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

步实现智能转型。

6、《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方式。提出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薪酬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

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

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7、《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

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

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

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

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

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8、《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

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

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9、《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产品研发和产

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型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发展智能工厂。加快机械、船舶、汽车、家电等离散行业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全面感知、

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促进生产过程的精准化、柔性化、

敏捷化。

10、《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

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

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

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三)产业发展有利因素

1、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2016年3月,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指出,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从国内看,经

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

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

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

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

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7.8%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还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

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我

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2、我国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趋势,在全球经济新形势

及国民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制造业的智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

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传统制造业仍

占据主要地位,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我国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

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已着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后工业时代,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

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技术密集

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将加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