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萨顿的假说
内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染色体携带着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方法:类比推理法
【3】 摩尔根的实验
选材:果蝇
1、繁殖快,周期短 2、易饲养3、成本低4、多对相对性状5、染色体少,便于观察6、后代数量





【4】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概念
1、有性别的生物(不包括雌雄同体)2、雌雄同体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3、XY型ZW型ZO型
4、方式多种,性染色体决定只是一种方式
二、规律总结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判别方法
方法一:
一看染色体数,奇数→减Ⅱ,且无同源染色体
偶数→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Ⅱ
三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
→减Ⅰ,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方法二:
前期→有无四分体 无→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 是→有丝分裂
有→减Ⅰ 否→减Ⅱ
中期→谁排列在赤道板上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减Ⅰ
无配对现象→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 是→有丝分裂
否→减Ⅱ
后期→有无染色单体 有→减Ⅰ
无→看染色体是否两两相同 否→减Ⅱ
是→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数目变化的曲线模型










【3】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
1、伴Y遗传
“男全病,女全正”“父传子,子传孙”
2、伴X显性遗传
① 连续遗传②女多男少③男病,母女病④女正,父子正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伴X隐性遗传
① 隔代交叉遗传②男多女少③女病,父子病④男正,母女正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4】人类遗传图谱分析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1)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为常隐
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为常隐
(2)在已确定现行遗传病的系谱中 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为常显
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显
3、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5】数目比例

3:1→Aa* Aa
1:1→Aa*aa
9:3:3:1→AaBb* AaBb
3:3:1:1→AaBb*Aabb
【6】患病概率
患甲病概率m,患乙病n
不患甲1-m 不患乙1-n
只患甲m(1-n) 只患乙n(1-m) 同时患mn 不患病(1-m)( 1-n) 只患一种病m(1-n)+ n(1-m)
【7】果实发育














【8】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
①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2种
② 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类型1种
③ 体细胞种n个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2n种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一、基础知识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光滑 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毒性

格里菲斯的实验
a.R型活细菌→小鼠活
b.S型活细菌→小鼠死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活
d.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大肠杆菌)
1、赫尔希、蔡斯 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2、侵染细菌的过程①吸附②注入③复制合成④组装⑤释放
3、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 设计思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4、32P标T2DNA35S标T2蛋白质
5、步骤:①先标记大肠杆菌(一部分放在含35S的培养基若干代,另一部分放在含32P的培养基 ②标记T2噬菌体 T2 +
35S大肠杆菌→35S T2
T2 +32P大肠杆菌→32P T2 ③侵染实验:DNA进入大肠杆菌,而蛋白质没有进入
含35S的T2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上清液放射性含量高 沉淀物放射性含量低 含32P的T2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上清液放射性含量低 沉淀物放射性含量高 【3】生物的遗传物质
以DNA为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 具备细胞结构的
病毒 噬菌体
以RNA为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流感病毒
注意:1、进入细菌的只是噬菌体DNA 2、亲代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 3、子代噬菌体蛋白质
外壳在细菌体内合成
【4】DNA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2、单链连接(磷酸二酯键)双链连接(氢键)
3、空间结构(双螺旋)①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盘旋②基本骨架:
磷酸脱氧核糖在外侧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氢键(A与T之间形成两条氢键,C与G之间形成三条氢键)
4、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①稳定性: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
②多样性:A、T、C、G的排列顺序
③特异性:每一种生物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
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核苷酸 标记32P 32P
氨基酸 标记35S 35S
过程
感染
吸附:噬菌体末端吸附在细菌

表面
注入:噬菌体DNA注入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增殖
合成:在细菌体内,噬菌体DNA复制和其蛋白质外壳合成
组装:在细菌体内,新复制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噬菌体
成熟 释放:细菌体内新噬菌体释放出来 【5】DNA的半保留复制
1、实验











2、场所:线粒体、叶绿体
时间:分裂间期、减Ⅰ间期
过程:①解旋:解旋酶(作用于氢键)
②合成子链:模板、原料、DNA聚合酶
③恢复双螺旋
3、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
条件:①模板②能量③原料④酶⑤适宜的温度、PH值
【6】基因
1、基因的概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信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4n种,n碱基对数
3、单位:脱氧核苷酸
4、与DNA的关系:与染色体的关系:线性关系
与性状的关系:是控制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功能:储存遗传信息、传递、表达遗传信息
二、规律总结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计算
(1) A=T、C=G
(2) A+G=C+T A+C=G+T
A/T=C/G=(A+G)/(C+T)=(A+C)/(G+T)=1
(3) 非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双链上:(A+G)/(C+T)=b
若(A1+G1)/(C1+T1)=a,则(A2+G2)/(C2+T2)=1/a
(4) 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在单链和双链上相同
双链上:(A+T)/(C+G)=b (A1+T1)/(C1+G1)=b (A2+T2)/(C2+G2)=b
(5)(A+T)%= (A1+T1)%= (A2+T2)%
双 单 单
(6)(A1%+A2%)/2=A%
【2】DNA分子复制有关计算
1、15N的DNA放在14N培养液中,第n代形成2n个DNA
含14N的2n个 只含14N的2n-2 2n+1个链 含N15的2个链 只含14N的2n+1-2个链 2、DNA分子中含某碱基数为m,第n代一共消耗了个2nm-m碱基,复制第n代共消耗(2n-1)m碱基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一、基础知识 【1】









1、转录
过程:①解旋(DNA解旋酶、ATP)②配对: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模板链、信息链、有义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ATP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连接:RNA聚合酶,形成一条mRNA
释放:mRNA从DNA上释放,DNA的双链恢复双螺旋
特点:边解旋边转录
2、翻译
概念:以mRNA为模板,原料:20种氨基酸,场所:核糖体,产物:多肽
核糖体:装配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64个密码子,61个有义密码子,3个终止密码子
特性:兼并性(维持物种的相对稳定)
tRNA:结构(三叶草型)
种类:反密码子61种
tRNA61种
功能特性:一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3】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囊性纤维病,由于控制跨膜蛋白CFTR
蛋白缺失了3个碱基。
二、规律总结
【1】计算
1、mRNA上碱基含量的计算(当作DNA一条链)
m个碱基 DNA 2m个
A+U=a DNA分子A+T=2a
C+G=n% DNA分子 C+G= n%
2、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多肽链上氨基酸数=6:3:3:1
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水的数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单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 酶、ATP、mRNA
产物 DNA mRNA 多肽链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