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自来水、火柴、烧杯2个、小刀、澄清石灰水、玻璃片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块,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木条、棉花、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

一、制取O2

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注意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将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于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再熄灭酒精灯。

二、检验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现象:

伸入集气瓶内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分析及结论:

1、

2、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的生成。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品红扩散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认识分子的运动

实验器材:

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

实验步骤:

1、配制酚酞的稀溶液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 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将氨水加入酚酞溶液中从烧杯A 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几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检验分子在空气中是否运动

(1)在小烧杯B 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

(2)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小烧观察几分钟,有么现象发生?

现象:

1中溶液呈无色;2中溶液呈红色;3中烧杯A的溶液渐渐变红

分析及结论: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烧杯A中,与烧杯A中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水的电解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认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2学习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3.练习检验氧气、氢气的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

水槽、酒精灯、试管、橡胶塞、水、电池、电极、导线、火柴、木条。实验步骤:

1、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2、接通直流电,观察两个电机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3.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现象:

1、试管内水面下降,两个电极上有气泡生成,正负电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2、正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气体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分析及结论:

1、正极上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上的气体是氢气;

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实验目的:

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锥形瓶、系有小气球的玻璃管、单孔塞、酒精灯、石棉网镊子、红磷、稀硫酸铜溶液、铁钉、火柴、砂纸、蜡烛、细沙。

实验步骤:

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红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 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1。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

现象:

一、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

平依然平衡。

二、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 m2=36g

分析及结论:

瓶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烧杯中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实验目的:

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实验器材: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

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

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3、制取并检验CO2

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

实验目的:

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体会对比观察的方法。

实验器材:

烧杯、导管、镊子、白磷、红磷、氧气、热水、薄铜片、硬纸圈

实验步骤:

1、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比较。

(1)在500ml烧杯中注入约300ml热水,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2)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将一小块干燥红磷放在铜片的一端,用镊子取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放在铜片另一端。

2、白磷在水下的燃烧

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过少量氧气(或空气)。

现象: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通入氧气(或空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分析及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最低着火点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灭火的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三种条件对蜡烛燃烧不同影响的实验,认识灭火的原理。

实验器材:

烧杯、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火柴

实验步骤: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1烧杯中的蜡烛熄灭;2烧杯中的蜡烛不熄灭;3烧杯中的有气泡产生过后蜡烛熄灭。

分析及结论: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设计简易灭火器

实验目的:

1、根据灭火原理和上述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

2.通过实验设计,开阔思路,学会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设计提供仪器、碳酸钠溶液、浓盐酸

实验步骤:

现象:

自制的灭火器能将小火灭掉

分析及结论:

自制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氧气与可燃物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实验器材:

试管4支、试管架、镊子、火柴、小木条、镁带、锌粒、铁屑、铜丝、铝丝、稀HCl、稀H2SO4、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实验步骤:

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5、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硫酸铜溶液,加入用砂纸打磨过铝丝,观察。

6、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表面清洁的铜丝,观察。

7、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的硫酸铝溶液,加入表面清洁的铜丝,观察。现象:

1、第1支试管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2支试管反应适中,气泡较多。

第3支试管反应较慢,气泡较小。

第4支无任何现象。

2、点火后,可见前3支试管口瞬间出现浅蓝色火焰。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反应现象同上。

4、硫酸铜溶液蓝色,铝丝银白色,硫酸铜溶液中的铝丝表面有红色固

体析出,溶液本身由蓝色变浅绿色。

溶液无色,铜光亮的红色,硝酸银溶液中红色金属无任何现

分析及结论:

1、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2Al+3CuSO4=3Cu+ Al2(SO4)3

Cu+2AgNO3=2Ag+Cu(NO3)2

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 Al>Cu>Ag

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

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架、橡胶塞、镊子、滴管、洁净无锈的铁钉(3)、植物油、棉花、氯化钙(干燥剂)、酒精灯(1)、试管夹(1)

实验步骤:

1、在第1支试管中放入洁净的铁钉和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铁钉未完全浸入水中);

2、第2支试管中洁净的铁钉下半部分浸入蒸馏水中,上半部分浸入到植物油内(铁钉完全浸入液体内);

3、第3支试管先经加热使试管干燥,然后放入洁净的铁钉,再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棉花上放一些干燥剂氧化钙,最后用橡皮塞塞紧。

实验现象

过一周后,第1支试管内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生锈;第2支式管和第3支试管中铁钉未生锈。

分析现象:

第1支试管中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与氧和水蒸气充分接触;第2支试管中铁钉与水接触,与氧气不接触;第3支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

结论: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成放热现象。

2、通过实验设计,开阔思路。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

药匙、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0C-100C) 及根据实验设计需要的其他仪器

固态NaCl、NH

4NO

3

、NaOH、及根据实验设计需要的其他药品

实验步骤:

1、分别在250mI的烧杯中倒入100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向烧杯中分别加入两药匙氯化钠固体,NH

4NO

3

、NaOH,用玻璃棒搅拌,氯化钠完全

溶解后,再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

现象:

分析及结论: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

掌握配制某A%溶液的方法

实验器材:

天平、药匙、烧杯、量筒(50ml)、细口瓶、食盐

实验步骤:

1、计算:算出配制50g,6%的NaCl深液中NaCl和H2O的质量。

2、称量,溶解:用天平称出所需NaCl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中,搅拌。

3、装瓶:把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现象:

1、m(NaCl)=3g m(水)=47g V(水)=47ml

2、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及结论:

m(NaCl)=50×6%=3g

V(水)=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陈桂香

日期:实验题目: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由HCl、H2SO4归纳酸的通性

实验器材:

点滴板、滴管、试管2支、稀HCl、稀H2SO4、石蕊、酚酞试液、锈铁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d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写出Mg、Zn、Fe与稀H2SO4,投入锈铁钉,1分钟后取出,用水洗净铁钉。

现象:

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浅黄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

分析及结论:

1、酸性溶液遇石蕊变红,遇酚酞不变色。

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3、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SO4)3+3H2O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陈桂香

日期:实验题目: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由NaOH、Ca(OH)2学习碱的通性

实验器材:

点滴板、滴管、NaOH、Ca(OH)2、石蕊、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2d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回忆检验CO2的反应。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CO2反应,写出方程式。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碱性溶液遇石蕊变蓝,遇酚酞变红。

2、CO2+ Ca(OH)2=CaCO3↓+H2O

3、CO2+ 2NaOH=Na2CO3+H2O

从本实验可归纳出碱的通性:1、显色反应。2、+非金属氧化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陈桂香

日期:实验题目: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

1、学习判断酸碱反应完全的方法。

2、认识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

烧杯、滴管、酚酞试液、稀HCl、NaOH

实验步骤: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再慢慢滴入稀HCl,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现象:

1、溶液变成红色。

2、红色逐渐减退,直至呈无色。

分析及结论:

1、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

2、NaOH被HCl中和,溶液碱性减弱故红色逐渐减退。

NaOH被完全中和时,溶液不再呈碱性,故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