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1-2015)

学科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和办学水平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是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集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提高学校的层次和内涵,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数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建设现状

(一)专业概况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目前共有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04年首次向全国招生,现有4个年级, 7个班级,共306 人。

统计学专业于2008年首次向全国招生,现有3个年级, 3个班级,共145 人,2011年申请本专业的学位授予权。

(二)专业办学条件

1. 师资队伍

目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共有31名教师,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助教15人;1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具有硕士学位。

2.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深厚的数学基础、较高的职业素养,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工作。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我院现有《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两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经过近三年时间,这两门课程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完善了资料库和相关网页等的建设。在选用教材方面,我们尽量采用全国重点大学教材和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习基地是学校与社会的接口,是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我院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建立起遍布平顶山市(县、区)各个中学的比较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为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统计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比较滞后,需要建立应用统计软件实验室,

开展实践教学。

(3)图书资料建设

图书资料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拓展程度,影响着教师学识的积累程度。我院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较为齐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4)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管理作为专业教学的先导和后勤保障,对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院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步理顺,并走向有序化。

(5)教研与科研建设

教研活动能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教改理论成果能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并取得成效。

近3年来,我院教师在科研和教研方面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以08年为例,我院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参加省、地厅级教研项目8项。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很合理,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合理的梯队;

2. 课程建设方面比较薄弱,校级精品课程比较少,目前还没有省级精品课程;3.科研所需的专业图书资料和外文期刊及电子资源太少,科研水平和科研质量还亟待提高;

4. 实验室建设比较滞后,急需建立应用统计软件实验室。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15年,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预期发展目标为学生数控制在900名左右,教职工人数控制在45名左右,研究生学历教师达100%,本科专业数达到3个。

我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大专业、小方向,分流培养、适应社会”的培养模式,办好办强现有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在未来的五年内至少增加一个人才需求前景好的相关本科专业,如《金融数学》等,增强专业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力争到2015年前后能独立或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一)专业发展规模

表1 “十二五”期间新增专业规划

表2 “十二五”期间现有专业发展规模

注:专业发展规模是指在校生人数。

表3 “十二五”期间特色专业建设规划表

(二)专业群建设

我院以传统优势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为核心专业,以统计学、金融数学等多个专业为方向组建专业群。通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建设,辐射带动统计学和金融数学专业的全面的发展,优化配置和组合各种资源,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本院的传统骨干专业,也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如何保持这一专业的传统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采用模块式教学。有些模块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在大学并没有学过,这使得现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很难实现对中学数学的指导。因此,调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着力加强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联系与渗透,加强数学课程群建设,是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针对专业数学课程的弊端,我们认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课程体系应作如下调整:

1.加强基础。以数学分析、微分方程、实变函数为主体构建连续变量的基础;以离散数学、组合数学、运筹学为主体构建离散变量的基础;以概率统计为基础构建随机变量的基础;以数学建模为代表构建应用数学的基础。

2.整体优化。为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把本专业的数学课程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选学知识和讲座知识等四个课程群。

基础知识课程群主要是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中所需的最基本的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专业知识课程群就是能体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点的课程。包括复变函数、组合数学、初等数论、初等数学研究等。

选学知识课程群是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拓展课程。包括应用泛函分析、课程论、图形覆盖、染色问题等。

讲座知识课程群主要就是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分析、数学文化、风险与决策、球面三角、统筹与优选、差分方法、数学评价、数学思想与数学史等。

3.强化应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纯粹研究数学而是应用数学知识来讲授数学,从事教学实践与创新。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切实可行的道路,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的有效途径,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板书”规范、生动、清晰、表现力强,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效率高,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演示、展示和插图。尤其是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中概念的形成、图形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能给学生生动的立体感觉和直观印象。

(三)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长期的教学与实践,我们提出了“三个融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创新

人才培养。“三个融合”就是“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所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就是强调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就是强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就是强调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教学,一定要以一流的科研为背景,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使现代教育理念真正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要经常开展转变教学思想大讨论,召开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引导广大教师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我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由数学教育专业发展而来,是传统的师范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优势和基本特色。

我们要以牢固树立师范生的专业信念为基础,以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平台,强调“观课+实践+反思”,采用校内与校外有机衔接、互为补充的方式,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质。

要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主动向中学延伸,与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搭建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互动平台。聘请中学优秀教师到校讲学、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能力训练,共同承担教研教改项目,参与一线教师的教学与改革。

学生教学能力训练及教材选用要与中学教育同步,学生在校期间即形成教学能力,毕业即可顶岗工作。

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及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方面:

1. 改革课程体系,搭建基础理论平台作为“学会方法”的蓄水池,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遵循六个原则,这六个原则用“六个对接”来概括:①课

②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对接;

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

④课程内容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接;

⑤全面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化培养对接;

⑥认知规律与能力构建对接。

另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举措包括:

①落实和强化课程组及负责人制度;

②强化重点课程建设;

③重视教学内容改革;

④选用优秀教材。

2.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实践演练平台,将包括认识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全部纳入整个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构成:

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实验课程包括有“SPSS”软件,“数据挖掘”和“数学建模”等,通过实验理解数学理论、统计学方法论等基础知识,熟悉主要统计、分析统计软件的使用、开发技能;

②综合性实验教学,包括综合性课程设计、专业知识实习等,主要要求学生对综合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有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统计工具的综合应用;

③探索性实验教学,通过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专业知识探索性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完善课题、项目牵引,搭建创新研究平台。

具体措施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调查和研究项目;依托社会实践、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调查项目。

5.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各项相关的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教学制度建设;建立系统的教学活动制度;建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激励制度。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不断更新与提升教学队伍,使之在学术水平、教学质量、数量与结构等方面适应我院长远发展的要求。逐步优化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重点加强专业、教学、

课程、学科方向等方面的梯队建设。经过5年建设,教师总量增至45人左右,结构层次不断提高,并实现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3%,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3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100%,培养或引进3—5博士研究生。建成2-3个有特色的研究队伍。力争省部级课题2—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平均每人每年至少发表学术论文1篇。

2.建设内容

以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师建设,形成2-3个教学团队。

加大引进高水平人才力度。制定和落实学院引进人才的政策,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教师补充坚持高起点,把好“入口关”。重点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在“十二五”期间,分层次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建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名单,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通过学历提高、进修培训、访问考察、实践锻炼、科研攻关等形式加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在同类院校中专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教学、科研带头人。

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教学习惯好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是学院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部分。坚持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完善兼职教师资格审查和聘用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质量和任教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切实发挥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表4 “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人数、职称及分布情况

(二)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目标

我院现只有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两个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三年时间,这两门课程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完善了资料库和相关网页等的建设。在搞好原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要尽快组建教学研究团队,争取在5年之内,再有1-2门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通过培育校级精品课程,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以促使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表5 “十二五”期间课程建设规划表

2.课程建设内容与措施

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不断进修学习,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和数学教学方法上不断提高。教研室要制定相应的业务考核措施,认真进行考核。

加大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实践,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训练机会,组织好我省及我校教师技能比赛活动,推出确能代表我校(我院)实力和水平的教师新秀(教学能手)。做好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通过观摩与实践,使数学专业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初步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为他们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计划扩建数学建模实验室以及新建应用统计实验室,计算机数量争取达到100台左右,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及统计学专业的实践课能够正常进行;积极联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校外教育实习基地,以及统计学专业的实训基地。

2.建设内容

2.1基地类别

根据专业结构情况和发展需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按照师范类、应用类两大类进行规划建设。

2.2主要建设内容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主要内容按照“软硬结合,软件为主;硬件建设,校内为主”的思路进行。

2.2.1.软件建设主要内容:

(1)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

(2)学校与基地共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活动;

(3)基地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等。

2.2.2.硬件建设主要内容:

(1)必需的实践教学用品;

(2)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

(3)开发学生实践潜能、创新实践项目建设等。

2.3 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

2.3.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

(1) 市内及周边地区县级(含县级)以上的中学;

(2)有素质良好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3)能为实习生提供基本生活设施和安全卫生条件;

(4)每次能同时接受5人以上的学生实习。

2.3.2 统计学和金融数学专业(应用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条件

(1)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硬件设施、教学条件等方面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

(2)能提供一定的实践教学师资条件,能接受一定规模(5人以上)学生实习,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有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基地共建双方应互惠互利、义务分担;

(4)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拓宽办学渠道,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表6 “十二五”期间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表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XX职教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成立于1993年,于2003年被评定为市级骨干专业。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占33%,硕士研究生6名,占25%,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58%,另有兼职教师5人,大多是行业工程师,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比例及职称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学生732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97.8%,专业对口率72%。专业实习实训场地面积720余平米,拥有仪器设备448台(套),其中大型设备5台(套),总价值241.36。专业实训室需加强建设。 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全国动漫基地落户滨海新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积极应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依托学校多年办学优势和人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信任,遵照“老专业做大做强、新专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努力形成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力争将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700人左右,发展成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完整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建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建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我校建筑专业是一个老专业,于1986年开始建立,与历城区建委合作办学,历城区建委在办学资金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大力协助,1995年以前,本专业是我校的龙头专业,每年招收两个教学班100人左右。1996年以后,历城区建委不再与我校合作,开始自主招生、自主分配,由于多方面原因,招生人数逐年减少,目前在校生人数为:2008级16人,2009级42人。 2、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2)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投资2000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行业紧密合作,为建筑专业建设和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3)在济南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有我校还设立有建筑专业,其他学校有的取消了本专业,有的已升为高职,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4)发挥教学团队的智力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参与学校和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3、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系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胜任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掌握工程材料、结构分析、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施工技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建设规划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总目标:近期省级示范性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远期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做好专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专业建设现代化。 二、专业建设实施 1.师资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机床操作技能,懂得机床维护,掌握并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师资建设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培养教师,送教师不定期出去培训,到工厂锻炼,使教师水平和教学随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办学要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是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高,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生源建设 大力加强专业生源建设,吸纳相应层次优秀的生源,保证专业发展后劲。同时,优秀生源一般在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能扩大专业乃至学校的影响,促进学校和专业的招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对内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热爱学校和专业,这样使学生成为学校和专业的热心宣传者。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首先需建立稳定、完善符合中职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心是建设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在教研室内选择一门适宜课程。对教研室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其次需要完成课程操作文件,亦即编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炼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试验等一系列教学元素。最后,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使评估能正确反映教学的水平。 此外对专业的课程需要研究出本专业需整合的课程,探索出课程的整合思路与整合方法,为改革服务。 中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等能比较稳定,形成本专业的课程特色,并完成一门学校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远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文件体系和制定制度,完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目的有两点:一是选择或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教学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出版教材,提高本校专业影响力。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的教材具有实用,综合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整合。教材的课程整合应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来进行。满足整合要求的教材主要以基础性,需综合的教材为主。初步考虑,整合教材包括数控机床常用刀具、夹具的知识,数控加工工艺知识;CAD/CAM软件应用,包括常用CAD软件知识和常用CAM软件知识;数控机床技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计算机与数学的关系

数学与计算机的联系 曹干 (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摘要:数学与计算机在生活及学术等各个领域联系较多,在此文中,我谨以数学与计算机的逻辑关系和在学科上的应用联系作为分析线路,具体解析计算机与数学的联系。 关键字:逻辑关系、学科联系 一、数学与计算机的逻辑关系 想要学好计算机却是跟数学分不开的,数学与计算机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数学功底,是很难在计算机这个行业里有所作为的。单纯依靠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开发,比如图片处理、小系统的开发,这还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要完成更深层的开发,比如:系统集成、动画制作如3D游戏等,还是不行的,这要用到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没有数学理论作为基础是很难完成这些工作的。数学知识也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理论后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比较有名的谷歌搜索,这些搜索无不用到高深的复杂的算法,而这些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所以说数学是计算机的基础,数学家未尽是计算机专家,而计算机专家却一定是数学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有时忙得手忙脚乱,但知道它们的关系后,却又让我以此来助彼,两者互相结合起来,使我的专业更见长了。对于数学的教学,还是有点感受的,下面收集起来说一下,以此共勉。 数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用到它,所以不能对它轻视。从教学中看出学生的基础是好还是差的,中学数学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深度也不是怎样,所以要求学生能学好数学,只将基础打好,打扎实了,才能发展数学,也才能学好数学。所以教学中,我常教学生要养成勤练勤,习期养成习惯,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而且要他们务必要虚心、认真,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从计算机与数学的关系得出的一点体会吧。 二、数学与计算机的学科交融 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关系有点奇怪。二三十年以前,计算机科学基本上还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而现在,计算机科学拥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众多的研究人员,在很多方面反过来推动数学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孩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身上始终流着母亲的血液。这血液是the mathematical underpinning of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也就是理论计算机科学。 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另一个交叉是计算数学/数值分析/科学计算,传统上不包含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内。最常和理论计算机科学放在一起的一个词是什么?答:离散数学。这两者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它们在不少场合下成为同义词。 传统上,数学是以分析为中心的。数学系的同学要学习三四个学期的数学分析,然后是复变,实变,泛函等等。实变和泛函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数学的入门。在物理,化学,工程上应用的,也以分析为主。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一些以前不太受到重视的数学分支突然重要起来。人们发现,这些分支处理的数学对象与传统的分析有明显的区别:分析研究的对象是连续的,因而微分,积分成为基本的运算;而这些分支研究的对象是离散的,因而很少有机会进行此类的计算。人们从而称这些分支为“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的名字越来越响亮,最后导致以分析为中心的传统数学分支被相对称为“连续数学”。 离散数学经过几十年发展,基本上稳定下来。一般认为,离散数学包含以下学科:1) 集合论,数理逻辑与元数学。这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2) 图论,算法图论;组合数学,组合算法。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是算法,而大量的算法建立在图和组合的基础上。 3) 抽象代数,代数是无所不在的,本来在数学中就非常重要。在计算机科学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代数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商务英语专业“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华桥外国语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评估整改工作,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二、专业发展现状 1.自然情况 (1)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专任教师8人,外籍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19人,共占教师总数的79%,主讲教师31人,占教师总数的97%,“双师双能”型教师5人(其中包括3名专职教师、1名外教、1名专任教师),35岁以下教师15人,36至50岁教师9人,51岁以上教师8人。专业带头人2人。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 (2)目前有12个专用多媒体教室,保证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部分课程的教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共用2个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国际金融模拟实验室)。还建立了1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承担省级教学研究课题7项,校内课题14项,学生科研课题6项。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现拥有社团18个,每周由外教举办3次英语口语角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不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汽博会、东北亚贸易博览会、瓦萨国际滑雪节及其它在长春举办的大型展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年轻教师懂专业,但缺乏教学经验;转型教师有教学经验但缺少专业知识;青年教师缺少商务实践和教学经验;急需引进既精通英语,又在经济学、管理学有较深造诣的中年骨干教师。 (2)因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教材均为首轮使用,对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删减、教学方法等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3)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参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4)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3年-2016年) 一、专业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于2013年,前身源于艺术设计专业,我校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设立,涵盖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两个方向,2012年在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式独立出来,于2013年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培养具备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能力,能在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领域内从事品牌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2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本专业现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基地2个,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立项各级教改、科研课题10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总体规划,结合我院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科研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与规划,从而实现专业的全面建设发展,逐步凸显专业特色,争创品牌专业。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贯彻“校企”协同创新的精神,

培养“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到2016年,圆满完成视觉传达设计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结项工作,并积极申报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力争把视觉传达设计建设成市级重点专业。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根本,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知识与能力,能在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领域内从事品牌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使基础理论课程更加扎实、实践教学得到突出,学生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经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认识实习、校外生产实习与就业实习等多方位实践学习,应用技能突出。 五、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到2016年,师资队伍达到34人,形成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并努力建设1个校级教学团队, 1名校级教学名师,培养1名市级青年教学名师。 1、每年引进2-3名副高以上职称人才、3-4名重点高校毕业的硕士以上的青年教师。 2、每年组织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每年定期推选优秀1-2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推行导师制老带新的单科培养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 )》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 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 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高8 人、讲师1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 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 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气质联用仪等1100 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 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 1 项、省部级15 项、横向项目4 项,省教育厅12 项。发表研究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 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开发橡胶、塑料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12个,

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师资队伍信息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师资队伍信息 2013-10-19 李星,男,汉族, 1964 年生,博士(德国),宁夏大学教授 , 曾任宁夏大学副校长,现任宁夏师范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文摘》副主编,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中文核心期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科协委员,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八届、第九届中国数学会理事,第七届宁夏青联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第七届、第八届宁夏政协委员;第十届宁夏人大代表;首届宁夏高级专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宁夏数学会理事长;宁夏力学会理事长;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学科“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211 重点学科“数学力学及工程技术科学计算”的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获青年教师奖,首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 , 中央直接联系专家。

马应虎,男,回族,1958年7月出生,宁夏海原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宁夏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2000年评聘为教授,曾任固原师专数学系副主任、主任、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2005年8月任宁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现任宁夏大学副校长。 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获得者;“数学与应用数学”区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数学与应用数学”区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宁夏师范学院“基础数学”校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区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的主要完成人,主要担任“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7年主持完成区级教改项目“普通高校兼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08年主持完成区级教改项目“宁夏高校专业建设发展趋势研究”;2009年主持完成区社科项目“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参与完成2个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主持完成3项校级教学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发表《发挥师范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等研究论文8篇;出版《近世代数基础》等专著4部,主持完成的”近世代数教学改革研究“获2011学年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研究报告《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完成人);2010年研究报告《宁南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流动与教育公平研究》获宁夏首届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2010年著作《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获宁夏首届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我科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对一个学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检验科共有检验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主管检验师2人,检验技师4人,检验士5人,无职称人员14人,检验本科1人,检验大专7人,检验中专11人,非检验专业人员3人,无主任和副主任检验师。因此我科的人员素质还很薄弱,因此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近期目标:2年内要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 人员4名,至少要有1名检验本科,检验师职称人员达到7人以上,保证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名检验师。 2.中期目标:2013年至2015年内要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专业技术人员6名,至少有2名检验本科。 3.远期目标:十三五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40人, 至少有1名主任检验师,2-3人副主任检验师,主管检验师至少8人,检验本科8人,保证每个专业组有一名检验本科和一名主管检验师专业技术人员,2名检验医师,争取十三五人员编制和人员素质达到三级医院水

平。 具体措施: 1.扩大宣传工作和采取优惠政策引进人才。 2.鼓励本科中专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专和本 科的学习。 3.选送思想品德好,肯专研业务技术的年轻人到上级 医院进修学习进行重点培养。 4.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学科活动和专业学习 班。 二.检验设备 没有精良的设备,没有先进的仪器是走不到学科的前沿。近几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流现代化先进的医疗大型检验设备,目前检验科有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日本SysmexXT-1800i、西门子ADviA、法国ABX-PENTRA60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日本SysmexKx-21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日本SysmexUF-50尿液沉渣分析仪、长春迪瑞500尿液分析仪、西门子IMMULTE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西门子ADVIAcentaur-xp 化学发光分析仪、西门子Microscan药敏细菌鉴定仪、SA-6000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雷杜ABL-520血气分析仪、

X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XX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X学院成立于X年X月,目前有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铁道供电技术等4个专业。现有教职工X人,1个省级教学团队(矿山机电),省级教学名师X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X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X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X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X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X项,学生参与省级职业技能达赛共获奖X人,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X学院现有有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铁道供电技术等4个专业,近年来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项目的探索建设,拥有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X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X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X门。 学院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现有教师X人,其中专业课教师X人,副高以上职称X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X人,机械类教师X人,电气类教师X人。 各专业所处位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矿山机电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专业。 2016年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X省第3个申报该专业的学校。 2017年申报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是X省中游水平专业。 (二)需求分析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求分析 随着石油化工、汽车、现代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工业机器人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机电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高端技能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已经变的密不可分,从而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的高效性从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员工,然而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技术型员工。总体上看来,从事机电行业的人员数量非但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情况就变成了: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了,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向既“懂机”又“懂电”的方向发展。因此,与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极为短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为主,占总比例的85%。并且机电类高职毕业生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规模中工作的比例占到78.2%,这与近几年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比较迅猛有关,也成为近几年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企业,同时这些也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就业的主渠道。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第一份工作岗位生产加工占35%,维护维修占23%,专业对口率达74%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第一线生产岗位人数变少,但在企业管理岗位和营销方面人数增加很快。

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浅析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及应用中的应用

图1 为两相开关建立模型的有穷自动机 3.4 离散数学与编译原理 编译程序是计算机学科中比较高深的专业课,是计算机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程序。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而论,一般都含有八个部分: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错误检查和处理程序,各种信息表格的管理程序。 离散数学里的计算模型章节里就讲了三种类型的计算模型:文法、有限状态机和图灵机。具知识有语言和文法,带输出的有限状态机,不带输出的有限状态机,语言的识别,图灵机等。短语结构文法根据产生式类型来分类:0型文法,1 型文法,2型文法,3 型文法。以上这些在离散数学里讲述到的知识点在编译原理的词法分析及语法分析中都会用到。 由于自然语言都极为复杂,对一个自然语言,看起来不大可能说出它的所有语法规则,因此,将一个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个语言的研究,引出形式语言的概念。与自然语言不同,形式语言是由一组意义明确的语法规则定义的,语法规则不仅对于语言学和自然语言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也很重要。 形式语言的句子是用语法来描述的。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中,经常出现两类问题:(1)怎么能够确定一组单词是否组合成了形式语言的一个有效句子?(2)怎么才能产生形式语言的一个有效句子。在考虑这两类问题时,文法的使用十分有益。 离散数学里定义了短语结构文法。G=(V,T,S,P)由下列四部分组成:词汇表V,由V 的所有终结符组成的V的子集合T,V的初始符S,和产生式集合P。集合V-T , 记为N,N中的元素称为非终结符。P中的每个产生式的左边必须至少包含一个非终结符。 编译原理中的词法分析运用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确定的有穷自动机,从正规表达式到NFA。在语法分析中运用了上下文无关文法,非上下文无关文法,LL(1)文法,LR 文法。这些表达式与文法都在离散数学中有相关的描述。因此,离散数学也是编译原理的前期基础课程。 3.5 离散数学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以让机器完成那些如果由人来做则需要智能的事情的科学。虽然人工智

吉林师范大学十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吉林师范大学“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6年10月20日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高等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吉林师范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5-2020)》和《吉林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十五”期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基本完成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初步形成以教师教育专业为基础和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为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五”期间,学校形成了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协调发展的格局。设有本科专业39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0个。实现了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有机结合,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 (三)重点建设了8个校级示范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历史学、物理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

(四)实现了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本科在校生人数为12266人,其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80%,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整体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学校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专业建设要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坚持遵循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规律原则。专业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念,在扩大专业数量的同时,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力求达到人才需求现实性与人才培养科学性的统一。 3.坚持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深入研究基础教育,适时改造与完善原有教师教育专业,适应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建设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需要我们对专业结构进行调

汽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汽车专业建设与发 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积极应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依托学校多年办学优势和人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信任,遵照“老专业做大做强、新专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努力形成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力争将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700人左右,发展成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为学生就业时刻准备着

的”的办学特色。主动适应计算机产业结构调整及滨海新区经济建设需要,调整专业建设与办学方向。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网络及应用、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等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经过专业建设的目标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来立基点、建框架、挖内涵、保实效。 重点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努力为计算机产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计算机专业建设成为天津市领先、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经过对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社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根据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学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了如下专业教学体系。 1、必修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