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AP-按销售订单采购生产系统实现之配置和操作

SAP-按销售订单采购生产系统实现之配置和操作

SAP-按销售订单采购生产系统实现之配置和操作
SAP-按销售订单采购生产系统实现之配置和操作

按销售订单结算

——系统实现及操作

目录

1、两种业务场景 (3)

1.1无差异模式 (3)

1.2有差异模式 (3)

2、无差异模式 (4)

2.1系统实现 (4)

2.1.1生产订单结算的相关配置 (4)

2.1.2销售订单成本控制的相关配置 (9)

2.1.3销售订单结果分析的相关配置 (14)

2.1.4销售订单结算的相关配置 (21)

2.2业务流程操作步骤 (22)

2.2.1创建物料 (22)

2.2.2创建BOM (23)

2.2.3定义计划作业价格 (23)

2.2.4创建工艺路线 (25)

2.2.5创建销售订单 (26)

2.2.6按单采购 (26)

2.2.7创建生产订单 (28)

2.2.8发料至生产订单 (29)

2.2.9报工 (30)

2.2.10生产订单收货 (32)

2.2.11销售订单发货过账 (32)

2.2.12销售开票 (33)

2.2.13成本中心费用实际过账 (34)

2.2.14成本要素分割 (34)

2.2.15计算实际作业价格 (35)

2.2.16作业价格重估 (35)

2.2.17结算生产订单 (35)

2.2.18销售订单结果分析 (36)

2.2.19销售订单结算 (37)

2.3其他情况 (38)

2.3.1销售订单未开票 (38)

2.3.2对销售订单部分开票 (42)

2.3.3对销售订单剩余数量开票 (45)

3、有差异模式 (48)

3.1系统实现-与无差异模式的区别 (48)

3.1.1库存评估的区别 (48)

3.1.2生产订单差异计算的配置 (49)

3.1.3结果分析的分配的区别 (52)

3.2业务流程操作步骤 (53)

3.2.1创建物料 (53)

3.2.2创建BOM (53)

3.2.3定义计划作业价格 (54)

3.2.4创建工艺路线 (55)

3.2.5创建销售订单 (56)

3.2.6采购 (57)

3.2.7创建生产订单 (57)

3.2.8发料到生产订单 (58)

3.2.9报工 (59)

3.2.10生产订单收货 (61)

3.2.12销售订订单发货过账 (62)

3.2.12销售开票 (63)

3.2.13费用实际过账 (64)

3.2.14成本要素分割 (65)

3.2.15计算实际作业价格 (65)

3.2.16作业价格重估 (65)

3.2.17生产订单差异计算 (66)

3.2.18结算生产订单 (66)

3.2.19销售订单结果分析 (67)

3.2.20销售订单结算 (68)

1、两种业务场景

1.1无差异模式

A公司产品按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各个部门的业务及其在SAP系统中的实现采取下列方式:1、采购部门(MM模块):按销售订单进行采购;

在创建采购订单时,输入相对应的销售订单,采购收货完毕,原材料成本不经过生产订单,直接进入销售订单。

2、生产部门(PP模块):按销售订单进行生产;

创建生产订单时,输入相对应的销售订单,报工到生产订单,如果SAP后台配置中,“需求层”中科目分配所对应的“评估”为空(即:不进行库存评估)的话,生产订单收货时就不会有会计凭证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订单的结算规则为SDI(销售订单),在生产订单结算时将作业价格结算至销售订单。

3、销售部门(SD模块):根据客户需求建立销售订单,生产收货之后,需要重新在销售订

单上做可行性分析,产生可交货的计划行,再进行发货过账。如果SAP后台配置中,“需求层”中科目分配所对应的“评估”为空(即:不进行库存评估),发货过账时不会产生会计凭证。

4、财务部门(FI/CO模块):采取先结算生产订单(将生产订单结算至销售订单),再结算

销售订单(计算在制品,结算销售成本)的方式进行结算。

1.2有差异模式

B公司产品按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各个部门的业务及其在SAP系统中的实现采取下列方式:

1、采购部门:一般采购;

2、生产部门:按单生产,生产订单收货时有会计凭证产生,生产成本转出到产成品;

3、销售部门:销售订单发货过账时有会计凭证产生,产成品成本结转至销售成本;

4、财务部门:按销售订单结算,先结算生产订单,生产订单结算的接收方为物料,再结算

销售订单。

2、无差异模式

2.1系统实现

这里只讲CO 模块的后台配置。

2.1.1生产订单结算的相关配置2.1.1.1定义结算参数文件

当缺省对象类型选择“SDI”时,生产订单的结算接收方为销售订单,生产成本要求结算至销售成本,所以,“实际成本/销售成本”应该选择“将被全部结算”;

缺省值中的“分配结构”可以选择已经定义好的分配结构,详见2.1.1.2;

右边有效接收方中的“物料”和“销售订单”都必须为“可选结算”。

注意:

如在生产订单结算参数文件中不定义分配结构,在创建销售订单时,会出现以下错误信息:

2.1.1.2定义分配结构

定义分配结构中的成本要素的结构(即: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

定义发送方要发送的初级成本要素的区间范围:

定义发送方要发送的次级成本要素的区间范围:

定义初级成本要素中的接收方:

定义次级成本要素中分摊用成本要素:

2.1.1.3定义结算凭证的编号范围

2.1.2销售订单成本控制的相关配置2.1.2.1定义帐户分派类别(系统自带)按销售订单结算时,在这里我们使用科目分配类别E。

消耗记账“E”决定了按销售订单进行结算。

需求类别中的科目分配类别和评估)

●在这里,将科目分配类别、销售订单的结算参数文件、以及销售订单的结果分析码分配

给需求层“040”。

●左边的“成本核算”部分确定了销售凭证(报价单和销售订单)成本估算时所选的变式;

●右边的“科目分配”则确定了按销售订单结算时的一些重要参数。其中,“科目分配类

别”已经在2.1.2.1中讲过,这里不再赘述。“评估”决定了是否对库存进行评估,见下图所示:

“评估”为空,确定了生产订单的结算接收方为销售订单,对生产订单收货和销售订单外向交货过账时都不会产生会计凭证,生产订单不能计算差异和在制品。

将需求层“040”分配给需求类别“KE”。2.1.2.4将需求类型分配给行项目

将需求类型分配给销售订单的行项目类别。

2.1.2.6将需求类别分配给策略组

将需求类别“KE”分配给已经定义好的策略组“20”。

2.1.2.7定义销售定单行项目

为按单生产物料定义专门的行项目。

2.1.2.8定义物料的项目分类

将物料与行项目关联。

2.1.2.9项目类别分配

将上面定义的行项目类别和物料的项目类别分配给销售订单类型。

2.1.3销售订单结果分析的相关配置

2.1.

3.1定义结果分析码

一个结果分析码代表了一种结果分析的评估方法,详见2.1.3.3。

2.1.

3.2定义结果分析版本

注意:

1.“传送至财务会计”,这个选项决定了最终的结算是否能产生会计凭证,对“传送至财务会计”打勾,最终结算才能产生会计凭证。但必须在定义好“财务会计的记账规则”之后才能对此选项打勾。

2.在计算在产品WIP或结果分析中,勾选“相关销售订单产品中的定单”的话,如果在结算完销售订单后,生产订单的成本又有所改变,只需要再次结算销售订单,即可以把生产订单上的成本结转出来;反之,则必须先结算生产订单,将成本从生产订单转到销售订单,然

后再结算一次销售订单。

2.1.

3.3定义结果分析的评估方法

1000控制范围下的000004结果分析码并未启用专家模式,启用的是简单模式。双击该行之后,进入该结果分析码对应的评估方法:

结果分析方式(05):在结算过程中,将未实现的成本(如在制品、产成品、准备金等)资本化的方式;

状态控制:

结果分析状态(REL):表示在销售订单行项目状态为REL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结果分析;删除的存货/准备金状态(FNBL):表示在FNBL的状态下实际成本均结转为销售成本,而不会结转到在制品或准备金中;

利润基值:

销售订单的成本估算:表示销售订单结算时,销售成本先取销售订单成本估算的计划成本,当实际发生的成本(实际成本+在制品)大于计划成本时,销售成本才取实际成本+在制品;销售订单物料的标准价格:表示销售订单结算时,销售成本先取物料的标准价格,当实际发生的成本(实际成本+在制品)大于标准价格时,销售成本取实际成本+在制品。

评估等级:

总计层的评估:表示在成本总计层面进行结果分析,并不对每一个行标示进行结果分析,“行标示”详见2.1.3.4;

行标识层评估:表示对每一个行标示进行结果分析。例如,系统将计算,哪些资本化成本是物料成本,哪些是生产成本。

仅用于特殊方法的参数:

基础数量(B):表示开票的数量是结果分析的基础,以开票数量为结转销售成本的依据,为开票的数量的成本计入在制品。

2.1.

3.4定义行标示

“行标示”用于对进行结果分析相关的成本要素或收入要素进行分组。

2.1.

3.5定义结果分析的分配

此处定义了1000控制范围下,000004结果分析码的4个行标示分别对应的成本要素的区间范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