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推动科学教育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教育、科学、心理

B. 教育、科学、社会

C.教育、历史、科学

D. 教育、哲学、科学

2、科学的社会价值最大地表现为它的()

A. 社会性

B. 创新性

C. 人文性

D. 发展性

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多为()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特殊注意

D. 专一注意

4、小学低年级学生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 由随意游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转化

B. 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独立的自主活动

C. 由书面表达到言语表达

D. 由接受别人的照顾到照顾别人

5、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A.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态度

B.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习惯

C.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道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D.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6、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 注重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B. 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方法的初步了解

C. 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D. 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知识的掌握

7、在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依赖于()

A. 教师的指导

B. 同伴的帮助

C. 家长的鼓励

D. 自我探索

8、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A.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B.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C.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D.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9、小学科学教育活动课一般分为两种()

A.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兴趣小组

B.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教育活动课

C.科学教育活动课和课外科技兴趣小组

D.综合实践活动与专题教育课

10、小学科学教育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

A.增长知识

B.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C.情感体验

D.加强对科学的理解

11、STS是以下哪三项的英文缩写()

A.科学、教育、社会

B.社会、技术、科学

C.社会、技术、科学

D.科学、技术、社会

12、至1984年底大约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体的科目出现在美国的中小学课程和大纲中,

其中较为著名的课程是于1988年正式开设的()

A. 《科学与社会教育单元》

B. 《为明天的世界而准备》

C. 《社会中的化学》

D. 《自然科学》

13、科学包括()

A. 科学发现的知识与过程

B. 科学发现的知识与精神

C.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D. 科学过程与科学态度

14、最早提出主动学习与科学认识过程相结合的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

A.加涅

B.奥苏泊尔

C.杜威

D.泰勒

15、在科学教育中,学生学习需要遵循参与体验原则,参与体验包括()

A. 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参与能力

B. 参与目的、参与态度、参与能力

C. 参与目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

D. 参与意愿、参与目的、参与态度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

2、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有哪些?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谈谈对英国的STS课程的认识。

2、如何理解科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原则?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 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的渴望,我再次捧起《小学科学课标》,再次领悟课标精神。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在小学阶段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内容按照《标准》的要求,围绕明确的科学概念展开;要考虑该年龄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认知发展的特点;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建构科学概念的起点。引入科学探究过程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探究活动要有

足够的实验环节,提供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要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要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要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要给教师提供进行形成性评测的建议和标尺;要考虑学生性别、民族的特点和特殊的需求;要对安全和卫生提出明确的提示;指出在完成某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特殊设备和器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人才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从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校内资源 教师是科学课程中最关键的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课程资源建设的首位,加强各类职前、在职教师培训。实物资源包括科学教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网络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利用这些资源,设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信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它的获取主要来自教材、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和公共信息资源。 校外资源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聘请科学技术领域的有关专家作科学技术报告,参与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指导。发挥社区、各地科学技术协会和科

2015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 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B______。 A. 圆周式课程 B. 螺旋式课程 C. .逐步深入课程 D. 直线式课程 满分:2 分 2. 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C______。 A. 从做中学 B. 反省思维 C. 主动作业 D. 问题教学 满分:2 分 3. 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B_______。 A. 轮形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STS课程 满分:2 分 4. 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B________。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阶段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满分:2 分 5.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A_____。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满分:2 分 6. _____C___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满分:2 分 7.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B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满分:2 分 8.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______C____。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2 分 9.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______D______。 A. 杜威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满分:2 分 10. 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B_____。 A. 目标模式 B. 过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批判模式 满分:2 分 11.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D________。 A. 课程目标 B. 学生需要 C. 社会需要 D. 教师计划 满分:2 分 12.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___B_______。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满分:2 分 13. 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D_____。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满分:2 分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2017年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整理笔记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标准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推动科学教育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 A.教育、科学、心理 B. 教育、科学、社会 C.教育、历史、科学 D. 教育、哲学、科学 2、科学的社会价值最大地表现为它的(A ) A. 社会性 B. 创新性 C. 人文性 D. 发展性 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多为( B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特殊注意 D. 专一注意 4、小学低年级学生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 ) A. 由随意游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转化 B. 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独立的自主活动 C. 由书面表达到言语表达 D. 由接受别人的照顾到照顾别人 5、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D ) A.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态度 B.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习惯 C.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道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D.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6、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B ) A. 注重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B. 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方法的初步了解 C. 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2019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科学教学论考研真题

2019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科学教学论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下列属于此类植物的是 A.大麻 B.天麻 C.蓖麻 D.亚麻 2.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3.右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4.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5.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6.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A.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与克隆技术相比,二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7.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P点开始向吸盘B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则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像为

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顺序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层面的、循环 发展的过程。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五个重要的要素。 表四列出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包括5 个基本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解和举例说明。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要素,需要将其融入丰富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实践,动手动脑, 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灵活地运用,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表四、科学探究内容标准 25.提出和聚焦问题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应始终贯彻“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等基本课程理念。只有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分析教材时,需要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标准》中确定的主要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考虑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发展途径来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和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次探究活动宜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不宜向学生提出涉及复杂系统、超出儿童探究能力的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应尽可能包含定量测量和表达的内容;不宜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但是可以联系科学对他们周围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和实践,如建立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等。 (二)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 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以及画图(网状

小学语文教学论 作业及答案

1、 语文主要是通过()来影响人生的。 (2 分) A.写作 B.表达 C.阅读 D.听说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2、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2 分)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3、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2 分)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4、 ()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 B.日记 C.叙事 D.讲故事 我的答案:A 得分:2分 5、 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2 分) A.宽松 B.和谐 C.自主 D.指导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6、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2 分)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7、 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2 分)

B.情景性 C.自主性 D.复杂性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2 分)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9、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 (2 分) A.国文 B.国语 C.语文 D.文学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10、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2 分)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我的答案:D 得分:2分 11、 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 分) A.学会学习 B.学会思考 C.学会求知 D.学会独立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12、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2 分) A.游戏识字法 B.象形会意识字法 C.情景识字法 D.词串识字法 我的答案:A 得分:2分 13、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2 分)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 个选择题组成,每题 1 分,共15 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 ,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 分。作业总分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5 题) 1、推动科学教育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 ) A.教育、科学、心理 B. 教育、科学、社会 C. 教育、历史、科学 D. 教育、哲学、科学

2、科学的社会价值最大地表现为它的(A ) A. 社会性 B. 创新性C. 人文性 D. 发展性 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多为 ( B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特殊注意 D. 专一注意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4、小学低年级学生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 ) A.由随意游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转化 B.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独立的自主活动 C.由书面表达到言语表达 D.由接受别人的照顾到照顾别人 5、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基本内 容是(D ) A.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态度 B.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习惯

C.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道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D.知道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行为习惯 6、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B ) A.注重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B.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方法的初步了解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C.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D.注重科学习惯的养成及科学知识的掌握 7、在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依赖于( A ) A. 教师的指导 B. 同伴的帮助 C. 家长的鼓励 D. 自我探索 8、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D ) A.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B.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C.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D.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9、小学科学教育活动课一般分为两种( B ) A.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兴趣小组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总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我们怎样描述玩具的特点?答:从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对玩具进行描述。 6.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8.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食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坐在椅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14.观察物体的方法及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16.用鼻子闻时,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用舌头进行观察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不能随意品尝物体,而应该在确定此物体可以尝的情况下才能品尝。 1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的标准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可以以“材料”为标准,可以以“使用寿命”为标准,也可以以“结构”为标准。 2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叫(体温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25、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物体的 (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软硬)等来认识它们的外部特征的.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其次是氦,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表层温度大约是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经常会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3.有关量筒的知识.(1)它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2)使用量筒读取数据时,观察视线要与凹(ao)面下缘相平. 5.举例说明其他物质有三态变化.(1)樟脑 (丸)由固态变为了气态.(2)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3)火山爆发时,岩浆由固态变为了液态.(4)炼钢时,钢由液态变为固态. 7.: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9.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浮力?答:救生圈,游泳,划船,救生衣,海上的浮标. 10.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液体的比重、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品,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1.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水位的高低和水的流量。 13.硬币浮在水面上主要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的结果。 14、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0.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11.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课程与教学论》

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的(A) ? a 纵向组织 ? b 连续组织 ? c 横向组织 ? d 序列组织 1.2 5 杜威用来消解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但硬对立的是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 B ? a 经验概念 ? b 连续性原则 ? c 主动作业方法 ? d 课程教学概念 1.3 5 下列不属于泰勒提出的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的是( B) ? a 连续性 ? b 实践性 ? c 序列性 ? d 整合性

“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 A ? a 忠实取向 ? b 实践取向 ? c 创生取向 ? d 相互适应取向 1.5 5 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教学的活动,这一观点属于B ? a 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 b 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 c 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 d 实践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1.1 5 目标游离评价是下面哪位学者提出来的( A ) ? a 斯克里文 ? b 泰勒 ? c 布卢姆 ? d 古巴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是下列哪位学者首先提出的( C ) ? a 斯克里文 ? b 斯腾豪斯 ? c 斯太克 ? d 泰勒 1.4 5 第四代评价在本质上认为评价是( D ) ? a 测量 ? b 描述 ? c 判断 ? d 协商 1.5 5 把课程称为“符号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一观点属于( B ) ? a 课程开发研究 ? b 课程理解研究 ? c 课程评价研究 ? d 课程实践研究

杭州小学科学总复习资料(4-6年级)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答案

作业练习1(第1-2章)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第1大题 第2大 题 一、单选题(总分)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于 ( )年。(分) A. 1950 B. 1949 C. 1951 D. 1952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于 ( )年。(分) A. 2011 B. 1985 C. 2001 D. 1986 3.《课标(2011年版 )》课程目标中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 )。(分) A. 了解、理解、掌握 B. 经历、体验、探索、运用 C. 经历、体验、探索 D.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在我国第(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把“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 (分) A. 八

B. 七 C. 五 D. 六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分) A. 七 B. 八 C. 六 D. 九 6.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分) A. 经验课程 B. 实验课程 C. 体验课程 D. 做的课程 7.《课标(2011年版)》中,对《课标(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分) A. 由四条改为两条 B. 由三条改为四条 C. 没有修改 D. 由四条改为三条 8.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 的科学。(分)

A. 数的基础知识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推理 D. 空间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名称是 ()。(分) A.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D.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第1大题第2大题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 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试卷 作业练习2(第3章)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第1 大 题第 2 大题 一、单选题(总分) 1.规—例法的学习一般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变式学习 C. 上位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论》

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习兴趣说起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航者,小学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起航阶段,能够遇到一位好的老师,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教育与引导学生,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作为小学教师,在精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研究,细致分析小学生在当前人生阶段中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合理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对本岗位职责的达成,更是对学生人生的负责。 一、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也证明,在影响学习成功的因素中兴趣占25%,缺乏兴趣对失败的影响占35%。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实在不容小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颇有道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重要性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其中包括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课堂气氛和氛围更加愉悦和谐,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较高的英语能力作为工作的重心。 曾经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们习惯于从老师与课本中得到答案,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探索中的懒惰惯性,对于探索未知内容的兴趣不足,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只要记住答案就可以了。 在科学技术与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等待别人来告诉答案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新型人才需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 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科学素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要逐步引导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使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使其掌握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的一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客观世界充满着好奇心,提出问题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天性,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加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其天性的忽视与抹杀,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也逐渐降低,以致一定时间过后学生就变得懒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了。不鼓励学生发问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的创建,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机会,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多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