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赞颂了“鸟的天堂”的确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动态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朗读、感悟、想象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在感悟中领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榕、纠、涨”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赏析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榕、纠、涨”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1.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段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语: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听后的感受。)是的,鸟儿的欢唱多么动人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今天,我们有幸学习到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理解课题,质疑思考:何为“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含义——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鸟的天

堂”的含义——大榕树是适合鸟儿快乐生活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这个疑问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

◆了解作者:

巴金(1904—20xx)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其间创作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中篇小说《憩园》等。

◆创作背景:

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奇特的古榕树。榕树高15米,独木成林,浓荫蔽日,引来成千上万的各种飞鸟栖息其间。其中的鸟类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下了《鸟的天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分段朗读,检测学生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字形。

船桨jiǎnɡ 规律lǜ 榕rónɡ树纠jiū正涨zhǎnɡ潮木桩zhuānɡ 灯塔tǎ 树梢shāo 应接不暇xiá 画眉méi 抛pāo开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抛(抛弃)

推(推出)

拔(拔河)

拾(拾取)

抓(抓住)

搭(搭配)

木:榕(榕树)

桩(树桩)

村(村庄)

林(树林)

杨(杨柳)

朽(腐朽)

◆量词归类:

段:一段红霞一段石子路支:三支桨一支乐曲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

颤动——抖动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反义词: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3)理解词语。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不可计数)

②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应接不暇)

③抑制不住,禁不住。

(不禁)

④形容舍不得离开。

(留恋)

4.梳理初读课文掌握的信息,解决疑问: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关键信息提示:(1)榕树很大,它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2)榕树枝繁叶茂,它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农民不许人们去捉鸟,人与鸟儿和谐相处,使它们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过渡: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而且了解到“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棵繁茂的大榕树,作者也曾两次

去“鸟的天堂”参观游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

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②找出文中两次去“鸟的天堂”对应的段落。

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熟知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交流后明确:①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去看到了许多鸟。

②课文第5~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③可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各作一层,开头的背景介绍和结尾的概括总结各作一层。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出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近看大榕树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方法点拨:梳理文章结构时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作“提取重点段法”。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随着作者去“鸟的天堂”游览了一番,既欣赏到南方的优美风光,又领略了百鸟齐鸣的壮观景象。那棵奇特而美丽的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呢?我们又能从中获得哪些感受呢?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同学在课前给我们学了一些鸟的叫声;

同学背诵了关于鸟的诗句,说明他们预习充分,也有积累;

同学用一词造了一个生动的句子,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语;

同学朗读课文流畅,也饱含深情;

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准确、完整,看来是掌握了概括文章的方法。这节课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应是

同学,他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分析课文层次快而准,概括层意也能紧扣文段的内容,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也希

望其他同学能像这些同学一样,课前认真预习,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大家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定会一天比一天高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字词、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重点句段。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不计其数应接不暇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竹竿”的“竿”不要写成“杆”,“树梢”的“梢”不要写成“稍”,“不计其数”的“计”不要写成“记”。只要真正理解了词语,

牢记了字形,明确了其与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听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教师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这也使得他对“鸟的天堂”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近距离感受“鸟的天堂”的魅力,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将“鸟的天堂”的魅力展现出来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获取重要信息。

预设: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作者一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在相关语句下做记号。

2.教师出示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心情。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填表后与同桌交流。)

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时间地点环境当时的心情傍晚河中心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

愉快思考: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的?

明确:一是从文中的动作描写可以体会到。如“跳、解、拿起、拨”这些动词将朋友解船、撑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地描绘出来,轻快的动作间接地反映了“我们”愉快的心情。二是从文中描写“我们”的感受的句子可以体会到。如“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划桨声美妙动听,烘托出“我们”愉快的心情。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体会作者一行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经历。

过渡:同学们,作者一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鸟的天堂”,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交流作者一行看到的景象,想象画面内容。

明确:作者一行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并没有看见鸟儿,只看见一棵茂盛的大榕树。

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榕树的语句,感悟榕树的特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圈画出描写榕树的词句。

(2)学生结合圈画的语句自主交流榕树的特点。

(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结合重点语句展示榕树的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出榕树的高大、茂盛和充满生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作者兴奋与喜爱的心情。

(教师出示句子。)

①特点一:大。相关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明确:“真是一株大树”承接上一个自然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明榕树只有“一株”,不是“两株”或“许多株”。

②特点二:茂盛。相关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明确:“簇”“堆”“不留一点儿缝隙”写出了树叶多而茂盛的特点。

③特点三:充满生命活力。相关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明确:“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

补充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把握榕树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以及树叶的样子、颜色等。

5.体会情感,领悟写法。

(1)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相关的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抒胸臆。

表达的情感——由衷地赞美。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部分内容,总结出作者描写榕树时采用的写作方法。

示例:

师:学习完本部分内容,哪位同学能简要概括下榕树的特点?生:远看,像是许多株大榕树,树叶绿得可爱。近看,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一簇,没有缝隙,那绿色照人眼,像是孕育着新的生命。

师: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榕树的呢?生:由远及近。

师:文中哪句话提示了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呢?生:“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师: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的特点,展现了榕树静静的样子,这是运用了——

生:静态描写的方法。

6.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时对它的印象。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语句“‘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感知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印象——名不副实。

(二)第二次路过“鸟的天堂”。

过渡: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不免有些遗憾。第二天早晨,作者又到了“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②与第一次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③产生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上记号,然后和同桌交流。

预设:教师在学生读课文和交流时巡视课堂,相机指导。

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的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而作者第一次去却没有见到一只鸟。产生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作者两次去的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

3.指名朗读第12、13自然段,欣赏“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解决问题。

①体会“起初”“后来”“接着”“继续”这几个词的作用。

(这几个词准确、清晰地展现出“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的变化过程。)

②说说两个“到处”给你的感受。

(两个“到处”从视觉和听觉上说明鸟的数量特别多。)

③这一段中哪里还表现出了鸟儿多?(A.“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从形态和颜色两方面说明鸟儿特别多。B.“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出了鸟儿的姿态各异,也表现出鸟儿数量多。)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想象画面。

预设:这一段共有两句话,每句话各描绘了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就像电影里面的大场面镜头和特写镜头,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内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明确:这两幅画面分别是群鸟飞舞图、画眉枝上歌唱图。

(3)教师小结。

(精选) 部编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 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在教育中,应遵循教育规律,充 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自然地在教材中挖掘其 法制因素,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自然地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下面是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第3课《鸟的天堂》最后一个环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场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巴金爷爷著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现在 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带着大家到“鸟的天堂”去玩玩,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新 的发现和体会?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知道,在这篇课文中巴金爷爷是两次到达“鸟的天堂”,那么,两次到达“鸟的天堂”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 1:第一次到达时只看到一株好大好大的榕树,没有看到一只鸟,心里很不是 滋味。 生2:第二次就不一样啦!因为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 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所以内心特别惊喜。 生3:我还能感受到巴金爷爷看到了小鸟们有一个幸福的家而感到自豪,心情就 舒畅多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我倒觉得巴金爷爷的想法与众不同,这个问题值得 我们在研究研究。 生1:巴金爷爷觉得他留恋这里的风景对鸟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人们留在这树

林里鸟儿会被打扰的。 生2:小鸟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希望我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 师:你认为他想为鸟儿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 生2:我认为巴金爷爷是想保护环境。 师:是呀,美景要欣赏,生活要继续。祖国大地处处是美景,巴金爷爷没有因为欣赏美景而停下前行的脚步。老师认为这也是巴金爷爷朴实文风的体现,在他的眼里可能世界万物都是值得欣赏留恋的。平和、朴实,就如这位百岁老人的人品一样具有“大家”风范。巴金爷爷写这篇文章让我们学习,就是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 告。第五章第四十四条又规定:对违反本法,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 任。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生存下去,而不要让它们无家可归啊! 生1:老师,我知道了,就是不能随意破坏环境,要保护环境,否则就是犯法的。生2:老师,我错了,有一次我觉得好玩就捅了一个鸟窝,里面还有几只不会飞的小鸟呢! 生3: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摸鸟蛋了。 生4: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敢冲当侩子手了。 ...... 师:同学们都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让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那么今后我们应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

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认识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并懂得注意课文中静态是怎样写的和动态又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对文章内容可以理解得更加真切。 3、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中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 2、了解大榕树的形状、颜色、大小的描写是静态描写;鸟飞、鸟叫、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教深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大榕树的放大挂图、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录音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文脉,学习第1—4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三、四段,理解作者对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的描写。 第三课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仿写一处景物,写出动、静态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的情形。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的那篇课文? 板书课题:3 鸟的天堂 2、作者和朋友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范读第二段。 2、出示大榕树放大的挂图,让学生边看边讨论。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大榕树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由远及近的顺序,“河面变窄”,“逼近榕树”,“船在树下”。)(2)作者在这一段着重描写了榕树的“大”和“美”的特点,请把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画出来。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板书: 大:孤木成林 ①榕树静态 美:勃勃生机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皂市镇李场小学郭翠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和榕树上鸟的欢快、活泼。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 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

2、看图片 3、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三、感受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过渡:这棵美丽、神奇的大榕树让我们惊叹不已,假若那上面有小鸟,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12、13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 么?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想象一下,还有的鸟在干什么? ③看视频,做动作读,表现那种热闹的场景。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兴奋的叫说明画眉鸟很快乐。 ⑤出示画眉鸟视频,指导读 四、感悟写作方法(动静结合) 看微课视频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千姿百态的鸟儿给大榕树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大榕树确实成了鸟的天堂,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同学们,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天堂。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枝干多榕树大茂盛 :树叶多而密

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 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 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上的景物。 2.教师小结:同学们,小鸟天堂在广东行新会县城南郊7公里的天马河中。它四面环水,为椭圆形。面积约18亩左右。岛上长着

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主题《鸟的天堂》

7、鸟的天堂 学科:语文 学校:登禹学校小学部 年级:六年级 作者:纯 7、鸟的天堂 课题:《鸟的天堂》课时:1课时 一、前端分析: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了解文章段与篇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同时继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有一定涵的句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奇特魅力,是鸟的天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容,并要求学生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例如:鸟的天堂的地点、环境等等。这节课主要通过鸟的天堂的环境以及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络自主查询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鸟的天堂的环境等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的意识。 (2)能说明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表现出对美丽、奇特的鸟的天堂的赞美。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课件讨论研究,了解文章结构及主要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认知难点: 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大 第一次看大榕树奇特 茂盛 7、鸟的天堂 第二次看鸟多 七、教学设计思想: 《鸟的天堂》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对鸟的天堂景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为学生们对这个地方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讲课前让学生搜集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让学生出不了解鸟的天堂的环境、地方等等。通过鸟的天堂景色的美丽、奇特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升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背第8、1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文章中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设计上,首先在导入时放一段鸟的声音,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入境,然后让学生会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引到第一次去鸟的天堂你有什么感受。而后分析第一次去看到的景色,再分析第二次去看到的景色。并且分别在第一次去看与第二次去看时插入有关课件,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目的也是为了能让学生朗读得更好。并且,在设计时,分别采用自读、指名读、评读、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容。最后,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引深到环境保护上面来,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八、自我评价: 在准备本课时我的准备不是很充分,教案设计有些表面化,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而是教师领着学生走。没有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我就本课教学设计环节分析一下不足的地方。 1、导入时,由于我有些紧,把巴金爷爷说成老舍爷爷了。这是不应该犯的错误。 2、通篇文章在设计时,只是考虑到按教师的思路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教师让学生找什么答案,学生就去找。我在原来做课时没有出现过这现象。以后设计教案时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3、教师理解课文不是太深入,以至于教师在读时也不是很有感情。在以后讲课时,教师应多读读课文,只有教师深入理解课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课文。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4、课件运用的时间应该再多考虑一下,选择一个更好的时机出示。课件中出示鸟的录像时间有点长。并且,在出示录像时教师可以根据录像出现的景象再配上课文容,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记忆课文。 5、在分析课文时,对于每句中的重点此进行分析,像有的词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时,就让学生想象一下,再来朗读,效果会更好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鸟的天堂》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鸟的天堂》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鸟的天堂》该篇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下面是分享的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鸟的天堂》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 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 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这样的赞叹? 1.独立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鸟的天堂》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的公开课教学设计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3.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

《鸟的天堂》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 《鸟的天堂》课文

《鸟的天堂》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一、《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了解文章段与篇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有一定内涵的句子,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共有8个生字,14个生词。全文共14个自然段,按游览顺序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师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本组学习目标的掌握和完成情况。此外,《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还有着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 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准确传神,生动形象;节奏明快,情深意厚;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学习本文,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其审美情趣。此外,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及寄情于景等表达手法的学习,对学生的阅读和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应遵照本组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教学。 学情分析: 一、教师主观分析:从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学习作业以及学习成绩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做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但是由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 二、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德江县共和镇完小:农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 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留意不禁展示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一一船逼近榕树一一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 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化? 2、仔细默读12、13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动态美, 用“”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 起初后来接着 3、用“……”划出鸟儿活动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鸟的天堂》教案

课题《鸟的天堂》 一、教案背景:本册教材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课。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方法:236环节教学模式 反馈预习认定目标交流探究汇报展示有效训练总结拓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难读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 A.研读课文5~8自然段 1、作者所说的“鸟的天堂是一棵美丽的大榕树”,自渎5~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的词句。 2、指名分节朗读文段,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读法,比者读一读。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请同桌展开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抒发自己读书体会) 4、汇报读书体会,摘录关键词语,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什么。 A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课题: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 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了解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 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2.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谈一谈? 2.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板书: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反馈。 (1)学习字词。 (2)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习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①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1)自己读读、画画、想想。 (2)同桌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1)“榕树”和“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特别喜欢的语句就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根据读文理清段落: 第一部分(1~4段):写“我们”出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5~9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近看大榕树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3段):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群鸟欢腾的景象。 第四部分(14段):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教师相机板书:第一次大榕树第二次群鸟) 四、通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思考: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榕树的静态美和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下面疑难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通过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画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

部编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字词 1.引导学生关注“天堂”的特点。(幸福、美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 鸟的天堂(教案)

23 鸟的天堂 1.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感受人与自然、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描写方法。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榕树不同角度的图片,走近榕树,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榕树的美。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体会到这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4.抒发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有关巴金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多媒体课件(内含40分钟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浆、榕”等10个生字,理解“不计其数、应接不暇”等9个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懂得鸟与树、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一、说“天堂”。 1.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2.过渡。 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思考:你跟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生1:第一次:黄昏——大榕树。 生2:第二次:清晨——鸟儿。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 堂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3.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4.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8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5.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去看一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鸟的天堂原创优质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师:从课文中那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大榕树大? 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生: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师:对枝干的数目多的不可计数,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师:哪些词句又显现出了榕树的茂盛?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