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第2课火山)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

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

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

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

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第3课地震)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

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

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

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

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

(第7课声音的产生)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

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震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事项:敲音叉时手不能握住音叉。

实验6、声音的传播

(第8课声音的传播)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把闹钟放在真空的玻璃钟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在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你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现象:除了在真空玻璃钟罩内听不到声音外,其余都能听到声音。实验结论: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注意事项:将耳朵贴在桌子上时,要堵住另一只耳朵,一定不能用力敲击桌子,以免损伤耳朵。

实验7 制作简易电话

(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

实验材料:棉线、火柴、纸杯

实验步骤:

1、在纸杯底上打一个小孔,将棉线由此小孔穿过,在杯内一端的棉线捆一根火柴棒。

2、棉线的另一端如上法穿过一个纸杯。

3、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同学把另一个纸杯贴在耳朵上。看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注意事项:活动时,将棉线拉紧。

实验8 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步骤:

1、纸筒去底当外耳道;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绷紧后固定,当做鼓膜;把火柴棒固定在橡皮膜中央。对着镜子说话,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发出声音,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棍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注意事项:橡皮膜一定要绷紧。

实验9 声音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10课各种各样的声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木梳、硬纸片。

实验步骤: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

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

2、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响度越大,纸屑跳动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2、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波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说明振动越

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实验10 制作观星箱

(第12课秋季星空)

实验材料: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实验步骤:

1、将盒子去掉盖,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用胶带固定。

2、在盒底挖一个小洞,作为观星孔。

注意事项:放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并固定。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实验11 研究木材特点的实验

(第14课木材)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小灯泡、水槽等。

实验步骤:

1、用酒精灯烧木材,看哪种容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比较软硬。

4、将木材放在水中,看木材的浮沉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实验现象:1、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等)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4、木材有沉有浮。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有较弱的导电能力。

注意事项:使用刀子和电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12 研究纸的吸水性实验

(第15课纸)

实验材料:长宽厚相同的各种纸、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将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

2、把尺子水平放在水槽上方,使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

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好。

实验结论:不同纸的透光性、吸水性、坚硬程度、粗糙成都等有所不同。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

实验13 研究陶瓷特点的实验

(第16课陶瓷)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电珠、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等实验步骤: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

3、放

入水槽,看浮沉。4、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5、把陶瓷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7、用陶瓷碎片切纸。

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

注意事项:不要让碎片划破手。

实验14 研究金属的特点

(第17课金属)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电珠、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3、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4、用砂纸打磨,看是否有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结论: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有些金属较软),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注意事项:小心用火。

实验15 研究玻璃与塑料的实验

(第18课玻璃与塑料)

实验材料: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

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3、让玻璃和塑料在同一高度落下。

4、用镊子夹着玻璃和塑料在火上烧

实验现象: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易碎、不易燃烧。

注意事项:小心碎玻璃扎到手。

实验16 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

(第19课材料的分类)

实验材料:易拉罐、树根、铅笔花等任选一样。

实验步骤:制作美化生活的工艺品。

实验结论: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认识能力。

第五单元水循环

实验17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第20课蒸发)

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记录这时的温度。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注意事项:水温要接近室温,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温度计液泡。

实验18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第20课蒸发)

实验材料:瓷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实验步骤:

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哪个蒸发的快。

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加快蒸发。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19给水加热水温的变化

(第21课沸腾)

实验材料:铁架台、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一个盛水的烧瓶。

2、吊一个温度计,使液泡刚刚浸入水中。

3、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水温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水的温度在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说明:在讲授这一课时,如果采用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即用酒精灯隔石棉网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往往会出现水温到达90度左右就不再升高,一节课下来,水都不会沸腾。这是因为酒精灯的热量有限,当时气温较低,再者隔着石棉网给水加热,石棉网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因此,建议老师们采用用酒精灯直接给圆底烧瓶加热。

实验20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第22课凝结)

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实验步骤:

1、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

2、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然后将两块玻璃片同时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热玻璃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注意事项:使用同样多的热水,同时盖玻璃片。

实验21测定水的冰点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大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

2、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

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温。

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这就是水的冰点。

注意事项:特别记录结冰时的温度。

实验22 模拟雨的形成(一)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碟子。

实验步骤:

1、在烧瓶里装1/3的水,用橡胶塞塞住,装在铁架台上;另一个铁架台上倒放一个烧杯,玻璃弯管出口正对烧杯。

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瓷盘底部滴出的水滴就是雨。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实验23 模拟雨的形成(二)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

实验步骤:

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2、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的滴下来。这就是雨。注意事项:碟子上有冰块效果更明显。

实验24模拟露的形成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

实验步骤:

1、将碎冰块倒入不锈钢杯。

2、下面放上一块湿毛巾。静置一段时间。

实验现象及结论: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这就是露。

注意事项:要把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将随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处,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

实验25 模拟霜的形成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冰、水、食盐、深色搪瓷杯、毛巾

实验步骤:

1、先倒半杯冷水,在加入冰块

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在测定杯内的温度

3、将搪瓷杯放在是湿毛巾上,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杯的外壁有一层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

注意事项:擦净杯外壁上的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

实验26 模拟雾的形成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广口瓶、温水、冰块。

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里倒入温水。

2、用冰块接近瓶口。

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出现,把冰移开则“白气”消失。

实验结论:“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云)。注意事项:冰块离开瓶口后,反复几次。

五年级科学上实验

五年级上册 1、渗水比赛 一、实验题目:渗水比赛 二、实验要求:渗水比赛 三、实验器材:塑料瓶、纱布、剪刀、线、烧杯、支架、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四、操作步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4、观察三个烧杯中的水量,记录在表中。 注意:要让瓶口流出的水全部注入到烧杯中。 2、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测量水温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测量水温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2支温度计、400ml烧杯、100ml锥形瓶、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四、操作步骤:

1、向锥形瓶中加入280ml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ml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察两个容品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3、勺柄冷热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勺柄冷热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勺柄冷热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火柴。 四、操作步骤: 1、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现象。 2、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现象。 3、在杯壁上粘上豆子,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现象。 4、传热比赛(一) 一、实验题目:传热比赛。 二、实验要求:观察热可沿物体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三、实验器材:粗金属丝、木制支架、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油(或蜡)、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实验。 点燃酒精灯,在金属丝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下来,以及几根火柴棍掉下的顺序。

【强烈推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 分组材料: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1) 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 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 汇报, 小结 (3) 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

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 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 阅读教材 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水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观察并作好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组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塑料袋。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光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并滴相同的水量,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 3.对照组用一个黑塑料袋把种植盒罩起来(留有气孔),放在窗台上。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 不同条件:阳光 实验方法:1.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里。 2.实验组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3.对照组将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4. 观察并作好记录。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四、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 不同条件:光明、黑暗 实验方法:1. 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2. 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盖好盖子。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五、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10条蚯蚓 不同条件:干燥、潮湿 实验方法:1.在长方形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蚯蚓10条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六、实验名称: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的物体 吸热能力强弱对比研究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温度计。 操作过程:1. 将五种颜色的纸分别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 2.五个纸袋中各放入一支温度计,并同时平放在阳光下, 3.过5分钟后观察各纸袋里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 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猜想: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器材: 绿豆种子、有土的花盆 实验步骤: 把绿豆种子种到花盆里,每盆3粒,让第一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第二盆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过几天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盆的种子发芽了,第二盆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水。 2、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问题:绿豆芽的生长必须要有阳光吗? 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器材:两盆绿豆芽 实验步骤: 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绿豆苗的生长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阳光下的绿豆芽长得好,黑暗处的绿豆芽长得不好。

实验结论: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数量。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阳光。 3、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的实验。 问题: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器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蚯蚓数条 实验步骤: 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 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4、研究蚯蚓喜欢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的实验。 问题:蚯蚓喜欢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实验器材: 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蚯蚓数条、干土和湿土各一些 实验步骤: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一端铺上干土,盒子的另一端铺上湿土。 2、盖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水1杯,滴管1个。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 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现象和结论: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课题:《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河小石子、小鱼或小虾、浮萍等。 实验步骤: 一、说明制作步骤 1、将玻璃瓶、石子、贝壳清洗干净凉干 2、准备自来水静置一天 3、将石子平铺于玻璃瓶的底部,高度在1-2cm,将大的石子、贝壳放置于白石子上 4、将隔夜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4/5处 5、将金鱼藻、垂盆草一端固定在贝壳上,放入水中,将莕菜放入水中 6、将小动物移入玻璃瓶中 7、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保鲜膜封住玻璃瓶口 8、将生态瓶移植窗前书桌上 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选择材料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三、小组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现象和结论: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课题:《光和影》 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把尺子;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橡皮擦,魔方,瓶。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 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现象和结论: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实验基本操作 兰亭镇谢建华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 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 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 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1.(1)农民伯伯往往在下一场大雨后再进行播种,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2.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将绿豆种子煮熟后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绿豆种子会很快发芽。(×)(2)在对比试验中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 (3)种子发芽只与水有关,所以我们只需要设计水的对比试验就可以了。(×) (4)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同的。(√) (5)冬季生绿豆芽时,要在温暖的地方才能成功。(√) 3.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是时,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A) A温度B水分C肥料D光照 2.种子发芽实验(二) 1.(1).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 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没有关系。(√) (2)做种子发芽实验只要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3)实验后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实验情况。(√)(4)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也是有区别的。(√) (5)温度越高种子发芽越快。(×) 3.(1)种子发芽的必需的条件是(C) A.土壤、空气和水 B.阳光、温度和水 C.水分、温度和空气 D.空气、光和温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4.将几粒完好的绿豆种子放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向玻璃杯中倒满水,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天后,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会发芽吗?为什么? 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会发芽。因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空气、适宜的温度;而在此实验中,种子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所以不会发芽。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1)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温度、空气、阳光、水、土壤、养料。 (2)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向地性、向化(肥)性、向光性。 (3)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4)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2.判断 (1)绿豆芽的根总是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 (2)为了给绿豆芽提供充足的水分,可以把绿豆芽的根中在水中。(×)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1 / 1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全套实验

小学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实验题 1、影子的特点(P25) 实验名称:影子的特点 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我的猜想: 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实验方法: 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在桌面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在桌面上分别画出他们的影子。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画出他们在前上或桌面上的影子。实验现象: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形状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实验结论:1、(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2)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高度有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高度越大,影子越短。(3)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照射的方向始终相反,影子和光源分列在遮挡物两侧。2、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物体距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3、物体投影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侧面是什么形状,投影就是什么形状。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名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一根10厘米长的铅笔、一块平滑的模板、一张和木板一样大小的白纸、橡皮泥。 实验过程: 1、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然后把它放在校园里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描下铅笔的影子。 3、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4、课后继续观察,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 模拟物体影子变化记录表 结论:影子的长短变化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上午影子逐渐变短,正午影子最短,下午影子又逐渐变长。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照射的方向始终相反。 3.光的传播路线 光的传播路线a 提出问题: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不同条件:通光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相同条件:同一组打孔的纸、同一个手电筒、相同的场地 实验材料:手电筒、3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张大一些的长方形卡纸、4个夹子。 实验过程: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孔,约为一枚硬币大小。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②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③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新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3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 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都放在温暖的地方。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彖:得到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得不到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6右图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光 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见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不见光,叫对照组。都放在温暖的地方。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见光和不见光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6左图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袋。相同条件:温度、水、光照、各3粒完全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空气 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都放在温暖的地方。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空气的种子发芽了,得不到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四、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2015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A 一、填空: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 ___ 。 2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 三部分。 3、光是沿_______ 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_____ 。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___________ 最长,_______ 最短。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种方式。 6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 7、地球表面有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8、地震和火山是地球__________ 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________ 的运动有关。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__ ,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 。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_______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 的食物的生物叫______ 。 1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12、常见的力有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判断: 1、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4、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6 、光的多少与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8、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9、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10、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三、选择题: 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仪器 杠杆尺、钩码 及药品 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 钩码数阻力点到支点钩码数用力点到支点的1、省力;2、费力; 实验步骤(个)的距离(格)(个)距离(格)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3 2 2 3 省力 1 3 3 1 费力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目的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实验仪器 自主小杆秤、钩码 及药品 1.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 实验步骤 2.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 实验目的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仪器 钩码、粗线绳、铁架台、大轮、小轮、轴 及药品 1.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 实验步骤 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来。 2.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仪器 钩码、粗线绳、铁架台、不同的大轮、小轮、轴及药品 1.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 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 实验步骤来。 2.改变轮在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年级班组 滑轮的研究 实验名称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目的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仪器 及药品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滑轮组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目的 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实验仪器 及药品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 较。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1.在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猜想: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材料: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空气、温度、绿豆种子及数量 实验过程: (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盒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一个盒子里经常滴水,保持湿润。另一个盒子不滴水,保持干燥。(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保持湿润的种子发芽了,干燥的种子没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 猜想: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 材料: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透明塑料袋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空气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分、温度、绿豆种子及数量等 实验过程: (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盒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两个盒子里都保持湿润。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把其中一个盒子装进透明塑料袋内,抽出空气,扎紧袋口。 (7)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有空气的环境里种子发芽了,隔绝空气的种子没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吗? 猜想: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 材料: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透明杯子、不透明杯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光照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绿豆种子及数量等 实验过程: (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杯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两个盒子里都经常滴水,都保持湿润。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在其中一个盒子外罩一只透明杯,在另一个盒子外罩一只不透明杯。(7)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2.在绿豆芽生长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参考上一题)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 3. 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问题: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材料:蚯蚓、盒子、吸水纸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光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试题 第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用()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A、凹面镜 B、凸透镜 C、近视镜 D、远视镜 4、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多度,内部温度高达()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A、二十亿分之一 B、十二亿分之一 C、6千 D、两万 5、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凹面镜 B、凸透镜 C、棱镜 D、三棱镜 二、多项选择题。 1、()会引起生态部落的变化。 A、减少水 B、增加水 C、添加动物 D、添加植物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A、水 B、土壤 C、温度 D、水 3、()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A、一片树林 B、一块草地 C、一个湖泊 D、一个海洋 4、让我们来制作一个生态瓶:() A、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B、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的水。 C、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D、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1、( )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光源 B、遮挡物 C、屏 D、电源 三、填空题。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和适宜的()。 2、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关系。 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 5、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6、()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7、()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 1 实验名称: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实验步骤:5分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2分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2分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1分 实验现象: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1分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1分 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 2 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5分 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1分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孔。1分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1分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2分 实验现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1分 实验结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1分 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

3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 实验步骤:5分 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2分 2)点燃酒精灯,对铁棒的一端加热。2分 3)观察实验现象。1分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1分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1分 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 4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 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1分):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 实验步骤:5分 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2分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1分 3)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1分 4)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1分 (注意:白纸、黑纸应与温度计紧密接触) 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1分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1分 一分钟自由发挥1分 整理好实验器材1分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第2课火山)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 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 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 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 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第3课地震)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 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 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 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 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