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心理学概论12

社会心理学概论12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1、社会心理学:是指一定社会生活情况下形成的、互有影响的多数人共有的心

理现象。

2、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会影

响研究效果。

3、本能(麦独孤):是遗传或内在的心理、生理倾向,依据这种倾向,人去感知、注意某种特定的对象以及

对象特点引起的情绪性兴

奋状态与行为冲动。

4、社会心理现象和个体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现象(√)

5、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以个体心理为主线,社会倾向的社会学心理学以群

体心理为主线(√)

6、下列描述不符合一个好的假设的基本要求的一项

是(B)A、假设必须是合理的,即与已知事实或理论一致B、假设应该是抽象的,不能具体化C、假设表述必须简明D、假设应该提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7、研究设计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D)A、研究方法B、研究对象C、研究工具D、研究结果

8、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景以外的程度属于研

究效度中的(D);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属于研究效

度中的(C)A、理论效度B、实现效度C、内在效度D、外在效度

9、下列描述不符合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关系的是(C)A、个体心理是群体心理的基础B、群体心理寓于个体心理之中C、社会心理由个体心理组成,群体心理由社会心理组成D、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都属于心理

现象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了(A)的变化。A、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变化B、社会行为研究代替社会心理研究C、社会心理研究代替社会行为研究D、理论宏观化倾向

11、人的心理由于人的存在状态不同而大致区分为个

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12、1908年,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即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13、到了19世纪,直接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了理

论和和方法上准备的是德

国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

心理学。德国民族心理学的代表人是拉扎劳斯、施坦泰尔和冯特;法国群体心理学的代表人是G.塔尔德、E.迪尔凯姆和G.勒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了两个突出的变化,一是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

变化,二是理论的微观化倾向。15、研究效度是指研究结果

是否有把握解释研究结论

以及研究结论是否有普遍

性的评价指标。其中研究结

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

叫内在效度;研究结论能推

广到研究情景以外的程度

叫外在效度。

16、回答社会心理学的两种

研究传统从社会心理

学研究的开始到产生及发

展,对后来社会心理学有着

深刻影响的两种研究文脉、

两种思路致使社会心理学

从一开始就存在心理学倾

向和社会学倾向,并逐渐演

变出心理学性质的社会心

理学和社会学性质的社会

心理学。前者以个人心理为

主线,研究个人的内在经验

及行为的心理学文脉和思

路;后者以社会要因或人与

人相互作用为主线,研究作

为社会过程或群体现象心

理基础的社会学文脉和思

路。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过

程看,这两种文脉的发展,

是在社会心理学从欧洲西

进到美国之后愈益强化起

来的,而一战后,资本主义

的重心已不在欧洲而在美

国,从而为社会心理学成为

“个人科学”在美国找到了

土壤。

17、回答研究设计包括哪些

内容研究设计即根据

自己研究的问题与假设所

做的研究计划大纲,具体地

列出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验

法、调查法、观摩法等;研

究所针对的对象,涉及到研

究总体的确定及样本的抽

取;研究所需时间,具体实

验研究的起时与结束的时

间;研究工具,研究者收集

数据资料的工具,如量表、

问卷或仪器等;研究过程,

具体说明研究中有关操作

与搜集数据的步骤。

18、试论述社会心理学研究

的一般步骤社会心理

学研究的步骤一般分为七

个阶段。第一,研究问题的

确定。在研究步骤中,问题

是目标和方向,研究问题从

分析、提出、选择到最后确

定需要研究者的理论素养、

实践经验以及价值判断能

力,选择和确定了研究问题

的同时,对研究中所涉及到

的概念要做清晰的界定,如

果拟采取定量研究,则各种

变量需有操作性定义,最后

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

——假设必须是合理的、具

体的、提出变量间关系的、

表述简明的。第二,查阅参

考文献。查阅有关文献可以

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已

取得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确

定自己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

和方法,可以为解释自己的

研究结果提供参考。主要途

径为权威著作、核心期刊、

光盘与网络以及政府出版

物。另外还需要注意心理学

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第

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即

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与假

设所做的研究设计大纲,具

体地列出研究方案,主要包

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所需

时间、所针对的对象、工具、

过程等方面。第四,资料或

数据结果的分析讨论。分析

在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

归纳、提炼或逻辑分析,对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或分析,

目的在于经验假设;讨论在

于对资料或数据反映出来

的变量间的关系及发现的

问题进一步发现原因,给予

解释。第五,做出研究结论。

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否

验证了开始阶段的研究假

设做出判断。第六,撰写研

究报告。研究报告包括问题

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

结果分析与讨论、研究结

论,同时列出研究参考文

献。第七,研究效度。研究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有

把握解释研究结论以及研

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的

评价指标,其中研究结论能

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为内

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推广

到研究情景以外的程度叫

外在效度。

第二章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广义的人际

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

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

治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

系等一切方面。社会心理学

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

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

理关系。

2、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

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

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

斗的关系。

3、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

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

为。

4、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

为对象的任何对他人、对社

会有利的行为。

5、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

任何回报的任何对他人、对

社会有利的行为。

6、侵犯行为(攻击行为):

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

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

苦的行为。

7、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

人际关系是广义的人际关

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

系(×)

8、在人际关系中,当互动

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

出对等性,在“亲疏”维度

上表现出对立性行为时,双

方的关系容易紧张(√)

9、交往本身就能够引发人

际吸引,因为交往可以满足

人们的一些基本的心理需

求(√)

10、人们愿意与那些与自己

相似的人交往,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相似使人们更加

容易相互理解(√)

11、社会渗透理论认为人际

交往有两个主要维度,一是

交往的广度,即交往的亲密

程度;二是交往的深度,即

交往或交换的范围(×)

12、在人际冲突中,最高层

次的冲突是个人性格和态

度上的冲突,涉及到双方人

格与价值观的差异(×)

13、利他行为不涉及的自我

牺牲的问题(×)

14、狭义的人际关系,关注

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A、

心理关系B、经济关系C、

文化关系D、政治关系

15、人际关系的两个维度是

(D)A、文化维度和经济维

度B、道德维度和情感维度

C、心理维度和社会维度

D、

情感维度和地位维度

16、下列描述符合人际关系

的两个基本维度的内容的

是(B)A、情感上的“好坏”

与地位上的“强弱”B、情

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

“尊卑”C、道德上的“好

坏”与心理上的“亲疏”D、

道德上的“亲疏”与心理上

的“强弱”

17、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

度在(C)下双方关系比较

和谐,在(D)下双方关系

容易紧张。A、当互动双方

在“尊卑”维度和“亲疏”

维度上都表现出互补性行

为时 B、当互动双方在“尊

卑”维度和“亲疏”维度上

都表现出对等性行为时

C、当互动双方在“尊卑”

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和“亲

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行

为时 D、当互动双方在“尊

卑”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和

“亲疏”维度上都表现出对

立性行为时

18、影响人际吸引的三个主

要因素是(A)A、相貌、正

面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B、

品德、频繁的交往、相似性

与互补性C、能力、正面交

往、相似性与互补性D、相

貌、能力、品德

19、相似性容易产生人际吸

引,下列描述不能解释这一

现象的是(C)A、人们愿意

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交

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使人们更容易相互理

解 B、相似的人可以为我们

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起

到社会证实作用C、相似的

人有共同的目标,容易相互

帮助,相互协作D、人们以

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

自己

20、在人际吸引方面,下列

描述对相似性和互补性的

关系表述是错误的是(D)A、

相似是更加基本的人际吸

引因素B、相似性是互补性

的基础C、相似性在关系发

展的早期很重要,而互补性

在后期比较重要D、互补性

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要,

而相似性在后期比较重要

21、在人际吸引方面,就相

似性和互补性的作用而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

相似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

很重要,而互补性在后期比

较重要B、相似性和互补性

在关系早期都很重要,但到

了后期,相似形更重要C、

相似性和互补性在关系早

期都不重要,但到了后期,

互补性变得更重要D、互补

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

要,而相似性在后期更重要

22、在人际冲突中,涉及到

如何处理双方关系的问题

时,属于人际冲突的是(D)

层次。A、特定行为上的冲

突B、品德和价值观念上的

冲突C、人性格和态度上的

冲突D、关系规则或角色上

的冲突

23、在冲突情景中,只关心

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需求

的作法,属于(C)类型的

冲突处理模式。A、顺应冲

突B、回避冲突C、竞争冲

突D、妥协冲突

24、下列表述不符合利他行

为特征的是(D)A、利他行

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B、

利他行为不求回报C、利他

行为是自觉自愿的行为D、

利他行为不涉及自我牺牲

25、社会心理的构成成分有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

成分。

26、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

度是情感上的“亲疏”与地

位上的“尊卑”。

2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

要有三个:相貌、正面交往

和相似形与互补性。

28、社会渗透理论认为人际

交往有两个主要维度,一个

是交往的广度,即交往或交

换的范围;一个是交往的深

度,即交往的亲密程度。

29、人们处理冲突的方法可

以以两个维度分析,一个是

合作性,即关注他人需求,

愿意满足他人需求的程度;

一个是坚持性,即关注自我

需求,坚持满足自我需求的

程度。

30、合作的必要条件有两

个:其一是关系的维持,其

二是相互回报。

31、简述社会渗透理论的基

本内容阿特曼

(Altman)等人提出了社会

渗透理论来解释关系发展

的过程。他们认为人际交往

有两个主要维度,一时交往

的广度,即交往或交换的范

围;一是交往的深度,即交

往的亲密程度。关系发展的

过程是由较窄的范围内的

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

切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

系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

段:1、定向阶段,对交往

的对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

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

段。

32、简要分析如何促进人际

合作合作是解决人际

冲突的有效方式,在一个人

人追求自我利益,而且没有

中央集权的社会里,合作是

可以出现的。合作的必要条

件有两个,其一是关系的维

持,人们的交往不是一次性

的;其二是相互回报。为了

提高合作性,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去努力:1、建立持

久的关系;2、增加识别对

方行为的能力;3、要维护

自己的声誉,保证互相信

任;4、要保证对关系的控

制力,分步合作,对对方的

行为要奖赏分明。

33、在人际关系发展的过程

中,并非都非常顺利,有时

也存在关系退化的现象。请

分析导致关系的亲密程度

减弱的原因在人际交

往过程中,自我表露、内心

交流、情感性的支持及工具

的互助是促成关系交往往

深层面发展的关键行为,亲

密的人际关系必须靠这些

相互依赖的活动来维持,不

履行这些行为就会使关系

的亲密程度减弱。综合起

来,导致亲密关系退化的原

因主要有:1、空间上的分

离,交往一方迁徙他方,虽

用现代通讯工具保持联系,

也取代不了面对面的交往;

2、新朋友代替老朋友;

3、

逐渐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

人格上的某些特点;4、交

换回报水平的变化,即一方

没有按照另一方所期待的

水平给予回报;5、妒忌或

批评;6、对与第三者的关

系不能忍受,亲密关系尤其

是异性间关系具有排他性;

7、泄密,把两人的秘密透

露给他人;8、对方需要时

不主动帮助;9、没表现出

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

等行为;10、一方的“喜好”

标准发生了改变。

34、在人际冲突的情境下,

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方

式处理冲突,请举例分析冲

突的管理方式。当人们

开始交往,建立关系之后,

就难免出现冲突。冲突是一

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

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

视甚至争斗关系。而冲突的

管理是指人们采取一定的

行为来应对、处理冲突。在

处理冲突时,存在明显的个

体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风格,即对于冲突的习惯性

反应。人们处理冲突可以从

两个维度分析——合作性、

坚持性。根据人们在两个维

度上的表现,可以区分为五

种冲突处理方式:竞争模

式、回避模式、顺应模式、

妥协模式、合作模式。

35、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

以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也

可以看到损人利己的行为。

为了创建和谐社会,我们需

要社会公民表现出更多的

利他行为。请分析利他行为

的影响因素利他行为

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不期

待如何回报的对他人、对社

会有利的行为。是自愿的、

不求回报的、有益于他人

的、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行

为。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包括动机因素(诸如“同理

心-利他主义假说”、社会生

物学观点、社会交换论),

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就个

人因素而言,个人价值观和

个性特点影响其是否愿意

作出利他行为。在性别方

面,男性在短期而风险大的

场合表现突出,女性在长期

而风险小的场合表现更为

突出。同时情绪也影响利他

行为,积极的情绪更可能出

现利他行为:1、好情绪可

以使人更加注意人生的光

明面及他人的优点;2、做

好事可以延长好心情;3、

好心情可以增加人的自我

注意,实现理想自我。在情

境方面,存在所谓的“旁观

者效应”。具体的影响步骤

有五步:1、是否注意到该

紧急事件;2、如何解释该

事件;3、对个人责任的评

估;4、是否知道如何相救;

5、决定是否采取行为。

36、侵犯行为有害于和谐社

会的创建。请尝试探讨侵犯

行为的性质,引发侵犯行为

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应对技

巧侵犯行为又称攻击

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

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

上的痛苦的行为。导致人们

有侵犯行为的原因是多种

多样的。其中主要有:因为

被别人侵犯而反击,即所谓

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的“以牙还牙”式的行为准

则;工具性侵犯行为,即为

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攻击他

人;本能性侵犯行为,以动

物间抢夺生活空间最为明

显;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

行为,目标受阻时情绪失控

下而为;模仿引起的侵犯行

为,以青少年最为突出。在

人际交往中,无论是为了有

效地应对别人的侵犯行为,

还是为了减少自己的侵犯

行为,我们都需要学会采取

自持行为——指在不侵犯

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

己的权利。一方面不顺从,

敢于坚持自己的正当权利,

另一方面不伤害别人,不是

攻击行为。采取自持行为的

几种技巧是:1、基本的自

持是对维护你的权利的简

单的表述;2、当别人批评

你的想法却没充分理由时,

可采用模糊化的方法;3、

如果被忽略可以提醒;4、

使用坚决而稳定的语言和

以事实为基础的语气;5、

不谴责、威胁对方。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认知

1、自我知觉:指个体对自

己的认识与评价,其内容有

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

自尊。

2、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

识、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对

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

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

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

等方面的认识。

3、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

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反映了

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4、保守性偏差:是指人们

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

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

印象是错误的也依然如此。

5、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

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

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

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

关联的特征的倾向。

6、中心特质、边缘特质:

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

特质叫中心特质;对印象形

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质叫

边缘特质。

7、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

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

此对他人做判断。

8、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9、第一印象:是指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10、自我实现的预言(皮阁马利翁效应):是指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11、刻板现象:也叫定见,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12、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3、自我概念是自尊的基础,即个人通过对自己认识进而产生对自己的评价。(√)

14、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区别在于:自我概念更侧重自己的情感,而自尊更强调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15、发射性评价是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及反应来推测自己的情况,而非直接性的评价。(√)

16、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趋向于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和优秀的人比较。(×)

17、理想自我是指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人,他引导我们尽职尽责。(×)

18、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差距时,个体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19、对于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冲突。(×)

20、当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时,人们会根据个体的行为来推动个体的内在特质。(×)

21、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

22、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一印象形成的作用不同。(√)

23、人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误的也仍然如此。(√)

24、个体的类别特征越不明显,相关的刻板印象越容易出现。(×)

25、归因是人们的认识他人的方式,人们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自动地进行着归因。(×)

26、下列对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C)A、自尊是自我概念的基础B、自我概念更侧重自己的情感,自尊更强调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C、自我概念和自尊都属于自我知觉的内容D、自尊是对自己部分属性的评价,自我概念是对自己整体的评价

27、在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及反应来推测自我的情况

属于(B)信息来源的方式。

A、他人的反馈

B、反射性

评价C、根据自己的行为来

推断D、社会比较

28、下列描述不属于伍德所

概括出的社会比较的动机

因素的是(D)A、自我美化

B、自我保护

C、自我提高

D、

自我认识

29、下列描述不属于伍德所

划分出的社会比较方式的

是(A)A、互补比较B、向

上比较C、向下比较D、相

似比较

30、下列描述符合费斯廷格

的社会比较理论的观点的

是(C)A、在缺乏明确的标

准时人们常和比自己优秀

的人作比较B、在缺乏明确

的标准时人们常和不如自

己的人作比较C、在缺乏明

确的标准时人们常和与自

己相似的人作比较D、在缺

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和

与自己互补的人作比较

31、下列描述符合费斯廷格

在社会比较理论中对人的

认知倾向的假设的是(D)A、

人们趋向于准确认识自己,

但过高的评估自己B、人们

趋向于准确认识自己,但过

低的评估自己C、人们在认

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时都趋

向于完美趋向D、人们趋向

于准确的认识并评价自己

32、下列信息中不是影响个

体的自尊水平的主要因素

的是(D)A、当实际自我与

应该自我产生差距时,个体

就会出现焦虑情绪B、当实

际自我与应该自我没有差

距时,个体就会出现焦虑情

绪C、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

我产生差距时,个体就会出

现焦虑情绪D、当实际自我

与理想自我没有差距时,个

体就会出现焦虑情绪

33、下列类型的自我是“我

们觉得是应该成为的人,它

引导我们尽职尽责”的是

(C)A、理想自我B、实际

自我C、应该自我D、社会

自我

34、下列描述符合印象形成

中的对应推理理论的观点

的是(C)A、当个体的行为

符合社会期望时,人们会根

据个体的行为来推断个体

的内在特质B、当个体的行

为被迫而为时,人们会根据

个体的行为来推断个体的

内在特质C、当个体的行为

不为社会所接受时,人们会

根据个体的行为来推断个

体的内在特质D、当个体的

行为为社会所接受时,人们

会根据个体的行为来推断

个体的内在特质

35、下列描述不能体现印象

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

的规律的是(D)A、不同特

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作用

不同B、信息出现的先后顺

序对印象形成作用不同C、

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

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

一的认识D、人们比较重视

负性信息,倾向于对他人做

负性评价

36、下列关于刻板印象的表

述,错误的是(D)A、刻板

印象是由正负性特征构成

的,与实际情况相比,可能

是准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B、社会群体是刻板印象形

成的基础C、刻板印象就是

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

成的印象D、刻板印象最通

常情况下可以得到有效验

37、下列表述的因素中不容

易唤起刻板印象的是(D)A、

个体的类别特征比较明显

B、需要快速决策时

C、处

于极端情绪时D、个体重视

人际判断时

38、当人们获得的信息与刻

板印象不一致时,将(B)

对待这一异类信息。A、修

改刻板印象中的错误成分,

使其与新信息达到一致B、

将不一致信息归于特殊情

况,而非行为者直接品质C、

把代表不一致信息的成员

从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得

证刻板印象的一致性D、把

不一致的信息遗忘掉,从而

维持原有的刻板印象

39、在下列改变刻板印象的

方法中,有效的是(C )A、

重复一致性信息,忽视不一

致性信息B、注意与刻板印

象一致的信息,有意识维持

自我判断C、与群体中典型、

代表性成员交往,获得一般

性信息D、减少与群体中典

型成员交往,注意非典型成

40、下列表述不符合归因发

生的条件的是(B)A、出乎

意料的、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B、当正性的事情出现时

C、

当重要性事件出现而无法

确定时D、当人们对事件无

法预测而没有安全感时

41、自我知觉的内容有两个

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

尊。

42、伍德把社会比较的动机

概括为准确的自我评价、自

我美化、自我保护和自我提

高;同时,他又把社会比较

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相似

比较和向下比较。

43、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

认为个体有两个内在的标

准: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

44、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

产生差距时,个体就会产生

抑郁情绪;当实际自我与应

该自我产生差距时,个体就

会产生焦虑情绪。

45、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

的信息主要有:外表、非言

语信息和行为。

46、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

源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他

人的反馈,即他人对自己的

直接评价;第二,反射性评

价,即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

度及反应来推测自我的情

况,而非直接性的评价;第

三,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

断;第四,社会比较,与自

己相似的人进行比较。

47、简要介绍布鲁尔的印象

形成双重加工模式布

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

模型是:在印象形成的过程

中,存在两种加工操作,其

一是一类别为基础的加工,

把某个人划归到某一群体,

并将这一群体的典型特征

赋予该个体,是一种自动化

的、无需意识努力的加工;

其二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

工,注意并整合某人的各种

信息,以此构建对此人的印

象,是一种需要意识参与、

自我努力的加工。

48、简要分析印象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

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发现

最初的印象是错误的,也依

然如此,这种倾向被称为保

守性偏差。由于印象具有稳

定性和渗透性,它构成了人

们判断与行为的基础:第

一,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

对他人的判断,印象一旦形

成就会左右我们对所获得

的信息的解释,从而保持原

有印象不变;第二产生与印

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

现的需要(或皮阁马利翁效

应),但是只有人们对自己

或他人缺乏认识或缺乏肯

定的认识时,别人的评价与

期望才会影响自己。

49、简要分析刻板印象的形

成途径和产生偏差的原因

刻板印象形成的途径主要

有两条:第一,个人的亲身

经历;第二,社会学习。刻

板印象的形成通常会有偏

差,原因有二:其一,由于

新奇、极端、突显刺激更容

易引发注意,所以群体中的

特殊成员在刻板印象形成

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二,

群体的社会角色限制了群

体成员的行为表现,进而使

我们得到片面的信息。

50、简要介绍维纳的成就归

因模型维纳的成就归

于模型认为:人们由于解释

成败的原因可用三个维度

加以分类与描述,即内-外

因(个人因素为内因,环境

因素为外因);稳定-不稳定

(原因是稳定的,还是变化

的);可控制性(是否在个

人的控制范围之内)。维纳

对原因三维度的区分,使研

究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

的归因结果对人的期望、情

绪、动机、自信心、健康等

方面的影响。

51、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

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是零散

的、不同的,人们如何把这

些内容与性质不同的信息

整合成统一的、完整的印

象?请对印象形成过程中

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进行

分析。在认识他人的过

程中,人们对信息整合在一

起形成统一的、整体的印象

的过程中,加工整合的方式

有:1、安德森的平均模式,

即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

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

体评价,并事先把那些自认

为重要的特质赋予较大的

权重;2、布鲁尔的印象形

成双重加工模型,即在印象

形成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加

工操作,其一是以类别为基

础的加工,把某人划归到某

一群体,并将这一群体的典

型特征赋予该个体,是一种

自动化的、无需意识努力的

加工;其二是以特质征为基

础的加工,注意并整合某人

的各种信息以此构成对此

人的印象,是一种需要意识

参与、自我努力的加工。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

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为:第

一,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

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印象形

成中起主要作用的特质叫

中心特质,与此相对的不重

要的特质叫边缘特质。特质

的重要性是相对的。第二,

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印

象形成的作用不同,主要体

现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方面,首因效应说明第一印

象的重要性,而在与陌生人

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

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

一印象。第三,人们倾向于

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

成对他人较统一的认识,当

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

质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

它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

征,这种倾向叫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第四,人们

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

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

52、在人际交往中,刻板印

象容易导致我们对他人的

错误认识,请分析影响刻板

印象唤起与使用的主要因

素,并探讨改变刻板印象的

方法在人们交往中,

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

的主要因素有:第一,个体

的类别特征越明显,相关的

刻板印象越容易出现;第

二,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

成员容易引发刻板印象;第

三,快速决策使,容易使用

刻板印象;第四,信息复杂

时,容易使用刻板印象;第

五,极端情绪时,容易使用

刻板印象;第六,个体重视

人际判断时,会减少刻板印

象。

刻板印象是由正负性

特征构成的,与实际情况相

比,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

是或错误的,通过最特定条

件下与群体成员的交往对

该群体的刻板印象,具体策

略有:第一,重复不一致信

息,从而否认其偶然性,证

实不一致信息的真实性;第

二,与群体成员广泛交往,

从而否认不一致信息性仅

源于特殊成员,证实不一致

信息的普遍性;第三,与群

体中典型、代表性的成员交

往,获得一般性信息;第四,

注意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

信息,有意识校正自我判

断。

第四章社会动机

1、动机:指引起、维持和

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2、内在动机:指人们对某

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

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

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主

要有好奇心、好胜心、互惠

的内驱力这三种内驱力引

起。

3、过度辩护效应:指当外

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

人们可能对自己原来喜欢

的活动失去兴趣的现象。

4、成就动机:指个体为了

获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

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5、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指

一种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

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

的动态心理倾向,该目标或

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取决

于社会。

6、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指

一种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

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

的动态心理倾向,该目标或

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决定

于个人自己。

7、亲和动机:又称为结群

动机,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

起,或者要加入某个团体的

需要。

8、权力动机:指个体要在

某些方面取得一天的支配

地位的需要。

9、并非所有行为都有动机

的推动。(√)

10、人类的行为中,只有表

现性行为属于动机性行为。

(×)

11、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

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

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

的影响程度。(√)

12、任务性奖励比表现性奖

励更可能降低内在动机。

(√)

13、建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

都降低内在动机,只有在内

在动机很低的情况下,才会

受到外在奖励的消极影响。

(×)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

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

15、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认

为,认知性动机是动力性

的,情感性动机是指导性

的。(×)

16、无论是社会取向动机还

是个我取向动机,其目标或

优秀标准的选择都取决于

社会。(×)

17、下列关于动机的描述,

错误的一项是(C)A、动机

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根本

原因,是目的,不是手段B、

人的基本动机是相似的,但

用来满足动机的方式存在

个体和文化差异C、动机是

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动机

与行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动机是一种动态过程,

是连续的

18、以下表述不符合动机性

质的一项是(D)A、人类存

在无意识动机B、动机是完

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

的某一部分的动机C、动机

是复杂的,动机与行为不是

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人

类的行为中,只有表现性行

为属于动机性行为

19、下列工作特征不能够引

发人们的内在动机的是(D)

A、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

B、

内容较丰富的工作C、人们

能够及时知道工作的结果

D、工作着对工作结果不承

担责任

20、下列奖励方式中容易降

低内在动机的强度的是(A)

A、只要做事就有奖励

B、

内在动机很低的情况下得

到奖励C、根据完成任务的

质量给予奖励D、表现性奖

21、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

中,指向社会的动机是(B),

动力性的动机是(D)A、内

在性动机B、外在性动机C、

认知性动机D、情感性动机

22、在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

中,自我防御需要属于(A)

动机类型,亲和需要属于

(C)动机类型。A、情感性

内在动机B、认知性内在动

机C、情感性社会动机D、

认知性社会动机

23、“免受伤害,免于恐惧

的需要”属于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的(B)A、生理的

需要B、安全的需要C、归

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

24、“与他人建立、维持、

发展良好的关系的需要”属

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的(B)A、安全的需要B、

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

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25、下列对社会取向成就动

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

描述错误的是(D)A、社会

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体想

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

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

倾向B、社会取向成就动机

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社会C、个我取

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体想要

超越内在决定的目标或优

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D、

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目标

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取

决于社会

26、下列不属于社会取向成

就动机的特点的是(A)A、

个体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

内化程度很强,追求成就是

一种目的B、选择做什么样

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由

他人或团伙来决定C、强调

个人的成就目标或评价标

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团体

来决定D、成就行为的效果

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

27、下列不属于个我取向成

就动机的特点的是(B)A、

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由个

体自己决定B、选择什么样

的行为达到目标由群体商

议决定C、成就行为的效果

由个体自己评价D、个体对

成就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

较高,追求成就是一种目的

28、“由优势力量或优势地

位带来的处罚的权利”属于

(A)类型的权力A、强迫

性权力B、合法性权力C、

关系性权力D、联系性权力

29、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表

现性行为和应对性行为两

种。

30、麦奎尔从两个维度对动

机分类:一个维度是内在中

心—外在中心维度,另一个

维度是认知取向—情感取

向维度。

31、奖励可以分为任务性奖

励(只要做事就有奖励)和

表现性奖励(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给予奖励)。

32、根据我国社会文化特点,余安邦和杨国枢把成就动机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

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

33、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体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4、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和

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35、简要分析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其性质有:第一,动机是完整的个人动机,而不是某一部分的动机;第二,动机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目的不是手段;第三,人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用来满足动机的方式存在个体和

文化的差异;第四,动机是复杂的,动机与行为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五,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第六,动机是一个动态过程,是连续的;第七,并非所有行为都有动机的推动,人类的行为可分为表现性

行为和应对性行为两种,表现性行为是自身特点的反映,应对性行为属于动机性行为。

36、简要分析能够引发人们的内在动机的工作特点

内在动机指人们对某些活

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对内在动机的研究,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影响人的行为积

极性的内在因素,有五种工作特征能够引发人们的内

资动机:第一,技能多样性,即从事需要多种技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任务多样性,即工作内容比较丰富,而不是单调乏味;第三,任务重要性,即工作有意义,有影响;第四,自主性,即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自

己作主,对工作结果负责;第五,回馈性,即人们能够及时知道合作结果。

37、简要介绍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麦奎尔从两个

维度对动机分类,一个维度是内在中心--外在中心维度,内在性动机的目标指向个人,外在性动机的目标指向社会;另一个维度是认知取向--情感取向维度,认知性动机是指导性的,情感性动机是动力性的。它们组合成四种类型:1、认知性内在动机:一致性需要;分类需要;自主需要;目的论的动机。2、情感性内在动机:减少紧张的需要;自我防御的需要;自我维护的需要;认同的需要。3、认知性外在动机:归因的需要;客观化的需要;刺激的需要;功利性需要。4、情感性外在动机:自我表达的需要;强化的需要;亲和的需要;模仿的需要。

38、简要说明权力类型的种类权力是一种控制、支

配或影响的力量。根据权力

的来源,可以区分为七种不

同的权力类型:第一,强迫

性权力,由优势力量或优势

地位带来的惩罚的权力;第

二,合作法性权力,由法律

或组织的规章制度所规定

的,通过地位和正式的等级

体现出来的权力;第三,奖

励性权力,以掌握有价值的

资源,能够给予他人奖励为

基础;第四,专家性权力,

具有专门的知识和经验而

形成的专家的权威性;第

五,关系性权力,因为与他

人有良好的关系,具有领导

魅力而形成的权威;第六,

信息性权力,能够接触一般

人不能获得的内部信息;第

七,联系性权力,由于认识

有权力的重要人物而产生

的权力。

39、我们的行为可能是因为

内在动机激发的,也可能是

由于外在动机激发的。它们

对行为的影响效果是否相

同,结合生活现象论述内在

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并

探讨如何避免动机不当而

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在

人类的行为中,内在动机和

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但是

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以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

奖励关系结果为例。研究发

现,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

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

出现过度辩护效应,即当人

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

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是,他

们会降低内在行为的影响

程度,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

内在动机,避免因奖励等外

在动机而引起的负面作

用?具体为:第一,奖励并

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降低内

在动机,只有内在动机很高

的情况下,才会受到外在奖

励的消极影响;在内在动机

很低的情况下,建立等可以

弥补内在动机的不足,引发

行为动力。第二,不同类型

的奖励有不同的效果,奖励

可以分为任务性奖励和表

现性奖励,表现性奖励降低

内在动机的可能性较小。第

三,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

减少乃至避免奖励的负面

作用。

40、体会生活现象,分析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动机可

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构成

了一个相对优势关系的等

级体系,一种需要满足之

后,另一种更高的需求立刻

产生,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

动力。因此,人很难得到完

全的满足,总是处于不断的

追求之中。而人的需要具体

分为:第一,生理的需要,

由生理需求决定的需要,例

如食物、水、性的生殖等需

要;第二,安全的需要,包

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

的安全,例如免受伤害、免

于恐惧的需要等;第三,归

属和爱的需要,指与他人建

立、维持、发展良好的关系

的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

己的尊重;第五,自我实现

的需要,指人类成长、发展、

实现全部潜能的需要。

41、根据我国社会文化的特

点,余安邦和杨国枢把成就

动机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

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

请结合生活现象分析两种

成就动机的性质和特点

根据我国社会文化的特点,

余安邦和杨国枢把成就动

机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

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

会取向成就动机:指一种个

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

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

心理倾向,该目标或优秀标

准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

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指一种

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在决

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

态心理倾向,该目标或优秀

标准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个

人自己。

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

特点有:第一,强调个人的

成就目标或优秀标准主要

是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

决定;第二,选择做什么样

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由

他人或团体来决定;第三,

成就行为的效果由他人或

团体来评价;第四,个体对

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

度较弱,强调社会工具性,

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而个

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

有::第一,成就目标和评

价标准由个体自己来决定;

第二,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

来达到成就目标由个体自

己决定;第三,成就行为的

效果由个体自己来评价;第

四,个体对成就的价值观念

的内化程度较高,强调功能

自主性,追求成就是一种目

的。

第五章社会感情

1、同理心:简单地说就是

“感同身受”,“将心比心”,

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体

会其感受,了解对方内心的

感受想法,并且反映给对方

知道。

2、集体恐惧:指集体对突

发痛苦和巨大不幸的预料

和经验而承受的范围广泛

的情绪。

3、集体敌视:指群体对某

一对象在思想上或原则上

的对抗、反抗或抵制。相关

术语包括仇视和憎恨等。

4、集体欢乐:指人群由于

福利、成功或好运气,或者

得到某人所希望之物所唤

起的情绪。相关术语包括欢

乐、喜庆、愉快、换心、欢

乐、狂喜等。

5、身心松弛法:指利用生

理和心理彼此交互影响,使

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达

到松弛的效果。

6、社会感情:指伴随整个

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要

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

7、集体恐惧产生的原因大

致可以分为三种,以下不属

于这三种原因的是(C)A、

真实或虚假的危险B、环境

或社会的灾难C、物价的上

涨D、社会的趋向

8、集体恐惧可以细分为三

种主要情绪以下不属于这

三种情绪的事(D)A、恐慌

B、恐怖

C、惊恐

D、惊悚

9、以下焦虑不是中国人特

殊社会焦虑的是(B)A、地

位焦虑B、亲属焦虑C、表

性焦虑D、缺点暴露的焦虑

10、戈登认为,感情的突生

属性可以表现在四个方面,

以下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

(B)A、来源B、过程C、

结构D、变化

11、以下不属于社会感情整

饰化的群体功能的是(C)A、

感情整饰可以允许行动具

有连续性B、感情整饰可以

建立群体团结C、感情整饰

可以维护自尊D、感情整饰

可以指出地位差异

12、以下不能帮助我们增加

觉察力的是(B)A、觉察外

在领域B、觉察其它领域C、

觉察中间领域D、觉察外在

领域

13、以下不属于缓和情绪方

法的是(C)A、身心松弛法

B、找人倾诉

C、发泄

D、转

移注意力

14、集体敌视是指群体对某

一对象在思想上和原则上

的对抗、反抗或抵抗。

15、同理心技术包括简述语

意和情感反映两部分。

16、非理性信念主要有哪

些?非理性想法可以左右

情绪,一种是夸大,一种是

不切实际的要求。对人们生

活影响较大的其中主要非

理性信念是:一个人应该被

周围所有的人喜欢和称赞;

一个人必须无所不能、十全

十美才有价值;那些坏人都

应该受到严格的法律惩罚;

事情不能如愿以偿时,那将

是可怕的伤害;一切不幸都

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个人

无法控制;面对困难和责任

很不容易,倒不如逃避省

事;过去的经验决定了现

在,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

的。

17、有效情绪表达的原则是

什么?有效情绪表达

的原则是:先要察觉自己的

真正的感受,只有当我们清

楚自己现在的感受时,才能

掌握我们的情绪,做自己情

绪的主人;选择适当的时机

表达,把握良好的时机表达

是很重要的,对方只有在闲

暇和平静且有心理准备时,

才能聆听你的感受;清楚出

具体的表达,表达情感的有

效方式是以平静、非批判的

方式叙述情感的本质,描述

而不是直接发泄;行为/感

觉/理由陈述的使用,正确

的情绪表达需要以行为/感

觉/理由陈述为主,这种表

达只是谈你的感觉,而不涉

及到评断、指控或定论;表

达正面情绪,也可以增进良

好关系。

18、面对处于叛逆期的青少

年,如何教会他们正确地管

理自己的情绪?处于

叛逆期的青少年,常有不切

实际的要求和夸大其词的

想法,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或

想法可以左右他们的情绪。

为此,要使他们能够清楚自

己当时的感受,认清引发情

绪的缘由,再找出适当的方

法纾解或表达情绪。常用归

纳的3W理论(WHAT、WHY、

HOW)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是WHAT--我现在有什

么情绪?情绪管理的第一

步就是要先能察觉自己的

情绪,并且接纳自己的情

绪。只有认清自己的情绪,

才能把握情绪,才能为自己

的情绪负责而不会被情绪

所左右。其次是WHY--我为

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我为

什么会生气?我为什么会

难过?我为什么觉得挫折

无助?找出原因,才能知道

这样的反应是否正常;找出

情绪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

下药。最后是HOW--如何有

效处理情绪?想想看用什

么纾解自己的情绪?平常

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都怎么

办?什么方法比较有效?

也许是通过运动、听音乐等

让情绪平静,也许是大哭一

场,找人聊聊等来宣泄情

绪,或换个乐观想法来改变

情绪。

19、如何应对学生的情绪问

题,并与他们进行有效沟

通?

第六章社会态度

1、态度:指人们对一定对

象相对稳定的内部制约化

的心理反映倾向。

2、同化:指把别人的看法、

观点、判断等行为方式吸收

过来,看成是自己的东西,

是一种不知不觉起作用的

心理过程。

3、内化:指在同化的基础

上,把介绍来的观点变为自

己的价值观并自我认知,是

态度形成的深刻的心理过

程。

4、群体态度:指群体中多

数成员或全体成员对某一

事件的共有态度。

5、个体态度:指群体中的

每一个成员对某一事件的

自己所拥有的态度。

6、费廷斯格1959年的试验

发现,与得到1美元酬劳的

人相比,得到20美元的人

更容易改变对单调乏味工

作的态度。(×)

7、观念是态度构成的三要

素之一。(×)

8、打击是态度的内部力量。

(√)

9、起到调和作用的态度是

中立态度。(√)

10、态度作为一种综合的心

理过程是行为的准备阶段,

“使行为与心理过程吻合”

指的是态度的(B)A、统和

性B、媒介性C、压迫性D、

一元性

11、态度过程的三要素说是

( C)及玻璃绿在态度研究

中的应用。A、精神分析B、

新精神分析C、新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

12、表现为从正到负的连续

状态的是态度的(D)A、统

和性B、媒介性C、压迫性

D、一元性

13、个体为了适应社会和组

织环境,在其中取得生存、

发展、获得接受和承认,必

须判断所接触事物的价值,

决定对其的行为,并须先做

好行动的准备,这指的是态

度的(B)A、自我防卫功能

B、调适功能

C、价值表现

功能D、知识功能

14、态度被用来减少焦虑,

并使情绪冲突转移方向指

的是态度的(A)A、自我防

卫功能B、调适功能C、价

值表现功能D、知识功能

15、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寻求

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一致

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态度的

(D)A、自我防卫功能B、

调适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

D、知识功能

16、对社会生活起统和作用

的是(A)态度,其离合作

用的是(C)态度。A、积极

B、中立

C、消极

D、都不是

17、把别人的看法、观点、

判断等行为方式吸收过来,

看成自己的东西指的是(A)

A、同化

B、内化

C、顺应

D、

从众

18、一下关于认知失调论的

描述不正确的是(C)A、由

费斯廷格提出B、认知之间

的冲突会引起紧张不安C、

只能用来解释态度改变的

原因D、认知的失调带来态

度改变的心理动力。

19、态度塑造了我们的社会

知觉和社会行为。

20、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

反应倾向。

21、态度总是指向并倾注于

某个对象,因此,态度会给

对方造成心理压力。

22、态度的一元连续状态与

人格的统一性分不开。

23、态度构成三要素说实际

上是新行为主义基本理论

在态度研究中的应用。

24、简述态度的特点所

谓态度,使指人们对一定对

象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制约

的心理倾向。态度具有以下

特点:第一、统和性,态度

的这种心理过程不出现在

过程的开始,它在其它内在

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是对其

它心理过程的统和;第二,

媒介性,团队作为一种心理

行为的准备阶段,使行为与

心理过程吻合;第三,压迫

性,态度总是指向并倾注于

某个对象,因此,态度会给

对方造成心理压力;第四,

一元的,表现为从正到负的

连续性,态度的变化也沿着

从正到负的链条进行。

25、态度的社会本质的含义

是什么?态度的社会本

质是讲态度在本质上是社

会的。一是态度的对象在本

质上是社会的,是社会生活

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种种领域、种种事件等。二

是态度的主体在本质上是

社会的,态度主体不论是个

体还是群体,都有着各种各

样的社会关系,而社会态度

是在社会关系互动中形成

的。

26、什么是个体态度?

个体态度包含有两方面的

意思,第一,就态度主体而

言,是指社会个体,是有着

社会关系的个体。就此而

言,个体态度即是社会个体

态度;第二,就态度主体与

态度对方的关系而言,作为

态度的主体的社会个体,是

和其他社会个体发生联系,

即社会个体与社会个体的

相互关系是“对子”关系,

不是小组内的关系,或其他

群体内的关系,是在这种个

体对个体“对子”关系中所

形成的态度,属于个体层面

上的态度。

27、简述个体态度与群体态

度的关系个体态度与

群体态度有联系又有区别。

个体态度是群体态度的基

础,群体态度是在个体态度

的基础之上由于个体间的

互动而产生出的共同态度,

群体态度是由个体态度共

有的部分构成的;群体态度

又区别于个体态度,群体态

度已经形成,与个体态度共

有的部分相比具有了新的、

个体态度不曾有的特点。

28、简述认知、情感、动机

这三种心理成分与态度的

关系认知、情感、动机这

三种心理成分与态度的关

系:第一,认知和情感是反

应中情境规定的主要因素。

认知的情境规定作用主要

表现在对态度对象的评价

和判断上,当一个人把自己

的态度对象或生活环境评

价为无意义的或无法发挥

自己能力的时候,就会觉得

没有必要付出一定代价去

追求,他的态度是消极的、

否定的,反之,他的态度是

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作为

内心体验,也起情境作用,

随着评价和认知的出现,感

情对态度对象起人际距离

体调整作用。第二,动机是

态度的内部力量。动机作为

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对行

为的一种准备状态。动机是

对态度的一种发动,会对妨

碍者有攻击行为表现,也可

能采取协作态度。动机和态

度一起构成行为的准备状

态。

29、简述社会态度的功能

第一,功能主义的观点。根

据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兹的

观点,态度有四种功能:调

试作用;自我防卫作用;价

值表现作用;态度的指示作

用。第二,态度对社会生活

的整合、离合、调和作用。

态度的社会作用是态度对

社会生活的反馈功能,总的

看法有三种:积极、接近、

赞成--起整合作用;消极、

远离、反对--起离合作用;

中立--起调和作用。第三,

工作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30、论述影响态度形成的因

素态度是后天获得的,是在

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由社会

事件引起的。影响态度形成

的因素具体有三种:第一,

个人经验的内参照系作用。

人们对事件的态度是先有

对事件的认知和经验的积

累,某种社会事实一旦被人

们察觉后,一方面每种知觉

都以经验形成积累于内部,

另一方面,过去的经验又会成为对新经验进行比较的标准,新旧经验大同小异,脑中浮现过去的经验事实,影响对当前事件的看法,差异大的,过去经验会从另外一角度影响当前看法。第二,群体规范的外部参照系作用。经验只是个全内部过程,态度的形成还必须有外部参照作用,群体中每个成员的看法、判断、观点都是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群体中关于某个社会事件的态度是在群体中自然而然融合而成的,互动过程是态度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三,同化和内化的机理作用。同化指把别人的看法、观点、判断等行为方式吸收过来,看成是自己的东西,是一种不知不觉起作用的心理过程。内化是在同化的基础上,把接受来的观点变为自己的价值观并自我认知,是态度形成的深刻的心理过程。没有同化内化机制,外来的社会影响不会转化成态度。

31、试结合实例说明费廷斯格的认知失调论认知失调论是费廷斯格提出的解释态度改变的理论----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第一,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和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不一致,比如做了一些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第二,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四种,一是改变认知;二是增加新认知;三是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四是改变行为。第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最终选择的评估来减少决策后失调。例如,增加对我们所选择的事物的正向评估,或贬低对所放弃的事物的评估都能减少失调。人们在决策后常倾向于增加对所选事物的喜爱程度,而减少对没选择事物的喜爱。随着选择与放弃的方案之间的主观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失调也随之减少。

第七章群体心理

1、群体:指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

2、非正式群体:指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组织确定的联盟,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需要自然形成的群体。

3、凝聚力:指多数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4、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由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是好的效果。

5、社会抑制作用:指社会

心理学家把群体情境使个

体工作水平降低的现象。

6、从众:指他人从事某一

活动自己也去从事这一活

动,按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

行事而不另搞一套。

7、服从:指个体由于受到

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

做的事。

8、集体行为:指一种在人

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

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

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

人的狂热行为。

9、去个性化:指个人在群

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

失去了个体感,与群体同一

起来。

10、群体认同感:指群体中

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

持一致的情感。

11、群体归属感:指个体自

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

一种情感。

12、去个性化是指群体抹煞

了个体的独特个性。(×)

13、高凝聚力一定是有益群

体任务的完成的。(×)

14、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比

人口稀疏的地区存在较高

的去个性化。(√)

15、在认知判断情景下,个

人的选择会受到集体压力

的影响。(√)

16、他人在场总会促进个体

的表现。(×)

17、在群体行为的特征中,

集群行为不是预谋的,而是

一群人收到某种刺激后自

然哄起行为是(A)特征;

每个参加者情绪激动,行动

完全被激情支配的是(B)

特征;行为往往不能受正常

社会规范制约的是(C)特

征。A、自发性B、狂热C、

非常规D、短暂

18、集群行为构成中最先发

生的是(C),最后发生的是

(B)A、情绪感染B、情绪

激发C、高度的刺激和暗示

D、模仿

19、以下不属于群体特征的

是(D)A、必须首先是一群

人B、群体存在社会分工C、

有一定的目标D、群体成员

间关系和谐

20、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

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是

指(B)A、群体归属感B、

群体认同感C、群体促进感

D、群体干扰感

21、以下关于群体凝聚力的

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A、

无法计算B、是一种心理结

合力C、由群体特性规定D、

是一种对群体成员的吸引

22、以下不是去个性化产生

原因的是(B)A、匿名性B、

个性不分明C、丧失了责任

感D、群体的淹没性

23、群体是社会协作的产

物,它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

会现象。

24、群体按是否真实存在分

为统计群体和实际群体。

25、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群体指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群体

有以下特征:1、群体首先

必须是一群人;2、群体存

在着一个结构;3、有一定

的目标;4、明确意识到自

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5、

有共同的价值的规范。

26、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群体心理对个体

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第一群体归属感,

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

加群体所谓一种情感;第二

群体认同感,即群体中的成

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

致的情感;第三群体的促进

和干扰作用。

27、简述群体凝聚力与工作

效率之间的关系群体

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对于群体任务的完成起

着重要作用,但群体凝聚力

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

简单的直线关系,群体的工

作效率不仅受群体凝聚力

的影响,更受诱导因素的影

响。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

诱导都能提高工作效率,而

且高凝聚力组的工作效率

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

低工作效率,高凝聚力组的

工作效率更低。可见,群体

规范是决定群体凝聚力与

工作效率关系的重要因素

之一。

28、集群行为不同于群众运

动和群众活动的特征

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

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

导、无明确目标的、不受正

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

的狂热行为。集群行为不同

于群众运动和群众活动,它

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发

性,就是说集群行为不是预

谋的,而是一群人受到某种

刺激后,自然起哄的行为;

第二狂热,这种行为的每一

个参加者情绪非常激动,处

在狂热之中,行为完全被情

绪所支配;第三非常规,行

为往往不能受正常社会规

范的约束,肆意践踏和破坏

社会准则;第四短暂,由于

是一时情绪冲动产生的,因

此不会长久。

29、简述群体行为的过程

群体行为的发生,首先是高

度的刺激和暗示,一群人聚

集在一起,注意力集中在共

同关心的问题上,意外事件

一发生,高度刺激就打断了

人们的正常秩序,于是情绪

激动起来,产生感情激动和

狂热。其次是情绪感染,人

群密集的场合下,感染多以

循环和连锁式的形式进行。

最后是情绪激发,情绪感染

使整个人群激动起来,狂热

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群体。这

种情况达到一定状态就会

爆发,表现出一定的行为。

如狂呼乱喊、手舞足蹈等。

30、简述去个性化现象产生

的原因去个性化是个

体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

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与

群体同一起来。在群体中会

产生去个性化的现象一般

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一匿名

性,因为个人觉得自己是一

个匿名者,无人认识,从而

不会受到追查从而承担责

任;其二,丧失了责任感,

个体独处会从伦理的角度

考虑问题,在群体中则觉得

责任应由集体承担或分散

在个人身上,个体不承担责

任;其三,群体的淹没性,

在群体中,成员或以群体的

形式出现,淹没了个性,成

员的自我融于群体,与群体

同一起来。

31、试论述群体行为的过程

及机制群体行为的发

生,首先是高度的刺激和暗

示,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注

意力集中在共同关心的问

题上,意外事件一发生,高

度刺激就打断了人们的正

常秩序,于是情绪激动起

来,产生感情激动和狂热。

其次是情绪感染,人群密集

的场合下,感染多以循环和

连锁式的形式进行。最后是

情绪激发,情绪感染使整个

人群激动起来,狂热的气氛

笼罩着整个群体。这种情况

达到一定状态就会爆发,表

现出一定的行为。如狂呼乱

喊、手舞足蹈等。当整个人

群的情绪发泄完以后,激动

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人们

也恢复了常态。至此,群体

行为宣告结束。

在集群行为发生的

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机

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

仿。情绪感染是一群情绪激

动的人的举动吸引了原来

无动于衷的旁观者,使他们

的情绪也激动起来,构筑所

发生的事情,并参加到激动

的人群中去,从而把整群人

的情绪统一起来,还会使人

感情冲动,丧失理智,削弱

个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控制,

破坏现有的社会规范,表现

出一些过火的行为来。模仿

则是再现他人的行为,在集

群行为中,大家相互模仿,

从而发生共同的行为。故没

有情绪感染就不能使人群

的情绪激动;没有模仿,就

不会有人群的共同行动。

第八章传播与社会心理

1、传播:是通过语言、姿

态、表情等各种符号传递或

交换知识、意见、感情、愿

望等信息的社会行为,它试

图与他人分享思想和态度,

建立与他人的认同和共鸣。

2、舆论:指在大家共同关

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

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

众人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

一致反应和判断,是具有代

表性的综合意见。

3、谣言:指某些人或团体、

组织、、国家,根据特定的

动机和愿望,散布的一种内

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

实根据、通过自然发生的、

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

路中所流传的信息。

4、民谣:是社会大众以丰

富通俗的语言、幽默诙谐的

表达形式抒发对社会事情、

问题等社会信息的意见、观

点和态度的反映。

5、流行:又称时尚,只社

会上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

人士称道的事物、观点、行

为发生的等被人们接受、采

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至消失

的过程。

6、选择性接触:指人们在

接触信息时,总是愿意接触

那些与自己原有态度相一

致的传播信息,进而避免接

触与自己意见不相符合的

传播信息。

7、显在性舆论:指通过多

数人明确的语言或态度变

形虫来的舆论。

8、潜在性舆论:指那些没

有公开表示,只是在亲人、

熟人之间谈论、散布的意

见、思想和情绪。

9、自我传播:又称内传播、

内向传播,指个体对信息加

工过程,可以采用自我对话

的心理过程。

10、人际传播:指信息在社

会个体之间的传播行为,在

此过程中,人们彼此保持着

相对的影响和作用。

11、组织传播:又称组织沟

通,指在组织内部的信息传

播活动。

12、大众传播:指由一些机

构和技术结构的,由专业化

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

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活

动。

13、流行就是时尚。(√)

14、人们自身的心理特质不

是导致语言产生的原因。

(×)

15、舆论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社会的公认。(√)

16、谣言是大众社会普遍存

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17、显在与潜在性舆论会相

互转化。(√)

18、谣言不是舆论。(×)

19、舆论一定是全体成员的

意见。(×)

20、我们常说的”苦思冥想”

指的是(B)A、人际传播B、

自我传播C、组织传播D、

大众传播

21、下来不属于谣言产生的

原因的是(C)A、社会发生

变故B、社会面临危机C、

社会忽略个体D、社会内部

结构紊乱

22、在选择性理解的基础

上,同时存在着其它的选择

性特征。以下不包括在这些

特征里的是(A)A、选择性

行为B、选择性记忆C、选

择性注意D、选择性认知

23、人们无法事先决定信息

的内容,因此总是倾向于关

注信息中那些与自己固有

的观念、态度、行为相一致

的信息。这是指(C)A、选

择性行为B、选择性记忆C、

选择性注意D、选择性认知

24、受众认知层次的心理活

动作用于传播过程,会引起

(D)的行为趋向;情感层

次的心理活动作用于传播

过程,会引起(C)的行为

趋向;意愿层次的心理活动

作用于传播过程,会引起

(A)的行为趋向。A、相信

B、偏爱

C、喜欢

D、认同

25、以下不属于时尚产生的

前提条件的事(A)A、人口

密集B、物质生活丰富C、

出现大量闲暇D、大众传媒

发达程度

26、以下不属于时尚的心理

机制的是(B)A、喜新厌旧

的本能B、偶像的作用C、

大众趋同心理D、伸张自我

的冲动

27、以下不属于时尚的特点

的是(A)A、社会性B、标

新性C、消费性D、时效性

28、以下对民谣描述中,不

正确的是(D)A、通俗的语

言B、幽默的表达C、社会

的晴雨表D、谣言的表现

29、以下关于传播的描述

中,不正确的是(D)A、是

信息的传递B、是信息的共

享C、是动态的过程D、是

单向的信息沟通

30、舆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B)A、合理的判断B、社

会的公认C、明确的态度D、

情绪的波动

31、以下对谣言的描述,不

正确的是(B)A、谣言对社

会和公众容易造成负面影

响B、民众面对谣言时总是

持谨慎态度C、谣言的传递

对社会大众造成极大压力

D、谣言一旦产生,其传播

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

32、传播一词包含了两个方

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信息的

交换,另一方面是信息的传

递。

33、传播是在两种状态下进

行的,一是在人类的社会互

动中,二是在人类的社会关

系中。

34、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是建

立在双向互动上,以及对于

信息符号的共同理解基础

上的。

35、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人,

包括传播者和受众。

36、舆论的形成基本上有两

种:显在性传播和潜在性传

播,两者都是从现实生活影

像拷贝中所得出的意见和

思想。

37、谣言有两个重要的基

础,一是重要性,二是模糊

性。

38、传播是在一个复杂、多

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的。

39、社会心理是传播活动的

基础,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

传播活动。

40、传播者和受众获得信息

的方式不同,对信息源的认

知心理不同,因此行为方式

也不同。

41、选择性接触是指人们在

接触信息时,总是愿意接触

那些与自己原有态度相一

致的信息。

42、简述传播的基本类型

传播是通过语言、姿态、表

情等各种符号传递或交换

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

信息的社会行为。传播试图

与他人分享信息、思想与态

度,建立与他人的认同和共

鸣。传播的基本类型为:自

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

播;大众传播。

43、简述传播效果中的心理

作用在人的心理作用

下,传播出现两种结果。其

一是对受众造成心理暗示

的作用,这种暗示引导着受

众按照传播者的意图去思

考、去行动;其二是受众态

度的改变,受众通过接收他

人的信息,在与传播者和受

众之间彼此的心理互动的

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态

度,产生心理上的服从效

果。

44、简述信息接受过程中的

心理作用传播活动的

主体是人,即传播者和受

众,他们是传播行为中的两

个极端并相互影响。传播者

和受众各自的心理反应及

其行为差异是:首先,传播

者和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不同,对信息源的认知心理

不同,他们的行为反应也不

同。其次,传播者和受众双

方对信息源所采取的态度

不同,就传播者而言,它首

先需要事实,而受众都不会

自己去调查信息源。信息的

每次传递都会使信息受到

损失。故,传播者是以接受

物质世界为主,而受众则是

以接受媒介世界为主。

45、简述舆论的特点舆

论是大众社会普遍存在的

社会心理现象,其特点概括

为四点:1、舆论如果是社

会上多人共同的意见,则具

有社会力量,可以制约个人

的行为;2、舆论既是共同

意见,则必有一致的看法,

由不同意见最后演变而来

的,是各种意见的综合体;

3、舆论有时是一致合理的

判断,有时则纯粹是情感所

为;4、舆论属于全体的意

见、多数人的意见或少数人

的意见,主要根据意见本身

的力量。

46、谣言对民众的负面影响

是什么?谣言对大众

及其民众来说,其负面影响

更为值得人们给予关注,因

为谣言在民众心中所产生

的负面效应常常是难以估

量的。具体为:1、谣言严

重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能力,

造成认知混乱,行为偏离;

2、谣言的传递对社会、对

社会公众会造成巨大的心

理压力,压力就像一种瘟

疫,迅速在全社会中蔓延,

在公众心里产生感染力、共

鸣性,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

发展,也影响着人们正常的

社会生活以及身心健康。3、

谣言一旦产生,就会以一种

难以置信的速度在社会公

众中间传播开来,成为人们

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

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47、简述时尚的三个基本内

涵流行就是时尚,而时

尚比流行更前卫,其有三个

基本内涵。其一是对某种生

活模式或标本的随从和追

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其二是被相当多数的人随

从和追求;其三是是一个时

期内的社会现象。

48、简述时尚产生的三个基

本前提条件时尚的产

生有三个基本前提条件。其

一,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是时

尚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其

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

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

到了改善,出现了闲暇,闲

暇也是时尚产生的一个重

要的前提条件;其三,与社会大众媒体的发达程度密

切相关。

49、简述时尚产生的心理机制时尚产生的心理机

制有:是人类本能的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以及对陈旧事物的厌弃的基本的心

理的倾向;2、人类“伸张自我”、“表现地位与个性”、“希望自由和进步”的冲动是人们热衷于追求时尚的

心理机制之一;3、大众的模仿心理与趋同心理也是

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

之一。

50、试论述时尚、流行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流行就

是时尚。时尚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前提条件。其一,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是时尚产生

的最基本的条件;其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出现了闲暇,闲暇也是时尚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前

提条件;其三,与社会大众媒体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时尚实际上是一种信

息传播过程,一开始处于一种缓慢的兴起、积累时期,即上升时期,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标新,一是检验。然后引发社会大众的注意、认同,并采取相应的尝试行为。通过检验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高峰阶段,即时尚普及阶段。通常情况下,时尚的传播呈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瀑布式

传播,另一种是从个人内部向外部转播。通过人们内在心理领域的活动之后,转换为人们的外向具体行动。在现代社会,传播出现了平行式的流向。

51、案例分析:“郑州交通银行挤兑案”。请运用有关谣言的理论分析该事件。

谣言是指某些人或团体、组织、、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的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路中所流传的信息。---

第一章绪论

1、下列不属于心理障碍判断标准的是(C)A、心理功能紊乱B、痛苦或损伤C、其他人感到不适D、非典型性反应

2、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D)A、心理动力学B、行为主义模型C、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D、认知学派

3、创造“患者中心治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B)A、马斯洛B、罗杰斯C、埃里克森D、华生

4、希波克拉底关于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是一种(C)A超自然观点B心理学观点C生物学观点D都不是

5、在心理障碍的评估中,人格测试是一种(C)A、临床访谈B、行为评

估C、心理测验D、脑成

像技术

6、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

有(ABCD)A、行为发生

的情景B、诊断者的预

期C、信息来源的信度

D、文化环境

7、变态心理学理论主要

有(ABCDE)A、心理动

力学派B、存在主义和

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

模型D、认知学派E、多

维综合模型F、精神分

析学派

8、判断变态的基本元素

有痛苦、适应不良及

(ABCDE)A、不合理B、

无法预期和失去控制感

C、少见和非传统的

D、

其他人感到不适E、违

背标准F、狂躁

9、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

的标准有(BCD)A、精

神崩溃B、心理功能紊

乱C、痛苦和损伤D、非

典型性反应

10、心理障碍评估的基

本要素有(ABD)A、信

度B、效度C、区分度D、

标准化

11、痛苦是所有心理障

碍得共同特点(×)

12、人本主义对人性持

乐观态度(√)

13、效度是信度的必要

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充

分条件(×)

14、心理障碍评估的基

本要素有信度、效度和

标准化(√)

15、目前国内使用较普

遍的精神疾患众多系统

主要有《中国精神障碍

分类与诊断标准》、《美

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突击

手则》和《国际疾病分

类:精神与行为障碍》

(√)

16、变态心理:也称为

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

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

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

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

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

行为反应。

17、行为评估:指在特

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

思维、感觉和行为,适

用于年少或没有足够能

力去报告自己问题和经

验的个体。

18、标准化:是一个过

程,通过标准化过程,

可以确定一组目标或常

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

测量、记分和统计分析

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

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

而有不同的类别。

19、信度:指描述了同

一种行为不同评估结果

的一致性程度。

20、效度:指测量的准

确性。即一种测量能够

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

的程度。

21、行为主义有3个最

基本的假设;环境决定

论、乐观主义和采用试

验法。

22、第一个提出个体全

程发展理论的是埃里克

森。

23、临床访谈包括精神

状态检查、无结构化访

谈和结构化访谈。

24、判别变态的基本要

素包括痛苦、适应不良、

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

去控制感、其他人感到

不适、违背标准、少见

和非传统的。

25、心理障碍的评估方

法有心理评估、脑成像

技术、行为评估、身体

检查、临床访谈、心理

测验。

26、《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与诊断标准》(CCMD)把

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

类别?(0)器质性精

神障碍;(1)精神活性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

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

碍;(2)精神分裂症(分

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

障碍;(3)心境障碍(情

感性精神障碍);(4)癔

症、应激相关障碍、神

经病;(5)心理因素相

关精神障碍;(6)人格

障碍、习惯和冲突控制

障碍、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

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

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

绪障碍;(9)其它心理

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27、请谈谈你对变态心

理多维度综合模型的理

解。在变态心理学理

论中,心理动力学派、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模式、认知学

派,都各自体现了一种

线形或单维德模型,它

们都同意是某一种因素

单独决定了心理障碍的

产生。而多维综合模型

是对各种方法的理解和

各个层次的融合。它强

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

是令人迷惑的,每个维

度,无论是生物的还是

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

它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

响着,它们相互交织,

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

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

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

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

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

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

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

游戏、人际关系作用以

及发展的因素等。

28、论述心理障碍的基

本概念和三个判断标准

心理障碍又叫变态心

理,是一种伴随着痛苦

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

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

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

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

反应。其判断标准由三

个:其一,心理功能紊

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

为三方面损伤,不应该

简单的把人划分为正常

或异常,从正常到异常

时一个连续体,而不是

非此即彼的;其二,心

理和行为的紊乱往往伴

随着痛苦而产生,也存

在一些不伴随痛苦的心

理障碍,如躁狂;其三,

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

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不符合一定的文化要

求,同样的行为在一种

文化下是正常的,在另

一种文化下是异常的,

如同性恋、食人族等。

第二章心理病态现

1、下列答案中属于知觉

障碍的一项是(A)A、

视幻觉B、内感性不适

C、感觉减退

D、妄想

2、下列属于思维逻辑障

碍的有(D)A、病理性

赘述B、强迫观念C、语

词新作D、妄想

3、下列不属于意识障碍

特点的是(B)A、谵妄

状态B、夸大妄想C、昏

睡D、朦胧状态

4、妄想的特点不包括

(D)A、没有事实根据

B、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

C、病人坚信不移,无法

说服D、可以以亲身经

历和体验加以纠正

5、感知觉障碍是在精神

病人中较为常见的认知

障碍,以下病人的行为

应该认定为(A):一位

病人把房顶的一只猫看

成是一只虎,吓得不敢

动 A、错觉B、幻觉C、

实物变形症D、妄想

6、智能障碍可以划分为

精神发育迟滞与(A)A、

痴呆B、焦虑C、高涨D、

抑郁

7、当心境与病人的言

行、处境严重不协调时,

称之为(C)A、情感冷

淡B、情感脆弱C、情感

倒错D、情感缺乏

8、(D)指病人对自己精

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

力,它是临床上判定病

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

的重要指标。A紧张综

合征 B遗忘综合征C、

Cotard综合征D、自知

9、主要的意志障碍包括

意志增强、意志减退、

意志缺乏、意志倒错和

(A)A、意志淡漠B、

矛盾意向C、意志脆弱

D、自知力

10、(B)是在意识清晰

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综

合征,包括假性幻觉、

被控制体验、内心被揭

露感及系统化的被害妄

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

系的综合征。A、幻觉妄

想综合征B、精神自动

综合征C、紧张综合征

D、遗忘综合征

11、每一种精神症状所

具有的特点为(ABCD)A、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

志的控制B、症状一旦

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

改变C、症状的内容与

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

称D、症状会给病人带

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

会功能损失

12、常见的知觉障碍有

(BC)A、视幻觉B、错

觉C、幻觉D、妄想

13、常见的注意障碍有

(ABC)A、注意增强B、

注意减退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14、精神运动性抑制主

要有(AB)A、木僵B、

缄默C、抽动D、模仿

15、再精神检查中,应

注意的事项有(ABCD)A、

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

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B、了解症状的强度、持

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

其严重程度C、善于分

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

别,减少误诊D、应学

会分析和探讨各症状发

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

影响因素

16、妄想的特点之一是

没有事实依据,病人不

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

以纠正。(√)

17、思维不连贯属于思

维联想障碍。(×)

18、病人在夸大妄想的

支配下,夜以继日地从

事一项自以为很有意义

其实很荒谬、无聊的事

情,这是感情高涨。(×)

19、幻想和妄想分别属

于知觉障碍和思维内容

障碍。(√)

20、蜡样屈曲是运动行

为障碍的一种。(√)

21、精神症状消失,并

意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

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

临床上的痊愈。(√)

22、幻觉妄想综合征是

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

的一组综合征,包括假

性幻觉、被控制体验、

内心被揭露感及系统化

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

等相互联系的综合征。

(×)

23、意志缺乏常见于抑

郁症,与思维迟缓、情

绪低落并行出现。(×)

24精神运动性兴奋可

进一步划分为协调性精

神运动性兴奋和不协调

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

25、昏睡和昏迷都属于

意识障碍。(√)

26、幻觉:是一种虚幻

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

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

发生的知觉体验,按不

同的感受器官可分为幻

听、幻视、幻嗅等。

27、妄想:一种错误的、

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

断,即没有事实依据,

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

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

致;通过摆事实、讲道

理的方法无法纠正。

28、意向倒错:指病人

的意向要求与一般常情

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

许,以至于病人的某些

活动或行为让人感到难

以理解。

29、自知力:又称自省

力、领悟力,是病人对

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

判断能力,是临床上判

断病情轻重、病情改善

程度的重要指标。

30、Cotard综合症:以

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

核心的一种综合征,病

人以为自身内部器官和

外部现实世界发生了变

化,部分已经不存在了。

31、妄想的特点有:没

有事实依据、与教育水

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

移无法说服、不能以亲

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

正。

32、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是认知障碍中智能障碍

的表现。

33、错构的病人与幻觉

的病人一样具有错误而

歪曲的思维意识,那么

他们之间的最大的区别

在于歪曲的思维是否基

于正确的事实之上。

34、病人在接受痛苦的

刺激时仍会体验到愉快

的感觉被称之为感觉倒

错。

35、意志行为障碍包括

抑制增强、意志减弱、

意志缺乏、意向倒错。

36、请简述如何判定某

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

正常,一般从三个方面

分析:其一,纵向比较,

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

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

变是否明显;其二,横

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

常的人的精神状态相比

较,差别是否明显,其

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

否超出了一般限度;其

三,结合当事人的心理

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

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37、简述进行精神检查

时的注意事项在进

行精神检查时,有如下

注意事项:第一,应确

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

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第二,应了解症状的强

度、持续时间的长短,

并评定其严重程度;第

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

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

症状是原发的,即与病

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

价值的症状,哪些症状

是继发的,即有可能与

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的;第四,应重视各症

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

诊;第五,应学会分析

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

可能诱因及影响因素,

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

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

疗和消除症状。

38、自知力在临床诊断

中的作用如何?自

知力又称自省力、领悟

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

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

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

认识、判断能力。精神

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

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

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

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

碍病人的自知力保持完

好,但多数精神障碍病

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

自知力缺乏。因此,他

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

障碍,也不主动就医,

甚至拒绝看病、服药、

住院。在接受疾病的初

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

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

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

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

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

表现得十分困惑,因为

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

急剧的变化,却说不清

楚原因,随着病程的进

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

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

力,这种现象叫自知力

丧失。当病情好转时,

自制力逐渐恢复。临床

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

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

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

的重要指标。精神症状

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

神症状时病态的,意味

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

愈。

39、简述几种常见的精

神症状综合征精神

病的症状并不时完全孤

立的,而是以综合征的

形式出现的。常见的精

神症状综合征有:幻觉

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

主,多为幻听,在幻觉

的背景上又产生被害、

影响等形式的妄想;第

二,精神自动综合征,

是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

产生的一组综合征,包

括假性幻觉、被控制体

验、内心被揭露感及系

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

妄想等互相联系的综合

征;第三,紧张综合征,

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强

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

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

态,两者可交替出现;

第四,遗忘综合征;又

称柯萨柯夫综合征,其

特征是近记忆障碍、遗

忘、定向障碍尤其是时

间定向障碍、虚构征等;

第五,Cotard综合征,

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

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

征,病人以为自身内部

器官和外部现实世界发

生了变化,部分已经不

存在了。

40、案例分析

病例1、某电车司机,

女,34,诊断为躁狂状

态。近十天---,逢人便

讲---,就诊时---。

根据有关内容,该病人

的表现属于典型的思维

形式障碍中的思维松弛

(思维松散)症状。

病例2、某男,21,精

神分裂症。患者说:“想

到进化时,---”。

据有关内容,该病人的

表现属于典型的逻辑思

维倒错。

病例3、李某,男,37,

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

症。病后自以为是高级

干部,---。

根据有关内容,该病人

的表现属于典型的夸大

妄想症状。

第三章神经症

1、“过分担心处于特定

情境,如在酒会大厅中,

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出

口”是(A)症状的关键

特征之一。A场所恐惧

症B社交恐惧症C特定

恐惧症D焦虑障碍

2、下列关于惊恐障碍和

恐惧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C)A、惊恐障碍属于

恐惧症的一种B、惊恐

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续

发症状,恐惧症以惊恐

发作为原发症状C、惊

恐障碍不限于特定情

境,恐惧症局限于特定

的环境D、恐惧症以惊

恐发作为原发症状

3、小丽正直高三,学业

压力大,由于一次模拟

考试失利,---尽管在考

场上仍能正常发挥,

---,还伴随全身肌肉的

紧张。这种症状已达两

个月。小丽面临的问题

是(A)A广泛性焦虑B、

特定的恐惧症C、强迫

症D、神经衰弱

4、惊恐障碍属于下列病

症中的(C)A、强迫症

B、恐惧症

C、焦虑障碍

D、疑病症

5、以下哪一种症状不是

强迫症状(C)A、有意

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并存二者的强烈冲突使

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B、仪式动作可是精神痛

苦减少,但社会功能受

损C、在癫痫、心脏病首次发作后害怕在发作,感到紧张、焦虑D、意识到强迫与反强迫德冲突异常,但无法摆脱6、关于神经症的特点不正确的是(C)A、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B、自知力基本完整,主动求治C、躯体上有明确的器质性改变或者有病理生理变化D、病人感到痛苦却无法改变7、小刚每次走到地下室时,就会过分害怕,---他极力回避去黑暗的地下室。小刚可能患有(C)A社交恐惧症 B惊恐障碍 C场所恐惧症 D思想强迫症

8、恐惧症不包括(D)A 场所恐惧症B社交恐惧症C特定恐惧症D强迫恐惧症

9、(D)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A 惊恐障碍B过渡性焦虑C特定焦虑症D广泛焦虑症

10、下列不属于神经衰弱的三组症状的是(A)A强迫症状 B精神易疲劳 C情绪症状 D心理生理障碍

11、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有(ABCD)A、焦虑障碍B、恐惧症C、强迫障碍

D、神经衰弱

12、造成惊恐障碍的原因主要有(ABCD)A、遗传对压力的易感性B、对将来可能的惊恐发作的焦虑C、对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D、童年经历过的亲人丧失或分离性焦虑

13、下列属于强迫症的基本成分的是(AD)A、强迫观念B、强迫思维C、强迫障碍D、强迫行为

14、神经衰弱的心理生理障碍主要包括(ABC)A睡眠障碍 B头部不适感 C内脏功能障碍 D

焦虑障碍

15、下列属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的是(ABCD)A、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元素影响B、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做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C、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D、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就医

16、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所以这些强迫想法都来自病人的外部。(×)

17、某人恐惧社交,在众人面前讲话常常结巴、脸红。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一切公共聚会,在无法避免时便会极度担心、焦虑、紧张不安,

并伴有运动性不安。他

为此非常苦恼,到医院

就诊,被诊断为社交恐

惧症及焦虑症。(×)

18、马大姐一次午睡时,

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

来,右臂受了些伤。她

到附近的医院做了检

查,医生说只是擦破了

皮,不碍事。但马大姐

就是不相信,坚持自己

右臂骨折了,不能动了。

马大姐患了疑病症。

(×)

1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

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

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

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

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

20、场所恐惧症指对特

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

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

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

能。(×)

21、惊恐障碍:指个体

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

紧张、或者感到有不好

的事情将要发生。惊恐

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

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

退。有时出现严重的、

经常性的发作。

22、恐惧症:又叫恐怖

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

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

处境为主的神经征。

23、广泛性焦虑:指一

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

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

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

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

不安。

24、强迫观念:是持续

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

入意识的冲动。

25、强迫行为:是对强

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

定仪式或心理活动,比

如感觉自己这样做是迫

于对那些强迫观念作出

回应。

26、强迫症的特点是有

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

迫并存。

27、恐惧症发作时常伴

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

经症状。

28、强迫症包括两个成

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

为。

29、恐惧症:又叫恐怖

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

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

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恐

惧症的主要类型有:社

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

30、神经衰弱的情绪症

状主要有三种,表现有

烦恼、易激惹和心情紧

张。

31、惊恐障碍的主要表

现有哪些?患有惊

恐障碍的人会在认知、

情感和生理上都有所表

现。第一,认知上,个

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第二,情绪上,个体被

强烈的疑惑、恐惧或人

格解体所击溃;第三,

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

急性应激反应。

32、社交恐惧症的主要

表现有哪些?在社

交场合中表现出过度的

羞涩。------

33、特定恐惧症分为哪

些类型?特定恐惧

症指对特定的事物或情

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

且这种恐惧明显妨碍了

个体的机能。其主要类

型有:动物恐惧症、自

然环境恐惧症、情境恐

惧症、血、注射和伤口

恐惧症、疾病和死亡。

34、请阐述导致社交恐

惧症的原因。社交

恐惧症的人,在社交场

合中表现出过于羞涩。

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可能

原因有:第一,个体有

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社

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第二,在压力的情境下,

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

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

作(虚慌),而后会对在

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情境

中再次发作而感到恐

惧;第三,个体可能经

历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

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

似社会情境感到焦虑。

(条件化作用)。创伤性

社会经历可以追溯到童

年期的早期经历。例如,

青春期早期(12~~15)

的孩子们可能会被同伴

恶意的辱骂,这种遭遇

会使孩子们产生焦虑和

恐慌,并会在以后的社

交情境中重现。

35、案例分析:

案例1 刘卓,24,外

企职员。怕------。他

知道这样不应该,但无

法控制,直到把自己折

磨得头痛,感到非常痛

苦。

案例2 谢某,38,放

射科医生,工作有成效,

------。检查和自查后

没有问题,不是感到欣

慰,而是忿满失望。

案例1中的刘卓

患有强迫症。典型的临

床描述是:由过度的强

迫行为----“总是-----

“;症状反复出现;病人

感到无意义,但无法控

制。

案例2中的谢某

患有疑病症。典型的临

床描述为:“坚信自己患

了结肠癌”----牢固的

疑病观念;就医检查无

病仍自己检查----不相

信医生的诊断解释;对

无病结果忿满失望----

不能打消疑虑。

第四章癔症及应急

相关障碍

1、下列症状不属于癔症

性精神障碍的是(B)A、

癔症性漫游B、癔症性

运动障碍C、癔症性遗

忘D、癔症性身份识别

障碍

2、高飞在一次车祸中的

幸存者,在车祸后的几

个月内,他在睡梦中总

是再度回到车祸时的场

景,而且容易惊醒。这

种情境可能是PTSD(B)

组症状思维表现。A、病

程B、再体验C、回避D、

高警觉

3、应急相关障碍不包括

(B)A、急性应激障碍

B、慢性应激障碍

C、创

伤后应激障碍D、适应

障碍

4、人们常说的多重人格

障碍,又称(B)A、人

格解体障碍B、癔症性

身份识别障碍C、癔症

性遗忘D、癔症性漫游

5、一下那种理论没有提

出转换障碍的观点(A)

A、完形主义观点

B、沟

通理论观点C、精神分

析观点D、知觉阻滞观

6、普遍认为(C)可能

是对由创伤或无法接受

的情境所引起的焦虑的

一种最普遍的防御。A、

焦虑B、恐惧C、遗忘D、

幻想

7、下面那个选项不是引

起癔病的原因(D)A、

精神因素B、性格特征

C、社会因素

D、身体因

8、以下属于分离障碍的

类型的是(ABC)A、分

离性遗忘B、分离性漫

游C、分离性身份障碍

D、人格解体障碍

9、在对转换障碍进行诊

断时,与正确区分(AD)

A、诈病

B、分离性障碍

C、继发获益

D、伪装障

10、与分离性漫游相似

的障碍是(ABD)A、狂

乱B、分离性恍惚障碍

C、分离性遗忘

D、癔症

性附体障碍

11、产生引起创伤后应

激障碍的创伤性事件有

(ABCD)A、生活压力B、

自然灾害C、人为灾害

D、强暴

13、癔症的两大症状是

(BD)

A、应激症状

B、转换症

状C、躁狂症状D、解离

症状

14、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心理治疗主要是(AD)

A、暴露

B、系统疗法

C、

认知疗法D、公开

15、癔症常见于青春期

和更年期,男性患病率

高于女性。(×)

16、癔症性抽蓄发作就

是日常所说的癫痫发

作。(×)

17、转换障碍又叫多重

人格障碍。(×)

18、创伤后应激障碍要

求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

个月。(√)

19、虽然创伤是经历了

非常恐怖的事件喜爱发

生的,但不是所有的创

伤都会发展成PTSD。

(√)

20、诈病和继发获益相

同,都是患者为了获得

明显的利益。(×)

21、在转换障碍中病人

是不自愿控制症状的。

(√)

22、分离性遗忘症是确

实存在的。(√)

23、癔症性去体障碍:

又称转换障碍,曾被认

为是歇斯底里转换,是

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

躯体症状的失常。

24、癔症性精神障碍:

在CCMD—3中又称解离

症状,指两个或多个心

理过程并存或交替进

行,而相互之间无关联、

无影响。

25、癔症:是一种以解

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

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

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

变基础。

25.1、领悟:通过分析,

让病人认识到引起躯体

症状的潜在冲突,症状

就会自动消失的一种精

神分析治疗方法。

25.2、暴露疗法:亦称

暴露冲击疗法,是系统

脱敏疗法的极端形式,

也就是一次性脱敏。其

做法是让患者长时间地

想象恐怖的观念或情

境,或置身于严重的恐

怖环境之中,从而达到

消退恐惧的目的。

25.3、应激:是但内外

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

时,机体所做出的非特

质性反应。

25.4、EMOR:是一种治

理方法,是含有暴露疗

法成分的眼瞳脱敏再加

工疗法,原理是当人们

的眼瞳活动由变化时,

有情景引起的烦恼似乎

明显减少,其核心技术

是伴随着眼瞳的暴露。

26、PTSD:创伤后应激

障碍的英文缩写,只发

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

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

27、癔症是以解离症状

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

障碍。

28、癔症性精神病障碍

包括癔症性遗忘、癔症

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

别障碍和癔症性精神

病。

29、应激相关障碍的表

现形式有急性应激障

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

适应障碍。

30、转换障碍可分为癔

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

抽搐发作和癔症性感觉

障碍。

31、与躯体形式障碍非

常不同的是,伪装障碍

的症状是病人有意造出

来的一种方法。

32、对威胁和创伤感觉

最敏感的人最易患上

PTSD。

33、在对癔症性躯体障

碍做出诊断时,需要考

虑哪些因素?

癔症性躯体障碍,曾被

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

又称为转换障碍,是一

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

体症状的失常。在诊断

该症时,有五种因素需

要考虑到:1、病人有生

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

可以表现为失明、失聪

或瘫痪;2、躯体或神经

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

即没有证据显示失明、

失聪或瘫痪是由神经损

伤造成导致的;3、有证

据显示症状与心理因素

有关;4、病人经常漠视

躯体的损伤,尤其是不

会对症状感到焦虑;5、

病人并不自愿控制症

状。

34、癔症性遗忘有哪些

特点?癔症性遗忘的症

状特点有:1、不能记起

过去的事,对遗忘发生

前的任何事都记不起;

2、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

忆,但一般性知识没损

伤;3、较少的表现出顺

行性遗忘,一般对遗忘

后的事记得很清楚;4、

常常突然反转,记起以

前的事甚至致病原因。

3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临床表现是什么?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的临床表现是:闯入性

的创伤体验;持续的警

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

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

受害者有时还会接受存

活罪恶感的折磨。

36、论述癔症性躯体障

碍和癔症性精神障碍的

异同点。癔症性躯体

障碍和癔症性精神障碍

是构成癔症的两大症

状,用遗忘作为防御的

最佳机制,一般都排除

器质性损伤,症状的显

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

关。不同的是癔症性躯

体障碍的病人有生理功

能的丧失或变化,躯体

或神经原因无法解释症

状;常漠视躯体的损伤;

不自愿控制症状。而癔

症性精神障碍的病人有

躯体运动障碍;缺乏神

经解剖的基础;有两个

或多个心理过程并存或

交替出现,而无关联、

无影响。

37、案例分析

案例1 李芹受家庭

虐待、生活打击、精神

病遗传案

根据李芹的情况,

属于癔症性身份识别障

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母亲是精神分裂症病

人,父母离异;母亲时

常虐待但没人知道;14

岁后离家出走,内向、

孤僻,表情古怪,行为

怪异;受失恋打击;常

偷撕别人的衣服;声称

自己是如来佛等

案例2 朱某,女,16

岁。被同学的爸爸殴打

致伤反应案。

根据朱某的情况,

属于创设后应激障碍。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被

打后出现头痛、头晕、

紧张、害怕别人打;易

惊醒、多梦、梦见被打、

一有动静就躲藏;被打

后表现好忘事经常害怕

别人打等。

第五章人格障碍

1、人格障碍起源于(B)

A、胎儿期

B、童年期

C、

青年期D、老年期

2、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

产生兴奋和冲动是下列

哪种人格障碍的特点

(B)A、表演性B、冲

动性C、焦虑性D、反社

会性

3、双胞胎反社会性人格

障碍共同患病率的研究

揭示了该种人格障碍哪

方面的病因(C)A、整

合模型B、社会心理原

因C、遗传原因D、生物

递质原因

4、下面哪种人格障碍不

具有攻击性(D)A、偏

执性B、反社会性C、冲

动性D、表演性

5、人格五种因素模型是

指(ABCDE)A、外倾性

B、一致性

C、知觉性

D、

情绪稳定性E、经验的

开放性F、内倾性

6、下面选项中哪些属于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ABCDF)A、偏执型B、

冲动型C、反社会型D、

分裂型E、夸张型F、表

演型G、冲突型

7、CCMD-3中诊断反社

会性人格障碍的标准是

(ABCDE)A、行为不符

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

乱纪B、对人冷酷无情

C、男性多于女性

D、往

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

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E、成年后(18岁后)

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

甚至违法乱纪

8、冲动性人格障碍形成

的心理因素有(ABC)A、

角色认同不良B、自卑

难以补偿C、自尊心受

挫D、童年期心理伤害

9、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是(ABD)A、个人的内

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

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

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差

B、特殊性为模式的异常

偏差,使病人或其他人

(如家属)感到痛苦或

社会适应不良C、情绪

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

兴奋和冲动 D、开始

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现

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

续2年

10、人格障碍病人在认

知、情感、行为等各方

面都会有病态表现。

(√)

1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病人对于陌生人表现出

攻击性,对于家人则不

会。(×)

12、依赖性人格障碍主

要是遗传病因作用。

(×)

13、认知疗法在治疗强

迫性人格障碍方面很有

效。(√)

14、依赖性人格障碍可

能受父母的教养方式的

影响,这种方式或过度

保护,或专政权威。(√)

15、人格障碍:指人格

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

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

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

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

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

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

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

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

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

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

感到痛苦。16、反社会

性人格障碍:指个体在

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

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

侵犯行为、无责任感、

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

为。

17、依赖性人格障碍:

指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

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

作重要的事情,并且对

他的生活负大部分责

任。

18、分裂样人格障碍:

指病人表现从社会关系

中分离的模式,他们对

他人冷淡、不热情、淡

漠,明显缺乏必要的人

际关系。

19、偏执性人格障碍:

病人会毫无根据地怀疑

别人,总认为别人害他,

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

执,倾向于把过失归罪

别人,自己不能为失败

承担责任。

20、当前的学者都在试

图使用外倾性、一致性、

情绪稳定性、知觉性和

经验开放性等五个维度

对人格障碍做出有意义

的标定。

21、CCMD-3中8中心理

战盖的名称分别是偏执

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和依赖性人格障碍。

22、如何理解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纠正,只有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发病通常始于童年期,并持续发展到成年,甚至中年。现年18岁以上且症状至少维持2年方可做出诊断。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23、CCMD-3对人格障碍是如何划分的?

CCMD-3中8中心理战盖的名称分别是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和依赖性人格障碍。24、请从至少三个方面论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第一,遗传作用: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出遗传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有影响。第二,神经生物作用:唤醒不足假说认为,心理变态者寻求刺激是为了提高长期的较低的唤醒水平,他们通过撒谎、吸毒、挖掘坟墓从而达到常人的唤醒水平,而平常人只需通过和好朋友在电话里聊天或看电视就能达到相同的唤醒水平;无畏惧假说认为,心理变态者比常人对恐惧的阈限更高,对此,Lykken的研究很重要

的意义,他指出心理变态者即将对出现的惩罚和危机有与常人不同的提示和信号。第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因素是犯罪行为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

25、案例分析

案例:靳某,男,1960年出生,汉族,初中文化。------

靳某的行为根据有关内容,属于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体表现为:------。形成的原因为:------。第六章心境障碍1、下列哪种心境障碍不会出现心境高涨(A)A、恶劣心境B、双相障碍C、狂躁症D、环性心境障碍2、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

低落,但不符合狂躁症

或抑郁症症状标准,社

会功能受损较轻的是

(B)A双相障碍B环性

心境障碍C恶劣心境D

意志障碍

3、心境障碍的常见类型

不包括(D)A、狂躁症

B、双相障碍

C、恶劣心

境D、感情淡漠

4、病人A近半年来出现

情绪问题,开始表现出

情绪高涨的狂躁症状,

但仅仅持续两周左右,

有出现情绪低落,动不

动就悲痛欲绝地大哭,

随后又有狂躁表现,即

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

现。就诊前两周病人再

次出现情绪高涨、思维

加快的明显狂躁表现,

针对A病人的病程状况

和发病历史以及当前症

状,医生最可能下的诊

断是(C)A、抑郁症B、

环性心境障碍C、双相

障碍D、狂躁症

5、一下不属于狂躁症的

具体表现的是(D)A、

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

移B、性欲亢进C、夸大

或自我评价过高D、联

想困难

6、在认知方面,抑郁的

人与焦虑的人相比(D)

A、更积极

B、更消极

C、

相同D、完全不同

7、有研究揭示了社会支

持在抑郁康复过程中的

重要性,并产生了一种

新的针对心境障碍的心

理疗法(C)A团体疗法

B家庭疗法C人际关系

疗法D认知疗法

8、对治疗抑郁症有效的

药物不包括(C)A、三

环抗抑郁剂B、单胺抑

郁剂C、氟哌啶醇D、选

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

抑制剂

9、关于心境障碍患者的

临床描述表现在(ABCD)

A、情绪症状

B、躯体症

状C、动机症状D、认知

症状

10、在诊断狂躁症患者

时,应排除(ACD)所致

狂躁。A、器质性精神障

碍B、心境高涨C、精神

活性物质D、非成瘾物

11、在由环性心境障碍

发作为双相障碍时常常

不易被识别,其发作通

常是突然爆发的(BCD)

A、狂躁

B、沮丧

C、心

境高涨D、过度活跃

12、习得性无助的归因

风格的维度包括(ABD)

A、内源性郁外源性

B、

稳定性与不稳定性C、

持续性与间断性D、普

遍性与特殊性

13、人际关系疗法起源

于精神分析的(AC)的

相关立法。A、沙利文B、

弗洛伊德C、弗洛姆D、

荣格

14、狂躁症病人脑内神

经递质5-羟色胺过多,

抑郁症病人的5-羟色

胺缺乏。(×)

15、心境障碍与精神分

裂症病人都可能出现幻

觉和妄想,且常常反复

发作。(√)

16、双相障碍是发作时

既有狂躁症状又有抑郁

症状的一种心境障碍。

(×)

17、心境障碍主要以情

绪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

状,并不会影响个体的

正常思维。(×)

18、学者们发现焦虑和

抑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

重叠,所以凡是焦虑的

人都会抑郁。(×)

19、心境障碍:指已明

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

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

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

行为的改变。

20、双相障碍:指目前

发作符合某一型狂躁或

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

的临床表现或混合性发

作的心境障碍。

21、恶劣心境:指病人

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

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

症状标准,同时无狂躁

症状。

22、三元认知学说:由

心理学家贝克(beck)

提出,包括对自我、当

前体验及将来的消极看

法。

23、人际关系疗法:指

其程序可以被印刷在手

册上,并且不用挖掘病

人的童年经验和防御机

制,取而代之的是将焦

点集中在个体当前的社

交关系上,尤其是当前

的人际关系上。

24、持续性心境障碍主

要包括环性心境障碍和

恶劣心境。

25、小鹏最近两周内持

续精力充沛,---,常常

欣喜若狂,他可能患有

心境障碍这的躁狂症。

26、如果抑郁症患者有

PTSD,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在严密的监督下帮助

个体重新体验创伤。

27、对于伴有精神抑郁

的抑郁症,抵抗制类药

物和认知-行为疗法的

方法较有效。

28、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有哪些?抑郁症以

心境低落为主症状表现

在情感、认知、动机和

躯体方面。悲伤与自责

是最明显的情绪症状,

焦虑也很常见,还有满

足感的丧失、对生活乐

趣的麻木等症状;抑郁

症病人往往对自己持消

极信念,经常以悲观绝

望的态度看待未来;抑

郁症病人在起床、开展

工作甚至在娱乐方面存

在很大问题,他们通常

有着矛盾的情绪,而且

难以作决定;抑郁症病

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体

重减轻、睡眠失调等症

状。

29、躁狂症的主要表现

有哪些?躁狂症的

主要特点是欣快的或易

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

以及失眠。症状表现在

情感、认知、动机和躯

体方面。躁狂病人的情

绪处于自大的或者非常

愉快的状态;躁狂的想

法与高涨的情绪是相符

的,往往非常宏伟;躁

狂病人的行为处于疯癫

的状态;躁狂病人在一

连串过分活跃的行为之

后身体疲乏,变得嗜睡。

30、如何预防自杀?

第一,对个体的自杀进

行评估

第二,心里社会学

家也加入到防止自杀的

队伍中来;

第三,除了防止个

体自杀,心里学家认为

对于自杀者的朋友和亲

戚进行干预也是非常重

要的。

31、综合分析心境障碍

产生的原因。心境

障碍的发生并不是某种

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

特定的心理社会环境

(比如早期习得经验)

与特定的遗传易感性和

人格特点发生交互作用

的结果。

32、案例分析

案例1、病人大刘,

男,------。病人的奶

奶有过抑郁症病史。

根据大刘的表现,

大刘患有躁狂症。大刘

的典型的临床描述是:

------。大刘患病的原

因是:------。

案例2、患者一般

情况:某男,24,已婚,

中学教师,大学文化。

------。检查;无精神病

家族史。---。

根据患者情况,患

有抑郁症。对患者的治

疗有:---。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1、表现出“非常不恰当

的行为,要么异常兴奋,

要么冻住”症状的是以

下哪知类型的精神分裂

症(D)A、偏执型B、

青春型C、单纯型D、紧

张型

2、精神分裂症的首次发

病时间一般是在(B)A、

成年晚期或中年早期

B、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

期C、青春期开始时D、

童年时期

3、下列哪种类型的精神

分裂症的症状以妄想为

主,并常伴有幻觉、幻

听(A)A、偏执型B、

青春型C、单纯型D、紧

张型

4、蜡样屈曲是哪知类型

的障碍(C)A认知障碍

B情感障碍C意志行为

障碍D意识障碍

5、下面关于精神分裂症

的叙述正确的是(C)A、

精神分裂症一般无自知

能力障碍,但有意象障

碍B、精神分裂症病人

一般有明显的情绪低落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以

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

主D、精神分裂症病人

常言语增多、坐立不安、

活动增多、注意力随境

转移

6、关于精神分裂症,以

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

神病B、多起病于青壮

年,常缓慢起病C、有

思维、情感、行为等方

面障碍,且精神活动不

协调D、有意识和智能

障碍,自然病程多迁延

7、在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治疗中,由于药物影响

了神经递质系统还会导

致一些更严重的副作

用,称为(B)A、神经

递质症状B、锥形外系

症状C、颤抖症D、神经

递质系统功能失调

8、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

疗主要包括以下(ABC)

A认知恢复B人际训练C

艺术和行为治疗D电痉

挛疗法

9、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

物因素有(AD)A、5-

羟色胺B、睾丸酮C、胰

岛素D、多巴胺

10、精神分裂症的阳性

症状有(ABC)A、幻觉

B、妄想

C、焦虑不安

D、

冷漠

11、在精神分裂症的遗

传学因素研究中,一般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双生

子研究、收养研究、分

子遗传研究等。

12、精神分裂症的常见

类型有偏执型、青春型、

紧张型、单纯型。

13、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是广泛的认知和情感机

能障碍,包括妄想、幻

觉、言语行为混乱以及

不合理的情绪。

14、对于精神分裂症的

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精神药物治

疗。

15、精神分裂症的核心

体验是幻听。

16、精神分裂症将会伴

随病人终身,无法缓解。

(×)

17、精神分裂症病人常

常表现是语词混乱,难

以交谈。而这种症状往

往是由于精神分裂导致

病人的智力低下造成

的。(×)

18、精神病人具有阴性

症状是由于他们没有表

达情绪的能力。(×)

19、最明显的阳性症状

之一就是情感冷淡。

(×)

20、精神分裂症的患病

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

高于男性。(√)

21、紧张性精神分裂症

的病人表现以紧张综合

症为主,紧张性木僵可

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

替出现。(√)

22、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少见,以阴性症状为

主,起病隐匿,缓慢发

展,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治疗效果较好。(×)

23、在精神分裂症发作

间歇期,精神分裂症症

状消失后,个体的心理

被认为是健康的。(√)

24、精神分裂症药物一

般没有什么消极的副作

用。(×)

25、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又称妄想型精神分裂

症。(×)

26、精神分裂症:指有

广泛的认知和情感机能

障碍,包括妄想、幻觉、

言语行为混乱以及不合

理的情绪,是一种常见

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

神病。

27、自知力缺乏:指病

人对精神病症状的无意

识,他们断然否定自己

有异常行为,不认为自

己有病,不愿接受治疗,

又叫疾病失认。

28、妄想:精神分裂症

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与

正常思维活动不同,病

人既是由明显的反面证

据,也坚持自己的错误

观念。

29、情感障碍:精神分

裂症的常见症状,病人

的面部表情看不出丝毫

情绪迹象,声音也单调。

30、音乐治疗:根据病

人的症状和有关情况,

分别制作不同的处分磁

带,有针对性地放给病

人听,并对病人在音乐

治疗过程中的进步给于

鼓励。

31、简述精神分裂症的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

行为减退是精神分裂症

的常见症状,即活动减

少,缺乏动机和主动性,

对生活、工作、学习等

没有自觉性,行为被动、

退缩。为人孤僻、懒散,

严重时不顾个人生活和

卫生,终日无所事事。

病人常伴随出现意向倒

错、违拗、木僵、腊样

屈曲等表现症状。

32、简述精神分裂症的

诊断标准 1、精神

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

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

壮年,常缓慢起病,具

有思维、情感、行为等

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

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

清楚,智能尚好,有的

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

认知功能损伤,自然病

情多迁延,呈反复加重

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

保持痊愈或疾病痊愈状

态。2、病情严重者有自

知力障碍,社会功能严

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

交谈。3、符合病症标准

和严重标准已持续1个

月,单纯性另有规定。4、

若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

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

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

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

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

继续满足分裂症标准至

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

为分裂症。

33、精神分裂症的心理

和社会因素。第一,

家庭互动模式:那些与

亲友接触较少的病人比

那些与家人相处较长时

间的病人表现得更好;

如果家庭成员表现出过

多的批判(不同意)、敌

意(憎恶)或过度的情

绪卷入,病人就容易发

作;家庭中较高的情绪

表达是慢性情绪分裂症

复发的先兆;另外,家

庭对待精神分裂症的方

式存在文化差异。第二,

生活压力:精神分裂症

病人在经历过压力事件

后更有可能复发,虽然

心理病理学的压力--素

质模型认为,一个没有

精神分裂症易感体质的

个体,无论在生活中遭

遇多大的挫折都不太可

能患上这种病,而一些

生来就具有易感性体质

的人,即便是生活琐事

也可能引起他们的异常

反应,病人经受的压力

并不比健康人所受的压

力更大,但生活压力对

病人的影响却更大。第

三,儿童期性虐待:儿

童期遭受性虐待与精神

分裂症有关,儿童性虐

待是指通过暴力的或非

暴力的手段与儿童发生

接触性的或非接触性的

性生活,或胁迫、引诱

儿童观看色情影像或他

人性生活的侵犯性行

为,而不论儿童是否同

意或是否知道性生活的

意义。第四,家庭经济

状况:精神分裂症的发

病与家庭经济状况有

关,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的阶层由于贫穷、低文

化、失业、无保障等原

因引起精神卫生损害,

为精神分裂症提供了条

件,收入处于低下水平

的人群,精神分裂症的

患病率明显增加。

34、案例分析

案例:小方,男,39岁,

未婚,本科学历。

------。

根据小方的情况,

属于典型的偏执性精神

分裂症(妄想症)。小方

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

障碍

1、以下特征存在于90%

以上的进食障碍病人

中,其中不正确的是(A)

A、高智商

B、年轻女性

C、上层社会

D、经济条

件优越

2、下列描述神经性厌食

的不正确的是(A)A、

其主要症状是暴食B、

通常导致电解质失衡,

从而产生严重的医学问

题C、有此障碍的个体

通常减轻体重的行为很

成功D、停经,并持续

至少3个月经周期

3、小惠是个汽车司机,

他平均每晚只睡3—4

个小时,第二天很难维

持正常的工作,他患有

(B)A嗜睡症B失眠症

C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D睡行症

4、神经性贪食可与(C)

交替出现,并且具有相

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

别和年龄分布。A、嗜睡

症B、失眠症C、神经性

厌食D、异食症

5、大部分(D)患者将

成功归因于个体的外形

与相貌因素

A失眠症B认知障碍C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D

进食障碍

6、治疗睡眠—觉醒节律

障碍最好是(D)A、催

眠B、服用短期安眠药

C、服用长期安眠药

D、

重新调整睡眠时间

7、失眠症是一种以(B)

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

状况。A、嗜睡B、失眠

C、神经性头痛

D、多梦

8、进食障碍的三级预防

系统的目的分别是

(ABD)A减少易感人群

进食障碍的发生B对于

初期人群进行早期诊断

和早期治疗C对易感人

群进行心理与药物干预

D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治

疗,减轻疾病对病人社

会功能的影响

9、对神经性贪食最有效

的药物是抗抑郁药物,

已被证实对(BC)症状

具有疗效。A、异食症B、

心境障碍C、焦虑障碍

失眠D、反刍障碍

10、除了精神性厌食与

精神性贪食之外,进食

障碍还包括(BCD)A、

肥胖症B、暴食症C、异

食症D、反刍障碍

11、进食障碍是以严重

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两大综合症状。

12、近年来发现的对生物钟有影响的激素是褪黑激素。

13、在进食障碍的诊断中,严重的情感创伤和内心冲突也可引起食欲旺盛。

14、在神经性厌食发生后,家庭的影响迅速降低了。

15、原发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即生物节律明显长于或少于24小时、不规则的24小时、或非24小时,而且生物节律本身的调整功能也受影响。

16、在一定时间的减重以后,神经性厌食的病人会对自己的体重满意。(×)

17、神经性厌食的病人很少主动求医,通常是迫于社会和家人的压力才会这样做。(√)18、多数神经性贪食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比神经性厌食晚。(√)

19、原发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由于快速跨越多个时区所致。(×)20、严重的情感创伤和内心冲突也可以引起食欲旺盛。(√)

21、神经性厌食:指个体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以致体重显著下降,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

22、神经性贪食:指反复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每次可以大量进食,为防止体重增加和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又反复采用自我导吐或使用导泻剂为主的主要临床特征。

23、失眠症:指不是由于其它医学或精神病学的问题引起,而是由有机体内部引起的睡眠启动(入睡)和维持困难(易醒),或者是精神未复原的睡眠。

24、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指一类有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与外部要求的睡眠定时和睡眠期不一致所引起的睡眠障碍。

25、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情绪和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

26、神经性厌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神经性厌食的主要表现为;第一,过分节食,会导致病人体重逐渐减轻、体形消瘦及神经--内分泌改变;第二,普遍开始于对体重、体形非常敏感的人群;第三,病人不会对自己的体重满意,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自己总是还需要再减重的形象;第四,病人很少主动求医,通常是迫于社会和家人的压力才会这样做。27、神经性贪食的主要

表现有哪些?神经

性贪食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发作时不可抗拒

的摄食欲望和行为,进

食量很大、很快,第二,

为了努力弥补贪食行为

和潜在的体重增加,几

乎总是采取导泻技术。

大部分患者将成功归因

于个体的外形与相貌因

素。

28、造成睡眠的原因有

哪些?失眠病人最常见

的表现是入睡困难、维

持睡眠困难和早醒。其

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体

生物钟以及生物钟对人

体体温的控制;药物滥

用以及周围环境中光、

声、气温等变化;个体

的心理压力;应对不良

睡眠的方法。

29、案例分析

案例:晓莲,女,13,

由父母陪同第一次就

诊。------。

根据晓莲的情况,

属于典型的神经性厌

食。临床表现为:

------。造成障碍的因

素为:------。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

心理障碍

1、性爱可以划分为五个

层次,层次越深,出现

问题时就越难改变,(D)

是一个核心问题,它几

乎无法改变。A、性偏好

B、性指向

C、性别角色

D、性别认同

2、(C)是决定性别认同

的最主要因素,但不是

唯一因素。A、生理解剖

B、特定基因

C、胎儿期

激素D、早期经历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们对同性恋和双性恋越

来越给于理解和认同,

因此,在很多文化中都

不再认为是性障碍。但

是,由于某些同性恋和

双性恋感到焦虑、抑郁

和内心痛苦,所以,

CCMD-3仍将同性恋和

双性恋归为(B)A性别

认同障碍B性指向障碍

C性偏好障D性功能障

4、下列选项中均属于性

偏好障碍的是(C)A、

恋物癖和认同障碍B、

窥阴癖和阳痿C、异装

癖和露阴癖D、窥阴癖

和性欲减退

5、下列选项中各种性偏

好障碍属于同一种类型

的是(B)A、恋物癖和

施虐狂B、窥阴癖和摩

擦癖C、异装癖和施虐

狂D、受虐狂和露阴癖

6、男性行乐高潮障碍的

主要表现形式为(A)A、

射精延迟B、阳痿C、性

交疼痛D、性欲减退

7、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

碍包括(ABC)A、勃起

障碍B、射精过早C、射

精延迟D、性欲过强

8、性偏好障碍是指性活

动方式与常人不同,以

古怪条件来满足引起性

欲,如(ABDE)A、恋物

癖B、窥阴癖C、同性恋

D、异装癖

E、露阴癖

9、属于性唤起障碍的有

(BC)

A、性欲减退

B、阳痿

C、

冷阴D、早泄E、射精延

10、性偏好障碍中,对

不情愿的个体性唤起和

性偏好的有(BCE)A、

受虐狂B、窥阴癖C、摩

擦癖D、施虐狂E、暴露

11、性指向障碍是指一

种强烈的、持续的、相

反的性别认同,病人会

持续对自身的性别或性

别角色不适宜的观念感

到不舒服。(×)

12、异装癖不是一种性

偏好障碍。(×)

13、同性恋不属于性别

认同障碍。(√)

14、性别认同障碍是一

个核心问题,一旦产生,

几乎无法改变。(√)

15、男性的性乐高潮障

碍有两种,即早泄和阳

痿。(×)

16、性别角色:是对性

别角色认同感的公众表

达—个体的言行表明了

他的性别。

17、性别认同障碍:又

称性身份障碍,指一个

人的生理性别和其性别

认同的感觉不一致。

18、恋物癖:是指个体

由某些无生命的物品达

到性唤起的一种性偏好

障碍。

19、性指向障碍:指起

源于性发育和性定向的

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

不一定异常。

20、性功能障碍:是一

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

相关的障碍,常见为性

欲减退、阳痿、早泄、

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

挛、性交疼痛等。

21、男性手淫的频率大

约是女性的三倍,在对

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

男性比女性开放得多等

等,都说明在性行为上

男女存在性别差异。

22、露阴癖是指经常把

自己的生殖器暴露给那

些没有防备的、不愿意

观看的陌生人。窥阴癖

是指偷看他人裸体以及

脱衣或性交的行为。

23、性功能障碍包括性

欲减退、阳痿、早泄、

性乐高潮障碍、阴道痉

挛和性交疼痛。

24、性爱有哪五个层

次?人类的性爱生

活可以划分为五个层

次,每个层次都是上一

层次的基础,性行为问

题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

层次上。最基本的层次

是性别认同,向外依次

是性取向、性偏好、性

别角色以及最表面的性

功能。

25、什么是性别认同障

碍?性别认同障碍的原

因是什么?性别认

同障碍是指一个人的生

理性别和其性别认同的

感觉不一致。性别认同

障碍的产生,很多学者

推测是由怀孕2--4个

月时胎儿激素水平决定

的,雄性激素充足,则

成男性认同,反之,则

是女性认同。同时,教

养、青春期激素、性器

官和病耻感也是性别认

同障碍的可能原因。

26、什么是性指向?性

指向的根源是什么?

性指向障碍指起源于性

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

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

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

育和性指向同性恋或双

性恋时,可伴发心理障

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

或犹豫不决,并为此感

到焦虑、抑郁以及内心

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

疗加以改变。其产生的

根源是:1、胎儿期激素,

一种理论认为,性取向

在出生之前就通过基

因、激素以及神经之间

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并

在青春期开始受到激素

的激活;2、解剖学基础,

研究者发现主要是下丘

脑前部,且男性通常比

女性结构更加复杂;3、

遗传学证据,同卵双生

子比异卵双生子在性取

向上具有更高的一致

性,同样,异卵双生子

比非双生子具有更高的

一致性。

27、性偏好障碍有哪三

种类型?请举出每种类

型的至少两中性偏好障

碍。性偏好障碍可

以分为3种类型:由物

品引起的性唤起和性偏

好,包括恋物癖和异装

癖;在痛苦和羞辱的情

景下产生的性唤起和性

偏好,包括施虐狂和受

虐狂;对不情愿的个体

产生的性唤起和性偏

好,包括露阴癖、窥阴

癖和摩擦癖等。

28、人类正常的性反应

包括哪几个阶段?

无论男性或女性,性反

应都是由四个阶段组成

的:第一,对性的欲望,

对性行为的幻想和想亲

身参与其中的欲望;第

二,性的唤起,即身体

的兴奋,包括伴随男性

的阴茎勃起和女性阴道

润滑和膨胀的快感;第

三,性高潮,即性的快

感达到顶点,表现为男

性的射精和女性体验到

阴道壁的肌肉收缩感;

第四,恢复,个体会在

这一阶段感受到肌肉的

松弛并保持幸福的感

觉。男性会有一段时间

的不应期,而女性几乎

可以立刻再次兴奋。

29、分析性偏好障碍产

生的原因性偏好障

碍产生的可能原因有:

1、性和社会问题,异常

的性唤起模式常常发生

在其他性问题和社会问

题的背景下。不愉快的

性唤起可能和成人之间

两厢情愿的性唤起不足

有关,在许多情况下,

无法形成足够的社会关

系和性关系,就容易导

致不适当的性输出;2、

早期经历,早年经历对

后来性唤起模式的影响

似乎很大;3、整合的模

型,与性偏好障碍的形

成有关的可能因素结合

在一起(尚缺乏科学根

据)。

30、论述性功能障碍产

生的原因性功能成

长的可能原因有:1、生

物因素,药物的使用、

衰老可能导致性欲的失

去,神经系统疾病和其

它影响中枢神经的疾病

也会诱发性功能障碍;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

可以显著影响性欲和性

兴奋感,心理问题也可

能会引发性失调,不同

心理学流派对性机能障

碍的解释有所不同;3、

社会文化因素,亲密关

系的显著恶化是最常见

的影响因素,性机能的

“剧本理论”认为,人

们都会参照反映社会和

物化期望的“剧本”来

运动,这一“剧本”对

我们的行为具有指导意

义,不论是个体的还是

在跨文化的情境中,对

这些剧本的探索将告诉

我们很多关于性机能的

信息;4、心理和生理因

素的交互作用,几乎没

有一种性功能障碍是由

单独的生理或心理引起

的,更多的时候,这些

障碍是由各种要素间的

微妙关系引发的。

31、案例分析

案例病人男性,1964

年出生,没有职业。大

约在9岁时,发现男女

厕所间有一个小孔,

------。

根据病人情况,患

有典型的性偏好障碍中

的窥阴癖。造成病人患

上此类障碍的因素有:

------。

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精神障碍

1、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的

是(A)A、可卡因B、

杜冷丁C、海洛因D、可

待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当酒依赖进展

到一定阶段,全身所有

器官系统都会受到损

害,出现各种并发症B、

药物滥用者往往采用自

身给药的方式,导致药

物依赖性的形成C、个

体只可能对一种药物产

生依赖D、美沙酮替代

治疗的原则是只减不

加、先快后慢、限时减

3、摇头丸属于(B)A、

人工合成的致幻剂B、

中枢兴奋剂C、天然来

源的阿片中提取的有效

成份D、大麻的一种

4、身体依赖性形成的标

志是(A)A、发生戒断

综合征B、表现对药物

的强烈渴求C、产生拼

命寻找药物的行为D、

大多数具有依赖性的药

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

5、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

神障碍的可能原因中,

属于生物学因素的有

(ABC)A、脑内的奖赏

系统B、代谢速度C、遗

传学因素D、人格因素

6、以下属于阿片类药物

的有(ABDE)A、吗啡B、

海洛因C、可卡因D、杜

冷丁E、美沙酮

7、下列哪些物质是精神

活性物质(ABCDE)A、

美沙酮B、尼古丁C、可

卡因D、酒精E、吗啡

8、大麻对人身体健康造

成的损害有(ABCDE)A、

精神障碍B、记忆和行

为损害C、免疫系统D、

呼吸系统E、运动协调

9、神经药物主要包括以

下几种(ABC)A、中枢

兴奋剂B、镇静催眠药

C、致幻剂

D、酒精

10阿片类药物典型的

戒断症状可以分为两大

类:客观体征和主观体

征。

11、在探讨物质滥用和

物质依赖的生物原因

时,脑内奖赏系统是导

致药物依赖的结构基

础,单胺类等递质变化

是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

直接后果。

12、戒断综合症:是指

在长期或反复使用精神

活性物质后,一旦停止

用药或减少使用剂量、

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

时候,将会发生一系列

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

以忍受的症状与体征。

13、耐受性:指随着个

体连续地反复用药,机

体对药物原有剂量变得

不敏感,个体需要获得

原有药理作用或心理体

验,就不得不增加剂量

的状态。

14、药物滥用:指任何

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

偏离医疗需要的间断或

不间断的使用某种或某

些精神活性物质。。

15、药物依赖性:又称

药物成瘾,使药物与机

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

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

括躯体状态,表现为强

迫性的、连续或定期使

用某药物的行为或其他

反应,为的是体验药物

的心理反应,或是为了

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

不适感。16、酒依赖的

特点有哪些?酒依赖

有下述特点:(1)饮酒的

强迫感:一经开始饮酒

则不能停止。(2)固定的

饮酒模式:正常饮酒者

的饮酒可因时因地而

异,而酒精依赖者必须

定时饮酒,以解除或避

免戒断症状的出现。(3)

饮酒成为一切活动的中

心:如饮酒已影响事业、

家庭、社交和娱乐等。

(4)耐受量增加:对正常

者有影响的血酒精浓

度,酒依赖者可不受影

响,故还继续饮酒。耐

受性增高是依赖性加重

的重要标志。在依赖性

形成后期,耐受性会下

降,只要少量饮酒也会

导致身体损害。(5)戒断

症状反复出现:长年累

月的超量饮酒和一周数

次大量饮酒,每当血浓

度下降,戒断症状即出

现。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是急性震颤,涉及手、

腿和躯干,以致不能拿

杯、扣衣扣。情绪激动、

易惊跳;常有恶心、呕

吐和出汗。一经饮酒症

状即刻消逝,否则持续

数天。如进一步发展,

则可有短暂的错觉、幻

觉和视物变形,发音不

清。最后可有癫痫发作

或震颤谵妄。(6)以饮酒

解除症状:只要继续饮

酒就可解除戒断症状的

发生,故很多患者一早

醒来即饮酒,这是由于

夜间睡眠时间长,血中

酒精浓度下降。“晨饮”

对诊断酒依赖有重要意

义。为了白天继续解除

戒断症状,患者常携带

酒瓶随时饮酒。(7)戒断

后重饮:严重依赖者在

戒断一个时期后,可在

数天内又恢复酗酒原

状。

17、按照国际禁毒公约,

可以将麻醉药品分为哪

几类?分别举出几种代

表药物。根据国际禁

毒公约,麻醉品可以分

为三类:阿片类,如吗

啡、可待因及海洛因、

哌替啶(杜冷丁)、美沙

酮、二氢埃托啡等;可

卡因类,如可卡因、可

卡因减、古柯叶、古柯

糊等;大麻类,如印度

大麻。

18、分析药物滥用和物

质依赖的可能原因

19、如何对阿片类药物

成瘾患者进行治疗?

对阿片类患者的治疗一

般分为两个步骤:急性

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

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

复治疗(脱瘾治疗)。1、

脱毒治疗:脱毒是指通

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

状,预防由于突然停药

而可能引起的躯体健康

问题,由于吸毒者的特

殊性,阿片类的脱毒治

疗一般在封闭的环境中

进行。脱毒治疗一般由

替代治疗和非替代治疗

两种。2、脱瘾治疗:脱

毒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

间里,戒毒者会经历一

段比生理戒毒更难也更

痛苦的戒毒----稽延性

戒断反应,它是导致复

吸的主要因素之一。脱

瘾治疗主要包括防止复

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

疗。

20、案例分析

案例:病人张某,男,

19岁,某服装学院大学

二年级学生。病人常与

朋友周末一起------。

根据张某的情况,

属于典型的药物滥用和

药物依赖症。造成张某

药物滥用的原因有:

------

第十一章儿童和青

少年期结束障碍

1、以下关于精神发育迟

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A、特征为智力低

下和社会适应困难B、

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C、男性的患病率比女性

高D、患病率约为1%

2、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

练课学会基本卫生标习

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

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

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

能力,情感幼稚,情绪

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

患者属于(B)A、极度

智力迟滞B、重度智力

迟滞C、中度智力迟滞

D、智力迟滞边缘状态。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孤

独症病人的典型表现

(D)A、运用和理解口

语困难B、待人冷淡C、

行为僵化D、容易冲动

4、儿童情绪障碍又叫做

(A)A、儿童神经症B、

儿童期反应障碍C、儿

童情感失调D、儿童精

神症

5、诊断学习障碍时需要

与(D)相区别。A、儿

童情绪障碍B、多动症

C、孤独症

D、精神发育迟滞

6、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B)A、猫叫综合征B、唐氏综合症C、特纳综合症D、佛伶综合症

7、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A、70—80 B、75—84 C、70—79 D、65—79

8、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的是(C)A、反应性依恋B、分离性焦虑C、孤独症D、恐惧症

9、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可能原因是(ACDE)A、遗传因素B、发育迟滞C、社会环境D、脑功能异常E、家庭影响

10、抽动障碍的基本类型有(BCD)A、持续性抽动障碍B、短暂性抽动障碍C、慢性运动或发生抽动障碍D、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E、快速运动或持续抽动障碍

11、精神发育迟滞不会在童年期就明显表现出来。(×)

12、反应性依恋障碍是指儿童与亲人、家庭或其它熟悉的环境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的情绪。(×)

13、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障碍。(√)

14、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品行障碍等。

15、部分孤独症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同时,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被称为“白痴天才”。

16、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包含两类症状,分别是注意缺陷和多动。17、学习障碍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的数学障碍。

18、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在35--49,心里年龄在6—9岁。

19、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就明显表现出来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智力和适应性功能都低于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20、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婴幼儿时期就发病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

2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发生在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以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和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22、分离性焦虑:指儿童与亲人、家庭或其它熟悉的环境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的情绪。23、唐氏综合征:是最普遍的染色体畸形引发的精神发育迟滞,是由第21对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24、恐惧症: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的物体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

惧情绪。

25、先天易感性:来自

儿童的先天因素,即先

天的易患某种障碍的倾

向。

26、品行障碍:通常称

为反社会行为,18岁以

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反复

持久出现的违反与年龄

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行

为准则,侵犯他人或公

众利益的行为障碍。

27、儿童和青少年期精

神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哪

些?在CCND中,儿

童和青少年期的精神障

碍的主要类型包括精神

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

障碍、注意缺陷或多动

障碍、学习障碍、情绪

障碍、品行障碍等。

28、精神发育迟滞的类

型有哪些?在

CCMD中,儿童和青少年

期的精神发育迟滞的类

型包括轻度精神发育迟

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和极

度精神发育迟滞。

29、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主要有哪些?(1)

起病年龄通常在3岁以

内,病人人际交往困难,

极度孤独,不能与周边

的人进行情感交流;(2)

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

育,刻板重复一些词语,

言语表达异常,言语理

解能力明显受损;兴趣

狭窄,对某种东西特别

依恋,存在强迫性的仪

式行为。

30、儿童情绪障碍的主

要类型有哪些?在

CCMD中,儿童情绪障碍

的主要类型包括反应性

依恋、分离性焦虑、恐

惧症。

31、试分析儿童和青少

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

碍有五个特点:1、儿童

和青少年发展中的正常

变化与儿童和青少年期

精神障碍较难区分;2、

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

碍的发生一般没有明显

的预示期;3、很难通过

单纯的言语沟通来诊断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精神

障碍;4、不同的成人对

儿童和青少年行为的判

断标准是不同的;5、儿

童和青少年的问题常会

针对特定的情景表现出

特异性。

32、举例说明孤独症的

临床描述并论述其诊断

标准孤独症是一种

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

型,多见于男孩,起病

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

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

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

式刻板。(1)语言发展:

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显著

特征是运用和理解口语

很困难,他们语言发展

缓慢、表达困难。(2)

社会性发展:孤独症儿

童的另一个特征是冷

淡,他们很难与其他人

建立友谊,对他人的情

绪也很难做出反应。(3)

僵化表现:孤独症儿童

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很

差,经常对一个或多个

物体有极度的依恋,一

些儿童表现出刻板的行

为或活动。(4)智力发

展:孤独症可以表现在

智商的各个水平上,IQ

是反映其预后的一个指

标。

(1)起病年龄通常

在3岁以内,病人人际

交往困难,极度孤独,

不能与周边的人进行情

感交流;(2)语言发育

延迟或不发育,刻板重

复一些词语,言语表达

异常,言语理解能力明

显受损;兴趣狭窄,对

某种东西特别依恋,存

在强迫性的仪式行为。

33、举例说明注意缺陷

与多动障碍的临床描

述,并分析该障碍产生

的原因

34、案例分析

案例:小强,9岁男孩。

自幼活泼好动,------。

根据小强的情况,

属于典型的注意缺陷与

多动障碍。他的典型的

临床描述是:------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

神障碍

1、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

表现最容易与下面哪种

疾病混淆(C)A、焦虑

症B、抑郁症C、血管性

痴呆D、器质性遗忘

2、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

要原因是(B)A、药物

滥用B、脑卒中C、酒中

毒D、教育成就

3、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

感觉缺陷尤其以(B)问

题更为常见。A、味觉B、

听觉C、嗅觉D、视觉

4、老年期心理障碍的心

理易感性包括(ABDE)A、

认知发生改变B、情绪

健康受到影响C、年龄

的增大D、积累的知识

和经验E、社会支持的

失去

5、痴呆的生物原因包括

(ABCD)A、神经元异常

B、乙酰胆碱水平低下

C、铝含量增加

D、遗传

E、脑损伤

6、痴呆是指大脑发育已

经基本成熟,智育已经

发育正常者,在16岁以

后由于各种以有害因素

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

导致智能严重障碍。

(×)

7、老年抑郁的主要病因

不同于青年期抑郁。

(√)

8、柯萨科夫综合症是痴

呆的一种。(×)

9、痴呆的治疗包括生物

学治疗和心理社会治

疗。(√)

10、阿尔茨海默病与血

管性痴呆在认知方面的

种种类似。它们在临床

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神

经信号和大脑异常。

11、在所有痴呆种类中,

最常见的一种是阿尔茨

海默病。

12、老年期最常见的物

质滥用是酒精滥用和处

方药滥用。

13、血管性痴呆通常是

由脑卒中引起的,其种

种类似于阿尔茨海默

病。

14、谵妄:是一种快速

发作的、随时间波动的、

对治疗有快速反应的认

知障碍。

15、痴呆:是认知功能

全面、逐渐的衰退,经

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

漠等情绪上的改变。

16、器质性遗忘:是因

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

下降,导致顺行性遗忘

和时间定向障碍,但也

可出现逆行性遗忘。

17、痴呆的治疗目的是

什么?痴呆的治疗目标

是(1)尽力阻止一些情

况的发生,如可能引起

痴呆的药物滥用;(2)

尽力阻止脑损伤的蔓延

和恶化;(3)尝试帮助

病人及其照料者应对进

一步的恶化。控制痴呆

症状的加重,使患者尽

可能生活自理和保持社

会交往能力

18、引起痴呆的原因可

能有哪些?(1)生

物因素:①神经元异常;

②乙酰胆碱水平下降;

③铝含量增多;④遗传。

(2)心理社会因素:①

个人生活方式;②脑损

伤和营养不良;③教育

成就。

19、老年期心理障碍的

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20、案例分析

案例:袁女士是一个成

功的律师助理、妻子和

母亲。但是,在45岁的

时候,记忆出现了问题。

------

根据袁女士的情

况,属于典型的老年期

的血管性痴呆。袁女士

的这种障碍的典型临床

表现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