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维

思维

思维
思维

第八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反映的内容

事物本质

内部规律

2.基本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分为:

(1)动作思维:依赖具体的动作进行的思维

(2)形象思维:借助事物形象或表象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的思维2、根据指向性分为:

(1)集中思维,又称求同思维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3、根据创新程度分为:

(1)常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思维和语言

1、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

2、区别:

(1)思维反映客观现实,是第一性的,是客观必然;语言标志客观现实,是第二性的,是社会约定俗成。

(2)思维与语言非一一对应。

(3)不同民族思维过程相同而语言不同。

【第二节问题解决】

什么叫问题解决

1.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指在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任务情境。

(1)给定状态,即问题的初始状态,表现为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

(2)目标状态,即问题的目标状态,是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如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等。

(3)障碍,即在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障碍,包括它们之间的中介状态及各个步骤。

2、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操作认知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顺序不可乱)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三种状态(认知心理学)

1.初始状态

2.中介状态

3.目标状态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

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问题情境中物体和事件的空间排列

(2)问题元素的空间集合方式

(3)问题情境中包含的物体或事实数量

2.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心理表征,即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认知结构中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经验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问题解决的

效率。

3.定势

定势又称为心向或反应定势,是指个体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陆钦斯“量水问题”实验

定势对问题解决起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

如何消除定势:酝酿作用

4.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我们容易看到一个物体的通常用途,却看不到它的新用途。

唐克的实验研究

功能固着对创造性解决问题有阻碍作用。

5.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动机水平适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

(2)动机水平与解题效率的关系受作业难度影响:

①简单作业,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②困难作业,最佳动机水平偏低。

6.原型启发

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客观事物称为原型。

生活中的客观原型对问题解决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丝茅草——锯子(中国鲁班)

飞鸟——飞机(美国莱特兄弟)

听酒——听诊(奥地利奥恩布鲁格)

7.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良好个性表现不利于问题解决的不良个性表现

理想远大意志坚强勤奋独立自信情绪积极稳定

勇于创新缺乏理想意志薄弱懒惰顺从自卑情绪消极而不稳定

墨守成规

8.心理表征

表征是指信息加工系统中代表外界事物或事件密码化的信息符号。国际象棋盘问题

能不能用31 个将剩余的棋盘完全覆盖

良好的心理表征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问题:加法计算

卡茨(D.Katz)研究过多余刺激对解

决问题的干扰作用。

第一组:10.50+13.25+6.89

第二组:10.50美元+13.25美元+6.89

美元

第三组:10.50克朗+13.25克朗+6.89

克朗

实验结果:第一组最容易,第三组最

困难

“5+2=0”现象的思考(精选.)

“5+2=0”现象的思考 “5+2=0”,也许初看到这样一个算式,你一定会产生怀疑。其实“5+2=0”它真实的反映了部分家庭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了5天系统而加强性的教育,而当学生周末回到家里后,由于教育的不联系或滞后,在周末的二天里,学生又回到了没有教育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于是被称之为“5+2=0”现象。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深远的,但目前一个不能无视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随意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而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冲击着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2=0”现象的成因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1、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教育,逐渐养成了文明行为,学会了怎样正确做人,但一回到家里,所看到的、听到的却是另一回事,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下面是幼儿园门口的一对母女对话: 母亲:宝贝,想死妈妈了,让妈妈亲亲,饿了吧,今天课间吃了什么点心呢? 女儿:我最爱吃的鱼丸。 母亲:吃了几个呢? 女儿:5个。 母亲:怎么不多吃几个呢? 女儿:老师分好的,每人都是5个。 母亲:分好了还剩下有吧? 女儿:还剩下几个。 母亲:为什么不叫老师再给你几个呢?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小孩想让座给老人,母亲不允许,理由是“小孩子也是照顾对象”;在公园里,孩子想捡起别人乱扔的果皮放进垃圾箱里,母亲一把打落,不许捡,理由是“又不是你扔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父母教训孩子必须打回来,否则不喜欢你;父母在平时的言论中,处处流露出对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的渴望,教育孩子多赚钱才是唯一的有出息…… 久而久之,孩子心目中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父母亲所灌输的人生观、价值观模式。在这种家庭教育影响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 2、放任式的管理孩子。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娱乐、应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农村有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是亲戚的家里,甚至有的就孩子一个在家。“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要打要骂随你便。”这是每逢开学许多农村学校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时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这些家长看来,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学校,做家长的就完成任务了。这类学生一到周末,基本是属于无人监管的状况。未成年人缺少了成年人的监管,其情况可想而知。 3、教育的关注点不同。许多家长总是会抱怨,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非常听老师的话,可到了家里简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听话,不爱做作业,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是因为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校培养学生是要求全面发展的,但部分家长却过分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味的在孩子面前强调,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了,对其它方面的教育就忽视了。 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基本情况,望子成龙,周末不让出去玩,硬逼在家里做作业、看书,一定要考到班上前几名。学生本来在学校学习就很紧张,想回到家后好好的玩一玩,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一回来又是读书,做作业,心里就有一股无名之火,逆反心理就更强了。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孩子更加努力向上。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的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教子典故。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上存在的人和事无时无处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这种影响无孔不入、潜移默化,而且是渗透到根底骨子里的。不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不洁的社会风气。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生原本就生活在其中,时刻接受着社会的影响。过去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些,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好些,这是根本的;二是宣传媒体

六年级数学思维美培优综合教案之转化单位“1”(三)(A版)第一大课时

转化单位“1”(三)(A 版) 第一大课时 自主学习一 例1:两筐梨。乙筐是甲筐的53,从甲筐取出5千克梨放入乙筐后,乙筐的梨数是甲筐的9 7。甲、乙两筐共重多少千克? 思路导航:把两筐苹果总量看做单位“1” 随堂练习 1、某小学低年级原有少先队员是非少先队员的3 1,后来又有39名同学加入少先队员,这样,少先队员的人数是非少先队员的8 7。低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不合格产品是合格产品的 19 1,后来从合格产品中又发现2个不合格产品,这时算出产品的合格率是94%。合格产品共有多少个?

自主学习二 例2:某学校原有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8 3。后来又买进20根长跳绳,这时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12 7。这个学校现有长、短跳绳的总数是多少根? 思路导航:根据跳绳的根数没有变,我们把短跳绳看做单位“1”。可以得出原来的长跳绳根数占短跳绳根数的( )后来长跳绳是短跳绳的( )。 随堂练习 1、一堆什棉糖,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千克其他糖后,奶糖只占25%,这堆糖中有奶糖多少千克? 2、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上学期男生占95,这学期增加21名女学生后,男生就只占5 2了,这个小组现在有女学生多少人?

达标检测 1、某校六年级上学期男生占总人数的54%,本学期转进3名女学生,转走3名男学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48%,现在有男生多少人? 2、阅览室看书的同学中,女同学占5 3,从阅览室走出5位女同学后,看书的同学中,女同学占7 4,原来阅览室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看书? 3、某小学五年级3个班植树,一班植树的颗数占三个班总棵树的5 1,二班植树棵树是三班的5 3,二班比三班少植树40棵,这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4、甲仓库存粮的质量比乙仓库存粮的质量少40%,乙仓库存粮的质量比甲仓库存粮的质量多百分之几?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第六章思维 一、填空 1、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2、根据思维的内容,把思维分为()、()和();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可把 思维分为()和();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及是否具有清晰意识,可把思维分为()和();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可把思维分为()和()。 3、语言是()的载体,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4、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等具体过程,其中()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5、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具有()关系,概念具有()、()、体系化的结构。 6、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和();根据概念所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把概念分为()、()和();根据个体掌握概念的情况,可以把概念分为()和()。 7、概念主要具有四个功能,即()、()、()、(),其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8、推理主要有()和()两种。 9、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有()、()、()和()。 10、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和()。 11、英国心理学家把创造性思维分为()、()、()和()四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思维 语言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比较 具体化 概念 推理 迁移 原型启发 定势 三.问答题 1、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 3、什么是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哲学思维中的特殊艺术形象分析

哲学思维中的特殊艺术形象分析 意象,在国际国内现代心理学、文学艺术与思维科学中,是个广泛 应用的概念。它是指大脑中所保持的对事物的一种映象。比如,当我 们闭上眼睛在想象中看见大熊猫时,在我们大脑里就会出现代表大熊 猫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建立在对大熊猫先前知觉记忆的基础之上,已 经成为一种心理现实,所以不必依赖大熊猫的真实出现。所以,意象 纯粹是一种内心活动的表现。它通过抽象的主观的“意”,反映具体 客观的“象”,是“意”与“象”的对立统一。 一、意象的分类和特点 一般按照对事物的映象水准把意象分为特殊意象和一般意象。所谓特 殊意象就是对它们所代表的那些物理对象的忠实再现。换句话说,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意象能够像照片那样把以前见到过的东西再现出来。这种清晰的意象也称为遗觉象。在一般情况下,真正适合思维活动的 意象不是忠实地再现,而是不完全的复现。比如,意象中的大熊猫并 不像它出现在你眼前那样清楚,这就是一般意象。一般意象是由记忆 机制提供的,通过记忆机制能够把事物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抽取出来,加以独立的展示。而对创新思维具有特别意义的科学意象指的就是一 般意象。“科学意象主要包括记忆意象和创见意象。所谓记忆意象是 指对客体的一种主观经验(视觉的、听觉得等)这个客体对于经受这 种经验的人来说,以前作为一种刺激物存有过,但现在并不存有于其 知觉领域。所谓创见意象,也是对客体的一种主观经验(视觉的、听 觉的和其它的),但这个客体对于经受这种经验的人来说,从来没有 作为一种刺激实物而存有过;它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客体。” 从思维科学角度来看,意象都具有下列几种基本属性:它是主观性、 心理性、意识性、精神性的东西,是思维的产物,只存有于人的头脑 当中,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它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的头脑 中的反映,不管多么离奇、怪诞、荒唐的意象,都不是主观意志完全、纯粹、凭空的自由创造,而是有一定的客观根据的,但它也不是客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片面现象与思考_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片面现象与思考_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努力地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欣喜的背后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探讨。下面笔者想结合平常听课以及今年基本功比赛看到的一些片面现象,谈谈个人的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现象:《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强调了“情境”的作用。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现实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情境”过分强调和追求,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了,于是就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情境。这样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前不久在镇级基本功比赛课上看到了这样情境创设的一个教学案例,记录如下(教学内容是“三步计算的计算题”)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要不要听? 生:要听。 师:那就得认真听,听完后还有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呢。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天走到黑风山口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大道中间站着一位妖怪,挡住了唐僧师徒西行的去路,并大声说道:“要过此地,需解此题。”妖怪举起一妖牌,你们想不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生:想! 师出示:计算25+100÷4x3 师:这道题中含有几种算法? 生:含有加法、除法和乘法,三种运算。 师: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计算这道题要几步呢?你们能不能帮唐僧师徒这个忙呢? 生:两步。三步。(意见不统一) 2.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现在就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计算,到底需要几步才能算完。 生:小组讨论。(略) 思考: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创设,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学习数学服务;是否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这个教学环节的情境设计与所教学的三步计算的题有关系吗?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让那些非数学的因素干扰了数学学习。 二、合作交流充满课堂 现象:在教学观摩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

五年级(上)数学思维美之一般应用题(A版)

一般应用题(A版) 第一大课时 自主学习一 例1: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 ?=人。剩下的同学相当 6( 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2、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树,发现剩下的树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树。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沟通感悟 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自主学习二 例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 8( ?+=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 -=个。 56506( 变式练习 1、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沟通感悟 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达标检测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个工厂都要安装240台电脑,乙工厂每小时安装24台,当甲工厂完成任务时,乙工厂还有48台没有安装好,甲工厂每小时装多少台? 4、一堆煤,原来每天烧1.8吨,可以烧30天。技术革新后,这堆煤能多烧6天,技术革新后每天少烧多少吨煤?

复习课教学的低效现象与思考

复习课教学的低效现象与思考 临近毕业,总复习进行的轰轰烈烈。然而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不难看到种种低效的现象。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并在复习课教学中加以注意,不断追求完善,提高复习效率。 一、现象聚焦 现象一:疏于计划,计划缺乏操作性。每轮复习都因计划不周而失控,越到关键时刻,越是迷失自我,随意行之。 现象二:懒于选题,训练题依赖教辅资料。每到复习,毕业班教师的案头就没有了作业本,取而代之的是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对教辅资料上的题目不加筛选,拿来即用。 现象三:盲目布置,课下作业形同虚设。几乎每节复习课教师都在讲评训练题。教师的备课就是做题,上课就讲题。课下作业盲目随意。同时对学生的训练题的批阅减少,上课对答案的多了。试想课下学生到底有多少时间、有多大可能、有何保证能独立全面完成这些训练题?作业不经优化怎能保证有针对性呢? 现象四:轻视过程,重视结论。教师对知识的分析整合做的不精,对学生错因分析不透,对方法总结不够,对思维引导不够,这是导致学生处理问题灵活性差的严重原因。 现象五:不敢自我剖析,常把错误归咎于学生。每次测试后,教师多从学生分数凹凸分析学生进步与否,从名次变化评定学生是非。而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多归咎于学生的不努力,对老师自身的问题轻描淡写。补救措施多是空洞的说教,鲜有详细的补救计划和措施。 现象六:忽视情感交流,唯有成绩好坏。“努力学习”几乎成了频度最高的激励词,教师一味强调学习的严重性,强调学习改变命运的“诱人前景”。 二、原因分析

复习课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欠缺,对学生存在问题掌握不准。根本原因是计划不周、组织不力、容量过大、形式单调,过分强调知识,忽视情感呵护。 课前:定位不准,“胸无成竹”。对课标要求不清;对教材编排体系把握不准;对教材挖掘深度及拓展广度界定不明;对所教内容的地位、作业、及相关知识联系含混;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预设;导致课堂随意性强。 课堂:管理粗放,严禁不够。教师对教材解读未能抓住精髓,课堂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交流,缺乏对暴露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强化补救。陷入“课堂功效低,课外下苦功”的怪圈。 训练:无的放矢,机械重复。训练目的不清,训练题组不精,训练方法不优,补救对策不活。复习:任务笼统,师勤生懒。复习思路不清,知识整合不系统,内容杂乱。教师冗忙,学生悠闲,师生关系吃紧。 思想:教育之后,呵护不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一是缺乏坚持,二是教育内容空洞,三是精神抚慰和鼓励不够,四是教育形式单一。 三、思考与对策。 正确理解复习内涵是高效复习的基石。复习应以课本为载体,整合教材、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以解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抓手,查漏补缺,解疑释惑,揭示规律,提炼方法,是形成技能与价值观,促使知识正迁移的过程。 确凿把握学情是提高复习针对性的前提。这就需要确凿理解课标要求,更需要确凿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解疑来探究问题的根源。努力做到训练讲评不过夜,问题矫正不隔天。 加强方法研究是提高复习效能的核心。从知识点整合入手,解决课标与教材理解问题;从问题设计和施教策略入手,解决教法问题;从针对性训练题组设计与学生暴露出的错误思维、结论入手,解决学生的学法问题。 做实质量分析是提升复习效果的助燃剂。要用新鲜的数字说话,用绩效杠杆激活师生劲头,巧用各种载体,让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法交流成为常态活动。

数学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数学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反映的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 事物(能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全体。 思考:什么是属性?什么是本质属性? 客观事物都有各自的许多性质,称为属性. 一种事物所独有而其它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便称其为这种事物的本质属性.一个数学对象的某个属性,可以是其它数学对象也具有的,但是本质属性是它区别于其它数学对象的属性. 2.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确定的含义以及所确定的对象范围,这就是说数学 概念是由它的内涵和外延组成。 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称为这个概念的内涵. 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事物.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在质的方面的反映。 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称为这个概念的外延. 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是概念在量方面的反映,说明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 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给定一个概念,意味着就确定了它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遵循着反变关系,即当概念的外延集合缩小,就会得到概念内涵增多的新概念;反之,当概念的外延集合扩大就会得到概念内涵减小的新概念。 3.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中所含的单纯事项不止一个,有时为了更深入地 研究这些事项间的逻辑联系,我们不把条件和结论整个换位,而只是把它们的部分事项换位,所得的命题称为原命题的偏逆命题. 4.例原命题: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是底边上的高和中线。 逆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中线是顶角的平分线。 偏逆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中线。 这些不加证明而被承认其真实性的命题叫做公理. 5.经过证明为真实的命题叫做定理.

从现象到本质的综合分析

从现象到本质的综合分析 北安实验中学王海燕 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从现象到本质的综合分析”的一般方法。 2、初步培养对“议论现象做深层思维追寻”的思维品质。 说明: 我们学生的议论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通病——思想肤浅,思维不严密,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常常在提出论点后,对已有现象反复列举,最后下结论,而不能对已有现象进行继续发问,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缺少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 上,忽视在“为什么”、“怎么办”上的深入开掘,致使文章的说服力不强,缺乏逻辑力量,思辩色彩不浓。我们往往把这个问题简单地看成写作技巧问题,而忽略了议论文写作的特殊性——议论文的整个行文中,逻辑思维在起主导作用,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来解决议论文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把握“从现象到本质的综合分析”的一般方法。 2、难点:培养“对议论现象做深层思维追寻”的思维品质。 说明: 本课的目的就在于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由肤浅到深刻的“求深”之法,诱导学生养成“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是要追寻议论对象存在的原因和作用;其次要提出解决所议论问题可行的方法和可运用的手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话题1、教师展示“人民日报盘点 十大网络谣言”的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学生熟悉的现实 生活中的事件,引导 学生走出自我的心灵 世界,拥有一种国际

视野和天下情怀,关注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想上形成明确的认识,为写作打下基础。 由表及里求深之法教师诱导学生分析“谣言现 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 以及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手段。 学生分析“谣言现象” 产生的原因、造成的 影响,以及解决问题 的针对性手段。 “深”的问题其实是 思考的问题,也就是 不断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这是直接跟思维 方式有关的问题。 总结要点课堂演练1、师生总结:因果分析使人 折服,揭示问题的根源,对事 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 性,论述要有拓展和演进。 2、展示课堂演练题目(莫言现 象)。 1、学生总结“归纳要 点”。 2、学生用刚学到的 “从现象到本质的综 合分析”方法进行课 堂演练,并交流。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入 手,注重写作的全过 程,通过训练而逐渐 形成写作议论文的科 学思路。 作业布置,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整理“课堂演练”的 思路,形成一篇800字以上的 议论文。 学生完成作业。讲授某些写作方法, 与语言训练、思维训 练贯穿始终。

六年级数学思维美培优综合教案之行程问题(二)(A版)第一大课时

行程问题(二)(A版) 第一大课时 自主学习一 例1:在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如果同时从同一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哥哥比弟弟跑得快,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起点反方向跑步,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兄弟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思路导航:可以转化为和差问题。 变式练习 1、父子俩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散步,他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相背而行,4分钟相遇;如果同向而行,8分钟父亲可以追上儿子。在跑道上走一圈,父亲和儿子各需要多少分钟? 2、张华和王明在长6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张华比王明跑得快,他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相背而行,6分钟相遇;如果同向而行,25分钟后再次相遇。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自主学习二 例2:甲、乙、丙三人沿着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411 分钟遇到丙,再过4 33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 2,湖的周长为600米,求丙的速度。 思路导航:先通过画图理解题意,甲第一次与乙相遇后到甲第二次与乙相遇,刚好共同行( )圈。可先求出甲、乙的速度和,再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同理求出甲、丙的速度和,就可以求出丙的速度。 变式练习 1、环形跑道的周长是800米,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顺时针自起点出发,甲的速度是每分钟40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37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甲、乙两名运动员各跑了多少米?甲、乙两名运动员各跑了多少圈? 2、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跑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2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求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

思维的特性

一、概述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二、内容 1、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人类的思维主要是言语思维,是抽象理性的认识。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深刻性的差异。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超常智力的人抽象概括能力高,低常智力的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直观水平上。2、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的特点包括: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的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不仅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灵活性反映了智力的“迁移”,如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独创性 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都离不开思维的独创性品质。独创性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伸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独创性就越突出。 4、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五个特点。正是有了批判性,人类才能够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也就是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客体,而且也能够认识主体,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5、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比如,智力超常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敏捷,反应速度快;智力低常的人,往往迟钝,反应缓慢;智力正常的人则处于一般的速度。

从思维的形式来看思维三种形式

从思维的形式来看,思维以下三种: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抽象性,抽象思维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提取其本质,因而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二是逻辑性,抽象思维的过程,是合理展开、科学抽取事物本质的过程,因而具有逻辑性。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由于艺术家、文学家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较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思维。形象思维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以具体形象为基础,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二)运用想象。形象思维必须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且运用想象。 (三)相似性。形象思维不像抽象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那样直接,它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灵感思维: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形式,亦称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有以下两个征: (一)突发性。灵感思维总是突然发生的,没有预感或预兆。 (二)与潜意识密切相关。灵感突发之前有一个酝酿过程,往往要用艰苦的脑力劳动来孕育。有的学者提出,灵感的孕育不在意识的范围内,而在意识之前的、可以称为潜意识的阶段。灵感出现之前,先在潜意识范围内酝酿,一旦成熟,立即以灵感思维的形式涌现出来。潜意识不仅能进行信息的存贮与提取,甚至能在意识之外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似乎存在一个独立的系统。这就是“多一个自我”学说。总之,灵感思维比形象思维更复杂,是一种三维的“体型”思维。 思维分类和七种重要思维: 1.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 ?三、思维的分类 ? 1.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 ? 2.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3.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 4.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5.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 6.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关资料:有关创造性思维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科学人才的培养,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然而有科学知识并非就是科学人才。对于科学人才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是方法——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即要有创新意识,能够科学地思维和科学地工作,才能为祖国担起创业的大任,而不致于只抱着前人伟大的粗腿而不能前进一步。当前有关科学研究的著作很多,但相应的思维与方法学论述却较少。笔者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深感钱学森院士所倡导的思维科学的重要性。 (一)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1. 形象思维 人类的思维,有时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进行的。这种思维,翱翔于客观现象的全部生动和丰富之中,常常带有感情的色彩并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而对事物的认识,多寓于感性的形象之中,不带或较少带有条理性,一般称之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丰富的客观现象直接作用于人脑而激发出的的一种思维活动,其发展是不可逆的。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议论,即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为什么像意大利复兴时期的绘画、古希腊的雕塑以及我国敦煌的壁画、西安的兵马俑等伟大的艺术在人类社会中不曾再重现过呢?从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来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人类和一个人一样,其认识也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人类早期的认识比较集中于感官对外界刺激的捕捉,这时候的人类似乎还看不清人体的骨骼。而当“他”以后成了一名解剖学教授,当“他”面对一个血肉之躯,思考的确是索然无味的骨架,又怎能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所震撼呢?形象思维的基础是形象,是感官捕捉到的全部生动形象的总和——客观现象越丰富、越生动、越复杂,对人脑的刺激就越大,形象思维过程就越可能导致重要的成果。强调作家深入生活、强调医生临床实践、强调地质、生物学家注意野外观察等是因为“感多才能震撼”、“见多才能识广”,甚至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可从中受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可视为一例)。形象思维全部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丰富的客观形象之中。 形象思维并非是形象全部总和的缩影。最重要、最感人形象的选择,应该是形象思维的另一重要特征。然而,这种选择带有感性的性质,理性仅占有次要地位。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尽管这微笑到底代表什么人们一直在争论,但它确是这幅画中最感人的形象之一,是一个人、一代妇女、一代新生阶层特殊性格的反映。 联想是形象思维的第三个重要特征。中医给人看病,由摸脉而联想到气的运移;星相学家观天,由星移斗转而联想到社会的变迁;地质学家跑山,由褶皱而联想到造山运动;等等。联想是由形象到认识的中间环节。对形象思维来说,在联想与形象之间的联系是很薄弱的。同样的形象,经不同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第四个重要特征。简言之,想象就是形象思维对现象的观察、形象的选择和联想而激发出的对事物的形象认识。想象是一种创造,它所创造出的新形象,是对基础形象内容和本质的揭露。

龅牙兔金字塔多元思维 第二十三课 课后沟通 复习课

金字塔总复习 一、观察性思维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性思维就是具有观察力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有些孩子观察性好,有些会不好?首先,孩子的性格原因。第二,家庭思维方式引导。第三,生活经验,比如眼里没活的孩子,和眼里有活的孩子,谁的观察力更好?所以,观察性思维其实是,整合归类的一个过程。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思维归类整合,用到的时候再提取出来,进行问题解决。 (一)特征 1.任何一个物品或人的特质都有存在的理由,自己身上的特质,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 欢,但都是真实存在的,要接纳。 2.抓住特征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二)SCUMPS 1.用SCUPMS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和描述一件物品的特征。 2.Size大小,color颜色,use用途,material材料,part组成部分,shape形状。 (三)6W-H 1.用来描述一件事情的七个特征要素。 2.Who人物,which对象,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whatpurpose目的,how 如何发生。 Eg:战机坠毁。 二、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把事情的表象和本质区分开来的能力,是一种带有质疑和反驳倾向的思维,但是这种反驳是理性的,不以肯定或否定为目的。而是以合理的判断为宗旨。 要点:理性考察之后再决定。 (一)事实与观点 “红灯思维”:当听说某人年纪轻轻就赚到钱,有人会说:“肯定是假的,怎么可能”,或者说“那是因为他家里的关系吧”。还有些人,听到别人说“我玩抖音赚了些钱”,他一定会说“骗人的吧,抖音那么好赚钱,还能轮得到你?”红灯思维=杠精。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懂,觉得自己才是对的,遇到不同观点,就喜欢反驳否定。我们知道,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会可以学,不懂可以问。但这些全都是基于思维交流层面上的。如果一个人思维受限,不愿接受别人观点,那么能如何进步?红灯思维的人,进步缓慢,跟不上社会,很危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习惯性防卫”,当我们的尊严,或者观点,受到挑战时,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为何这么说,而是直接反驳。 那么红灯思维如果改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区分我和观点。 1.事实、非事实、观点。 2.非事实一定错误,观点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如果我们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当做事 实,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 3.通过自我提问——找反例来判断出是观点还是事实。 (二)检验假设——批判性思考者 1.为什么要进行批判?——避免自己产生错误的想法,或从别人那里听到错误的想法。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从而做出不同的行动,决定和

毛细现象与永动机的思考

读《毛细现象与永动机》后的思考 地质2班0904030216卢利涛 毛细现象其实并不是很特别的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毛巾吸水,地下水沿土壤上升,吸管插入饮料后管内液面上升等都是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管内液面高于管外液面,另一种是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液面。其原因在于液体不同,前一种液体为浸润液体,后一种则为不浸润液体。(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前一种情况,这是由于水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浸润液体。 毛细现象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对于植物要从地下吸取水分,这是有利的一面。土壤中有很多的毛细现象,所以土壤下层的水经常会被吸到上层表面。这并不都是有利的,例如农业需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但是水被吸到上层后容易蒸发,导致土壤缺少水分。所以我们需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现象。 通过毛细现象可以把处于低势能位的水送至高势能位而不需要外力做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物质的运输。 利用毛细管将水提升到某一高度,再利用水的重力做功使其下降,在经过毛细现象使其上升,如此重复。这看上去又是一个新型的永动机。然而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毛细现象的原理。当液体和管壁之间的附着力大与液体本身内聚力时,就会产生毛细现象。当附着力等于液体本身的内聚力时,液体达到最高高度。此时液体达到受力平衡状态,那么液体怎么能够又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做工呢?液体的内聚力已经包含了液体重力的影响,要使液体下降则必须要用过另外的外力做工以克服液体与管壁之间的附着力。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无需外力做工的过程,因此这不能成为一个永动机。

六年级数学思维美培优综合教案之比的应用(一)(A版)第二大课时

比的应用(一)(A 版) 第二大课时 自主学习一 例3: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比就是3:4。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导航:由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可知,原来甲校图书的本数是两校图书 总数的 577+,由于甲校给了乙校650本,这时甲校的图书占两校图书总数的4 33+,甲校给乙校的650本图书,相当于两校图书总数的577+-433+=84 13 随堂练习 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和未读的页数之比为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五年级三个班举行数学竞赛,一班参加比赛的占全年级参赛总人数的3 1,二班与三班参加比赛人数的比是11:13,二班参加比赛的人数比三班参加比赛的人数少8人。一班有多少人参加了数学竞赛?

自主学习二 例4: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思路导航:抓住两个瓶子相同的关系,分别求出每个瓶中的酒精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再 解答。 变式练习 1、两块一样重的合金,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2:5,另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1:3.现将两块合金合成一块,求出锌合金中铜与锌的比。 2、将一条公路平均分给甲、乙两个工程队修筑。甲队已修的与剩下的比是2:1,乙队已修的与剩下的比是5:2.这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达标检测 1、某化工商店出售的一种硫酸溶液时将硫酸和水按1:9的体积比配制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如何提高思维反应能力

如何提高思维反应能力 语言能力是一种快速的直觉反应能力。要培养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判断能力。无论是学英语还是学其它外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反应速度问题。所谓反应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本能的条件反射所引起的意识的回答刺激的行为。在瞬息万变的技击对抗中任何攻防技术的实施都要由这种神经反射做中间媒介从而保证攻防技术的充分应用因此可以说这种神经反射行为的速度快慢是决定攻防实践成败的先决条件。什么是反应现在我们讲的反应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眼睛看到敌人的信息传输到大脑 2、大脑收到信息计算怎么办 3、大脑发信息到各器官要求动作4、实际动作如何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 1. 每天做思维练习猜谜搜词或小测验。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回去查一查然后试着第二天记住他们。 2. 当你做财务计算的时候扔掉计算机——用你的脑袋把他们算出来。 3. 尝试一些新活动——园艺编织或其他任何需要大脑眼睛和手协调的活动。 4. 购物前列张购物清单然后记住他们才去商店。 5. 参加一些延伸大脑的活动比如象棋桥牌或其他能扩展你智力思考的活动。 6. 尽你所能地长时间工作经常和朋友联系参加一些社会团体。研究显示一些保持社会联系的人特别是在工作当中他们在记忆和注意力测试中有显著地出色表现。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啊 1.要从正反两面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语言要严谨不能给对方有可以反攻的余地。 2.对于对方观点抓住薄弱环节进行强有力的攻击同时就要去抓对方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 3.无论如何心理不能紧张或者丧失信心而且要善于控制情绪。 4.对于对方心理要不停的施加压力使对方失误然后对其失误点进行攻击提高语商应具备六大能力年龄、性别、职业、爱好与忌讳等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光线、坐姿、态度、表情与动作、语速、语调、气势、表达方式礼貌含蓄幽默等等。要想提高自己的语商成为语商很高的语言天才还应具

求电场强度的几种特殊思维方法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电场力的方向怎么区别?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电场力的方向怎么区别?场强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电场强度的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要么相同,要么相反。正电荷受力方向和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相反。场强方向的规定是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电场力方向: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其方向随着产生电场的电荷的正负不同和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正负不同而不同的。 电场力方向要看电荷的电性如果是正点,电场力方向和电场线方向相等,负电是相反的 电场强度方向:电场中某一点中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放入电场中的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是通过该点的电场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在电场中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而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方向得看点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和点电荷的强弱无关 为什么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我们在只有一个正电荷的电场中放上一个电荷,此时在任意的空间中所放上的电荷的所受的力是不相同的,方向不同,大小也可能不相同的,但是当它所受力的大小F和它的电荷q相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始终是一个常数,这就是电场E,可得公式为E=F/q, 我们由公式可以得到电场的方向跟正电荷的方向相同,也可以知道电场的方向跟负电荷所受力的方向相反!(因为负电荷电荷为-q由符号可以知道上述的结论的) 在物理学关于电场的研究中 用物理量:电场强度表示关于电场力性质. 并且用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表示电场强度数值的大小(E=F/q), 由于电场强度是矢量, 因此规定: 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表示为该点的电场方向. 你的明确一点,不是什么东西你都要循规蹈矩的,这是物理学上的规定,就象数学中所学的公理,定理一样, 物理学中还有很多规定,例如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这就跟我们生活中,人和车靠右行驶,在香港车是靠但左行驶的,这只是人为的一种规定!!!!切记在学习中,不是什么东西你都一定要搞清楚的,我是高三的,我能理解你~~我原来也是这样,我觉得你在学习物理时有点象五柳先生那样“不求甚解”的去学习,然后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你会发现许多意外的惊喜!!! 下列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 1.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 2.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反方向; 3.通过该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 4.电场中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求电场强度的几种特殊思维方法 电场强度是静电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考中考点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求电场强度的方法一般有:定义式法,点电荷场强公式法,匀强电场公式法,矢量叠加法等.本文讨论特殊静电场中求某点电场强度的几种特殊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补偿法 求解电场强度,常用的方法是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建立起物理模型,如果这个模型是一个完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