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17、《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县教研室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

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1.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2.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3.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简介李时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接下来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再通过想像如果吃到的是有毒的草药会怎么样,感悟他的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4.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三、教学思路:

教学生字词——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 四、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2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李时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出示幻灯片:看看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的照片 二、初读,理线索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李时珍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3、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苏教版201(1)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文题目: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一生的写照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说出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感受,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2、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环境烘托、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学会从文章留白处进行联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1、读课文,想想李时珍师徒俩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夜晚,把感受或要点在书上做批 注。 2、阅读李时珍的故事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李时珍的了解。 [在生本课堂上,既然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就应该在提前自学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一个粗略的感知过程。“不动笔墨不读书”,作批注就是记录自学的痕迹,同时为小组交流作铺垫,为课堂生成埋伏笔。] 一、复习旧知,引出“一夜”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谁来说?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外察访药材,因为错过了客店,就在一座古寺住了下来。 3、这座古寺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面对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对庞宪这 么说。(出示: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齐读) [教学要善引,在不知不觉中引出课堂的关键词与讨论的中心点,才是自然的。在回顾李时珍住宿的原因以及古寺的初步印象后,抛出话语,不求抛砖引玉,但求引起注意。] 二、自主读文,感受“一夜” 1、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时珍的这一夜。轻声读一读5-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 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在你的心目中,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2、学生轻声读。 3、同学们,读了、看了李时珍的一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李时珍的这一夜 是怎样的一夜,你用哪个词?(相机板书)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教育部门倡导的“学习——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夜宿,就是夜晚住宿。同学们,外出旅游你们一般夜宿何处?旅馆、大酒店、宾馆……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店,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夜里不住客店却住在古寺里,究竟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李时珍,中国医药学家。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反复校订,著成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是李时珍花30多年的时间写成的,全书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 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李时珍对旧书上的错误记载加以纠正,如旧书上记载穿山甲是靠鳞甲来诱捕蚂蚁的,李时珍就去捉了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后,发现穿山甲是用舌头吃蚂蚁的。《本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教材整合名人故事教案

教材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上册第五组“名人故事”教学设计 徐州经济开发区徐庄镇小学中心校高春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在三年级上《语文》课本上安排了3篇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林则徐虎门销烟》《李时珍夜宿古寺》。我们在《同步阅读》教材中安排了8篇课文:《“神童”的秘诀》《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爱迪生》《我们心连心》《蔡文姬学琴》《毕加索与和平鸽》《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其中,《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神童”的秘诀》记叙了李四光、宋庆龄和陈毅小时候的故事,《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表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伟人的平民情怀,《徐悲鸿励志学画》《李时珍夜宿古寺》《爱迪生》《蔡文姬学琴》、分别记叙了徐悲鸿、李时珍、爱迪生和蔡文姬刻苦钻研的故事,《虎门销烟》《我们心连心》《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表现了林则徐、郑成功和孔繁森三位不同时期人物所共有的爱国爱民精神,《毕加索与和平鸽》表现了毕加索对和平的向往。以上11篇课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精神的鼓舞。由于多数名人故事记叙的都是他们身上的平凡小事,人物显得平易亲切,感觉就生活在我们当中。相信这众多名人中,总有一个人,总有一种心灵或一个故事能触动学生心灵,给学生播下智慧的种子,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设计理念】 以“教材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同步阅读》8篇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林则徐虎门销烟》《李时珍夜宿古寺》 2.校本教材《同步阅读》三年级上册课文:《“神童”的秘诀》《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爱迪生》《我们心连心》《蔡文姬学琴》《毕加索与和平鸽》《一心为民的孔繁森》。 【教学重点】 1.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名人──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一起学习了3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徐悲鸿

四年级上册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基本理念】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

“生长性”课堂中实现开放的一些思考

“生长性”课堂中实现开放的一些思考 “生长性”课堂,是指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教学规律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激发并唤醒学生发展的内在天性,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挖掘并提升教学组织推进的育人功能,在区别于纯白然的、社会性的有机课堂生态中,通过适切的点评点拨点化,使学生在小学语文领域的发展中获得唤醒、提升、突破、促进,从而生成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白我内在成长力量。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既需要教学内容的生长性挖掘,教学目标的生长性设计,还需要教学任务开放的生长性促进。 、识其面方能知其性 在叶澜教授主编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书中,有关开放有如下阐述: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的影响下,应该尝试把课堂上的时间、空间和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还给学生。 以四年级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谈谈如何认识 开放。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教师一般都会有如下考虑。 先是了解李时珍师徒一路察访药材,非常辛苦,从吃、住、行等不同方面体会这番苦;其次体会李时珍师徒在如此辛苦

的环境下能够严谨治学,其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三我们还可以从李时珍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支撑两位忘我科研的动力是他们为了让万民得福的崇高思想。这三点是本课学习时可以呈现的三大板块。 在第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在体会李时珍师徒 路察访,吃尽千辛万苦。按照以往教案设计,我们会通过 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引导孩子去读读一些词句或者段落,结合词句或者段落说说感受,从而得出李时珍师徒很辛苦。 如这样一些提问:“李时珍师徒一路察访药材,他们错过了客店,是在哪里住宿的啊?”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 ” “他们怎么会在这样的古寺内住宿呢?”“他们不光住得苦,吃 得也很苦,你能找到描写他们吃饭的句子吗?并谈谈你的感 受。”这些提问,似乎都在一个大板块之内,似乎都是 合理的追问,但细细想来,学生的答案已经被老师的提问框死了,何来自己的理解,无外乎就是从课文中找到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罢了。 针对这样的板块,从开放的角度考虑,完全可以让孩子 整体去读这一板块的相关段落,从段落中提出李时珍的一句话:“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然后老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整个段落的学习:你从哪儿能读到在外奔波比在家里苦多了?接下来,学生可以以四人小组学习的形式,整体把握相关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吋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学习重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习准备】课件 活动单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 错过客店、夜宿古寺 1?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边读边画出。2?小组交流。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一《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 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活动二:古寺的“破败” 1.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把你找到的词语画出来。 2.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3.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 4.这样的古寺李时珍都住,从中你能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J) 1、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 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隐隐约约”理解)c)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学写“宿”字。理解词语“断垣残壁”。 3、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抓关键词“苦”品读课文,抓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慨括段意。 教学难点:以苦为点,感知人物形象。 一、揭题导入 1 . (板书课题)了解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师随机补充: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着作,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2010 年 3 月人选“世界记忆亚太遗产名录”。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了解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故事。 2. “宿”是本课的生字,从甲骨文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休息,旁边还有一张床,有夜里睡觉、过夜的意思。宝盖是房子的演变,写的时候要罩住下面的字。 教师范写(师述:上小下大,第三笔是横钩,收笔要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 住宿药材徒弟灰尘煮饭 寺庙修订砖头详细扯下(红色的是生字) 太阳下山露出轮廓断垣残壁 夜幕降临陶碗舀水长年累月 月光皎洁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2、观察每行首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表示时间的词语) 3、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段落,并分段。 4、指导学生概括段意。 5、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请你看着屏幕,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小结学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段意合并法)。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范文

2012年春季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 1.学校校长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开展,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减负增效提质的重要抓手,给予领导与支持。 2.备课组要根据学期备课组活动计划按时组织实施,所有教师要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通知各校联系人安排有关老师参加活动并负责考勤,出勤情况纳入考核。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人手一份。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初中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案。 7.学区教师研修中心将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8.各备课组每次要及时做好文本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具体包括: (1)教师活动签到表 (2)上课教师教案 (3)说课稿 (4)教者教学反思、听课者听课心得 (5)评课与说课讨论记录 二、具体活动安排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安排表 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中心小学、 责任人:

城东学区集体备课、数学研讨安排表 时间:2010年11月16日下午地点:西鲍中心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西门小学四年级冀秀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隐隐约约”理解) c)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件

《李时珍夜宿古诗》教学反思 课文题目是典型的叙事类型,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各因素全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投宿古寺——啃干粮——记药草。细细想想,发现这三件分叙的小事情都写了一个字——苦。 前两件事可以理解: 1、住得苦: 飞鸟归林,天色已晚,鸟儿要回家,人当然也得回家,可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却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今晚只能投宿一做破败的古寺,怎样的一座寺庙呢?文中有很多词语,如“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可见这是一座简陋、荒凉、偏僻的寺庙。 那么,师徒俩晚上留宿在这不是人住的地方,会遭遇怎样的苦呢?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从风吹雨淋、野兽袭击、虫蛇咬伤、杂草当被、硬地作床等方面体会到了李时珍“夜宿”之苦! 那么,仅仅是住一夜吗?显然不是啊!课文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啊! 2、吃得苦: 啃干粮,啃的也许是硬邦邦的红薯干,也许是咬不动的窝窝头,也许是咽不下的玉米,也许是发霉变质的烧饼……让一个老人吃这样难以消化的东西,行吗?而且仅仅是一天两天吃这样简单难咽的食物吗? 书上主要在食宿这两方面详细描写了“苦多了”的程度,但很有必要再进一步拓展:除了吃这些苦,师徒俩还可能会吃哪些苦?联系“晓行夜宿”、“快50岁的人”以及自己的想象来理解感悟。 明明是“苦多了”,可李时珍却说:“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在他的眼里只是“吃点苦”而已,这是他对待苦难的生活态度,人生的境界之高让人仰视! ——这句话其实也道出了李时珍的动力所在:万民得福。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的,李时珍吃那么多苦,为了什么?为了别人不苦,为的就是“万民得福”,而这“万民”的定义可以无限扩大:从时间的领域来说,当朝的人、后朝的人、我们现代的人直至将来的人,都是“得福”的对象;从地点的领域来看,中国的人,邻国的人直至飘洋过海遥远的外国人,也都是“得福”的对象。因此,这句话,需要反复出现,反复吟诵。 那么,第三件事:记载草药,你看,连“治虫咬伤”、“呃逆”之类的小毛小病都记载得如此清楚,仿佛我们看到的只是李时珍那严谨细致的踏实作风,这与“苦”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仔细一推敲,也属于“苦”的范畴:你看,课文中向我们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亲自品尝药草。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他严谨的态度啊!——这是非常可贵的一种精神,这是一种非常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 象

精品文档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诗改文教学随笔 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书后第五题让学生思考“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很显然,这里的景色描写很具代表性,“风啸鹰叫”写出了师徒夜宿荒野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则写出了夜之深,从而衬托出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这篇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很精心,第4小节对古寺之破败描写的也甚为经典,表现了李时珍随遇而安,因繁就简,为修订《本草纲目》而甘愿吃苦。学生们在学习时颇受裨益,课后还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把课文改写为小诗。 李时珍夜宿古寺 皎洁明月罩古寺,山风啸啸树影寒。 两耳不闻窗外事,奋笔疾书苦钻研。 ——石欣阳因此,我趁热打铁进行了古诗《登高》的诗改文教学,深化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这一写作方法。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这首《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其中前四句诗写了杜甫登高远眺,极目所观。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独的悲哀。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刻画杜甫孤苦残弱的白首翁的形象呢? 1、课上我引领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六种景物,即风、天、猿、渚、沙、鸟,感受作者选取这些景物的典型性,并着力分析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的深意,环境描写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2、我给学生补充了杜甫创作此诗的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不定,壮志难酬,垂暮之年更是百病缠身,痛苦之情不可言状。五十六岁的杜甫在极端困窘时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地高台,那萧瑟的江景和深远的意境无不衬托他心境之悲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7李时珍夜宿古寺20111129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孝小宫晓东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课题)。 2、、指名读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3、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过渡: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世界药物史上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本课讲的就是他在修订《本草纲目》27年、近1万个日夜中极普通的一夜。 二、走近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1~7小节,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学生读书,交流板书:苦) 2、师:他们的生活究竟苦在哪里呢? 出示:请同学们合作学习课文1---7自然段。要求:先读读课文1---7自然段,再找出课文中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找到了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对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做做批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交流1行得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哪个词让你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小节) 4、交流2住得苦:“破败的古寺”。这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住的地方是多么艰苦!再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过这里了。) (2)断垣残壁。理解词语:坦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我的预习卡”、“我的积累卡”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与确立目标: 1、课前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请拿出“我的预习卡”,把 生字词再小声认读一遍,有不会的赶快问问别人。(生个人 小声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请每组的3号同学起立,每人一行开火 车认读。(生按要求认读)师小结: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响 亮,字词预习的很成功。请大家齐读这些字词。(生齐读) 3、现在看看大家课文预习的如何?继续看到“我的预习卡”, 谁来完成一下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指生交流)小结:通 过以上检查,老师认为大家的预习都很成功,看来同学们的 自学本领越来越大了。

二、活动导学与精讲点拨: 看老师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李时珍)李时珍,何许人也?(生交流)师小结: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成功了世界著名的药学书籍《本草纲目》。为编写《本草纲目》,他走遍各地去察访药材,历尽了千难万险,吃遍了千辛万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察访药材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夜宿古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他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思考”及“方法”,指生读“方法”,全班明确。 (一)生按要求去做,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出示课件“汇报交流”):按生交流的顺序点击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进行理解、感情朗读及体会。 1、生交流:读“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 的蜘蛛网”。这里让你体会到什么?(李时珍住的地方很苦) 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体会到的?(点击课件,重点词语变红, 理解“断垣残壁”)李时珍晚上就住在这样一个破败不堪、 人迹罕至的寺庙里,的确很艰苦,你能把这种苦读出来吗? (生练读,指生读,齐读)住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你觉得李 时珍是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不怕吃苦) 2、生继续交流:读“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行路的艰苦)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点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一、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在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学情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李时珍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而不怕吃苦的高大形象。因此,处理教材时应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反复、分层次朗读课文,并且把这个“小故事”与修订《本草纲目》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为学生理解“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夜发生的事情来体会他为编 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五、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数: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复述课文。 2、精读课文中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的句子,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 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生齐读课题。 2、教生字“宿”,师范写,生书空并描红。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修订、编写了《本草纲目》。而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编写《本草纲目》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还记得吗? (1)出示:晓行夜宿飞鸟归林隐隐约约破败 夜幕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大好月色笔墨砚台寻访

小学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教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教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学习相关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初步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吃的苦。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本学期,我们从课本上认识了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励志学画的徐悲鸿,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人—— 板书:李时珍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教师相机介绍李时珍的事迹。 2、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花了近30年的时间,其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掐头去尾,撷取那么多小故事中的一朵小浪花(板书:夜宿古寺)指导学生写好“宿”宝盖头,代表是一个家,这个家里可以住上一百个人,所以是上下结构。 组词宿宿舍、住宿……理解宿在这里就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投宿古寺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解脉络 1、要想把这么多的问号解决了,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好小节号,不认识的字照着生字表读一读,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三、学习字词 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字: 指导写好宿、尘、煮 尘,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土”,尘的意思就是很小很小的土,小到这个小字的钩也看不见了。 第一组: 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理解: 察访,用刚才解释“宿”的方法先拆开来,再组词,察看,考;寻访、访问。连起来就是考察寻访的意思。 饥餐渴饮先理解“饮”就是喝水,渴就是口渴了,“渴饮”就是口渴了才喝水,那么“饥餐”呢? 晓行夜宿宿是住宿,行呢?行走,行和宿是一组反义词,那晓和耶呢?猜猜看“晓”是什么意思呢?早晨 这两个词语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李时珍的呢?请读课文第一小节 主要是吃、住、行方面写出了察访药材很辛苦。板书:察药材

17李时珍夜宿古寺解读

四上第五单元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1 教时总第48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相应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我来学生词: 1.读一读:先把绿色通道和生字表里的字读两遍,然后通读 课文三遍,遇到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写一写:一笔一划,认真描红生字表里的字。 3.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难以理解的词语 词语:我的理解: 二、我来分分段。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段(至自然段) 第二段(至自然段) 第三段(至自然段) 三、我来品课文: 1.读书中碰到的疑惑之处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1—4):夜宿古寺 二(5—7):寺中谈苦 三(8—13):夜记药材教学反思:

四上第五单元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 教时总第49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教学 重点 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 难点 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我来品课文。 1.走进古寺,感受李时珍生活之苦。 (1)感受古寺的破败。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理解词语。哪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李时珍生活的苦?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3)重点句子理解。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出李时珍____________ 的高贵品质。 2.再入古寺,感受李时珍工作之勤。 (1)李时珍是怎样修订《本草》的?在文中画下来。 (2)从哪些词语让我们看出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认真? (3)李时珍二十七年的艰苦生活,二十七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本草纲目》。看着这本传世巨著,你想说些什么? 3.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我来查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