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阶层,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其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由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三: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社会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不断发生转化和变迁。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因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四、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新时期统一战线是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所必需。我国的统一战线成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文化层次比较高,在海内外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有爱国心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出力的强烈愿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祖国统一的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第二,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所必需。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各阶层、各党派和各社会集团,社会主义民主没有他们的参加,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所必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还存在着具体利益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出现新的

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

爱国统一战线将长期存在,这首先是由于在我国有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客观需要。从大陆范围内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统一战线的团结、沟通、协调、自我教育功能也将在长时期内发生作用。其次,从“一国两制”的要求看,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的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几十年、成百年不变;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两制和平共处,长期共存。统一战线要为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服务,任务是长期的。第三,从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看,共产党员在全国总人口中是少数,非党群众是大多数,仅就统战对象来说,也有上亿人口。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任何时候,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长期性也决定了统战工作的长期性。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共产党消亡了,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会随之消亡。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学设计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 教学重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五卅运动。 教学难点: 对国共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党内合作”方式的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 [导入新课]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验表明:仅凭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孤军奋斗,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这个用烈士鲜血换来的教训,冷静、正确地分析了时局,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使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讲授新课] 一、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有400多人,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所以,在中国,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闹革命不行,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那时候,中国的政党很多,但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并且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失败以后,仍然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三、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认识革命的道路和方法。 2.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

马克思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853年6月) 有一位思想极其深刻但又怪诞的研究人类发展原理的思辨哲学家,常常把他所说的两极相联规律赞誉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在他看来,“两极相联”这个朴素的谚语是一个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所离不开的定理,就像天文学家离不开开普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 “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这看来像是一种非常奇怪、非常荒诞的说法,然而,这决不是什么怪论,凡是仔细考察了当前情况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

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诎书更有力的反抗。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片有关的行贿受贿完全腐蚀了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可是,那些靠纵容私贩鸦片发了大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破坏着这一家长制权威——这个广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存在这种情况的地方,主要正是首先起义的南方各省。所以几乎不言而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统治权。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英国棉织品,英国毛织品的输入也微不足道,但从1833年对华贸易垄断权由东印度公司手中转到私人商业手中之后,这两种商品的输入便迅速地增加了。从1840年其它国家特别是我国也开始参加和中国的通商之后,这两项输入增加得更多了。这种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对本国工业也发生了类似过去对小亚细亚、波斯和印度所发生的那种影响。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统一的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统一的战线 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有400多人,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所以,在中国,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闹革命不行,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那时候,中国的政党很多,但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并且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失败以后,仍然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三、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认识革命的道路和方法。 2.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关于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应该看到,那时候的国民党不是一个阶级的组织。它的前身同盟会曾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士绅结成的反清革命联盟。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份更复杂了。这样,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以后,就容易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国民党也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其次应该看以,当时国民党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影响。它在许多地区有合法地位。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自己不能公开活动的地区,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扩大革命影响。 最后还应该看到,共产党员只有加入国民党,才能从内部来影响国民党的政策,真正“改组国民党成为左翼的政党”。 关于保持共产党独立性的问题。 首先,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暂时的革命联盟,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掌握的策略问题;而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坚持的原则问题。这就是说,国共合作,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继续奋斗。试问在国共合作期间,如果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和组织上,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岂不是取消了共产党的元首阶级性质,岂不是取消了共产党? 其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只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才能保证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才能保证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初) 1924年广州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到会的代表156人。共产党李大钊、林祖涵、毛泽东、瞿秋白等,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大会主席团由5人组成,李大钊在其中,并发挥了主要作用。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革命的分析,探讨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关键词:中国革命、必然性、进步性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汉人复国运动及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一帆风顺地围桂林、围长沙、下武汉、下南京而定都天京。太平军的足迹踏过了大半个中国,大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后来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太平天国所到之处都恢复了华夏衣冠,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进步的影响呢?第一、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第四、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第五、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使他们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他们决不可能直接统治如此英勇坚强的中国人民,从而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六、它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在十九世纪中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各国进行侵略的时候,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太平天国革命,则是这次亚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洪峰,它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改良运动。1895年4月,日本逼迫清政府签定《马

第34课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34课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黄埔军校的创办;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的兴起;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的逝世;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的努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 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工农运动的高涨和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 要求学生思考“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难点:为什么国共合作要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同时又为什么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教学设备 1 写好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具体内容的小黑板。 2 中学历史教学挂图《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验表明:仅凭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孤军奋斗,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这个用烈士鲜血换来的教训,冷静、正确地分析了时局,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使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34课《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制定统一战线政策 1923年(板书) 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板书)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板书)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出示小黑板,事先用纸条分别盖住每条具体内容,随讲随揭。)第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第二、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三、合作原则——帮助国民党逐步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第四、合作原则——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内容,很重要,在课文大字中都写得清清楚楚,请同学们作个记号。在这段大字下面,还有一大段小字,内容是介绍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陷于苦闷、彷徨之中。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找到新的革命出路,开始伟大转变的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这段小学,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一会,大家要讨论这个问题。(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中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节选) 马克思(1853年6月)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诎书更有力的反抗。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片有关的行贿受贿完全腐蚀了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可是,那些靠纵容私贩鸦片发了大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破坏着这一家长制权威──这个广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存在这种情况的地方,主要正是首先起义的南方各省。所以几乎不言而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

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统治权。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英国棉织品,英国毛织品的输入也微不足道,但从1833年对华贸易垄断权由东印度公司手中转到私人商业手中之后,这两种商品的输入便迅速地增加了。从1840年其它国家特别是我国 也开始参加和中国的通商之后,这两项输入增加得更多了。这种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对本国工业也发生了类似过去对小亚细亚、波斯和印度所发生的那种影响。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 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因此,1853年1月5日皇帝在北京 下的一道上谕中,就责成武昌、汉阳南方各省督抚减缓捐税,特别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准额外加征;否则,这道上谕中说,“小民其何以堪?”又说:“......庶几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不致再受追呼迫 切之累。”这种措辞,这种让步,记得在1848年我们从奥地利这个日耳曼人的中国也同样听到过。 所有这些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的破坏性因素,到1840年在英国大炮的轰击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英国 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从理论上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无一例外地都需要正确解决这一至关重要的、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率领他们去打倒共同的敌人,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3、敌强我弱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在中国革命全部过程中,由于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从而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内部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外部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还存在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但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而且革命要求强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统一战线中的左派。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排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又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所以他们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努力争取的力量。 (3)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所以一些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

二十三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及其历史经验

1.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统一战线问题,就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争取同盟军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这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2.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几个阶段。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不同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内容的特点: 第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胜利地进行了北伐战争。但是,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国民党右派集团1927年背叛了革命。这样,革命统一战线因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宣告结束。 第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所以统一战线营垒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基本上是这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为主要目标。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犯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最终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到国内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发展。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共同目标是抵抗日本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是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并且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贯彻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巩固和维护了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内容和特点。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前几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这个统一战线规模广大,包括了全体中国人民在内;二是这个统一战线非常巩固,具备了战胜任何敌人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和源源不竭的能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3. 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其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

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谈谈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题目自拟) 中国的革命史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中国人民的共同探索下,不断找到符 合时代要求的道路。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就寻找到了这样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 中共在成立之后,力量有限,他们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 一次高潮。但在当时,帝国主义不断加侵略,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导致年幼的中 共的发展陷入低潮,他们认识到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同盟者! 随着列强侵略加剧,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全国人民都强烈要求”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同时,先进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在人民之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这种内外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只有团结国民党,两党齐心协力,才能完成革命,捍卫我们的主权!其实,不光共产党深刻认识这一点,孙中山等人在屡次失败之后也明白了两党团结的重要性,单独作战很难取得完全胜利。此外,共产国际也发挥其作用,不断推动两党进行合作。 在这特殊的国民革命时期,两党终于为了同一个目的,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两 党实行党内合作,发展了三民主义,并以三民主义为其政治基础,坚持反帝反封建, 争取民族独立。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正式拉开序幕,加速了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愈演愈烈!在这 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反对势力,也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但是在后期,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以及中共自身的缺陷,致使合作破裂。 从国共合作到破裂,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在半殖民大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统一战 线的必要性,但在其过程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巩固工农联盟,成立党和 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要想建立统一战线,必然会存在诸多摩擦,因此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合作解除后顾之忧。另外,要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 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保持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独立!最后,对资产阶级要采用既斗争,又联合的方针、。 为建立顺应时代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实事求是和独立自 主的原则。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是由其政党性质决定的,也是共产党应该坚持的原则 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的胜利! 与时俱进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建立统一战线就体现了这一点!在那个特 殊的年代,中共能对当时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革命统一 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还涉及到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必须正确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争取和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

毛概论文--对统一战线的认识

对统一战线的认识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实践证明,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总结。而统一战线问题也是三大法宝之那个最重要的一大内容,中国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我们组认为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一直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之中,它需要内部的团结,需要真正的同盟军,并且领导阶层要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各个时代都需要人们的团结和同意才能抵御外来势力的影响,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统一战线的理论占了很大的作用。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才是有价值的理论;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才是代表人民的思想。它不再为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而是为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

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即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鼓励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在我们党走过的八十几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联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为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组经讨论总结得民主革命时期,我党运用这个法宝,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和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大业,必须更好地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做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说:只要我们不断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绝不能”:即统一战线作为党的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强调:统一战线

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 教学重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五卅运动。 教学难点: 对国共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党内合作”方式的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 导入新课]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验表明:仅凭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孤军奋斗,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这个用烈士鲜血换来的教训,冷静、正确地分析了时局,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使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讲授新课] 一、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有400多人,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所以,在中国,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闹革命不行,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那时候,中国的政党很多,但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并

且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失败以后,仍然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三、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认识革命的道路和方法。2.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内容,很重要,在课文大字中都写得清清楚楚,请同学们作个记号。在这段大字下面,还有一大段小字,内容是介绍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陷于苦闷、彷徨之中。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找到新的革命出路,开始伟大转变的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这段小学,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一会,大家要讨论这个问题。(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下面,同学们再想想国共合作为什么要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为什么同时又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这两个问题较难,请同学们注意听我分析:

不同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 成的标志是1924 年 1 月 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 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实 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它和中共 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 国民党一大旧址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国共合 作的组织形式 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中国人民掀起了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大资产阶级公开叛变,而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大资产阶级的反动,以致国民革命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虽然退出了革命的营垒,但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他们仍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限制。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

农民,高举革命的旗帜,推动革命走上复兴之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无视这些变化,继续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政策。结果丧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革命事业再次受到重大损失。遵义会议后,特别 1935 年 12 月的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讲话中,毛泽东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强调在警惕右倾投降主义的同时,要着重克服“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同时认为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左翼抗日,右翼中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英美派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从而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战线与策略问题。 3.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后,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社发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 9 月 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中国近代史国家统一战线归类整理

关于五次统一战线问题: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1、革命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集中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阐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2、抗战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来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日本扩大侵略,国共两党也开始就抗日问题磋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为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十年内战结束。1937年9月,以国民党发表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建国,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迫使人民为了推翻反动政权团结起来,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4、、爱国统一战线。 1982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其任务是: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历史]教案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历史]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 教学重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五卅运动。 教学难点: 对国共合作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对“党内合作”方式的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难点。 [导入新课]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导入新课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验表明:仅凭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孤军奋斗,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这个用烈士鲜血换来的教训,冷静、正确地分析了时局,决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使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讲授新课] 一、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有400多人,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所以,在中国,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闹革命不行,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那时候,中国的政党很多,但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并且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失败以后,仍然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三、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认识革命的道路和方法。 2.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