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

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

方式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课型体验、应用教具

与媒

微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第一课时速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

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

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

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本节课的想想议议,让学生交流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

的?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增加前后内容间的

联系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

引起学生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从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三)速度(10min )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公式】

,用符号表示为

。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 ),时间的单位是秒(s ),

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 或m .s -1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

师生讨论

得出

生活走向物理

互动合作精神的体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先用正确的概念统治大脑

再分辨概念的其他歧义

常用单位是km/h 或km .h -1

单位换算:1m/s=1×

=3.6km/h

练习1:1km/h=______m/s 。 练习2: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 .蜗牛:1.5毫米/秒

B .炮弹:1000米/秒

C .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 .火车: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20页的速度

第二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0min )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

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1.3-3,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讨论】1、哪辆汽车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2、哪辆汽车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

3、哪辆汽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4、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计算

学生比较、

讨论

教给学生单位换算

的策略

拓展知识

及时对知识进行巩

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计算】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师生讨论

得出

学生练习

练习

通过对比给出两个

概念,公式也可以

通过对比给出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作业P30动手动脑学物理2、3、5。

教学

流程

板书

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采取单位时间比较路程或单位路程内比较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3.单位:即m/s 或m .s -1

;常用单位是km/h 或km .h -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课后 反思

课后练习:

1、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

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v =_________。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m/s =__________km/h 10.8km/h =__________m/s

(4)阅读课本第31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

度是___,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_____) 2、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 .蜗牛:1.5mm /s

B .炮弹:1000m /s

C .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 /s

D .火车:360km /h

3、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③草原上狂

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它们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4、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 ) A.2100km B.35km C.70km D.32.5km

5、一列火车200m长,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6km的铁路桥,

求火车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

6、一列火车长600m,匀速通过长120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

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

A.20m/s B.30m/s C.10m/s D.无法确定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8、小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表指针的位置如下图右所示,则该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m/s,这表明1s内小轿车向前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m。

9、如下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

相机是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

动了___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据图像可以判断()

A.2s—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5s—7s内,小车运动了6m

1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用具:金属片、小车、木块、秒表、刻度尺、挡板。

教学方法:讲解、分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

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

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本次实验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以小组合作完成,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原理:

t s

v

。 实验器材:停表和刻度尺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金属片

s 3 s 1 s 2 S 3= t 1

t 2

t 3

t 3= s 1-s 2 t 1-t 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数据:

分析与论证

v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得出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巩固练习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 1=2.4 t 1= v 1= s 2=1.2

t 2=

v 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V 2= t 2= S 2= V 3=

t 3= t 1- t 2=

S 3=S 1-S 2=

V 1= t 1= S 1= 平均速度运动时间(s) 路 程(m) V 2= t 2=2.5 S 2=0.3 V 3=

t 3= t 1- t 2=

S 3=S 1-S 2=

V 1=? t 1=4 S 1=0.6 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s) 路 程(m)

思路分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如图所示,观察可以知道,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t1=6秒。因为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t2=4.8秒。由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2.4米/6秒=0.4米/秒,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1.2米/4.8秒=0.25米/秒,由此可以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1.2米/1.2秒=1米/秒。

解答过程:

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

s1=2.4 t1=6 v1=0.4

s2=1.2 t2=4.8 v2=0.25

变速,1。

解题后的思考: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这样才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可以知道小车在斜面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设计: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分析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小结

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

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

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反思: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完成下列速度单位变换:

15米/秒=千米/时,72千米/时=_米/秒。

2、甲乙丙三个物体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甲=3.6km/h、v乙=5m/s,v丙=120cm/s,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

3、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是_______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

B、5m/s

C、8m/s

D、9m/s

5、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A、甲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了150m

C、丙车在10s内行驶了0.8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了450m

6、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

A、9:8

B、8:9

C、2:1

D、1:2

7、某同学看见闪电后经过4秒后听到隆隆的雷声,打雷处距离该同学大约()

A、340m

B、640m

C、1360m

D、不能确定

8、AB两地相距1500m,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速度分别为5m/s和36km/h,则他们相遇的时间为:()

A、300s

B、150s

C、100s

D、50s

9、某同学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某同学乘坐的汽船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s才听到回声,问:(1)若汽船静止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2)若汽船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11. 安装在汽车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求: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90分钟,通过了多少路程?

同步练习试题答案

1、54、20

2、v甲、v丙

3、变速直线,任何时刻的速度

4、C

5、C

6、B

7、C

8、C

9、1080米、3米/秒10、850米、875米11、105千米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自主学习】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1.一辆汽车在沿平直的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x1点,坐标=10m,一段时间后,时刻t2到达x2点,坐标是 是x x2=30m,如图所示。x2-x1就是这辆车位置坐标的变 化量,可以用符号“Δx”表示。 Δx=x2-x1=30m-10m=20m 2.我们在本章只讨论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移l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即 l=Δx=x2-x1,Δx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同样,可以用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Δt=t2-t1 二、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 Δt内物体的位移是Δ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2.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表示单位时间物体发生 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其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越大。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1km/h= m/s,1km/h 1m/s(填大于、等于或少于)。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阅读课本16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思考: (1)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 (2)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回答: (3)你能根据上面你学习的知识得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吗?

运动的快慢学案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进行新课 (一)导学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裁判的方法: )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来比较快慢;裁判 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 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交流: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 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 路程越,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 越,速度越。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做单位,符号是或。 1m/s= km/h 1km/h= m/s 3、学生阅读课文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 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 度。) 4、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 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 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八年级物理-2.3《快与慢》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能会测量、计算简单速度问题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问:同学们乌龟与兔子谁跑得快? 那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却获得了胜利? 看来比较快慢的方法是有不同的,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赛场上刘翔与其他运动员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多媒体图片)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并板书: 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针对练习一】 1.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m/s= Km/h 72 Km/h= m/s 2.龟兔赛跑,起初兔子跑的快,这是用来比较快慢的,后来龟、 均到达终点,但是乌龟获得胜利,这是用来比较快慢的。 3.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读作,它表示。 4.敏捷的雨燕每秒能飞48m,凶猛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 2700m,比一比,他俩谁是冠军? 二、测量速度的大小及计算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请3位同学依次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 分别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

年级班级姓名课题: 1.3 运动的快慢 课型: 新授课课时:1课时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故探新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最后是谁赢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P19页想想议议中问题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2.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呢?归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得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百米赛跑时,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m/s=______km/h 72km/h=__________m/s 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 ,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 2:学生观察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和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比,与t成比。) 3:计算:一盘盒式磁带长80m,能放音30min,则磁带播放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自学检测: 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 的两种, 图甲表明: 图乙表明: 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一辆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0m,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为 m/s,通过的路程为 m。 ◎互动学习、解决问题 1.同桌同学逐题交流在前面的学习的收获、感悟 2.请你帮助我(四人小组共同解决同桌无法解决的问题) 3.老师和你一起学(哪些知识同学们无法解决,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一、巩固练习: 1、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

3.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问题: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s 生:v= t 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点: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图片,体温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水水移动的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因此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3、提问,按摸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了?(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已有经验的再现,能够说出如何比较谁快谁慢。)(一)同距离,比时间 1、师:还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呢?瞧,老师准备了。(课件2009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成绩。) 2.快速读一读,在百米决赛中,第一名是?他的成绩?看看比赛是用什么方法比出运动快慢的? 3.对。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板书—同距离比时间) 4、还有那些体育赛事也是采用同距离比时间多少的方法进行运动快慢比较的? 设计意图: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通过数据引导学生判断距离相同情况下,可以比较时间的多少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二)同时间,比距离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你们能给下的运动速度排序吗?在教材第30页上完成。 (3)提问,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三)这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讨论测量要求: ①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的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米。 ②学生吃算正常步伐与慢行的步伐。 ③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④知道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⑤除了这样子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⑥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⑦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外,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五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一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哪个场地测量。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们会做吗?在小组内讲讲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 ⑧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家,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小组开始开始测量。 (5)回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同步练习(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客车速度是80km/h,这句话的意义是() A.客车每小时运动的速度是80km B.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h C.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80km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3.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的速度比一般动车组列车行驶的速度(约为200km/h)快得多,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标准时速为350km/h,则复兴号列车行驶的速度接近于() A.50 m/s B.100m/s C.300m/s D.600m/s 4.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A.12米 B.72米 C.720米 D.1200米 5.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6.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A.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7.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甲=v乙,t可能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

第十二章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使用时间:年月日 设计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自主学习】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观众的方法是:;裁判的方法:)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_________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_______________比较快慢。 2、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_______,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速度越_______。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______________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1m/s=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_m/s 3、学生阅读课文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合作探究】 1、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2、匀速直线运动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________和_________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____比,与t成______比。) 3、变速运动可以用___________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拓展延伸】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 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呢? 【板书】§1-2运动的快慢

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一、案例的亮点 1、利用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 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 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附件1 教学内容流程

最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导学案

【课题】§5.1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矢量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识要点】 一、曲线运动 1.运动特点 曲线运动的速度: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上某点的方向,是时刻的,具有加速度,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但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物体的方向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2)从运动学角度看,就是加速度方向与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经常 研究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称为运动的;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称为运动的.两者互为逆运算.在对物体的实际运动进行分析时,可以根 据分解,也可以采用正交分解. 4.遵循的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故遵循. 5.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指向轨迹的凹侧. 6.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根据合加速度方向与合初速度方向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两个互成θ角度(0°<θ<180°)的分运动合运动的性质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v合与a合共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v合与a合不共线,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三、两种典型模型1.小船过河问题模型

(1)涉及的三个速度: 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v2:水流的速度 v:船的实际速度 (2)小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两个分运动分别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 (3)两种情景 ①怎样渡河,过河时间最短? 船头正对河岸,渡河时间最短,t短=d v1 (d为河宽). ②怎样渡河,路径最短(v2

运动的快慢学案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案导学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小组想想议议 1.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你如何判断谁跑的快?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3.小聪同学跑100米的成绩为17秒,小明同学跑50米的成绩为8秒,要知道他们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 小结: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____ _____来比较快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_______________比较快慢。 【学习活动二】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然后交流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 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s=____________, t=________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 1m/s=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4m/s=____________km/h 5km/h=________m/s 【学习活动三】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如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_____、骑自行车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等) 【学习活动四】观察课本21页想想议议的两辆汽车回答问题。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速度是矢量。 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以及粗略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下面几个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5m/s 2.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各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D.某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这段位移跟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C.在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中,某点切线的斜率就是通过该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D.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4.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即时速度是6m/s,16s末到终点时的即时速 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一半时间的 平均速度是60km/h .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5km/h B .40km/h C .45km/h D .50km/h 7.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3.75m/s B .12.5m/s C .12m/s D .11.75m/s 4.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2/3的路程,接着以v 2=20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 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km/h,则v 1应为() A .24km/h B .34km/h C .35km/h D .28km/h 5.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连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 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车轮响声的次数“1”,当他数到“21”次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说明经过了15s ,已知每段铁轨长12.5m 。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出火车头的速度为() A .17.5m/sB.16.7m/sC.15.8m/sD.17m/s 6.汽车从甲地开往相距120km 的乙地,汽车在最初0.5h 中的平均速度是40km/h ,则下述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在最初0.5h 内的位移是20km B .汽车在每1h 内的位移40km C .汽车在每一个0.1h 内的位移是4km D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3h 7.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km/h 。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min , 司机必须提速,使平均速度为72km/h 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 A .28km B .30km C .32km D .45km 8.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 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0仰角的方向上,椐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 声速的() A .12 倍B C 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第2、3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第4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第5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13m/s ,则汽车在这5min

(完整版)平抛运动导学案

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 3、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抛体运动 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 将物体抛出,在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在 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 方向的抛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特点:水平方向 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 作用,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1)水平方向:v x = (2)竖直方向:v y = (3)合速度大小:v = (4)合速度方向:tan θ= = v gt (θ为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y ) v v x =v 0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x= ,y= ; s= ,tan φ= 。 tan θ= tan φ 四、一般的抛体运动 物体抛出的速度V0沿斜上方或斜下方时,物体做斜抛运动(设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1、水平方向:物体做 运动,初速度=x v 2、竖直方向:物体做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y v 【合作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课题一、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 (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 均为_________=?v ,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x v x =v 0 x v y1v y2v y3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1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动员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 2、教学难点是: (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

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动手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5、巩固反馈,知识扩展。 6、小结,布置作业。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启发 学生;比较分析、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幻灯片、玩具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1、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 前后4个同学一组,每组桌上有两辆不同的电动玩具小车、刻度尺。让两辆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 生:小车在相同进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也可以说在相同路程内,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例如: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学生可能回答,用路程比上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可能答出用时间比上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2090.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