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元、角、分与小数。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无数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不难发现小数都有一个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3)学生自己读。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5)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 4.135

(注意:强调小数点右边的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1)如何用小数来表示物品的价格呢?

(2)尝试练习:3元5角= 元 2元5角5分= 元 15元6角= 元 8

角= 元 5分= 元 3元5角= 元。

完成后组织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个别学生。最后提问学生同意结果。结束后请学生读一读。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

0.50元 0.02元 1.05元 2.3元 16.25元 6.00元

1.2米 10.2米 0.01米 15.45米 20.3 51.47 5.68

2、写一写:

(1)零点二五(2)零点零四(3)二点四零(4)十六点零五

3、填一填:

(1)1.02元= 元分(2)5.50元= 元角

(3)元=8元6角4分(4)元= 41元8分

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对小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可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提出问题。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奇奇文具店”)

(3)比较方法、过程。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的方法:

1)把元改成几元几角来表示,根据生活经验判断5元1角大于4元9角。

2)以5元为中介,进行间接比较,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

3)可以把它看成角来比较,49角比51角少。

4)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4)结果表示:4.9元 < 5.1元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看图提出其他问题,引入比较比较哪家文具店橡皮便宜?

(1)列出各店橡皮的价格:2.63元 2.36元 2.65元

(2)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

方法:先两个先比,把小的同第三个比。结果是2.36最小。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作业设计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

3.90元〇3.58元 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 7.05元〇7.50元 4.00元〇40.0元

买书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填空。

(1)5.9元= 元角= 角(2)3.3元= 元角= 角

2、列竖式计算。

25+11 46-48 124-23 103+28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

(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列式:3.2元+11.5元= 元

(4)探索算理和算法。

1)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

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147角=1

4.7元

第二种:用竖式计算。第三种:用小数计算。

3元2角 3.2

+ 1 1元5角 + 1 1.5

1 4元7角 1 4.7

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的是否正确。分享多种正确算法的成果。

4)讨论:

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小数做竖式加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单位的数对齐。不对齐就不能直接相加。

(5)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2、拓展知识。

(1)提出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判断解决问题的模式。写出算式:11.5元-3.2元= 元

(3)列竖式计算。

- 3.2

8.3

(4)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也要对齐)

3、课堂小结:强调小数点要对齐。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的第2、3题。

2题: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题:鼓励学生对两个单位的小数用心算进行加减。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7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再鼓励学生进行心算,直接写出结果。

第2题:这也是一道简单的小数相加减计算题,可以用竖式计算,也可以鼓励他们用心算,直接计算出结果。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5+54.4 45.8-4.6 5

3.7+1.2 12.4-11.3

1.46+0.53 8.47-

2.25 35.6+4

3.3 46.7-5.4

2、菊花一束的单价是1.50元

满天星一束的单价是2.40元

(1)各买一束,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束满天星比买一束菊花贵多少元?

(3)买2束满天星要多少元?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0.5+0.1 0.2+0.3 1.1+1.5 4.5+1.4

5.7-0.5 0.5-0.3 5.3-5.3 1.9-1.7

2、列竖式计算。

3.4+0.3 5.6-3.3 6.4+2.4

5.7-4.3 8.7-5.2 0.9-0.7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3)派代表回答结果。

二、专项练习

这是一道改错题,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观察,当好“森林医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第1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小数点没有对齐。

(3)分析:1)“4”是什么数;有没有小数点。2)借助算式:3.5+0.4=3.9

(4)正确的是:3.5+4=7.5

第2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小数点没有对齐。

(3)分析:1)小数点没有对齐能进行加减吗?为什么?2)要求是什么?

(4)正确算式:12.6+3.2=15.8

第3题:(1)判断结果:错误。

(2)原因:漏了小数点没有点。

(3)分析:1)小数点对齐的要求。2)267即267.0

(4)正确算式:27.9+1.2=26.7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说明小数点的重要性,强调计算中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第4 小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目的是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解决问题。当然还应该要求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0.2+1.3 (2)5.4+2 (3)6.20-1.1

2、解决问题: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2)买一个足球比买一个小皮球贵多少元?

(3)三个都买。40元钱够吗?

(4)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5+0.4 4.2+7.7 16.2+2.4 46.5+2.4

1.96-0.53 8.97-5.76 35.6-43.3 25.7-5.6

2、地球仪单价是7.40元;

卷笔刀的单价是0.50元;

笔盒的单价是3.60元。

(4)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卷笔刀共花多少元?

(5)买一笔盒比买一个卷笔刀贵多少元?

(6)三件物品都买,10元够吗?

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菜名饭青菜肉片炒蛋汤鱼片

单价(元) 1.00 0.5 1.20 1.00 0.40 1.6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观察图,理解情境,找数学信息。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需要多少元?2)其中一种比另一种贵(便宜)多少元?

(3)列出算式。

选择其中一问题,如: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 (元)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13元多,大约14元,14元多等等)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1.6

+ 12.4

14.0

2)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是否正确。

3)议一议:一是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适用。(认识用竖式的简便性与准确性。)二是讨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小数点是否对齐)。三是比较今天的方法与上一节的方法,找出不同点(进位与不进位)。

2、拓展练习。

课本第8页“试一试”的第(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5+

2.8 8.4-5.9 15.8+5.7 42.8+9.7

8.2-4.8 5.19-4.25 85.7-51.8 54.1+9.7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 - 0.58 = 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中需要进退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小数加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4.5 5.9-5.8 1

2.6-12 2.3+0.7 8.7-5.7 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 12.8+4.9 12.6-4.7 9-1.8 9.84-5.37 4.5+54.8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是一道估算题,注意的问题:

1)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2)说说解答方法。

3)引导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21.8元看成22元,14.5看成15元。22加15的和是37,37<40,所以40元够买。

第二种方法:把整数部分先加起来,21+14=35。由于小数部分的和不可能超过2,所以他们的和一定小于40元。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4题。

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解决过程考察、评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5题。

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找出新问题,激发探索精神。

第(1)题:用加法计算。

第(2)题:用减法计算。

第(3)题:先找小于5元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七课时森林旅游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服务员(5分)顾客(5分)问题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得分情况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教学后记:

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4、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轴。

能正确找出全部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学习新课

1.对称图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没有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试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1、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

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什么是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对称图形?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书第14页“试一试” 第1至4题。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图中除了帆船与树叶不是对称图形。其余都是对称图形。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第3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画一画,说一说怎样画对称图形。

根据经验,画对称图形要沿着对称轴画。

第4题:

学生独立创作,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全班进行展览。

2.认识对称图形的性质。

(1)结合第1至4题实例思考:对称图形在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为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投影对称图形,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

(2)测量并归纳性质。

打开书第14页第3题,看另一半的部分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图中的A,B,C,D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厘米?

认真观察,结果填在书上,你发现什么?

三、拓展练习

1、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你们能总结出对称图形在什么性质吗?

板书: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验证性质:量一量第1题中五角星对称轴两侧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同桌指着图形说出谁和谁是相对的点,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多少。反过来,如果图形两侧相对应的两点到图形中线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中线就是对称轴

2、你能否应用对称图特点,剪出美丽的窗花或五角星等。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什么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对称图形具有什么性质?

3、为什么有很多建筑和生活用品都是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

1、在你周围的物体上找出三个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用笔画出图形一半,然后剪出来,打开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对称图形。

2 、能画出所给图形的对称图形,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根据镜面对称的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要求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1、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5页“练一练” 第1至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

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林来田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拓展练习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国旗是对称图形?

四、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教材第19页内容及第20页“试一试”题。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第1题。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平移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瞧!(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三、巩固练习

区别平移、旋转。

完成第19页“说一说”第(1)(2)题。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

完成第20页第(3)题。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

(二)拓展练习:

1、完成第20页“你知道吗” 。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五、布置作业

预习第20页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和第22页内容及练习题。

练习目标

1、使学生能迅速直观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练习重点

能正确、迅速画出水平、竖直移动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练习准备

、练习册、方格纸、硬币一枚。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哪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你能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试看

3、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完成第20页第1、2、3题。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平移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3、第3题。

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二)数学游戏:

1、游戏一:猜猜我在哪儿。

先全班一起做这个游戏,由教师来说,学生按要求摆放,再来看看自己是否走到了要求的位置,再同桌两人一个

2、游戏二:猫捉老鼠。

讲清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游戏。

(2)每人充当情境中的一个动物猫或老鼠。

(3)如果硬币正面朝上,可以平移一格或两格。

(4)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5)每人轮流抛一次。

学生做游戏。

(二)拓展练习:

游戏:你说我摆:由一名学生说向哪儿平移一格,另一名学生拿一个棋子在方格纸上移动。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平移和旋转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出智慧。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一说。

出示:

(1)(2)

(1)分别说一说“向()平移()格;

(2)你是怎样观察的?

2、找一找,画一画。

出示:

(1)观察图示,收集信息。

(2)说一说这幅图的“四面八方”。

通过学生回答,复习“四面八方”知识。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游戏活动

1、猜猜我在哪儿。

出发点

(2)游戏方法。

说一说: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

步骤要求:

1)确定方向;

2)数方格;

3)画标示符号。

(3)游戏活动。

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

要求做到:说一说—移一移—猜一猜。

2、猫抓老鼠。

“猫抓老鼠”数学游戏涉及的知识虽然不多,但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反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里。游戏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游戏也能增长知识,出智慧。

游戏“猫抓老鼠”活动过程:

(1)分组。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

(2)学具准备。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

(3)游戏规则。

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4)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

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内容及第24页“画一画”第(1)(2)题。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能力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德育目标

1、通过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2、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

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显示课本第23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完成第23页第(1)(2)题。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边观察边给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再进行全班交流。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3、这些图形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24页“画一画”第(1)(2)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个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二)拓展练习:

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按照书上的设计说明,制作“雪花”。第二天张贴。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至第26页内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

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参观法。

2、尝试法。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25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25页“实践活动”题。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第26页第(1)题。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作品展示。

2、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26页第(2)题。

(二)拓展练习:

指导第26页第(2)题“描一描”。

先用一根大头针将一个正方形硬纸片固定在一张白纸上面,再用铅笔沿着正方形四周描一圈,再按照书上的方法进行移动正方形纸,再描一圈,反复进行。

这样一幅美丽的铅笔描画就出现在眼前了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铅笔描画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至26页的内容。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使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沿竖直与水平方相平移后的图形。

3、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划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熟练地在方格纸上划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2、指导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见过对称图形,请举例说说。

2、(出示)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风扇、飞机、拖车、水龙头等画面。

3、谁能说出这些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4、体会平移和旋转:

指名利用教室内的物体体会平移和旋转,如推窗户,转动阀门等。

5、教师拿出教具和镜子,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镜子的特点。

(二)拓展练习:

1、找一找哪些字也是对称的?

2、请你用积木摆出对称图形,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题目)

让同学们找一找,填一填。

2、同学们,刚才你们做这两道题,是不是觉得挺快就解决了问题?这里面有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算一算”的三组计算题)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

(2)(四人小组)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特别是“50×10”、“30×20”、“12×40”、“120×40”要让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

(4)(四人小组)讨论探索每组中两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5)(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6)思考:如果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来计算150×30的话,算法有几个步骤?

使学生明确有两个步骤:先计算15×3=45,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三、尝试练习

1、书P27“试一试”第1、2题。

2、教师巡堂进行个别化教学,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及时给予个别指导;或全班勘误订正,抽查个别学生是怎样计算的,是否正确地掌握了计算程序。

四、巩固强化

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五、实践应用

书P28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可让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复习一下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六、思维训练

看谁写得多。()×()=800

()×()=1260

七、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2014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大田上京中心小学三年段数学教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 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导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

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29分) 1.每()年中有1个闰年。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 2.一节课要40分钟,学校8:30上第一节课,下课时是()时()分。 3.小亮20:30睡觉,第二天6:30起床,他一共睡了()个小时。 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⑴小刚的体重是30(),身高是126()。⑵一袋食盐大约重500();一包水泥约重50()。 ⑶一头大象约重3();一个鸡蛋约重50()。 5.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3×2○32×2 45×8○45+8 102×7○700 48÷4○84÷4 300×0○0+300 24×3○24÷3 1000kg○1t 54÷2○54÷3 6.要使“□23÷9”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中的□里只能填()。 7.在A÷9=30……B中,B最大是(),这时A是()。 8.小红有2件不同颜色的上衣,有3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共有()种搭配方法。 9.用一个长18分米,宽14分米的铁丝框,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分米的最大的正方形。 10.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和()相乘,再加上(),若结果等于(),说明除法计算正确了。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1.如果△是○的6倍,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2.下列数量中,表示最重的 一个是()。 ①○×△=6;②△=○×6;③○÷△=6 ①5kg;②5000g;③5t 3.要使□28÷7的商中间有一个0,□里应该填()的数。 ①大于7;②小于7;③等于7。 4.亮亮、明明和强强分别参加了学校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小组。 亮亮不喜欢跳舞,强强得了跳远第一名,明明参加了()。 ①体育组;②美术组;③舞蹈组。 5.口袋里有9个绿球和2个红球,任摸一个,摸出()球的可能性大。 ①白球;②绿球;③红球 三、计算题。(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000÷5= 230×0= 42×5= 3×340= 172+4×73= 5600÷8= 804÷4= 90×6= 930÷3= 160÷4×5= 2.竖式计算((3)、(4)题要验算)(12分)。 ⑴483×8= ⑵516÷6= ⑶ 209×4= ⑷618÷3= 3.计算下面各题。(12分)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20 / 1 分)(183、计算。+4×4 1645-628×6 +54÷6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教案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123456789101112 2013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4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5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6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月份天数2828282928282829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一)(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3、计算。(18分) 62-8×6 45+54÷6 16+4×4 9×(81-73) 64÷(35-27) (99-78)÷3

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点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新版)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法是老二,加减法是老三。先算老大,再算老二,最后算老三。老大>老二>老三 二、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三、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2018年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 册全册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单元学

习目标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内容分桃子分橘子商是几位数猴子的烦恼节约练习一集邮买新书讲故

事练习二分桃子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课时1 1 1 1 1 1 1 1 1 1 合计10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12×3=20×4= 24×4= 36÷9=48÷4=72÷6= 二、导学新课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