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教学详案

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教学详案

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教学详案
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教学详案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一般规律。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结咏史诗的一般情感

3、分析本诗情感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本诗情感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才艺展示: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月夜忆舍弟》中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月夜忆舍弟》中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三、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

2、把不知道的字划出来。

四、讲授新课:

1、题解:

《过贾谊宅》又题《长沙过贾谊宅》。

2、背景介绍:

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身份,到湖南任转运使判官,又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遭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所诬谄,被贬为潘州南巴尉。赴潘州途中,路过长沙贾谊故宅,想到贾谊的遭遇与自己有几分相似,很是感慨,因此写下了这首凭吊贾谊的七言律诗。

3、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五翻译: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六、考点分析:

1.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析: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2、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析: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3、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析: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析: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七、理解性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长沙过贾谊宅》中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电能的输送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远距离输电的意义。 2、理解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损耗及解决方案。. 3、理解远距离输电的模型并能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三峡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教学探究 一、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引导学生把导学案上“知识体系梳理”部分的空填上。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 可靠、保质、经济 2.设输电电流为I ,输电线电阻为r,则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r 2 I P 损.输电线上损失 的电压为r I U =损.据此,可以有两个途径来减少输电损失。一个途径是 减小输电线上的电

阻R ,另一个途径是 减小输电电流. 3.远距离输电时,提高输电 电压,是减少电能损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4.采用电网供电的优点:可以在能源产地使用大容量发电机组,降低一次能源的输送成本,获得最大的 经济 效益。同时,电网可以减少 断电 的风险,调剂不同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保障供电质量。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上“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的三个主题内容,然后每组请一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基础学习交流 主题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 问题:(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课件展示结论:(1)可靠、保质、经济 (2)由于输电线长,电阻大,当电流通过输电线时,产生热量Q ,损失一部分电能,同时输电线上有电压降,故又损失一部分电压. 主题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问题:(1)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3)远距离输电时减少电能损失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课件展示结论:(1)r 2I P 损 r I U =损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①减少导 线电阻R 。②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3)提高输电电压(高压输电),是减少电能损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主题3:远距离输电模型 问题:(1)大型发电站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2)画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图,分析基本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得出关系式)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能的输送》探究性教学设计 重庆市实验中学物理组白荣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5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课程设计力求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损=U输-U用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止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

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理解高压输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相关问题及电网输电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远距离高压输电的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降低输电损耗的途径,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讨论及模拟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功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功率的意义和应用。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严密思维的习惯。 3.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过程的探索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上坡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

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教案 导学目标1.会分析计算远距离输电问题. 远距离输电 [基础导引] 在远距离输电时,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电电压为U ,所用导线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总长度为l ,输电线损失的电功率为P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P ′=U 2S ρl B .P ′=P 2ρl U 2S C .P 用=P -U 2S ρl D .P 用=P (1-Pρl U 2S ) [知识梳理] 1.根据P 损=__________,降低输电损耗有两种方法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 (2)减小输电导线中的电流:在输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 =UI ,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____________. 2.远距离输电的功率损失 输送功率一定时,线路电流I =________,输电线上的损失功率P 损=I 2R 线=____________, 可知P 损∝1U 2. 远距离输电中的功率关系:P 输=____________. 考点三 远距离输电问题 考点解读 1.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或从“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图9为例): 图9 (1)功率关系:P 1=P 2,P 3=P 4,P 2=P 损+P 3. (2)电压、电流关系:U 1U 2=n 1n 2=I 2I 1,U 3U 4=n 3n 4=I 4 I 3 ,U 2=ΔU +U 3,I 2=I 3=I 线. (3)输电电流:I 线=P 2U 2=P 3U 3=U 2-U 3R 线.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线ΔU =I 2线R 线=(P 2 U 2)2 R 线.

电能的输送公开课教案

电能的输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 知道什么是导线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知道如何减小损耗。 (3) 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4) 会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 利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和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结合,探索物理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演示实验相互结合,探究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我国超导研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能输送问题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 (3) 通过学生对海高用电情况调查和计算,培养学生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4) 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输电过程中要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城市的夜景风光精美图片,说明生活中处处都需用电。若是没有电将会带给我们许多不便,CBA蓝球赛中浙江万马队主场停电,医院手术台上停电,看电视停电,交通停电,都会给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那么我们用的电从何而来呢? 同学们:水力发电 火力发电 风力发电 发电厂:核能发电同时展示图片 沼气发电 潮汐发电 太阳能发电 各种电厂利用发电机可以产生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供我们使用,但是我们的家庭、工厂通常离发电厂很远,全国最大的

电工学教案

《电工学(唐介)》 教案 孙艳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课题:第1章直流电路 (1) 课题: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 (4) 课题:第3章交流电路 (7) 课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 (10) 课题:第5章变压器 (13) 课题:第6章电动机 (16) 课题:第7章电气自动控制 (19)

课 题:第1章 直流电路 教学目的: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5.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重难点: 1.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 时:4学时。 教学过程: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一、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由某些元器件为完成一定功能、按一定方式组合后的总称。 二、电路的作用 一是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的组成 电源:将非电形态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负载:将电能转换为非电形态的能量。 导线等:起沟通电路和输送电能的作用。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为内电路,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流:()d A d q i t = 直流电路中:Q I t = 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 电位: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参考点时所消耗的电能。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直流电路中电位用V 表示,单位为伏特(V )。 参考点的选择: ①选大地为参考点。②选元件汇集的公共端或公共线为参考点。 3. 电压: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另一点时所消耗的电能。电压就是电位差。直流电路中电压用U 表示,单位为伏特(V )。U S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 L 是负载两端的电压。 4. 电动势: 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至电源正极时所转换而来的电能称为电源的电动势。 符号:E 或e ,单位:V 。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电能的输送》探究性教学设计 重庆市实验中学物理组白荣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5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课程设计力求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损=U输-U用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止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理解高压输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相关问题及电网输电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远距离高压输电的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和积累咏史诗这一题材的常见内容和感情。 2、掌握解读诗歌的五个切入口,全方位理解诗歌中透露出来的怜“君”也是怜已,伤古人 也是伤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刘长卿诗中借怜贾谊来自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咏史诗这一类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难点:如何通过题目、作者、题材、意象等因素读懂诗歌,体会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词阅读可以说是语文学习当中最难的部分,许多高三学生在经过一年系统的学习之后,对于诗歌阅读依旧不知从何下手。诗歌阅读难,原因之一是我们现在读得少,积累少,自然乍一接触就觉得隔阂,无法理解,诗句读不通,感情把握不到。但假如我们读时多花点心思,或者说尝试全方位地去把握理解,古诗词真没有那么难! 我们不妨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七言律诗,“五言长城”刘长卿所写的《长沙过贾谊宅》。。以后读诗,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看,题目、作者、注释、题材和意象。(二)解题目 题目长沙过贾谊宅,“过”是拜访的意思,“长沙”和“贾谊宅”点明了地点,同时“贾谊”也点明了意象。解读题目,我们能够初步感知诗歌大致的内容,在长沙拜访了昔日贾谊居住的宅子,凭吊了贾谊。 (三)明题材 如何明确这首诗是咏史诗呢? 明确:一是由诗歌的题目所指向的内容可以初步确定这首诗的内容是咏史诗。二是由这首诗处于咏史诗这一个板块内容,这也可初步判定。 咏史诗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所咏对象是古的,所抒感情是今的。 (四)知作者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后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注意:刘长卿的官场生涯中,历经多次贬谪,被贬长沙的贾谊,自然而然唤起了有相同经历的刘长卿的同情,正如诗句所流露出来的“怜君何事到天涯”,同情你为什么会被贬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呢?怜君其实也是自怜。 (五)析意象 请你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补充: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 秋草、寒林、日斜、无情湘水、寂寂江山这些客观物象实际也带着作者的情感,营造出了萧条冷寂的氛围,与诗歌当中“万古惟留楚客悲”,“怜君何事到天涯”是一致的,楚客即是诗人自己,怜君即是自怜。

关于《变压器》的评课稿

关于王永元老师《变压器》公开课的评课 黑龙口中学白彦军 《变压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四节,是以电磁感应为核心,发电厂与生活用电联系桥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本节课在电能的输送之前,既能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又为下一节电能的输送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作为公开课,不仅能够展示物理学科重点内容的教学特点,更关键的是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并体会物理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王老师对本节课研究透彻、准备充分,整节课生动、流畅,师生互动和谐,不失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下面就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技能等方面作一简要评价。 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谨,教学三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并能够有效突破难点。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王老师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设计实验、观察、测量、归纳得到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现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难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突破上,王老师通过旧课复习,通过对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互感等回顾,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层层递进,学生接受顺理成章,有效突破。

教学实施过程 在新课的引入中,王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实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复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到远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应用了自感的原理。整节课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到结论”探究环环相扣,让学生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领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也做得不错,比如在做小实验时请学生上台,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技能运用 王老师在本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实物展示、各种实验器材、传感器、电子白板、PPT等,尤其是电子白板和PPT娴熟运用,有效促进了教学序的展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示了王老师很强的课堂教学技能。 如果说本堂课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那就是在学生一起参与操作方面人数多一些,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2013年3月25日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蜀相》一诗的教学,教会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步骤: 1、通过疏通文意、弄清史实,领悟意图、品味情感,分析手法、深化理解,三步鉴赏《蜀相》一诗。 2、小结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3、运用所学鉴赏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杜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不少作品。例如《登高》、《月夜》、《又呈吴郎》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蜀相》。(板书:蜀相)二、按步骤鉴赏诗歌。 ㈠齐读全诗,正音。 ㈡疏通文意,弄清史实。 ⒈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指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诗中哪些诗句写到诸葛亮的事迹? 三顾频繁天下计:三顾茅庐,定计天下。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蜀汉,辅助后主。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死前线。(板书: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 ㈢领悟意图,品味情感。 ⒈“泪满襟”的英雄指的是哪些人? 明确: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者,大智大勇者。(非武艺高强、勇武过人的

人)包括杜甫本人。 ⒉杜甫为何会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杜甫、诸葛亮两人的联系) 杜甫、诸葛亮两人的异: 诸葛亮:得逢明主,施展才华,为蜀丞相。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志存高远,有心报国,怀才不遇,抱负难展。 杜甫、诸葛亮两人的同: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壮志未酬身已老。(760年杜甫48岁)都是壮志未酬。 诗人景仰诸葛亮,为诸葛亮壮志未酬、事业未竟而哀叹、惋惜。从中我们读到了 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痛惜、哀叹之情。(板书:景仰、痛惜、哀叹)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让杜甫“泪满襟”,注意诗人的生平,诗人和古人的联 系。 杜甫也是有心报国,有老臣心,但和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杜甫也是为自己的命 运和遭遇而流泪。(叹人叹己) 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长”字包含的深意。以往师兄师姐默写,常把“长”字错写为“常”字,哪个更好? 明确:长:永远,永恒;毫无例外。常:常常,经常;偶有例外。 “长”字表现的哀叹、惋惜之情更为深沉、感伤。 ⒋齐读诗歌后四句,注意读出景仰、惋惜、哀叹的情感。

2014-2015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进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进度计划 高二物理组2014.02.19

四、教学进度

一、教学工作目标及进度 1、积极探索在359新课堂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与教研工作机制,做好不同层次、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引领,努力实现先学后教,问题导学,配餐跟进,因材施教,为2014能突破900大关争做贡献。 2、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工作。提前思考每周集中教研活动的议题和内容,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教研议题要立足于教学中实际问题和困惑,集中教师智慧解决问题,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教研会纪要,并开展好日常研讨活动。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完善二次备课机制。 3、及时做好每次测验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高效化。加强备课组内公开课和组内相互听课,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听课评课,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问题导学,配餐跟进,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要开展并做好物理竞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及早挑选有意参加竞赛的优秀学生,准备教材,提供地点,专人管理和辅导,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勤反馈,力争在竞赛方面有所突破。 5、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八章 电能从哪里来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教案_11

《§18.3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关于电能的输送的基本能量观念;基于经验事实建构模型;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第三《能的输送》。本章从电能的产生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电源,了解常见的发电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并通过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知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在本节课,重点了解电能是怎样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端,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需要从感性上认识到高压输电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并了解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电能的输送》对学生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怕。说怕,从小就被家长告知,电很危险,而本节课的高压输电,更是让学生谈虎色变;说喜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远距离输电要进行高压输电,没有高压输电,就怎么会有我们现代人的幸福生活。电从哪里来?身边高高耸立的铁塔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高压输电?这太让人好奇的。对电能的来历的好奇总是可以战胜内心对电的畏惧,促使学生积极认识高压输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分析,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知道远距离输电采取高压输电,减小电能的损耗。 2、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搭建高压输电模型,了解远距离电能的输送模式。

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3章《电能的输送与变压器》word教案1

学案1 高压输电原理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输电过程中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2.理解高压输电的原理.3.会对简单的远距离输电线路进行定量计算. 1.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即R =ρL S . 2.电功率P =UI ,热功率P =I 2R . 一、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1.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耗的两条途径: (1)降低输电导线的电阻. (2)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 2.由P =UI 可知,当输送的功率一定时,采用升高输电电压的方法,就可以减小输电电流. 3.提高输送电能的电压,可以更有效地减小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这就是远距离输电需采用高电压的根本原因. 二、交流输配电网 发电机发出的交变电流先送到升压变电站,将电压升高到220 kV 以上,由高压输电线向远处输送.在用电区,先由第一级变电站将电压降到110 kV ,再输送到第二级变电站,将电压降到10 kV ,送到用电区.对普通生活用电,则还要用变压器将电压降到220 V .

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假定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 ,两条导线的总电阻是R ,在图中导线电阻集中画为r ,输送功率为P ,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为U .那么: 图1 (1)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2)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3)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必须用高压呢? 答案 (1)在输电线上有功率损失. (2)由于输电线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输电线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电热而损失掉了.这是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功率损失表达式:ΔP =I 2R ,所以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为:①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②减小输电电流I . (3)因为发电厂的输出功率P 是一定的,由P =UI 得,要减小输电电流I ,必须提高输出电压U . [要点提炼]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设输电线上电阻为R ,电流为I ) 1.电压损失 输电线始端电压U 与输电线末端电压U ′的差值.ΔU =U -U ′=IR . 2.功率损失 (1)远距离输电时,输电线有电阻,电流的热效应引起功率损失,损失的电功率ΔP =I 2R . (2)若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为ΔU ,则功率损失还可以表示为ΔP =ΔU 2R ,ΔP =ΔU ·I . 3.减小电压、功率损失的方法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 由R =ρL S 可知,距离L 一定时,使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增大导体横截面积可减小电阻.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5节 课时:1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电能的输送》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5节内容,本节课前面几节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物理观念 1. 知道输电的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和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和电压损失。 4.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二)科学思维 通过例题板演使学生学会规范解题及解题后的思考。 (三)科学探究 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我国远距离输电的展示,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合格公民。 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建立应急意识。 教学重点 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的电能损失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教学难点 远距离输电原理图的理解 四、学习者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发现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了研究物理问题、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本节课突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播放室 七、教学过程

部编人教版九上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

课题:《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 (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 二、诵读古诗 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读出诗题的节奏。 3、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4、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三、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 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四、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 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 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 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身在他乡 杜甫舍弟 心忆对方 4、师:是呀,正是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让杜甫在月夜之下如此忆舍弟、忆舍弟。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学生齐读。)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② 知道表现出来的分子力为引力与斥力的合理; ③ 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④ 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逐层深入,逐步引导,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② 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研究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① 重点:分子间的引力、分子间的斥力、分子力的概念, 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能够由此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② 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讲述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 (1)什么叫扩散现象?什么叫布朗运动? (2)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 有间隙的。 【思考】物体都是由一个个分子组成的,而且分子之间还有空隙,可是要把固体的一部分跟另一部 分分开确实很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演示】 在长约1m 一段开口的玻璃管里装上一半水,再沿管壁慢慢地把染色的酒精注满,这时可清楚地看到水和酒精的分界面,把管口封闭,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喝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现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 【说明的问题】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了 【教师】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否则它就不能做无规则运动了。 【推理】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和液内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而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这两个方面的事实使我们不难推出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演示】 ①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两块铅就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 它们分开; ②用力拉伸物理时,很难把它拉断;而用力压缩一物体,很难把它压小。 【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 ①稍用压力就能使两块铅柱结合起来,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探究性教学设计 重庆市实验中学物理组白荣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5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课程设计力求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损=U输-U用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止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理解高压输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能

选修3-2第五章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案.pdf

选修3-2第五章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人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只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人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充分理解;;中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 )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和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和电压损失. (5 )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2)通过例题板演使学生学会规范解题及解题后的思考.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我国远距离输电挂图展示,结合我国行政村村村通电报导及个别违法分子偷盗电线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的介绍,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合格公民. (2)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l)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的电能损失. (2)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难点:远距离输电原理图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面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里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否则会事倍功半,形快而实慢.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电能输送过程的挂图一幅(带有透明胶),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5654972.html,/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激趣导入: 在交通与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一离开了家乡,就不知“明月何时照我还”。于是,他们的思乡之情就化为一首首美丽而又忧伤的诗歌。正如杜甫的思乡诗《月夜忆舍弟》,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学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一首刘长卿的咏史怀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吟咏出多少惆怅和伤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诵读,理解诗的意思,品味诗的意境。 2. 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月夜忆舍弟》 1. 诵读经典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诗歌标题点明时间和人物,一个“忆”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3. 鉴赏诗句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夜幕降临,戍楼又敲响了宵禁的令鼓,行人绝迹,边城更显得荒寂了。只有孤雁的哀鸣,在瑟瑟秋风中声声摧心。 讲解: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尤其是“一雁声”,失群的孤独,鸣音的哀凄,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时诗人不就是一只孤雁吗?这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释句: 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指恰逢白露时节。 霜露在今夜变得更加苍白,让人心生凄寒;月色皎洁,但还是比不上故乡的明亮。 讲解: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