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次函数复习与小结

一次函数复习与小结

一次函数复习与小结
一次函数复习与小结

一次函数复习与小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章一次函数复习与小结.

二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有关概念.

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4.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

5.梳理知识、综合提升.

二.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

2.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一次函数初次考级

已知一次函数y=-2x+5,你能说出有关它的多少结论?(两个正确结论:C级;三个正确结论:B级;四个及以上正确结论:A级.)

设计意图:此题为开放型试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发散思维,可激发兴趣,引出主题,提升学生课堂兴奋点.

预设答案:

1.直线从左到右是下降趋势;

2.直线和Y轴交与正半轴;

3.直线过一二四象限;

4.直线和两轴的交点分别是(2.5,0)和(0,5)

5.直线和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 25

.

6.由图象可知方程-2x+5=0的解为X=2.5等

7.不排除学生会再添加一条直线求交点坐标和相关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由图象解不等式和方程组

(二)知识梳理针对练习

知识点一: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

1、一次函数的概念:函数y=_______(k、b为常数,k______)叫做一次函数.

当b_____时,函数y=____(k____)叫做正比例函数.

2⑴表达式是关于自变量x的一次整式;

⑵比例系数_____.

3正确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忽略一次函数概念中对于系数K的要求,再有就是认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各不相干.所以在

知识点一的梳理中,要关注这两点的教学. 练习1:下列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x

y x y x

y x y 2

)4(1)3(1

)2(2)1(=

+-===练习2:已知一次函数

5)3(8

2-+=-m x

m y 则m=( ).

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练习. 知识点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是过点( )

和( )的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y=kx 图像是过点( )和( )的一条直线.

2.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我们通常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像 对应练习:

练习3:一次函数y=x+2的图像不经过第____象限, 且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练习4:两直线

b ax y += 和 a bx y +=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 )

教学方式

1.知识梳理和练习3,以学生为主.

2.练习4有点难度,学生若出现困难,可适当点拨. 知识点三: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待定系数四部曲:设模 代入 解方程(组) 写模

练习5:直线y=kx+b与y=3x 平行,且过(1,2)则其表达式为_____.

练习6:已知y 与x -1成正比例,x=8时,y=6,写出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并分别求出x=4时y 的值.

设计意图:待定系数法是函数建模的重要方法之一,待定系数法在一次函数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般两点求表达式;二是由平移关系求表达式;三是由面积求表达式,这里设计了前两种情况;对于练习六应该有部分学生设模有困难.

A

B

C

D

知识点四: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关系

练习7: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 (1) 则kx+b>0的解集是( )

(2)你还能利用该函数图像,解哪些方程或不等式呢?

设计意图: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关系,在新授课教学时,学生掌握情况不够好,练习7的第二问可以由学生互提互答,教师适时总结归纳。

(三)一次函数二次考级 直线1l 的表达式为 33y x =-+ ,且1

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直线 1l 2l 交于点 C . (1)求点 D 的坐标; (2)求直线 2l 的表达式; (3)求ADC △ 的面积;

(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 P ,使得 ADP △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同时也能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四)作业

整理和搜集一次函数应用中自己遇到的问题,试着归纳概括一次函数应用的一般步骤.

最新基本初等函数经典总结

第十二讲 基本初等函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 3、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应用,特别是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初等函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基本初等函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三:知识呈现 1.指数与指数函数 1).指数运算法则:(1)r s r s a a a +=; (2)()s r rs a a =; (3)()r r r ab a b =; (4)m n m n a a =; (5)m n n m a a -= (6),||,n n a n a a n ?=??奇偶 2). 指数函数:形如(01)x y a a a =>≠且 2.1)对数的运算: 1、互化:N b N a a b log =?= 2、恒等:N a N a =log 3、换底: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指数函数 01 图 象 表达式 x y a = 定义域 R 值 域 (0,)+∞ 过定点 (0,1) 单调性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推论1 a b b a log 1log = 推论2 log log log a b a b c c ?= 推论3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0(≠m 4、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5、M n M a n a log log ?= 2)对数函数: 3.幂函数 一般地,形如 a y x =(a R ∈)的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 a 是常数 1)性质: (1) 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 1); 对数函 数 01 图 象 表达式 log a y x = 定义域 (0,)+∞ 值 域 R 过定点 (1,0) 单调性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归纳与题型总结

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归纳与题型总结 一、知识归纳 1.函数的奇偶性 2.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函数 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2)最小正周期 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 解题提醒: ①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易忽视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时,必须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均有f(-x)

=-f (x )或f (-x )=f (x ),而不能说存在x 0使f (-x 0)=-f (x 0)或f (-x 0)=f (x 0). ③分段函数奇偶性判定时,误用函数在定义域某一区间上不是奇偶函数去否定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奇偶性. 题型一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 +1) 1-x 1+x ; (2)f (x )=? ???? -x 2+2x +1,x >0, x 2+2x -1,x <0; (3)f (x )=4-x 2 x 2; (4)f (x )=log a (x +x 2+1)(a >0且a ≠1). 解:(1)因为f (x )有意义,则满足1-x 1+x ≥0, 所以-1<x ≤1, 所以f (x )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法一:(定义法) 当x >0时,f (x )=-x 2+2x +1, -x <0,f (-x )=(-x )2+2(-x )-1=x 2-2x -1=-f (x ); 当x <0时,f (x )=x 2+2x -1, -x >0,f (-x )=-(-x )2+2(-x )+1=-x 2-2x +1=-f (x ).

(完整)高一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n a n a n ? (1)根式的概念 高一必修一函数知识点(12.1) 〖1.1〗指数函数 ① 叫做根式,这里 n 叫做根指数, a 叫做被开方数. ②当 n 为奇数时, a 为任意实数;当 n 为偶数时, a ≥ 0 . ?a (a ≥ 0) ③根式的性质: ( n a )n = a ;当 n 为奇数时, = a ;当 n 为偶数时, =| a |= ?-a . (a < 0) (2) 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m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a n = (a > 0, m , n ∈ N + , 且 n > 1) .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 a - m = ( )1 m ( ) 1(a > 0, m , n ∈ N , n > 1)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n n = n m + 且 .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 a a 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a r ? a s = a r +s (a > 0, r , s ∈ R ) ② (a r )s = a rs (a > 0, r , s ∈ R ) ③ (ab )r = a r b r (a > 0, b > 0, r ∈ R ) (4) 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 y = a (a > 0 且 a ≠ 1)叫做指数函数 a > 1 0 < a < 1 图象 y 1 y O y a x (0,1) x y a x y 1 O y (0,1) x 定义域 R 值域 (0,+∞)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 x=0 时,y=1.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 R 上是增函数 在 R 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y >1(x >0), y=1(x=0), 0<y <1(x <0) y >1(x <0), y=1(x=0), 0<y <1(x >0) a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 a 越大图象越高,越靠近 y 轴; 在第二象限内, a 越大图象越低,越靠近 x 轴. 在第一象限内, a 越小图象越高,越靠近 y 轴; 在第二象限内, a 越小图象越低,越靠近 x 轴. 例:比较 n a n n a m

求极限的方法总结

学号:0 学年论文 求极限的方法总结 Method of Limit 学院理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摘要 极限的概念是高等数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许多重要的概念如连续、导数、定积分、无穷级数的和及广义积分等都是用极限来定义的。因此掌握好求极限的方法对学好高等数学是十分重要的。但求极限的方法因题而异,变化多端,有时甚至感到变幻莫测无从下手,通过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罗列出一些常用的求法。本文主要对了数学分析中求极限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极限洛必达法则泰勒展开式定积分无穷小量微分中值定理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lim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athematics,one of the most basic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continuity,derivative,definite integral,infinite series and generalized integrals and are defined by the mater the methods the Limit learn mathematics integrals and are defined by the limit varies by title,varied,anf sometimes even impossible to start very unpredictable,and summarized through the adoption,we set out the requirements of some commonly used this paper,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thod of seeking a certain limit a summary for reference. Keyword:Limit Hospital's Rule Taylor expansion Definite integral Infinitesimal Mean Value Theorem

基本初等函数函数性质图象总结

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0(≠+=k b kx y ,此函数图象为直线,作图常用两点作图法,即图象过(0,b ),)0,(k b -。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例1:函数[),5,2,12∈+=x x y 函数的值域为 . 2.二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0(,2 ≠++=a c bx ax y ,此函数图象为抛物线,作图需找准对称轴方程 a b x 2-=,顶点坐标)44, 2(2a b ac a b --,开口放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图 例2:函数[]4,2,22 -∈+=x x x y ,函数的值域为 . 例3: ,0,130 ,1)(2 ? ??≤++->+=x x x x x x f 求)1()2(-?f f = . 3.基本初等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这些是我们高中所学习的内容,以下将分别对这几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加以归纳。

一般地,形如)1,0(,≠>=a a a y x 的函数,指数函数的自变量在指数上,它形式严格。指数函数的函数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例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 12 .)1(-=x y 3 22)2 1(.)2(--=x x y x y 21.)3(-= 例5:解不等式 2)2 1.)(1(22≤-x ( 2.)e e x >+12 例6:如果)1,0(422≠>>+-a a a a x x x ,求x 的取值范围。

一般地,形如)1,0(,log ≠>=a a x y a 的函数,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在真数上,它形式严格。指数函数的函数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例7:比较下列值的大小。 π2 12 1log ;3log .)1( 2.0ln ;2.0lg .)2( (3.)2log ;3log 32 例8:解不等式。 1)1ln(.)1(>-x 03log ).)(log 2(22 122≥-+x x 例9:已知函数)2lg()(b x f x -=,(b 为常数),当[)+∞∈,1x 时,0)(≥x f 恒成立,求 实数b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小结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函数关系的建立、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基本思想 (1)函数主要研究两个变量的相互联系,故涉及到两个变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大多可用函数的观点来解决。 (2)研究函数的主要途径是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以图象说明性质)。 2.主要问题: (1)函数图象的基本作法:a.分段 b.平移 c.对称 d.伸缩 (2)函数单调性的求法:a.图象 b.单调运算 c.复合函数 d.定义 (3)函数最值(或范围)的求法:a.图象 b.单调性 c.不等式 d.复合函数 e.换元 f.数形结合 (4)反函数求法:①解出x =φ(y),②调换x,y, ③写出反函数定义域 3.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个实数集合D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之对应,那么y就是x函数,记作y = f (x),x∈D,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D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相等: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 函数图象:以自变量x的值为横坐标,与x的值对应的y的值为纵坐标所构成的点集,即{(x,y)|y = f (x), x∈D} a.定义域: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亦为函数图象上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b.值域: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亦为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的集合 c.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D内的任意实数a,都有f(-a)= f(a),则称函数 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D内的任意实数a,都有f(-a)=-f(a),则称函数f(x) 为奇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整理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1n 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n 次方根用符号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 a 没有n 次方根. 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 ③根式的性质:n a =;当n a =;当n 为偶数时, (0) || (0) a a a a a ≥?==?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 指数幂的意义是: 1()0,,,m m n n a 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 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0,,)r s r s a a a 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 ③()(0,0,)r r r a b a b a b r R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对数的定义 ①若(0,1)x 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 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 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③数乘: log log ()n 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 a N = ⑤log log (0,)b n a a n M M b n R b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 = >≠且

高中函数性质总结

函数的基本性质 一、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图像的走势,高考中常考其一下作用: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最值。 定义:(略) 定理1:[]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1212()() 0(),f x f x f x a b x x ->?-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上是增函数; ()[]b a x f x f ,)(0在?<'上是减函数. 1.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证明) (1)作差法(定义法) (2)作商法 (3)导数法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 对于函数()y f u =和()u g x =,如果函数()u g x =在区间(,)a b 上具有单调性,当(),x a b ∈时 (),u m n ∈,且函数()y f u =在区间(,)m n 上也具有单调性,则复合函数(())y f g x =在区间(),a b 具 有单调性。 3.由单调函数的四则运算所得到的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 对于两个单调函数()f x 和()g x ,若它们的定义域分别为I 和J ,且I J ?≠?: (1)当()f x 和()g x 具有相同的增减性时, ①1()()()F x f x g x =+的增减性与()f x 相同, ②2()()()F x f x g x =?、3()()()F x f x g x =-、4() ()(()0)() f x F x g x g x = ≠的增减性不能确定; (2)当()f x 和()g x 具有相异的增减性时,我们假设()f x 为增函数,()g x 为减函数,那么: ①1()()()F x f x g x =+的增减性不能确定;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

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京广高铁全程为2 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73℃,每分钟变化的温度(单位:℃)与冷冻时间(单位: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学生给出的答案,同时提醒学生关注零下273℃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针对学生的答案,提出一系列问题: 问题3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4这两个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问题4.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4.2变量x、y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问题4.3 y是x的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推动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始渗透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关系.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经过思考和讨论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求极限的方法及例题总结

1.定义: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5 )13(lim 2 =-→x x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这种方法要求熟练的掌握导数的定义。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 )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不能用。

.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求极限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和、乘、积、商的极限。通常情况下,要使用这些法则,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先对函数做某些恒等变形或化简。 8.用初等方法变形后,再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求极限 例1 1213lim 1 --+→x x x 解:原式=4 3)213)(1(33lim )213)(1(2)13(lim 1221=++--=++--+→→x x x x x x x x 。 注:本题也可以用洛比达法则。 例2 ) 12(lim --+∞ →n n n n 解:原式= 2 3 11213lim 1 2)]1()2[(lim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分子分母同除以 。 例3 n n n n n 323)1(lim ++-∞→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理解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单调性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定义或图象进行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和判别。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言: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那么能否发现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特征呢? 2.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探讨下列变化规律: ①随x 的增大,y 的值有什么变化? ②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③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3. 画出函数f(x)= x +2、f(x)= x 2的图像。(小结描点 法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等概念: ①根据f(x)=3x +2、 f(x)=x 2 (x>0)的图象进行讨论: 随x 的增大,函数值怎样变化? 当x 1>x 2时,f(x 1)与f(x 2)的大小关系怎样? 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什么区间函数有怎样的增大或减小的性质? ③定义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反比例函数 一、复习目标分析: 复 习 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表达式; 目标 知识技能 2、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掌握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对比比、总结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数形结合、复 习 数学思考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目 标运用能力。 解决问题能够利用与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感受生活中的变量关系,提高学习 的热情、增强探究的意识。 重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解决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 活动一] 教师:出示课件“本节复习目标和 出示课件“本节复习目标和本节知识本节知识结构图:” 结构图:”学生:仔细阅读本节复习目标和本明确复习方向,激 节知识结构图发学生学习欲望。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能够回忆起反比例函 数的相关基础知识。 [ 活动二] 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而后通过抢答调动学生出示课件“考点一”抢答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 (1)反比例函数定义:? 学生:①定义:y= k x (k ≠0) 。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 一般式及其条件,为下 ②等价变形:节解析式的确定打下基(2)反比例函数等价形式?y k x y=kx -1 xy=k 础。

y 与x 成反比例 通过等价变形,使 学生真正掌握反比例函 数的实质 (3)随堂训练: 下列函数y 与x 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③y 与x 是反比例函数的是③、⑥、 通过随堂训练得知 x -1 y ①②y= 5 1 2x ③y= ④y= x 3 k x ⑤x y=0 ⑧ 教师:(1)定义:y= ≠0 原因? k x (k ≠0) 中k 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 面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让学生解释②y= k x ⑥y=-x -1 ⑦2y=x ⑧y= 3 2x (2)第⑤个x y=0 为何不是反比例 函数? ⑤x y=0 为何不是反比例 函数进一步强调反比例 学生:解释②y= k x ⑤x y=0 函数的定义,从而掌握 知识的本质。 为何不是反比例函数 教师:进一步强调y= k x 是反比例函 数的条件。 [ 活动三] 教师:让生回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出示课件“考点二:图像与性质”和性质。 思考: 学生:(1)反比例函数图像名称是 (1)反比例函数图像名称? 双曲线;通过抢答激发学生 (2)反比例函数图像位置的确定因素?(2)反比例函数图像位置的确定因 的学习积极性。 (3)反比例函数图像增减性的注意事项?素是k 的正负(k>0 时,双曲线的 (4)反比例函数图像对称性? 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通过观察明确反比 (5)面积不变性k<0 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 例函数图像位置的确定

基本初等函数(Ⅰ)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一、指数和指数函数 ①指数 1、定义:n a 叫做a 的n 次幂,a 叫做幂的底数,n 叫做幂的指数。规定:1 a a =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m n m n a a a + ?= () n m m n a a = (),0m m n n a a m n a a -=>≠ ()m m m ab a b =? 规定:()010a a =≠,;()1 0n n a a a -= ≠ 3、平方根:如果2 x a =,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 当0a >时,有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记作:a ±(a 为算术平方根) 当0a = 时,00= 当0a <时,在实数范围内没有平方根 立方根:如果3 x a =,则x 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在实数范围内a 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作3a 举例382=,382-=-,311 273 - =- n 次方根:如果n x a =(,1,a R n n N +∈>∈) ,则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注意:(1)偶次方根: 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记作:,,n n a a - (0,a a >为偶数)负数的偶次方根在实数范围内不存在 (2)奇次方根: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都表示为n a (3)算术根: 正数的正n 次方根叫做的a 的n 次算术根 4、根式:当n a 有意义时,n a 叫做根式,n 叫做根指数 5、根式性质:(1) () ()1,n n a a n n N +=>∈; (2),,n n a n a a n ??=??? 为奇数为偶数 6、分数指数幂性质:(1)()10n n a a a = >; (2)()() ()11 ,0m m m n m m n n n n a a a a a a ??=== => ??? ;(3)11 m n m n m n a a a - = =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课题]: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主备人:高一数学备课组陈伟坚编写时间:2013年9月30日使用班级(21)(22) 计划上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6 周星期一至三(四至六月考)[课标、大纲、考纲内容]: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通过这些基本初等函数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学生还是容易接受的,但很多学生的二次函数的性质还不过关,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较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理解透彻。 1、重点: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奇偶性的定义,判定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难点: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研究基本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第1课时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教学目标】 1. 运用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 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含义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2. ○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 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2.f(x) = -2x+1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 ○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 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3.f(x) = x 2 ○ 1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 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 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单调性定义 1.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10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x y a =(0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2)、因为指数的概念已经扩充到有理数和无理数,所以在底数0a >且1a ≠的前提下,x R ∈。 (3)、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解析式的结构特征 1、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2、指数:自变量x 。 3、系数:1。 二、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般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的图象与性质如下表: 三、幂的大小比较方法 比较幂的大小常用方法有:(1)、比差(商)法;(2)、函数单调性法;(3)、中间值法: 要比较A 与B 的大小,先找一个中间值C ,再比较A 与C 、B 与C 的大小,由不等式的传递性得到A 与B 之间的大小。 四、底数对指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对函数值变化快慢的影响 1、当底数1a >时,指数函数x y a =是R 上的增函数,且当0x >时,底数a 的值越大,函数图象越“陡”,说明其函数值增长得越快。 2、当底数01a <<时,指数函数x y a =是R 上的减函数,且当0x <时,底数a 的值越小,函数图象越“陡”,说明其函数值减小得越快。 (2)、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指数函数x y a =与x y b =的图象的特点: 1、1a b >>时,当0x <时,总有01x x a b <<<;当0x =时,总有1x x a b ==;当 0x >时,总有1x x a b >>。 2、01a b <<<时,当0x <时,总有1x x a b >>;当0x =时,总有1x x a b ==;当 0x >时,总有01x x a b <<<。 五、对数的概念 (1)、对数:一般地,如果x a N =(0a >,且1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2)、常用对数:我们通常把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便,N 的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 (3)、自然对数:我们通常把以无理数e ( 2.71828e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 为了简便,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为ln N 。 六、对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对数的定义,对数log a N (0a >,1a ≠)具有如下性质: 1、0和负数没有对数,即0N >; 2、1的对数是0,即log 10a =; 3、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log 1a a =; 4、对数恒等式:如果把b a N =中的b 写成log a N ,则log a N a N =。 七、对数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八、换底公式

求极限的方法总结__小论文

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总结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08级汉班 ** 指导教师 **** 摘 要 数列极限的求法一直是数列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从不同的方面罗列了它的几种求法。 关键词 数列极限、定义、泰勒公式、无穷小量 极限一直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对数列极限的求法可谓是多种多样,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罗列出一些常用的求法。求数列极限的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也要注意运用两个重要极限,其中,可以利用等量代换,展开、约分,三角代换等方法化成比较好求的数列,也可以利用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夹逼性定理和单调有界原理是很重要的定理,在求的时候要重点注意运用。泰勒公式、洛必达法则、黎曼引理是针对某些特殊的数列而言的。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本文中都一一列举了。 1.定义法 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求出数列的极限.设﹛Xn ﹜是一个数列,a 是实数,如果对任意给定的ε〉0,总存在一个正整数N ,当n 〉N 时,都有a Xn -<ε,我们就称a 是数列{Xn}的极限.记为a Xn n =∞ →lim . 例1: 按定义证明0 ! 1lim =∞ →n n . 解:1/n!=1/n(n-1)(n-2)…1≤1/n 令1/n<ε,则让n>ε 1 即可, 存在N=[ε 1 ],当n>N 时,不等式:1/n!=1/n(n-1)(n-2)…1≤1/n<ε成 立, 所以0 ! 1lim =∞ →n n . 2.利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对和、差、积、商形式的函数求极限,自然会想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例2: 求n n n b b b a a a ++++++++∞ → 2 211lim ,其中1,1<

反比例函数回顾与思考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1. 思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2.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 能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主要性质。 2.难点: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 2.学生准备:预先在课外准备好本单元小节(含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反思、合作交流 回顾交流:为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智力的参与程度,及时进行归纳。要求学生先进行合作交流,将自己对本单元的小结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而后再进

行小组汇报。教师让出讲台,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 评价要素: 1.关注学生的复习过程,观察学生智力、情感的达标水平。 2.对函数概念及图象、性质的理解。 3.关注数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能否从函数图象中敏锐地获取函数的相关信息,是否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牵引: 1.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几个实例吗? 2.说一说函数y = 2 x和函数y = ─ 2 x的图象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活动:确定复习课的形式:先由学生小组交流本单元小结,再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在旁边适时引导,提问,鼓励。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出本单元知识体系,以及对每一个知识块的认识。 教学方法和媒体使用:教师让出讲台,让学生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自己制作)或投影仪展示自己对本单元内容的小结,达到教师构件平台学生合作交流的目的。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数学分析中求极限的方法总结

精心整理 数学分析中求极限的方法总结 1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和简单技巧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叙述如下: 定理1.1 (1 (2 (3 (4(5 例1.例2.例3.已知()11 1 1223 1n x n n = +++ ??-?解:观察 11=1122-?1 1=232-?因此得到()11 11223 1n x n n = +++ ??-?

所以1lim lim 11 n n n x n →∞→∞?? =-= ??? 2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导数的定义:函数f(x) 如果 存在, 即 的导数。 例 3(2 例5:x x x x 10 ) 1() 21( lim +-→ 解:为了利用极限e x x x =+→10 )1(lim 故把原式括号内式子拆成两项,使得第一项为1,第二项和括号外

的指数互为倒数进行配平。 x x x x 1 0) 1() 21(lim +-→=x x x x 1 0131(lim +-+→ =313 310]131[(lim -+--+→=+-+ e x x x x x x 例6:20cos 1lim x x x -→ 解:将分母变形后再化成“0/0”型所以 例7:求 4例8:x 解:因为复合函数arcsin 是初等函数,而x 1→是其定义区间内的点,所以极限值就等于该点处的函数值.因此 例8:求x x sin ln lim 2 π → 解:复合函数x sin ln 在2 π = x 处是连续的,所以在这点的极限值就等于该点处的函数值 即有2sin ln sin ln lim 2 π π =→ x x

=1 ln 2 sin lim =π =0 5利用两个准则求极限。 (1)函数极限的迫敛性:若一正整数N,当n>N 时,有n n n x y z ≤≤且lim lim ,n n x x x z a →∞→∞==则有lim n x y a →∞=。 利用夹逼准则求极限关键在于从n x 的表达式中,通常通过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找出两个有相同极限值的数列{}n y 和{}n z ,使得n n n y x z ≤≤。 例9(2)例12)2,n 。试证数列解:由1x 即数列{令A x n n =∞ →lim 对n n x x +=+61两边取极限, 有A 2 60A -A -=解得A=3,或2A =-。 因为...)2,1(0 =>n x n ,所以0A ≥,舍去2A =-,故lim 3n n x →∞ = 6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 定义6.1:若当x a →(或x →∞)时,函数()f x 和()F x 都趋于零(或无穷大),则极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