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国核电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核电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核电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核电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核电法律制度对

中国的启示

陈维春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和可靠的能源,由于核电不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对改善环境越来越重要。从能源生产的角度而言,法国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国家,核电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之一”,是向法国所有家庭提供电力的最佳途径。法国的核电法律制度非常完善,这对于积极、大力发展核电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希望我国学习法国核电法律制度设计以规制核电站的建设、生产及运营。

关键词:法国核电法;核电;核电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7)08-0017-04Abstract:The nuclear electricity is a kind of safe and clean energy because it does not emit CO2 andother gases that will make the green-house effects and pollute the ai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quality of environment. From the view of the energy production, France ha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country inthe world. The nuclear electricity is one of the supporting pillars of energy policy in France, which is the bestway to provide electricity to all families in France.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French nuclear electricity is veryperfect, so China can use it for reference because we are developing nuclear electricity actively and greatly.We hope we can do something for China's regul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nuclear stations,through introduction of French Law.

Key Words:French nuclear electrical Law; nuclear electricity; regulation on nuclear electricity

收稿日期:2007-07-19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能源基本法(专家建议稿)》研究与起草项目

作者简介:陈维春(1964-),男,安徽舒城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1 法国核电的历史发展

法国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但又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居世界第六位。法国为了解决能源资源不足与能源消费巨大之间的矛盾,积极发展新兴的能源工业。法国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法国政府认为即使核电目前所占份额应重新平衡,相应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但它仍然是电力生产

的主体。同时,针对德国关于在32年内关闭全部核电站的决定,法国国务秘书认为,法德两国的能源形势和能源政策是无法比较的。他说,法国的电力有80%来自核电,而德国的这一比重只有30%,“这些数字是政治、经济和科技选择的结果”。据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提供的数字,目前法国共拥有核发电反应堆59座,装机总容量达62950MW,1999年的核电发电量达3750亿kWh,在整个电力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居世界前列。

从历史角度而言,法国核电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法国核电的初创时期20世纪60年代,与工业独立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本国设计得到促进,主要是天然铀汽冷却反应堆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然而与比利时共同建设了一个压水反应堆(Chooz-A),以及在布列塔尼建设的一个重水反应堆。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核电业的发展使人们认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

识到法国的反应堆设计无法与轻水反应堆竞争。因此,1969年经许可决定建设轻水反应堆,同时调整国内行业改善竞争力。后来,法国政府每年都会批准一到两个压水反应堆的建设项目。

(2)法国核电的发展时期

从1974年到1981年,重点修改威斯丁豪斯设计以发展一个法国标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核电计划的步伐。法国反应堆的单位产量由原来的900MWe提高到1300MWe再到后来的1450MWe。与核电站计划并行,法国发展并实现了一个强有力的国内燃料循环业。它建立在最初由原子能委员会确立的基础之上。

(3)法国核电的逐步完善时期

1981年,法拉姆核电公司终止了其与威斯丁豪斯的许可合同,并谈判了一个新合同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这标志着法国核电进入了完善时期。无论是核电技术,还是核电立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拉姆核电公司发展了很多反应堆营运和维护服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450MWeN4模式的成就是法国反应堆自我总体设计的标志。同时,法国为解决已出现的国家电力供给系统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开始进行跨国的电力输送业务。

利用核能发电已经成为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之一”,是“向法国所有家庭提供电力的最佳途径”。

2 法国核电立法框架及主要内容

2.1 法国核电立法的主要框架

法国核电立法根据核电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而制定和修订的。在核领域实施的很多法律规

定已经被公共卫生法典和劳动

法典所修订。处理环境问题的其

他法律也适用于核问题,诸如水

法、大气污染法。法国,正如每一

个发展核电的国家,核电法分布

在无数的国际级的导则和规则

中。法国核电立法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其一,放射性保护方

面,如1966年《关于适用放射性

保护的修订的欧洲原子能基本标

准的法令》,1988年修订,现为

2002年《全面保护人体免受电离

辐射法令》所替代;其二,核设

施管制制度,如1963年《重要核

设施法令》,该法在1973、1990

和1993年修订。1999年制定实

施细则;其三,放射性物质与废

物管制制度,其四,核电与环境

保护以及核损害的第三方责任

等。

2.2 法国核电的监管体系

法国对核电规制有一套分

工明确、职责分明与相互制衡的

监管体系。法国的核电监管体系

能够确保进入的平等性以及对

所有运营者实施单一税制。

法国总统1976年创立的核

外交政策理事会负责对有关核

技术、设备和敏感的核材料的出

口政策作出决定。该理事会由首

相和工业部、外贸部、外交部、科

技部、国防部、财政部和能源部

的部长,以及原子能委员会执行

主席组成。首相监督原子能委员

会的活动并主持处理核领域的4

个常设委员会的工作。工业部长

制定并执行能源政策,而且被授

权监督国有能源公司和公共团体

的活动和运营。

核安全部际委员会采用或准

备有关核政策的一般措施,协调

部际部门开展的研究计划。委员

会需要研究在核安全国际谈判中

的政府立场。它要协调保护人身

和财产免遭核设施建设、开发和

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或公害的

危害。该委员会由卫生部、国防

部、工业部的部长组成。

能源和原料总理事负责处

理以下政策的执行:监督能源和

矿产原料的供给和使用的政策;

确保能源和原料供给安全的政

策;管理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的

政策;促进国际能源和矿业合作

的政策;以及推进能源和原材料

部门的产品和行业竞争的政策。

它也监督处理能源和原料的公

共团体。法国核管制理事与核安

全和放射性保护总理事主要负

责核安全政策的研究、解释和执

行。

原子能委员会1945年由法

国政府建立,首相担任委员会主

席。它负责原子能开发的所有事

务,既包括民事应用也包括军事

应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原

子能委员会的职责也发生了变

化,特别是某些工业活动转向新

创造的活动,但其早期的大部分

活动和中长期研究和开发事务

仍然得以保留,特别是在反应堆

设计、燃料概念、废物转变和处

置,以及技术转让和基础研究方

面。

保护电离辐射办公室主要

负责决定放射性污染标准、检测

方法和预防技术。它对进入环境

并可能会损害人群健康的放射能

进行检测、分析和剂量量化评估。

它也收集核设施员工保护的数据,

并向劳动部提出建议。

此外,法国环境与节能局、

环境部、卫生部以及内务部也可

根据他们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能源政策作出决定。22个工

业、科技和环境的区域理事负责

对能源设施的建设和营运的许

研究与探讨 Research and Approach

可工作。他们监督污染和审计焚化场。

2.3 法国核电的主要法律制度

2.3.1 完备的核设施建设程序制度

1961年《反污染法》授权政府对两种核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控制发布政令进行管制。一种是基本核设施,包括核反应堆、分子加速器和所有核电站。其他核设施是基于保护环境目的分类的核设施。所有的基本核设施的建设必须通过两个协调程序:一个预备程序和一个公共利益宣示程序。在此之前,政府还必须举行公众听证会。运营者要向DSIN(核设施安全局)送交全面的申请档案,DSIN召集常设小组对申请进行咨询,并与环境部和工业部协商。官员同时会举行公众听证会,并启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果公众听证会的结果允许建设核设施,政府就会颁布政令承认公共利益,并最后签署同意公共利益宣示程序。

2.3.2 迅速有效的紧急反应计划制度

1987年《森林火灾安全与防护及预防重大灾害法》将早期的紧急反应计划和营救程序结合起来。内务部决定法国境内安全措施并协调国家的、公共团体的、地方当局的营救手段。该法授予法国市民享有对重大技术危害和保护措施的知情权。紧急反应计划由政府官员准备,内容包括灾害的名录、干预手段、每一个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的义务。特别干预计划描述了每一种危险设施,列出了相关城市,详细说明了需要执行的保护措施和评估程序,以及决定临时安置转移人口地点。该计划也规定了运营者在警察干预

之前代表他们执行直接紧急反应

措施。

2.3.3 核材料贸易管制制

1980年《核材料保护与控

制法》使法国拥有一部专门法律

以满足核材料和核设施贸易的

安全要求。由总统担任主席的核

外交政策委员会决定授权核材

料和核设施出口的导则。出口许

可证根据欧盟和国家立法授予。

核材料保护与控制法授权工业

部长批准核材料的进口、出口、

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但在批

准之前,工业部长必须与内务部

长,如果必要,与外交部长(在

进出口情况下),与核材料运输

保护委员会(在运输情况下),

以及其他政府主管部门协商。答

复期间为15天,如果不答复视为

同意。

法国立法广泛地采用了国

际原子能机构的导则。1942年

《通过航空、铁路或内陆水道运

输危险物质法》及其相关实施细

则都规定,核材料运输必须进行

标签和追踪安全记录。运输部长

必须发布通知说明适用于核材料

运输的特别程序,但放射能燃料

除外。他再与危险物质运输部际

委员会协商后决定。根据核材料

危害程度分类的标准的定义确保

运输安全。

2.3.4 放射性保护制度

1966年发布的第一个法令

确立了放射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并委托卫生部保护核设施内的

员工和更大范围的人群免遭放

射能的危害。运营者负责员工人

身保护,他也必须遵守适用于核

设施外部的放射性保护导则,并

尽一切努力限制设施对环境的

影响。公共健康法典制定了适用

于天然的或人造的放射性元素

大多数法律。人造放射性元素的

准备、进口、开采和使用被委托

给原子能委员会和那些被许可

的人。

2.3.5 核废料的安全处置

制度

放射性废物是技术工艺的

结果,并非有意用于循环或再生

产,也包括放射性元素。核设施

或者作为其副产品而产生放射

性废物,或者就是设计用来管理

或贮存放射性废物。放射线废物

管理贮存最终的废物直到它不

会对环境或公共健康造成威胁。

与被稀释进环境的排放相比,放

射性废物是通过包装而避免进

入环境或预防放射危害。包装的

设计必须考虑放射性废物的特

征、集中和生命周期。1991年《核

废物管理研究法》规定长衰期放

射性废物的管理必须保护环境

和人体健康,并考虑未来世代人

的权利。该法详细说明了在地下

设施贮存高度危险废物的研究

计划和贮存条件。

2.3.6 核损害的民事责任

制度

法国实施了1960年《巴黎公

约》、1963年修订案《布鲁塞尔

公约》及其1982年的2个议定

书。法国在1965、1968和1990

年通过了3部法律规定了核设施

运营者的责任。要求交纳的财政

担保高达6亿法国法郎。但如果

该设施在1991年的法令中被分

类为较小危害类则可降至1.5亿

法国法郎。核材料的运输者运输

的核材料如果是巴黎公约管制

的核材料,只须交纳1.5亿法国

法郎的保证金,否则须交纳15亿

法国法郎的保证金。1968和1988

年通过的两部法律规定了运输核

材料的船舶所有人责任。法国已

经批准了《核不扩散条约》,并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

承诺出口的法国核设施不能用于军事目的。

3 法国核电政策法律对中国的启示

3.1 法国核电管理机制的启示

法国对核电规制有一套分工明确的、职责分明与相互制衡的监管机制。法国对于核电的管制既有很高级别的官方政府机构,也有相当多的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法国核外交政策理事会是由首相与各部部长组成,对国家重大能源事项作出决定的政府机构。工业部长则具体制定并执行能源政策,而且被授权监督国有能源公司和公共团体的活动和运营。法国核管制理事与核安全和放射性保护总理事主要负责核安全政策的研究、解释和执行。同时,这些组织机构在法国面临首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使法国公众了解对能源独立的需要,对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法国电力公司(EDF)和法国政府的信心。当时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在法国,我们没有石油,但我们有头脑。”法国公众有这样的认识水平是与完善的监管体系分布开的。

相对而言,中国对于核电的管制机构级别较低,核安全局是中国主管核电的政府机构,但其级别较低,设在环境保护总局内。国防科工委则主要负责军事涉核问题。现在虽然有了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这样一个级别较高的组织机构,但与法国的核外交政策理事会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它不能像法国核外交政策理事会应对核外交政策与核电的国际合作。

3.2 法国核电政策的启示

法国能源政策的概念相对于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而言,具有

更强的综合性。法国政府始终注

重保持能源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注重能源的平衡和多样化,注重

能源的合理使用和可再生能源

的开发。法国政府在制定能源以

及电力发展政策时,切实遵循以

下原则:有利于经济的竞争性;

确保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和连

续性;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这一能源政策已经在法国实

施了33年,而且与欧盟的政策

目标相一致。这一能源政策也是

导致法国大量发展核电的原动

力。这些措施在1974年石油危

机后又得到了加强。

20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

决定建造秦山核电厂和广东大

亚湾核电厂,中国开始发展核电

工业。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发展

核电发展已从过去“适当”发展

改变为“积极”发展。这种核电

政策对于解决中国庞大的人口

压力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

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

必然要求。大规模的核电建设,

可视为解决能源与环境“瓶颈”

和逐步改变以煤为主能源结构

的一种手段。但核事故的巨大风

险性的存在与配套的政策尚未

形成使得核电发展的可持续性

遭到怀疑。国家对于核安全和环

境保护问题应像法国的核能政

策一样始终放在首位。建议整合

现有的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制

定级别相对较高的国务院核安

全政策决定。中国的核电发展也

存在经济发展的配套性问题。西

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政策是国

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区

域。但我国的核电站目前都建设

在东部沿海地区,今后应加强西

部和中部地区的核电站的选址

和建设,以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配套。

3.3 法国核电法律的启示

与经验

法国核工业比较发达,在核

工业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而

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该

体系覆盖范围广泛,涉及放射性

防护、核设施监督、放射性材料

管理、放射性医疗、核辐照加

工、核贸易出口、第三方核责

任、核废料管理、核事故应急等

方面。同时,法国的环境保护

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

治法与公共卫生法中都有关于

规范核电利用的规定。此外,法

国还加入了一系列的核国际公

约,如《核安全公约》、《乏燃料管

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

联合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

约》、《核损害民事责任维也纳

公约》、《核电方面第三方责任

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

援助公约》和《及早通报核事故

公约》等。

我国的核电发展一直受到

严格的控制,因此导致了核电的

规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而非法

律手段。这也是我国核电法律法

规落后于其他法律部门的一个

原因。目前,核电领域迄今尚未

制订部门性法律《原子能法》或

《核能法》。核电方面主要由污染

防治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

核安全局的部门规章与技术规

范所组成,如《放射性污染防治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

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

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核

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核电的

法制建设,如2005年8月31日

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

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

研究与探讨 Research and Approach

全和防护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2005年12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重要核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管理条例》已经完成初稿;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已经通过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审议。但面对核电高速发展的形势和核电广泛应用的需求,并鉴于核电利用的高度安全风险性问题和其他特殊性,现有的规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我国必须加快完善核电法律制度体系建设。通过核电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推动和保障核电安全地多方面应用,促进核电的发展,这对我国保障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显著作用。

对比法国的核电法律制度体系,可以看出中国核电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其一,加快核电部门基本法的制定工作,弥补由于缺少核电部门的基本法律规范——《原子能法》或《核能法》带来的缺陷;

其二,加强核电的建设、生产与核废料处置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制定工作,我国在核电发展的很多相关方面缺少法律规范,如放射性材料管理、核辐照加工、核贸易出口、第三方核责任、核废料管理等方面;

其三,现有的核电法律法规制定较早,无法满足现有核电发展的需要,亟待修订;

其四,我国已经加入了《核安全公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和《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等核管制国际公约。但核损害方面的国际公约如《核损害民事责任维也纳公约》和《核电方面第三方责任公约》我国都没有加入。对于已经加入的国际公约在国内法中体现也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应加入相关核电国际公

参考文献:

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公约》国家报告[R].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核安全局2005年年报[R].Martha M.Roggenkamp,AnitaRonne,Catherine Redgwell,InigoDel Guayo.Energy Law In EuropeNational,EU And InternationalLaw And Institutions[M].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1.Howard Geller.Energy RevolutionPolicie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M].Island Press.Washington.Suedeen G.Kelly,Marla E.Mansfi-eld,Joseph P.Tomain,Donald N.Zillman.Energy Law And PolicyFor The 21st Century[M].James E.Hickey,Rocky Mountain MineralLaw Foundation Denver,Colorado2000.Nuclear Energy Data 2006[Z].乌森.法国的能源安全政策[J].国际石油经济,1999,(4):26.

[1]

[2]

[3]

[4]

[5]

[6]

[7]

Policy Information 政策信息

山东构建节能指标体系将制订、修订300项地方标准

作为全国头号能耗大省,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将制订、修订300多项节能地方标准,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节能指标体系。

据山东省经贸委介绍,目前全国节能领域有140多项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绝大部分发布时间超过10年,有些标准已明显

过时。山东省政府确定,从今年开始在产品能耗限额、节能管理监测等方面出台具体的节能标准,同时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调查和评价、系统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等标准的制订。对于实际能耗低于节能标准的企业,山东省政府将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实际能耗高于节能

标准的企业,山东将实行超标能耗加价制度。

2007年,山东将制订和修订出第一批106项节能标准,其中包括钢铁、啤酒、白酒、印染布等产品能耗标准。2007年,山东提出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5%,万元GDP取水量下降6%。

约,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国际核电合作,为我国的核电发展创造良机。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综述核电厂现状及发展以及个人对核电厂的认识和理解

个人对核电厂的认识和理解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的核电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发展的道路当然是不平坦的,经过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以及近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我们都可以看得到,核电拥有的不仅仅是经济、环保等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世界核电发展史,探讨核电现状,以及本人对于核电的陋见。 (一)、世界核电发展史: 第一、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全世界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二代”核电站(上世纪60年代,陆续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核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核电经历了一个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鼎盛时期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 第二、减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得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从这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世界各国加强了安全设施,制定了更严格的审批制度,我们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会发生如此严重的

事故其实和当时的核岛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是缺少安全壳这一结构的。 第三、复苏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对环境的重视,核能凭借其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而重新受到青睐。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以及安全措施的保证实施,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世界核电的发展开始进入复苏期,世界各国制定了积极的核电发展规划,法国核电发电比例甚至达到了80%,欧美各国加快发展核电。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开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以美欧开发“先进轻水堆”,美国以AP-1000型为代表),取得重大进展。 (二)中国核电建设历程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主要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诞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掌握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首都建电站的国家。 2004年7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701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6%。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初三历史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练习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13?娄底学业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 2.(2013?巴中中考)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 ) A.三级会议召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根据题干判断此事件发生于1789年7月14日,并且该事件对法国历

史影响较大。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天永载史册。此后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日。A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C是拿破仑上台的标志,D是革命开始后颁布的。故答案选B。 3.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辨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法国革命”进行分析,《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和胜利后颁布的文献。 【拓展延伸】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英国:经过半个世纪反复曲折的斗争,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美国:以独立战争的形式,打碎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联邦制共和国。 (3)法国:人民群众显示了巨大作用,多次打败国外的武装干涉,成为最大、最彻底的一场革命。 4.(2014?大连模拟)在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者都曾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

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

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为何会失败

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为何会失败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 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下面是本人分享的法国大革命中君 主立宪派为何会失败,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失败的原因 君主立宪派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 了国民自卫军。国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认了制宪议会的合法地位。此时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制宪议会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贡赋。 1789年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国王再次筹划 利用雇佣军推翻制宪议会失败后,王室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宪议会废除了亲王、世袭贵族、封 爵头衔,并且重新划分政区。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制宪议会还没收教会财产,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失败,部分激进 领袖和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 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 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

司法权属各级法院。1791年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1791年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1792年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以无套裤汉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马拉、丹敦领导反君主制运动,于8月10日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了国王、王后,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 雅各宾派失败的原因 雅各宾派专政后,平定了被推翻的吉伦特派在许多地区煽起的武装叛乱。1793年6月3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并把投机商人处决。10月底,他们把吉伦特派及其支持者斩首,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也被捕入狱。1793年底-1794年初将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宾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斗争。使雅各宾派趋于孤立,人民也开始反对恐怖政策。 7月,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1794年7月27日(法国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罗伯斯比尔并将他斩首。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是采用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法

[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6篇

[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6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1):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样化的视野,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光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好处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能够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 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以前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应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效率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因此,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用心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大国崛起读后感(2): 此刻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我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S7000产品焊接RCCM中文版法国民用核电标准

S7000产品焊接RCCM中文版法国民用核电标准 S7100概述 S7110范围 a)本章涉及压水堆核电厂机械设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进行的焊接操作。 b)焊接操作应包括: ——待焊表面的准备; ——焊接填充材料的使用; ——所采用的焊接方法; ·产品焊接 ·设备修补 ——产品焊缝和补焊焊缝的最后加工; ——有关的热处理(预热、后热、消除应力热处理); ——产品见证件的实施条件。 c)诸如接头选择、切割、零件的组装,以及有关的检验等与焊接有关的其它操作均在第I卷和第V卷中作了规定。 S7120需要的文件 所有的焊接操作(焊接、堆焊、补焊)必须根据一套正式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这些文件应满足有关章节的要求,并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使用的焊接工艺规程; ——制造商应为车间有关人员,特别是为手焊工和焊接操作人员制定各种细则,以便成功地完成焊接作业。 一种焊接作业完成后,应填写一张产品焊接资料卡(见S7470)。 S7200焊接材料的储存和使用 S7210储存条件 存放的条件应使焊接材料保持其原有的性能。为此应将材料存放在密封、干燥,以及必要时可进行烘烤的地点。材料制造商负责应确定可允许的最低温度和最高相对湿度,并应遵守S5000有关评定卡中的规定。 S7211入库 每包经过验收试验的焊接材料在入库时应作适当标识(例如印戳)。通过每个包装可以知道其中是一包焊条(或者是一个装有几包焊条的大包),一卷、一盘或一捆焊丝。 入库后进行验收试验的焊接材料,应在验收试验后作上标识。 S7212储存周期 如果同一地点用于存放验收过的焊接材料,或待验收的焊接材料,或其它焊接材料,在这些焊接材料之间应进行实体隔离。存放点应有足够的地方,以便将上述的焊接材料分隔开。 在存放期间,焊接材料应仍然处在原来的完整包装中(根据S7221 f))。任何变质的或失效的焊接材料均应报废。 在搬动焊条时直特别小心,以防损坏焊条的药皮。 S7213储存控制 验收过的焊接材料的存放管理应能提供每一批或每一炉焊接材料的下述内容: ——名称; ——尺寸; ——验收试验后入库数量; ——验收试验的日期;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一七八九年,是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公平压迫的表现,是法国人民所参加的一次大革命,影响十分深远。那么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法国大革命的真正意义 法国大革命前后总共有五年的时间,这是人民坚持的体现,虽然大革命期间法国被不同的政党所执政,但是革命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民数量多,并且人民建立起了自卫军以及相关的团体;二是法国 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革命将封建阶级打垮了,这是人们对平等对待的向往以及期待;三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劳动人民的 思想开始得到解放,了解到了民主思想的存在,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四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革命取得的革 命成果十分明显,国家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五是法国大革命 的意义在于法国的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工业革命迅速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法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六是法国大革命的意 义在于大革命为欧洲其他各国做出了一个带头作用,法国大革命激励着其他各国革命的兴起;七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大 革命使得法国的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机遇。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民奋起的革命,革命的意义在于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叫做大革命 对于法国大革命可能多少有点听过,但是说到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总结一下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叫做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为什

么叫做大革命,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显著,它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初步确立了要在法国实行共和体制,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地区的封建君主专制。第二点就是它的影响很深渊,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法国大革命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障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第三点就是法国大革命彻底地扫清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历时41年,法国大革命的规模相当大,人民都踊跃参加革命,并在革命党在展现了人民的伟大的力量,人民是推动法国大革命前行的重要力量。第四点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大部分人民长期受到压制和迫害,所以才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叫做是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规模大、影响广、程度深。这次的大革命顺应了民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人民都踊跃参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争取幸福和谐的美满生活而斗争。法国大革命的“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规模大,影响大,成果大,所以法国大革命被叫作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时间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大革命的发生使得法国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那么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又在什么时间结束了呢? 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由人们占领巴士底狱开始。当时法国处于一个困难阶段,下层的农民因为灾害天气收成不佳,可是位于上层的封建阶级不顾人民的安危,不仅不设法赈灾,甚至还因为财政困难提出要加重人民的负担,这使得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是家喻户晓,那么,就先从国家与财富的关系说起。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

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学习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更是我们难得的一笔重要财富。 纵观《大国崛起》中讲述的九个大国,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终霸主地位被象征资本主义文明——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得工业先声在英国奏响,世界的天平也由此向西欧的一个偏僻小岛——英格兰倾斜。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界激荡的时代。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避免不了与我们相同的命运。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决心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西方世界里,似乎也同样上演着这一幕——法德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