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瘀浊益肝肾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血脂的影响

化瘀浊益肝肾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血脂的影响

化瘀浊益肝肾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血脂的影响
化瘀浊益肝肾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血脂的影响

高血压、高血脂治疗方法 三高饮食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者的饮食宜忌 三高者的饮食宜忌: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被合称为“三高”,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糖尿病以为,还需要调节血脂,还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兼有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优劣的标准。 一、糖尿病者的饮食宜忌 忌食:白糖、红糖、葡萄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淇淋等 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子、 蛋黄、肝肾、脑等 宜食: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等。 特别小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低血糖症,当血糖降低得太快便发生了低血糖症。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省略正餐、延迟用餐时间,激烈运动等原因而引发低血糖症,会出现嘴巴麻痹、皮肤湿冷、胸部有颤动和饥饿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只需服用现成的糖类饮料,如橙汁或汽水即可,平时则应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万一。 二、高血压者的饮食宜忌: 忌食:公鸡、狗肉、肥肉、猪肝、猪脑、猪腰、蛋黄、鱼肝油、鱼子、螃蟹、糖及糖果食品、薯类、土豆、烟、酒、浓茶、咖啡、可可等。 少食:胡椒、朝天椒、辣油、辣酱、盐等。 宜食:猕猴桃、香蕉、菠菜、芝麻、柿子、无花果、茼蒿、木耳、玉米、葵花子、荸荠、山楂、南瓜、海蛰、清茶等。 特别小提示:高血压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目前血压正常但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也应注意少吃盐。限盐的标准根据血压升高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主样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严格一点,可限制在3-5克;再严格一点,甚至可降至每日1-2克,还应该注意的是,5毫升酱油的含钠量相当于1克盐,所以在限盐的情况下,一定还要注意减少酱油的摄入量。 三、高血脂症着的饮食宜忌: 忌食:动物内脏(肝、肾、肚、脑等)、肉皮、猪油(肥肉)、海产品中墨鱼、干贝、鱿鱼和蟹黄、烟、酒等。 少食:蛋类(主要是蛋黄)、花生、瓜子、羊油、牛油等。 宜食:豆类、大蒜、洋葱、山楂、茄子、香菇、木耳、海带、冬瓜、海蛰、粗燕麦、玉米、荸荠苹果、灵芝等。 特别小提示:控制高血脂症,饮食调整和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单纯饥饿方法控制进食量,是不科学的,会容易反弹,所以应该以低脂、低糖、足够的蛋白质为原则,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适当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同时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加快新陈代谢,以改善血脂代谢。 香菇鲜美的降脂防癌菌类 现代研究证明,香菇中所含有的嘌呤、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核酸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防癌的作用。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争论,目前多采用更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MS)[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脂为主)的伴发率高,但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着重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管理,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更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目的 1. ASCVD一级预防人群 识别、明确需要降胆固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尽早启动他汀类药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实现LDL-C达标,尽可能降低ASCVD发病风险。 2. ASCVD二级预防人群

所有ASCVD患者须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他汀或他汀+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1.8 mmol/L,延缓ASCVD疾病进展,以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调脂治疗药物选择 1. 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降胆固醇药物 包括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血脂康、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以及同时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单片复方制剂(SPC)。 2. 药物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初诊高胆固醇血症(LDL-C大于前述各危险分层的目标值)的患者,推荐起始采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治疗,治疗后4~6周复查血脂谱。LDL-C达标后,继续他汀类药的长期治疗。如单用他汀类药未能使LDL-C达标,应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获得更显著的降胆固醇疗效。

②对他汀类药治疗后LDL-C达标、而非HDL-C(非HDL-C=总胆固醇-HDL-C)未达标的患者,首先推荐生活方式改善(低脂膳食、戒酒、避免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增加活动、降低体质量),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可考虑联用贝特类药物。在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大剂量他汀类药与贝特类药的联合。 ③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SPC(如阿托伐他汀10 mg或20 mg+氨氯地平)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治疗,并可以使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SPC有助于减少给药数量,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给药后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联合其他降压或调脂药物以获得血压、血脂双重达标。 ④初始给药后4~6周应复查血脂谱、肝功能和肌酸激酶。肝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肌酸激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暂停降脂药物;治疗后出现肌肉症状(肌无力、肌痛)者也需暂时停药。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肌肉症状消失后,可酌情尝试低剂量他汀类药或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或单用依折麦布治疗,仍不能耐受或无效的极高危ASCVD患者应考虑采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治疗。 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有报道可能引起血糖异常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他汀类药对血糖调控的不良影响是有类效应,而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调节具有较中性的作用。但他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针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140例均应用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实施治疗,对照组140例均接受氨氯地平片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实施对比。结果完成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2.96%,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7.14%(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压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控制(P<0.05);研究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高血压;高血脂;临床疗效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主要群体为老年患者,这一群体达到了患者的30%~50%。针对老年患者而言,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其治疗率以及血压血脂控制率也均相对较低。国内外研究认为,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属于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的关键,在其发病早期以恰当的药物实施血压血脂的控制。应用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实施降压治疗,不仅可以最大化地简化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院积极探讨分析应用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片针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列入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共计280例。男164例、女116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6.6)岁;病程9个月~23年,平均(6.1±1.8)年。所有符合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检查确诊。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以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各140例。对照组含男84例,女56例;年龄66~75岁,平均(68.5±6.3)岁;平均血压(168.8±12.5)/(99.2±7.7)mmHg;病程10个月~21年,平均(6.1±1.7)年。研究组含男80例,女60例,年龄63~78岁,平均(69.8±7.1)岁;患者平均血压为(168.5±12.2)/(98.9±8.1)mmHg;病程9个月~22年,平均(5.8±1.6)年。两组研究对象上述相关方面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即称代谢综合征。例如糖代谢紊乱时就出现糖耐量低减,导致糖尿病;脂肪代谢障碍时出现高脂备症,脂肪肝。肥胖症、高血粘稠度等,蛋白质代谢障碍,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并可由以上三大代谢障碍而出现许多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可概括为“八高症”: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因为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肥胖症)。 症状体征 1、腹部肥胖或超重; 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胆固醇(HDL-C)]低下; 3、高血压; 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5、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的风险大为增加。 治疗方法 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

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1. 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 饮食调节: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 运动锻炼: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 减肥药物:如(sibutramine),可抑制和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5~15mg。(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2. 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作有机制不同: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3. 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贝特类: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 他汀类: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4. 降低血压 (1)根据美国第七届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 ≥140mmHg/≥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高血糖高血脂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高血糖、高血脂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高血糖、高血脂与高血压,即传说中的三高,多数发生在上了年纪的人身上。下面详细介绍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血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高血糖者的两倍,而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末梢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还有研究表明,高血糖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早十年出现。 高血糖容易发生高血压的原因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可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超负荷,水钠潴留,最终可引起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与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有关。心输出量增加不伴有外周阻力改变即可引起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不伴有心输出量或血容量改变,也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糖者这两种变化都有,所以会使血压迅速升高,并引起严重并发症。 此外,高血压又可加重高血糖引起的损害,包括它对小血管和肾脏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阻断此恶性循环,必须积极控制血糖,尽量改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应有效控制血压,使之达到正常范围,但应避免使用影响胰岛素代谢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双氢克尿噻等。

此外,适当运动和减轻体重也是防治高血压和高血糖非常重要的措施。它一方面可改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的剂量;另一方面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因此对高血糖合并高血压者,应坚持适当运动和控制体重等非药物治疗。 临床发现,许多高血脂症患者常合并高血压。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降低。 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两者呈因果关系。 此外,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同属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并存时,冠心病的发病率远较一项者高,因此,两者并存时更应积极治疗。

《高血压防治指南》复习题

洋县溢水镇卫生院《高血压防治指南》复习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血压值达到( )以上,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A.收缩压≥ 150mmHg、舒张压≥ 100mmHg B.收缩压≥ 120mmHg、舒张压≥80mmHg C.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 D.收缩压≥ 160mmHg、舒张压≥ 100mmHg 2.下列哪个是正常高值血压:( ) A.140/80mmHg B.140/90mmHg C.130/95 mmHg D.130/80 mmHg 3.下列哪一项是成年人的理想血压?( ) A.140/90mmHg B.120/80 mmHg C.150/90mmHg D.160/100 mmHg 4.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哪一种?( ) A.汞柱式血压计 B.电子血压计 C.弹簧血压计 D.其他血压计 5.下面哪个关于血压测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 A.测量血压前应该先休息5分钟 B.水银血压计测量的血压读数奇偶数均可 C.连续两次测量的血压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并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D.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6.测量血压不恰当的是( ) A.安静休息5分钟后坐位测量 B.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1/3 C.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 D.取2次读数平均值记录 7.高血压诊断须至少非同日( )次反复测量血压,( )次血压均高于正常值的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A.二,一 B.二,二 C.三,二 D.三,三

8.下列哪项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A.年龄 B.吸烟、酗酒 C.超重肥胖 D.以上都是 9.下面哪个不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A.腹型肥胖 B.缺乏体力活动 C.高敏C反应蛋白≥10mg/L或C反应蛋白≥3mg/L D.吸烟 10.下列疾病中哪一种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A.心脏病 B.糖尿病 C.高血压 D.高脂血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A.高血压 B.低血压 C.糖尿病 D.急性支气管炎 12.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哪些疾病发生?( ) A.脑卒中 B.冠心病 C.肾脏衰竭 D.以上都是 13.高血压发展下去对人体的危害( ) A.容易感冒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诱发癌症 D.以上都是 14.全国高血压日是每年的( ) A.5月17日 B.8月8日 C.10月8日 D.12月1日 15.预防高血压病应该( ) A.不与高血压病人接触 B.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 C.多食补品 D.尽量减少运动 16.高血压的大多数患者需要按照下列哪种方法对待自己?( ) A.血压控制到正常即可停止服药 B.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C.血压不正常时服药 D.不服药 17.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哪一条( ) A.治疗要达到目标血压 B.合理联合用药 C.个体化治疗 D.血压正常后即可停药 18.下列哪项不是缓解高血压的有效措 ( ) A.合理膳食 B.戒烟限酒 C.保持心理平衡 D.适量有规律的无氧运动 19.下列哪项属于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 A.控制体重 B.戒烟限酒 C.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压 D.规范化治疗和随访 20.高血压分原发和继发性(其他疾病引起)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多少( ) A.65% B.75% C.85% D.95%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症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症 目前,医学上将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多代谢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脂肪肝等称为“代谢综合症”。 脂肪肝不仅仅是肝脏的局部病变,而且是发生在肝脏的全身性疾病,是引发代谢综合症的根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高尿酸等“五高” 疾病均可由脂肪肝引起。甘油三酯增高、向心性肥胖和糖耐量减低,是构成“代谢综合症”的三大危险因素! 本世纪初,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就明确指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观点,2004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联合会议上,专家们提出,目前临床 上已经诊断的2型糖尿病,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大的隐患还在于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在内的代谢综合症。 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代谢综合征所伴有的每个危险因子都具有独立的作用,然而合并在一起,则产生协同放大的效果。因此,对于上述提到的四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须超 越传统的单纯“降糖”、 “降脂”等手段,而应该 基于对代谢综合征的整体 预防和治疗。 肝脏是人体“物质代 谢中枢”,是人体内最大 的“化工厂”。肝脏物质 代谢发生障碍,是引发高 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根源。 临床表现在血脂升高或异 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 尿酸值超标、脂肪肝等。 因此,要想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症,预防和治疗肝脏代谢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无代谢综合征(MS)病名,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分型,现代医家大多从其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头痛、眩晕、湿阻、肥胖症、消渴等进行辨证论治。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MS是由于饮食不洁、过少活动、饮酒、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以及某些特殊药物等原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 MS的中医病因病机 过食和少动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两大主因。多食肥甘,塞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少动是活动减少,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失健运,物不归正化则为痰、湿、浊,进而变证从生。 代谢综合征的分型治疗 肝郁脾虚型:形体略肥胖,头晕或头胀痛,胁肋胀痛,神疲肢倦,腹胀,纳呆,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

各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各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胡宜波 杨 戈 (南阳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室,河南 南阳473009) 〔关键词〕高血压并发症;血脂异常;动态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8-1700-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8.075 24h 动态血压监测(ABPM )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有很大帮助。本文研究各期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ABPM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门诊及 住院病人922人次,其中符合WHO 高血压诊断标准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2?4.5)岁。高血压Ⅰ期131例,男69例,女62例,平均年龄(41?3.5)岁;Ⅱ期272例,男141例,女131例,平均年龄(50?1.5)岁;Ⅲ期289例,男161例,女128例,平均年龄(58?2.5)岁。血脂正常者180例,男84例,女96例,平均年龄(51?1.5)岁,血脂异常者512例,男284例,女228例,平均年龄(58?2.5)岁,血脂正常与异常组年龄、病程、并发症比较无差异。正常对照组146例,平均年龄(52?2.5)岁,男74例,女72例,均无高血压病史。1.2 监测方法 (1)ABPM :监测前1w 停服药物,使用美国太 空试验室生产的90207-30型动态血压记录仪,测试者保持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袖带位于右上臂,下沿位于肘上2.5cm ,测量 时要求两臂自然下垂,呈静止状,测量时间设定:6:00 22:00每20min 测量一次, 22:00 6:00每30min 测量一次。有效率以>90%,记录时间满23h 以上为标准,分别计算各组24h 最高收缩压(SBP )、最高舒张压(DBP ),24h 最低SBP 、最低DBP 和血压负荷值等参数。(2)血脂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3)血压负荷值:一定时域内SBP 和DBP 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和百分率为血压负荷值。正常范围:白天:SBP ≤140mmHg ,DBP ≤90mmHg ;夜间:SBP ≤120mmHg ,DBP ≤80mmHg ;时间划分:白天:6:00 18:00,夜间:18:00 6:00。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 料以x ?s 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 检验和Q 检验。2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Ⅰ、Ⅱ、Ⅲ期动态血压比较 高血 压病Ⅲ期最高、最低血压均高于Ⅰ、Ⅱ期,有明显差异;而Ⅱ期最高血压较Ⅰ期增高,但无显著差异,而Ⅱ期的最低血压均较Ⅰ期高,有显著差异。各期最高、最低SBP 、DBP 除Ⅰ期最低SBP 、DBP 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见表1。 表1 各组动态血压比较(x ?s ) 组别n 最高血压(mmHg ) 最低血压(mmHg ) 正常对照组146139.7?28.375.7?13.391.7?9.454.7?11.1高血压病Ⅰ期131169.4?28.31)98.7?13.395.7?19.458.7?8.1高血压病Ⅱ期272170.1?15.2 1) 103.2?10.5 1) 105?12.5 1) 60.6?12.71)高血压病Ⅲ期 289 182.5?2.61)110.3?24.81)123.1?20.91) 75.5?23.5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 <0.05;表2同 通讯作者:杨戈(1983-),男,医师,主要从事心电生理研究。 第一作者:胡宜波(1967-),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生理研究。 2.2高血压病各期血压负荷值比较高血压病各期血压负荷 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Ⅱ、Ⅲ期高血压夜间血压负荷值高于Ⅰ期,有显著差异;而白天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Ⅱ、Ⅲ期高血压夜间血压升高明显,而Ⅰ期高血压白天升高明显。见表2。2.3 血脂对ABPM 血压负荷值的影响 血脂异常组血压负荷 值夜间明显高于白天,且>50%;血脂正常组白天血压负荷值高于夜间,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2高血压各期血压负荷值比较(%) 组别 n 白天SBP DBP 夜间 SBP DBP 正常对照组 146 21.414.515.618.7高血压病Ⅰ期13162.41)63.11)32.424.1高血压病Ⅱ期27270.21)71.31)65.41)68.31)高血压病Ⅲ期 289 78.51) 78.31) 83.61) 85.71) 表3 血脂对ABPM 血压负荷值的影响(%) 组别 n 白天SBP DBP 夜间 SBP DBP 血脂正常组 18081.279.539.431.8血脂异常组 512 52.11) 43.21) 88.51) 78.61) 与血脂正常组比较:1)P <0.05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现状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3-05-13T17:29:01.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祖贤丽[导读] 我们讲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降低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祖贤丽 (安徽省亳州市古城中心卫生院 236835)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92-01 【摘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数目庞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心公布,2010年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达33.5%,估计患病人数达3.3亿,45万人死于高血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46:409)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并且该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显著升高达40倍,因此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急剧增高。【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风险急剧增高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机理是很复杂的,是一组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肥胖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的集合。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不同国家公布的ms的定义中高血压都是ms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不同定义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略有不同。 肥胖不仅是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且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已十分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血压都是由于肥胖引起,随着肥胖程度加重高血压患者患病程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24者患高血压可能性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其中BMI每年增加3kg/(m)2至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其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有调查发现58%的高血压患者存在有胰岛素抵抗,且在高血出现之前已经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患者由于葡萄糖摄入增加,机体为了保证正常的血糖水平而产生代谢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升高的胰岛素水平能够促进肾脏的对钠离子重吸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血压增高。 在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中其他的代谢异常也十分常见。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明显增高。调查发现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肥胖等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的人群。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也明显增高。 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在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中,尤其高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最为重要。代谢综合征可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危险。中心型肥胖加上高血糖再加上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 在高血压患者中特别强调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有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还有吸烟、饮酒等等,再加上年龄,比如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45岁等。这些本身都是危险因素,有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年龄,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我们如果改变了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心血管的合并症,所以我们强调对于有这样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人应该综合的考虑,综合的控制。现在提到的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多种危险因素在一个病人身人集合起来,这样我们对其控制就要更加严格一些。高血压患者若合并有糖尿病的话,那么他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样看起来好多因素是互相关联的。 代谢综合征中高血压的治疗也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目前使用的各种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以选择,但是考虑到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血糖增高等其他代谢异常,最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为ACEI或者ARB类药物,对于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应该把血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但有代谢综合征的病人,血压控制要比一般要求的更严格一些。对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我们把他们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是对代谢综合征的病人,他们的血压就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另外不能单独考虑控制血压的问题,还要考虑控制血脂,如果同时降脂,血压不但有进一步的下降,血脂也可以下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减少患者大血管的病变。比如病人有高血脂和糖尿病,在控制血糖升高的同时,又调节血脂代谢的紊乱,确实能起到互助的作用,不但血糖能够控制,血脂的代谢紊乱也能够得到纠正。经临床验证,治疗高血压使用钙结抗剂以后,动脉粥样硬化有所减轻,再合并他汀类药物,效果更好。总的来说要注重全面的治疗。我们讲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降低致残率、降低死亡率。危险因素越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就越高。通过调查发现,在五年内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人的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能降低50%。这是很重要的,它告诉我们,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可治可防的。

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中的效果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第31卷第10期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难度增加[1]。本文选择我院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观察缬沙坦和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均符合WHO 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血压中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同时符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2],血清胆固醇>6.0mmol/L 或甘油三酯>2.10mmol/L。上述患者中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合并有肝肾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病及脑出血等并发症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7岁,平均58.9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60.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中的效果分析卢婉娜 474350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5.10.4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 疗。观察两组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大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缬沙坦结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 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缬沙坦;辛伐他汀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simvastatin and valsarta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Lu Wanna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eixiang County in Nanyang City,Henan Province 47435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imvastatin and valsarta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Methods:80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valsarta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therapy.We observed two groups blood lipid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ffect.Results:The total effec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0%)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7.5%),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Lipid levels change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simvastatin and valsarta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is good.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Valsartan;Simvastatin 10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4T15:56:12.0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刘元军 [导读]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苯磺酸氨氯地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观察两组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 C、TG、LDL-C、HDL-C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脂;阿托伐他汀钙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近年来,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高血脂是高血压常见的一种合并症,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主要以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2005年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并伴有原发性高脂血症。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53-80 岁,平均年龄(65.7±2.8)岁。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研究开始前4周的时候就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常规控制。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服药方法为:5 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服药方法为:10 mg/次,1次/d。整个疗程为16周。 1.3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等情况进行观察,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以及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各项指标的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没有经过治疗已经自行好转,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和血管舒张功能(FMD)均显著增高,SE及超敏C反应蛋白质(hs-CRP)明显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变更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病患者极易出现心绞痛、脑梗死及心肌梗死等症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新型的复方药剂,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由苯磺酸氨氯地平及阿托伐他汀钙两类物质组成,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能增加患者的冠脉血流量,从而起到降血压的效果,而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机体血浆中脂蛋白的水平和胆固醇的水平。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的基础病变,而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释放炎性因子,后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脑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00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提高饮食和行为干预,预防肥胖,控制体质指数BMI,辅以药物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及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Lee等研究指出,TC或LDL-C升高是高血脂、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水平的增高,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因高胆固醇血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受损后,血小板聚集,血流减慢,加速脂质沉积和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使NO和FMD显著下降;另外损伤的血管内皮处产生炎性反应,炎性因子趋附性增多,使患者体内hs-CRP和SE水平明显增加。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缩小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剂量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焦点。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脂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其患者中容易出现由于血管壁中发生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死亡。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这两种药物都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加血管壁对氨氯地平扩血管作用的敏感性,这种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血管损伤的保护上。通过本次研究作者发现,58例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压水平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