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收入分配与国家财政税收

收入分配与国家财政税收

收入分配与国家财政税收
收入分配与国家财政税收

收入分配与国家财政税收

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

A .44 000元 26 000元

B .36 000元 19 000元

C .49 000元 21 000元 D. 44 000元 11 000元

2、小杨是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购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并用所赚的钱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经营有方,很快就盈利了。材料中小杨获得收入的方式依次是

A .按劳分配 非法所得收入

B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C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按劳分配 非劳动收入

3.“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较为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要求(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A.②③

B.①③

C. ②④

D.①④

4、库兹涅茨曲线(右图)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中国近年经济发展状况处于AB 区间,要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AB 区间转向BC 区间,必须 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财富蛋糕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加强调节,力促公平

④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通知:从2012年4月1日起天

津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60元、每小时6.7元,调整为每月1310元、每小时7.5元。本次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表明天津市政府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6、在2014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指出,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2.9万亿元,增长10.1%,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目标。财政赤字在人大批准的预算之内。关于财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决算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②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③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④国家的分配政策对财政产生基础性的影响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7、2013年1月17日财政部消息,2013年春节前,将为8953.4万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总金额达到215.9亿元。这是自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第四次在春节前为全国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这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是

A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C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8、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计划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使高效节能产品份额到2013年达到30%。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

A .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B .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C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9.2011年6月国务院决定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结构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新农保的实施( )

A

B C

①体现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③说明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④说明财政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0.为抵御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下列图示对各项措施所带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降低利率???→

增加

企业投资

???→

扩大

生产规模

???→

减少

商品供给

B.增发国债???→

增加

财政收入

???→

扩大

政府投资

???→

增加

国内需求

C.发展经济???→

增加

就业岗位

???→

提高

居民收入

???→

减少

消费需求

D.降低关税???→

增加

商品出口

???→

增加

国内需求

???→

刺激

经济发展

11.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社会总供给大大超出总需求时,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

就应该放得松一些,即

①增加税收,缩减财政支出②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

③下调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④上调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2. “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①国家增发国债,增大财政补贴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4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1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下列对应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

①当经济过热时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②当经济滞缓时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③当经济滞缓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④当经济过热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下列符合国家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 )

①严格控制社会融资的总规模②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③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④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稳定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

②山东省财政将投入212亿元,加强环保和节能

③“营改增”税收改革,今年减税规模预计全年达两三千亿元

④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17.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直接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①减免企业税收②降低贷款利率③提供信用贷款④增加财政专项资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 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 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 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 )

①筹集建设资金②刺激经济发展③增加国内需求④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9.如下图所示,宏观经济周期往往有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不同阶段。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采取的经济政策恰当可行的是( )

A.A→B阶段应增发国债,控制信贷规模

B.B→C阶段宜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贷款利率

C.C→D阶段宜降低税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D.D→E阶段应扩大财政盈余,刺激社会总需求

20、2015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5500亿元,财政赤字意味着

①意味着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②目的是调节宏观经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③说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④说明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拉弗曲线”(见右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22、国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以下对财政收支关系正确的是 ( )

①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发展②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所以,要争取更多的盈余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属于收支平衡④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属于收支平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我国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③运用行政手段调整社会经济关系④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假如你是A市市长,你认为解决上述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最适宜的经济措施是

A.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市场调节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5.右图《触手可及》,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使发展成果让普通

老百姓触手可及的是()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提高个税起征点

③提高个税税率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6.2012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行1周年。个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共富”,乃至“藏富于民”。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企业和公民都要依法纳税②它体现奉献精神,不论

收入高低,纳税越多越好③它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

④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7.观察下面甲、乙、丙、丁四幅图片,属于财政收支平衡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丁

28.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上调至3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收入3 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 月收入超过3 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29、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主要体现了税收的

A.无偿性B.权威性C.平等性D.固定性

30.某企业在申报营业税时,只报通过银行转账获得的收入,却将现金收入隐瞒。这种行为属于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

31.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 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12分)

材料: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

26(12分)答案:①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2分)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等方面支出,国民收入再分配,向教育、医药、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倾斜支出,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分)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分)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分)今年国家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作用,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体现了这点。(2分)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改革展望_陈文东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改革展望 Effects to Taxation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Reform Prospection 陈文东 CHEN Wen-dong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38) [摘要]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体现在初次分配的生产税和再分配的收入税方面,从中国税制结构特点出发,生产税的作用不可忽视,对应到税制改革,文章对货物劳务税和一些直接税的改革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分析。文章认为税收只是在基本收入分配原则下起到部分调节和校正的作用,对此应有清醒认识,不可陷入税收万能论的陷阱。 [关键词]初次分配再分配税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12)09-0017-06 一、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生产税”和“收入税”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对税收的理论划分。其中,生产税是理论上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涉及各税种的统称,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收入主要来自生产税净额。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解释,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的生产税,指“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生产税净额为生产税扣除生产补贴以后的余额。 根据这一解释,对应中国现行税制,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生产税包括有:(1)生产(销售)税,即含在货物和劳务价格中的价内税,主要有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这些税收均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计入当期生产(经营)费用,属于生产增加值部分,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2)增值税,从微观来看,增值税不含在纳税人销售货物和劳务的价格中,似乎不构成纳税人的增加值。但是,从宏观来看,所有纳税人当期应缴增值税的总额构成了当期增加值总额的一部分,并在初次分配中由政府取得。因此,增值税也归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生产税。 此外还有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和印花税等计入企业管理费用中的税收和各种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政府性基金和非税收入,如矿产资源补偿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 我国的生产税主要集中在政府对企业征收的各种货物和劳务税及财产行为税等税种上。目前生产税,特别是其中的货物和劳务税是我国税收收入最主要的构成主体,请参见表1。 表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年份的税制结构 生产税收入税(不含社会保障缴款)年份货物和劳务税比重(%)其他税比重(%)合计(%)所得税比重(%)财产税比重(%)合计(%)197883.6 5.889.410.40.210.6 198558.8664.834.30.935.2 1994729.481.414.8 3.818.6 2000689.377.318.6 4.122.7 200564.5 3.768.226.3 5.531.8 201060.8464.727.47.935.3 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税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收稿日期:2012-07-05 作者简介:陈文东,男,河南人,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 要手段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一是税收(主要是属于“直接税”的若干税种);二是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主要是政府救济、扶贫、补贴、社会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等等)。 一税收 1、完善现有税收征管体系。一方面,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必须逐步确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保障、以其它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系,对个人收入实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除了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外,在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将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工作重点。 3、逐步完善财产税,调整收入分配存量。财产税就是包括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针对财产的税种。财产税是对社会财富存量的调节,是所得税的有益补充。 4、适时开征新税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诸如遗产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种在征收上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适当的时候开征新税种。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5、完善消费税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除对烟、酒、珠宝制品和小汽车等产品继续征税外,还应当对其他的高档商品征收相应的消费税。通过一种价格歧视的方式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6、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 7、调整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国地税完善的税制结构入手,降低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减轻低收入阶层的流转税负担,缩小贫富差距。 二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 1、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当调整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社会统筹,使之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包括各类企业的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家庭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农转非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教育关键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加其受教育机会,提高其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竞争力。从源头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机会把握能力和收入获取能力,从根本上体现

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原因

对影响宏观税负因素的分析 【摘要】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 一、概念界定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财政学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pdf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消费税改革助调节收入分配李

上海金融报/2014年/4月/11日/第A07版 专栏/访谈 高顿财经研究院副院长赵刚: 消费税改革有助调节收入分配 记者李思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对近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除了强调逐步将邮电通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外,还重点强调了研究消费税在消费环节征收方案。关于消费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要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及税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也曾公开表示,消费税很可能成为今年税制改革中“有动作”的税种。我国消费税改革将如何推进?是否应加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此,高顿财经研究院专家赵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上海金融报》:目前,我国消费税的征管是否有一定的弊端? 赵刚:概括起来,有五方面问题。 首先,消费税的立法层次不高。目前我国征收消费税的主要法律依据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其法律地位低于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有关整个消费税法体系的基本法,而更多的是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税收规章,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不强。 其次,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划分不合理。一是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偏窄,不利于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我国目前实现的是特殊型消费税,是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特殊消费品征收消费税,课征范围仍较窄。二是我国消费税将少数生产资料列入了可征范围,这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部分税目的税率设置不太科学,难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例如,我国目前对成品油、乘用车、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对环境有害的物品、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等课征消费税的实际税率非常低,难以起到引导消费方向、节约消费、节约资源的作用。 首先就一次性筷子而言,对于一双价值两分钱的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力。5%的税率分配到一双价值两分钱的木筷上也不过一厘,这对于引导人们消费观念和环保节约意识的影响作用不大。其次,香烟、酒类、鞭炮类商品不仅具有“劣值性”,还会产生诸多社会负面效应,应使用高税率。最后,在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税率上,个别的调整和幅度值得重新考虑。 第四,消费税采用价内税的计税方式不太合理。国际上消费税一般采取价外税的方式,而我国在1994年确立消费税时,出于方便消费税与增值税交叉征收,减少社会震动和开征的各种阻力,适应当时人们的消费习惯等各方面考虑,采取了价内税的征收形式。在日常消费中,消费税金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中,最后由生产者代缴而不是由消费者直接缴纳。消费者在购买应税消费品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负担了多少税金,甚至误以为消费税金是由生产者负担的。这就降低了消费税的透明度,麻痹了消费者,减小了消费税调节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作用,与消费税的立法意图不相适应。 第五,征收环节存在瑕疵。我国现行的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除了金银首饰消费税在零售环节课税,其他消费税主要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不是在消费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多环节征收。消费税不能像增值税那样形成环环抵扣、环环监督的链条,不能形成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给偷、逃税以可乘之机。征收环节难以界定,厂商通常采取生产环节定低价、流通

四川省税收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省税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税收是我省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从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职工工职总额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税收与这五者的关系,为现行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对我省自1990年至2009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职工工职总额,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采取逐步回归,异方差检验等对模型进行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用最小二乘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等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税收收入,财政支出,职工工职总额,生产总值,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异方差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9年的31年间,我省生产总值增长到14151.28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省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省的税收收入2009年已增长到886.6725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8.858%。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我省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设定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全面反映四川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四川财政收入”

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生产总值(X1)”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X3)”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职工工职总额(X2)”作为员工工资水平代表,选择“进出口总额(X4)”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水平,选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X5)”作为居民消费的代表。另外,由于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比较多,在本文中我们就选取以上五个变量作为分析。设定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 +β5X5 +u 其中,Y—税收收入;X1—生产总值;X2—职工工职总额;X3—财政支出,X4—进出口总额,X5—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三、样本数据的选 本课题以《四川统计年鉴1990-2010》为资料来源,使用了1990-2009年四川的生产总值、职工工职总额、财政支出、进出口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等作为研究对象。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即缺乏系统科学的税制体系,更缺乏真正有效的税收调控措施。通过对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正确认识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出发,系统分析了税收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最终通过找到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对怎样构建系统科学的税收调控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引出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居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政府、大众共同关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税收作为国民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公平与正义。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分配差距不是由于市场本身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存在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种设计不完善,税收征管漏洞大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竭力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设计,加强税收征管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的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二、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其中,市场调节在收入分配领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将按照机会均等原则,根据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只要市场竞争公平,机会均等,这种按市场要素进行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一方面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严厉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有力的工具 税收作为各个国家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讲,首先,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作后盾,强制无偿征收的一种经济手段。即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刚性分配机制,通过它能够按照法定的税率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其次,税收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在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选择、税率选取上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设计安排,公平的调节全社会的各种分配关系,理所当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好的工具。最后,通过对税收作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居民在各个环节的收入分配和使用进行全面的调节,正是因为税收作用的范围广、力度大,所以说,税收在收入分配领域所起的调节作用是其他调控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 的实证分析 姓名:杨玉婷 班级:0331404 学号2014210992

目录 1. 引言 (2) 2.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 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3) 3. 建立模型 (4) 3.1. 变量 (4) 3.2. 数据 (4) 3.3. 描述性分析 (5) 3.3.1. 税收收入虽年份变化的关系图 (5) 3.3.2. 税收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图 (6) 3.3.3. 模型 (7) 4.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 (8) 4.1. 参数估计 (8) 4.2. 拟合优度检验 (9) 4.3. 显著性检验(t检验) (9) 4.4. 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 (9) 5. 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 (10) 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10) 5.1.1.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10) 5.1.2. 辅助回归法 (10) 5.1.3. 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 (11) 5.2.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 (14) 5.2.1. 图形法 (14) 5.2.2. White检验 (15) 5.2.3. 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异方差 (15) 5.3. 模型的自相关检验 (17) 5.3.1. 图形法检验自相关 (17) 5.3.2. 自相关DW检验 (18) 5.3.3. 自相关问题的修正 (19) 6. 结论和启示 (21) 6.1. 模型的最终形式 (21) 6.2. 启示 (21) 7. 参考文献 (23)

1.引言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基于税收分配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对税收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数据挖掘应用于税收预测中,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记录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Eviews软件,对税收收入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各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双对数预测方法较简单回归预测方法能更好地进行税收收入预测,从而更好地指导税收计划的完成,为科学地建立税收计划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并为税收计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文献综述 2.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如在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方面,有的文献表明,经济的发展会使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国家征集更多的收入来发展公

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因素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 ——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班级:金融4班 学号:1320 姓名:薛月强

摘要: 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93年至2012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三者均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思考 一、研究的目的及变量的选取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提高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大小,选择能反映我们税收变动情况的“各项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能影响税收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用X1表示)”、“财政支出(用X2表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用X3表示)”为解释变量。表1为由《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93—2012年的有关数据。 表1 税收收入模型的时间序列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为分析各项税收收入(Y)随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变动的数量的规律性,可以初步建立如下三元对数回归模型:lnY= β0+ β1 lnX1+ β2 lnX2 + β3 X3 + u i 确定参数估计值范围 由经济常识知,因为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的增加均会带动税收收入的增加,所以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与税收收入应为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可估计0<β1<1 ,0<β2<1, 0<β3<1。 二、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做lnY对lnX 1、lnX 2 、X 3 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2) 表 2 Dependent Variable: LN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4/26/14 Time: 17:32 Sample: 1993 2012 C LNX1 LNX2

税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税收对我国居民的影响 作者:王建鑫、樊涛、黄燕、尹叶芝、吴婉榕、陈晓旭、李树成、郭含 摘要 税收是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缴税,某些税收可能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还有部分税会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税收政策的变化不仅对国家有很深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纳税人也具有很深的影响,我们想要通过了解税收的收税原则以及效应机制来发现税收对我们居民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法治原则一、税收的定义与原则 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税收的原则 1.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要遵循公平原则,取消免税特权。要拓宽税源,提高税负,需要考虑按纳税能力征税。税收公平,特别是经济公平,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效率原则 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3.适度原则 税收适度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取之有度。即经济的承受能力。遵循适度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税收收入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和同步,并在此基础上,使宏观税收负担尽量从轻。 4.法治原则 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以法律为依据,依法治税。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 二、税收效应机制 税收收入效应 1.税收收入效应的概念 是指由于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的激励纳税人增加收入的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则是指政府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使纳税人放弃这种经济活动而代之以另外一种经济活动的效应。 2.税收收入效应的影响 国家课税减少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纳税人的相对所得,从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正负影响。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新决策,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一般认为,税收收入效应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样,都是

浅析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终审稿)

浅析税收对居民收入分 配的调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即缺乏系统科学的税制体系,更缺乏真正有效的税收调控措施。通过对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正确认识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出发,系统分析了税收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最终通过找到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对怎样构建系统科学的税收调控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引出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居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政府、大众共同关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税收作为国民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公平与正义。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分配差距不是由于市场本身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存在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种设计不完善,税收征管漏洞大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竭力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设计,加强税

收征管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的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二、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其中,市场调节在收入分配领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将按照机会均等原则,根据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只要市场竞争公平,机会均等,这种按市场要素进行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一方面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严厉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有力的工具 税收作为各个国家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讲,首先,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作后盾,强制无偿征收的一种经济手段。即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刚性分配机制,通过它能够按照法定的税率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其次,税收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在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选择、税率选取上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设计安排,公平的调节全社会的各种分配关系,理所当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好的工具。最后,通过对税收作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居民在各个环节的收入

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比例

各税收的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情况详解 中央独立税:消费税、关税、进口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社会保障税。 省级独立税:营业税。 县级独立税:物业税、车船使用税、遗产与赠与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 中央、省级、县级共享税具体税种和分成比例见表2。 经过以上调整,中央政府收入占税收总额的55%—60%左右,省级政府收入在22%左右,县级政府收入在20%左右。。 一、中央固定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 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1、增值税(除进口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 4、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归中央,其余部分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 6、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7、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其余6%和其他印花税归地方 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并没有全面推行较为彻底的分税制,全国呈现多样化特征。具体划分方式有:(1)按照企业的隶属确定税收归属。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企业所得税,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是按照这种方式确定其归属的。(2)按照纳税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或行业性质,划分收入归属。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营业税,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把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划作省级收入,而把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营业税作为地、市、县等层级地方政府的收入。(3)按照某种比例对某些税种进行分享。相当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把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等税基较小、税额不大的税种,在省级政府与其下的各个层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比例分享。(4)对于地方分享的增值税25%部分,部分省、市、自治区将其全部划归地、市、县级政府,部分地区则实行了某种形式的共享税划分方式。(5)部分省、市、自治区仍然沿用分成或包干的旧体制,把部分税种确定为调剂收入,根据其辖区内各个地区的贫富程度的差别,分别确定不同的分享比例或分享形式。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一、引言 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经济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四种形式,因此,财政收入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因此,本文认为财政收入主要受到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影响。 二、预设模型 令财政收入Y(亿元)为被解释变量,总税收收入X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2(亿元)、其他收入X3(亿元)、就业人口总数为X4(万人)为解释变量,据此建立回归模型。 二、数据收集 从《2010中国统计年鉴》得到1990--2009年每年的财政收入、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统计数据如下: 财政收入Y 总税收收入X1 国内生产总值X2 其他收入X3 就业人口总数X4 obs 1990 2937.1 2821.86 18667.8 299.53 64749 1991 3149.48 2990.17 21781.5 240.1 65491 1992 3483.37 3296.91 26923.5 265.15 66152 1993 4348.95 4255.3 35333.9 191.04 66808 1994 5218.1 5126.88 48197.9 280.18 67455 1995 6242.2 6038.04 60793.7 396.19 68065 1996 7407.99 6909.82 71176.6 724.66 68950 1997 8651.14 8234.04 78973 682.3 69820 1998 9875.95 9262.8 84402.3 833.3 70637 1999 11444.08 10682.58 89677.1 925.43 71394 2000 13395.23 12581.51 99214.6 944.98 72085 2001 16386.04 15301.38 109655.2 1218.1 73025 2002 18903.64 17636.45 120332.7 1328.74 73740 2003 21715.25 20017.31 135822.8 1691.93 74432 2004 26396.47 24165.68 159878.3 2148.32 75200 2005 31649.29 28778.54 184937.4 2707.83 75825 2006 38760.2 34804.35 216314.4 3683.85 76400 2007 51321.78 45621.97 265810.3 4457.96 76990 2008 61330.35 54223.79 314045.4 5552.46 77480 2009 68518.3 59521.59 340506.9 7215.72 77995 三、模型建立

税收考试题及其答案汇总

税收考试题及其答案汇总

税收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5)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6)税率:是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7)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8)税收原则:就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9)受益原则各人所承担的税负与其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0)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11)最小牺牲说(边际均等牺牲说):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税收行政效率即征税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中耗费成本最小。征收费用——直接的征税成本。 缴纳费用——奉行纳税费用 (13)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4)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15)税收职能: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自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6)税收调节职能:是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也称调节经济职能或经济职能。, (17)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等方面做出的反应, 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 (18)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 (19)替代效应:指税收的课征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选择的改变,即以一种经济行为代替另一种经济行为。 (2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同时等额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21)洛伦茨曲线: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一是税收(主要是属于“直接税”的若干税种);二是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主要是政府救济、扶贫、补贴、社会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等等)。 一税收 1、完善现有税收征管体系。一方面,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必须逐步确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保障、以其它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系,对个人收入实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除了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外,在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将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工作重点。 3、逐步完善财产税,调整收入分配存量。财产税就是包括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针对财产的税种。财产税是对社会财富存量的调节,是所得税的有益补充。 4、适时开征新税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诸如遗产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种在征收上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适当的时候开征新税种。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5、完善消费税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除对烟、酒、珠宝制品和小汽车等产品继续征税外,还应当对其他的高档商品征收相应的消费税。通过一种价格歧视的方式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6、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 7、调整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国地税完善的税制结构入手,降低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减轻低收入阶层的流转税负担,缩小贫富差距。 二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 1、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当调整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社会统筹,使之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包括各类企业的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家庭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农转非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教育关键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加其受教育机会,提高其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竞争力。从源头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机会把握能力和收入获取能力,从根本上体现社会公平。此外,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 4、增加对鼓励充分就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在目前总体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预算内外各种资金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合理增加再就业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