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议论文阅读训练

议论文知识:

定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议论文论证方式(区别于论证方法)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训练一:

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的什么报酬呢?”稻子自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的。

③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今天,宋庆龄同志又加了句名言:“爱的本质是给予。”这些是那么地震撼人心,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1.全文的论点是:

2.②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③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训练二: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本段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⑵⑶⑷⑸句分别从和角度运用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3、(7)(8)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

当堂检测: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 才能来自勤奋教案(1)浙教版

才能来自勤奋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2—5节,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句子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歇后后语:两勤加一懒——一不做二不休 大观园的闺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课文从列举了哪几个任务的事迹来说明才能来自勤奋, 2.爱迪生最后是怎样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这儿的天才指什么? 4.汗水指什么? 5.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来自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学师:请大家边细读课文第二段,读课文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事实的句子。也许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有新的发现。默读是要边读边勾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一起交流所划的句子,四人小组一起交流。 三、全班交流,精读细品 师:请各组代表发言,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预设: 他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草,然后又呕心沥血27年,才…… A、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 B、细细品味他说的句子,你们还能品味出什么新内容 C、指导朗读 但他毫不气馁,坚持刻苦攻读。后来……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

A、在介绍爱因斯坦时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B、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C、哪些同学有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A、请你用朗读告诉大家! B、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呢 C、从三为科学家的成长道路中你悟出了什么? D、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是啊,一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了科学巨人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的就是刻苦的钻研。 为了寻找可以做电灯灯丝的材料,他通宵达旦地工作,摘录了4万……1600多种……6000多种。 这个句子的教学抓住几个数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拓展A、说故事 1.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同学们能说说还有哪些吗? 2.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上深刻认识“才能来自勤奋”这个道理。 3.注重身边的人和事。 拓展B、写格言 1.教师引导:从众多成功的人士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天道酬勤,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真理呀,课文学到这儿,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此时此刻,你不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提炼成一句格言吗? 2.作者在最后也引用了爱迪生的话做结尾:——你想说什么呢?把他写在你的书上吧! 就让这些格言激励同学们进步,伴随着我们成长! 3.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格言。 4.齐读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附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10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小题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小题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2分) 小题5: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才能来自勤奋》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才能来自勤奋》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伤仲永》有感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伤仲永》有感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如果不是他们,“唐宋八大家”可能就变为了“唐宋九大家”。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有句话说的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仲永感到惋惜。 愚昧无知、惟利是图的方父,由于他的“不使学”,导致仲永天赋泯灭。随波逐流、整日“环谒于邑人”的仲永,由于“不受之人”,而断了自己的成材之路。 天才,一是努力不懈、刻苦勤学所得来;二是先天所得到的恩赐。而真正的天才是二者结合。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是呀,仲永这块

好玉,是难得的。可再好的玉不经过雕琢也会成为烂石,但换一块肯努力的烂石,有一日也会成为人们赞颂的美玉。 朋友,如果你是一块玉,定要尽情地“琢”,使之为“器”;若你是一块铁,也要不懈地“磨”,使之为“针” 。爱迪生就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有句话说得好:“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 第二篇: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来自勤奋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专家学者,他们成功的奥秘之一都是勤奋。 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气,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张广厚小学毕业升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而名落孙山。可他不气馁,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数学家,摘下了“张杨定理”的桂冠。还有没上过学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学苦练,克服了健康人也难以克服的困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还有我们周围的同学,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无不是勤奋的结果。 古往今来,许多誉满全球的伟人,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创造,无一不是滴滴汗水,步步脚印,靠着自己的勤奋钻研而得来的。 鲁迅之渊博,正是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知识的甘源。

余角和补角 优秀教案

80? 65? 46? 44? 25? 10?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练习(1):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170? 120? 100? 150? 80? 10? 30? 60? 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练习(2):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3)填空: ①7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②∠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重要提醒: ⅰ(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锐角∠α的余角是(90°—∠ α ) ∠α的补角是(180°—∠ α ) ⅱ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5.讲解例题: 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是( 180°-x °),余角是(90°-x °) 。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导读:名言警句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1、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 2、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3、志当存高远。 4、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7、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8、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9、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1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11、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12、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3、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6、有志者事竟成。 17、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18、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20、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2、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23、人的才能像挂钟一样,如果停止了摆动,就要落后了。 2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5、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26、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才能来自勤奋满分作文

才能来自勤奋满分作文 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勤奋学习才是获得才能的必经之路。 我们现在是一个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学习的好坏要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可以获得知识,有了知识才有才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学习 就非常勤奋刻苦。有一次,他去郊外游玩,之后便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 果从树上掉下来。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升?他带着这 个疑问回到家里潜心研究,后来他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之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并不是天才,是天才如 果不勤奋学习也不一定就能有伟大的成就,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自己通过学习、实践锻炼出来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要有像牛顿那样,遇到问题就要认真思考,也可以去问老师。不要把问题埋在 心里,不思考也不请教别人。另外,勤奋是最主要的一部分,不勤奋哪来的成功?郭沫若 曾经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优秀的科学家安培也是这样。安培在科学研 究上非常专心。有一天,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突然抬头看见前面有一块“黑板”, 立即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中思考的问题写下,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 动了,安培也跟着前移,并且继续计算着,渐渐地“黑板”移动更快了,他也跟着跑了起来。当他实在跑不动而停下来时,发现这不是黑板,而是马车的后背,他望着车背上的数 学公式渐渐远去,懊丧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由于他刻苦专心致志的 学习,他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这个事例同样可见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不勤奋学 习便不会有什么才能,只有勤奋学习才会有辉煌的成就。只有勤奋学习才是硬道理,才可 以获得才能。 古今中外的人都因为勤奋学习而获得辉煌的成就。而我们现在也要学习他们勤奋刻苦 的精神,好好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只能来自勤奋学习。 扩展阅读:关于勤奋学习的句子 1、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6、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7、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训练及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训练及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

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知识点春浙教版语文六上《才能来自勤奋》word教案3-总结

才能来自勤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力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积累爱迪生的名言。 2.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 3.改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改编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了解一些勤学成才的事例 板书预设: 6 才能来自勤奋 爱因斯坦毫不气馁 爱迪生挑灯夜读举世瞩目通宵达旦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 李时珍跋山涉水享誉中外 呕心沥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我们的教室里张贴着一幅对联--学生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勤奋 2.再出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提问: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揭题:才能来自勤奋)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具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观点)。 二、初读课文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才能来自勤奋"? 1. 速读课文,找出事例,并分段。 2. 交流,板书: 爱因斯坦爱迪生李时珍 3.检查词语 毫不气馁 挑灯夜读举世瞩目 通宵达旦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 跋山涉水享誉中外 呕心沥血 三、速读理解课文 1.抽象人物形象 (1) "毫不气馁、挑灯夜读"这两个词说的是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是毫不气馁、挑灯夜读的爱因斯坦。(指名说,一起说) (2) "通宵达旦、刻苦钻研" 这两个词说的是谁?那我们可以说? (3)"跋山涉水、呕心沥血"说的是李时珍?那我们可以说? 师:黑板上有两个词用在三个人身上都合适,你们发现了没有?(用上坚持不懈、举世瞩目两个词说一说)(他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他们的呢? 2.走进具象的人物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1)谁来读写爱因斯坦的句子。(指名读)用上"虽然……但是……最终……"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用上"虽然……但是……最终……"概括地说说爱因斯坦。(可以多指几名学生说) 师:说得非常清楚,作者正是这样介绍爱因斯坦的,先写他小时候并不聪明,再写他怎样勤奋学习,最后写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写爱迪生的句子。用上"虽然……但是……终于……"概括地说说爱迪生。(指名说,说给同桌听听)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 性质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使学生能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4.3角》这一节中的第三节,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识图能力较差,基于以上原因,为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为下一节性质作铺垫,特制定此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动脑想,勤钻研,主动地学习,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w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提出问题:图中∠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 2、引出课题并板书:余角与补角 (一)、探究互余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1+∠2=90° 2、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二)、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3+∠4=180°。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议论文阅读训练 议论文知识: 定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议论文论证方式(区别于论证方法)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训练一: 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的什么报酬呢?”稻子自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的。 ③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今天,宋庆龄同志又加了句名言:“爱的本质是给予。”这些是那么地震撼人心,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1.全文的论点是: 2.②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③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训练二: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本段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角和补角》

《余角、补角》 教案 情感目标:在共同活动中培养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 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2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展示学习网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 设置情境,引出新知: 如果将斜塔看成一条OA ,在正午太阳直射地面时标记塔顶的影子B ,画出直线OB ,测出了∠AOB =85° (1)斜塔OA 倾斜了多少度? (2)斜塔OA 与OB 所成的另外一个角是多少度? 引出概念,并指出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指出余角和补角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风景、建筑】 【观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活动2】 1、 下列各角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2判断题:(1)若, ∠1+∠2+∠3=180°则,∠1,∠2,∠3互为补角,(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在探索中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特定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1、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在观察、猜想、说明过程中体会数学思考过程的层次性和表述的严谨性; 2、通过两角度数的特殊值确定两角的关系; 3、几何中数与形的特殊对应关系. 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形成数学思想,渗透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170?150?120?100?80?60? 30?10?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只有勤奋的学习才会有才能的积累。下面为你分享的是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1)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3)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4)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5)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6)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7)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8)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0)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11)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2)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

的无知。;;笛卡儿 13)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4)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5)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精选1)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7) 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 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10)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11)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12)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 2、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3、志当存高远。 4、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7、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8、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9、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1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11、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12、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3、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6、有志者事竟成。 17、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18、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20、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2、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23、人的才能像挂钟一样,如果停止了摆动,就要落后了。 2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25、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26、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27、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28、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答案参考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答案参考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 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 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 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 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 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 捧 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 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 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 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 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 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 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 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 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 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 万页资料, 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 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 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 都能 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 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 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巴尔扎 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 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 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 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 马克思是我们的光 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 . 文 章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文 章 运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 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余角和补角练习题大全及答案

余角与补角练习题及答案 A卷: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OC与∠COE互为余角 B.∠BOD与∠COE互为余角 C.∠COE与∠BOE互为补角 D.∠AOC与∠BOD是对顶角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图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锐角一定等于它的余角 B.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C.锐角不小于它的补角 D.直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图2所示,AO⊥OC,BO⊥D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2 B.∠2=∠3 C.∠1=∠3 D.∠1=∠2=∠3 图2 图3 图4 图5 二、填空题 5.已知∠1与∠2互余,且∠1=35°,则∠2的补角的度数为. 6.如图3所示,直线a⊥b,垂足为O,L是过点O的直线,∠1=40°,则∠2=. 7.如图4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若∠COB=?135?,?则∠MOD=. 8.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对对顶角. 9.如图5所示,AB⊥CD于点C,CE⊥CF,则图中共有对互余的角.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90°,若∠COE=55°,?求∠BOD的度数.

11.如图所示,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AOC=?120?°. 求∠BOD ,∠AOE 的度数. B 卷:提高题 一、七彩题 1.(一题多解题)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AOF=3∠FOB , ∠AOC=90°,求∠EOC 的度数. 二、知识交叉题 2.(科内交叉题)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 3.(科外交叉题)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1=42°,∠2=?28?°,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C O E D B A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训练及答案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2、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答对两种得1分,答对三种得2分)。 4、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从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