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教育功能的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

第三章教育功能的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

第三章教育功能的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
第三章教育功能的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

第三章教育的功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 )

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

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

A.社会性B.超前性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

4 以下不属于教育的政治正向功能的是(D )

A、培养合格公民

B、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C、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D、使被统治者安于现状

5、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6、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B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7、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B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形功能

D、隐形功能

8、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C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9、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1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C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 B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13、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4、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D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15、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A )

A、学校教育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社会研究

1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D )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7、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9、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理论的是( 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20、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B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A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24、( A )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

B、传播外来文化

C、整合、控制文化

D、创造新文化

25、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D )

A、校训、校风

B、校歌

C、办学宗旨

D、国家课程

26、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2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8、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2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到中学可逐渐增加抽象讲解的成分,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0、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D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31、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34、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35、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36、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3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9、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40、“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4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4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43、“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

A、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B、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制约教育的结构

D、制约教育的内容

E、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AC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改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28、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ABD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E、班级文化

26、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ABCDE )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行为习惯体系

D、价值规范体系

E、信仰宗教体系

三、判断题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

2、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错)

3、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

4、社会生产力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错)

5、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任何影响。(错)

6、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则教育就越进步。(错)

7、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不受生产力的制约。(错)

8、工业革命以后,大面积的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对)

9、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关。(错)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填空题精选100题及答案_

教育学填空题精选100题及答案 填空题: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 、_社会教育_ 和_学校教育_。《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学校名称。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 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六艺。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四书。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

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解(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C 考点分析:凯洛夫的《教育学》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参考答案:A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它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人们通过教育实践,把年幼无知的儿童培养成为能够担负一定社会职责的成人。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参考答案:B 考点分析: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D 考点分析:可塑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随着环境、教育和人类实践活动的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09-02-20 14:23:17) 标签:教育目的受教育者学制赫尔 巴特美国杂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社会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 本职能 骆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科学研究是基石。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

2010年04月自考00429《教育学(一)》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考试学习软件商城(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9770125.html, )出品
自考笔记、真题及答案、题库软件、录音课件!
全国 2010 年 4 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4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B ) 绪论-9 A.《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C.《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绪论-16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狄尔泰 3.我国唐朝官学体系中的“二馆六学”,其突出的教育特征是( D )1-51 A.宗教性 C.普及性 B.生产性 D.等级性
4.我国首次颁布“六三三”学制是在( D )2-71 A.1902 年 C.1911 年 B.1903 年 D.1922 年
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 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这一观点属于( A )3-109 A.环境决定论 C.主体论 B.遗传决定论
D.辐和论
6.我国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是( A )4-141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任用制度 C.教师培训制度 D.教师考核制度 7.“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种观点 属于( B )5-160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8.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这表明了体育具有( D )6-203 A.社会功能 B.娱乐功能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真题软件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9770125.html,)搜集整理二次制作!
自 考 备 考 三 件 宝 : 自 考 笔 记 、 真 题 及 答 案 、 录 音 课 件 !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特点(P69、P76)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过程,其实质是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答:(1)基本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知识传授功能是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基础,因而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又能够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传授又是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互相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B.技能形成功能:形成技能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统一的,技能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技能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渐达到熟练程度。熟练的标志就是可以高度自动化的特定活动,技能的形成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可靠保障,是积极有效的参加社会实践并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先决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熟练技能后,才能更经济、高效率的学习新知识和运用已学到的知识。C.智能培养功能:智能培养是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统一过程中进行的,三者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要培养学生的智能,不仅要强调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而且要考虑怎样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一般认为学生从探索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在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智能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学生是未成年的少年儿童,知识和经验有限D.个性发展功能: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智能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胜利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智能结构,成为个性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取决于另外几方面的因素,即思想、品德、价值、体系、情感、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健美也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特点:①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但思想政治课直接地发挥德育功能的,其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反复性与曲折性相结合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具有反复性与曲折性的特点的原因:A.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B.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特点决定的。③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刻性和社会影响的管繁星相结合的过程;在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死刑政治学科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和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受到学校、教廷和社会的广泛影响,这些影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④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双重能力的过程;所谓双重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只有正确分析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教育,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再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 C )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D.选择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8.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C )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论 C.教育学 D.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0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学法是:( A ) A .产婆术 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 B ) A.影响个体功能 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 D.影响政治功能 欢迎下载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广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二)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3.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有神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体现神和上帝的意志,顺从于天。是错误的观点。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各人种教育的演化》。也是错误的观点。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是不科学的。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因为: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②、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C 】 A. 教师 B.学习者 C. 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B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C 】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C.因材施教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5.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A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A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参观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 9. 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B 】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A.成长记录袋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调查法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C 】 《大教学论》B.《教育学讲授纲要》 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 教育理论 B.教育媒介 C.教学内容 D. 教育目的 14. 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15.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17. 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 职业教育 D. 普通教育 18. 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 A 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参观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是()。 A.洛克 B.杜威 C.卢梭 D.康德 2.“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A.德育的途径 B.德育方法 C.德育的结构 D.德育的内容 3.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6.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7.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8.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亲密 9.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0.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高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12.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3.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结构化策略属于()。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5.人们常说“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 A.评价活动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及答案【2017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