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军长征》习题

《红军长征》习题

第14课红军长征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敌人的力量强大 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

C.远离基地,缺少后援 D.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 ) A.贵州 B.广西 C.云南 D.江西

3.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 (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抢渡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4.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行军路线正确的顺序是 ( ) A.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抢渡大渡河?

C.四渡赤水河——抢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

D.抢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5.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 ( ) A.毛泽东同朱德的军队会师范 B.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二、问答题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综合运用

一、图说历史

请回答:

①长征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图中哪两个地方?

②根据图中所示说出红军先后经过的主要江河(说出四条即可)

二、材料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歌是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所作?

2.诗的后半部涉及到课文中的哪些事?

3.在诗句中描写的哪件事之后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

5.这首诗反映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拓展与探究

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们正在准备进行一次《重走长征路》的模拟导游活动。请你协助该班同学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收集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你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等。

(2)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资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

(3)请你预备一则导游词,介绍一个与长征有关的重要战役、会议、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

(4)准备一幅地图,在图上标出红军长征所经过的省份、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几处山脉、江河及重要地点。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一、选择1.D 2.A 3.B 4.A 5.C

二、简答:答:遵义会议在革命紧要关头,批评了博古等人的军事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所以,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综合运用[来

一、图说历史①瑞金会宁②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二、材料解析

1.毛泽东、红军长征;

2.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雪山 3巧渡金沙江;

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5.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拓展与探究:

(1)收集资料的途径:上网查阅、查阅历史书籍、观看有关长征的影视片、走访老红军等(2)图片展示、播放音像资料、文字展示等(3)提示:可以介绍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战役、飞夺泸定桥等,也可介绍毛泽东、董必武等历史人物。(4)提示:参考课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一、教学分析 按课标精神,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诵读”,提倡教师的指导应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上。只有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具体体验,学生才可能得到一种整体的语感把握,从而选择恰当的读法表现出来。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 ●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篇文章是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办法去亲身体会,更有些学生不能想像长征时的情景,因此我选择了用视频的方法去导入,让学生看一段关于长征时期的片段,使他们直观地去感受这长征带来的冲激。这样有利于下面的让学生体会课文。 (二)导学 1、品读课文,在读中加强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建议”的“阅读”部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种精神,我在这一课中花很多时间在学生的朗诵上,从读中体会到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采用各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小学教学设计网 读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比较无聊的事,更不用说要他们花很多时间来读,来体会。因此需要设计多种方式去让学生诵读。我还是用老办法,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整体把握语感,选择恰当的读法。诵读需要强调的是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内心体验,而不是读得轻重缓急的表面形式。我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接力读,读的次数虽多,但却不让学生感到乏味,我引导学生品诗始终结合着诵读进行,把学生从赏析古诗得到的感受理解通过朗读得以融化整合,保存下来,在头脑中积淀起丰富而鲜活的语言模块,积淀起一种深刻而强烈的语感图式。 3、对比学习,增加理解。 这一课是通过写长征的艰难来突出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因此我采取了对比的方法。每一联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先写长征的难,我同时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这长征的难,再让学生转变思想,让他们知道,红军战士在面对这些艰苦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 3、视频观赏,升华感情。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十送红军》 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红军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 由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1.出示材料: 材料一: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 材料三: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围剿”。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 2.第五次反“围剿”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失败原因有:主观上,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战略战术;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出示“相关史事” 教师总结: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掌握长征开始的原因、时间、出发地点、人数 3.结合地图掌握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

完整版三相异步电动机复习练习题

三相异步电动机复习练习题 基本概念: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理解转差率的概念;理解机械特性及铭牌 数据的含义,正确 理解额定转矩、最大转矩和起动转矩,以及过载系数和启动能力;掌握三相异步电动 机起动和反转的方法。 分析依据和方法: 掌握转速、转差率和同步转速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同步转速与磁极对数和电源频 率之间的关系;掌 握转矩的计算公式;会利用机械特性曲线作简单的定性分析;掌握额定转矩、最大转 矩和起动转矩以及额定电流和起动电流的计算;能判断电动机能否起动;掌握降压起动时,起动转矩和 起动电流的计算。 转矩与转速的关系 T 9.55P2 n 一、填空题: 1 ?电动机是将 能转换为 能的设备。(电、机械) 2 ?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有 和 两部分组成。(定子、转子)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铁心是用薄的硅钢片叠装而成,它是定子的 路部分,其 内表面冲有槽孔,用来嵌放 __________ 。(磁、定子绕组)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绕组是定子的 _________ 部分,空间位置相差120°/ P 。(电 路)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有 __________ 式和 _______ 式两种形式。(鼠笼、绕线)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绕组通以 ________ ,则会产生 _______ 。(三相交流电流、旋 转磁场) 7 .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转速称为 _ 转速,它与电源频率和 磁极对数 有关。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转向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运行中若旋转磁场的转向改 变了,转子的转向 。(电源的相序、随之改变) 9. 一台三相四极异步电动机,如果电源的频率 f 1 =50Hz ,则定子旋转磁场每秒在空间转 过25 转。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取决于 、 和一电源频率f 。(磁场极对数P 、 转差率S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有 、 和一转子回路串 基本公式:转速、转差率和同步转速三者之间关系 s n o n 同步转速与磁极对数和电源频率之间的关系 n o 60 f i 过载系数 T max ,起动能力 罟,效率 P 1 Y- △降压起动 T st Y 1T 丨 3 I st st Y st 自耦降压起动 T st (Ur )2T st , I U i st U^ I st U i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范文《七律长征》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范文《七律长征》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 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 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 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进行教学。 1、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 2、师生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 正音——律(lu)磅礴(pangbo)崖(ya)岷(min) 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 (4)师生互动 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 完成。 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3、反馈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一,从而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 4、归纳总结

红军长征优秀教案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红军长征》。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长征》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红军长征》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此召开了。 (2)发展过程: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4年党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内部分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过渡: 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4)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的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作业布置】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3.长征红军什么时候跳出敌人包围? 4.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部分习题及答案

5.1 有一台四极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的频率为50H Z ,满载时电动机的转差率为0.02求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转子转速和转子电流频率。 n 0=60f/p S=(n -n)/ n =60*50/2 0.02=(1500-n)/1500 =1500r/min n=1470r/min 电动机的同步转速1500r/min.转子转速1470 r/min, 转子电流频率.f 2=Sf 1 =0.02*50=1 H Z 5.2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三相电源的三根引线中的两根对调,此电动机是否会反转?为什么? 如果将定子绕组接至电源的三相导线中的任意两根线对调,例如将B,C 两根线对调,即使B相遇C相绕组中电流的相位对调,此时A相绕组内的电流导前于C相绕组的电流2π/3因此旋转方向也将变为A-C-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未对调的旋转方向相反. 5.3 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n N =1470r/min,电源频率为50H Z 。设在额定负载 下运行,试求: ①定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1500 r/min ②定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30 r/min ③转子旋转磁场对转子的转速; 30 r/min ④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的转速; 1500 r/min ⑤转子旋转磁场对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 0 r/min 5.4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增加时,为什么定子电流会随转子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因为负载增加n 减小,转子与旋转磁场间的相对转速( n0-n)增加,转子导体被磁感线切割的速度提高,于是转子的感应电动势增加,转子电流特增加,.定子的感应电动使因为转子的电流增加而变大,所以定子的电流也随之提高. 5.5 三相异步电动机带动一定的负载运行时,若电源电压降低了,此时电动机的转矩、电流及转速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若电源电压降低, 电动机的转矩减小, 电流也减小. 转速不变. 5.6 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技术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①线电压为380V 时,三相定子绕组应如何接法? ②求n 0,p,S N ,T N ,T st ,T max 和I st ; ③额定负载时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多少? ① 线电压为380V 时,三相定子绕组应为Y 型接法. ② T N =9.55P N /n N =9.55*3000/960=29.8Nm Tst/ T N =2 Tst=2*29.8=59.6 Nm T max / T N =2.0 T max =59.6 Nm I st /I N =6.5 I st =46.8A 一般n N =(0.94-0.98)n 0 n 0=n N /0.96=1000 r/min SN= (n 0-n N )/ n 0=(1000-960)/1000=0.04 P=60f/ n 0=60*50/1000=3 ③ η=P N /P 输入 P 输入=3/0.83=3.61 5.7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在运行时,转子突然被卡住,这时电动机的电流会如何变化?对电动机有何影响? 电动机的电流会迅速增加,如果时间稍长电机有可能会烧毁.

(完整版)三相异步电动机练习题及答案.doc

1 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分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分为(三相电动机)(单相电动机) 2电动机主要部件是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端盖、轴承、风扇等 部件。定子铁心:由内周有槽的(硅钢片)叠成三相绕组,机座:铸钢或铸铁。 3根据转子绕组结构的不同分为:(笼型转子转子)铁心槽内嵌有铸铝导条,(绕线型转子)转子铁心槽内嵌有三相绕组。 4笼型电机特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工作可靠;(不能人为)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绕线 式转子电机特点结构复杂、价格较贵、维护工作量大;转子(外加电阻可人为改变)电动 机的机械特性。 5分析可知:三相电流产生的合成磁场是一(旋转的磁场),即:一个电流周期,旋转磁场在空 间转过(360°)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取决于(三相电流的相序),任意调换两根电源进线则旋 转磁场(反转)。 6若定子每相绕组由两个线圈(串联),绕组的始端之间互差(60°),将形成(两对)磁 极的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与(三相绕组的排列)有关。旋转磁场的转速取决于磁 场的(极对数)。 p=1 时 (n0=60f 1)。旋转磁场转速n0 与(频率f1)和(极对数p)有关。 7 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和电动机转子转速之差与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之比称为(转差率S)异步电动机运行中S=( 1--9)%。 8 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额定转速 n=1460 r/min ,电源频率 f1=50 Hz 。试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 下的转差率。 解:根据异步电动机转子转速与旋转磁场同步转速的关系可知:n0=1500 r/min ,即 s n0 n 100% 1500 1460 100% 2.7% n0 1500 9 定子感应电势频率 f 1 不等于转子感应电势频率 f 2。 10 电磁转矩公式 sR2 U 12 T K ) 2 R2 (sX 20 2 2 由公式可知 :1. T 与定子每相绕组电压 U 成(正比)。 U 1 ↓则 T↓ 。 2.当电源电压 U1 一定时, T 是 s 的函数 , 3. R2 的大小对T 有影响。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外接电阻来改变(转子电阻R2 ),从而改变转距。 11 三个重要转矩:(1) ( 额定转矩 TN) 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转矩(2) (最大转矩Tmax) 电机带动最大负载的能力,(3) ( 起动转矩Tst)电动机起动时的转矩。 12 如某普通机床的主轴电机(Y132M-4 型 ) 的额定功率为7.5kw, 额定转速为1440r/min, 则额定转矩为(T P N 9550 7 . 5 N . m )。 N 9550 49 . 7 n N 1440 13 转子轴上机械负载转矩T2 不能(大于 Tmax ),否则将造成堵转(停车 )。 过载系数 (能T m ax 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过载系数为 1.8 ~ 2.2 T N 力 ) 14 K st T st 启动条件( Tst>TL )否则电动机不能启动,正常工作条 起动能力 T N 件:所带负载的转矩应为(TL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导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预习导读,7分钟左右) 1. 填一填。 (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2.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检查 (二) 小组合作学习(18分钟左右) 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 3、长征进程: (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2)初期的严峻形势: (损兵折将,进退两难) (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① ② ③ 意义:① ② ③ (4)胜利前进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

(5)重大意义:① ② ③ 4、感悟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内涵 (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 (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学习整合(教师总结,8分钟左右) (四)课堂训练评价(6分钟左右)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军事行动的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3.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 B. 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度大渡河 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 A.遵义会使 B.大渡河会师 C.陕北会师 D.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5.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01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小燕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下面是她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其中有错的是() A.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 B.在遵义我们参观了八七会议会址 C.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去了,今天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D.终于到达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再次会师,大家欢呼雀跃 (五)课外拓展练习 学生讨论学习完本课后的体会?你从中能领会到什么精神?

统编版部编本七律·长征 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八十多年,但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学习这首诗,能让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崖、渡”3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质疑问难法、合作交流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初读诗歌。 因为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的了解不是很深。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增进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认识十分有必要,而且这与课标中查找运用资料的要求是相符的。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看过的国庆阅兵式,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顺势向学生介绍: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其中就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对长征的了解、对七言律诗特点的了解,同时提出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这一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既分享收获的喜悦,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以便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意。 让学生朗读全诗,想想全诗共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想一想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4课红军长征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能力培养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培养学生展示自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红军的长征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能够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突破方法:1、对于遵义会议,指导学生从会议的背景引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加强记忆,掌握会议的内容、意义,教师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2、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通过课件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参与“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要求学生记住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来掌握又一重点。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突破方法:对分析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从在遵义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议和通过比较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来认识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12课 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 目标呈现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2、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 3、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意义。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数字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问题的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2、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3、三大主力会师:年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1、P70页辅栏“想想”: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P71页辅栏“议议”: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75页“学习测评”第3题: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P74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和长征经过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地点以及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地点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 达标检测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七律 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七律长征》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在本单元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五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自学生字词,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查阅资料,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等方法学习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等,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教学目标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新课标”对5、6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礴、丸、岷”等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二、教法与学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过程 基于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了解,本课设计分五个环节: 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激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情境。 【设计意图:“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通过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激发学习兴趣,营造阅读期待。】 (二)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诵全诗,读准字音,读熟诗句,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在学习生字“崖”时,我通过课件出示“字源解说”(厓,篆文(厂,石崖)(圭,高耸的岩壁),造字本义:耸立岩壁之上的悬崖。当“厓”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山”另造“崖”代替,强调“崖”的山体特征。),使学生对崖字的字形和字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我再出示“涯”,让学生组词,体会两个字形字义的不同。最后,我指导学生写“崖”字,在教会学生使用首尾定位法掌握结构同时,渗透写字如同做人,一定要认认真真,正正当当的思想教育。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后,我再放手让学生读通、读顺诗句,理解词语,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领略本诗的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17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 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 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说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2.搜集材料和展讲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统编版新版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会写“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诗歌注释,理解诗意。 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年十月一日,我们都会庆贺祖国母亲的生日,那雄壮的三军仪仗、庞大的群众游行、绚丽的烟火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回荡,让我们热血沸腾。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其中就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 二、简介长征,了解背景。 1.关于长征,你知道多少?(出示资料袋)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过渡语: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板书) 3.释诗题:七律是什么意思? (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是一种体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让学生去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三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谈谈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再利用相关影片和图片,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 在研读诗句,体会情感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下面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设计: (第一步)熏陶导入,交流资料 这篇文章是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没办法真实地体会到长征时艰险的情景,因此我选择了用视频的方法去导入,让学生看一段关于长征时期的影片,使他们直观地去感受这长征带来的冲激。这样有利于下面的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 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4、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有三部分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和“红军胜利会师”,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需要授课的内容较多,但是教材过程又过于简单,所以,在课上有必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 四、教学重点: 1、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 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感悟长征精神。 五、教学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强渡大渡河》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同时依次出示图片,了解长征经过,体会长征精神) (二)新课探究 第一篇章:长征的原因(探索长征之源) 出示三则材料:通过材料一起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