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新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融合新闻的现状与发展

论新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融合新闻的现状与发展

“论新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融合新闻的现状与发展”

以网络媒体为例

摘要: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至今,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停革变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模式,传统的媒介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模糊。传统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灵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同新媒体进行交流和合作,新媒体则向传统媒体吸取经验,走自己时代特色的道路。这样就导致不同的媒体之间取长补短,走上了融合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融合新闻;传播方式;媒体融合

引言:媒介融合在全球逐渐形成大潮流,“融合新闻”应运而生。“融合新闻”的概念首次出现于美国的论坛公司以及媒介综合集团,它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共的发展背景之下的必然产物。

一.融合新闻的产生及定义

(一)融合新闻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成熟,俨然我们已经处身以一个科技数字成熟的时代。各种媒体紧跟互联网的步伐,纷纷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的传媒环境为新媒体的出现和创新提供了自由的孔空间,传媒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具有快捷、灵活的优势;而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在处理信息方面拥有成熟的经验。因此,在数字化的传媒环境中,有必要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事实上,这种融合已经发展成一种常态。各种媒体依据自身特点,各取所长,互补其短。不同媒体的传播功能得到了融合,融合新闻成了新闻报道的核心理念。因此,只有在媒介融合的大背

景下,才能产生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是在新闻生产的规模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如今,网络的支配作用占主导地位,在网络环境中,产品可以得到共享,从而降低了交易的费用。媒介的融合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是媒体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融合起多种媒介形态的大型传媒集团可以打造统一的、能够服务于各种媒体的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信息平台。这种资源的共享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而且,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大型传媒集团对旗下各种媒介安排合理的分工合作。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往往承担不同的信息采集和发布任务。另外,网络经济具有产品的兼容性的特点,媒介融合是在物理兼容性、通信兼容性、习惯兼容性这三种兼容性的基础上实现的。”融合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是源自这一特性。

(二)融合新闻的定义

“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是指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手机等不同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这些不同的媒体在同一信息操作平台上面进行协调,先整体统一策划,然后根据各个媒体不同的特点找准受众,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

融合新闻在多方面体现了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超越。一方面,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新闻信息单一视角的简单呈现,而融合新闻理念打造的是对新闻信息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而且,各种媒介的特色为大众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新闻传播服务。另一方面,在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中,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新闻信息;而在融合新闻中,公众可以利用互联网络等媒体工具参与到新闻的传播过程之中,也就是说,融合新闻打造的是一种互动性的新闻传播方式。

二.融合新闻的现状、类型以及特点

(一)融合新闻的发展现状

1.现行媒介管理制度阻碍了媒介的融合和融合新闻的发展进程

融合新闻理念在改造经营模式的同时也改造了采集和发布新闻的流程。在传

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中,不同的媒介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各种媒介都拥有适合自己特点的独特的新闻采集、编辑和发布流程。比如报纸仅需采集图片信息,然后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发布;而电视则要对新闻素材进行视频加工,从而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融合新闻将各种媒介的信息采集任务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信息采集过程必须能够满足多种媒体对信息的要求。这就需要打破各种媒介之间现有的各自为政、互相隔阂的现象,在管理层面整合各种媒介的运作,从而统一安排各种媒介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流程,以真正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2.政策法规灵活度不高,影响媒介融合发展

早在1998年,我国就提出了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概念,然而三网融合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理念存在,并未付诸实践。在早期,其原因在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落后,而后来,政策方面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凸显。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第82号文件中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这种政策上的严格限制直接扼杀了三网融合的可能性,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三网管理体制也必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然而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三网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国家也开始有意识的放宽对媒介融合的管制。“十五规划”开始鼓励和推进三网融合,但这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当是政策更进一步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媒介的融合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空间。

3.在融合新闻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新闻人才

融合新闻将各种新闻媒介整合在一起,并且统一进行服务于各种媒介的信息采集。这就意味着只有熟悉各种媒介新闻信息要求的全能型记者才能完成融合新闻的采编任务。这种跨媒介的传媒人才是融合新闻生产活动能够正常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和核心要素。然而,当前国内外都十分缺乏这种跨媒介的全能型人才。因此,融合新闻环境中的大型传媒公司要高度重视与融合新闻业务开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培养跨媒介的管理人员,也要培养跨媒介的全能记者。(二)融合新闻的类型

随着对融合新闻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都对融合新闻的内容进行了划分,有的是进行横向比较,有的则是进行纵向比较,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融合新闻的类型。

1.报道内容的融合

相同的新闻信息内容,在不同形态的媒介媒体中传播利用,但因为数字平台的出现,使得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跨媒体和跨平台的使用,这些融合的内容存在于报纸、网络、电视等不同媒介当中。因为不同媒介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这就成就了不同特色,拥有各自核心技术的媒介发展平台。但是彼此都是独立存在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将所有的传播技术以网络为节点迅速的融合在一起。传统的报纸编辑、排版,基本上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而后出版社通过讲纸质新闻内容转化成网络新闻形式,在网络新闻上传播,实现新闻的再次传播。像这样转换媒体平台将同一新闻内容的传播是渗透各个新闻传播领域。可以说,数字技术的出现,让独立的媒介形态在同一个平台上发挥优势的同时,也为其他方式的媒介融合提供了可能。

融合新闻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在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和奥运会等大型直播节目的报道过程中体现的最为充分。比如2012年7月的伦敦奥运会期间,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对奥运会做了大篇幅、全方位、个性化、互动性的新闻报道,使得不同类型的观众在同一时间聚焦于奥运会,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体验奥运会。通过媒介内容的融合,让这一盛会在新闻报道和视觉呈现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典范。

2.“自媒体”与“微内容”的融合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拥有社会传播的特权,大众是新闻的第一见证人,却并不具有采访报道的权力。在传播设备普及度低的情况下,大众也不具备新闻传播的能力。但是随着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和互联网的出现,普通公众也能成为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在微博刚开始在大众受用的时候,2010 年 8 月 8 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微博在灾区的报道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道路不通、通讯中断,传统媒体一时无法进入灾区了解灾情。这时,一名正

在舟曲度假的网友“Kane”(真名王凯),在微博上率先向外界报道了舟曲灾区的情况。从8日到17日的九天之中,他用老式相机拍摄灾区的图片,利用微博平台向外界展示灾区的真实面貌。他前后共发的300多条微博,在特定时间内成为外界了解舟曲灾情的唯一渠道。因此,他也被称为“报道灾情第一人”。他用微博这种简单凝练的媒介形式传递出丰富的灾情信息。他对灾情的文字介绍十分简洁,而且虽然近乎白描,但配以震撼人心的照片就直观的呈现了舟曲的受灾程度。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在微博上还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以及泥石流背后的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这种超越灾情报道本身的传播内容,塑造了新时代依托自媒体的话语精英。

3.“微内容”融入“电视新闻”

自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内容”。“微内容”融入电视新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为电视新闻提供信息源和新闻线索;二是为电视新闻和受众二者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前一种途径在“舟曲泥石流灾害”的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一段时间内,“Kane”的微博甚至成为电视新闻的唯一信息来源和新闻线索。具备摄录功能的便携式设备,比如手机,的全民普及为“微内容”充当电视新闻的信息源和新闻线索提供了条件。这样,生活当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往往首先被现场观众以手机等设备采集。电视新闻中的音频、视频和图像信息很多都源自“微内容”。

在当前的传媒环境当中,电视新闻越来越注重利用新媒体同受众进行对话交流。多数电视节目都会开设官方网站、QQ、官方微博等,欢迎网友及时留言并承诺及时回复网友的留言。有些电视新闻节目在播放的过程当中,常常安排特定的人员专门负责与电视观众的互动,观众通过网络、手机的终端即时发表对某一新闻的看法,观众的反馈甚至会在新闻节目的播放过程中得以呈现。为了鼓励观众的互动,电视新闻节目还往往设立抽奖环节。

(三)融合新闻的特点

1. 新闻业务整合化

传统的新闻模式是各种媒体彼此隔阂、各自为政的模式,而融合新闻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从而实现对各种媒体的有效整合。各种媒体对同一新闻信息的采

集、编辑、报道工作都遵循同一的规划。统一的规划意味着在所有环节中基于不同媒体各自特点的合理分工。

以坦帕新闻中心每天新闻业务工作流程为例:该新闻中心下的各家媒体拥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但同时又设置“多媒体新闻总编辑”来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各媒体的新闻采访活动。总之,融合新闻要求媒体将所拥有的媒介整合在一起,依靠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提高新闻业务流程的效率与通畅性。

2. 新闻载体数字化

各种媒体的边界逐渐消失在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过程之中。各种信息的传播终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至于数字信息具体来自是电视台、广播台还是报社,对于受众来说意义不大。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报道几乎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在手机终端或网络终端呈现,因此,这一形式的新闻传播离不开网络服务商和电信服务商的加盟。所以媒介融合的结果,就是人们可以自由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手机、PDA,ipod,电子报、电子杂志等众多媒介中任选一样或几样来了解新闻信息。

3. 视觉传达多样化

融合新闻对信息的传播融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和Flash等各种信息,因此塑造了更加丰富、更加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读者可以随意检索信息,链接到相关网页上。对新闻的深层报道和分析,我们可以从文字中去查看;对新闻事件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借助图像进行直观了解;对于深奥难懂的科技新闻等,还可以通过Flash和计算机模拟使其通俗易懂。所以人们可以采取看、听、视等多种方式的接收,使得视觉传达方式更加人性化和便捷化,降低了人们接受新闻的费力程度,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接受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例如北大方正与《浙江日报》合作开发的电子报,就大大方面了公众获取信息。鼠标轻点文章标题即可显示原文,甚至还可以点击“朗读”“听”新闻。因此,融合新闻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得新闻产品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表现范围也得到了更大的扩展。

三、融合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

融合新闻传播方式作为新闻传播方式的一大创新,在新闻内容的叙事风格、新闻采集的记者队伍、新闻信息的传播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之处。

(一)叙事风格的新媒体化

每一个时代的新闻作品都呈现出一定的叙事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作品的叙事风格也完成了一个转型。最初的新闻作品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随着新闻受众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新闻作品的可阅读性、趣味性要求随着提升,因此叙事风格逐渐转向故事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产生,对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因此适应这一时代的文风也必然随之产生。传统的新闻传播套路在新媒体时代中显得刻板呆滞。因此这一时段的新闻叙事风格主要被新媒体所引领。

1.新闻报道方式旳多样化

传统媒体采用的是“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即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媒体对新闻信息的编辑和解读。而在新媒体时代,这种“中心化”的传播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点互动”的传播模式。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中,公众不再以新闻信息被动接受者的面目出现,而是自主的在多角度、多特色的新闻报道中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新闻报道方式。而且,公众在特定情况下还扮演新闻消息源的角色。在与媒体的互动中,公众也影响着媒体对特定新闻信息的编辑和解读视角。

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个性化传播方式,使得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大众传播”的色彩。微博等新媒体更表现出“小众传播”的特色。

融合新闻模式将各种媒体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点和特色,对同一新闻信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使得新闻报道中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也可以引导公众更全面、理性的看待某一新闻事件。很多学者都认为,正是数字技术的进步为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新闻报道和解读提供了条件,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2.对媒介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

融合新闻具有除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方式之外,媒体间的合作也是必须的,如何更好地发挥融合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协调各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对媒介从业人员的极大考验。

(二)不同类型记者整合同一新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普及催生了一批新媒体。它们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视角和文风。甚至在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上,新媒体也胜过传统媒体一筹,这就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在新媒体上更能得到保证。由此,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强劲的挑战,这也促使以传统媒体发家的大型媒体企业不断发展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在这一过程中力求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对于报业来说,这种媒介融合“一方面意味着媒体本身将通过技术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显示终端和媒体系统,另一方面意味着一个报业机构要同时运营多种媒体,也就是跨媒体经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将差异化的个体融合在一起,立体化的将信息传递出去,形成一种“不同类型记者整合同一新闻”的局面,对于整个媒介格局而言,无疑是一种全新而又富有竞争力的传播模式。

(三)传播理念更趋人性化。

传统媒体采用的“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塑造了其“中心化”的传播理念。即媒体工作者天然的以为新闻传播应当以媒体为中心,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媒体对新闻信息的编辑和解读。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面前,传统的“中心化”的传播模式逐渐瓦解,与之相应的“中心化”的传播理念也应该随之变迁。新闻受众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新闻信息接受者,而是向着主动接受者、新闻信息源等角色转变。因此,媒体的传播理念应当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一是,被动变主动。二是,渠道与内容并举。三是,打造延伸产品。下面以灾害性新闻报道为例分析融合新闻传播理念更趋于人性化的特征。

所谓灾害性新闻报道,就是对自然性灾害或社会性灾害所进行的报道活动。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灾害,都以其突发性和广泛而强大的负面影响成为一段时期内人们关注的焦点。类似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这样的自

然灾害,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由不可抗力造成的灾害不可避免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整个国家和社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的程度,并迅速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媒体将真实的受灾情况传播给社会各界,号召各界捐献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另一方面,媒体在澄清谣言、引导舆论、稳定人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媒体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这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也体现出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新闻媒体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全方位的展现灾情、救灾活动、重建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充分调动了全国各界对灾情、救灾和重建的关心和资助热情。而且,媒体充分报道了抗灾救灾、灾后重建过程中展现出人性光辉的典型事例,如唐山十三农民兄弟自发前往救灾,邓清清在废墟之中看书学习,郎铮向救灾人士致以队礼敬意等等,坚定人们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信息。通过正面宣传工作为新媒介树立积极的舆论形象,使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能够相互磨合、共同引领新闻舆论视野。

四.网络媒体应如何应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

(一)各网络媒体必须集团化以适应新的新闻传播模式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媒体,为中国的媒体市场注入了许多新鲜面孔,同时也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已出现融合趋势,尽管融合的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媒介融合这一动态过程将给网络媒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给现存的网络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有机遇,因此,网络媒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迎合媒介融合的趋势,加快自身的产业调整与升级,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培植未来强有力的增长点。

首先,媒介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是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正如罗杰·费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闻媒介》中所说,旧的媒体形式并不必然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出现而走向消亡,相反,它们会在同新媒体的竞争与互动中继续演进。这种演进过程主要体现为旧的媒体形式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性调整。其

结果就是新旧媒体形式的融合与整个媒体行业的混合特征。

其次,网络媒体面临外媒集团竞争,因此必须进行融合,走集团化的道路,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闻产品,才能增强竞争力。

(二)为适应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网络媒体集团化的发展出路

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必然带来网络媒体的集团化。这种集团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客观分析现阶段宏观环境和微观组织中存在的有利于集团化趋势的条件和不利于集团化趋势的因素。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无疑为传媒集团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外传媒市场,我国宏观政策更多的限制了传媒集团化的发展。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找到一条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正确道路还需要进一步在曲折与摸索中前进。

(三)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促进新闻传播方式深化发展

伴随着现代的媒介技术和新的传媒工具的出现,新闻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心化”的传播方式逐步转向“多点互动”的传播方式,与之相适应,媒体中心化的传播理念逐渐转向多中心互动的理念。这种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变更,集中表现为媒介-受众关系的改变。在如今的新闻传播中,已经不存在单一意义上传播者和受众。原本只扮演被动受众角色的普通公民,也开始成为新闻信息的源头。普通公众通过自媒体进行的新闻传播已然在我国新闻传播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因而,普通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公众应该形成传播者的意识。普通公众应当对自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普通公众应该意识到通过新媒体的运用,自己完全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普通公众完全可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源头。

其次,公众应该学习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了解应用终端的使用方法。互联网和手机上的播客、博客、QQ、BBS、RSS等应用软件为普通公众传播新闻信息、表达对特定新闻事件的看法提供了技术可能。因此,普通公众要想扮演好新闻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就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终端应用的使用方法。

再次,培养公众在传播新闻信息过程中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一定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新闻信息传播终端的大众化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虚假信息的泛滥。因此,普通公众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判断能力,以避免发布或转发虚假信息。除了判断力之外,普通公众应当担负起纯净媒体信息的责任,以较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杜绝发布或转发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的行为。要让公众明白,信息在发布前需要核实,不能将没有核实过的信息散布到网上,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总之,技术革命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新媒体,它们在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由此构成了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积极的需求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也乐于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因此,媒体融合是符合双方意愿的选择,也便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媒介融合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机械的结合,而是二者实现有机的结合。所谓有机结合,就是充分整合二者的资源,将两类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统一为一个过程。这其中必然伴随着新闻传播模式、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我国媒介融合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不过这一趋势已然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 肖燕雄.论应对媒介融合的法制管理原则[J].新闻界,2006(6).

[2]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1).

[3] 赵大力.报纸与电视台的媒体融合与联动初探[J].新闻与写作,2002(8).

[4] 辜晓进.媒介融合.做比说更重要[J].中国记者,2009(2):59-60.

[5] 王鸿涛.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J].中国记者,2007(6).

[6] 徐晓敏.融合新闻.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新转型[J].新闻窗,2007(3).

[7] 李希光.媒体的融合与跨媒体记者[J].中华新闻报,2001(11).

[8] 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J].当代传播,2007(3).

[9] 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