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河道整治刍议

城市河道整治刍议

一、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但河道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防洪标准问题

目前部分干流河道还不同程度存在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不少河道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部分河道两岸没有护岸工程,汛期洪水容易造成灾难。

2.水质污染问题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密,水质严重恶化。

3.河道淤积问题

山溪性河道由于上游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淤积;平原河网由于水流和船行波对河道边坡的冲刷等原因造成的河道淤积。

4.河道形态问题

在我国江南河网密度高的地区,

裁弯取直设计理念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使自然河流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地格局改变。在横断面上,改造过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断面,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另外,河道疏浚工程,主要关注清淤工程量,往往忽视原有河道断面的生态合理性,也使得河道断面出现均一化倾向。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

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5.水面减少问题

由于违章设障、废弃料乱堆等因素,改变了河道天然断面形态,造成流水不畅,行洪受阻,影响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些位于城市和发达城市的河网,由于造房、

修路等建设活动,任意占用、填埋河道,建筑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任意倾入河道,侵占水面面积,致使许多河道缩窄变浅,减少了河网的调蓄容量。

6.护岸结构问题

长期以来,河道的自然特征被渠道化,水边植物、微生物、鱼类的生长环境被恶化,水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不足。因以往的护岸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

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现浇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或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岸等结构。这与现代人追求人与环境和谐不相符合。

二、河道综合整治的几点认识

1.制定科学规划

按河道水环境的内涵和范围要求,高标准编制河道水环境建设规划,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从微观来说,对每一条河道具体方案的规划设计要全面、细化,尽量做到一步到位。如截污工程,可以先建污水收集系统,再建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在正确把握水环境总体功能及区域功能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各区域的不同河段作出具体功能定位。要充分考虑维护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使河道水环境丰富多彩。如自然景观类河道,尽力保持河流的原始、自然特征和状态,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公园化河道,让河道增添公园的灵气、活力,让公园装扮河道的空间环境,两者融会贯通,体现河道水环境的休闲性、游玩性;广场化河道,广场与河道相依,喷泉与碧水相连,人们既能聚集在一起交流、联络感情,举行集会,又能充分体会入水和谐的亲水感受。

2.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以相关河道管理条例、城市排水规划及管理办法等为依据,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违法违章制止无效或造成后果的,要坚决果断处置,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二是明确属地管理,提高巩固创建成果。(下转第18页)

城市河道整治刍议

规划设计

16

(上接第16页)这样,一方面可以明确责任的落实和检查;另一方面,河道的养护管理权可以相对集中,能够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落实到位,巩固河道养护管理各项成果。三是积极开展保护河道水环境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思想认识和素质,增强保护河道水环境的自觉性,关注和重视河道水环境,促使人们改变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

3.注重生态理念

以往的河道设计,较少地考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很少去考虑河道与周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生态

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统一,所以往往

治理后的河道与周边的环境不相协

调,有一种“孤立”的感觉。

建设生态型河堤可以有效改善

原有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

响。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

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

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

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

分考虑生态效果。一方面,利用生态

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和由此而生存

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

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

大量微生物、藻类、水生动植物形成

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

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

果。

生态河堤除护堤抗洪基本功能

之外,在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

水体自净作用、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湖水利规

划设计研究院215128)

外河的区域,由于外河水位的上涨,使管网排水受阻、水位持平甚至倒灌。这是城区积水中难以应急处理的情况。

四是城市防洪系统与排水系统衔接不够。目前,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分属两个部门。控制内河水位由水利部门负责,城市管网排水由建设部门负责,两大系统协调性不够。一是城市排水布局与城市防洪布局衔接不够;二是排水管网泄出点布局不尽合理,排水距离偏长,而有的却就近泄入外河;三是存在内外、洪涝、高低不分的情况;四是近年来建设部门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方式沿河截污,由于截污干管管径偏小、溢流口高程设置不当及管道淤积等引起汇水区域积水。

三、治理对策

治理城区积水应站在全局高度,树立系统观念,因地制宜,长远规划与应急治理相统筹,建、防、抢相结合,才能减少或消除积水。

一是要立足长远,做好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城市防洪除涝安全和水环境改善的专项规划。要按照规划目标加快项目实施步伐,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标准,优化片区治理布局,为城市有效排水提供良好条件。

科学合理编制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应与城市防洪规划相衔接,在城市防洪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考虑到管网淤塞、老化等原因,可适当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重现期。规划要对不同下垫面情况采用不同重现期,但最小重现期不宜小于1年。对随道

路而建,重建、扩建较为困难的排水

干管、分干管,管径的设计要按规划

区、规划水平年的汇水区域及用地性

质来设计,并体现洪涝、内外、高低分

开原则。同时,在城市建设中要大力

推广使用可入渗地面和雨水利用技

术,切实降低径流系数,提高管网排

水能力。

为有效减少或消除城区积水,在

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排涝与排水布局

应注意:首先要适当划大防洪水位以

下的片区包围圈,使尽可能多的河道

成为内河,水位得到有效控制。其次

汇水河道布局要合理,特别是河道间

距要适中。据分析,排水干管排入河

道的距离以1 ̄1.5km较为适宜。三

是内河排水能力要足够。按照20年

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及1小时最大

降雨同频控制,使内河瞬时最高水位

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在

做好城市防洪及排水规划的同时,对

现有管网布局认真调查,分类治理积

水问题。对干道及支干道道路积水问

题,主要是改造路下管道,提高排水

能力,或者将排水区域重新分割、增

强原有管网的排水能力。对城市建设

区域洼地积水,最有效的方法是高低

分开、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实践证

明,这是能立即见效的方法;对汇水

河道两侧洼地积水,一方面要尽可能

控制内河水位,另一方面,对地势特

别低的区域采用管道闸门,实行二级

排涝;行洪河道两侧洼地积水,往往

由倒灌形成,需在河道外侧将分散排

水口集中并设置闸站,能自排则自

排,不能自排需关闸开机强排;城郊

结合部积水,经常由于管网无序接入

所致,需要重新划分排水区域,或者

改造扩大管径;工矿企业积水,需要

理顺内部管网,加强与外部管网、河

道的衔接,内、外同治,方可见效。

三是要强化管理,提高排水应急

反应速度。城市排水管网由于没有调

蓄空间,要消除积水,更需要提高应

急反应速度。首先是内河排涝泵站要

控制好水位,使管网排水具有最大的

自然落差,提高排水能力。其次应加

强管网的日常和应急管理。定期疏通

管网,尽量减少淤积。发生强降雨时,

排水管理部门、街道、居委会等责任

单位要派人上路、下小区巡查,清理

堵塞的雨水口,一旦发生积水,及时

启用应急措施,通过潜水泵、消防泵

加快排水。针对外河水倒灌情况,及

早实施高低分开,封堵通向外河的检

查井,启用备用除涝设施。鉴于强降

雨的突发性,对立交泵站、洼地专用

除涝泵站等应急泵站,应推广使用无

人值守、远程遥控等自动控制装置,

以提高反应速度。

四是要理顺体制,推进一体化管

理。河网排涝和管网排水分属两个部

门,是制约城区积水问题有效解决的

体制性障碍。它使得规划、建设和运

行管理相互脱节。因此,要从根本上

解决城区积水问题,需要实现排涝、

排水一体化管理,至少需要在规划层

面上做到一体化。

(作者单位:常州市水利局

213022)

!!!!!!!!!!!!!!!!!!!!!!!!!!!!!!!!!!!!!!!!!!!!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