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标准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标准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标准

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标准

一有人员,要有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要有具体专业资质的专业医护人员,可以“一人兼”。

二有手续,要有“医”和“养”的批准手续;养老机构(幸福院)与专业医疗机构(农村卫生室)签订医养协议,养老机构进医疗保健与康复服务的,要有卫生部门许可证或医护专业资质证书复印件与协议;医疗机构办养老,要有民政部门许可。

三有设备,养老机构进医疗或设医务室的,要有一些基础的医疗用具,比如:听诊器、火罐、血压计、体温表、体重秤、血糖测定仪等;医疗机构进养老的,要有床、柜、餐具与暖气等养老机构必备设备。

四有记录,专职医护人员要有每次巡查记录和入住人员的健康档案。

五有牌子,养老机构(幸福院)悬挂卫生室或医务室标识,医疗机构办养老的要张挂养老机构的牌子。

六有场所,养老机构进医疗保健的,要有医务室、保健康复室等;医疗机构拓展服务进养老的,要有老年人起居室、活动室、餐厅、厨房等养老机构必备功能室。

七有制度,医护人员的服务制度、养老护理员的护理制度,特别是要有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

XX区关于推进医养融合的实施方案

XX区关于推进医养融合的实施方案为提升“五个老有”特别是老有所医的水平,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逐步形成和巩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支撑,建立起与XX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XX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服务需求为重点,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X府发〔2015〕103号)的文件精神,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协调的原则,大力推进医养融合;通过建立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与医疗服务需求,推动XX区养老、医疗事业共赢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融合 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为依托,支持医护专技人员参与本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全科团队的主体作用,定期对本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与健康状况评估。根据老年人需求与其签订医养融合保健服务协议,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及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照《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的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基本社区医疗护理,对有临终关怀需求的老人开展居家舒缓疗护服务,对居家护工提供护理指导和建议。

(二)积极拓展机构养老的医养融合 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所在地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和中医治未病等工作。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内部医疗机构、并给予必要业务(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到邻近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完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档案。抓住区级社会福利院列为全国公办机构改革契机,发挥示范和实训功能,逐步提升本区养老机构专业评估、分级护理等水平。 (三)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医养融合 开设养老床位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医疗优势,提高现有养老床位使用率,2015年区XX老年护理医院增设养老床位80张。以XX区XX老年护理医院医疗护理为主体,逐 步建立区级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质量控制两个中心,加强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建立老年医疗康复护理评估体系,探索老年医疗护理出入院评估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老年医疗护理与养老机构之间转出入院机制,提高本区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医疗护理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各单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完善组织构架,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流程,落实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将2015年至2017年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任务分工和工作目标详见附件),狠抓推进、注重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

民政卫生“联姻”,“医养融合”暖——江苏省南京市探索“医养融合”经验

民政卫生“联姻”,“医养融合”暖心——江苏省南京市探索“医养融合”经验 江苏省南京民政联手卫生部门,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方式,有效破解养老机构老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等难题。2011年底时全市医养融合型的养老机构只有25家,到2012年发展成为79家,到2013年已达103家,两年翻了两番多。南京市探索推广“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主要做法是“四个打破”: 一、打破体制障碍,部门联手攻关 在养老服务调研中发现,各方都对医疗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民政、卫生两部门从老人需求出发,决定联手打破体制障碍,探索养老“医养融合”。 一是联合调研。在调查中发现,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理,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当时的252家养老机构中,具备医疗资质的仅25家,诸多机构都因条件所限,无法设置医疗机构,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却被长期用于养老,并享受医保报销。医和养确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两者,“医得好才能养得长,养得好才能医得少,护理好才能康复快”,如果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姻”,医养结合,将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是文件助推。经反复论证,南京民政、卫生于2012年4月,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医护型老年福利机构建设的意见》(宁民福〔2012〕57号)。该意见明确“十二五”末,力争每年新增30家、最后达到150家左右。结果当年新增医护型养老机构54家,累计护理床位16495张,加上新增机构24 家,年底突破100家,提供护理床位1.8万张。 三是深化试点。有了医护型机构的数量,双方“联姻”质量如何保证?如何从养老机构延伸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2年4月,南京市民政、卫生选择条件较成熟的秦淮区深化试点。经半年探索实践,区卫生、区民政于9月联合出台了《秦淮区“健康养老惠民”行动实施方案》,对“医养融合”的形式、内容等作出了规定,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全部38 家养老机构和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2014年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 文件

国家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相继出台很多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臵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经验材料—民政卫生“联姻”,“医养融合”暖心

江苏省南京民政联手卫生部门,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方式,有效破解养老机构老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等难题。2011年底时全市医养融合型的养老机构只有25家,到2012年发展成为79家,到2013年已达103家,两年翻了两番多。南京市探索推广“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主要做法是“四个打破”: 一、打破体制障碍,部门联手攻关 在养老服务调研中发现,各方都对医疗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民政、卫生两部门从老人需求出发,决定联手打破体制障碍,探索养老“医养融合”。 一是联合调研。在调查中发现,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理,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当时的252家养老机构中,具备医疗资质的仅25家,诸多机构都因条件所限,无法设置医疗机构,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却被长期用于养老,并享受医保报销。医和养确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两者,“医得好才能养得长,养得好才能医得少,护理好才能康复快”,如果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姻”,医养结合,将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是文件助推。经反复论证,南京民政、卫生于2012年4月,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医护型老年福利机构建设的意见》(宁民福〔2012〕57号)。该意见明确“十二五”末,力争每年新增30家、最后达到150家左右。结果当年新增医护型养老机构54家,累计护理床位16495张,加上新增机构24 家,年底突破100家,

提供护理床位1.8万张。 三是深化试点。有了医护型机构的数量,双方“联姻”质量如何保证?如何从养老机构延伸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2年4月,南京市民政、卫生选择条件较成熟的秦淮区深化试点。经半年探索实践,区卫生、区民政于9月联合出台了《秦淮区“健康养老惠民”行动实施方案》,对“医养融合”的形式、内容等作出了规定,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全部38 家养老机构和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2014年全市将新增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90个,按照“助医”要求,医疗机构将向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 二、打破政策壁垒,制度相互衔接 由于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的不同,导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时,受阻于制度壁垒。为此,民政、卫生部门着力研究,从政策上开辟合作“绿色通道”,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衔接的意见》(宁民福〔2013〕211号)。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2014 年不少于40%,2015 年超过50%。到2015年实现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40%。2020年,全市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明确合作原则。让入住养老机构老人享受“医院式”专业、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将养老床位纳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病床统一调配使用,老人用药实现“零差价”,不得向老人推销医疗器材等。逐步实现养老信息系统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应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疗康复照护服务需求十分迫切。XX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相融合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促进医养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和强化投融资、用地支持等举措,并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医养结合”是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虽然我区在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医养融合院双方合作协议

双方合作协议 甲方:濮阳经济开发区医养融合院 乙方:河南隆之源实业有限公司 为加快推进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业和民政对象协调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豫政〔2011〕80号)和《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濮政〔2012〕14号)、省发改委《关于印发2018年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专项方案的通知》(豫发改就业〔2018〕545号)等文件政策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城市,守信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租赁物的基本情况 租赁物是位于濮水春秋小区院内,医养融合院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6500余平方米,内设养老公寓60间,医疗中心、休闲娱乐中心、餐饮中心、康复疗养中心等共计15余间,可供120位老人居住。医养融合院公寓楼及餐厅主体全部完工,装有完好的窗门,电梯,中央空调,消防设施等。租赁物还包括公寓楼建筑内的各种附属设施,配套设施及绿化硬化,亮化部分等,见附表。 第二条租赁物用途 乙方使用的租赁物,只能经营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以及民政供养对象等,不得变更用途。

第三条租金标准及缴纳 1、本合同签订后前三年(2018年月日---2021年月日)为扶持期,乙方不需要向甲方缴纳租金,从2021年月日起,按照每年万元,向甲方缴纳租赁费。 2、自第四年起30日内一次性交清当年租赁费,次年起,乙方均应提前两个月一次性交清下一年度的租赁费。 第四条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为十年,年月日--- 年月日。 第五条租赁物交付 甲方应于本合同生效后向乙方交付租赁物清单,并办理租赁物交接手续。 第六条乙方近期承担的任务 负责完成甲方未完成的主体楼内及餐厅的所有装修,卫浴,床,橱柜电子设备,餐厅等一切用具,运营所需的一切安全及辅助配套设施等。为确保质量及运营的安全可靠性,乙方累计投资费用不得少于万元,以相关有资质的机构评估为准。 第七条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的权利义务 (1)按照约定期限,将租赁物登记造册,经双方确认后移交给乙方。 (2)有权随时了解查看乙方对租赁物的使用情况。 (3)有权按照约定期限,收取租赁费等费用。 (4)保证对租赁物享有完整的所有权,并保证租赁期间所有权,不发生受限制的情况。

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背景需求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2.55亿老年人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91.2%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人,预计205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9750万。此外,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 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许多老人处于自理与半自理间。子女、保姆和自己都缺少专业照护技能进行医疗照顾,可是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项目交汇少,衔接不畅。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养需求倒逼养老服务业做出改革和调整。 解决方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医养结合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明水县中医医院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 ,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 , 经研究,特制定本院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服务事业为宗旨,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要求,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全县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探索我院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结合新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各方资源,满足居家、社区及机构集中养老等老年人群不同层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2017 年 10 月 -12 月) 进一步摸排全县60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建立老年 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 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确保每年开展的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到位,保障镇域内 65 周岁老年人 每年都接受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为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健康 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老年人“三高”、糖尿病等 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将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制度落到 实处,与特扶对象签订契约,指定一名家庭医生,为特扶 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特扶老人就医问诊。进一步扩大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范围,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 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 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 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二)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2018 年 1 月)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 老机构的联系,强化医疗康复功能,为县内 1 家敬老院提 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我院为县域内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 诊绿色通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

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修订版

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 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背景需求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亿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亿老年人中近亿患有慢性病,%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人,预计205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9750万。此外,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 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许多老人处于自理与半自理间。子女、保姆和自己都缺少专业照护技能进行医疗照顾,可是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项目交汇少,衔接不畅。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养需求倒逼养老服务业做出改革和调整。 ? 解决方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医养结合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医养结合文章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因此,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 很久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这种情况“医养分离”的结果,是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也造成许多老人将医院当成“养老院”,即使病治好了,也要占着床位不出院,形成严重的“压床”现象。这样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发挥最大效益。

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 式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背景需求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亿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亿老年人中近亿患有慢性病,%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人,预计205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9750万。此外,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 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许多老人处于自理与半自理间。子女、保姆和自己都缺少专业照护技能进行医疗照顾,可是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服务项目交汇少,衔接不畅。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养需求倒逼养老服务业做出改革和调整。 ? 解决方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医养结合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权威解读医养融合政策!

权威解读医养融合政策! 为什么要推进医养结合?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5.5%。其中,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有近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医养结合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地区经验表明,推进医养结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盘活现有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能够提高养老院入住率,减轻医院病床压力,降低医保负担。医养结合既是知识密集型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拉动护理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

济增长点。 如何推进医养结合?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关键是合。考虑到在促进养老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政策基础,此《意见》直接针对促进医养结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现路径和任务措施。1,明确了推进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 推进医养结合,要坚持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