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双测过关(八)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横空出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耳熟能详。这一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C.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解析:选A由于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才促使文艺复兴运动发生,进而促进艺术繁荣发展,故选A项。

2.以对人的歌颂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思潮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自由主义

解析:选A对人的歌颂,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而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故选A项。

3.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开始于()

A.德国B.英国

C.美国D.法国

解析:选A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故A项正确。

4.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信仰自由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D.强调王权至上

解析:选B材料“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表明是否定教皇权威,故选B项。

5.爱因斯坦指出:“牛顿以前还没有实际的科学成果来支持那种认为物理因果关系有完整链条的信念。”这意在说明牛顿()

A.拓展了近代物理学的领域

B.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C.为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D.增强了人们的科学信念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牛顿将科学成果和理论联系起来,为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故选C项。

6.1687年,他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他的理论可以正确解释潮汐成因、发现海王星等。“他”在世界科学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B.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C.提出“太阳中心说”D.提出“地心说”

解析:选B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与材料中“他的理论可以正确解释潮汐成因、发现海王星等”相符,故B项正确。

7.启蒙思想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其核心思想是()

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法制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分权与制衡

解析:选A B项错误;C项是伏尔泰的主张,D项是孟德斯鸠的主张,都不能涵盖整个启蒙运动;只有A项集中概括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8.“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 A.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B.注重发动民众的力量

C.旨在推动知识的普及D.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解析:选D材料强调“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即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和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

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律;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律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材料三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得出崇尚个人主义;据材料一“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得出限于社会上层(或精英)。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内容从判罚主体、判罚依据、判罚标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粉碎政治暴政……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得出反对封建专制,促进思想解放;限制自由,道德堕落与文明丧失。

答案:(1)特点:限于社会上层(或精英);崇尚个人主义。主要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追求与资本主义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的统治;意大利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由贵族政体向民主政体

发展;知识分子有较多的独立话语权。

(2)变化:判罚主体由教士到主权国家;判罚依据由神律为主到法律为主;判罚标准由随意到固定(或由不具体到具体)。

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民族国家建立;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

(3)影响:反对封建专制,促进思想解放;限制自由,道德堕落与文明丧失。

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

C.以神圣主义为文艺核心

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解析:选B材料信息“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表明当时的文人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故选B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对现世生活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排除C项;“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表明系统条理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排除D项。

2.路德的“因信称义”,进一步坚定了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的信心,强化了上帝创造的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的观念,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最根本的。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这表明宗教改革()

A.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

B.强化了对上帝的崇拜

C.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

D.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

解析:选A由材料“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上帝创造的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可知,宗教改革家坚信上帝是按照规律有理智地创造世界的,上帝创造的世界能够为人们所理解,人类的理性活动符合上帝的意旨,故选A项。材料主旨与对上帝的崇拜无关,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的理性活动,不能说明它已经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3.“牛顿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

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由此……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爱因斯坦赞赏经典力学体系,是因为它()

A.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

B.启迪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

C.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

D.系统合理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解析:选D根据材料“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牛顿首次系统合理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理论大综合,故选D项;“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是许多科学理论的共同特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典力学对自然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不能够全面表达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排除C项。

4.学者陈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之后的社会主义植根于平民阶层,并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开始进行反动。据此,陈锐的观点表明()

A.对理性主义过度追求致使思想禁锢

B.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

C.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排斥宗教信仰

D.科学社会主义脱胎于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平民阶层……反动”可以看出作者是对启蒙运动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理性主义的反思,即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解放了思想,而不是禁锢思想,排除A项;启蒙运动并不排斥宗教信仰,而是反对教会的贪婪与腐朽,即教权主义,排除C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启蒙运动充任了很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思想家一直在推进中国的启蒙。但如果我们回到学术研究本身,便会发现我们对于启蒙运动的研究,实际上还远远不够。例如,至今我们还没有系统地翻译过国外学者

对启蒙运动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所以我们今天讲“启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是一种思想价值资源,而没有真正成为学术研究。但需要提醒或切记的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学术研究,期待运用所谓的思想资源来启迪民众,引领历史前行的话,可能会偏离启蒙运动内含的意旨,反而会是历史的误读与误导。

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作为生活在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新一代西方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们对启蒙运动的研究开始转向,不再从一种整体性上研究启蒙,开始重点研究法国启蒙运动内部的差异性;同样,也不把法国的启蒙运动看作启蒙运动的唯一表达,而开始在空间维度上关注诸如苏格兰启蒙运动、意大利启蒙运动等多种类型的启蒙运动,从而在多样性的维度推进了启蒙运动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从以前只研究启蒙哲人这些精英思想家转向研究普通人如何接受这些思想,将“启蒙”发展成为一种“运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对于启蒙运动的研究,实际上还远远不够”的表现,并概括出对启蒙运动开展“真正的学术研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内含的意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运动研究方向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没有系统地翻译过国外学者对启蒙运动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没有真正成为学术研究”可得出没有系统翻译过国外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仅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如果没有真正的学术研究,期待运用所谓的思想资源来启迪民众,引领历史前行的话,可能会偏离启蒙运动内含的意旨,反而会是历史的误读与误导”可得出开展学术研究,获取丰富的思想资源以启迪民众;没有学术研究,可能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与误导。第三小问,据启蒙运动的内容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分层可得出从研究整体到注意研究差异性;从研究唯一性到注意研究多样性;从研究精英到注意研究普通人。第二小问,从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一代西方学者”得出时代变迁。第三小问,据第一、二小问可得出时代变迁影响启蒙运动的研究;不一样(多样化)的视角深化了对启蒙运动的研究。

答案:(1)表现:没有系统翻译过国外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仅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

原因:开展学术研究,获取丰富的思想资源以启迪民众;没有学术研究,可能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与误导。

内含的意旨:理性;民主;法治;平等;自由。

(2)变化:从研究整体到注意研究差异性;从研究唯一性到注意研究多样性;从研究精英到注意研究普通人。

主要原因:时代变迁(或答所处的时代不同)。

认识:时代变迁影响启蒙运动的研究;不一样(多样化)的视角深化了对启蒙运动的研究。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二庄园法庭 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 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10.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阅读教材P38~39,探讨下列问题。 (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人教版将其放在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开辟新航路”。《中外历史纲要》将其放在了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全球航路的开辟”。从课题名称对比,人教版“开辟新航路”,强调“新”,区别于旧的航路而言;新编教材“全球航路的开辟”,强调“全球”,突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于两本教科书的本节课题我将从体例结构、主干内容、指导思想和学生能力要求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一、体例和结构对比 (一)从体例来说 体例包括“体裁”和“类例”。“体裁”即“各种史书所采取的不同编著形式”,“类例”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所使用的组织内容的方法,如前言、目录、标题、注解、格式等。具体到“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即指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架构和组织样式”。高中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采用采用“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模块之下又分设若干专题来阐释。《中外历史纲要》采用通史的形式编写,历史线索比较清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人教版的《开辟新航路》作为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开篇之作,有其重要的作用。从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开始形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更加注重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从结构上说 教科书的“结构”是指“教科书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指教科书是由哪几个部分、哪几种形式构成的,具体包括:引言、课文、图片、练习等部分。教科书的结构还可以分为“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的课文系统部分”和“以体现教学方法为主的课文辅助系统部分”,这种分法对于分

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事件对照大事年表

China 时间 World 商农业: 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陶瓷业: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商业:初步发展前1600到前1046 西周(周武王)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前1046到前771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 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私有制 冶铁业: 春秋晚期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战国时期,出现“市井”的商业区 前 770 到前 221 雅典: 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在各地先后建立城邦 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型 的工商业者阶层 前594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 缓和社会矛盾 前509罗马共和国建立 前506克利斯提尼改革 罗马: 前449元老院颁布《十二铜表法》 前443-前429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希腊民 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罗马建国-前3世纪中叶罗马公民法 前230-前221秦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秦王朝; 前215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市的发展:明码标价 前221到前206 西汉农业: 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出现了新的农业 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冶铁业: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铁 业官营制度 手工业:汉武帝时代官营手工业(“工 前 202 前27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中外历史纲要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部分 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两个学习要点: 1)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问题 2)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1.2. 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两个学习要点: 1)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 1.3.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一个学习要点: 认识三国至隋唐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6.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

【教育资料】第8课 西欧庄园学习专用

第8课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佃户: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土地构成 (1)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2)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自由农民: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2庄园法庭 5.设立: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6.开庭时间、地点: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7.职能: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其全部归领主所有。 8.审判依据及作用: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经济形式是(D) A.原始经济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D.自然经济 2.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庄园领主就是受封领地的封建主 B.全体佃户都可以在共用地放牧 C.当时欧洲只有少数人住在庄园里 D.自由农民和农奴均为领主的佃户 3.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土地类型包括(A) ①领主的“直领地”②佃户的“份地”③共用地④国有土地

中外历史纲要下 期中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单元检测试题 2020年4月2日 一、单项选择题(共36小题,每题2分,共计72分) 1、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A. 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 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C. 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 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 2、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曾出现在尼罗河流 域的古老文字是 A. B. C. D. 3、用以下关键词概括古代两河流域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恰当的是 A. 大河、农业、金字塔、文学 B. 大河、农业、法典、史诗 C. 王国、农业、金字塔、法典 D. 王国、文字、史诗、法典 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 特点是 A. 内容全面 B. 思想落后 C. 传播广泛 D. 影响深远 5、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伊斯兰教 B. 它的经典是《圣经》 C. 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6、下图所示的古代社会关系应出现在

A.古代两河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7、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 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8、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那么带有群体共同意识的神话(包括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是人类文 明的起源。古代东方具有神话内容的作品和文献有 ①《吉尔伽美什》②《汉莫拉比法典》③《古兰经》④《摩柯婆罗多》 A. 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旦个人自由与 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B. 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D. 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 10、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这主要是由于 A. 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 B. 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 C. 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 D. 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11、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12、“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由此说明 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D.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13、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第8课西欧庄园(20201018170350)

《西欧庄园》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本课需要学生重点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讨 论的方式比较西欧佃户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 生探索历史知识的热情,进一步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 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庄园里面的农奴是生产的主要劳动者, 他们促进了庄园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庄园主的残酷剥削,从而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 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农奴与领主构成了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 3、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处理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庄园的结构分布,讲解庄园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理解庄园的特点有什么。 难点:为什么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只简单讲述学生不好理解。在这一环节,通过材料教学来解决问题。 用图示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国王、贵族和教会都是庄园的领主,封建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政 治和宗教上大体独立的社会实体。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激趣法、阅读感知法、问题引导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的达到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

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知识点

1、分封制的对象、特点、目的、评价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4)评价: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受封诸侯卿士,不直接属于国王,易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 (1)基本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血缘政治结合;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2)实质:宗法制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早期国家的特征 (1)政治:家国同构、神权色彩、血缘政治、尚未集权 (2)经济:木石生产、青铜鼎盛、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3)文化:象形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商鞅变法的内容、评价 (1)内容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基层治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④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评价: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有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地主阶级兴起 (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列举儒、道、法、墨、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讲得是中国那一发明?学生:火药,老师讲述: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除了火药还有那三大发明?它们发明的过程及影响如何?我们共同通过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来学习一下。 【讲述新课】

一、四大发明:(课件1—14)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教师讲述: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中外历史事件对照表(完整版)

China 时间World 商农业: 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陶瓷业: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商业:初步发展前1600到前1046 西周(周武王)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前1046到前771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战国: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 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私有制 冶铁业: 春秋晚期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战国时期,出现“市井”的商业区 前 770 到前 221 雅典: 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在各地先后建立城邦 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型 的工商业者阶层 前594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 缓和社会矛盾 前509罗马共和国建立 前506克利斯提尼改革 罗马: 前449元老院颁布《十二铜表法》 前443-前429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希腊民主 政治的“黄金时代 罗马建国-前3世纪中叶罗马公民法 前230-前221秦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秦王朝; 前215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市的发展:明码标价 前221到前206 西汉农业: 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冶铁业: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铁业官营制度 手工业:汉武帝时代官营手工业(“工 官”工场,(“东西织室”设“三服官”)商业:商运活跃市的发展: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严格 前 202 年到 前8 年 前27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东汉农业: 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耦犁——牛挽犁;王景治25年到220

第8课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结果:收效甚微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发展: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3.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背景:四川保路运动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清王朝的统 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 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1)南北议和 (2)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知识点说课材料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文官任知州 、通判 控制地方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行政:宰相、参知政事 削弱相权军政:枢密院 (分化事权)财政:三司(户部、盐铁、度支) 监察:台谏 剥夺兵权--罢免宿将兵权 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抑制武将分散军权统兵权:三衙(武将)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2、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利:①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弊:①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②“三冗”,积贫(内),积弱(外)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1)背景:①“三冗两积”,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庆历新政”失败。 (2)主要内容: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取代募兵制。 (3)影响 ①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A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B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C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1、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 2、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3、辽朝南、北面官实行的意义 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③加快了民族交融 4、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5、元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修驿道,设驿站、急递铺;②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③吐蕃:宣政院管理; ④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⑤台湾:澎湖巡检司 6、行省制度设立的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影响深远;②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③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强; ④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 ⑤经济: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⑥人民的辛勤劳动 2、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人口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②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③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于农业生产。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文官任知州、通判 控制地方 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行政:宰相、参知政事 削弱相权 军政:枢密院 (分化事权) 财政:三司(户部、盐铁、度支) 监察:台谏 剥夺兵权--罢免宿将兵权 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抑制武将 分散军权 统兵权:三衙(武将)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2、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利:①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弊:①行政效率低下,因循保守;②“三冗”,积贫(内),积弱(外)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1)背景:①“三冗两积”,内忧外患,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庆历新政”失败。 (2)主要内容: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影响 ①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A 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B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C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1、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 2、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3、辽朝南、北面官实行的意义 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③加快了民族交融 4、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5、元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修驿道,设驿站、急递铺;②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③吐蕃:宣政院管理; ④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⑤台湾:澎湖巡检司 6、行省制度设立的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影响深远;②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③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强; ④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 ⑤经济: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⑥人民的辛勤劳动 2、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人口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②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③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于农业生产。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