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14.《趣味折纸1》课程纲要资料

最新14.《趣味折纸1》课程纲要资料

最新14.《趣味折纸1》课程纲要资料
最新14.《趣味折纸1》课程纲要资料

趣味折纸》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趣味折纸

授课教师】张红陈丽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周三、五下午第6、7 节课

教学地点】 3.1 教室

课时安排】64 课时

课程性质】

1、折纸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教师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教学游刃有余。

2、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模仿、探究、实践让学生掌握折纸的方法与技巧。

3、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友好、协作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展览,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5 自己动手、小组合作等形式相结合,校本教育网【课程目标】

1 了解基本折纸知识及方法。

2、会看简单的示意图,能折出几种简单的物体。

3、在学习折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能力。深化学生的思维。

4、引导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课程内容】

(一)培养兴趣(四课时)

1、欣赏:通过观赏折纸作品感知民间折纸艺术的魅力。

2、剖析;分析作品的结构、设计等初步了解几种几何形体。

(二)基础知识(四课时)

3、认识:识别几种折叠符号。

4、模仿:灵活运用手中工具和材料,掌握几种基本图形的折法。

(三)探索实践(三十课时)

5、个体学习:学会折青蛙、金鱼、千纸鹤等动物

学会折满天星、向日葵等植物

学会折宝塔、天安门等建筑物

学会折娃娃、机器人等人物

学会折裤子、茶杯等物品

6、合作创新:与小伙伴组合拼装“帆船、龙舟”等大型作品

【课程实施】

见附件1《折纸》教学计划。

【课程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习学习的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从儿童实际情况出发,看发展,看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

【实施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争取社会人士参与开发课程资源。

2、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以适当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3、关注低、中、高各学段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折纸” 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连贯性。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5、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健康、自信”的主题。【实施条件与资源】

1、教学活动场地:3.1 教室

2、教学器材与设备:卡纸若干、胶水、彩笔

附件1:

《趣味折纸》教学计划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纲

前言 PS:生物选择题,有时候只是因为多个或少个定语、副词就错了。 关于化学我的理解 知识点好懂,主要是记忆和应用,题目考的比较活,所以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和缜密性。(有的方程式不好打,或课本上有我就没打,无机中一般为等号我只能打成箭头,有时条件附在后面。错误会是有滴,自己看着改过来就是了) 希望有所帮助! 提示点: 1.看清题目让写什么,是化学式还是名字,数字还是字母,让你填让你选,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2.写化学式注意题目中是少量还是过量,注意条件、符号,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状态。 3.检查气密性要先把所有活塞关上。 4.常见干燥剂:硅胶、FeSO4、碱石灰、浓硫酸、CaCl2·5H2O、P2O5 5.守恒思想:原子守恒(计算质量变化)、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电子守恒(氧化还原) 6.常见酸酸性大小:亚硫酸>醋酸>碳酸>次氯酸>苯酚>碳酸氢根 7.HCl、NH3、SO2、Cl2刺激性气味 8.S、Na2O2、AgBr都是淡黄色 9.得晶体: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0.看课本时稍微注意下物质用途、化学与生活方面知识 11.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就直接用脑子想,很容易想当然 12.做题时研究总结实验操作、目的之类的题 13.有空翻翻理综选修课本吧 14.虽然我无机整理比较多,但还是原理那本书重要些。。。 15.早点悟出感觉,多想想,别光做题 一.无机化学部分 1.元素周期律 ①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还原性)减弱,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增强。非金属的氢化物生产由难到易,因此稳定性由弱到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同主族元素只要颠倒过来就行了。 ②原子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反之亦然。 ③氢化物一般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对金属来说,金属性越强,熔沸点越高;非金属性越强,熔沸点越低。对有机物来说,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PS:N、F、O可以与H结合成氢键,因此其氢化物熔沸点要比一般氢化物高不同晶体熔沸点大小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元素性质 H半径、质量最小的原子。H2 、C、CO可用来还原CuO、Fe2O3 等氧化物。 H2检验:1.先通过炽热的CuO再通过无水CuSO4 2.收集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放开手,有爆鸣声 Li LiAlH4可将羧基还原为羟基。记得全国卷有一道题,问Li燃烧生成什么,我们类比Na (因为同一主族,别忘了这种思想)就知道生成Li2O2了。关于Li的新型电池考的较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来源:人教版 课时总数:26课时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及解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说出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说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和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STEAM校本课程纲要

1.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过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有关决策。 2.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 )是指使用、管理、理解与评价技术的能 力。学生应当知道如何使用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具备分析新技术如何影响自己、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 3.工程素养(Engineering literacy )是指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工程课程是基于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工程设计是把科学与数学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用于实践的结果。 4.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 )指学生在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思想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手段(观察、联想、想象、逆向思维……)。 (2)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 (4)学会沟通,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或证据。 (2)能尊重事 实,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与人沟通。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1)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24——26课时 ★授课教师:赵明悦 ★授课对象:七年级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安排,七年级下期期末进行地理中考。七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八年级学生既无较重的学习负担,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在地理学习方面,有些学生基础扎实,有些学生学习上掉队。本期由本人继续任教地理,师生彼此熟悉,有的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积极学习地理,但也有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发了对异性的朦胧感情。学习上的分化开始,明显地出现学科兴趣的偏向。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直接兴趣,还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协助班主任搞好思想教育工作。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为地理会考做好准备。 二、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新课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该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联系中国基本地理国情,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教材深入理解和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课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可教性都很好,给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地理,包括地域差异、认识区域,共分两大板块:(一):地域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认识区域。 1.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说出区域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5.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说出区域发展对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6.运用资料从地理角度说明祖国内地与港澳的关系,说明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7.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要求:通过学习,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关心家乡的环境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程纲要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程纲要 清江外国语学校高一备课组:邹暾 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在高一上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36学时,学生修完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获得2学分。 一、课程目标 (一)核心知识目标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3.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4.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操作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合作精神。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的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3.认识氯、氮、硅、硫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4.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主线,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4.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6.开展社会调查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探究活动和专题研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课程内容

《生活与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开发 《生活与地理》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生活与地理 授课对象:初中生 学习时间:15课时 二、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55年,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和对外开放学校。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3600余名学生。教职工271名,专职教师247名,其中特级教师5名(曾有7名被评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104名。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6项,发表出版论文和著作400余篇(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和科研上大显身手。学校主校区占地57亩,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东校区占地144亩,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两校区合计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学校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微机室、电教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标准田径场、餐厅、浴室和学生宿舍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布局合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校园优美典雅。 (1)学生需求评估 学校高中部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石家庄市各重点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对学习的探究和思考活动兴趣较高。同时学生主要来自于城市,自幼接受素质教育,养成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以致用学习态度,生活中接触事

物较多,对生活现象和问题的思考较多,将所学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能力和结合地理知识思考生活的地理思维品质。 (2)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学校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较多,所涉及的到的生活背景较多,因此课程里生活资源部分较为广泛和便于获取。学校位于市中心,距离科技馆、博物馆、民俗馆等社会公共场所以及地震局、气象局、文化旅游局等政府单位较近,开展校外课堂方便。学校附属于河北师范大学,可以依托大学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 (3)教师课程资源的评估 任课教师对于地理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拥有个人见解,并做过有关课题的研究,一直探索“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同时,任课教师属青年教师,时间和经历能够保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生活实践。 三、课程目标 1、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目标来源 a.学生需要: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生活现象都隐含着地理知识,学生们普遍认为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意识正在萌芽,好奇心强,对待事物的答案较为渴求,希望得到某一问题科学的解释,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学习生活和地理的联系,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会知识实用性,增强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纲要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xx第三中学xx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课程类型: 人文类,选修课 课程资源: 新编(自编) 授课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一学期每周一课时 所在学校: xx第三中学 一、课程背景: 英语是现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已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学校英语课本的学习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要在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授。本课程旨在引发学生对外语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们学习英语课程,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指导,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初中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概况,辅助英语课程教学; 2、发展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课了解英语应用国家及其背景知识1课时 第二课节日系列之一复活节的来历1课时 第三课节日系列之二愚人节1课时 第四课英文歌曲赏析及背景Edelweiss 1课时 第五课多彩文化: 星期五与数字131课时 xx趣味英语故事1课时 第七课英语万花筒: 动物名词及其文化xx1课时 第八课节日系列之三母亲节Mother’s Day 1课时 xx时尚生活: 颜色预告心情Color affect feeling 1课时第十课英语人物故事: xx、xx1课时

地理课程纲要

Shanghai United intl school 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美国高中课程 地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总体介绍与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落实上海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遵循《全日制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同时结合本校区生源情况,对教材选篇以及教学重点进行了梳理,以适应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需求。高中十年级每年平均教学课时数为38(45分钟一课时)。 在初中地理部分教学的基础上,完成高中部地理课程的学生将取得较为全面的地理素养,在“了解”、“理解”、“应用”、“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经历”、“反映”、“领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与此同时,结合本校区学生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以及其升学意向,特强调人文浸润目标,旨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人文地理的认识,并通过文化差异比较深化了解。

根据《课程标准》,此地理课程将教学重点立足于提高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具体项目为: 1、了解区域地理,包括乡土地理、本国地理和部分世界地理;了解有 关自然和社会环境诸要素的知识;认识种种自然—空间和社会结 构;掌握基本地图知识。 2、深刻理解并学会分析各种错综复杂、呈动态变化的联系,如自然系 统、人文系统内部及它们之间各要素和过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认识各个等级区域间,尤其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的人口和 环境的关系。 3、具备地理调查、分析和表达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如阅读、解释、填 绘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野外定向、独立工作的能 力,获取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等。 4、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人口和资源问题、各种环境问 题、城市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食物供给和 发展问题等。 5、引导学生在对待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事务时(如空间利用), 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和宽容、理智、负责的行为倾向。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 【教学材料】:星球地图出版社 2012年6月第2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授课时间】:25课时 【授课教师】:曲阜市实验中学蒋德旺 【授课对象】:曲阜市实验中学七年级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能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判情趣。 (二)专题目标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内容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 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 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 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期末考试成绩欠理想,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必须扎扎实实。 三、目标要求 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初步学会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要素分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

识分析世界各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认识到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备课标。尤其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其次,注重课堂教学的分层次,关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表现。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情感。再次是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辩论赛、课堂小讨论、知识趣味竞猜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2、要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学会读图、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校本课程

岞山中心校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趣味化学实验

课程说明 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部分。 目录 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3)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 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6) 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8) 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11) 趣味化学实验六:水下公园 (14) 趣味化学实验七: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16)

趣味化学实验八: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20) 趣味化学实验九: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22) 趣味化学实验十:合成香精 (24) 趣味化学实验十一:消字灵的制作 (29) 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制作原理: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 (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 (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 (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孙军红 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前言·教学目的·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前言 化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三、课程安排 化学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兴趣特长的不同以及毕业后的不同去向来分类进行教学。 化学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 化学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 必修(化学Ⅰ):必修加选修(化学 Ⅱ): 讲授和课堂活动95课时讲授和课堂活动170课时 学生实验21课时学生实验42课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