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良渚玉文化观后感

良渚玉文化观后感

良渚玉文化观后感
良渚玉文化观后感

观良渚玉器之精,品中华文明之美

古人爱玉,几乎到了不分贵贱、超越阶级的程度:土豪可以赏玩美玉,穷文人也以玉石砥砺品格,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曾用玉做比,和氏璧的传奇;连宝玉出生,口里尚含了一块玉石。玉在古代的存在感,相当之高,诗经里与玉有关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比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等等,不胜类举例,这些或“比德于玉”,或以治玉不易喻君子修身,或以玉象征宏阔人格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与君子的美好品德有关,与古人的美好寄托有关,就连当代不少人给小孩取名字的时候,都会选择与玉有关的字,或词。可以说,在中国,玉是具有独特而美丽的魅力的,打开新华字典,里面与玉有关的字都是带有美好的寓意的。

而上溯源头,则要追究到良渚文化时期的人们对玉的尊崇了(良渚文化对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那时候的人们或以玉为礼器、或以玉为饰、或以玉为具。用玉制成的礼器、实用物品等,玉在那个时候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了。从现在我们发掘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中,它在记录良渚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千万年前我们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看到年兽图案下的图腾崇拜,看到良渚文化的发展历史,看到人类在社会发展之初的努力和对生命、对自然的思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这是数年后,屈原发出的对生命,对自然呐喊,这声呐喊与良渚文化中,人们通过玉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的印记重合起来,共同表达了一个主题,即:人类几千万年来,对人生、对生命、对宇宙的思考。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思考、在奋斗、在表达。良渚人民用玉在千万年前表达着,呐喊者,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表达,在呐喊,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一样了,但玉一直在现代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存在,或表达情谊深长;或表达审美;或表达尊崇。

同时,玉也是财富的一种,而现代人送礼时,玉制品仍旧是人们的一个重要选择项,更

别说翡翠等昂贵种类了。《老子》里有:玉堂金马、侯服玉衣、锦衣玉食……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锦瑟》里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等,都表现了玉制物件的高昂。良渚文化中的这种表达更为直接,玉器在原始社会中是很珍贵的存在,良渚文化中对玉的崇拜更是直接影响了后期黄河流域区的中原文化,这也为我们中华民族对玉的崇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民族对玉的崇拜是有着长远历史的,良渚文化中的各类精美玉器,不仅是原始人民的生命表达,更是原始人民对人生、对宇宙的终极思考,同时还有着对自然的崇敬。玉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是饰品、是辟邪除害的宝物,也是财富的象征,但玉的基础功能(自然崇拜和内心表达),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玉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更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明魅力。西方百年来,有钻石;而我们民族,有美玉。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浅谈清朝玉器

摘要: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历代之大成,总结发扬数千年的雕刻技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玉器,用途之广,雕塑之精,设计之妙,创新 品种,达到了高峰。 关键字:玉器的发展玉器的制作玉器的纹饰玉器的文化含义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各种工艺美术空前繁荣,其中玉器艺术更为突出。 清代是我国古代玉器最为发达的时期,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较以往有超越性的突破。此时,制玉作坊遍布各地,由宫廷直接控制的作坊便有十处。南方以苏州、扬州为中心的“南作玉”和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北作玉”,是此时最具代表的两大流派。清代初期的玉器制造主要在民间,宫廷制玉较少。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好,原料的丰富以及工艺的进步,宫廷制玉发展较快,不仅出现了大批礼器,还制成一批体积庞大、雕琢复杂的玉山,一些乾隆御书的题记、诗文,还被琢刻于玉册之上,置于精巧别致的紫檀匣中收藏。乾隆之后宫廷制玉有所衰退,但晚清民间市场仍十分活跃,不断推动清代制玉的发展。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仍是苏州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工艺后来居上,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所以清代玉产地主要有除了苏州、扬州还有宫廷,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 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

玉石与中国文化

玉石与中国文化 [摘要]玉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她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性格的。玉与中国古代生活息息相关, 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它的用途广泛, 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玉文化的灿烂辉煌。 [关键词]玉石中国文化 [正文]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阗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我们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关于玉器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玉”的:玉,石之美,有五德;泽润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之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尃以远文,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屬皆从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玉集中了人类所具备的高尚品质——仁、义、智、勇、洁。因此对于玉,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慕之情。那么古人为什么将玉描写得那么好呢?我们知道,玉是一种细密、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是石中的极品,有着不言而喻的质感和美感,因而十分符合古人的审美情趣与伦理道德,从而被视为珍宝,进而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巨大的作用。上古时,我们的祖先由于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科学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认为一切是由神主宰的,人们拜祭神灵,求助于神灵来征服自然。玉,石之美!,因此被看做最珍贵最高尚的器物并以之作为祭神礼器。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生产工具或武器。据文献记载,处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处于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矛、斧、锛、铲、纺轮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

艺术与生活论文

艺术与生活论文 生活空间艺术与城市视觉文化品牌的塑造 摘要:在当代城市面貌甘趋“同质化”的时代,一座城市如何能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中脱颖而出,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竟争力已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而通过公共艺术的实施,来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的视觉文化品牌,已成为当代城市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公共艺术视觉文化城市品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各国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与独特的城市品牌,己成为评判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与标志。因此,改善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从城市的视觉形态和文化形态上展现城市的个性与魅力,以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成为当代城市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取得胜券的关键因素。 城市的视觉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一项系统工程,越来越引起城市建设者的关注。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介入都市过程中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争取在新世纪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发挥着中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概念的认知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或文化现象是当代大众美学以及日常生活美学的延伸和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藩篱将艺术的概念扩大化,正如刘茵茵提出的公共艺术即是“那些在传统的画廊或美术馆系以外发生的当代艺术类型。”公共艺术的范畴已然超越了传统的以满足人的审美体验或精神需求为主的雕塑、壁画等视觉艺术形式而扩展到了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和装置艺术等具有艺术性的视觉形态或艺术行为领域。 公共艺术概念的广泛性和兼容性特征决定了其价值属性的多元化与多义性。公共艺术融入都市并不仅仅只是充当城市的“化妆品”,置于特定场域之中的公共艺术品在“妆点”和“美化”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化景物为情思,即升华为城市的“符号”或“标识”,承担起传承地域文脉、体现场所精神、追述城市记忆、形成地域认同、凝练城市特色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文化共同体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之功能。即公共艺术的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与实用性,这四个方面是构成完整的公共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四者相合才能称之谓真正的公共艺术。正如《周礼·考工记》所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也。”公共艺术亦是如此,偏执于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对公共艺术精神的曲解。 品牌塑造介入城市建设 城市品牌的观念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种城市经营理念。品牌一词最早缘于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是企业为在产品“同质化”时代的竞争

浅谈玉文化

浅谈玉文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玉文化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玉器的历史之长、材质之富、品质之佳精、形态之丰、用途之广,令其他文化艺术难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发端的重要标志之一。玉器的起源比陶器还要早,它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石制工具的衍生物,是人类对矿物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谈到玉,就不能不提到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着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玉。和田玉产于昆仑山,是昆仑玉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再加上卓尔不群的品质和特性以及开采难度大,和田玉成为琢玉行业中的首选材。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得地位,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和田玉交易就活跃,琢玉业就繁荣历史上春秋战国、汉唐时期,以及清初康乾盛世,都是中国玉文化发达的时期。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田玉文化又活跃起来,成了经济发展的象征,文化繁荣的标志。反之,国家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和田玉就萎缩,和田玉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 中国古代玉器宝库中有许多造型独特、形态别致、功用特殊的玉器,有的还成组、成套或配套使用,以“六器”、“六瑞”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六器”就是中国古代的六种祭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可见,古代“六器”是指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虎、玄璜这六种。它们不仅有明确的形态,还有色泽的要求。古代之所以使用六器祭祀天地四方,有一套说法:古代统治阶级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六瑞”,就是古代的六种礼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说文解字》中释:“,瑞,以玉为信也,。”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在君臣相见或诸侯互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要对应爵位的高低。很明显,“六器”是合乎礼制的、有政治功用的玉礼器。1 中国玉器八千年经久不衰,发展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中国人将玉德比拟人的道德品行,将玉人格化,以此作为评价、判断一个人行为善恶、品德高低的标准。能将玉从石头中分辨出来,是普通的贫民工匠,而能将玉从理论上加以道德阐述的,则是儒家学者,玉德一直影响着中国玉器数千年的发展。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对玉的推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玉器在中国文化上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工艺、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与玉相比,而是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的灿烂的八千年华夏文化,唯独玉文化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原始文化中都出现了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多,数量大,制作精美,自成体系,影响深远。本文拟通过两个文化玉器的比较分析来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它们文化内涵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与前人所做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分析的不同之处。 二、比较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6500一5000年前,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石耜等为特征器物。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前。以薄胎黑陶、贯耳器、耘田器等为特征器物。 (一)玉材 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蛇纹石等,即现在所说的岫玉。其玉材硬度为2.5-5.5,比重2.5—2.8,颜色较均匀,透明度较好。其产地就在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等,玉材硬度为6—6.5,比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目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其产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大。 (二)玉器的种类 1、相似器物 珠、坠、管、串、环、玦、镯、璧、璜等; 锛、刀、斧、钺等; 龟、鸟、鱼等动物形玉像以及玉人像。 2、相异器物 红山文化 用具,匕形器、棒形器等; 装饰品,方圆形玉璧、玉勾形器、玉丫形器、玉臂饰、玉箍形器、双联璧、三联璧、玉虎、玉猪、玉熊、玉鸮、玉蚕等; 礼仪和宗教用玉,玉兽首、玉玦形器、勾云形佩、双兽首三孔玉器等。

良渚文化 用具,角形饰、带杆纺轮、带钩、柱形器、柄形器、锥形器等: 装饰品,牌饰、锥形器、四龙首镯、绞丝纹镯、玉海豚等; 礼仪用玉,锥形器、组佩、璧、豪华型钺等; 宗教用玉,琮、冠形饰、半圆形冠饰、锥形器、圭等。 (三)玉器的构成 有关两文化玉器构成的统计以曲石先生《中国玉器时代》一书所录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统计为基础,结果如下: 红山文化 用具占14%,装饰品占60%,礼仪用玉和宗教用玉占26%。 良渚文化 用具占3%,装饰品占2l%,礼仪用玉占32%,宗教用玉占44%。 (四)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以素面居多,在一些薄板状玉器如勾云形佩(图:14),或有弯度的玉件如玉臂饰表面磨有瓦沟纹,工艺难度较高。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比较发达,其中以神人兽面纹(又称“神徽”)(图:15)为代表。它主要集中在琮、钺、冠形饰等器物上,其中以反山M12:98侧面的纹饰较为典型。此种纹饰的主题一直是广为争论的一个问题。李学勤先生在《神秘的古玉》一文提及“辽西红山文化龙形玦,如把龙的脸部平面展开,与良渚文化反山M12:98琮上的兽面非常近似。玦上表现的龙没有角,目系卵圆形,口中有獠牙,和较晚的龙有所不同。”如此惊人相似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可能: 1、传播的结果。从两文化间巨大的时空差距来考虑,此种可能性极小,而且至今未发现能证明两者之间曾发生传播的证据。 2、写实。如果红山文化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是对同种动物的写实造型,那么在图案被进一步抽象、省略之前它们自然会发生惊人的相似。这一点与文化、时代无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内少数玉器上出现了刻划符号,如璧、琮、环、臂圈等。良渚文化玉器符号已发现11种,其中5种和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相同或近似。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__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people like jade, jade love, and the jade has the indissoluble bond.Jade in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 is in a supreme position, worship of the recipients.Its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s Oriental spirit materialized expression of vivi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 正文: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 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祭器。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由此出现了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至奴隶社会阶段,玉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论文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文化的产生。 中国玉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人新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了比一般石材质地优良的“美石”,便用它制成工具和装饰品。当时,玉器尚与石器混存。随着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新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玉器逐渐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它最终从石器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上万年的文明启步。…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礼器是它们的物化标志,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八千年前的玉器已发现多处,它们的源始应不下万年。它们的形制,有的直接延续到商周。”这个论断是纲领性的。 玉器的出现,为玉文化的起源拉开了序幕。 玉文化的起源,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生产

技术的进步;其二是社会形态的演进,即从原始社会向国家——文明社会的转变。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阶段,农、牧业分工和手工业分工已经完成,并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频繁,部落之间的战争已变成掠夺财富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玉文化应运而生。 玉文化的发展。 玉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玉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而生,自古就被人们奉为吉祥的象征,玉有辟邪挡煞,平安健康的美好功效,在如今这个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端的时代,特别玉石资源稀缺开采不易,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翡翠、和田玉之类的玉器极受大众欢迎,看淘翠网上的翡翠卖的如此火热便知,今年翡翠价格走势呈不断上升趋势,和田玉的价格也一路狂涨,这些珍贵的玉器具有相当大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因此玉便成了如今许多收藏家的宠儿。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徽宝,它见证了古老的玉文化和现今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结合,虽然古老但又年轻充满活力的玉文化的有力证明。玉的儒家伦理学分别代表仁、义、智、勇、洁“五德,更是对我们如今的道德、素质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可见玉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是伴随着许多传统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关于玉文化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来了解。

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她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之处。那么什么是艺术呢?我觉得没人可以给她一个定义,因为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艺术,无论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存在的、不存在的都可以是艺术的表现体。 既然艺术这么的重要,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的呢?美学和艺术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又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呢?艺术对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大的贡献呢?有人说“生活就是艺术”又是怎样的艺术呢?艺术和大自然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来讨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的? 人类是大自然的艺术的结晶。人类的开始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她们的结合是多么的美妙、神奇,从而孕育出可爱的小生命,然而我们本身就是完美的一件艺术品、是大自然完美的杰作。所以我们最开始接触艺术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也可以说就是在我们形成的那一瞬。 艺术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啊!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从娘胎的肚子里爬出来了。那哇哇坠地的哭声,不仅仅是向世界宣告你神奇般来临,也是演绎神奇艺术的开始。我们接触的艺术就是

从声音开始的。随后我们知道了颜色、语言、朋友、花草、冰雪、星河、分子、文章等等,这些所有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是艺术的表现体。 然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有不一样的艺术修养,所以对艺术的感知都不一样。<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写出的一部很好的艺术品,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艺术品又不同的领悟和感受;同样地第一千零一个读者就可能与前一千个读者有相同的理解,虽然生活经历不同,但是还是可能对同一事物有相同的想法的。这就是艺术的诡异之处。 2.美学和艺术有什么联系呢? 美学和艺术在生活中很难分开,觉得二者在我们的表述中是同一类事物。实际上,美学是分支于哲学的发展,参照了心理学的内容,在艺术的伴随下成长起来。所以美学不是艺术、艺术也不是美学。但由于艺术与美的关系最密切,所以美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应是为艺术服务。 美是人的本质的能动表现和感应与自然和社会的艺术性和谐,美学是从审美感受中来认定事物艺术性发挥的效益性,思想意境的合理性,心理共鸣的可感性。一切都是联系到演绎者和欣赏者的和谐关系问题。如果美学脱离了艺术,就如花儿离开了树枝,不仅脱离了主体,缺少了滋润的源泉,也不能长久的绽放。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玉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玉文化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但是按照统治阶级使用玉的用途来分,中国玉的发展可以分为神玉、王玉、民玉。按种类来分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和在清朝慈禧后盛行的缅甸“翡翠”。 旧石器时代到周时期,玉都是被人们奉为巫玉,它被当作一种巫觋祀神,沟通天地人的媒介。玉具有通灵的法力,因为它是神灵、天地、祖先神奇法力的象征。因此玉在我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可谓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推动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力量就是神明。那时候的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祭祀天神。所以这个时期的玉被认为是神玉的存在。 而后的封建皇朝里,玉成为了王玉。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工具。这时候的玉是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的宠儿。玉不再只是用于祭祀天神,玉成为了封建礼制里德的载体。统治阶级给玉赋予了非常多的美好寓意。玉是“石之美者”,玉有“六德”。这使得玉得到了王权和士大夫儒士的喜爱。将玉来表达自身的品德的高尚,代表国家的形象。在清朝时英吉利使者访华,清朝就赠了玉如意给使者。这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同时,玉也是皇权的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而且玉也是政治的象征,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随着朝代的更迭,人民不变的不仅仅有中华的文化,还有中华人民对玉的喜爱。因为玉代表了“六德”是儒士的风雅之物,同时玉也有吉祥祥瑞之意。人们认为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但是其实要用玉达到保健作用,必须用玉做餐具才可以。随身佩而且随着历朝玉雕技艺的改革创新,玉饰品一直是人们的主要饰品之一。玉镯、玉簪、玉佩、玉冠等等,而且造型多种多样。而且玉在中国的价值一直很高,金玉金玉,古代因为玉的挖掘的运输的困难,使得玉的价格不菲.现在因为玉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玉的价值越来越高。现在玉的价格比清朝时期高了千倍不止。同时随着时代的改变,玉也开始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直到现在,玉,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灵,成为了民玉。这不是玉的地位下滑,反而是一种升华。现在的玉不是祭祀神明的工具,不是皇权的象征,而是美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历史的印记。 玉随着中华原始文明诞生,她一直都在中华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存在着。中国的文字几经变化,中国的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各大学派都衰弱或者湮灭了,多少书画作品都不见踪影。中国这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玉文化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使古时人们喜爱的和田玉已经越来越少,四大名玉已经有后起之秀----翡翠。美玉,可以分为A货、B货、C货、B+C货。

良渚玉器

良渚玉器 摘要: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 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具有令人赞叹的制作工艺。其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体现了良渚人的原始崇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良渚人独特的审美特征。良渚玉器,成为当时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 关键词:良渚玉器制作工艺原始意象审美特征 一、制作工艺 良渚玉器其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良渚文化玉器为透闪石,其硬度达摩氏4——6度的玉器,可谓“难施锥刃者”。在良渚玉器的收藏和鉴赏中,了解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了解良渚古人在玉器上留下的加工痕迹,对于良渚玉器有重要的意义。良渚时期治玉的工艺大致有切割、打样、钻孔、琢纹、研磨、抛光等工序,已经具备了后世玉器加工的所有技法。 良渚玉器的加工,首先要将大块的玉料切割成毛坯,所以玉器的制作首先是切割。在良渚玉器上有许多即美观又有实用性的钻孔,钻孔有管钻、实心钻和琢钻等几种方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多节玉琮,高约32.9厘米,中间的长孔从两端对钻而且基本同心,技巧惊人。至于良渚人究竟用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机械原理,来加工这些洛氏硬度在4至5之间甚至在6至7之间的玉器,至今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良渚玉器纹样的线条或坚挺刚劲,或圆滑流畅。良渚玉器经常见到浮雕兽面,采用减地浮雕和压地浮雕,有的两种间使浮雕看起来有两三层之多,最后再加以阴线纹,工艺繁复,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研磨是玉器加工的重要环节,方法是用解玉砂磨制器表,使之平滑光洁。良渚晚期玉璧直径多在 20厘米以上.但薄厚均匀,器表光洁,可见研磨水平之高。还有一件玉环上有同心圆旋纹,纹线浅细.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借用了制陶工艺中的转轮装置加工的结果,方法是将玉器固定在转轮上快速转动,再在器表加上解玉砂进行研磨。 良渚玉器大多是经过抛光处理。就是为玉器上光,所以光洁度很高,埋藏数千年,虽然大多都发白,但仍有一些依然润泽光亮。有专家认为原始的抛光方法是:将粗竹剖为两半,一半覆盖于地,将玉器在竹皮上反复磨,直至出现光泽。 二、原始意向 由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的积累,文化程度的提高,在良诸文化时期的氏族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较为显然的社会分化,人们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高低尊卑的等级差别。考古表明,饰有各种纹饰的玉器大多出于大墓之中,小墓中几乎未见,可知在当时是有高低尊卑的等级差别,玉器和特殊的纹饰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于是人们猜测这类玉器一方面具有原始宗教的意味,但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作为氏族上层社会的专用徽号,是特权的标志,这个标志既象征着氏族原始信仰,同时又和政治权力、社会地位掺和在一起,主要用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尔雅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一) 1 对一件玉石成品的评价要考虑几个方面,其中不包括(D)。 A、材质 B、产地 C、雕工 D、大小 2 磨光仔玉的典型特征是(C)。 A、砂眼麻皮坑原生态包浆 B、没有浸染 C、存在亮头闪点 D、凹坑没有毛口感觉 3 在观察玉的原生皮表面时灯光要柔和,眼睛与玉表面要成(B)。 A、30度 B、45度 C、60度 D、垂直 4 观察原生皮的表面时关键观察的部分不包括(A)。

A、是否变色 B、是否出现拉丝痕 C、是否有包浆渗透 D、凹坑里是否是毛口感觉 5 如果一块玉内部的云絮状文理是粗糙的,那么其表面的原生皮(C)。 A、一定是细腻的 B、一定是光滑的 C、一定是粗糙的 D、有可能细腻有可能粗糙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二) 1 籽玉给人的感觉不包括(A)。 A、冰凉的 B、滋润的 C、油润的 D、舒服的 2 如果一块籽玉上有(D),那它就具备玉髓特征。 A、凹凸亮点 B、拉丝痕 C、包浆渗透

D、大量的晶状闪点 3 下列属于硬玉的是(A)。 A、和田玉 B、翡翠 C、白玉 D、黄玉 4 世界上最好的玉之一是(C)。 A、翡翠 B、绿松石 C、和田籽玉 D、水晶 5 如果一块好玉,在灯光下观察其表面应该是(B)。 A、有一些小眼 B、既有眼,又有坑 C、有凹凸不平的坑 D、没有絮状物,比较干净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三) 1 砂眼麻皮坑的三个要素不包括(D)。

A、平原 B、撞击坑 C、砂眼 D、絮状物 2 砂眼麻皮坑的三要素的共同点是(B)。 A、被鹅卵石撞击而成 B、表面有包浆渗透 C、会很快氧化 D、有晶状闪点 3 在玉石上面经常会出现圈点,其颜色是(A)。 A、褐色 B、黑色 C、黄色 D、白色 4 如果砂眼麻皮坑是真的,那么(C)。 A、玉石表面是经过了碳化的 B、砂眼是有毛口的 C、撞击坑下是光滑的 D、有密密麻麻的拉丝痕

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实物 证据。省思斋主等几位藏家以收藏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几十年的财力与精力,从海内外征集收购了一批种类别致、材质上乘、造型优美独特、工艺精湛、内涵丰富的战国汉代时期的玉雕珍品,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玉雕艺术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认识。日前,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单位联合在西安举办“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现场观摩省思斋主等藏家提供的精品玉器,从不同视角对其切磋琢磨,共同探讨这批玉器的内涵和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看到王院长这批藏品,我觉得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很震惊。这些玉器工艺的精湛程度是非常惊人的,非常精美,称得上品位高贵。我倾向于尊重云辉先生对玉器年代的判断,赞同他的观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扁杯的造型非常新奇,还有秘戏图纹样的玉卮,都非常罕见。总之,这批藏品对于我们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珍贵的研究材料,可以和我们先秦典籍里记载的贵族生活结合起来印证研究。对于王院长的关中民俗博物院,我们都应该感谢他这么多年的努力,为

我们保留下来这么多值得珍视的民俗文化标本。李银德(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 我讲讲对两种器物的想法和感受。一个是枕,汉代的枕头分为四种:第一种像长方盒子,第二种像板凳,第三种是大块玉料制成的实心玉枕,第四种是镂空的,类似现在的凉枕。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应该说是第五种。它的工艺是完全不同的,枕面由三块玉板组成,围栏上雕刻着各种形象的纹饰,还镶嵌有宝石。这种器型之前没见过,而且比以前出土的同时期文物要更加华丽。另外一个是卮。整体来讲,汉代的玉容器的数量非常稀少。这一批就达七件,方的圆的都有。这几件玉卮保存情况是很好的,铜胎、银构件里还加了一些其它的材料,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资料。它们的规格在当时都是顶级的。王院长花了极大的心血,这是用个人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我们文博工作者都十分感佩。张尉(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我感觉非常震撼。这批玉器可以说突破了以往的一些认知。它们的造型、纹饰、工艺技法上的多种复合,都有很大的突破。在我们既有的出土文物里边,有这种品种,但完全相同的造型和纹样是没有的。尤其是秘戏、杂技等图样在玉器上出现,这真是开了一次眼界。这批实物对战汉时期玉器资料的丰富是非常有益的,它给予我们一种新的信息。这种信息有助于我们对战汉玉器研究作进一步的探索。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参观了关中民

玉文化鉴赏小论文

——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在人们心中,玉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皆爱玉,玉作为文化和艺术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琢磨、收藏、鉴赏。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和艺术上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

浅谈当代艺术

浅谈当代艺术 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一定是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身在一个艺术思维空前解放、并且人人都自称是艺术家的时代里,当代艺术比任何一个时代更接近大众,博物馆、画廊、双年展、大街上……艺术随处可见,但它同样也比任何时代更容易受到非议和疑惑。那么、我想就这篇文章粗略地谈谈当代艺术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关于“什么是艺术”“如何成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而我的初哀非常简单,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自主地判断艺术、认识艺术、认识我们所处的当代环境,并且享受艺术、追求自由的艺术。这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 标签:杜尚、新颖性、原创性、记忆、当代环境、自由 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当代艺术己然成了现在的主流。所以对于当代艺术的思考和理解,似乎是一件不可回避的事情。而当我们谈及当代艺术的时候,无疑要正面的回答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包含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希腊时期的人们并没有我们所理解的“美术”(绘画和雕塑)的概念。罗马人也非常势力地欣赏高尚的(自由主义的)艺术,比如修辞或音乐。而在18世纪,fine art的定义出现了,由此将绘画、雕塑、建筑等囊括在了艺术的范畴。而时至今日、“艺术”的定义仍然在不断的被拓宽和刷新。这也是当代艺术家们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我们正在不断的刷新着我们这个时代对艺术的新的理解。正如藝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说过:“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以,艺术并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什么东西。而艺术家就是制作这些东西的男男女女。 艺术史学家汉斯·贝尔廷认为,我们所理解的艺术概念始于1400年左右。该艺术理念被延续并被改善着,我们认为这理所当然——哦,是的,这就是艺术,那就是艺术——直到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现代主义。人们开始质疑什么是艺术、我们做的又是什么。经过这样漫长的过渡,在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人们、艺术家们开始询问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直到20世纪10年代杜尚出现了,他标新立异地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而杜尚提出了这个想法后,人们理智上接受了它,但让人真正把它作为一个观点来看待却要花很长时间。20世纪上半叶,所有的学说——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整体而言,似乎都专注于外传统有形媒体中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立体主义者可能激发了表面空间的概念,但他们主要用油画来表现。50年后,抽象表现主义者依旧用画笔在画布上对艺术史进行勾勒。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家当然进行了疯狂试验,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杜尚的想法才因波普艺术家而真正成形,那时,确实任何东西都被宣称为艺术品。 而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一想法,也正是如今的21世纪的核心想法。我们的思考、感觉和生活方式意味着,如今的艺术无所不包,艺术的类型也在不断的被刷新。因为就像名声会随着时间变化一样,艺术的定义也是如此。那么“如

中国玉文化

中文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基石;红山文化;四大名玉 正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1.新疆和田玉:又称和田软玉,主要矿物组分为透闪石。和田玉引领了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当之无愧的“玉石之王”。特点:“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 2.河南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得名,又称南阳玉、独玉,属于一种蚀变辉长岩。特点:独山玉色泽艳丽且颜色比较丰富杂,有白、绿、黄等色,硬度高。 3.辽宁岫玉:又称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得名,属蛇纹石质玉石。特点:多呈绿色至湖水绿色和白色等,具备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4.湖北绿松石: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特点:呈淡天蓝色蓝到深蓝色,也有绿色和浅黄色等,不透明,具有油脂般细腻的色泽。 说到中国的玉文化,不能不提的是出土“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中国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因此以、还原为贵。如果得到一块真旧而有多种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国古玉,因为出土的地点不同,所以蚀锈和色沁的性质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气特别潮湿、地层特别多积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锈。北方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