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滦河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办法

中国滦河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办法

中国滦河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办法
中国滦河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办法

中国滦河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

略管理办法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二零零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公司战略管理组织体系 (3)

第三章战略规划容 (5)

第四章战略管理过程 (6)

第五章附则 (8)

总则

为了加强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营造滦河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滦河国际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特制定本制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滦河国际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进行设计、选择、实施和控制、评价,直到实现战略目标的全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本规是规战略管理行为,明确董事会、总裁办公会、战略发展委员会、战略发展部、事业部的各自职责和相关工作关系。

公司战略管理组织体系

公司战略管理职能

(一)公司董事会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战略管理职责包括:1.负责提出公司经营宗旨,确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2.负责对总裁办公会拟定的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进行最终的审批和签发。

(二)总裁办公会

总裁办公会是公司战略管理的决策机构,其主要战略管理职责包括:

1.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公司发展目标,分析并明确公司核心业务和整体业务组合;

2.对战略发展部拟定的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并提出具体建议;

3.讨论并确定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并报请董事会审批;

4.具体落实并分解经董事会批准的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

5.对各事业部、相关业务部门执行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三)战略委员会

战略规划委员是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咨询机构,由公司主管副总裁、主要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外部专家组成的临时性机构,。战略委员会的主要战略管理职责包括:

1.对战略发展部拟定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进行评估,并形成初步结论;

2.组织开展公司重大战略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形成初步结论。

3.提出滦河国际整个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建议。

(四)战略发展部

战略发展部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日常管理部门。其主要战略管理职责是:

1.根据公司总裁办公会的决议,组织各个相关部门共同拟定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

2.协助组织落实,并指导实施董事会签发的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

3.监督和评价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的执行结果,并提出建议;

4.制订和修改公司战略管理的工作流程、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5.提出有关公司发展战略、业务发展战略、经营方针政策等建议;

6.与公司和业务战略相关的日常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

(备注:由于公司目前战略发展部暂时并到总裁办公室,所以战略发展部的工作暂由总裁办公室战略管理人员负责。)

事业部战略管理职能

(一)事业部是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的执行组织。事业部的战略管理由事业部经理办公会负责执行。

(二)事业部经理办公会是事业部负责战略管理的设计和执行机构,由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及二级部门经理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在战略发展部领导下,组织部门人员研究和拟定事业部业务发展规

划;

2.执行公司总经理分解下达的董事会签发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

3.与公司和业务战略相关的日常运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提交滦河国际战略发展部。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doc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程与改革开放进程是基本同步的,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起步、发展、膨胀、调整的过程。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 年9 月底,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累计6849 家( 不包括金融类企业),中方投资91 亿元,分布在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海外投资扩张的背景不同,中国的对外投资自始至终就属于非资本过剩型海外投资, 综观其发展历程,明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 中国的海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仅有20 年的发展历史,但随着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 高,中国海外投资在数量方面发展迅速。虽然,与同期的对外贸易、外汇储备、GDP 总量等相比,境外投资规模不大,但从自身纵向比较,总体上还是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2、投资地区比较集中,海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分布情况看,虽然遍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投资额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香港、泰国、俄罗斯、秘鲁、新西兰、南非、澳门等,在这10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总额都分别超过了 1 亿美元,其相加之和占总投资额的80% 。 从投资结构( 主要指地区产业结构和币种结构 ) 看,中国在投资地区的选择上,过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集中在港澳地区,这除政治因素外,与中国总体的海外投资战略有关。在产业结构上,海外投资偏重初级产品产业,忽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性投资;偏

重对国内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强的产业投资;在投资企业中,从事商品流通的外贸企业多,而生产性企业少。所有这些,一方面使投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导致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档、分割,致使海外投资风险加大。另外,在投资币种的选择上,美元所占的比重过大,币种过于单一,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加大了中方投资的外汇风险。 3、投资方式以合资为主,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外非贸易性企业中,采用合资方式的企业约占80% 左右,独资的中国企业较少。从投资主体看,专业外贸公司的海外投资进入萎缩、调整期,而工贸公司、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民营、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踊跃,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力量,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4、进入国际市场方式单一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事跨国经营,目前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 出口贸易多,三角贸易少;商品贸易多,许可证贸易少;海外分公司( 办事处) 多,海外企业少;海外销售多,海外投资、生产少。四多四少现象的存在,限制了海外投资质量和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5、投资规模小、效益差 虽然中国在海外的总体投入不少,但真正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企业却少得可怜,海外机构普遍小、散、乱, 开拓当地市场的能力差。资料显示,中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为133 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在100 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绝大多数,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都外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化的道路,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却面临着各种阻力,了解决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陈述我国对外投资所表现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对外投资面临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关键词:对外投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中国对外投资基本现状 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对外直接投资,相比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滞后了一个多世纪。但经过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来看的话仍然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 3、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 4、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明显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5、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国家宏观指导 第三,调整地区结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你总是很轻易地抛弃一些东西。好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还有人,在一直寻找它们。度、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其实这战国帛书有20多卷,每卷各不相同,我爷爷当时拓下来的那一篇只是其中很短的一部分,但是又极其重要,现在也就是我有几份拓本当压箱底的宝贝,世面上有钱也买不到. 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更可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和对象。综合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以湄公河次区域为考虑的重点。交通的便利减少了运输成本,传说中四种女生找不到对象,一是不爱化妆的,二是比较宅的,三是性格像男生的,四是腐的,你中了几枪。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班级: 091国贸(2)班 姓名: 李玄 学号: 2009220065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发展,投资总额不断上升,然而同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国际投资;发展战略 一、中国国际投资的现状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多年保持连续增长,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营能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都在不断提高,国内现有的投资环境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通过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1994—2009年这15年的时间里,中国国际投资量在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分水岭,此前,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呈缓慢增长并有波动的情况;2000年以后,则呈明显的单边上扬趋势,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07亿元,同比增长53.58%,截至2008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约1,500亿美元。境外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亿美元。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基本变化。不仅是总量的上升,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有所上升。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746.5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8.5%。截至2011年底,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 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有上升,但是同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 而对于间接投资而言,一般说来,偿债能力与吸收国际间接投资的数量成正

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国

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外投资额屡创新高,据最新统计消息显示,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国家,竟然是这个国家。 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国家 截至目前,2017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虽然整体增速在预期之内,但投资增速显示出疲弱,尤其是民间投资明显回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同比仅增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增速比1-5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考虑到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的显著下滑反映了国内投资环境热度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却表现火热。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威尔森(WilliamT.Wilson)撰文称,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Tracker)数据库,中国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在2017年上半年刷新了历史纪录,前几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900亿美元,超过2017年前其他年头的全年数据,同比增长39%。数据库创建者、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史剑道(DerekScissors)称,对外直接投资的猛增主要是中国私营企业对外收购推动的。这一数据库记录了所有价值达到或者超过1亿美元的,可验证的投资或者建筑交易。中国国内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冷热不均。中国经济近年来增长减速,如钢铁、水泥、能源等基础工业领域都出现

了产能过剩,本国和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都出现放缓。不过,全球经济低迷更甚于中国,却没有影响中国投资的蜂拥而出。 2017年,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只增长了6%,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增长了15%,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追踪中国对外投资可以发现,有多种变化正在发生:在投资主体上,几年前中国的对外投资几乎全部由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则成为对外投资的生力军。企业研究所认为,中国对外投资猛增主要来自中国私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这部分占今年上半年51.6%的比例,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投资对象上,过去的对外投资主要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土地、矿产领域的直接投资;现在尽管能源矿产类的直接对外投资依然重要,但不论国企还是私企,正变得越来越重视发达国家的高级资产,如制造业、服务业(包括体育、文化创意、旅游、互联网等)的优质公司资产。在投资形式上,过去主要是绿地投资和实物资产收购,现在则转向公司股权并购。在投资目的上,过去的投资主要着眼于满足能源、矿产和高技术产品的实物供应,现在则转向获取技术、品牌、市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根据中国全球投资追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是美国,单单今年上半年,对美投资额就达350亿美元,同比几乎翻了一番。中国近期在美国进行的收购交易中,获取技术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推动因素。根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荣鼎集团发布的一份报告,由中国企业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发展,投资总额不断上升,然而同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一、现状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多年保持连续增长,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营能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都在不断提高,国内现有的投资环境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通过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1994—2009年这15年的时间里,中国国际投资量在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分水岭,此前,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呈缓慢增长并有波动的情况;2000年以后,则呈明显的单边上扬趋势,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07亿元,同比增长53.58%,截至2008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约1,500亿美元。境外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亿美元。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基本变化。不仅是总量的上升,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有所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9月联合发布的统计公报,中国2006年FDI流出位于全球第16位。同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比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有上升,但是同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 而对于间接投资而言,一般说来,偿债能力与吸收国际间接投资的数量成正比,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偿债能力强,因而能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间接投资也多集中在那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对来说,经济发展较快,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而非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在与日俱增。现有文献大都证明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预测不符。事实上,从“非市场”角度出发,中国企业正以国企为首,响应国家号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成功;在获得长期收益的同时,也巩固了双边关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双边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21日一、中国对外投资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9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沿线国家在经贸活动上的紧密联系,实现共同致富。以此为导向,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积极投资和建设,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然而,纵观中国近20年的海外投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海外投资的区位分布与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若仅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活动来看,则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相关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上述

结论。Buckley等(2007)对中国近17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研究并指出,中国企业除了偏好在自然资源丰富且人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行投资,也倾向于选择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显然,中国向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活动是一个事实。从结果上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投资与建设,虽偶有失败,但总体上看,仍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应该更偏好于制度质量较好的国家。此类国家具备政权更迭风险小、产权保护到位等优势,这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事实上,在近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状况与这一理论预测结果一致。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近20年来的快速崛起与成功实践,给这一理论的普适性带来了考验。 针对中国对外投资的上述现状,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在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成功原因;然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分析此类“中国式”对外投资方式的利与弊;最后探讨中国政府应该如何保护和支持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二、中国企业在制度较差国家投资成功原因分析(一)国家战略支持。与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不同,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是国家行为与市场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

中国对外投资简介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或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实体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分散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间联合、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 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举措。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1、投资行业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制造业占了较大的比重,位居其后的为批发零售业与商业服务业,这是由于中国现有的国情所决定的。其他的行业虽然现在所占比重不大,但其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在力,将会是中国企业未来跨国经营的最佳行业。例如,建筑业,农、林、牧、渔业。 中国海外投资在发达国家的多为服务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即非生产性项目。服务贸易型企业的运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出口,以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在海外投资于研究开发型企业则是为了更有利地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大多为资源开发型和生产加工型,即非贸易性项目。资源开发型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国外开采条件较好或储量、品位较高的石油、矿产、林业、渔业等资源,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加工型投资,主要为转移国内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或发挥中国在技术、管理上的比较优势以占领当地的市场,同时带动相关材料、设备、零配件的出口。因此,这也是生产加工型的投资大多集中在亚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2、投资规模 2010年中国境内企业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创历史新高。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 3、投资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外投资跃居全球第二

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外投资跃居全球第二 2016-09-23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2日联合发布《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跃居全球第二。此外,2015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首次超过吸收外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表现抢眼,尤其是非公企业境外并购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了公有经济的企业。并购的行业更趋向多元化,“一带一路”沿线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业内预计,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潮仍将持续。 变身我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表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 从增速来看,2002年至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5.9%,“十二五”期间对外直接投资5390.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4倍。 从存量来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我国对外投资超过了同期实际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首次实现了资本项下净输出。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一直保持迅猛增速,领先于吸收外资相对平稳的增速。对外经贸大学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投资大国,在国际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已经从单向引资大国演变为双向投资大国。这种发展变化的背后是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跨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增强。

中国参与国际投资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达国家逐渐将其不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环节 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将劳动投入较多而附加值较低的组装环节外包给劳动要素充裕的发展中国家,使得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中国在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的地位,我们的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不应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国际分工外包产品内分工 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大为缩短,发达国家的企业逐渐将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特别是将劳动投入较多而附加值较低的组装环节外包给劳动要素充裕的发展中国家,仅在国内保留一些关键性的零部件生产、研发和销售环节,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此之前,由于技术和资本的限制,很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层次都很有限。而这种新型国际分工的出现降低了国际分工的进入门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只需专业化于特定部件或特定阶段的生产,并不要求具备产品的全部生产条件,使其能够参与到高端产品的生产网络,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技术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基于产品内合作的国际分工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并根据自身经济条件以加工贸易作为突破口,实施关税减免、出口退税,以及设立出口加工区等一系列政策,与此同时,中国还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商投资主体不仅通过自身的生产和贸易活动提高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而且通过外包等形式的生产合作引领本土企业进入产品内分工环节,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中国迅速融入到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 (一)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外包(outsourcing)直译为“外部寻源”,主要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从而使企业节省出精力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分工深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承接服务外包,当时的外包对象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主要局限于跨国公司内部的服务转移和承接。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相关经济策略和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发展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发展迅速,产业布局全面 最近几年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快速发展,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还是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

中国对外投资风险

对外投资风险文献综述 王凡一(2016)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在“一带一路”架构下推进对外投资在投资区域、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等方面也面临一些风险。因此,应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加强对外投资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推动货币金融合作,注重投资方式与投资伙伴的选择,以有效防范对外投资的风险。邵予工,郭晓,杨乃定(2008)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框架下, 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的角度出发,建立对外投资项目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与国内投资项目及对外间接投资项目相比,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来自于各种因素。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框架,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体系。最后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对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太平,李姣(2015)通过对近十年对外投资风险案例的分析,理清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新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投资风险凸显的原因,提出保障中国对外投资安全的体制改革需要从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体系、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政策体系、构筑金融支持体系、共建风险防范咨询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的中国对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孙丽(2008)表示伴随我国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已进入海外投资时代。但对外投资的整体绩效不容乐观。表现出了盈利面窄、经营失误、债务沉重、海外资产流失等问题。鉴于以上情况, 应从当代国际投资发展规律出发, 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对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框架, 并利用投资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分析计算过程。蒋冠宏(2015)运用2004 ~2008 年我国1852 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制度、文化及其差异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经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东道国政治越稳定、腐败控制越好、政府效率越高以及法制质量越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越低;法制和腐败控制的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高收入国家的风险越低;政府效率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越高;东道国的保守和阶层观念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而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降低了我国企业投资的风险;双边文化距离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呈现“U”型趋势。曹旭平,黄灿,沈杰(2010)认为对外投资风险多样而复杂, 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研究中国对外投资风险防范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跨国投资风险防范经验, 提出中国对外投资风险防范的政府支持策略, 并从企业角度分别针对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刘澄,王大鹏(2011)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迅速,但是面临着体制性的风险和商业性的风险,因此在体制方面需要理顺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调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降低体制性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对外投资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作用。聂名华(2009)认为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跨国企业面临的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并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的国家政治风险、恐怖主义与民族主义风险、政策与法律变动风险、汇率变动与汇兑风险、投资决策与经营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管理体制与道德风险, 以便帮助企业科学识别这些风险, 大幅度提升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张琦(2010)认为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准确识别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战略要求。徐莉(2012)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得出的主要结论:1、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可以分为外源性风险、内生性风险和过程性风险。外源性风险主要受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内生性风险主要受企业治理结构因素、管理因素和网络因素的影响;而过程性风险主要来源于

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报告

第一篇发展概况篇 本篇全面总结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现状与特点,从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视角进行国际比较,并对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展望。 第一章发展现状 2014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众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成为对外经贸合作的亮点。 一、总体情况 2014 年,中国对外投资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区域分布更加广泛,投资行业结构和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投资占比首次过半,投资合作方式呈现多样化,互利共赢效果显著,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对外投资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231.2 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 14.2%,连续 3 年位列全球第 3 大对外投资国。自2003 年中国有关部门权威发布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连续12 年快速增长。其中2010-2014 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5.7%。截至 2014 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为 8826.4 亿美元,较上年大幅提高了 33.6%。

图1-1:2002-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与吸引外资(FDI)首次接近平衡,中国即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图1-2:2009 至2014 年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对比图(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二)区域分布更加广泛

从洲别分布来看,2014 年,亚洲依然是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最大的地区,投资额达到849.9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4%,占当年流量总额的 69%。其中,流向中国香港的投资额为 708.7 亿美元,占中国对亚洲投资总额的83.4%。此外,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是中国在亚洲主要的投资目的地。 2014 年,中国企业对北美洲、欧洲的直接投资增幅分别达到88%和 82.2%,投资金额分别为 92.1 亿美元和 108.4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分别为7.5%和8.8%,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其中英国、卢森堡、德国、荷兰等是中国在欧洲主要的投资目的地,而在北美洲,中国资本则主要流向了美国和加拿大。此外,由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投资环境持续保持较强吸引力,当年中国对大洋洲的投资流量为 43.4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8.6%。 图1-3: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洲别分布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 计公报》。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对外投资现状。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63亿美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较快。尤其对美国投资,2014年增长了23.9%,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了1.7倍,大大高于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增速。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投资上升明显,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速为27.1%,占全部对外投资的比重达64.6%。而对采矿等资源投资同比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中仅占18.8%。下一步中国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 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境外直接投资预计将达1.25万亿美元,中国似乎正在往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迅速转变。境外投资帮助更多来自各行业的中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和获得更具竞争力所需的经验、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本。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也从选择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向具备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分销网络的发达国家。 (二)我国对外投资特点。一是我国即将成为净资本输出国。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而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97.1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7.1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中国对外投资增速将继续快于吸收外资,即将成为净对外投资国。我国政府在吸收外资的同时,也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使企业在国外得到锻炼,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企业海外并购步伐加快。2014年我国大型对外投资并购项目投资领域呈现多元趋势。能源矿产领域继续成为投资热点,五矿资源等企业联营体以58.5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国家电网公司以21.01亿欧元(折合25.4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35%股权。制造业领域并购也十分活跃,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移动手机业务;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10.9亿美元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14.1%股权。农业领域跨国并购也取得了突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公司,并以12.9亿美元并购了荷兰尼德拉公司,成为迄今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 二、中国对外投资的作用 (一)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2009年我国政府实施的4个亿的一揽子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的投资,使得现在我国面临着很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对外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转移我国的过剩产能。一是拥有过剩产能的企业主动积极地寻求对外投资途径,比如钢铁行业内的企业可以抓住时机投身到海外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将自己的过剩产能输出到国外。另一种途径就是企业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产品生产转移到国外并在海外投资设厂生产。 (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由于目前我们国家还未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必须抓住对外开放的契机利用对外投资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现在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并且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政府不得不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限制一些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对其进行整合,并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瘦身。传统制造业、工业内的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速度滞缓,经济效应下降。国内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一方面原因,政府政策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通常政府鼓励扶持的行业内企业会出现过剩的产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企业生

中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引言:国际投资在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为了适应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在关于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上也不断完善。然而,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社会,中国在国际投资方面存在诸多的法律漏洞不容忽视。此外,在除了法律制度,政治、经济等因素也深刻的影响这国际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关于国际投资的国际规范也十分重要,需要国际组织促成各国在该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投资环境状况自然也备受国际的关注。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市场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对我国的国际投资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有助于优化我国的国内投资环境。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优惠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投资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投资环境的概述出发,分析了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对策。 一、投资环境的涵义、特点及评价体系 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环境和国民经济总体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投资者在一国或一地区进行生产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已有的和所需的条件和状况。对于某一具体国家或地区而言,投资环境就是指其既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以及人们文化素质与观念等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投资环境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动态性、阶段性和结构性。 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投资风险的大小和投资效益的高低,甚至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首先要对投资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投资环境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及优化的政策和方向。投资环境评价体系

中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速,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众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停滞,国际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表现的那样低迷衰退,但是,为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国际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国际投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 一、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处于众多海洋航线的交汇处,对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二)自然资源。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宜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外商投资。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气候复杂多样等两大特征。从南到北,横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多样性明显。 从资源禀赋看,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农林牧渔等各类种植业养殖业都很发达,品种齐全,生产体系完备。数十种矿产资源居世界前列,自然资源储藏量大,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之一。这使中国吸引资源寻求型外商投资具有很大优势,同时自然资源丰富也为各种制造业甚至服务业外商投资提供了极好支撑。 二、经济环境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强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极大,市场经济的刚刚兴起,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注入了一计强心针,大量的社会需求为资本的投入开创了一个极好的市场。正是有了市场的需求,才会不断的催促资本的投入。中国是一个有着1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市场的巨大也同时注定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这种稳定是强大的社会基础奠定的。资本的特点就是要寻求增值,但这种增值是建立在资本本身的安全性上的。所以在寻求安全与增值的的同时中国必然是资本进入的最优选择地。 (二)经济发展阶段性长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同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较长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刚刚进入到发展的高速阶段,高速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本的高回报,再不断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道路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经历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