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张XX,学生,男,汉1987.1生2003.12入学,初中文化,党员,重庆合川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比较调皮,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上课只要求不打扰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总体比较活跃,思维比较广阔,对某些东西也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是个三难学生。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甚至有犯罪的倾向,后经过家里以及学校甚至公安相关机关的帮助教育下,终于被亲情感动,但还是很不情愿的开始了新的生涯——入学当兵,在学校中,初来乍到的时候,玩兴不改,后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成熟和干练,并成为了骨干,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士官队伍,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动到执勤学校,表现的是很开朗活泼但是总是很担忧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平时也看着比较外向开朗,不像是有什么放不开的,有时候比较夸大其词,容易把一件小事扩大,不停的用工作和与别人聊天来掩盖什么,如果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发愣!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尽职尽责,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怎么看都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们。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他会帮我们一起想事情,并且常常带头作一些比较累、比较脏的活。而且和他在一起不会拘束和僵硬。但是有时候还是经常会见他发呆。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请组织和老师、领导放心,有困难会努力克服的,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独立的,虽然家里面还有个姐姐,但是她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家里面就只有两个老人在,不过虽然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了,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还是可以的,我个人不是很担心。”在深一步的调查后,主诉把问题提出来了:“……主要是对家里人的担心,因为离家远了,姐姐出嫁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而姐夫又很不争气,总想靠歪门邪路赚大钱,劝他也没有效果,还和我姐吵打。感觉比较困扰,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过程已经很长时间了,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这样,有些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没有办法摆脱,只好把时间都尽量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发呆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焦虑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这个出于好强的心理,即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家庭情况看,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困扰着他的,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东西来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夸大其词,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等等,都是为了好强的性格,但是这种身体上的劳累始终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压力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从而产生更多的焦虑,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压力源(家庭)——形成压力——形成表现(感到困扰、痛苦)——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想,努力开玩笑、工作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焦虑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焦虑水平明显的会很高。

(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能够改变现状,焦虑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由于过度投入到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中,疲劳过度引发体质下降,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焦虑增加。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了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很多的不同,有些甚至从表面看来就是背道而驰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是复杂的,有它光明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有它黑暗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过程。在拜金主义的面前,和奉献精神的面前,选择和认识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距离的原因,而且缺少人照顾,导致了对父母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所以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还有就是来自直接的亲人姐姐的幸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在逃避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不仅仅只肩负着一个小家,而且也同时深深的明白了祖国更需要自己,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像掩藏什么东西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睡觉很踏实,一天的我们还没睡着他就开始打呼噜了,睡得很香,并且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像他自己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着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汉,2005.12入学,1987.02生,高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双江县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家庭情况为:父亲病故,家里成员为母亲、爷爷、奶奶、姐姐(已经工作,但收入不高)祖父母年老多病,在家中时候,由于家里就唯一的一个男孩,家里人比较宠爱,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老师只要求他不打扰到课堂教学,总体比较内向,思维有些迟缓,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后由于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人已经无法管理,所以被家里送到了学校,很不情愿的入学当兵,在学校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被高年的同学打骂,有了一定的思想包袱。在考学的预考考过,但最后考学失败,归队后积极性不是很高,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表现的是总是很压抑、情绪低落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但好像是受到考学失败的打击,平时看着比较胆小怯懦,精神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的样子。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把自己的一切做好,请老师、领导放心。但是士气很低落。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很少在一起,因为他不合群,沉默寡言而且一天唉声叹气的。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被宠爱的……在学校的时候,由于体质弱,经常被老兵欺负,所以和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到最后连同年兵都很不想交往了。甚至不想再学校呆下去,但是家里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够考上,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感觉比较困扰,感到丢人,没用,自己是废物。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生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什么信心。姐姐工作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我就很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得分为轻度抑郁,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食欲减退,并伴有情绪低落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抑郁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总体来说是很好的,这个是出于好面子的虚荣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实际困难上看考学的失败是不断的困扰着他的,同时出于可笑的虚荣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由于个体不善于与外界沟通,情绪就得不到宣泄,越是不宣泄越是压抑,越是压抑就越不喜欢和人交往,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其流程为:

考学失败压力——形成表现(感到悲观)——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和别人交流,怕别人笑话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抑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抑郁水平明显的会很高。所以经常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男女很容易出现伤春悲秋的表现。

(2)、认知水平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到自己的能力很弱小,开始否认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解释现状,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原因,不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因素,抑郁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由于来访者本人的体质虚弱,所以经常容易疲劳,而考学失败导致的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抑郁的增加。

(二)、环境因素

个体在对待选择和认识环境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由于在周围的环境都是很蓬勃的学校生活,大家都是生龙活虎的模样,面对这种集体生活,特别是在学校最直接的打击,就是老兵欺负下,形成了一种怕和躲避的习惯,从一

个被宠爱到平凡化的过程中,他不能很好的接受,而自己由于体质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广大集体活动中,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脱离群体而更加显得孤独,孤独就越逃避,逃避的最终后果就是更孤独。(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对母亲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从而使得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必须要考地很好的成绩,至少是考学考上才对得起家里人的期望,高的期待面对挫折的时候就变成了巨大无比的压力,所以家庭的压力是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诱因。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抑郁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找回自己应该处的位置,重新正确的面对现实。(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我现在很有自信走出抑郁的阴影了”。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抑郁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实在不懂事,怎么会经历了一点点打击就受不了了呢?总在逃避现实也不是个办法,如今已经逐渐适应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大职责,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离群索居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开始融洽、更团结,整个人也更有精神了。并且也会尝试着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也开始和我们说话,打球了,觉得他变开朗了很多。”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抑郁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下降到了轻度抑郁,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着降低,抑郁的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语言引发的焦虑和抑郁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覃XX,男,壮,1988.11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广西省百色市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比较内向,胆小,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顺利的经历了学校的培训,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在分配到执勤工作中去后,由于是广西少数民族,所以普通话很不标准,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以至于发展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与人接触,尽可能的不说话,以此避免可能带来的嘲笑。甚至到近来已经会躲着偷偷哭泣。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能够本本份份的。但是很内向、孤僻,循规蹈矩而胆小怕事。我们安排了一定的机会来改变他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好玩,因为他会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事情,大家都拿他开玩笑,并且确实很好笑。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他这个人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很合不来。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别的,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但是我最讨厌我的那些同学们,他们一起来学我讲话,我知道我的讲话很不标准,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都是用当地方言讲课,没有人会说普通话的,所以我发音不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凭什么成为他们嘲笑我的把柄?我也想尽快地把普通话说好,但是他们都不给我时间,只会取笑我。所以我躲着他们,尽量不和他们接触,但是天天执勤都在一起,而且睡在一个班上,他们时时刻刻都会逗我说话,以此来取笑我。有些时候我甚至烦的想到了自杀,我很努力的去改变我的发音。但是没有效果……”

二、评估与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

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五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SDS分数也达到了中度,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自杀倾向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尊极强的人往往是伴随着同样强度的自卑,只是被压在潜意识中,所以求助者不仅仅有很强的自尊心,还潜伏着极大的自卑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很深刻的,自小接受的地方方言教育,一时间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不懈的努力,但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在他改变过程中,别人的玩笑变成了无情和无知的打击,困扰着他的每一个进步的脚印,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方法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沉默、不与他人交往等等,都是为了自尊心不再被打击的一种自卑感的表现,但这些不正确的方法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反而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以至于求助者甚至想到了自杀。

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很多。

(2)、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精神承受能力。这个市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中,允许个体所在的群体区域的差异有很大的存在,并不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存在专门的压力源,因为社会的广阔,容忍个体差异在一段时间里慢慢契合。而学校则是在整个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里要求的是整齐划一,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而求助者作为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

(三)、家庭因素

在家里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培养了他很高的自尊心,一旦被否定,就会由极度的自尊变成了自卑。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抑郁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和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和抑郁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帮助求助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譬如他这时就会自己找个地方哭泣,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把自己想象在一群同学中,不断的被人讥笑,但是自己是如何大胆的反击对方,并且幽默的化解对方的笑话,并在嘲笑中学会把握时机更多、更好的训练自己的普通话。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常用的暗示语如下:“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采用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3)、现场锻炼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围,让求助者不断的被纠正,被激励,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不断的练习普通话。逐渐增加勇气,克服胆怯、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是没有勇气面对流言蜚语,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心的和大家说话,并且经过这些日子的训练,我的普通话已经基本发音准确了。我相信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和抑郁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和基本消除了抑郁症状,同时由焦虑和抑郁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着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患病引发的焦虑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邵XX,男,汉,1986.12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腾冲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无严重疾病史,从小比较开朗、活泼、但是很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学习成绩却很差,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经历了学校的培训,但是这个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导致他患上了睾丸炎,在学校基本没有训练,被分配到执勤学校后,由于疾病原因,被同学取笑,心中压力很大。后来在执勤组中,依旧没有多少改变。加之由于其本身普通话很不标准,且有一定的口吃现象,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基本能够本本份份的。但是很胆小怕事。我们安排他去医院看病,但是病症没有得到治疗,也尝试着改变他现在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准备下一步把他放到后勤班,便于他的治疗和休息。

4、同学陈述:

他就是在走路的时候,示范很逗人笑,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疾病所导致的,但是确实很好笑。不免会和他开开玩笑,他这个人倒是很和善的,就是说话会有些吹牛,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

5、本人自述:

“因为患了这个病,所以不能够和大家一起搞训练、很好的执勤,但是没有办法啊,我也不想,看着他们的眼光,就有些很不对劲,我的讲话很不标准,有些急得时候就会说的有点结结巴巴的,这些都被他们嘲笑了……”

二、评估与诊断

1、对求助者的情况作了初步了解后,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的同时,核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学相关资料后,认定求助者拥有一定的焦虑症状。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助者有相当的焦虑情绪,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就是疾病。就作为疾病患者,其在心理上承受能力可以说是很好的。但是当一个人被漠视习惯了,自己也就会错误的认为我就是这么差劲了,好也好不了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压力源头切断。

导致焦虑症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个体承受压力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很多。

(2)、认知水平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

(3)、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二)、生活环境因素

学校要求的是整齐划一,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迅速的适应,没有任何借口拖延,而求助者作为患了疾病的个体的转变是一个更加困难和漫长的过渡,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然而现实中,由于是处在正规班,所以工作和学习任务的繁重,没有时间给病人予以很好的休息和赶上的时间。

(三)、承受能力因素

该案例中,求助者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相反的这个承受能力成为了别人误解的原因,都会把这种承受力当作求助者是个无所不能承受的超人,进一步不注意到打击所造成的后果,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求助者必须承受日渐增多的打击压力。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和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榜样训练法、改变环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和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使得他有充足的勇气来面对和改变现实中的困难,正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焦虑和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榜样训练法就是用树立榜样来起到缓解自身压力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在减轻和去除了焦虑后,就需要用实际的环境来改变一些现实的困扰因素,这就是改变环境法,以此隔离开求助者与压力源的不断接触,提示周围改变对他的态度。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每周三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榜样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半月时间,每周6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和程度。,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帮助求助者认清学校这个大环境,自己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学会适应,还有认清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帮助他认识到: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就要接受现状,正确的面对缺点,认清现实才能够去改变。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咧咧的表现,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和消极防御,自己由于疾病所以是不行的,做什么都赶不上别人。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榜样训练法

采用榜样训练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不断的刺激大脑达到放松,有了榜样就有了动力,以病痛中的张海迪、霍金等等人物事迹作为勉励自己的榜样,这样才能给求助者找回治疗身体病痛的信心。

(3)、改变环境法

在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及其学校都知道的情况下,由咨询师给出建议,让老师、领导安排求助者换成通讯员,不再参与训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痛,减少和同学相接触的时间,让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范围,让求助者在休养中培养自信和自尊,避免破罐子破摔的场景出现,在大家共同帮助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勇气,克服胆怯、害羞等等不利于改进的情绪。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助者自我评估

“现在能够好好的治疗病痛,大家都不再取笑我了,以前总在在逃避被人取笑这个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可以告别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心的和大家说,。我相信会很快治好这个病症的。以后会和大家打成一片的。”

2、老师、领导评估

通过调动环境以后,这名同志明显精神多了,并已经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能接受打击了,甚至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更像一个当兵的人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基本消除了症状,同时由焦虑和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着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积极乐观的面对了现实生活。---

一例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王女士,女,27岁,北京市人,本科学历,未婚,社会经济地位中等,广东某国际贸易公司财务部职员。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无不良嗜好。

王女士是独生女,父母在外交部驻外大使馆工作。从出生3个月起,父母就连续出国工作8年,回国后虽然在外交部机关工作,也是经常有出国任务。王女士从小与外祖母生活,很少能和父母在一起。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外祖母对欢欢百般呵护,很怕王女士发生问题,经常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别遇上坏人。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是由外祖母或保姆接送;从家到学校到回家,十多年两点一线不让接触外界。王女士在幼儿园时就不爱合群,性格温顺、听话,胆小孤僻。上学后学习用功,成绩优秀,成绩稍不理想就着急、烦恼;喜爱文学和绘画;家里藏书很多,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阅读,读了上百篇中外小说名着。就是不爱与人交往,从中学到大学毕业,也没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在大学5年的校园生活中,人际交往问题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与同寝室的女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为琐碎小事产生矛盾。有些男同学主动来试图接近她时,她经常采取冷淡的态度,认为他们会有不好的企图。临毕业时,她对一个外班的品学兼优的男同学有好感,聊了几次天,觉得很合得来,就鼓足勇气约他周末去公园玩,没有想到他以论文没有写完婉转地拒绝了。这使她非常气恼,男人都是假情假意,再也不想理他了。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他在原籍已有女朋友后,她对他又有了非常强烈的崇敬感,懊悔自己没有能早些认识他。还感到自己冒失地去约会他,被他拒绝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心里又想他又怕见到他。白天,在校园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路上或食堂里,诚惶诚恐地搜索着他的身影;夜晚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他的音容笑貌,经常自编自演地遐想着与他聊天、散步、郊游,甚至抚摩他的身体、他的敏感部位,与他同床……,两手不自觉地伸向自己的乳房和下身。一想到此,她就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可是在内心又深深谴责自己怎么会这样无耻下流,为此忍受了2周的烦乱与失眠。平时很正常的例假不知为什么也错后了10天。整天害怕,怀疑自己是不是怀孕了,如果真的怀孕了,那太丢人了!只有一死了之。看到别人有意无意看自己时,就觉得他们一定知道了自己的“丑事”而马上逃避开对视的目光。

一天在食堂排队买饭,听到有人在背后小声叫她,回头一看,正是那个男同学。对视着他的眼睛,她感到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就像自己****站在众人面前一样无地自容,马上低头跑回宿舍大哭了一场。

她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的合影和会餐,也没有和同学们主动联系过。

毕业后由亲友介绍,2000年初来到现在的公司工作。开始的半年多时间,她感到离开了让自己窘迫、蒙羞的大学环境,心情还好,工作也比较顺利,与同事关系方面,虽然交往面比较小,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有一次,上级公司财务监理来进行常规财务账目审查,欢欢不知为什么非常紧张,本来账目很清白,但在回答监理的提问时结结巴巴,面红耳赤。领导知道后找她问话,也出现这种情况。从此,她怕见到领导,怕上级来检查,怕与同事近距离的目光对视,怕开会发言,甚至不愿到食堂就餐,和以前不愿进校门一样不愿进入公司的大门。明知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生活和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心理测验结果:

1、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测验结果:

测验P 量表 E 量表N量表L量表

粗分 4 6 21 6

T 分45 40 70 75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分:230 总均分:2.67 阳性项目数:67 阴性项目数:23 阳性症状均分:3.5

因子分(正常人上限2.5分)

因子因子分

1、躯体化2.3

2、强迫症状3.0

3、人际关系障碍3.8

4、抑郁2.5

5、焦虑3.3

因子因子分

1、敌对2.3

2、恐怖3.9

3、偏执1.7

4、精神病性2.2

5、其它1.7

二、主诉:

“上大学期间有过一次短暂的暗恋,虽然我与他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我从此以来不敢与别人目光迎视,开始是不敢对同班女同学的目光对视,后来发展为对班里男同学的目光也不敢对视,进而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男性和女性的目光都不敢迎视,怕他们知道了我的丑事,认为我的目光是不正常的,为此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离开大学环境,到了工作岗位,以为换了一个环境可以摆脱不敢与别人对视的苦恼,但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又出现了这种情况。特别是害怕领导的目光对视,有时害怕出入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自知这是一种病态,但是又无力摆脱,十分痛苦。”

“我至今还没有正式地谈过恋爱,亲友介绍了几次,我都没有勇气去见面。”

“自己也曾看过不少关于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也知道这种症状叫做社交恐怖症,是心理问题造成的。我下决心要改掉,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就常常不是那么回事了,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目光和表情不自然,怕人家怀疑自己有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有一段时期感觉好一些,过后又犯,总也摆脱不了这种阴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己连别人的目光都不敢对视,那怎么能在社会中生活呢?”“我听说心理咨询可以治疗社交恐怖症,但是几次下决心来咨询,都没有敢来,我怕也会不敢看咨询师的目光。”三、观察印象:

动作缓慢,神情紧张疲惫,多汗,低头、目光游移、躲避对视,话语少,低语调、语速稍慢、断续,开始交谈时语音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衣着得体、化妆适度,有礼貌、频繁使用敬语。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往困难,将应对窘迫不合实际的夸大,惧怕与领导交谈,不敢对视别人的目光。在上述交往中,求助者害怕在人面前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伴有显着的心悸、气短、出汗,紧张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为此,该求助者对自感难以应付的人际交往和预期事件采取反复持续的回避行为。持续时间长(最近一次从去年10月至今),恐惧内容泛化。病史初起可追述到幼年期,有焦虑性人格基础。该求助者对上述症状有病感,认为不可思议,但克制不住,主动求治。在既往病史中,未见该求助者酗酒、药物中毒、脑外伤史。医院检查结果排除脑及躯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病因。EPQ心理测验表明,该求助者有抑郁质倾向,易焦虑、紧张,对刺激反应过度。SCL-90分析结果,总分230;阳性项目数67;强迫症状3.0;焦虑3.3;人际关系3.8;恐怖3.9;均超过正常人上限,其他因子分数阴性。综合上述资料,可排除精神疾病。

该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属于神经症性障碍社交恐怖症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惧怕在正常人际交往场景中的近距离目光接触,有意回避,行为退缩,影响社会功能;

2、夸大潜在危险,过分关注自身躯体症状,联想中引发紧张和焦虑,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3、自知恐惧感过分,不合乎情理,但不能自控与消除,有苦恼、痛苦体验;

4、不能接纳自己的弱点,缺乏自信,失去生活目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与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紧张焦虑,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适应职场人际环境,部分恢复其社会功能。(2)最终与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理智地认识客观现实,取代非理性观念,愉悦的接纳自己,建立对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尽可能地全面恢复社会功能。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回避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逃避社会现实,自我封闭的结果。

求助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性人格基础让该求助者更加敏感地捕捉人际交往中的他人评价因素,对现实的认识过分偏颇于不幸和担忧,并感受其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其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身体的恐惧反应上,或自认为存在窘迫的身处环境中,失去了洞察内在感受和外在现实的能力。

要改变求助者原有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处世态度和行为表现,需要从该求助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着手,了解其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模式,从中发现错误思维和认知扭曲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引导求助者逐步以客观积极的思维替代消极扭曲的思维,走出原有的循环误区。由于求助者有较多的躯体感受经验,这些经验被求助者不恰当的用以支持错误的认知。因此,在进行认知治疗的同时,辅以行为治疗,以缓解焦虑,重新建立认知和行为的联系,逐步纠正行为偏差。

鉴于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内容,以及其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领悟能力,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门诊收费咨询: 周一至周四每小时268元,周五至周日每小时368元。

网上收费咨询: 周一至周四每小时168元,周五至周日每小时268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05年8月7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同时了解成长过程,尤其是长期养成习惯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摄入性交谈,鼓励、启发其倾诉,以倾诉宣泄为主,辅以认知性引导,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家庭作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紧张焦虑,想法与体验。

第二次咨询2005年8月14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突破应对策略。

方法:了解求助者的认知模式、核心信念、条件信念准则、生活事件和认知脆弱性的相互作用、补偿和对应策略、目前障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其自我分析进行引导,适当的肯定其正确做法、想法。引导其自我比较、自我分辩、自我检讨,引出正确认知。

分析作业,寻找当前典型问题和问题情境,搜索情境中典型的自动思维,再现问题情境中的感觉和行为,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人际交往时的恐惧感进行情境再现。经过两次重复当时情景,发现有的时候这种自我的负性认定好像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当认为不会出现紧张时,就不会有问题,当认定自己会紧张时就会非常紧张。当然这种认定有的时候是经历过、证实过,有的时候是心理联想造成的。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事件的程度与情绪反应程度的比较;

2、谈在人际交往行为的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认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我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好的事例分析。

5、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咨询2005年8月21日

目的:

1、学会合理自我评价;

2、提高自我控制力;

3、加强人际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同事的赞许,并在某天午餐时,比较自然地进入食堂,和同事打招呼。有了从容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领导及同事;

3、使用“代币法”,逐渐增强人际交往的数量。

第4次咨询2005年8月29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发展交往策略;

3、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交往能力认知行为方面的进步,找出交往策略问题;

3、训练面对面解答提问,以提高交往自信,减消紧张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务交流方面。

4、布置咨询作业:

先前事件与当前情绪之间的关联,合理认知与评价。

第5次咨询2005年9月16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交往策略应用,调整对应人际关系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进一步巩固与亲友、同事、领导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

“在公司里愿意与人主动说话了”;

“感觉同事们开始喜欢我了”;

“我不再害怕与领导对话了”;

“现在我有信心接受男朋友的约会”

和领导一起去深圳出差7天,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庆祝公司成立5周年晚会上参加了集体舞表演。

2、咨询师的评估:

本案例综合运用了“心理分析”、“认识领悟”、“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这就使来访者不仅对自己的症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解决自身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深化自我认识,学会面对社会现实,逐渐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达到了消除心理障碍的咨询目标。同时提示心理咨询的局限性,为达到长期目标而继续努力。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自我封闭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工作适应性水平.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xxxxxxxxxx xxx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

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着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着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责怪,

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意跟父亲说。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者有恋父情结。24岁那年,偶遇初中毕业、做司机的小学同学林某。林某生性活泼,爱开玩笑。求助者无意间发现,林某1.8米个头,有几分父亲的“遗传因子”。两人相爱了,半年后结了婚。好景不长,求助者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规劝不成,继而发生争吵。争吵中林某常将其打倒在地。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仍愈演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在孩子3岁时,两人离了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有一与其有类似离异经历的女友。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离婚后,求助者摆脱了暴力阴影,但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一同样经历的要好女友,也持相同看法。也因此求助者对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事情,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知道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抬不起头来。在持续的心里压力下,工作开始分心,脾气急躁,单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了看法。她认为,领导和同事将她工作上的一些差错与她的离异问题作了因果联系,感觉呆不下去了,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离婚已有四年了”;“从小就认为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可耻的事”;“社会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总是有偏见”;“我现在有点怕上班,怕他们问我离婚的事”;“有时觉得不要离婚好,有

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了;但是想想那种难受的滋味,还是离了好”;“不想再结婚,形象太受影响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女儿感到累,认为在现在的单位上班没劲,想换单位。问她为什么,她也不愿说。我也在想这情况是不是跟她离婚有关。离婚后,孩子、房子都给了男方,她跟我们住在一起,在家总是唉声叹气的,说是命不好遭离婚。以前她下班后喜欢到朋友那里去,但现在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总是看书听音乐,她那些朋友也都不来了。人家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不感兴趣。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婚姻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女人离异不光彩,是丢人的事情。坦言只要没有暴力,即使没有感情,也愿意维持婚姻。谈及前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领导和同事过去对自己很友善,工作上有点小差错也不计较;自从他们知道自己离婚后,他们总是不给自己好眼色看,自己觉得在单位里成了“坏

人”。要好女友的同样经历和观点,加强了其对离异问题的负性评价。只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被同事知道离婚以后)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公司,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离婚)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女人离婚不光彩);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婚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离婚形象不好”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离异、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而具有同样经历的女友的感受,使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每次50元

心理测验收费:SAS,SDS 20元/次; SCL-90 6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

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女人离婚并不丢人”,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这么想问题;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进一步商讨:早年女邻居因婚外恋导致离异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5)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咨询师扮演同事、求助者扮演自己),观察其情绪反应,让其描述具体想法;

6)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婚外恋问题。让其意识到婚外恋并不都是不合理的,引导其重新审视当年女邻居的婚外情形象;

7)布置咨询作业。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 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加强与同事各方面交流。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同事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由求助者扮演同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离异女人);

4)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离异不是像自己以前认为那样不好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重新和朋友交往,在面对别人评论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

2. 他人反馈:同事认为刘某变得开朗了;刘某的母亲也说刘某下班后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里,也不提换工作的事情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的和同事相处。

4.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48,2)SDS标准分51,3)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S,女,年龄:十八岁,出生地:福建晋江,教育程度:高三年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初诊时间:2008年3月。

来访者家住晋江市某镇,其父母为农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族内没有发现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高三年以来,自己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注意力不很集中,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悸,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本人的学习和生活。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

案例一 求助者,女性,24岁,高中学历,现在一房产公司作销售员。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片断,请据此回答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什么困扰了,愿意跟我谈谈吗?你不必有什么顾虑,我们今天的谈话你的经理是不会知道的! 求助者:最近三个星期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感觉很压抑,不愿与同事交往,上班时对来看楼的顾客也不如以前热情了,不想吃饭,晚上躺下 后总是胡思乱想睡不着,现在真是难受死了。 心理咨询师:看得出来现在你的情绪很低落。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求助者:(沉默),最近我们售楼处来了两位新同事,每当面对新同事的时候我总感觉特别自卑。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感觉很自卑,你能举例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自卑吗?求助者:(一愣)我出生在外地的一个小县城,而我的新同事是北京本地人,我很羡慕她们,同时我也感到很自卑。 心理咨询师:还有呢? 求助者:我已经20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她们不仅每天有人送鲜花,我的男同事们也经常给她俩献殷勤。每当看到这些,表面上我都装得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我特自卑。 心理咨询师:还有哪些让你自卑的? 求助者:(想了想,摇摇头)好像就这些。 心理咨询师:噢,你说新同事是北京人面自己是外地人,新同事有人送花、献

殷勤而自己还没有男朋友,因此你感到很自卑,心情低落、压抑, 自己的生活、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是这样吗? 求助者:嗯。我总觉得很不公下,为什么他们出身那么好,而我,什么都没有……心理咨询师:其实我家也是农村的,刚工作的时候也很自卑,总觉得不会有女孩子看上自己。 单选:1、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做了()。 (A)介绍咨询的性质(B)介绍保密性原则 (C)介绍心理咨询师责任(D)介绍求助者权利 多选: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有()。 (A)间接询问(B)开放提问(C)直接逼问(D)封闭提问 多选: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参与性概述(B)面质(C)自我开放(D)解释 多选:4、心理咨询师住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A)自我开放(B)指导(C)面质(D)具体化 多选:5、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表达出的态度有()。 (A)完全接纳(B)一视同仁(C)通情达理(D)积极关注 单选:6、求助者的沉默最不可能是()。 (A)思考型(B)反抗型 (C)内向型(D)怀疑型 单选:7、心理咨询师不可接受的求助动机是()。 (A)请心理咨询师协助自己成长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本之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人之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一般情况 李娟(化名),女,21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经常被母亲打,最后一次挨打是在高一,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外遇,父母经常吵架。 1.2个人成长史 李娟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七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对周围的同学不怎么信任。初中时感觉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欺负得很厉害。那时,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一次自己的日记本无意被人看了,而且在班上传开了,从此班上的人叫自我“心理变态”,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班上的人交往了,感觉初中是很痛苦的日子。高中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这样高中的朋友还比较多。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自己觉得朋友没有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算的上交心的朋友没有。 1.3主诉与个人陈述 最近两周以来感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考试,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和同学交往我就有些害怕了。我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前天考试了一科,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 与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经过:我经常在寝室说一个同学,主要是说她上厕所忘记关水,早上起来开水龙头开的很大声,既浪费了水又影响我睡觉,上个星期一天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了她让开小声点。她就很冒火的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中午看见她在和寝室另一同学QQ聊天。看到她说“我才不像你那么容忍她!”我一看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中午以后她们两个变得很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突然之间我感觉我是被孤立的人,它们两个以前关系不好的,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心里很不平衡。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说到激动处流泪。 1.5诊断 1.5.1一般心理问题 1.5.2诊断依据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 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题目:撰写一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要抄袭网上案例。 正文: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基本信息 1、答辩人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接案数量:1 2、当事人信息 身份背景资料: 李某,女性,河北人,1993年出生,大一新生,个性独立自主,内心其实比较的敏感,不愿意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新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与好友交往的问题,并由一件事情使此事态升级。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关系较和睦,父母对于她的各方面管的比较多,属于“圈养”的态度,来访者现今不爱与父母交流个人的事情。 主诉问题情况: 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她非常苦恼和不安,她不想把这个情况告诉父母(因为怕她的父母感觉自己已经成年了还处理不好这些小问题,不想依靠父母,想独立解决问题)。她希望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可能由于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感觉到力不从心。这种压力,使得对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希望能够快速解决这个事件,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诊断情况: 交际问题是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对于来访者李某自然也不例外。面对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妥当,那么就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对一个人的“完全社会化”造成不利的影响。李某不愿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是不想父母认为已经成年的自己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借助父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她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有没有好的解决的方法,感到迷茫和不安。 综上所述,该来访者目前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正确有效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同

时,她本人是非常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挽回这样的现状,能够维护好这一份友情。通过谈话发现她的不安、焦虑、无助,以及与朋友关系的紧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这些也将是本次个案咨询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简要分析 来访者前来咨询的时候,还是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似乎对咨询人员比较的信任,愿意诉说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希望能够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当谈到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这个问题师时,来访者显得很无奈,觉得感到丢脸和失望,之所以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不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没有长大,还要依靠他们的帮助来解决这些小事。因此至今父母还不知道此事。大致询问了来访者至今的与朋友交往的经历,之前也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多是由父母出面来解决。正因为一直如此,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友情危机”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由此可见,来访者非常希望独立,希望脱离父母的束缚,也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是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来访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父母从小到大都一路报办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使得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想要独立自主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路途中所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孩子想要独立,但是又缺乏经验来解决,自尊又迫使她不想开口依靠父母,产生了恶心循环。 父母如果不能够把“管辖权”适当下放,实施“散养”政策,尽早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从而在独自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是不利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矛盾存在,李某要独自承受这份压力,加之之前多次类似的事件的解决前提的累计,在此次“友情危机”事件中,李某内心的独立意识得到了触发。她对自己感到失望、沮丧、无力、迷茫之感,越是压抑这些情绪,越对这件事情无法释怀。 因此,本案例咨询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对来访者给予积极的、无条件的支持,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理解的咨访关系,从而发挥来访者的潜能,积极处理问题,以度过“友情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危机。 本咨询主要进行了一次: 咨询师主要作为倾听者,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与来访

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10-10-15 一、求助者资料 1、求助者资料 (1)人口学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矛,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 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一见人就脸红。

2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 1.2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 1.3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摘要:本例是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一例焦虑情绪的个案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非理性思维方式是导致其情绪困扰的根源,从而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使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咨询,提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李某,女,31 岁,身高 1.69 米,体重 67 公斤,汉族,未婚,职业为警察。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于 1986年出生,因母亲怀其时属于高龄产妇,因此足月后剖腹生产,虽获母乳不足,但发育正常。父亲为镇政府一名干部,母亲为电厂工人。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哥哥,大其 8 岁。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和睦。幼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求助者 7 岁入学,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寄宿在县城的哥哥家,哥哥和嫂子对其比较照顾,但求助者觉得不是很方便,就在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时,从哥哥家搬出,住到学校集体宿舍里。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回老家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异地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队伍。工作 9 年多,工作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原以为会对自己找对象有所帮助,可是还是毫无进展,眼看自己 30 多岁了,不免有些着急,所以情绪变得有些焦虑,伴有一些抑郁。来访者从未谈过恋爱,只是上学期间有一暗恋对象,但表白后却遭到拒绝。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焦虑,有轻微抑郁持续近 1 个月,入睡困难近半个月。 (二)个人陈述 求助者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可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却感觉不到快乐,反而觉得越来越孤独,无助。一想到自己都30 多岁了,还孤单一人,被人们称之为“剩女”,就难以入睡。求助者表示不想再这样下去了,觉得很痛苦,所以来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焦虑情绪,失眠。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一)一般印象 年貌相符,身材高大、体壮,衣着适时整洁,未化妆。言语流畅,眉头紧皱,面带愁容。 (二)精神状态 求助者感知觉、注意品质、思维状态未发现异常,但情绪低落,意志活动无明显增强或减退,焦虑以来一直都能坚持工作、学习,自知力存在,主动求治;人格相对完整和稳定,性格外向。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与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 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为恋爱受挫导致心情痛苦、失眠、易哭、无心做事,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寻求帮助。来访者是个很受宠爱的孩子,对于感情很专一,性格外向开朗,恋爱受挫后对于什么都没兴趣,天天沉浸在痛苦之中,不知道如何处理与男友的感情问题,很伤心,该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六次咨询使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得到改变;情绪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开始恢复,基本达到咨询效果。 关键词:恋爱受挫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颖(化名),女,22岁,独生,身高1.63米,相貌姣好,济南某高校大三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好;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住山东烟台,家境较富裕,自小由奶奶抚养,很受溺爱和保护;父母均为工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心情极度痛苦,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很伤心,很想哭,反复想男友见女性网友的事,持续十天左右。 个人陈述: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忙于工作,一直是奶奶照看我,但是父母也很宠我。因为性格开朗,幽默,积极主动,也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上大学后,很喜欢班里一男生,但那时他有女朋友,只是普通朋友一样交往,大二上学期他与女朋友分手,我就向他表白了,他说他也挺喜欢我的,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男朋友家境很富裕,也使独生子,但他不像别的富二代那样。我自小受宠爱,很任性,他一直都照顾我包容我,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特别中意男友,一心一意的对他,我们感情非常好,朋友和同学都非常羡慕我们。这是我的初恋,感觉特别美好,这就是我想要的纯美的爱情。两周前我上网时登陆了男朋友的QQ,在他的聊天记录中发现,暑假期间他曾背着我去日照见一女性网友,而且他们已经通过QQ联系过多次。我问他,他却只说是一朋友的同学的表妹,与朋友一起去日照玩时顺便见了一下,没什么特殊关系。我不相信事情这么简单,一直追问,可他

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各种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在对大 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以恐怖症来访的大学生较多,现通过恐怖症来访者心理咨询过程的个案观察,分析造成恐怖的原因,探讨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咨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恐怖症心理咨询提供借鉴。 问题: 某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聪明好学,性格内向,身体健康,人际关系一般。主诉:特别害怕鼠,无论看到实物还是看到模型、图片甚至听到别人提到 “鼠”字,她都会感到恐惧、紧张、心跳加快,躲避甚至逃跑。对于可能出现鼠的地方,尽量避往。但因学习需要,需常用鼠作实验,因对鼠的恐惧,导致其无法正常参加实验课,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由于对鼠的恐惧使其深感痛苦,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为了早摆脱困扰,前来咨询,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恐怖症也叫恐怖性神经症,是指患者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紧张的、毫无道理的恐惧,恐惧发作时伴随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至极力回避所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影响其正常生活。在大学中,患有恐怖症的学生往往因为回避所恐惧的场所或情境,使其脱离集体活动,并被同学所不理解,逐渐产生自卑、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以防止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其今后的社会功能。造成来访者恐怖的主要原因: 过去恐怖的经历是导致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在咨询过程中,通过观察法和谈 话法了解到来访者幼年时随母亲去农村亲戚家,在院内玩耍时,一只老鼠从她和母亲脚边溜过,母亲带她赶紧躲开,惊恐之余告诉她鼠是极其可怕的,可以传播鼠疫,一旦被其咬着,可能会死掉,所以一定要远离它。母亲的这一番话深深地印在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措施 1.学习问题和障碍:学习障碍、学业不良、厌学情绪、学业倦怠、学习习惯不良等。 2.情绪问题和障碍:考试焦虑、抑郁、暴躁情绪、孤独、 孤独症、儿童恐怖症。 3.交往问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 4.个性问题和障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自负等 )、压弹力差、依赖、逆反心理等。 5.行为问题和障碍:网络成瘾、儿童多动症等。 6 7 性心理方面 8、神经症(不是重要考点)(参考《心咨》三级):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落、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 9、精神病: 一、学习问题和障碍 5%-10%) (1)什么是学习障碍 (定义) 儿童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即学习技能缺乏,如阅读困难、计算困难等。(能力问题,多与先天有关。无智商问题。)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案例:爱说不爱写的张某 张某今年九岁6个月,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父亲为大学教师,母亲是会计, 家长说,张某幼儿园时表现正常,经常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都说他聪明漂亮,将来一定错不了。可谁知一上学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第一天上学把数字都写反了,拼音记不住,写字特别吃力,计算则经常看错数字,加减号经常搞混。有时考试时也是全 青春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幻觉;(2)妄想

班最后写完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不完,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起初家长以为是智力问题,可生活中孩子做什么都行,口算为班上前三名,课堂上有些难题,别人回答不上来,他偶尔能给人以惊喜。 测评时发现,该生视-动统合能力为七岁三个月;听觉记忆和听觉广度正常;感觉动作能力落后两岁左右,不会跳绳和拍球。他的智商为105,属于正常。他较为好动,但缺少运动技巧,手眼配合较差,老师让他接球,他接不到,直到球落在头上,才有伸手动作。眼睛的追踪能力落后,如果让他双眼盯住移动的物体,他的头必须一起移动,不会做眼睛的运动,眼睛肌肉调节能力低下。做手工和画画儿是他最差的项目,视-动统合测验中,画的线条不直,间距误差很大。特别简单的几何图形都画不好。 (2)儿童学习障碍常见类型(表现) 书写障碍 阅读障碍 读写障碍(最常见) 数学障碍 A、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在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书写困难的主要表现 1、字反写,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字写错 2、写得很慢,很吃力 3、字不匀称 4、笔顺问题 B、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认字和理解方面的困难。 阅读障碍主要表现: 1.记不住字 2.朗读时增字减字 3 、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逐句地读 4、无法理解文字符号 C、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泛指在阅读、书写或拼字方面的障碍。 小学:语言发展的指针(表现) ·阅读和写字方面有显著的困难 ·未能顺序排列数字 ·辨认外形相似的字词时出现困难 ·写字经常写出方格以外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