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级资源(共34套37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配套教学案汇总

超级资源(共34套37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配套教学案汇总

超级资源(共34套372页)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全册)配套教学案汇总

第一、二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人类的下列疾病中,与生物无关的是()

A.流感B.腮腺炎

C.疟疾D.缺铁性贫血

答案 D

解析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少铁元素引起的,与生物无关。

2.下列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步骤是()

①推论②结论③问题④实验⑤观察⑥假设

A.③⑥①④⑤②B.③⑥④⑤①②

C.⑤③①⑥④②D.⑤③⑥①④②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程序。生物科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观察后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进而推论,之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碳元素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是最多的

答案 C

解析微量元素也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其缺乏时也会导致相应的病症。各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某同学将一株玉米幼苗放到缺镁营养液中,然后放到暗处进行培养,结果幼苗很快变黄,这说明()

A.镁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B.镁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C.无法确定镁是不是玉米的必需元素

D.一定是缺少光照引起的叶片变黄

答案 C

解析因为缺镁和黑暗都会导致幼苗黄化,所以无法判断是哪个因素在起关键作用。

5.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C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D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不变 答案 C

解析 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其体内自由水含量高,结合水相对含量低,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

6.2012“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B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C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 .一个由m 个氨基酸构成的二环多肽,水解需要m -2个水分子 答案 D

解析 环状肽中所含肽键数=氨基酸数,因此一个由m 个氨基酸构成的二环多肽,水解需要m 个水分子;自由水与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7.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 、H 、O 3种元素

B .磷脂是脂质的一种,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

C .维生素

D 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 D .胆固醇是细胞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 C

解析 脂质主要由C 、H 、O 3种元素组成,少量的还含有N 、P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维生素D 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中具有重要功能;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的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不作为能源物质,细胞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8.某植物体内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式:(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则◇—○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水――→酶

◇+○

A .麦芽糖

B .乳糖

C .蔗糖

D .B 和C

答案 C

解析 麦芽糖水解后产生两分子葡萄糖,乳糖水解后产生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后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乳糖是动物所特有的二糖。 9.下列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和乳糖

B.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麦芽糖和乳糖属于二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麦芽糖和葡萄糖皆为还原性糖

答案 C

解析生物体内的多糖有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等。糖原为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为植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在动物、植物体内都有葡萄糖的存在,所以不能根据能否利用葡萄糖来辨别是动物体还是植物体。

10.甲物质分子式为C12H22O11,乙物质分子式为C57H110O6。若这两种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被彻底分解时,甲物质比乙物质() A.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B.耗氧多,产生能量多

C.耗氧多,产生能量少

D.耗氧少,产生能量多

答案 A

解析甲物质为糖类,乙物质为脂肪。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糖类多,产生的能量也比糖类多。

11.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答案 A

解析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而B、C、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属可作出的判断。

12.某蛋白质由三条肽链组成(如图),共含有48个氨基酸,那么该蛋白质形成

过程中共计脱去水分子的个数是()

A.44 B.45

C.46 D.47

答案 C

解析三条肽链中有一个是环肽,环肽脱去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所以脱水数目是:48-2=46个。

13.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产物中只含有下列3种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

B.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形成5个肽键

C.1个C22H34O13N6分子完全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D.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 D

解析三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N的总数为6个,说明含有6个氨基酸,要形成一条肽链脱去5分子的水,形成五个肽键;6个氨基酸形成的肽链有13个O,则含有3个谷氨酸;三个谷氨酸多出3个羧基加上游离的一个羧基,该分子中共有4个游离的羧基。14.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多肽E

A.199和181 B.340和281

C.58和53 D.51和49

答案 D

解析多肽中肽键中含有N元素,另外R基中可能还含有氨基,氨基中含有N元素,E的

R基中含有2个氨基,所以E可能是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同理F可能是由4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15.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DNA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答案 B

解析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内的核酸也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所以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也不一定相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6.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蛋白质的元素种类相同

C.HIV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

答案 D

解析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为C、H、O、N等;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17.下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葡萄糖为单糖;固醇与脂肪同属于脂类;固醇不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故不是生物大分子。

18.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A.玉米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

B.甘蔗细胞壁中不含乙类化合物

C.红螺菌细胞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根据表格中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可知,甲可能是糖类或脂肪,乙是核酸,丙是蛋白质,丁是脂质;玉米细胞核中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甘蔗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含有核酸;红螺菌细胞质中含有蛋白质;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

19.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 D

解析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所以A选项是对的。对于B选项,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些病毒只含RNA,它们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所以,B选项是对的。对于C选项,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而固醇类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所以C选项也是对的。对于D选项,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属于二糖,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是多糖,所以D 选项是错误的。

20.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磷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它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 B

解析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1.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蓝色

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基本相同

答案 A

解析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被染上颜色的脂肪微粒;小麦种子含淀粉最多,可以用做鉴定淀粉的实验材料,但需要用碘液来鉴定,呈现蓝色。大豆种子含有蛋白质较多,所以研磨后的样液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呈现紫色,不需要加热;等质量的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含的脂肪量最多。

22.在检测生物细胞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时,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细胞、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性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细胞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答案 A

解析选材时,首先要考虑生物细胞中待鉴定物质的含量,其次考虑是否对材料大小有特殊要求。B、C、D所选材料均是适宜的,A项中甘蔗、甜菜虽含糖多,但主要为蔗糖,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所以不能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23.(10分)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图2中有________种R基,肽键是________(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3)虽然高温没有破坏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键,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4)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 x H y O z N m S 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

①的氨基酸有________个。

答案(1)123脱水缩合13 652(2)3②④⑥ 3

(3)二硫键和肽(4)m-10

解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该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总分子量-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形成二硫键脱去的氢的量=124×128-(124-1)×18-2×3=13 652;图2中有4个R基,3种R基,肽键为②④⑥,图2中的R基有2个羧基,而构成该蛋白质的多肽链的首或尾含有一个游离羧基,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3个游离羧基;高温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其内部的二硫键和肽键并未被破坏;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的R基中只有结构①含有1个N,其他氨基酸中只有1个N,那么(m-10)个N 均在结构①中,所以含有①的氨基酸有(m-10)个。

24.(10分)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____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

不同。

(4)细胞内物质B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物质C分子结构的特异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答案(1)葡萄糖糖原脂肪(2)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mn-(n-2)×18(3)4含氮碱基

(4)核糖体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即功能到物质和元素到物质来分析,先确定出各字母代表什么物质(a、b、c、d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性激素,A、B、C分别为淀粉、蛋白质、DNA),然后针对不同问题做出具体解答。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都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但只有脂肪才是它们最经济有效的备用能源物质。该B(蛋白质)的形成,共脱掉(n-2)个水分子,因此相对分子质量是mn-(n-2)×18。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25.(13分)请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____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______,它是由B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______,由m个C构成G物质(单链)时,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可减少________________。

(4)D是指______________,生物体内的H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

(5)四大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热量最高者为______________。

(6)四大有机物都含有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葡萄糖糖原淀粉(2)脂肪甘油脂肪酸类脂固醇(3)氨基酸18(m -1)(4)核苷酸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5)脂肪

(6)C、H、O

解析(1)能源物质是指糖类,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在动物细胞中是指糖原,在植物细胞中是指淀粉,当生命活动需要时,都可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分解供能。(2)脂肪通常被称为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再进一步氧化分解供给能量。(3)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物质,它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m个氨基酸构成G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最多是m-1,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多可减少18(m-1)。(4)生物体内的核酸为遗传物质,所以构成单位是核苷酸。(5)四大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热量最高的是脂肪,1 g 糖原氧化分解可释放17 kJ能量,而1 g脂肪可放出39 kJ 能量。蛋白质是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6)四大有机物都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

26.(12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盐都会使蛋白质变性。请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提示:淀粉酶为蛋白质,它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编号A、B。

②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4)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试管。

(5)某同学在实验前,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实验材料中的淀粉溶液和1 mL斐林试剂,混匀后隔水加热 2 min,观察现象,然后才开始实验。你认为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醇能/不能使蛋白质变性(2)②向B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摇匀③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摇匀后放入适宜温度的水浴锅(温水)中维持5分钟④取出试管,各加入等量的适量的斐林试剂,摇匀后隔水加热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3)①B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A试管不出现②A、B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4)B

(5)检测淀粉溶液是否变质(或:是否含有还原性糖)

第1课时生物科学和我们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2,认识生物科学及其作用。2.结合教材P2积极思维,举例说出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3.观察教材P3表1-1,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发病率。4.观察教材P3表1-2,了解基因诊断的应用及特点。5.分析教材P4~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重难点击] 1.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2.科学实验。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25年全世界80多亿人口中,将有3亿人患肿瘤,其中1亿人因癌症而死亡,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威胁,请你阅读教材P2~3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分析。

1.什么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有什么作用?

答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科学不仅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也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2.下图是我国死于癌症的人数变化图

(1)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不同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不同,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你认为下列生活习惯哪些是

健康的呢?B 、D 、E 、I 、J

A .吸烟

B .远离放射源

C .酗酒

D .定期体检

E .加强体育锻炼

F .作息不规律

G .大喜大悲

H .喜好油炸食品

I .不吃霉变的食物

J .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3)联系自己熟悉的事例,说说哪些环境因素可引发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

答案 引发癌症的环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如黄曲霉素、砷化物、亚硝胺等)和生物因素(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

预防癌症的措施: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致癌因子。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1)下列疾病哪些属于传染病?

①夜盲症 ②癌症 ③猪流感 ④色盲症 ⑤肺结核 ⑥非典型性肺炎 ⑦骨质疏松 答案 ③⑤⑥。

(2)分析教材P 3表1-1,归纳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属于哪几类?

答案 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属于细菌,疟疾的病原体属于寄生虫。

(3)传染病的发生需要三个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谈谈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大规模发生?

答案 ①控制传染源:病人隔离等;②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环境卫生标准,设立检查站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

4.结合教材P 3,举例说明生物科学在防治癌症和传染病方面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基因诊断技术能够快速、灵敏的诊断某些癌症和多种病原体。利用基因治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症状,恢复正常功能。 归纳总结

1.癌症的增长原因及预防措施

癌症?????

发病率上升的癌症????

? 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增长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

2.传染病的类型、病原体和诊断方法

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

病死率较高: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 风等

病原体种类: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诊断方法:基因诊断技术

活学活用

1.已知乙肝病人的细胞中含有乙肝病毒,据有关资料统计,80%左右的肝癌患者是由乙肝

病人转变而来的,这说明( ) A .乙肝病人一定成为肝癌患者 B .乙肝病毒可使病变的肝组织发生癌变 C .乙肝病人一定长期误食含黄曲霉毒素的物质 D .乙肝病人一定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答案 B

解析 已知乙肝病人的细胞中含有乙肝病毒,再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80%左右的肝癌患者是由乙肝病人转变而来的”,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 .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B .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 .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D .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答案 D

解析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种方式。A 、B 、C 都不能传播,洗牙或补牙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属于血液传播。

二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要解决我们遇到的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问题,只有我们学习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才能实现。请阅读教材P 4~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时,所用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 科学方法有观察、测量、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安全实验等。 2.请思考并完善下列内容:

(1)观察: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信息,为提高感官灵敏度可以使用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并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是证据或者数据。

(2)测量:能对被测量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为力求精确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的基础。此外,记录测量结果时应使用标准计量单位。

(3)实验设计:假设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做出的推论。假设也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假设正确性的最佳途径。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数据收集。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的见解的过程是在分析数据。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要确保实验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知识拓展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生物科学的研究大多从观察开始。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进而提出假说。

(4)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

(5)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在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计对照实验,要考虑实验的重复性。

(6)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论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说,也可能否定假说。

(7)修正假说并进一步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

活学活用

3.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观察一定使用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2)在科学探究中,有些数据不能记录()

(3)测量时一次测量即可,不需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为了得到实验结果,可以不遵守实验安全规则()

答案(1)×(2)×(3)×(4)×

解析(1)观察时,为提高灵敏度可以使用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2)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并如实地记录下来。(3)测量时为力求精确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4)科学实验要确保实验安全,必须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

当堂检测

()

A.香烟中的烟焦油属于化学致癌因素,吸烟者易患肺癌

B.少量吸烟对健康有好处

C.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尼古丁

D.吸烟主要伤害肺,对大脑功能也有损害

答案 B

2.目前,基因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哪些疾病的诊断()

A.遗传病B.肿瘤

C.传染病D.以上都是

答案 D

解析基因诊断是通过基因来诊断,所患疾病必须是与基因有关的才可应用。3.基因诊断能够对多种疾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其中包括()

①病毒类②细菌类③寄生虫类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不管什么疾病,只要病因与基因有关,均可应用基因诊断技术。

4.对使用观察法观察生物学现象的要求中,不必要的是()

A.必须真实、准确B.必须全面、细致

C.必须借助仪器D.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解析观察法可不借助于仪器,直接观察。

5.请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长崎、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经过对幸存居民29年的观察,发现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病率越高。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冬季烧火炕取暖,有时臀部皮肤发生癌变形成所谓的“炕癌”。华北地区食道癌患者中有50%~73%有好热食的饮食习惯。

材料三3,4-苯并芘是焦油中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工厂排放的煤烟、汽车等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可能与吸入上述气体有关。

材料四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质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惟一能使人类致癌而不能使动物致癌的物质。

(1)上述材料显示出哪些因素可以致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上述致癌因素外,还有什么致癌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个人习惯的角度谈谈如何防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材料显示的致癌因素有:核辐射,过热、过辣的刺激,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工厂排放的煤烟、汽车尾气,有害化学物质等(2)生物致癌因素(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寻求过辣和过热的刺激,不吸烟和酗酒等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下列属于癌症的疾病是()

A.白血病B.败血症C.坏血病D.血友病

答案 A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不容易引起癌症的生活习惯或工作环境是()

A.抽烟

B.吃油炸食物或腌制食物

C.医院放射科的工作环境

D.多锻炼,心情愉快

解析引起癌症的外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三类,其中,香烟燃烧过程中和油炸食物产生的煤焦油、腌制食物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属于化学致癌因素,而医院放射科的放射线剂量比较高,属于物理致癌因素。多锻炼和心情愉快可以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3.据报道,某地某些不法商人将霉烂的粮食加工后廉价出售给一些建筑民工,经过工商、公安部门的联合调查,对上述地区进行了治理整顿。霉烂的粮食不能食用的原因是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这种物质是()

A.黄曲霉毒素B.二英

C.尼古丁D.亚硝胺

答案 A

4.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某年收治了1 500多例儿童血液病患者,其中白血病患者高达80%。除了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免疫功能比较脆弱外,室内装修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也是“杀手”之一。那么,有害气体属于哪种致癌因素()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D.人为因素

答案 A

解析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是诱发癌症的三种环境因素。

知识点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5.长度的标准计量单位是()

A.m B.m2C.hm2D.mL

答案 A

6.下列哪一项不是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的()

A.实验目的明确B.实验原理正确

C.实验步骤合理D.实验预测准确

答案 D

解析实验结果预测仅仅是实验前,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所作的一种或几种逻辑假设,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能力提升

7.在生物学实验中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 A.数据收集B.信息采集

C.数据分析D.数据整理

答案 A

8.现有一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是否与光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向垫有

滤纸的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一定量的种子放入培养皿中;②将培养皿置于黑暗、25 ℃、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实验对照组的是()

A.另一组置于有光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B.另一组置于5 ℃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C.另一组置于缺氧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D.另一组置于有光、5 ℃条件下,其他处理相同

答案 A

解析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其实验“变量”必然是一组有光和一组无光。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9.人们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以反映出生物学现象所渗透的规律性本质,通常对测量及其结果的处理要求是()

A.随机测量、取中间值

B.随机测量、取平均值

C.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D.测量多次、取中间值

答案 C

解析运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误差最小、最接近实际情况。

10.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答案 D

解析甲和丙的单一变量是光照,有光无光种子都能发芽,说明光照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甲和乙、丙和丁对照说明有水种子可以发芽,没有水种子不能发芽,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水分。11.在中国一个偏僻的山村许多人患有食道癌。发病率比周围地区高出近百倍,这一现象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外迁村民的后代发病率则明显降低。

(1)请拟定一个调查方案,目的是了解诱导发病的原因。

(2)最终调查结果是:该村不存在有害射线源和致癌的病毒等传染源。村民常吃发霉的粮食,

副食主要是腌菜和长期保存的酸菜,几乎不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极少吃新鲜的肉食,肉制品主要是易于保存的熏、腊制品。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与邻近村落不同的还有土壤中缺少钼元素。根据调查结果你的推论是什么?

答案(1)由于外迁村民的后代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是遗传病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所以要根据癌症的诱导因素制订方案:①探测检查这一地区是否存在有害射线。②重点了解村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由于是消化道癌症,因此应该侧重调查村民的饮食习惯;调查水源和食物成分中是否含有致癌物质。③调查村中是否有致癌生物(如病毒)导致的传染源或传染病。

(2)初步认为是化学因素致癌,根据村民的饮水和食品可以推测致癌物质主要是亚硝酸盐。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钼元素可能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

12.通过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典型性肺炎(SARS)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不明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受到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在我国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5 h,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的部位,这些黏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进入人体的通道。

(1)从SARS的传染途径来看,SARS应当属于________传染病。

(2)引起SARS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

(3)SARS病原体之所以能够传染给人类,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SARS传染特点,你认为该如何预防,并写出预防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期间,禽流感从日本先后蔓延到韩国、东南亚一带,并从南方流入我国境内的部分省份。造成这次禽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在短时间内,禽流感大范围内传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呼吸道(2)冠状病毒(3)人体黏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进入人体的通道(4)①SARS是一种传染病,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都能有效地预防。②SARS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能进行近距离飞沫传播,所以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病人和接触者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对空气进行消毒等(5)禽流感病毒地区之间的家禽贸易和候鸟的迁徙等

解析此题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①SARS的病原体及结构;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传染病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 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电磁波 B. 植物分泌的物质 C. 蜜蜂跳舞 D. 昆虫的性信息素 3.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 A. 混交林适应性强 B. 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 C. 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 D. 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4.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形式不同 C.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D. 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8.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 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 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 A. B. C. D. 11.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 稻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 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提高能量传递率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1.1发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1.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2.1.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 2.2.2其他细胞器 2.2.3细胞核 2.4细胞骨架与内膜系统 3.1水与无机盐 3.2糖类与脂质 3.3蛋白质 3.4核酸 3.5元素与生物大分子 4.1.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4.1.2酶的特性 4.1.3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4.2ATP 4.3.1细胞呼吸的类型 4.3.2细胞呼吸的过程 4.3.3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 4.4.1光反应

4.4.2碳反应 4.4.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1.1细胞周期 5.1.2细胞的分裂 5.2细胞的分化 5.3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发现细胞 【教材分析】 该节课主要包括发现细胞的科学发现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最后介绍科技进步促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史的内容较多,相对比较枯燥,结合初中知识及插图,引导学生抓住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与细胞发现及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的相关性。【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教学重难点】 细胞学说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 学的活动2 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学的活动3 学生阅读教材P2-3,完成表格 的填空。

教学板书设计 发现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教学反思】 此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且重点在于科学史的介绍,内容相对简单,注重在介绍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摸索生物实验及生物探究的意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水分和无机盐的调节。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保持人体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下丘脑对水分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醛固酮对无机盐的调节。 [板书设计]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三、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饮水 来源食物 物质代谢 水的平衡肾脏排尿动态平衡 排出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 大肠排便 2、无机盐的平衡摄入:饮食 排出:尿液、汗液、粪便 3、水分的调节 4、无机盐的调节 [教学方式] 学生自学预习,教师精讲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人体产热的原因? 2、人体产热的器官?人体散热的器官? 3、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那里? 4、人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甚至。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答案 新课引入: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吃的东西过咸,会感到口渴;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以饮料代水”的做法会适得其反,越喝越渴。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看书,预习,完成导学大课堂中的知识预览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精讲: 1、饮水 来源食物 物质代谢 水的平衡肾脏排尿动态平衡 排出皮肤排汗 肺呼气排出水汽 大肠排便 2、无机盐的平衡摄入:饮食 排出:尿液、汗液、粪便 3、水分的调节 4、无机盐的调节 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如水的摄入量主要由大脑皮层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当机体失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相反,当机体含水量增加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平衡的原因。此外有效血容量的减少也可以引起渴感。5.水和无机盐在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能够调节体温、促进物质代谢(如溶解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起润滑作用(如关节腔的滑液,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唾液中的水分使食团润滑而易吞咽。);无机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 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核酸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藓与牡丹都只含DNA,不含RNA B.病毒核酸的元素组成与苔藓的相同,与牡丹的不同 C.DNA和RNA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都有差异 D.苔藓的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不含DNA 2.{下列有关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B.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C.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是还原糖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同时加入样液中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将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4.{下列与蛋白质多样性有关是() A.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 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C.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 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D.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6.{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比较,错误的是() A..B.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 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

第 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日后学习细胞中的各种成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本册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⑵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⑴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⑵激起同学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敏锐视角。 三.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学习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贯穿于整个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后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所以要把基础打好。 ②分清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这是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殊体现。 ③细胞学说的内容。这是学好本册的基础。 ⑵教学难点: ①区分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理解什么是细胞学说。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开拓、继承、修正、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 四.课时安排:2课时,1 课时完成观察细胞的实验,1 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学习。 五教具准备显微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展示多种细胞图片(结合课本P7,添加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图片) 讨论: (1)请说出上图各表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神经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在生物体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 板书标题] 观察细胞 学生自学,回忆使用初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师生一起学习 1.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⑴目镜与物镜、低倍镜与高倍镜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一、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

二、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 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最接近人体的体温) 3、体温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 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四、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 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五、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B.加入的碳酸钙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C.层析时,滤液细线要浸入层析液的液面以下 D.层析后,在滤纸条上可以得到4个色素带 3.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4.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 B.低温、高温、过酸或过碱都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蛋白质和多肽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6.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免疫过程中可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B.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C.膜蛋白在膜中较磷脂更易移动 D.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 7.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还没有分化 C.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8.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9.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所有酶发生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第一个条带为橙黄色 10.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12.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细胞衰老时,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彩图版)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还包括免疫调节)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另还有立毛肌) 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器官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增加,另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散热器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器官散热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 产热器官产热减少:骨骼肌、肝脏、立毛肌产热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水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抗利尿激素 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3、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负反馈) 小结: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2、调节无机盐平衡的激素: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3、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过程:血钠降低、血钾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钠升高、血钾降低(反之则相反) 小结: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五、血糖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 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时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时 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 解析:选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引起组织 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 出现了水泡, 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② 解析:选C 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②为组织液, ③为组织细胞, ④为淋巴, ⑤为血浆, ⑥为红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形;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 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由一层细胞构成, 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液体是组 织液。 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 解析:选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胆汁、胰液、原尿与外界直接相通, 既不属于细胞内液, 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是外环境。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 解析:选D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 过氧化氢酶存在细胞内, 载体位于细胞膜上,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 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