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轧辊用3Cr2W8V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轧辊用3Cr2W8V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材料热处理技术Material&Heat Treatment2009年12月

某厂用3Cr2W8V钢制造的焊管机压缩轧辊的工作条件较为苛刻,在200℃以上温度下工作,承受强烈磨损、较大压应力和冲击应力,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这就要求轧辊有高的耐磨性、一定红硬性和热疲劳强度。影响轧辊使用寿命的因素较多,如轧辊的结构与制造工艺、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等。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金相组织,保证模具零件必要的强度、耐磨性、红硬性和热疲劳强度等,对轧辊的使用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是提高轧辊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以常用的热作模具钢3Cr2W8V钢的热处理工艺为例进行研究。

1实验过程

1.1钢坯的锻造及锻造后的退火处理

轧辊在制造时,为了保证其质量和使用寿命,往往采用锻造的方法获得毛坯。通过锻造可使材料内部组织致密、碳化物分布和流线分布合理,并消除材料物理性能的方向性。锻打时,始锻、终锻要轻击,中间进行重击,在击打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形要尽量保持均匀,同时要注意多向镦拔,保证足够的锻比。但在锻造过程中合金钢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因此在锻造后应及时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锻件的内应力。3Cr2W8V钢的锻造及退火工艺见表1。退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和球状碳化物。

1.2渗碳淬火处理

(1)试样制备用经检验合格的准80mm 3Cr2W8V圆钢锻造成准25mm棒料,与轧辊毛坯同炉退火,退火后加工成准20mm的渗碳试样共18个并分别进行编号。

(2)渗碳淬火设备55kW坩埚盐浴炉,603渗碳剂,淬火介质为水和油。

(3)热处理工艺为防止渗碳时变形,需先预热至600℃左右,然后在920~940℃渗碳,保温3~3.5h,中途加一次渗碳剂。渗碳处理结束后,预冷至820℃出炉。为了防止产生淬火裂纹,先放入冷却能力较强的冷却介质水中进行冷却,当温度降至M s附近时立即取出放入油中进行冷却。采用洛氏硬度计测量各试样淬火后的硬度。

1.3回火处理

将试样分成三组,分别在160、200和250℃进行回火,保温时间均为2h。用洛氏硬度计测量各试样回火后的硬度。

轧辊用3Cr2W8V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张迎春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对3Cr2W8V钢制轧辊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温渗碳淬火加低温回火,可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关键词:3Cr2W8V;轧辊;渗碳;淬火;回火

中图分类号:TG15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814-(2009)24-0170-02 Study on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3Cr2W8V Steel Roller

ZHANG Yingchun

(Hengyang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Hengyang421008,China) Abstract: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3Cr2W8V steel roller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3Cr2W8V steel roller after carbonized,quenched and low tempere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user.

Key words:3Cr2W8V;roller;carbonize;quench;temper

收稿日期:2009-06-01

作者简介:张迎春(1967-),女,湖南邵阳人,高级讲师,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与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电话:130********;E-mail:hycgyclxzyc@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3446460.html,

表1锻造及退火工艺

Tab.1The forging and annealing process 锻造温度/℃退火工艺硬度(HBS)始锻终锻

加热温度

/℃

保温时间

/h冷却方式

1080~1120850~950850±104≦500℃空冷180

170

Hot Working Technology2009,Vol.38,No.24

材料热处理技术

Material &Heat Treatment 《热加工工艺》2009年第38卷第24期下半月出版(上接第169页)高其耐蚀性。

(3)激光淬火/渗氮层中E corr 值较气体渗氮的

提高,自腐蚀电流由气体渗氮的57.68μA/cm 2减小到激光的/渗氮的3.166μA/cm 2

,耐蚀性显著

提高。参考文献:

[1]

Moller W ,Parascandola S ,Telbizova T ,et al .Surface processes and diffusion mechanisms of ion nitrided of stainless steel and aluminium [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1,136(1-3):73-79.[2]钟敏霖,刘文今.国际激光材料加工研究的主导领域与热点[J].中国激光,2008,35(11):1653-1659.

[3]

Peligrad A A ,Zhou E ,Morton D ,et al .Transient temperature behaviour and dynamic process models in laser surface melting of clay tiles [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3,150(1):15-23.

[4]卑多慧,吕坚,顾剑锋,等.表面纳米化预处理对低碳钢气体渗氮行为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2,23(1):

19-24.[5]席守谋,张建国,孙晓燕,等.38CrMoAlA 钢激光淬火+氮化复合处理[J].中国激光,2004,31(6):761-764.[6]贺毅,王学前.渗氮及氮碳共渗中的相行为和间歇供氨法

[J].热加工工艺,2002,(3):11-13.

[7]王学前,曹惠荣.渗氮及氮碳共渗中的相行为及动力学

[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8,17:1-6.

[8]郭铮匀.钢的氮化[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168.[9]

谢善晓,吴颖思,朱本一,等.化学热处理译文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22-23.

[10]Ahn SH ,Choi Y S ,Kim J G ,et al .A study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VD Cr-N coated steels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3,150(2-3):319-326.

[11]

Long Fajin ,Zhou Shangqi ,Liu Linfe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nitrided and oxidation combined processes [J].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04,(5):50-52.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实验结果

渗碳淬火+200℃回火后的渗层组织为马氏

体和碳化物,心部为马氏体、碳化物和珠光体。

淬火后的硬度平均值为60HRC ;160、200和

250℃回火后的硬度分别为63.6、62.6和61.1HRC 。

经(920~940)℃×3.5h 渗碳,渗层深度为

0.55mm ;淬火态心部硬度为47HRC 。

淬火试样压断,断口经清洁处理后,可以清楚地分辨渗层和心部,宏观组织呈瓷状,组织很细密。

2.2工艺分析

3Cr2W8V 钢是一种热作模具钢,具有较高的

高温强度、红硬性、高温耐磨性和热疲劳强度。它的淬火温度根据使用要求不同范围较宽,通常在

1080~1150℃淬火,硬度为52HRC 左右,在600~680℃回火,硬度低于46HRC ,随淬火温度

的升高,硬度提高。也有采用1000~1020℃淬火、

500℃回火以提高高温冲击韧度。采用氮化或硫

氮共渗,可以大大提高高温耐磨性,但氮层较薄,脆性较大,不能满足负荷大的工况。

3Cr2W8V 钢制焊管压缩轧辊进行930℃×3.5h 渗碳,虽保温时间长,但碳化物溶解并不充

分,基体处于贫碳状态,淬火后心部组织为低碳隐晶马氏体,硬度为47HRC 左右,心部韧性较好,渗碳层由于碳大量渗入碳化物层,在5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渗碳区细小的针状马氏体和心部较多的条状马氏体组织。3Cr2W8V 钢制压缩轧辊经渗碳处理后,由于W 、Cr 、V 及其碳化物的耐热性,大大提高了200℃以上的耐热磨损性和红硬性。经过六年多的使用考验,经渗碳淬火的辊子能生产焊管800~1000t 以上,寿命提高了

2~3倍。

3结束语

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是提高轧辊使用寿命的关

键。3Cr2W8V 钢用作热作模具材料,不仅采用高温淬火、高温回火和氮化处理,还可以采用中温渗碳和淬火加低温回火,以适应于较低温度的耐热磨损工作状况要求。参考文献:

[1]张洪峰,王志奎.压铸模用Cr2W8V 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J].热加工工艺,2008,37(16):78-80.

[2]

康俊远.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1-83.

17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