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后感写作指导1

读后感写作指导1

读后感写作指导1
读后感写作指导1

读后感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作前准备

1、深刻地读懂原文。

2、找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但毋庸面面俱到,建议选准一个“感点”展开论述即可。

三、写作时的注意点

1、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感”是文章的重点。对原文须简要概括,引发“感点”的重点内容可稍具体,但千万不可大段照抄,否则就本末倒置,冲淡了“感”。更不可写成“读后抄”。

2、引用原文重点语句需用上“”。

3、写“感”时须密切联系实际,可以是自身的实际,也可是周围事物的情况,可列举具体事例。

4、标题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使用主标题和副标题,如《“给永远比拿愉快”——读<××××>有感》。

5、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而非“检讨书”或“保证书”,呵呵。

优秀例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读《五毛钱的愿望》有感

嘿!泰德司?布林来啦!泰德司?布林来啦!咦?他真的卖愿望吗?嗯,他真的卖愿望。是吗?是吗?是,但他的愿望给巫师村的三个孩子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和麻烦啊!

五毛钱就能买一个愿望?谁会相信呢?这真的是泰德司?布林想让顾客信任他的象征吗?还是他落下的一个陷井?带着许多充满童趣的问号,我缓缓打开了封面??

故事虚幻而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又令人心服口服。一个个故事引人入胜,带我走入一个新的文学殿堂。

孩子们的确实现了愿望,但那愿望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当初想得到的,或者说,干脆不许更好。看到这儿,我纳闷地想:那他们的愿望怎么办呢?没关系,司徒?米特的商店经营者兼主人公司徒?米特也买了一张,帮助三位撤回了愿望。合上这本书,我细想一下,发现其实他们三个人最后都通过出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并且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看完这本书,我也想起了我的愿望:我想看电影,我想迁居于美国,还想周游世界??我最重要的两个愿望是:我想长命百岁,交许多知心朋友!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我最重要的两个愿望中,第二个愿望易如反掌,第一个却比登天还难。但看完这本书,我认为第一个反而相对容易,第二个却很难。因为要实现第一个愿望只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研究科学,一定能延长人类的寿命;但取得一个朋友的心、和他交上知心朋友,却要用真诚的心才能换来。看完这本《五毛钱的愿望》,让我知道,很多愿望不是空想就能得来的,需要付出真真切切的努力。有时候虽然努力的过程很辛苦,结果也未必很好,但是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收获和成功,我们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付出。有一次,我和妈妈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女孩获了全国文学奖,手里抱着一个几乎比她的人还要大的一只长绒毛熊,另一只手捧着一张很大的奖状。我当时羡慕得要死,心想:要是我和她一样就好了!于是在一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坚持写日记,结果水平果然有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正好有“品味书香,和谐家园”暑期征文活动,我使出了“看家本领”来认真写了一篇“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最后终于获得了小学组三等奖,并在这学期末抱得奖品归。妈妈抱着我亲了又亲,说:“宝贝这么小,竟然就会给妈妈‘赚钱’了!多好的奖品啊,谢谢宝贝!”现在想起来,原来实现愿望的途径不是向妈妈要来某样东西,或者向别人伸手去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来,这努力和汗水换来的一切我感到特别幸福和快乐。

每当我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就会想起这本《五毛钱的愿望》,并且会翻翻这本书,它,给了我一把实现愿望的钥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十一枝康乃馨》读后感

昨天看了作家蔁苒写的《十一枝康乃馨》,读后令人感动。故事讲的是蔁苒弟兄俩为了在母亲节来临时给母亲送上一份特殊礼物——十一枝康乃馨,而到花店打工的故事。我想,当他的的母亲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一定会很惊喜,而且知道花的来历时,还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我想起脍炙人口的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一枝康乃馨,传递的是孩子对慈母的浓浓爱意。

“母爱如水”,母亲的爱很细小,有的时候表现在一根针,一杯水。我们渐渐地长大了,而母亲却渐渐老了,有了皱纹和白发,我们关心她们关心得很少,而母亲的目光依然一如既往地注视着你,伴你成长。

我们出生出来,母亲就把爱倾注在我们身上,一点一滴,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就像我的妈妈,每天第一个起床为我准备早饭;变着花样烧我爱吃的菜;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总陪在我的身边;我考试不好受委屈的时候,她总是安慰我、鼓励我;当我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得意洋洋的时候,她总是提醒我要继续努力。而我从来都没有对妈妈说过一声“谢谢”,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儿时的童谣:“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我灵机一动,不经意间看到刚买的豌豆还没摘呢,于是我连忙开始剥豆子。渐渐地,我的指甲剥疼了,我并不气馁,想到妈妈为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天天陪在我的身旁,我立刻又充满了力量,继续剥下去,终于大功告成了。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已经剥好的豌豆,欣慰地笑了:“我们的凯月真的已经长大了。”

我们其实应该经常关心父母,感恩父母呀。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新年的夜晚,一位小女孩光头赤脚地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痛苦地忍受着,她几次点燃火柴,眼前出现一个又一个幻像,最后带美好的幻想,脸带微笑,冻死在墙角的故事。

读着这篇故事时,我的鼻子酸了,眼泪就像断线的风筝不停地往下流。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人们合家团圆的那个新年的夜晚,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而不

敢回家,最后被冻死在那又冷又硬的墙角。

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带来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生活在党的阳光下的我,从小就在爸爸妈妈呵护下长大,好似一朵朵温室的小花,灿烂夺目,却经不起一丁点风吹雨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每天吃饱穿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有时常常会因为饭菜不合口、衣服不好看而与家长耍脾气,比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挑食、不偏食,不任性,学习之余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争取做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

浅谈硕士论文的写作心得

关于硕士论文的写作 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候一定要重视论文的写作质量,准确如实的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反映出来。本文总结出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供大家参考。 1、硕士生在动手撰写学位论文之前,首先要在头脑里详细构思论文的整体结构,多参考其他的硕士论文的写法,列出详细的提纲,并尽可能的详细,这样在动笔开始写作以后就不会脱题。 2、建议作者在序言部分参考外文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的序言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序言部分的难度和重要性。因为每个研究者对于自己的研究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实验过程、技术成果等很熟悉,心中一般都有数,容易表现出来。而序言部分要概括、总结和分析他人的工作,还要论述自己的观点,难度相当大。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一般不太注重序言部分,学位论文的序言也是相互搬迁的较多。因此,要提高论文质量和水平,一定要在认真参考外文期刊文章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可以先尽量写详细,然后根据需要再精简。不要开始简单,后来再修修补补,就难以形成系统性。 3、硕士论文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图形、表格、公式、数据表达意思,说明原理、方案等,有助于读者理解内容。 4、论文在评论他人的研究工作时,一定要客观,避免引起纠纷。特别是谈论其不足和缺点时,一定要慎重,没有把握时,且不可凭感觉或印象随意发表评论。 5、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尽可能的标注在论文中。一方面尊重他人成果,另一方面,反映作者阅读的文献丰富,理论有根据。有的参考文献可能是间接引用,就不一定标注出来。注意参考文献尽量选用最新发表的文章和最新出版的著作。有的研究生不注意这个问题,选用的参考文献很多是几十年前的文章和著作。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该随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知识。论文撰写修改,投稿代办,名字是亮点。不少科学家的习惯是看论文时,先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太陈旧,说明作者掌握和参考的知识不是最新的,就可能怀疑论文研究内容是否新颖。所以,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知识水平的新旧程度,硕士论文要注意参考文献的写法。 6、一般对硕士论文的创新性没有特别的要求,但特点总应该有的,即使利用现成的方法、原理、工艺解决了生产或研究中的某个问题,也算有实用的特点。作者应尽力将研究工作的特点或创新点暴露给读者,有的研究生为了显示论文的重要性,也不管是不是特点和创新点,列出一大串的特点和创新点,而有的根本不是特点和创新点。实际上,作为硕士论文,只要选题有一定的意义和工作量,作者能够独立完成,没有错误,有特点就符合基本要求,创新点或特点有2~3个就相当不错了。所以,作者不要刻意去寻找那么多的特点和创新点。真正的创新点

读后感写作的方法指导和范文

读后感写作复习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在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就叫“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的作用:经常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提高分析文章和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读后感的题目: 1、可以直接以读《》有感,《》读后感为题。 2、也可以以自己的感受为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伟大的父爱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阅读材料: 一粒种子的信念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她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的回了家。母亲

为擦泪,安慰她:

“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又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读书,怎么快得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孩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您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孩落了泪。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 写作案例: 1.读《一粒种子的信念》有感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2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 根据高新区教研室的指导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小学生习作指导和评讲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参加,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方法,具体如下: 一、习作指导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指导习作也是如此。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导入习作,如在教学一年级“小兔运南瓜”这一习作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秋天到了,地里的南瓜成熟了,谁来帮小兔把南瓜运回家呢?”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让学生来表演,有的两人抬南瓜,有的用车运南瓜,有的把南瓜竖起来当作车轮滚回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本次的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2.多读多记,积累运用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养成多读书,多看书的好习惯。教师要重视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力,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来做,教材上要求背诵的段落、诗词一定要达到人人背诵,人人过关,还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好习惯。课外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课外书,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的素材,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式,提高习作能力。 3.改变形式,丰富课堂

传统的习作课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把习作课上成一次活动课(写课间活动的作文)、一次观察课(写我在生活中的小发现),一次课外实践课(写学做饭….),一场偶发事件(写难忘的一件事)……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作文的素材,在体验中获得了真挚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而且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二、作文点评方面 1.评价多样,鼓励为主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宜太苛刻,应以鼓励为主。因此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一定要大力发扬,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最大的鼓舞。教师可以在习作中做记号(画笑脸、画五角星),可以给习作打高分或分类等级评价;可以在班上大声朗读优秀习作,让其他学生都能学习;也可以给学生一块展示墙,展示学生的佳句、佳段、整篇文章;还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日报晚报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重视自改,体现自主 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语文课标》也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标准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讲评课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互改互评、自改自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在课堂上首先集体评改、下水示范,为学生自改和小组互改示

初中作文《读后感》写作指导

初中作文《读后感》写作指导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 申宣成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 【专题号】G311 【复印期号】2008年11期 【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年7/8B期第64~67页 【作者简介】申宣成,河南民权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商丘市首届十佳教师,河南省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师专家讲师团成员、优秀教师,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发表教育教研文章70余篇,在省内外作课程改革报告30余场。 [教育感言] 在复杂的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需要勇气,需要耐心,需要智慧;需要坚守,需要折中,需要迂回;需要朋友,需要鼓励,需要机会。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本学年,我们开展了语文扩大阅读的实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多同学读了七八本名著,做了三四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可是,在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时,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次作文课,我们就针对大家读书笔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板书课题: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任务有两个,分两节,第一节学习读书笔记的分类和写作要领,第二节做分组的训练。 师:读书笔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就像人一样,如果按性别,可以分为男的和女的;按身高,可以分为高的和矮的。从内容的角度,我们把读书笔记分为摘录式、心得式和提要式三种。 (板书。) 摘录式:照原文抄录阅读材料的语句或段落。 心得式:记录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提要式:用提纲或图表等形式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 师:下面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定义从你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来。 (生翻查各自的读书笔记,寻找例子。师巡视。) 师: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读一则自己的读书笔记,并说说它属于哪一类。 (生1读,师点评。) (生2读,师点评。) (生3读一则摘录式读书笔记。生3读完笔记之后,老师觉得很精彩,情不自禁地走近学生,想看看他的笔记,到跟前却发现学生读的是书而不是笔记。发言的学生看起来有点尴尬,周围有几个学生在笑他。) 师:这位同学所选的文段很精彩。他虽然没有把它摘录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但是却使用了另一种读书笔记的写作形式——批注式读书笔记。就是把精彩的文段在原文上画出来,并作批注。只不过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三种读书笔记分类标准不同罢了。 (生3轻松地笑了。) 师:同学们对这三类笔记的定义理解很准确。大部分同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也写过它们。不过,很多同学还没有掌握它们的写作要领。我们先说摘录式读书笔记。老师发现不少同学做摘录式笔记时很马虎,错字、漏字、添字,这可是大毛病。抄录别人的东西首先要保证准确无误,连标点都不能错;此外还要注明出处,这一点很少有同学做到。注明出处又叫注释,它有两

浅谈读书心得感悟3篇

浅谈读书心得感悟3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 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 __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不雅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

初中语文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指导共3页

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一、设计意图 1、读后感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写作规范的读后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 2、按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三年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2——3部名著。能写出规范的读后感对学生巩固读书所得,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写作读后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配以学生问题习作和范文,从反、正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性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后写作读后感的好习惯。 3、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并能写出规范的读后感。 4、重点讲解读后感“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的一般结构。 5、难点是纠正“读后抄”和脱离原文的的错误写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导语: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便是我们常说的读后感。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或者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

2、分发学生的问题习作、学生阅读并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1)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 2)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 3、学生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讨论读后感的写法。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读后感的一般写法。重点讲解读后感“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结构特点。 引——简要引述原文内容,尤其是要对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做简要介绍。 议——就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写作特点等谈感受,要集中力量谈自己感触最深,能有话可说的某个方面来写。 联——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做深入的议论,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宜避免牵强附会。 结——总结全文。 以上四部分中,“议”和“联”是重点、是核心;而引和结为次要部分,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橄榄型”结构。 5、下发范文,对照范文让学生深入理解读后感的“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结构。 6、补充其它注意的问题。 1)“引议联结”的结构只是一般的写法,不必拘泥,写成新的八 股文。

语文(心得)之如何上好作文辅导课

语文论文之如何上好作文辅导课 一、揭开作文神秘面纱,树立写作自信心 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教学中,一提起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不感到头疼。究其原因,是我们无意中把作文放到了一个高度,还给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学生无法看清写作的本来面目,一味将其神化,最后竟“望写生畏”了……这时,老师也就只剩下望“文”兴叹的份儿了。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走出这作文神化的怪圈呢?我个人认为,首要任务是将“作文”从高高的架子上放下来,揭开我们赋予它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们能平视它,看清它,走近它,触摸它,进而喜欢上它。 三年级时,我给学生上的第一节作文课便是聊天。一进教室,我就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想与你们一起聊聊天,你们愿意吗?”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但还是兴奋地喊到:“愿意!”于是,我亲切地说:“告诉我,你们喜欢写作文吗?”结果如我所料,绝大多数同学用沉默回答了我,只有极少数同学轻轻地说了声“喜欢”,眼神里还流露出了一丝丝不安。“那你们怕作文吗?”我追问。“怕!”孩子们声音很小,但这小小的声音,对我来说,却异常刺耳——我最担心的情形还是出现

了。我顿了顿,说:“知道吗,其实,你们三岁就会写作文了!现在怎么却怕了呢?”“三岁就会写作文?”孩子们异口同声,接下来,教室里闹开了锅……看着孩子们惊异的表情,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感觉时机成熟了。于是,我播放了之前搜集的有些同学幼儿时期的精彩言论,并告之这就是作文。孩子们对我的话半信半疑,而这时,恰恰是启发的最佳时机。我话峰一转,让孩子回忆刚才师生聊天的全过程,提示孩子回想自己听到老师话以后的心理、表情及动作。接着,我让孩子们真实地记下这个过程。学生个个“奋笔疾书”,无一人望天花板,更无人挠头摸手,教室里有的只是沙沙的写字声。二十分钟后,学生记录完毕,洋洋洒洒一大篇,且心理活动描写极为传神。听着孩子们甜美的朗读,我乐不可支。最后,我让孩子们给自己的记录加个题目,有的说《原来作文如此简单》,有的说《其实作文并不可怕》,还有的说《作文真有意思》…… 美文就这样诞生了,更可喜的是,孩子们消除了“怕”的念头,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这比多少美文都可贵! 二、激发孩子写作兴趣,体验写作成就感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更清楚,作文教学,最离不开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兴趣,说直白点儿,就

读后感写作指导

读后感写作指导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让你很激动,哪些地方让你有感慨都不要轻易放过。要反复读,一边一边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做个记号,如圈、点、划,或者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一点自己的见解,方便日后查找重点。 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关于读后感要怎样写?请看的讲解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

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教师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小学生对作文更有畏难情绪,把作文当作负担。 在本学期学校不同课型归类研究中,本人承担了习作课题研究,结合常年教学实践经验,开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书籍,在学校开展的大型课型归类研究观摩活动展示课上得到了肯定,课上学生积极参与、兴趣较浓。在课堂练笔环节,学生能够根据指导写规范,取得了较可喜的成绩。现将本人对习作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明确习作指南 小学课本每一个单元为同一个主题,多以相似的写作方法或相同要求的几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单元作文也大多是安排学习该单元的写作方法。应该说,小学采取习作模仿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是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规律的。小学生初学作文,也大都是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类似的人、事或物,这是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少小学生对范文有着很严重的依赖,离开范文,便无法写作文。小学生习作,即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是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写作行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旨在培养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都要具备文章开头、中间、结尾,要做到文章结构完整。 重视口语交际 根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要求开展口语交际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多说、多练,除了平时课堂提问、回答外,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还是学生口语表达的平台,是培养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时机,通过课堂锻炼,搜集、积累习作的素材。 习作指导要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的方式方法也很多。可以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别人经历的事讲给同学听;如争当“小小推销员”,让学生介绍物品的外观、使用方法等特点;组织讨论会和演讲赛,让学生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让学生把要准备写的内容先进行口头表述,为习作奠定基础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强化基础训练 学生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口头表达的内容,要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才能形成作文。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字、词、句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学生对字、词、句等语文基本功掌握不好,就无法准确记录语言,写出来的作文就会辞不达意、文理不通。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将字认准确、写准确,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搭配词语,注重语法训练。 指导学会观察 作文是把观察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人云:“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只有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会感染读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物,如家里人的性格、特征,自然景物,身边发生的事等,捕捉生活的亮点。学会观察和感悟生活,学会记录和保存生活,也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有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素材,动起手来水到渠成。 拓展阅读空间 多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写出的作文内容才会充实。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随心所欲地读,做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也可以记一些知识要点,读完后还可以写写读后感。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精选多篇) 第1(请继续关注:)篇: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 哨冲中心小学孙桂林 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东风小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六位名师的习作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普雁老师、周媛老师、高学文老师、张如卉老师,他们的这几节课,都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

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许黎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上课的老师,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的领衔人张海萍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基础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类作文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所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要在“感”字上下工夫,尤其是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感点”写出真情实感。现在来谈几点体会: 一、精读原文,感悟内容。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认真去读,只有认真地读,才能深刻体会原文的精神实质,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只有对原文体会深刻,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那怎么指导学生去读呢?就是要求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哪些地方使你感慨激动,要做重点记忆,对重要句段,要反复地读,要仔细地读,要做到字斟句酌,力求边读边体会它的内涵实质,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实践,加以联想,反思,有必要在原文上画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体会,以便读后好抓住感悟索引,以利谈开感想和点击收获。 二、围绕感点,精引内容。 读后感是“读”后所得,所以,要强调学生要紧密结合原文,围绕“感点”,适当精要地引述原文,要让人家懂得的确是实读要感。比如有个学生写《养花》的读后感,有这样的引言感受就会适合读后感的语体和色彩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老舍先生讲得多好呀!只有实践,才有生活体验,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创造像花一样美的生活。”由此看来,“感”是由“读”而生,而精感是从精读而来。所以,要告诫学生,引述原文要抓住精要重点,不要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事例,不要在文章结尾才发表几句感想。这样,才避免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 三、分析材料,发挥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但不能面面俱到。要提醒学生对所读材料理应着重抓住一点,使这点点石成金。那就要对你最精的“感点”实行挖掘,适当发挥,就会收到和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比如有个学生对《养花》一文中老舍的那句话作了进一步发挥而写道:“难道仅养花是如此吗?在生活中处处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学生的学习如果不努力,不开动脑筋,不下苦功夫,你能获得知识,能获得真理吗?将来能为祖国,为人民创造财富吗?”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地加以思考,加以分析,对自己的感点来个恰如其分地发挥,这样的所读所感才是己感动人,这是写读后感的真谛吧! 总来说之,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指导他们用心地“读”,理解地“读”,要动笔动脑地“读”,要联系实际去“读”;其次,要学生善于提炼“感点”,要抓住“感点”的精华,而对其精华又作适当地挖掘发挥,以充实“感”的内容,突出“感"的收获,这样就会逐步

浅谈读后感的写作

浅谈读后感的写作 发表时间:2012-05-28T14:54:38.48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5月供稿作者:李华年[导读]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以促进学生总结鉴赏能力,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湖南省龙山县高级中学李华年 【中图分类号】G34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36-01 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产生这样那样的感受和体会,把它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就体裁而言,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因为文章所议论的问题是由“读”的内容所引发的.受到“读”的内容所制约。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以促进学生总结鉴赏能力,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如何指导写好读后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扣“读”写“感”,“感”要集中 因为读后感的“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所以我们写“感”时,必须紧扣“读”,要在读上下功夫,为求把握的侧重点积肥不同,如所读为记叙文,则必须弄清主要人物和事物,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如议论文,则要了解作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对于所读材料中的一些反复阅读,细加揣摩,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把握中心,写出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看一扁,就匆匆写读后感,则是写不好读后感的。因此“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是写好一篇读后的关键。 在“读”的基础上写“感”,“感”必须要集中。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感想往往是多方面,但在有限的篇幅内把所有的感受全部写出来,那样的读后感就什么都说不透,犹如蜻蜒点水,泛泛而谈,不易深入,显得肤浅,与其面面俱到,倒不如抓住原作中的精华,突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着力挥洒于写得充实而深入。 如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出师不利,处女作连被15家再版商退了回来,他正想一把火烧掉,多亏妻子劝说鼓励,才把稿子送给第16家出版商,成功了!凡尔纳人从此名声越来越大,但是,他说:“使我感动的却是妻子的劝说。” 上面这段话,可以梳理出四个方面的“感点”(一)患难之中识知己㈡成功在于最后晴次的努力㈢失败后不气馁是成功的基础㈣失败时的鼓励比成功的恭维更加重要。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感点’来写即可。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四个观点面面俱到,那么这样的“感’’就显得有点“散’,不利于中心的突出,因此读后感的“感”务必集中。 二、联系实际,“感”要具体 读后感要议得具体、充实、透彻还必须联系实际,那些无关痛痒的空泛议论则是写读后感这大忌。联系实际可从两方面引导。 首先,联系个人实际。读书有所得,应该见之于行动,刚读先一篇文章或一一书被文章里人或事所感动,往往并不一定马上就去干点什么,往往用作品中的人物、事迹、观点来衡量自己的言和行。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来说,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在联系自己实际时,切忌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把联系实际写成检计书和决心书,这是对联系实际的曲解。 联系实际还包含联系社会现实,由于人是在社会中生活,“读”所萌生的思想也不可能脱离社会实际,只有联系现实社会,才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若以《读(滥竽充数)有感》为题写读后感,如只谈不学无术的人没有好下场的放,那么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是通用的,这样写就没有时代特色,如果我们将寓言与今天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三百多人与南郭先生朝夕相处明知南郭先生是个冒牌货,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意无意地保护他,这不正反映现实生活中地方保护主义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庇护吗?像这样联系社会现实写出的读后感才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开拓思路,“感”出新意 感想人人有,但有深浅这分,新俗之分.如果阅读时浮光掠影,思考时鹦鹉学舌,就很容易停留在作品表面,而如果细读深思,在别人感想不到的地方,你却情有独“感”,则可为读后感平添不少新意。 近日笔者曾于报端见过这样一篇读后感,题为《为东施叫好!》文章大致观点如下:其一:东施有自知之明,看问题客观,很清楚自己丑西施美,不导以丑为美,不思进取;其二:她不甘于丑,力图改变丑,而且学有榜样,高标准严要求,最丑的人向最美的人看齐;其::她不导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敢想敢做的实践家。其四:最可贵的是她百折不挠的韧劲,紧跟西施,在人们一片嘲讽声中大踏步向前走支,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也必须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始,也离不开模仿,也很可能走弯路,也免不了有人冷潮热讽,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东施效颦的精神。 这篇读后感,一反常人观点,反弹琵琶,不仅密切联系现寡而且立意新颖,可谓推陈出新的范例。 四、以“议”为主,叙议结合 读后感在结构的安排上,不外两种夹叙夹议。一种是先叙后议,一种是夹叙夹议。 先叙后议,是指先“读”后“感”,文章的开头,要对所读的文章作简明扼要的引述,或介绍全文中心,或讲述文中某一人事,或引述文中某一论点等等。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读”的是什么,“感”的由来,写“读”以后,紧跟着就要引出自己的“感”作为文章的中心,然后对所渎的某一方面内容作阐述,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最后再照应所读的内容收尾,做到首尾呼应。 夹叙夹议,是一边引述读的内容,一边写读的感想,以读的过程为纲,写下读的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围绕最深刻的感受引述材料,逐层加深写出读后的感想.最后收束全文。 无论采用哪种写法,都必须以“议”为主,“叙’为辅,“读”“感”相扣,防止读后感写作中出现有“读”无“感”,以叙代议,或“读”“感”相半,平分秋色的现象。另外定“感”还真诚,要言出田衷,有理有情,如果9头上说“读了此文我激动不已,心情如大海波涛久久能平静”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内容,那就是装腔作势之感,令读者生厌。

读后感写作指导

《读后感写作指导》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王成绩 授课时间:11月21日(星期一) 授课地点:初三年(4)班教室 【教学目标】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写作方法: (一)写作思路一: 1、找出原文中的众多信息。(引) 2、择出信息中的最深感点。(议) 3、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联) 4、考虑文章的结尾。(结) 写作思路二: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观点句)。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二)注意事项: 1、感点须符合原文要义;表述要明确、清晰、严密;感点的提炼与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高下,宜在首尾加以突出。“引”“议”“联”皆由其统率,当仅仅围绕之。 2、“联”应当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叙议的侧重点处理与引述部分异曲同工,由古及今、正反对举、由现象到本质等均可,要讲求逻辑,注意过渡,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二、实例操作:小学课文《小马过河》 (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从小马的角度来说: 1、小马要过河而不知深浅便去问牛大伯,后来听了小松鼠的话又不敢过河,这给我们 的教训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轻信盲从; 2、小马盲目听信了两种相反意见,以致弄得无所适从再去问妈妈,这说明小马遇事不 莽撞,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3、小马后来接受妈妈的教导,综合分析了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后明白了道理,大胆地 “试一试”,才知道水不深与不浅,说明实践出真知。 (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择定的感点是:————实践出真知 那么---- (三)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 1、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 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 2、我们伟大的党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没有向帝国主义屈服,没有被民族资本工业所诱 惑而毅然地走上了社会主义这条很少有人走过的道路,靠着自己的实践,经过一步步的摸索与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当今又在分析了当前形势与本国特点的前提下,没有被外来思潮所干扰与困惑,毅然走上了改革开放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之路。 3、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实践出真知”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佐证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实践出真知。 读《小马过河》有感 小马要过河,不知深浅,问牛大伯,牛大伯说水浅,能趟过去。可在一旁的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它的妈妈让它多想想,试一试。于是小马按着妈妈的话终于过了河。(引)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议)小塞涅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可见实践的重要性。(道理论证)

浅谈读后感中的“小连笔”

浅谈读后感中的“小连笔”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即:读懂原文抓中心、选择重点作感点、读感结合有侧重、联系实际谈感受。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等课文。我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写感想的“小练笔”,让学生谈体会、说收获。 1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蕈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下面以《小草和大树》为例—— 1.1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初读《小草和大树》,我们知道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最后,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1.2细读深思,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抠词抠句体会“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的意思,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1.3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人,才可能拥有出色的人生。 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他们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2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如《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有这么两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霍金不断求索科学的事例,主要是课文第4 节;他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而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言行,课文第11节回答女记者的提问。除此,我们还可发现某些细节描写,如“办公室里

读后感写作指导教案

《读后感写作指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写作方法: (一)写作思路一: 1、找出原文中的众多信息。(引) 2、择出信息中的最深感点。(议) 3、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联) 4、考虑文章的结尾。(结) 写作思路二: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观点句)。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二)注意事项: 1、感点须符合原文要义;表述要明确、清晰、严密;感点的提炼与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高下,宜在首尾加以突出。“引”“议”“联”皆由其统率,当仅仅围绕之。 2、“联”应当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叙议的侧重点处理与引述部分异曲同工,由古及今、正反对举、由现象到本质等均可,要讲求逻辑,注意过渡,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二、实例操作:小学课文《小马过河》 (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从小马的角度来说: 1、小马要过河而不知深浅便去问牛大伯,后来听了小松鼠的话又不敢过河,这给我们 的教训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轻信盲从;

2、小马盲目听信了两种相反意见,以致弄得无所适从再去问妈妈,这说明小马遇事不 莽撞,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3、小马后来接受妈妈的教导,综合分析了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后明白了道理,大胆地 “试一试”,才知道水不深与不浅,说明实践出真知。 (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择定的感点是:————实践出真知 那么---- (三)联想佐证感点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 1、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 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 2、我们伟大的党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没有向帝国主义屈服,没有被民族资本工业所诱 惑而毅然地走上了社会主义这条很少有人走过的道路,靠着自己的实践,经过一步步的摸索与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当今又在分析了当前形势与本国特点的前提下,没有被外来思潮所干扰与困惑,毅然走上了改革开放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之路。 3、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实践出真知”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佐证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实践出真知。 读《小马过河》有感 小马要过河,不知深浅,问牛大伯,牛大伯说水浅,能趟过去。可在一旁的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它的妈妈让它多想想,试一试。于是小马按着妈妈的话终于过了河。(引)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议)小塞涅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可见实践的重要性。(道理论证)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事实论证)我想,谁都怕死,而那位画家为了真理的验证,勇于实践,为人类的食物中增添了一样新的食物。他吃的那个西红柿一定比我们吃的任何一个都甜。而实践不是盲目的,它必须要靠理论的指导。实践也不应是被别人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