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研究报告

【完整版】

决策精品报告洞悉行业变化

专业˙权威˙平价˙优质

报告目录

第一章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6)

第一节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研究 (9)

第一节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9)

一、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9)

二、有利于实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9)

三、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9)

四、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10)

第二节我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10)

一、消费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10)

二、消费性服务业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11)

三、消费性服务业内部发展分化明显 (13)

四、消费性服务新兴业态快速成长 (13)

五、线上供给方式带动了消费性服务业发展 (14)

六、中心城市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14)

七、消费性服务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显著增加 (15)

第三节当前消费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障碍及建议 (16)

一、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6)

(一)部分消费性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不足 (16)

(二)消费性服务业供给质量相对较低。 (17)

(三)消费性服务业供给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17)

(四)部分消费性服务行业人才、资本、基础设施保障不足 (18)

(五)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且国际竞争力较弱 (18)

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19)

(一)部分行业准入限制较多 (19)

(二)行业监管理念及体制机制滞后 (19)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20)

(四)配套制度不健全 (20)

三、进一步深化消费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20)

(一)增供给 (20)

(二)提质量 (20)

(三)促改革 (21)

(四)扩开放 (22)

(五)优环境 (22)

第四节2019-2025年我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3)

一、消费性服务业将进入持续较快发展阶段 (23)

二、消费性服务业供给结构调整加快 (23)

三、消费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将不断提升 (25)

四、消费性服务线上线下供给将实现深度融合 (25)

五、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26)

六、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将形成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26)

第三章市场调研: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挑战、瓶颈 (27)

第一节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7)

一、市场存在的问题 (27)

二、跟不上消费变化 (27)

三、服务业创新不足 (27)

四、市场竞争激烈 (28)

五、服务质量问题突出 (28)

六、部分消费性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不足 (30)

七、消费性服务业供给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31)

八、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且国际竞争力较弱 (31)

第二节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一、发展环境尚需完善 (31)

二、要素供给不充分 (32)

三、行业人才、资本、基础设施保障不足 (32)

四、转型有待系统变革 (32)

第三节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32)

一、消费性服务行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33)

(一)有效供给不足 (33)

(二)非市场化问题 (33)

(三)供给制度不完善 (34)

(四)人才供给缺乏 (34)

(五)消费性服务业供给质量相对较低 (35)

(六)亟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5)

二、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35)

(一)部分行业准入限制较多 (35)

(二)行业监管理念及体制机制滞后 (35)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36)

(四)配套制度不健全 (36)

第四章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7)

第一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37)

一、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7)

(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37)

(二)市场化程度 (37)

(三)经济发展水平 (37)

(四)政府投资水平 (37)

二、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7)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38)

(二)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38)

(三)现代服务业投资 (38)

第二节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38)

一、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8)

二、有利于实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38)

三、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39)

四、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9)

第三节经济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39)

一、2019年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39)

二、2019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44)

三、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48)

四、经济加速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 (49)

第四节消费性服务行业社会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49)

一、人口结构和人口红利的变化 (49)

二、收入分配的变化 (53)

三、品位/生活风格、生活方式的改变 (55)

四、消费习惯的变化 (55)

五、中国人口大迁移趋势 (57)

第五章2019-2025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59)

第一节2019-2025年消费性服务行业消费需求前景预测 (59)

一、中国经济进入消费主导模式 (59)

二、消费者越来越处于商业活动的中心 (59)

三、全民进入崭新的消费时代 (59)

四、新的消费形态正在逐渐形成 (61)

五、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将成为主流市场的新取向 (61)

六、消费者将会追求愈加丰富的体验形式 (63)

七、中国消费者行为仍将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 (63)

八、注重健康已成为突出趋势 (64)

九、消费者圈层化 (65)

第二节2019-2025年消费性服务行业消费人群变化趋势及消费特点 (65)

一、中产阶级重塑消费市场格局 (65)

二、富裕阶层推动消费升级加速 (67)

三、80/90新生代群体崛起,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 (68)

四、90/00数字新生代在消费品质方面有更高的标准 (68)

五、老龄人口的增长将产生新的需求 (69)

第三节2019-2025年消费性服务行业两大潜在不利场景及其对消费的影响 (70)

一、“中等收入陷阱”场景 (70)

二、“向内转”场景 (71)

第六章2019-2025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新的商业机遇研究 (73)

第一节2019-2025年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机遇预测 (73)

一、服务业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73)

二、需求升级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73)

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促使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新市场 (73)

四、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坚实基础 (74)

五、消费能力提升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74)

六、城镇化进程加快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74)

七、科技创新有利于激发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74)

八、商业模式创新催生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75)

九、政策红利叠加带来服务业发展新机遇 (75)

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服务业发展新活力 (75)

十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服务业主体注入新活力 (75)

第二节数字经济带动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76)

一、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动能 (76)

二、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 (77)

三、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78)

第三节2019-2025年消费性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及抓住机遇的能力 (78)

一、后工业化时期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 (78)

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79)

(一)基于消费升级的技术革新模式 (79)

(二)创新推动消费性服务业更高质量发展 (80)

(三)尝试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 (80)

三、产业链发展方向 (80)

(一)从横向发展到纵向发展 (81)

(二)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扩大价值链,实现协同发展 (81)

(三)通过并购实现品牌聚集和互补 (81)

四、资本市场发展方向 (81)

(一)借力资本市场顺应扩张需求 (81)

(二)资本市场运作谋求上市 (82)

五、未来企业应当具备的主要能力 (82)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及基于数据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 (82)

(二)价值链主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化策略 (83)

(三)敏捷性及应对频繁变化的能力 (83)

(四)招揽合适的人才、留住合适的人才 (84)

(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重视社会参与 (84)

(六)在构建这些能力时,企业应当考虑的关键因素 (84)

六、小结 (85)

第七章盛世华研总结 (86)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86)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86)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87)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88)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88)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88)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88)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89)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89)

六、小结 (89)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90)

第一章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第一节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历史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消费性服务行业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为消费性服务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投资布局等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消费性服务行业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消费性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消费性服务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

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研究第一节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性服务业是指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服务消费需求的行业。21世纪以来,我国消费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消费性服务业内部发展分化明显,线上供给方式带动了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型中心城市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消费性服务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显著增加,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

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对于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7年,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约40%,正处于消费需求快速升级的重要阶段。加快消费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性服务业和幸福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消费性服务业的品质和效率,有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升级需要,有利于更充分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有利于实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服务业是突出短板,其中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消费性服务业。我国消费性服务业的供给质量、效率较低,动力仍然没有实现转换。因此,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消费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有利于实现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着力形成消费引领、服务业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方式,培育和壮大经济新动能,是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消费和服务业已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平稳增长的主要动能。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 的51.6%,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8.8%。消费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其创新发展,发挥其兼具消费和服务业的双重特征和双重作用,对于扩大消费和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越来越依赖于软实力。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扩大国际影响力、展示国家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最好方式。但是,当前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低,旅游、电影、教育等服务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加快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我国消费性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消费性服务业是指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服务消费需求的行业①。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消费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2005—2015年,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由22370.1亿元提高到93893.7亿元②,年均名义增长15.6%,占GDP的比重由11.9%上升到14.6%,提高了约2.7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05—2015年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及占比

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细分行业增加值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城镇消费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2005年的4067.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719.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3.5%。城镇消费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城镇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9.53%提高到2015年的9.58%(见图2)。

图2 2005—2015年城镇消费性服务业投资完成额及占比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二、消费性服务业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根据历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消费性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由2004年的107.6万个增加到2008年的143.8万个,2013年进一步增加到234.9万个。主要行业的法人单位数均呈现出递增态势(见图3)。特别是2008年以来,消费性服务业新开业法人单位数量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见图4),尤其是零售业的增幅最为明显。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2008、2013年)。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三、消费性服务业内部发展分化明显

从消费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看,零售业自2007年超过教育后保持了消费性服务业第一大行业的位置。2015年,零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7%,比2005年上升了近1.15个百分点。另外,2005—2015年,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出现小幅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15年消费性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年份零售业住宿和餐饮

居民服务和其他

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

文化体育和娱乐

2005 2.72 2.24 1.67 3.07 1.590.64

2006 2.77 2.18 1.61 2.92 1.520.62

2007 2.88 2.05 1.48 2.85 1.490.60

2008 3.08 2.07 1.45 2.78 1.450.60

2009 3.15 1.99 1.51 3.00 1.460.64

2010 3.33 1.87 1.55 2.91 1.420.65

2011 3.46 1.75 1.54 3.02 1.520.64

2012 3.61 1.76 1.51 3.08 1.670.65

2013 3.74 1.72 1.45 3.18 1.850.65

2014 3.88 1.73 1.51 3.29 1.980.66

2015 3.87 1.76 1.58 3.52 2.170.72注:零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根据商务部测算的2012年我国零售业增加值、与我国国情相近的日本在相同发展阶段的零售业增加值占比,对我国相关年份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进行分解得到的结果。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四、消费性服务新兴业态快速成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消费性服务业的广泛应用,我国消费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并高速成长。零售行业出现了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便捷的网络购物服务。住宿行业涌现出小猪短租、途家网等在线住宿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房屋短租、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非标准住宿服务。居民出行方面,出现了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等出行服务平台,提供包括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无桩借还车等服务。餐饮行业出现了饿了吗、百度外卖等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网络订餐、厨师上门等餐饮服务。在这些领域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独角兽企业,确立了市场和竞争优势,实现了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领跑”。

五、线上供给方式带动了消费性服务业发展

受益于数字技术以及“服务业+互联网”等商业模式的发展,线上供给方式在我国消费服务业得到广泛应用。线上供给方式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服务的同时,显著地带动了服务类网络消费支出的增加,也更大限度释放了服务消费增长的潜力。服务类网络消费支出比重从2011年的4.3%大幅攀升到2016年4月的25%③,进而有力地拉动了餐饮、航旅、生活服务、教育等行业发展(见表2)。

表2 2012—2016年我国网络消费拉动的不同行业增长率(%)

资料来源:蚂蚁金服研究院。

六、中心城市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明显高于商品消费。以北京为例,2016年全市服务消费同比增速高于商品消费3.6个百分点,对市场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④。与此同时,一些中心城市成为高端消费的聚集地乃至世界消费时尚的风向标。根据2016年“全球跨境(奢侈品)零售吸引力指数”⑤,上海位列全球第6位,北京进入全球前10位,成都、沈阳、深圳、天津也进入全球前30位(见表3)。

表3 全球跨境(奢侈品)零售商吸引力前30位的部分城市

排名跨境零售商吸引力跨境奢侈品零售商吸引力

1伦敦伦敦

2香港香港

3巴黎巴黎

4迪拜东京

5纽约纽约

6上海上海

7新加坡新加坡

8北京迪拜

9科威特城北京

17莫斯科成都

23成都阿布扎比

28雅加达沈阳

29马尼拉深圳

30伊斯坦布尔天津

资料来源:JLL, Destination Retail 2016, Retailers expanding in leading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七、消费性服务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显著增加

近年来,我国消费性服务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其中,旅游服务出口由2005年的293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512亿美元。同时,2005—2015年,我国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由15.6亿美元增加到69.8亿美元,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的比重由2.6%上升到5.5%(见图5);消费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由8.9亿美元增加到119.8亿美元,占全部非金融类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比重由7.3%提高到9.9%(见图6)。

图5 2005—2015年消费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及占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