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识规矩颂讲记

八识规矩颂讲记

八识规矩颂讲记

第六讲九缘生识一缘起缘起,是佛教的基本理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真理,他所证悟的就是缘起。不过佛陀最初证悟的缘起,是有情生命流转的缘起。像《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说:‘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以何因缘,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老死。又复此生,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这就是因缘二字的来源。因缘、简称为缘起或缘生。什么是缘起或缘生呢?在《阿舍经》中这么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又说:‘譬如有两根□芦,互相依倚才能植立。朋友们,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正复如是。朋友们,两根束芦,拿去这根,那根便竖不起来,拿去那根,这根便竖不起来,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正复如是。]名色和识互相依存,才有生命体的存在。所以因缘二字,简单的说,就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关系和条件。生命体的存在,是以名色和识互相依存而有的。但其存在,有其前因后果的依存关系(因果关系),也有识和名色(精神主体和物质性身体) 同时的依存关系。这异时的因果和同时的依存关系,就叫做因缘。不过最早的因缘——即缘起,是生命流转的缘起,到后来则扩大到万法生灭变

化的缘起。譬如《入楞伽经》中说:‘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谓内及外。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工等缘合成瓶、泥钵,草席、种芽、酪酥亦复如是,各外缘前后转生;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处、界法,是谓内缘起,此但愚夫之所分别。]内缘起,是有情生命流转缘起,即是佛法中的‘十二缘生’,也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是我们蒙昧的生命原动力,行、是盲目意志冲动之下的行为,识、是业力寄托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受业力牵引,纳识成胎,这时的受精卵,已经成为精神和物质的混合体(即所谓生命体),所以称为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六入、就是母胎中的婴儿发育到六根位(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备)。触是出生后数岁以内的幼儿,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童心未凿,只是直觉,无分别心,所以叫触。受、是年龄渐长,对外的感觉有了领纳的作用。领纳有三种,顺我意者称乐受,违我意者称苦受,不顺不违的称舍受。有了苦乐之受,以受为缘,就有了爱——爱憎取舍。爱就是贪,贪名贪利、贪财贪色,以贪为缘而生起取。取可说是占有,对所爱的一切固执不舍,由取而成为有。有是‘存在’的意思,也是业的意,这是由取而熟切追求,由此造成必得后报的业。有了业因,必有果报,这果报就是生——即是下一世生命开

始的生。有了生、就必有老死。在生后死前,又有触、受、爱、取、有,周而复始,就是生命流转。外缘起,是万法生灭的缘起,最普通的例子,就是以麦种豆种为因,以阳光、雨露、及人工等为缘,就有麦子豆子的生起;以泥土调水及工具为因,就有瓶、钵的生起。生起起要仗因托缘,变异、坏灭也要仗因托缘,仗因托缘,就是仗依生起此法的因素和条件。一切法是依赖因素条件组合而有,所以一切法只是现象,不是‘本体’。一切法受到因素条件(因缘) 的变异而有变化,所以一切法无自性(没有固定之性) 。无自性又称性空,此称之为‘缘起性空’。万法离不开缘起,大致说,这就是缘起。二四缘五果有为法的生起,必依因缘之和合。有因有缘,必然生果。因此,唯识学上立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事实上,因和缘没有什么差别,概略的说,因即是众缘之一,缘也是生果之因,不过在生起万法的关系条件上,因是较重要的一个条件而已。因此,六因之说,只是四缘的另一种分类方式。于此先介绍四缘,四缘是因缘、等无间缘、所缘、增上缘:一、因缘:因缘,是事物生起的众多关系条件中,具有生果能力的条件。经上说,‘谓有为法,亲自办果],称为因缘。但仅只有因仍不能生果,要因、缘具备才能生果。同时、在唯识学上的因缘,又不同于一般缘起的因缘。唯识学以‘万法唯识’立论,万法生起,皆是种子起现行的后果,因此,唯识学上的

亲因缘,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中含藏的种子。以种子生现行,始有宇宙万法。但‘法不孤起’,种子生现行,须要下列三缘具备。二、等无间缘:等无间缘旧译次第缘,新译等无间,意思是‘密密迁移,等无间隙],这是指我们的心识生起,念念生灭,刹那不停,前念心为后念心开导,引令后念心生起,前念为后念的缘,后念亦为前念的缘,次第生起,故亦称次第缘。三、所缘缘:所缘缘旧译缘缘,这是心识攀缘外境的时候,此能攀缘之心,对所攀缘之境而生起,即是以境为其所缘。所缘缘这两个缘字,前一个缘是境,后一个缘是四缘之一的缘。语云:‘境由心生,心因境起。’心生之境是法境,属于心法,引心生起之境是外境,属于色法,二者全是心识攀缘的物件。四、增上缘:增上是增加或加强的意思,对于一法的生起,有扶助之义,所以也称助缘。增上缘有顺益、违损两方面,自顺益方面说,能促成一法生起或成长者,称‘与力增上缘’,不妨碍一法生生起或成长者,称‘不障增上缘’;自违损方面说,此一法对他一法有妨害障碍者,如雨露是花木的顺益增上缘,而霜雹为花木的违损增上缘。唯识学是以‘万法唯识’立论,以一切法(色法及心法)的生起,皆是种子起现行的果,因此,种子是一切法的因缘。再者,心法生起,要四缘具足;色法生起,只须因缘与增上缘两种缘。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事实上,六因

只是四缘的另一种分类。也就是把四缘中能办生自果的因缘,开展为俱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而把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三种,合并为一个能作因。能作因不俱办生自果的功能,但能给具有生果功能的因予以资助,这又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前者是予生果之因以资助,称为‘与力能作因’,后者是对生果之因不予障碍,称为‘不障能作因],这与增上缘的功能类似,此处为篇幅所限,也就不再一一详述了。世间万法,因缘具足,必定生果,所生之果,分为五类,是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离系果,分述如下:一、异熟果:这是有情生命流转的果,有情以其善恶行为所造作的业因,导致来生三界六道的苦乐之果。其实异熟果就是众生的第八识,第八识又名异熟识,旧译为果报识,所以称为生命流转的果体。异熟二字十分费解,据窥基大师《成唯识论》述记中的解释,谓异熟有三义:1、异时而熟:由因到果,时间不同,称异时而熟。譬如果树,由开花结果,到果子成熟,必要经过一段时间。有情所造善恶诸业,由造业时望果熟受报,也要经过相当时间,此称异时而熟。2、变异而熟:由因至果,必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曰变异而熟。譬如造酒,由水米和合到酝造成酒,必有变异。有情造作各种业因,到隔世成果,也必有变异,曰变异而曰变异而熟。3、异类而熟:由因到果,类别有异,曰异类而熟。譬如江河之水,

性质各异,但流入大海,就混同一味了。有情所造的或善或恶的业,,而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这苦乐之果非善非恶,则是无记。由因果之间性质不同,故曰异熟。二、等流果: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末,谓之等流。第八识中的善种子生善的现行,从恶种子生恶的现行,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此果是等流果。三、士用果:士是‘士夫’,是人的异名,用是作用,即人力之作用。如农夫耕作而有米麦之果,工匠工作而成器物之果,依其作用所获之果,称士用果。四、增上果:以一因缘法之果,望其他因缘,曰增上果。因为一法生起获果,一切因缘皆予以增上之力,故曰增上果。五、离系果:离系果是道果,这是修唯识行,断我、法二执,证我、法二空,断去烦恼、所知二障的系缚,证得的道果。三九缘生识依照唯识学的理论,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万法——色心诸法种子,种子起现行,而有人生和世界(主观的认识作用,和客观的外境) 。但色心诸法生起,要因缘具足。因缘,即上节所称的四缘。心法生起要具足四种缘,色法生起只需具备两种缘。但唯识学上又有一个名词,叫‘九缘生识’,意谓心识生起,要具足九种缘,这是不是矛盾呢?此处我们先看生识的九缘是那些缘,现在以眼识生起为例,眼识生起的九缘是: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取境,须保持距离,否则不能取境,此谓空缘。二、明缘:明即光明,眼识取境,须要光

明,否则不能取境,此谓明缘。三、根缘:眼识依于眼根而生起,谓之根缘。四、境缘:眼根触对色境,生起眼识,境为识之所缘缘,此谓境缘。五、作意缘:作意即是注意,若不注意,则视而不见,此谓作意缘。六、种子缘:阿赖耶识含藏的眼识种子,为生起眼识的亲因缘,此谓种子缘。七、分别依缘:分别指第六识,眼识生起,依第六识分别外境,此谓分别依缘。八、染净依缘:染净指第七识,此识是意识之根,亦影响前五识,此谓染净依。九、根本依缘:根本指第八识,第八识为诸识根本,此谓根本依。以上九种缘,为生起眼识缺一不可的条件。但是这和四缘之说是否抵触呢?事实上并不抵触,原来以上九缘,种子缘就是四缘中的亲因缘(因缘),境缘就是四缘中的所缘缘,而其余的七种缘,全是增上缘。九缘之中,还少了一个等无间缘,但等无间缘、是在心识连续生起的时候才有的,此处的九缘生识,是在生识的横切面(不包括时间因素)来看,所以不把等无间缘列入。如心识连续生起,加上等无间缘,就成十缘了。眼识生起要具备九缘,那么耳、鼻、舌、身诸识呢?是否也需要九种缘呢?不需要,八种识的生起,所需的缘各不相同,兹列表如下,以资分别:一、眼识:眼识生起要具九缘、已如上述。

二、耳识:耳识生起,须具八种缘,即在九缘中减去明缘。因耳识缘声境,耳朵听声音不需要光明,黑暗中也可以听,

所以只须八缘。三、鼻识:鼻识缘香境,是‘合中取境’,不需要光明和距离,所以在九缘减去空、明二缘,只须要七缘。四、舌识:舌识缘味境,这也是‘合中取境’,根(舌) 境(饮食) 接触才能生识,所以也不需要光明和空间,只须要七缘。五、身识:身识缘触境,必须接触才有感觉,这也是‘合中取境’,也不需要光明和空间,只须要七缘。六、意识:意识取境,要具五缘,即根缘(第六识以第七识为根,亦以第七识为染净依) 、境缘、作意缘、根本依缘,和种子依缘。即九缘中减去空、明、根、分别依四缘。七、末那识:末那取境,只须四缘,即根缘(末那识依阿赖耶识为根缘,复以阿赖耶识为根本依缘)、境缘(末耶缘第八阿赖耶识) 、作意缘、种子依缘。八、阿赖耶识:赖耶取境,也要四缘,即根缘(赖耶识依末那识为根) 、境缘(其境为根身、器界、种子) 、作意缘、种子依缘。附录:相关名相表解一、六因、四缘、五果:唯识学立有‘六因、四缘’,为万法生起之条件。有因有缘,必然生果,各如下表所示:┌能作因├俱有因

六因—┼相应因

├同类因

├遍行因

└异熟因┌因缘

四缘—┼等无间缘

├所缘缘

└增上缘┌异熟果

├等流果

五果—┼士用果

├增上果

└离系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