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代下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探究

新时代下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探究

D O I:10.13600/j.c n k i.j p s s l o f.i s s n.1009-4326.2018.04.010

新时代下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探究

李一璐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一要?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背景之下,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信仰的重要来源,也是与时俱进中不断与社会意识相契合的体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各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意识形态三与此同时,关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相关理论内涵也日益深化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价值认同主要存在着正向认同与负向认同的现状,长征精神如何在价值认同多元失范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以及利用长征精神的转换契机重新建构社会大众对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观念,对其进行深度探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指向三

?关键词?一新时代;长征精神;价值认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一D616一一?文献标识码?一A一一?文章编号?一1009-4326(2018)04-0049-05

一一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凝聚三从一定意义上来看,长征精神蕴含着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即强大的战略定力三并且,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存在着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二各种诉求相互碰撞二各种力量竞相发声,给 中国自信 和 中国定力 带来了极大考验三习近平多次强调 大国政贵有恒 ,要 增强战略定力 三坚持和传承长征精神,不仅能够深化 中国自信 和 中国定力 ,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三探讨新时代下长征精神的理论内涵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与意蕴三

一二关于新时代长征精神的理论界定

长征精神的理论内涵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解读,在‘长征精神读本“当中,作者定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种精神,长征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一种精神动力三邬家能和孙志清认为: 长征精神的核心就是坚持信念,逆境奋斗三 [1]李毅弘认为: 长征精神就是在中国人民力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并为之而艰苦奋斗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它融汇成一种社会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聚,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 [2]习近平强调指出: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不仅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三 [3]上述长征精神的理论内涵都具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所表达出的特殊含义,习近平所强调的长征精神契合了中国的发展趋势与的前景瞻望,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三同时,随着时代的变革,长征精神将不断与现实条件相融汇,产生出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产物三长征精神所具有的价值毋庸置疑,但面对多元化贯穿的世界来说,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在中国是否具有效力?是否能够对当前中国社会以及民众个人的发展有所推动和影响?笔者将从价值认同的理论层面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的阐述三

二二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之内涵探析

(一)正向认同与负向认同

价值认同主要是指个体或组织由于相互交流而在思想观念上对某一类价值的认同和共享,实现主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一一2018.7 J o u r n a l o f t h e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S h e n g l iO i l f i e l d一一V o l.31N o.4

?收稿日期?一2018-06-19

?作者简介?一李一璐(1990-),女,甘肃兰州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三

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并形成共同的价值

观,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

受二自愿遵循的态度三在中国战争与革命的道路

中,可谓是用鲜血和泪水铺出的一条胜利之路,而

长征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更是震惊中外,

其体现出人类在遭遇困境时所迸发出坚强的勇气和

顽强的生命力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征路上的

所汇聚的灵魂力量之所在,马克思曾经提出: 意

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长征路上意识形态所发挥

出的精神力量总是超出人的想象能力之外三所以,

在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之下所造就的长征精神赋予

了那个时代所独特的一种长征气质,即情怀与信

念,抱着无所畏惧的信念以及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

尚情怀,以此来折射出长征精神在中国社会所体现

出的一种广泛的价值认同三 人类的历史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为一部价值认同的历史,这是由人的社会

属性二意识属性及其组织属性所决定的,从柏拉图

的‘理想国“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莫尔的‘乌

托邦“到马克思的 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一直在

孜孜不倦的借追求价值认同来促进社会的进

步三 [4]88而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是中国社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症结所在,其深刻的体

现出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并且在复杂

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想要寻求更为深化的发展,对

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必然会重新阐释,在继承长

征精神的内涵同时,将红军战士的信念二理想二实

践行为,都要转化为自身所拥有的一种长征能量,

将个体延伸到群体,充分理解长征精神的精髓,与

生活实践相结合,有正确的价值认同体系,才可以

推动社会的健康二可持续性发展三在当前世界多极

化与经济全球化日益交叉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任

何事物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每个生命个体

都充斥着不同的世界观二人生观二价值观,并且是

多元化杂交的产物,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内涵分为

正向认同与负向认同,这两者都阐述了长征精神在

当前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与边缘化的倾向三1.正向认同三正向认同是指一种正面的,带有导向性并且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通常能够给人

带来一种正能量,能够引导主体对客观事物有正确

的认识,在社会上的影响通常能够波及各个阶层三

长征精神在社会层面来看,所具有的属性基本上都

是正向认同,因为在每年的长征纪念日上至国家,

下至基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来传播长征

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社会中也会逐步形成一股 长征作风 ,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艰难困苦的大无畏品质三 当一种规范在形成或内化之后,它会成为一种共有的知识或集体认同,促使行为体之间利益共享三 [4]88而长征精神在社会意识的层面已经内化为一种广泛的二普遍性的集体认同,这种集体认同是正向的认同,其主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走向,并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特质三很多民间群体在社会层面长征精神的正向认同引导之下,自发的组织各种活动,如:重走长征路,即走革命红军战士曾经走过的路途,亲身体验红军战士经历的磨难与困境,或者阅读一些关于长征的革命故事书籍,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所欠缺的革命经历三然而, 长征路的魅力,并不在于观赏云雾缭绕的五岭二乌蒙和游览风景如画的南方村篱二茅舍,也不在于探险行路危难的泸定桥,雪山草地,实际上深含其中的东西无疑是长征精神的感召力三 [5]279这种感召力是在正向认同的基础之上所自发形成的精神产物,相当于社会中最具有价值的正向认同,且具有积极的引导功能,并且带来的社会效应能够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进而产生对长征精神正向积极的认同观念三

2.负向认同三负向认同是指一种负面的,通常带有消极二滞后的效果,有可能淤积消极的社会潜意识,进而导致负向认同影响到正确的价值认同观三众所周知,长征精神的社会认同在历史的洪流中来看正向认同一直优胜于负向认同,并且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传播作用三马克思曾经提出: 必然性中包括着偶然性三 如果说从社会层面来讲正向认同是一种必然性,那么从个人角度出发其负向认同就是一种偶然性三负向认同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主体思维意识基础之上的,具有主观性,不稳定性,以及否定社会性等特质三 据统计,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三 [6]19在经历过的所有艰难险阻当中,由于时代客观环境的局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很多有价值的长征史料并不是相当齐全,所以社会当中有一些对于长征精神抱着负向认同价值观的人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某些不当言论,诋毁长征精神的正向性,另一方面在有限史料的挖掘之下对红军战士的图片进行移花接木,或者以恶搞的方式传播主体对社会不满的愤怨,将自身的扭曲情感宣泄于对于长征精神的负向认同之上,并且产生一种消极二仇视社会的不

当行为三 价值认同为何显得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它同社会意识二社会结构二国家体系乃至世界体系联系在一起三 [4]88而负向的价值认同不仅会影响到上述的各个方面,并且也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倾向,进而由自我否定出发逐渐上升到对社会意识形态建构的否定三通过某些社会人士对于长征精神的负向价值认同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继而证明了负向认同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并且如果将此种认同价值观念传播到社会舆论当中,那么不仅民众的价值认同观念会被颠覆,也会对社会层面的正向认同进行一定的理论冲击,对于民族二国家二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种不正之风,若放任自流或许会引起不小的波动三

(二)失范与重构

负向认同可将其定义为认同的失范,在面临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失范的情况之下,主要的任务即对长征精神的认同进行重构,在国家的新形势以及国民的新意识形态迸发的同时,经久不衰的长征精神需要在不同时代而展现出各异的生命力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三 [7]1438这句话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与长征的道路密不可分,而长征精神则是指引中国道路前进的坚实支柱三如何重构长征价值的认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深化长征精神理论的阶层效应,不以岁月相抗衡三现如今对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首先可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认知水平的高低来进行划分,据调查显示:50后~70后对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大多数是积极的,并且一定程度上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而80后~00后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论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所知晓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并且形成固定的模式化,没有对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三在其背后必然暗含着价值认同失范的偶然性,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所制造的产物,所以针对不同年龄阶层需要有不同的长征精神理论知识的传授三众所周知, 在中国共产党的长征行列里,有年过半百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稚气未尽的红小鬼,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还有少数民族同志三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扶老携幼,生死相助,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三 [6]48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过多的理论渗透就可以体味长征精神的革命精髓,并做到身体力行,但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向前推进,与长征时期年代相隔越久远的年龄阶段对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则表现出一种随机的,偶然的,甚至是固定模式化的特点,在这种契机之下很容易产生价值认同的失范三尤其面对当今社会价值认同水平不稳定的特定群体时,深化长征精神理论的阶层效应则是首当其冲,跨越年龄的重重障碍,将革命老红军与社会新人类相紧密结合三如将老红军战士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可以 进学校 进社区 进企业 等,与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工作学习相传递,以面对面的方式来补充特定群体因客观原因而缺乏的长征精神理论素养,将长征精神与中国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三尤其在国家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长征精神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成就以及每代人所面临着不同的长征任务三其高尚品质绝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它只会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被深层次的内化,不以岁月相抗衡,与时光的推移而融为一体才是重构长征精神价值认同的关键所在三

2.拓宽长征精神认同空间,重构新长征宏大蓝图三美国记者埃德加四斯诺把长征誉为 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之一 ,长征所给中国带来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中国红军所经历的层层屏障,更具有说服力的是一种中国人在面临生死重要抉择时体现出的舍生取义,将民族危亡的重要性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三长征的胜利证明:党和红军在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丧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险恶形势下,没有被挫折和苦难所压倒,经受住了极其严峻的考验三 在党的领导下,弱小的红军在挫折中奋起,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千难万险,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三 [6]23长征精神的持续发酵之下,胜利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话语,而是真真切切的客观现实三当时的环境左右了群众对于长征精神的认同空间,是一种狭义的,依附于战争与革命的主题而存活三而现在所能做的是要拓宽长征精神的认同空间,将一种狭义扩展为广义,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而如今的新长征精神则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向心力,只有在认同空间的拓宽以及新长征精神的蓝图重构之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将被重新定义,继而更好地与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相靠拢三

3.建构民族精神,力图重构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三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二民族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思想,

是一个民族生命力二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三长征精神也可以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分支,已经深深的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所创造出的意识形态产物不仅与民族精神有着同样的属性,更是民族精神当中的重中之重三建构民族精神,一定程度上也将提升对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三

米勒指出: 认同的本质不单是 心理 的,它也包含 群体 概念,是一项 自我 的延伸,是将自我视为一个群体或组织中的一部分三 [8]13民族精神即上述所说的群体概念,它是长征精神的一种自我本质的延伸,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理论层面的建构三民族精神的建构不仅是党的使命和人民的责任,也是国家的一项巨大工程三 顶层设计须从塑造民族的潜意识或社会心态做起,国家心理二民族心理对于其自身治理与健康二和谐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一句话,须弘扬一种健康的二向上的二开放的二包容的二先进的集体认同或国家精神三 [4]156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包容二促进,且和而不同,在民族精神所建构的过程中,长征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有所重构,在重构的基础之上,民众对于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不言而喻会重新经历理念的更新,并在以往的理论基础之上所进行的认同重构三

三、在价值认同中建立长征精神的转换机制

(一)转换机制的契机:长征精神的双层拐点

拐点,是指在生活中借指事物的发展趋势开始改变的地方,多用来说明某种情形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或回落三所谓长征精神的双层拐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物质层面三红军长征的特殊时期,物质的需要是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通常是没有一位战士达到吃饱的状态,长期的饥饿所带来的体力不支也伴随着红军战士的长征路三草根二树皮二皮带这种对于常人来说无法下咽的物体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却是食物的象征,只要能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任何东西都可以食用三那么在物质匮乏的特殊时期,精神意志则发挥了其巨大的能量,艰苦环境催生出的长征精神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一群人,更具有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宝贵品质三如今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以及不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之下,人类的意识形态都有着各异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在艰难的窘境以及身体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刻,关于长征精神基本上都有着高度的认同,这是一种所替代物质的 精神鸦片 ,它可以使人们忽略身体的不适和资源的匮乏,并将心灵和情感聚集起来,爆发出无穷无尽的潜

力,这也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三现在社会的大多数民

众或许不会为物质而忧愁,但在不知不觉中对于长

征精神的秉承与认同多了一份淡化,这种淡化是潜

移默化式的,它会在高度持续的过程中表现出缓慢

下降的趋势,这即是长征精神的拐点之一三2.精神层面三所谓精神层面,无外乎是反映一个国家意识形态总的体现,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之后,不可避免地将达到一种 中西合璧 的文化

融合,并且西方的某些与中国社会发展相悖的思潮

也长驱直入,如历史虚无主义二拜金主义等,这些

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都对国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

一些显著影响三与此同时,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以及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之下,民众对生活水平的提

高不再是奢望,对高消费的需求也愈加浓烈,精神

世界被高度的拜金主义所占据,因此长征精神的价

值认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这即是长征精神

的另一个拐点三

综上可知,个人价值观在受到外部意识形态的

影响之下,不免对自身进行否定二怀疑,进而重构

自己的价值认同体系,在这一过程当中,外部环境

的冲撞可以作为主要的因素三长征精神的两个拐点

证明了其价值所面临的认同危机,危机在客观条件

下也是一种契机,可以考验出长征精神的历史价值

是否能够与当代价值相融合,也可以证明长征精神

顽强的意志力是否能够真正的与社会大众相融入三

有学者提出,长征精神不是一个僵化的思想体系,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理念,它是始终处于被开

采二被挖掘和动态变化的状态三所以,长征精神的

价值认同在双层拐点的契机之下或许不仅仅是风

险,可将其用特定的方法进行转变三

(二)转换机制的方法:理论渗透与实践行为

相接轨

理论与实践有史以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

念,成熟理论的形成必然要以生活实践作为经验,

实践活动也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三对于长征

精神的理论渗透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长征因为各

种客观环境的因素留下的史料并不完整, 发生在1934年11月的湘江之战,损失最为严重,五天五夜,红军将士与敌军搏击在湘江两岸,当最终越过湘江突破重围时,8.6万人的中央红军损兵5万三 [6]16大量生命陨落的前提之下,遗留下来的长征史料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三如何将有限的理论资料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唯有实践活动来弥补理论资料

的缺憾三中国共产党在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论领会下也提倡举办各种长征的实践活动三 2016年10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二李克强二张德江二俞正声等与首都3000多名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共同回望了那段光辉岁月三 [9]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长征精神的重大意义,并且深知和民众在一起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长远的意义,也能够使人民群众对长征的内涵有深切的感悟三有研究者提出,在中国和平建设时期,长征对振兴中华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三历史所见证的光辉岁月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它是民族的传承,历史的见证,中国的政治二经济二文化三大领域都需要长征精神的指引来付诸于实践,长征精神不是一个口号的呐喊,它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真正需要融入意识形态的精髓,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二忠于祖国和人民二坚忍不拔二自强不息的一系列优秀品质都需要国家乃至个人在实践中去真正的领悟并代代相传,理论渗透主要是长征精神的传承,而实践则是持续完成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三在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当中,唯有运用理论渗透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殊方法,才可从量变到质变将长征精神的双层拐点进行重构三

(三)转换机制的形成:从两万五千里至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长征总共行进了大约两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的极限,中国因有长征精神的诞生而越战越勇三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而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转换机制的形成就是要努力从两万五千里开始逐步扩展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即中国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形成对于长征精神高度的价值认同,从时代划分是由近代到现代,从国家来讲是由个人到群体,主要的方法是由理论到实践,通过种种不同层面的蔓延,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将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三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 的确立,到中国梦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从未远离长征精神的实质内涵,在党的正确引领之下,长征精神的价值认同必然在延伸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深化,化负向为正向,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使长征精神能够真正融入国民的意识三尼尔四弗格森提出: 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倾向就在于增强我们对于秩序二方法以及普适性的信念的认同,自由意志,历史必然性以及理性的法则迟早会体现于时空关系二因果关系三 [10]30-3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长征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信念认同,两万五千里是一个开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目标,中国未来的道路有一定的长远性二艰巨性,长征精神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其价值认同是传承纽带与国民精神建构的重心,也是民族复兴与国家繁荣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本三

?参考文献?

[1]邬家能,孙志清.坚持信念逆境奋斗:解读长征精神[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5).

[2]李毅弘.长征精神的时代意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

[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N].文汇报,2016-10-21(01).

[4]张全义.从群体冲突到全球治理认同的失范与重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5]张荣臣,谢英芬.长征精神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6]黄宏.长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习近平等观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N].浙江日报,2016-10-20(01).

[10]尼尔四弗格森.虚拟的历史[M].颜筝,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一韩为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