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贫富差距现状看我国社会政策的缺位

从贫富差距现状看我国社会政策的缺位

从贫富差距现状看我国社会政策的缺位
从贫富差距现状看我国社会政策的缺位

社会科学研究2012.4.

从贫富差距现状看我国社会政策的缺位

〔摘要〕

当前中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国情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贫困现象明显,

因而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将社会政策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以改善基尼系数扩大的趋势。但目前

来看社会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社会政策的发展轨迹,并对其在当今社会的缺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社会政策相对于经济政策的弱势附属地位和社会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是其缺位的原因,并提出构建新型社会政策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贫富差距;贫困;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4-0097-05

〔作者简介〕刘喆,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湖北武汉430070。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原因

2010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4000美元,达到4382美元

〔1〕

,真正进入国际公认的“中等收

入”发展阶段,也是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也曾多次提醒我们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在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之间的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出现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占有容易导致集团间冲突,进而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人均GDP 超过4000美元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居安思危,对潜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未雨绸缪,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就是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国情,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客观根源,也有政策因素。客观来说,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因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难度和程度有所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和丘陵,气候温和,土地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沿海港口众多,陆路、水路

和海运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相反,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高原、山地所占面积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利用率低;同时海拔落差较大,水运优势不明显,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但囿于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劳动力转移并不充分,第一产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自然条件恶劣,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对交通的依赖性强,因而目前来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效不显著。作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三大生产要素—

——资源、土地和劳动力在沿海地区的条件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自然资源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最重要的客观原因。

从政策导向上来看,1978年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分配领域贯彻“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原则,加之当时社会整体生产力比较低,因而贫富差距问题几乎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梯度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历史积淀,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当前国际通

·

79·

行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贫富差距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国际上将0.4视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标准,超过0.4的国家应当重视国内贫富差距问题。世界银行数据库收录的基尼系数显示,中国1978年基尼系数是0.317,而2004年的基尼系数为0.47,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的基尼系数为0.37。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2〕,已经大大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水平。

从城乡居民收入来看,从1979年到201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总体走势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1998年之后的收入差距持续攀升。地区之间的人均GDP差距也不断加大。根据2011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中最富裕的10个分别是: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广东、辽宁、山东、福建。除福建之外,其余9个省市区的人均GDP都已达到4万元以上。相比之下,最贫穷的前五位依次是:贵州、云南、甘肃、西藏和安徽。贵州的人均GDP只有13221.4元,只有上海人均GDP的18%。〔3〕

二、致贫原因的理论思考

贫富差距过大、基尼系数过高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严肃面对,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探索如何缩小贫富差距、降低基尼系数的策略。在“梯度发展战略”的使命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国家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口号,试图引导劳动力和资本向东部以外的地区流动。这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究其原因之所在,是因为贫困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除了上述客观自然条件等,其影响因素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民族心理素质在内的各种其他社会构成要素。

如人类学家刘易斯(Oscar Lewis)在对墨西哥和波多黎各贫民窟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他认为,贫困文化指的是一套穷人共有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当一群人几代都忍受经济剥夺之苦时,就会产生一种适应剥夺的文化,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对贫困现状的适应能力提高。而且这种文化是传承性的,一旦贫困文化形成,便会通过代际传递的形式繁衍下去,对子孙后代产生影响。刘易斯还指明了贫困文化的特点,即屈从意识、不愿规

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4〕尽管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遭受了来自各界的批评,如瓦伦丁(Valentine)认为这恰恰为政府逃避自身责任提供了很好的托词,是一种“责怪受害者”的论调,但“贫困文化观”的存在就向我们证明了贫困成因的多元化。这提醒我们在制定扶贫策略时应当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仅仅通过对贫困地区和人民的投资等经济援助来达到脱贫的目的。而且,正如舍贝尔提到的,一个有效的反贫困战略不应该只是一个财富创造的过程,还应该是财富再分配机制的成长过程。〔5〕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存在除了生产领域的不平等之外,还有财富分配领域不公正、不平等的影响。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机制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存在,尽管国家正在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来“限高、扩中、提低”,优化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但至少从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基尼系数过大就是一个例证。所以扶贫政策必须与收入分配政策相配套,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扶贫事业作出贡献,进而推动全面小康事业的进程。

在当前形势之下,市场经济决定了资本必然向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部门和地区流动,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的劣势使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自身的发展;而且第三部门发展程度相当有限,因而缓贫、扶贫的责任就自然而然地由政府承担起来。在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消除贫困与增加就业、社会和睦一道被确定为社会发展三大主题,而消除贫困更是位居三大主题之首,足以见得在世界范围内,政府都致力于消除和减缓贫困。政府扶贫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政策和法律支持,在市场调节力量范围之外,鼓励和调动劳动力和资本向贫困地区转移。

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治理和改善贫困现象的努力,从其性质上来看归属于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不同于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即是它是旨在增进社会福利的行动体系,所涉及的领域是关乎国民的社会福利,而不是像经济政策那样着力于扩大经济总量以及合理化产业结构等等。根据社会政策研究大师、英国社会学家、现代福利国家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蒂特马斯的定义,社会政策是一种以社会问题为取向的、以解决问题为手段,目的在于改善公民福利,引导社会变迁的积极的制度设置。〔6〕后来学者对社会政策的理解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其一,规则说,认为社会政策是一系列政策文本的综合,包括有关社会福利的方

·

89

·

针、法律法规、规划、准则、计划、方案、纲要、条例、细则等,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原则性的宪法规范;二是有关社会福利的具体的法律法规;三是专注于某一具体的福利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7〕。角度之二是行动说,认为社会政策是旨在实现全民社会福利的各种行政或法律行为的总和。其中包括前期的对社会问题,如贫困,“社会问题化”的意识,进而对社会问题做出敏锐的回应,进行一系列深入考察研究,探讨可行性措施等等,将应对措施文本化、政策化,最后在行动的后期对政策文本实施的成果进行监督,保证制定出的策略能够切实有效地避免、缓解和降低社会问题的不良后果。这种视角将社会政策视作改善社会福利的行动过程,其中包含了问题化、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监督的一整套行为。

三、国家反贫策略的发展轨迹

回顾中国自建国以来反贫困的政策轨迹,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三个大的阶段。阶段一是建国以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由于中国在建国之初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较低,社会产品相当匮乏,国民当时处于一种“集体贫困”状态,但中国历来的精神气质之一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尽管社会财富不丰富,在集体主义的原则之下,社会仍然呈现出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此时国家并不存在单独的扶贫战略,因为当时国家处于一种普遍贫困状态,一切战略措施的最终目的都是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社会,扶贫策略即使有,其对象也是全国各地,全国各族人民。

第二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关注点是区域发展,是一种开放式扶贫策略,通过经济的发展缓解地区贫困。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以来,国家实施“梯度发展战略”:1979年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从上述历程来看,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了先发展沿海地区的战略,目前来看,这一不均衡发展战略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支援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背景下,贡献出了自身的劳动力和资源因素,因而发展程度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随后,20世纪末以来国家开始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于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于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意在通过政策导向引导资本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但是这些策略由于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显著。

第三个阶段稍滞后于第二阶段,实际上其二者的分野是不太明显的,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社会事业需要同步发展的必要性,因而在政策制定上对社会福利也有所涉及,特别是近期以来,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这一阶段的社会政策是再分配性的,对以往历史阶段所积累的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包括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的再分配,都是均衡地区差异、缓和中西部地区贫困的努力。

四、社会政策的缺位及成因分析

近期以来的社会政策成效并不显著,即使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颁布经济政策的同时也对社会政策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政策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社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社会福利,显然贫困的存在是与这种宗旨背道而驰的,不管是从相对贫困的角度还是从绝对贫困①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当前社会政策的功能性缺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之下,建设的任务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是包括社会、法律和居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全方位的发展模式,社会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大规模制定、颁布和实施社会政策之前,有必要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传统社会政策无法提供良好的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由于传统体制造成居民收入初始的状态就存在不均衡,导致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随着多年的物价上涨累积而不断拉大。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不完备,存在着许多政策缺位,制约着税收调节分配功能

·

99

·

①相对贫困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特定社会中其收入水平被认为是远远低于正常水平(波普诺,2007:

308)。世界银行将收入只有(或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认定为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的是一个低于个人或者家庭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线(波普诺,2007:308)。我国将每日收入低于0.7美元的人认定为绝对贫困。

的充分发挥。一是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不足。对调节收入差距起重要作用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相应的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还尚未开征,难以对居民生前收入、消费和财产进行全方位再分配,对高收入的调节作用更是有限。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方面,无论在发展次序还是发展重点上,社会保障采取的是先城市后农村,以户籍作为区分保障待遇的主要标准。这一思路导致了城乡之间保障待遇的巨大差异性。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目前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不够广;养老保障方面无法完全保障所有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医疗保障方面也无法避免很多家庭因为疾病而导致贫困的现象;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无法真正起到扶助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员的功效。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往往要等到贫困现象发生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和补助,而没有采取主动干预的手段,导致贫困家庭与群体一直处于收入水平很低的状况,并且不断恶化。许多依靠社会救助来生存的全部或者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由于自身没有自助的能力,需要依赖社会救助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教育与就业培训制度方面,教育机会不均等导致投入的教育费用不断增加,家庭由于担负教育费用与就业费用而致贫的案例不断增多。由于当前下岗职工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剧了就业矛盾,就业压力增大,不仅使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贫富差距拉大。政府针对寻找工作人群的免费的实用性强的就业培训较少,贫困人群由于无法找到工作岗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困状况不断恶化。

从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地位上看,社会政策明显处于弱势附属地位。国家的社会政策出台缓慢,更为严重的是,社会问题意识存在偏差,认为经济发展了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误区进一步弱化了社会政策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导致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传统贫困群体如农民等的弱势地位仍然存在,而以农民工、下岗人员为代表的新兴城市社会性贫困群体规模日益扩大,成为社会政策新的照顾群体。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政策对于社会政策的强势地位是当前社会福利主体权益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戈夫在对西方学者有关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互关系的观点进行梳理之后,区分了三种类型:互不兼容、相互兼容、偶然兼容。〔8〕当前社会政策应该寻求与经济政策的相互兼容,互相渗入、互为补充,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赢。对中国来说,社会转型期间呈现出来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问题以及相关矛盾要得到有效缓解,需要中国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实现重构。市场经济体制在讲求效率的时候也需要兼顾公平,包括市场内部的公平和市场外部的公平。只有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共同作用才能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并且实现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

除了上述体制原因之外,社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社会政策的效率过低。从社会问题到社会政策文本出台的周期过长,当前社会问题意识普遍不强,往往在社会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为人们所重视,在此之后更是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然后才能文本化、合法化,社会政策严重滞后于社会问题,想要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初,甚至产生之前就未雨绸缪,对于目前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程度来看难度较大。除此之外,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较多,权责不明确。社会政策在其制定和实施领域效率的普遍低下导致了中国当前社会政策的缺位现象,因而要想改善目前国人的福利现状除了提高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地位之外,还应从社会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着手,优化政策体系和结构。

五、构建新型社会政策体系的思考

在贫富差距过大、基尼系数较高的今天,贫困仍然是横亘在国家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人均GDP4000美元只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达到了小康标准,但是距离构想中的“大同”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政策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从贫困群体的立场出发,代表他们的利益来参与社会政策具体规定的制定,让政策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加合理。当前应该将社会政策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再分配和调节作用,缓解中国的贫富差距,进而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应该构建系统化、规范化与综合化的社会政策体系,辐射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

构建新型社会政策体系,应当抛弃传统的社会政策服务与服从经济政策的观念,更多地强调社会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既要强调经济政策为社会发展服务,也强调社会政策应该促进经济的发展,主张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促进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福利。

首先,应该破除城乡二元化带来的社会政策碎片化的现状。城乡二元化使得国民在享有就业

·

001

·

机会、教育机会、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权利与住房权利等方面无法真正地实现人人平等。由于他们所处的地区、职业与户籍等具体情况区别而产生不公平现象,进一步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造成目前农村发展严重不足,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2009年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两者的差距比已经达到3.33?1。并且这一数字的统计标准还是建立在不对等的前提之下。比如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统计计算中排除了医疗、养老等相关收益,而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则包含了实物的收入。因此如果按照完全对等的标准来计算,两者之间的差距很有可能更大,达到6:1。〔9〕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结构已经落后于经济结构,尤其是农村的社会建设滞后问题。对于城市居民和农民来说,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从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途径、数量、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因而构建新型的社会政策体系,首要任务是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格局,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体现社会政策的公平公正性。

其次,要摈弃传统规范性社会政策体系的临时性,以人力资本为投资核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对人的能力的提升。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传统的规范性社会政策体系强调普遍的社会福利政策,认为社会政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纯技术学科,政府应该对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医疗等所有项目负责,给予直接经济资助。社会政策充当的角色是补缺的角色,强调事后的消极干预,而不是以社会投资为导向,寻求多种方式来发展人力资本。应该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那样,将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发生转变,把自主与自我发展变成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和医疗事业,加大对个人潜能的发掘。比如在教育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并且注意向农村与部分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因为对个人与社会来说,投资儿童与青少年所获取的收益要更大。

第三,导入“资产建设”的理念。即将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中以消费概念为主的理念转化成以建设和积累概念为核心。仅仅依靠增加收入来反贫困的政策不足以缩小现存的贫富差距,收入只能维持消费,然而资产能够改变贫困家庭和人群的思维方式。拥有了资产之后,人们开始做规划,制定长期的目标,因此应该打破传统的救助政策,建立较为稳定的资产来应对不稳定的收入风险。常见的资产建设的社会政策工具即个人发展账户,通过在自己名义下建立账户储蓄来形成个人的资产,并且针对贫困人群,可以相应得到相关组织的配套资金的资助和扶持,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动力。

第四,坚持以充分的民主参与为手段。社会总的目标与方向由民主参与来制定,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公民的参与权利与意见表达权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与尊重,即使不能涵盖所有人的各项利益,但是至少给予了他们参与和表达的平等机会,赋予了他们话语权。并且由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广泛征询了广大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了他们不同的想法,因而一旦制定就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执行起来就较为顺畅,不会遇到强制实施社会政策而遭到民众抵抗与排斥的现象。

总体来说,新型社会政策体系应该注重与经济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弱化工具性的社会政策特性,关注事前的积极防范,进一步强化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

〔参考文献〕

〔1〕〔3〕中国统计年鉴2011〔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新华社研究员:中国基尼系数实已超0.5财富两极分化〔N〕.经济参考报,2010-05-21.

〔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08.

〔5〕Seipel M.M.O.,Global Poverty:No Longer an Untouchable Problem,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03,46(2),p.195.

〔6〕理查德·蒂特马斯.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M〕.吉版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11.

〔7〕徐道稳.社会政策的思维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5,(3).

〔8〕I.Gough,Welfare and competitiveness,New Public Economy,1998.

〔9〕于英杰.社科院称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15年〔EB/OL〕.中国新闻网,2010-01-09.

(责任编辑:何频)

·

101

·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重要对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以使人们能够更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收入差距。关键词: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奋斗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现在中国收入差距大体可以分解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不正当收入差距。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以及对出现此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地区差距现状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1981年至1999年,按现价折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以中部地区收入为1,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1.20:1:1.80改变为1.48:1:1.10,中西部与东部的收入绝对差额由79元,8元扩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别扩大了29倍和231倍。城填居民人均收入地区差距变化[1]针对这种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有人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放到全球来认识,按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美元值,可划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两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2%。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上等收入地区,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低收入地区。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790美元),人口约6.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二、地区差距原因1.历史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2.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

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贫富差距的感想 一、贫富差距现状 1、贫富差距引起两极分化数字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4。(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收入差距过小;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小;0.3-0.4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0.6以上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悬殊。)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6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感性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可能这也是两个差距比较悬殊的阶层。教师是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大学教师。工作稳定,报酬不低,各项福利待遇应有尽有。而学生生活水平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差距明显。据自己了解,生活费最低的每月就400左右,而花费多的则没有上限。而象高档服装、笔记本电脑等奢侈品在校园内也并不鲜见。由学生影射出来,他们背后的群体会有怎样大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存在,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2、两极分化引起的仇富现象 中国人现在对那些一掷千金的人的形容词中最常用的就是“非富即贵”。富人一掷千金理所当然,旁人无话可说。而那些达官贵人又为什么能一掷千金呢?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能支撑他们的豪宅名车吗?!中国人也由此产生了仇富心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如果有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静静万兵时间:2009-3-26 16:22: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论中国贫富分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论中国贫富分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理性地审视并解决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影响措施 正文: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由此可见这种区域之间收入的差距是巨大的。 二、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1、贫富差距过大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行 贫富差距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意味着少数人购买力过剩与多数人购买力不足的矛盾一直存在。这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引发投资需求不足,最后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2、贫富差距过大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贫富差距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打击。低收入者对通过勤奋劳动改善处境失去信心,就会伤失对工作和创造的激情,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最终导致生产力效率的提升。 3、贫富差距过大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一旦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还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它会使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受到很大冲击。当面对更多利益面前,见利忘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等不良观点就会出现。 三、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 1、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让劳动者们在尽量公平的环境下得到公正合理的报酬,从而实现劳动者发展机会均等。 2、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3、建立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财政经济体制和政策。 在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国家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比如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东西部的贫富差距。要促进我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就要以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明确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实现中部社会经济的振兴,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在继续贯彻相关开发政策的同时,在财政体制上要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照顾。 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郭爱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人民出版社《邓小平文选》

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与趋势 李强 摘要: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偏高。政府收入分配政策――“一部分人先富”,在改革前期起了正功能作用,但近年来负功能明显。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密切相关,形成“公正失衡”的舆论环境,导致社会结构紧张。中央政府政策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注重社会公平”,使得贫富差距拉大趋势可能得到遏制。而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一、进入法治、常轨运行――中国社会发展的可预测性 我们试图预测未来5-1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看看,怎样预测社会发展,什么样的社会是可以预测的。所谓预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展轨迹平移或“移算”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研究一个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来判断它的未来。虽然高速发展时期与传统发展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只要是在正常法治管理下的社会,只要是按照规则运转的社会,总还是有轨迹、有规律可以寻找的。 当然,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按照规则运转,如果是社会动乱,那确实没有轨迹和规律可以寻找,也难以判断它的未来。中国社会曾经出现过不按照常规运作的时期,比如不到半个世纪前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以前,我们无法预测到会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就连毛泽东主席事前也没有想到会拖到十年这样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人能够预测它的将来会是什么样。至于后来的改革开放,更是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 所以,笔者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运转进入到按照法治规则、按照常规运作的时期,社会发展才可以预测;而中国社会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这样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就是逐步进入了按照法治规则、按照常规运作的时期,而这样的社会运行是有规则可循的。为什么把有规则可循称作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社会发展有连贯性了,这种发展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把原来的一切都否定了、推倒了,完全从零开始、重新来。彻底否定过去,一切推倒了重来,就永远无法进步,得到的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这一点也是我们改革以来、甚至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改革不能总是“翻饼”,改革应该是在前人成绩基础上的调整。如果总是否定前人的话,社会就永远没有进步。所以,改革的同时也应该强调继承,将好的东西继承下来。国家和社会好比是一部机器,改革就是要做精细化的调整,使得机器运转得更好。我们国家现在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这台机器的运行是可以预测的:通过微调,机器能运转得更好。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未来趋势 本文并不是总体地预测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而是专门分析一下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贫富问题,可以说在中国是和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牵扯上的。不管是城市问题还是农村问题,不管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最终都会在财产分化、贫富差距上有所体现。因此,贫富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下文概括提出贫富问题现状与趋势的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贫富差距目前达到了什么程度? 一讲到贫富问题,大家首先关心的是今天中国贫富差距的程度。目前,无论是学者的报告,统计部门的数据,还是老百姓的感性认识,大家比较一致的共识是: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偏高的,重要的是在改革26年中,中国的贫富差距处在明显的扩大趋势之中。关于改革开放以前的数据,我们采用世界银行的材料――世界银行1979年在中国的调查数据证明,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33――我们

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摘要: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已是一个严重的话题。贫富差距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问题之一,它的拉大已使很多国家苦恼不堪。中国同样如此。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严重现象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有的人越来越富有,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和现实生活中的“仇富”现象,并提出了缓解贫富差距的办法。 关键词:贫富差距仇富解决方法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解放初期的按劳分配、平均主义已经荡然无存,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已越来越不容忽视。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 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 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在贫富差距拉大的过程中,不免有富人炫富现象,例如“郭美美”事件,这带给普通阶层巨大的心理落差。对物质财富的渴望、对公平正义的怀疑、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复习过程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和表现,具体分析了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关键词:贫富两极分化,成因,调整策略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攀升。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具体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缘由分析及其调剂策略 1、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条件是需正确认识贫 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构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1定量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份。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1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态等的综合反应,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2、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 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态的1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应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1般来讲,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公道,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发改委相干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爬升。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致使部份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具体表现以下: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

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10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 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安排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2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到达9646元。 (2)除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干保护,从而致使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仗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到达2万亿元的省分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1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

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原因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攀升。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具体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和表现,具体分析了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关键词:贫富两极分化,成因,调整策略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

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攀升。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具体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