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爱弥儿读书报告

爱弥儿读书报告

爱弥儿读书报告
爱弥儿读书报告

《爱弥儿》读书报告

阅读版本:【法】卢梭著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很多教育著作一直享有世界性的声誉,但随着功利风气的盛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却很少静下心来走进它们,阅读它们,因此它的声誉也一直得不到真正落实。卢梭的《爱弥儿》也是这样一本著作,它主张回归自然教育,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从而培养自然人或者说是自由人;而在急于功利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很少停下来细细品味和吸取借鉴这种自然的教育思想,而是急于让孩子学习他们所不愿学习或不能理解的知识,希望孩子能早早掌握超过他这个年龄段所能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人人竖起拇指夸奖的“天才”。但结果却未必能如家长所愿。“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广告词,从广告商能想到这句广告词以及无数家长对这句广告词的动心,就可以看出现在对教育的浮躁了。

所以我选择了《爱弥儿》,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教学。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完全接受卢梭的全部教育主张,希望能够不加修改,不加取舍地实现这些教育主张,毕竟一方面,现在的社会情境和条件下,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完全地回归自然教育,卢梭所描述的这种教育就像是“乌托邦式的教育”,只有在理想的社会中,才不会因为外界的不可控制的恶劣环境影响而失败,而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很难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影响,就算如卢梭所说的到乡村生活,实际也很难避开不良习惯和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就算我们不惜任何代价按照他的主张去实施教育,效果也是存在质疑的,卢梭的教育是在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上开展,认为消极地避开不良事物的影响就能发展自然的善的本性,但这种假设毕竟含有不确定性,按照这种理论来教育孩子本身也是冒险的。我只是希望可以在阅读这本书时与我们现时的教育多做对比,找出有利的因素,通过借鉴和启发来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

在《爱弥儿》的多种中译版本中,我选择的这本是一本精选本。《爱弥儿》虽然名声远扬,但结构松散,过于铺陈,对于我这种刚刚涉足教育的人来说,不好把握文章内容。本书不仅删其繁密,取其精要,还增选了卢梭其他的教育著述,使成为卢梭的简约而又相对完备的教育建构。虽然不能原汁原味地品尝这本著作,但也能让我们大体了解卢梭的整个教育陈设。

在《爱弥儿》中,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体育教育。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第二卷:感官教育。卢梭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第三卷:智育教育。卢梭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第四卷:道德教育。卢梭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第五卷:爱情教育。卢梭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康德曾指出,“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界世界的秩序和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

卢梭根据其对儿童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分析,提出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按阶段地对儿童实施教育,他主张只教孩子在这个阶段所能理解的和有用的东西。就像在孩子的儿童阶段,就应该用游戏来当做教育内容,让儿童充分地动起来,使儿童的身体和感官得到锻炼,而不是叫他们学习和背诵教义条文,不是教他们道德规范,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对这些不能理解,这些也对他们不起作用,所以,这些是不能当做这个年龄阶段地教育内容的。

卢梭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中心论”对于我们这个讲求“少立大志”、

卢梭看重儿童在童年时期的快乐,他主张着眼当下的快乐而不是着眼未来的快乐,他反

对为了所谓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幸福,这一点我是十分同意的。对于当时强调“教育

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风气,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口才和文风而把希腊文和拉丁语作为教育的

核心,窒息了儿童的生命力,剥夺了儿童的快乐的现状,卢梭愤然指出两个字——远虑。他

说“尽管人生百年,不可谓短,但是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每一具体的人的寿命那样更不确定了,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个最长的期限。”“生命如白驹过隙的人类,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

未来,而轻视确定可靠地现在和当下,简直是发了疯!”“当我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确定的

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儿童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

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虽然在现在的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像十七八世纪那样要求儿童从小学习希腊文、拉丁语、

雄辩术、修辞法等高深难懂的知识,但是“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风气却从没熄灭过,

只是不再会像当时一样过分了。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是应该批判地看待的,在教育内容和方式

的选择上,我们是应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习未来能够独立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卢梭培养

自然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

本分;”我认为在教会一个人如何做人是第一位的,而其次的是要教他适应一种职业,他也是

社会人,不只是自然人,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适

应生活可以自己谋生,从这点上说,“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这一说法我是同意的。但

是另一方面,以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为借口去强迫孩子学习他没有兴趣且不能理解的东西,

不管他愿不愿意地去强制他去做,就像卢梭说的为虚无缥缈的所谓的未来幸福而牺牲现在的

幸福,我是不同意的。对于一个成绩不好又不爱学习的人来说,我们何必以未来为托词强迫

他去努力学习、争取前茅,人生的出路千千万,实在不行咱就换。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

对于他一生的成长,绝对不会是有害的,只要不去溺爱他。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儿童阶段地孩子,需要的是感官体

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

是孩子最正当不过的行为,在这点上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通过

游戏保持着活泼的性格。但是,且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

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 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

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

“其它的事你就别担我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

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

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

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教会学生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通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篇二:

爱弥儿读书报告1 让孩子成为孩子

——《爱弥儿》读书报告摘要:人与自然的矛盾,成人与儿童的矛盾,儿童内在自然与

外在自然的矛盾,矛盾中的平

关键词:《爱弥儿》,矛盾,教育,平衡,孩子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在读过卢梭的《爱弥儿》之后,总有一个感觉,就如同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林娜》中

所说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以为,睿智的思想也总是相似的。或许他们在表达的方式等等上有所差异,但他们都是在世界的矛盾中追求着一种存在,一种自然,一种和谐。

一.人与自然的矛盾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便是卢梭对人类本身以及所创造的社会制度的一种控诉,虽然有所偏颇,但体现了亘古以来不变的主题——人与自然的矛盾。

无论如何,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教育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使人成长并适应这个世界,而卢梭以前的教育却是破坏自然,破坏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破坏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平衡,而教育出的人更为人类社会所毒害,“不是暴君,便是奴隶”,破坏自然的一切法则,这终将导致人类的灭亡。这又如何不让卢梭痛心疾首。

于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爱弥儿》便出现了,卢梭准确的抓住了教育这把利器,试图从人类世界的根源——儿童上,来让人与自然恢复和谐。

这便是他哥白尼式的发现——儿童的发现,他希望通过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自由的新人类,摆脱旧世界的污浊,最终能改变世界。

这便是他所有陈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最终目的了。

邓小平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那些伟大的先行者来说,儿童的教育永远是重中之重的。我国正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不正是反映了这一点吗?且不论结果如何,它在不断的为祖国培育人才,而且在不断的改进,这已然足够了。任何制度的实施,总少不了抱怨的,但又有谁能真正的努力去改善它呢?这一点同样也是最为卢梭反感的。

例如和平与环保,这从小灌输的理念,此时在我的脑海是如此的清晰,不就是成功的教育的结果吗?我了解了地球,了解了生活在上面的一切,还了解了人类对她犯下的罪孽,如今的我,自是不会自毁长城了,自然所需要的正是这个吧。她不需要人类为她做什么,“不损害已经是最大的好事了”。可见,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并不是不可调节的,过去,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酿成了种种苦果,现在经过教育的我们这一代,自然已是我们眼中的母亲了,必然会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这一届终究是没有赶上教改,但仅仅从高中的观察体会来讲,无疑它远比过去充满了活力。我是到了大学才开始学着接触一些活动的组织,而如今在高中,学生已经开始自行研究调查了,这对于过去的我是无法可想的,想起来,经过了应试教育的洗涤后,才发现自己除了满脑子的各科理论知识,便一点不剩了,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主持任何一个活动,现在好多了。

素质教育的确是要提前的,有多少大学生到了大学便堕落了,没有了家长与老师在身边鞭笞教导,便一个个的失去了方向,容忍不了这真实的世界,也不为这世界所容。那一张张沉溺于游戏、毒品、犯罪,抑或毁灭于自杀的年轻的面孔,就是在骤得自由后没能把握住自己的心的可悲的牺牲者了。但问题是,一直以来,又有谁教育过我们把握,如何把握,又松开手让我们自己去把握了?可幸的是,我虽在摸索,终不曾迷失。但作为教育本身,确是要为他们负责的,因为这已不是个案了。然而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人的成长也是,目前我也只能拭目以待,看教改能不能产生新的气象了。

如此,只有一切再从儿童的教育开始了。既然孩子的教育是必须的,此时便是如何教育的问题了。这便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

二.成人与儿童的矛盾

“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象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儿童便如同幼苗一般的脆弱,需要人们的呵护,却又有极强的可塑性,易被外力扭曲。最重要的是,他是属于自然的,理应自然的成长。而儿童自然发展,就是卢梭的一个最重要观点。

但一直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反映在了成人对儿童自然发展的扼制有扭曲上。

首先,成人因为自身的强大,便将自身的意志强加于儿童身上,而不在乎儿童的感受和成长需要。无论是道德,艺术,科学,都过早的灌输到稚童的脑中,而不理会他是不是理解。更不幸的是,因为教育方法的错误,教会了那些可怜的孩子欺骗,残暴,忘恩负义……这种种不幸莫非不是从儿时种下的吗?看到《爱弥儿》中描述的种种情状,我才发现,这一切,竟还在发生在我们周围!我曾看到一个小学生带着厚厚的眼镜,背着一个比他的背还要巨大的书包,在马路边佝偻前行,当时只是惊讶了一下,此时想来,那是多么的残忍啊,赤裸裸的剥夺了人最美好的童年,只为那虚无的、父母预备的未来!许多悲剧就这样产生了,那些轻生的人,经历过这一切,又如何对这个世界留恋呢,他们的选择此时便不再奇怪了。

其次,父母对儿童的爱常常造成更大的伤害。其实上面所说的何尝不是父母之爱呢?他们希望孩子成长,远离伤害,富足,幸福。但他们选错了道路,为了让孩子尽快成长,他们教授了所有知识;为了让孩子远离伤害,他们将孩子护在臂膀下,不触碰哪怕一丝伤痛;为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正如蝴蝶必须自己经历破蛹而出的痛苦才能飞翔,孩子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成长所需的养分和呵护,他还需要的是挫折。“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而溺爱只会使儿童成为奴仆或暴君。

此时,所需要的便是如何使儿童自然发展而成人如何教育的问题了。为了解决孩子的自然教育,却又牵涉了更深层次的矛盾。

三.儿童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矛盾

确切地说,人本身便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但我们不该排斥矛盾,如果没有这些人性的矛盾,人有如何能成长为万物的主宰呢?相对卢梭的人性本善论,我更倾向于杜威的说法,“人类原始冲动本身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所谓善恶不过是人强加于人性的特性而已,何谓善何谓恶又如何说得清呢?有的不过是自然罢了。

儿童生在世上,是在不断的探索中了解世界的,它们那最清澈的眼眸能将万物映入他们纯洁的心,当世界是污浊的,心便慢慢沦落,当世界是自然的,他们的心便依旧纯净。当卢梭提出要让孩子成长为“自然人”时,我便联想到了“赤子之心”,想起了“出淤泥而不染”,想起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他们的思想是多么的相似啊!

这便是我们所希望的“人”的样子了。

而这谈何容易!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如此的柔弱,而它试图了解世界的意愿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在矛盾中只能选择哭喊。但出于一个教育者的考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却又带来了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可想而知,完全的自由带来的必然是性格的极端发展,人的社会性必然会排斥这样的存在。而完全的束缚带来的更是人性的退化,永无发展的潜力。

这便又回归到了原点:让孩子成为孩子。首先孩子是人的孩子,它先要有的是人性,因此“自然人”首先不会也不能成为“野蛮人”。正如人类自身的进化,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起初他们懵懂的心智与野兽一般无二,遵从的只是本能的指挥,继而模仿周围的一切,继而学习,继而思考,继而创造。无论如何,人便是这样成为人的。但这些还只是基础,因为从没有一种动物能从世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人却成功了,因为人懂得发现规则,世界的规则,自然的规则,并以此制定规则。

这便是“天道”了。平心而论,无论是卢梭的“自然”,还是老子的“道”,还是儒家的“中庸”等等,追求的都是一种平衡,矛盾中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人的平衡,人内在与外在的平衡。

教育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一切吗?

孩子被强加了成人的法则,这便是逆天,因为孩子有孩子的规则,他需要束缚,但是在自由的前提下;他需要人教,那是在自然的前提下,任何被扭曲了天性的孩子是无法成长为一个“自然人”的。

因此,我们所需要的,是平衡的教育,合乎自然的教育。还有什么比自然更合乎自然呢?这也就是卢梭之所以要将儿时的爱弥儿放在乡村的缘故吧。

当然,以我浅薄的见识,是无法提出什么切实有效的途径的。在《爱弥儿》中,我也只能提出这么一点浅薄的理解,而且,对于《爱弥儿》中一些偏激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时代背景的原因,我无理由去批评什么。因此,对于卢梭这样一位伟大的先驱,我也不会去吝惜一点赞美之词。书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我也只能慢慢品味,不可能全盘理解的。这是我的第一篇论文,因此无论是格式还是陈述还有许多的问题,希望老师指正,见谅,谢谢!篇三:爱弥儿的读书报告,超全版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

一作者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 ;《新爱洛伊斯》(1761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爱弥儿》(1762年);《山中书简》(1763年) ;《忏悔录》(1788年) 等。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发展。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

二成书背景

《爱弥儿》成书于1757年,这时候的西欧,正是资本主义日益壮大,封建社会面临崩溃,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资产阶级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而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受着天主教的全面统治,儿童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由于“原罪说”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教育目的,也就成了通过对儿童的约束、限制来改变儿童的本性,以洗清儿童生来有之的“罪恶”。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使得资产阶级不会也不可能继续容忍这种状况,反对封建专制,扫除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也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其资产阶级思想。在这种背景下,卢梭写出了《爱弥儿》。所以《爱弥儿》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述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三《爱弥儿》内容简述

“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这句流传在教育界中的话,足以说明《爱弥儿》的重要价值。哪怕是时至今日,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依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顺应自然,顺应儿童自身的发展,这不正切合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吗?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爱弥儿》中有许多阶级性的思想,也少不了对于男权思想的崇拜,但这都是白玉微瑕,丝毫不影响我们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下面,是这本书的内容概括。

1 总述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通过批判当时社会流行的教育,以及论述他是如何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本书分为了六个部分,原序,在此卢梭论述了写这本书的意图。第一卷,卢梭论述了对于处在婴儿期的孩子的教育方法。第二卷,当孩子处在儿童期,应该怎么样教育。第三卷,少年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第四卷,孩子到达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教育他们。第五卷,通过爱弥儿和苏菲的爱情为主线,对青年进行了爱情的教育。

2 第一卷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第一卷的第一句话,也是全文的第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卢梭开门见山的表达了他的立场---自然是最好的。而我们要做的,是顺应自然培养自然的人。

第一卷主要讲述了婴儿时期(0—2岁)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是身体的养护与锻炼。养护方面,包括婴儿需要什么样的乳汁、需要什么样的空气、怎么样给他们洗澡,不要用襁褓束缚他们等,都是以“自然”为最高的准则。锻炼方面,包括自然的学习说话、走路、吃东西,训练孩子勇敢品性,不要让哭成为孩子的武器等,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的标准,既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保持身体的自然习惯。在教育地点方面,通过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教育,最好的在乡村进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诱惑。

3 第二卷

在第二卷中,幼儿时期结束了,孩子步入了儿童时期(2—12岁)。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是“理性的睡眠期”,在这一时期,卢梭主张要“把孩子教育成孩子”。首先,对于“受伤”这一方面,卢梭并不主张大人对于孩子过分的看护,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忍受痛苦,不要让孩子去惧怕受伤,这也是对孩子勇敢的品性的培养。其次,卢梭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欲望”,他强调要让孩子顺应自然,儿童应有儿童的样子,欲望是人教出来的,千万不要让欲望支配了孩子。因为“人愈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到达幸福的路程就没那么遥远。再次,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理性”,所以不要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进行“理性教育”。所以,卢梭提到“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个时期的智育教育,应该从感官的锻炼开始,而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则应该从行动上教育。最后,这个时期的教育依然需要在乡村进行,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而只有在乡村,孩子才能模仿淳朴善良的品质。

在第三卷,卢梭阐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他把这个叫做“童年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体力快速的增长,比他们需要的增长还快得多。这个时候,已经要开始教给孩子们知识了。但是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那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有用处呢?首先,这个知识要能被孩子所理解;其次,要有孩子的好奇心来引导,成为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最后,要从感觉出发,从一个感觉到另一个感觉,用事例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其精神才“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和清楚的观念”。卢梭十分重视“兴趣”,重视让孩子“亲自去取得对事物的概念”,重视由孩子“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这也是他的“自然教育理论”的表现。总的来说,知识,要以经验为基础。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开始进行劳动教育了,卢梭十分重视让孩子学习一门手艺。因为“手艺虽不能使你发财致富,但是有了它,你就可以不需要财富”。选择去学哪一门手工艺是十分重要的,他给爱弥儿选的是木匠,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去学木匠,归根到底,这还是要根据孩子个人的特性来决定。

经过这个阶段,学生就按照大自然的顺序成长起来了。他们顺应自然,因此身体健康,心地健全,也许他们没有很多知识,但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个观念和判断力,但是由于在这以前给他们的教育都是顺应自然的,他们形成的观念也都是顺应自然的,是正确的。

5 第四卷

在这一卷,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体貌特征和心理特征都有个极大的改变,卢梭称

之为“第二诞生期”,这个时候的人开始了他真正的生活。而这个时期的教育重点,是正确引导孩子的“欲念”。所以,道德教育,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重中之重。那么怎么样进行道德教育呢?首先,道德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次,在顺序上,卢梭提出,善良情感的培养,应该从“自爱”开始,逐渐扩展为“他爱”,而“他爱”应该从友情开始,而不是爱情。再次,在培养的方法上,卢梭不赞成当时一味的说教教育,而是应该经过实践、实例。他奉劝各位教师“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你的学生”。另外,卢梭认为学习真实的、纯记载事实的历史,寓言也可以起到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宗教也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资源,但是只能以自然宗教为限。这个一阶段的最后,卢梭还谈到了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怎么样进行关于爱情和欲望的教育,卢梭主张的方法是把爱情描述成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对情欲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隐瞒。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孩子要完成从少年到一个有理智,能自制的青年的转变。

在这一卷中,卢梭论述了当学生进入到青年时期的最后一幕应受的教育。正如第四卷最后写到的那样,在这一阶段,爱弥儿已经“要开始寻找爱情、幸福和天真了”。首先,卢梭插入了《苏菲或女人》这一节,通过男女之间的比较,阐述了对于女孩的教育。卢梭认为,女孩的天职就是服从丈夫和对丈夫、孩子的付出。所以对女孩子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她们成为贤妻良母。这可以看做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卢梭对妇女的歧视。

在这之后,卢梭介绍了苏菲,又描述了爱弥儿和苏菲的爱情过程,从而阐述了感情、美德和对诚实的事物的爱是爱情的源泉。而真正的爱情,应该充满着真诚的、纯洁的、甜蜜的、想象多于实际的快乐。在这一卷,卢梭还强调了一个男孩子应该对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爱的人负起责任。

四心得与感悟

1 关于全书的心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爱弥儿》,就像是去寻找卢梭教育思想的源头。读完了这本书,就像是陪着爱弥儿走完了他教育的历程。得到的知识,也比在课本上干干巴巴的看卢梭的教育思想来的更鲜活、更深刻。对于卢梭的“自然教育”“消极教育”也有了更加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自然教育”是这本书的主线,从爱弥儿还是个婴儿开始,卢梭就强调顺应自然的去教育,一直到最后一卷谈到对女孩子的教育,卢梭依然强调要教育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天性,即让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的地位,而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和强迫。

另外,这本书也不只是讲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思想。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现出得资产阶级的思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他教育爱弥儿的财产观,是资本主义的财产观。对于宗教的态度,也不是“唯有上帝能救赎人类”,而是要重视人的作用,等等。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卢梭对于妇女的歧视也是显而易见的。

2 关于“消极教育”的新的认识

“消极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消极的,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但是纵观《爱弥儿》全书,却发现卢梭不止一次的强调,这样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正如在第二卷中,卢梭这样写道“年轻的老师,我劝你们采取的方法,在你看来是难以实施的,那就是: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武威才能一切有为??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管住了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这样,教师就不但要时刻记得自己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还要处处以身作则,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陪同孩子一起去经历、实践。就像是卢梭在第三卷中举得关于“集市上的鸭子”的例子,就是卢梭陪同爱弥儿一起去实际操作,有陪他一起受到玩戏法的人的教训。所以说,消极教育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让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倾注更

多的爱护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的正确的引导他们,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情景,而这显然比说

教教育要难得多。这种教育的名字虽然叫做“消极教育”,但它的本质,却需要教师比以往要

积极的多。

3 关于卢梭教育思想的现代应用

卢梭的教育思想至今已经出现了两百多年了,可是对我们的教育现状仍然有着重要的教

育意义。首先,卢梭强调,要让孩子亲自去经历生活,包括经历生活中的磨难。要明白孩子

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但是现在家长依然把孩子看成温室里的花朵,给孩子以过多的“保护”,殊不知,这些保护是不利于孩子生长的。当今的孩子进入大学

但是生活还不能自理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其次,卢梭强调,

孩子在自然中应有他们自己的地位,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而不是像大人一样。可是如今,

家长还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进名校、高学历是评价孩子优劣的不变指标。小小的孩子就早早的戴上了眼镜,甚至孩子的书包都因为严重而成为行李箱的模样,这

不仅和卢梭的思想背道而驰,甚至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最后,性教育启

蒙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了有关“色欲”的观点,和怎么教

育孩子正确对待爱情的观点,无一不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进行性教育启蒙的好的启示。

4 卢梭教育思想的不足之处

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先驱一样,没有超越出他们自己的

时代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自然也不例外。在爱弥儿中,他也表现出其思想的局限性。首先,

爱弥儿是一个虚构的学生,卢梭的教育思想也是存在着空想的部分,却是理论的实践。其次,

卢梭的教育思想始终带着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工具。对于爱弥儿的教育,也只是把

他培养成一个自发的小资产阶级。最后,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那样,卢梭对于妇女的歧视是

显而易见的。他虽倡导人人平等,却没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

但是这些缺点并不影响我们从精神实质上领会和把握卢梭的教育思想。篇四:爱弥儿读

书报告

一、书名:《爱弥儿》读书报告

二、著者:卢梭译者:李平沤

三、内容概要: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

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

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

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

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

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

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

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

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

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

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

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四、心得评论:

《爱弥儿》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由于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

在慢读的状态,所以花了一整个寒假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爱弥儿》这本书是卢梭在十八世纪所著作的,其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观点——让孩子顺应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这种自然教育的观点贯穿了整本书的主线,该观点不仅在十八世纪,即使是在现当代的教育实践之中也是相当适用的,并且还是民主教育思想一直所探讨的。卢梭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的培养:或受之于自然的自然教育,或受之于人的人的教育,或受之于事物的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自然教育是我们不能够左右的,而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其中的某些部分,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有将这三种教育完全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成功,更加接近自然地目标。卢梭能够在18世纪就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可见这本书是一本超前的、影响时代的,并且能够供人借鉴探讨的好书。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儿”,虽然说是卢梭的学生,但是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并且其中涉及到“爱弥儿”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卢梭一面阐述着自己对儿童进行的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一面结合爱弥儿的事例还有反面教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卢梭看来,教育应该根据人的不同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体育、智育、德育都有各自的适合进行实施的敏感时期。教师要据此严格实施教育,使教育不会过于超前或者滞后。他的学生“爱弥儿”经历了婴孩、儿童、少年、青年、成年,他的教育理念即前提是所谓的教师应当由父亲这样的角色来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对“爱弥儿”细心呵护、不求回报、不离不弃。而在不久将来,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给予孩子真正的关心与爱护。而在婴孩时期,卢梭认为要控制孩子的欲望和需求的平衡,因为欲望大过需求会导致暴虐,欲望小于需求则会阻碍成长。到了童年时期,就必须要孩子懂得私有制意思即明白承诺,让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赠与”。在少年时期,引导孩子认识什么知识是有必要学习的,而非直接教他知识。对于这个观点,我是相当认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担任的只是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其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学生兴趣,从而去学习那些实用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与直接授予孩子知识相比较,所达到的目的和功效要大上许多。最后,到了青年时期,卢梭杜绝为了自己的权威做虚伪或让自己的学生觉得虚伪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有引导的作用,还有的就是榜样的作用,就像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的,孩子会受周遭的环境和人的影响,而作为孩子的老师,是孩子最亲密地能够接触到的人之一,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好的榜样,供孩子所学习参考。

另外,卢梭对孩子的性方面的教育,提倡孩子要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他认为越加掩饰,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反而会误入歧途,卢梭认为男女的情爱欲望是可以成为性教育的手段的,应该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和适当的性道德的教育,以便使其对性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其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卢梭认为健康和享受人生是最美好的事情,也是最自然的事情,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以便使他学会领略生活的幸福和美丽,整个人生都更加快乐美满。卢梭还认为劳动是社会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必要手段。通过劳动,青少年可以了解体会到社会劳动不平等,同时能够热爱劳动人民。

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全面的,但是,在我看来,虽然,在表面上一切都是有凭有据,但是这些仅仅只是卢梭个人的假想,“爱弥儿”也只是卢梭的想象中的教学对象,卢梭把一切都想象的过于理想与美好,并且还有带有卢梭自身生活中的经验,带有很严重的主观色彩,偏颇性较强,所以不能完全听信他的一些评论和观点。例如,在孩子早期,卢梭并不注重孩子理论的学习,还有卢梭对“医生”这个形象,存在严重的偏见等等。

所以,《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仅供我们学习和探讨。篇五:爱弥儿读书报告请君静待花自开

——卢梭《爱弥儿》读书报告

曾读过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深深感动于卢梭洞察人性、贴近灵魂的慈悲与爱。而卢梭的《爱弥儿》,又是另一部洋溢着对人类天性的热爱、对教育哲学深刻思考的伟大著作。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探讨着人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强调人性的真善美,用“爱弥儿”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着重社会秩序的理想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境界。在《爱弥儿》的字里行间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一词的高尚与伟大。一个新生命诞生来到世上,我们该如何让他(她)学会看见、触摸、感悟、思考这个多彩缤纷而时刻异变的世界?他(她)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初,是柔弱的,敏感的,对于这个新生命来说,世界充满着许许多多的未知,而于他(她)自身而言,又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可能”。从未知到有所知,从柔弱依赖到强大独立,需要我们给予“教育”的辅助。“教育”使一个当初尚未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新生命终成为一个可以与社会共融共存的个体“人”。想象一下,若是教育使人成长至如此,那是一件多么值得赞许与骄傲的事情。“教育”之魅力,促我们去实践,去探索。但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急于看见教育的成效,对于新生命的教育过程,粗糙而残酷。而卢梭用他智慧的头脑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你要悉心呵护与耐心培育,静待花开花香。

人,从自然中来。自然万物有着它运行的秩序与法则,人亦不可能违背此律。而人的成长,随时间之推移,自有他(她)所应处的渐变的生长状态与生长阶段。“教育”须遵循自然的内在法则,或者可以理解为“顺自然之大势而育之”。卢梭曾在书中提及——“孩子们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甚至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满足大自然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这是第一个准则。”我们面前的孩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灵物”,每个个体独一无二,均内蕴着大自然的福赐,内蕴着深不可测的潜能。因此,尊重这些萌阳的生命,便是让这些生命拥有足够动力与空间以成长的前提,也是符合生命之美学的积极行动。当然,这些新生命的力量在诞生之初是渺小的,脆弱易受伤害,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力量的帮助——“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在智慧方面还是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这是第二个准则。”自然赋予这些新生命成就自我的机会,而我们,亦有责任让这些新生命对于探索周遭未知的渴望得以满足,因为这些渴望,是从他们心灵深处而萌生的。我们要鼓励他们睁开眼睛去观察世界的五颜六色,伸出双手去触摸世间的各种事物,多用他们最澄澈的心湖去映照社会万象。他们的心灵触觉是最灵敏的,也是最纯粹的,他们的所见所感所知,皆因符合自然节律的教育而时刻质变、更新。卢梭在书中道明——“对生活的体验愈小,则保持其生命的希望也愈小。”这种呵护天性的教育,让孩子的感知能力逐渐变得饱满而健全,人生得完整体验七情六欲,方自然之道。如此一来,他们的成长便能如小溪汨汨流动,不紧不慢,无突兀的阻塞与断流,在时间流逝中长流,终达汇成江海的壮观之境。

也许,我们会发现,接受了这种教育的小孩,在某个时候,他们会构造出自己的“小王国”。这是他们对于世界最为原始朴素的记忆,更是他们成长的精神果实。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大学问家”,我相信。这些小孩从未失去过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这种“不为他物,只为趣味”的热炽的好奇多会保持至他们的人生终点。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叫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只为“有趣”的好奇心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这种好奇心,让人类一次又一次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锻造精巧奇妙的思想与物质之器。这种教育,看似渺小,何其伟大。

而孩子长大后,便要成为社会“人”。《爱弥儿》一书渗透着“社会契约”与“自由平等”

的思想。如同自然有着固有而统一万物的秩序,社会亦应有恒常公允的规则与秩序,而社会中的个体“人”,应从小根植社会契约与自由平等的概念与意识。社会由一个又一个个体的“人”组成,每个“人”若有“契约”的信仰与“契约”的践行,那么社会就会建立起它公正的秩序,两者之间的互相呼应,构筑人人之间的自由空间与平等关系,形成个人与社会最为理想的关系。因此,卢梭强调“没有交换,任何社会都不能存在;没有共同的尺度,任何交换都不能进行;没有平等,就不能使用共同的尺度。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原则。”

社会秩序既定,但卢梭从未放弃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在孩子的教育中,他十分提倡培养孩子的良善。孩子是具有灵性的,对孩子有原则地关爱,他们就会懂得在日后如何将这种真诚的爱传递下去,我们要懂得引导他们善的一面,尽力剪断他们与非合理愿望的联系,让他们明辨什么是善与恶,是与非。这种引导,并不是冷冰生硬的灌输,而是言传身教,抑或是用符合自然天性的原则作为指引,这需要时间的积累,感悟的积淀。因此,我们要“耐心耐心再耐心,静候静候再静候。”真、善、美,皆是人类精神上高贵的词汇,也是最贴近自然本真的品质。

卢梭的教育体系,以顺应自然规律为基准,激发人的天性,人在遵循自然法则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自我,在社会中形成运行有序的规则,而合理的社会规则保障着人们的自由平等,种种如此最终构筑成一个和谐大爱的社会。这个漫长而又渐进的培育过程,是一项崇高的艺术创作。人性之美被泼洒得淋漓尽致,而这个发展着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共呼吸,共命运。

教育,急不得,却允许静候。卢梭不仅向我们娓娓道来爱弥儿的教育故事,更是在告诉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等候,看似静态,却是充盈着不息的生机。世间万物皆有其时,何须孜孜以求不合其时之物?正所谓,好花须长惜,请君静候花自开。

幼儿教师《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范本

幼儿教师《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范 本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下面的小编给大家整理几篇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的参考范文! 幼儿教师《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 他所教育的爱弥儿,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原因是穷人是不需要受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他的学生爱弥儿必须是来自于温带的土地富饶的地方,家里富有,但却是个孤儿,而且只服从于我,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爱弥儿是个孤儿?父爱和母爱不是

十分重要的么?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话,他还不如去孤儿院领一个回来教呢!哪一个富人,或者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只听从别人的话呢? 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全书的框架大致如下: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这个时候,身体的锻炼仍然是很重要的。而这个时候,纯粹是消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 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 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 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 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 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 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 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 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 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爱弥儿读后感。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

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 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 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 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 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 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 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 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 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 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 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 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 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

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着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不过的行为,在这点上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通过游戏保持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有个小品里的一句话对此就有讽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就出世“。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我有时候想,到底是先出现教育还是先出现考试,两者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008年高考就有一名考生用白卷彰显了”逆反“,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如今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爱弥尔》读书报告

《爱弥尔》读书报告 焦学滔 一、心得体会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的自由教育为目的,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爱弥尔》的教育思想是不寻常的,他的开篇的第一句就蕴含着巨大的哲学意义。“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认为从《爱弥尔》一书中可以汲取的精华教育方法有三,即遵循自然、循序渐进、兴趣与学习统一。 (一)遵循自然 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懂,农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心想让禾苗长的快一些,所以人为地把苗往上拔一拔,这样看起来禾苗是“长高”了一些,但这只是表象,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是适得其反的。原因就在于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自然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和禾苗生长一样,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倡导的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施教。(二)循序渐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目前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为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早期教育,孩子一上学就要求孩子参加多种特长班学习班,购买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似乎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神童,样样都可以学好.严重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严重过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而卢梭在本书中就分五个阶段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就说明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婴幼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过度的刺激和挖掘,反而会起阻碍作用,影响小孩生长和发育,使小孩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害怕的情绪. (三)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学习感兴趣的材料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而学习枯燥乏味的材料,感觉时间的漫长。只有将兴趣与学习想结合才能让学习者更愿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是被迫的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卢梭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以1749年为转折点,卢梭开始了他的“著述时期”。他以第戎(Dijon)学院的征文的一等奖《科学和艺术的发达对于道德的影响》打响了反封建文化的第一炮。1753年又有《论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尔》读书笔记 背景:《爱弥尔》——卢梭(1712——1778) 写于1757年 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专权、等级制度、阶级压迫到处充斥。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卢梭顺应时代的要求,以《爱弥尔》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前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第二卷,他认为2—12岁的儿童缺乏思维能力,主张进行感官教育; 第三卷,主张对12—15岁儿童进行智育教育; 第四卷,认为15—20岁青年开始进入社会,论述德育教育; 第五卷,论述对子女的教育及男女爱情教育。 局限性: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分期教育及把体育、智育、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摘录及心得笔记: “我们的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 把小孩当大人来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原序,P2) 心得:我们自认为是地看待儿童,认为儿童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这个样子,其实我们都错了,对儿童的研究才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的。 “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个人生来就高大又强壮,他的身材和气力,在 他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以前,对他是没有用处的。……”(第一卷,P6) 心得:点出了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能让一个人学会使用自己和生俱来的本领,从一个废人逐渐变为一个有用的的、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价值的人。要不然,摒弃教育,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毫无意义,直至死去,没有丝毫曾经生存的痕迹。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和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 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P7)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 作为一部教育专著,卢梭第一次创新性地使用了按时间为序的记叙方法,在把爱弥儿从幼年到成年的教育过程中渗透卢梭本人深厚的教育思想,透露出其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构想。 理想是一个人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奋斗的目标,有了理想,生命便不再空虚,他会循着那道可望而不可即的光不断前行。我想,“爱弥儿”就是属于卢梭的那道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卢梭要把爱弥儿带到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去抚养。要给他以真正的自由,不用衣服、条规去束缚他;要让他由始至终保持自然的属性,不要让他染上那些社会性的陈规;不要让他学习那套繁琐虚假的礼仪,在学会关心别人之前,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不要生硬地传授知识,要让他从自然的规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卢梭的教育方法突破了我心中传统的思想理念,甚至说突破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爱弥儿,“热爱劳动,性情温和,为人耐心又顽强,而且还充满了勇气”。也许他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至少,他比我们这些锦衣玉食的城市孩子更加健全,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方面,无论是智力还是品德方面。 但是,现实终究是一层无法回避的桎梏,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庞大的社会中,这样的教育只能终究存在于理想的蓝图中而无法付诸实施。首先,在卢梭的观念里,他担当了爱弥儿的父亲与老师的双重角色,因此这种教育是一种不接触其他人的独立的教育,而在爱弥儿的青年时期,卢梭带他到巴黎去寻找他的苏菲,甚至到世界各地去游历,到那时,他便能自然而然地融入社会。但是,在现实中,人一旦脱离了群体的生活,他究竟要如何重新融入社会?他不了解社会的人情世故,没有生活的运行机制,能如何自然而然地加入社会的生活?其次,在中国这个应试化的教育体系中,“在自然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无法付诸实行的。无论呼唤改革的声音多么强烈,中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动这种高考的指挥棒,而只要现行的评价制度不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彻底改革。最后,这只是一个特殊的案例,爱弥儿的教育拥有太多的前提和限制条件,无法具有人类教育的普适性。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教师资源真正做到如此微型的“小班教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带着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每一个定理和规则,没有那样的文化认同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乡村去培养。 理想与现实终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现实社会的限制下,我们无法达到那样完美的教育境界,但我们能尽可能地朝那道光靠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想,作为18世纪的教育论文,《爱弥儿》中的部分观点不免过于极端,但是,在把它温和化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着《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

读《爱弥儿》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后教育心得 在翻开《爱弥儿》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字里行间之中,我从始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让我教育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归真。 《爱弥儿》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这种说法真的很普通,一点也不时髦了。但是给我震撼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对于当今五彩斑斓的、层出不穷的教育时尚理念来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主题思想,竟然需要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来以上、下卷和鸿篇巨著来论述、来证明。而且尤其让我难过的是,从18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整整3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在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却还是不断地迷路,总是被许许多多、变化莫测的教育新论调给糊涂了心思,走错了方向。对照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何尝又不是迷途没知返呢?摘选其中一些我们交错很远的事例,与我的同行一起“品茗修行”。 其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简短的三句话,只要我们诚实,就会发现,现实中我们的做法有时相距很远。作为教师,我们好像更多地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心态是怀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地说教,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等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孩子们从理性上“认定”教师是

有关爱弥儿读书心得_心得体会

有关爱弥儿读书心得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他强调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那么橙子就为大家带来几篇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的范文! 有关爱弥儿读书心得:篇一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1 / 18

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有关爱弥儿读书心得:篇二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卢梭的《爱弥儿》。一个半月的时间下来,看得比较慢,所以上下两卷书并没有全部看完。但却也在看过的一些章目中窥见了这位伟大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深邃洞明的见解。无论是在一些教育理念、原则还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都给人耳目一新,恍然若悟之感。关乎教育,关乎人性,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及生命本体探寻意义的煌煌巨著。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正像尼采曾说过的那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不在当时那个潮湿的环境中大放光彩,在经过时间沉淀,时代干燥了之后可能更能准确地定位其价值。《爱弥儿》中的一些论断在当时引起了不同凡响的轰动与争议,哪怕是现在,面对现在教育中存在的偏弊,我们也能在这本像预言一样的书里面找到依据与线索,给我们启迪与智慧。 第一卷开篇,作者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或许作者并不是想要强调人性是2 / 18

爱弥儿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爱弥儿》 阅读书目:《爱弥儿》——卢梭写于1757年 阅读日期:2015年3月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阅读摘要与心得: 我阅读的是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弥儿》,这本书一共分为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我重点看了上卷。 第一卷(0-2岁),卢梭论述了如何让两岁以前的婴儿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教育应从出生开始。他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卷(2-12岁)卢梭认为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属于睡眠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主张消极教育。 第三卷(12-15岁)卢梭认为12到15岁的的少年已经积累一些感官经验,所以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提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这就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其中提到《鲁宾逊漂流记》,关

于生存教育的书。 第四卷(15-20岁)卢梭认为这个阶段的各种欲念的萌发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第五卷卢梭主要阐述了女子教育和对青年男女进行爱情的教育。 这次阅读主要对书中儿童时期的深刻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进行摘抄和总结,并做了以下笔记: 一、培养自然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在后篇“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自然人”伴随着整篇文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爱弥儿》读后感XX】 在《爱弥儿》这部作品原序中,作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思考社会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能感受很多作为教育者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观念与思想。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只有提供合适的环境和社会,人性就能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这就提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着几个方面要做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的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教育中,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3篇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3篇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1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网,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

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2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

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

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 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篇一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这是整本书中让我触动的第一句话。教育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教育都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孩子将来必定要独立面对生活,因此,孩子从小不能过于娇惯,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是他们将来耐以生存的根本。孩子虽然还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独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从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帮忙解决,那么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长远的影响,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反之,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不会第一个想到求助,而是独立面对,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善于巧妙的将生活安排妥当,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击倒。书中,另一句话也有

异曲同工之妙,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孩子喜欢用哭向他人传递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对于某些轻微的情况,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的信号,要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善于鼓励孩子独自面对一些能够面对的情况。 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感悟:篇二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而人的器官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心得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康德这位过着规律如钟表一般生活的近代哲学大师,终其一生仅有一次因为看书而忘了准时散步,而他所看的这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以前在了解康德生平的时候看到这则逸事,就让我对《爱弥儿》印象十分深刻,但当把这本书买回来之后却搁置书架多年未曾读完,直到xxxx年才一口气啃下来,感叹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生命、追求真理的人阅读。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以他的自然哲学观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有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人也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教育,通过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可行的方法,实现“新人”的目标,进而实现改良社会的理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实现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与之对应的教育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在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教育内容上,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所以,卢梭非常注重符合自然的原则,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协调发展,强调学习与运用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先撇开《爱弥儿》这本书的教育价值不说,让我最佩服的是卢梭百科式的知识,我觉得没有哪个老师能做到这样,天文,地理,艺术,政治,经济,哲学没有一个不通晓的。一个封建没落的资本主义革命时代,让一个满载着自由思想的人著书,必然是引起一个时代的轰动,不管是哪个领域都渗透着自由的味道,给一个陈腐的社会刮来了清新的气息。叫醒了无数沉睡在梦魇里无法自拔的人,唤醒了一个新的时代。《爱弥儿》更为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是教育界的哥白尼。 《爱弥儿》全书一共五卷,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归于自然”“发展天性”。以爱弥儿的一生为模拟,论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完全能独立进入社会的一个教育过程。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为婴儿教育,婴儿最重要的是让其身体得到自然发展,不要受约束。第二卷讲到了儿童教育,由于其还不具有思维能力,因此要锻炼其感官的敏捷度。第三卷讲到了少年教育,由于其通过感官的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应发展其判断,辨别等思维能力及智力。第四卷讲到了青年的教育,已经开始进入社会,讲到的道德教育,主要以社会契约论为主。第五卷讲到了男女自然需求及爱情观。前四卷主要论述了男子教育的改革,第五卷论述女子教育改革。全书以《教育论》为副标题。 卢梭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说到“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因而主张自然教育,让儿童从社会的束缚与压力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天性。

在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静、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地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分之念。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 卢梭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 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自然人首先是自由的人,他不依赖于他所在的社会,但他又不是脱离社会的野蛮人,他是社会中的自然人,自然人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爱弥尔便是卢梭虚构出来的自然人的典范, “他在人类社会中是独立生活的,他所依靠的只是他自己。他比任何人都应该依靠他自身, 因为他完全达到了他那样年龄的人所能达到的圆满境地。他没有犯过什么过失, 或者说, 他所犯的过失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他没有染上什么恶习, 或者说, 他所有的恶习都是任何人不能保证自己没有的。他的身体强壮, 四肢灵活, 思想健全而全无偏见, 心地自由而无欲念。??他不扰乱别人的安宁,因而可按大自然所能允许的范围生活得尽量的满意、快乐和自由”。 爱弥儿与美好的社会 这样的自然人太理想话,有人幻想过大同社会,我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自然人呢,不需要任何约束,所有的人都能教育成自然人,社会的也不需要任何人为的监督,呈现出其乐融融景象。而社会的公民都是像爱弥儿一样的良好公民,这样卢梭也就不再害怕,他的爱弥儿受到社会的侵染,而不能保持纯洁的自然人。培

《爱弥儿》读后感12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200字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时常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徘徊,一方面自己经历了那终生难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为人师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其实我自己还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认那起早贪黑的苦读对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为应试压力而结束年轻生命的苦痛。一直在试着寻找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轻松地在这个社会立足。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

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现在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像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儿童的教育,教师之路任重道远。她们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师给他们灌溉,而怎么样把这些孩子培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